请教乾隆大藏经与中华大藏经有哪些不同
水镜先生 2008-2-18 10:42历史上出现过几种版本的大藏经,我想请教一下,乾隆版的大藏经和中华大藏经有哪些不同,各有哪些优劣?最好能说得详细些。谢谢!
wendyfeng大藏经之原典,原本有梵语、巴利语二种,梵语原典今已残缺不全,巴利语藏经及译自梵语之汉译、西藏译、自西藏译本转译之蒙古语译、满洲语译、西夏语译等大藏经,大体上仍完整地留存至今。
中华大藏经为二十世纪由海峡两岸中国人分别编纂的中文大藏经。民国四十五年(1956)起在台湾编修的大藏经∶召集人为屈映光,蔡运辰任总编审。当初,屈映光主张‘应统海内外已入藏、未入藏一切佛典,作空前未有之结集’,获教内大德及社会贤达的应和,乃于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台北市善导寺成立修订大藏经会,延请蔡运辰任总编审。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 (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分正续两部分,正藏485函,内容完全和《永乐北藏》相同;续藏239函,内容较《永乐北藏》有所增减。
《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自宋至清,木刻汉文大藏各代频出,唯有《龙藏》经版保存至今,其印本完整者亦极鲜见,因此,它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祗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人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
《中华大藏经》是最全的,哪个版本流传最广不敢妄语
非常感谢楼主的解答。再请教这么多版本,如果想要学习大藏经,应该选哪个版本更合适一些呢?
正法眼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刊本汉文佛教大藏经为开宝藏,现存无几,散藏于国图、山西省图及山西省博等单位。其次这福州版,一为崇宁藏,一为毗卢藏,二藏日本皆有全藏,国内有散本。再次为湖州版,一为圆觉藏,一为资福藏。资福藏国图有藏,为杨守敬购自日本。三为碛砂藏,此藏民国年间曾以宋藏遗珍为名影印。此为宋代刻本大藏。辽代所刊为契丹藏,现无全藏传世。金代有刻本藏经为金藏,民国年间,于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全藏,国内仅存,故国内俗称赵城金藏。为国图镇馆四宝之一。元代所刻有元官版,仅有零本。普宁藏现有全本,国内有藏。明代刻有永乐南藏,又称初刻南藏,因刊于南京而得名,此藏经版后失火,流传甚少,似仅有四川省图有藏。洪武南藏、洪武北藏则流传较广。明代私刻尚有嘉兴藏,因多刻于浙江嘉兴楞严寺而得名。清代刻有龙藏,藏经板片现存北京,流传甚多。清末复有普慧藏。中华大藏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修大藏,所据基本底本为广胜寺金藏,金藏所无之经配以碛砂等藏,版本价值甚高,然收经较少,是为其缺点。清龙藏亦即乾隆大藏经,无论版本与收书可取之处无多,惟收有雍正帝的一些佛教著作,为他藏所无。现学界通用版本为日本大正年间所修藏经,即大正藏。
另中华大藏经有二种,一为台湾所修,似未出齐。一为大陆任继愈先生所主修,已出正编。
大藏经在历史上有多种版本,目前在网络上刊行的主要有两种:
《乾隆大藏经》简称《龙藏》全名《雍正敕修乾隆大藏经》(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是清朝乾隆年间集结的大藏经,雕刻印刷。如今扫描成电子图文经书的方式。原始图像,原汁原味。全部档案多达4.56GB。档案开启格式为PDF格式,若无开启PDF文件的程序,请先安装adobeacrobat reader。
《大藏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是CBETA(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以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出的《大正藏》为底本制作的电子书。电子编码,体积较小,方便传播和查阅。
似网上均可下载。当然读藏经还是纸质为好。以手头易得为主。
感谢楼主耐心指教,不过纸书还是太贵了,买不起。您说的大正藏电子书,我倒是很感兴趣,有时间我会读一下。再次感谢!
tanyu11http://www.qldzj.com.cn/
本站为乾隆大藏经简体中文版网站,楼主可以去看看。
大藏经
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义。
佛教三藏的分类,起源很早。相传佛灭不久,他的弟子们为了永久保存佛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了遗教的结集,即通过会议的方式,把佛说的话加以统一固定下来。佛教的经藏是经过几次结集(编纂)会议才形成的。
在佛教传世二千五百年间,经典的流传大体上经过了背诵、书写、印刷三个时代。印度民族是惯于记忆的。他们最初结集三藏时,只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把佛所说的教法编成简短的语句,以便佛弟子们能够共同背诵而已。其后才有书写流传的作法。
我国现存汉译大藏经,是自后汉(公元一世纪)以来,直接和间接从印度和西域各国输入的写在贝叶(贝多罗树叶)上的各种佛经原典翻译过来的。自汉至隋唐,都靠写本流传。到了晚唐(九世纪时)才有佛经的刻本。现存唐咸通九年(868)王玠所刻的《金刚经》便是世界上一本最古的,并附有美丽版画的印刷佛经。
由于佛经的翻译越来越多,晋宋以后就产生了许多经录,记载历代佛经译本的卷数、译者、重译和异译等。在现存许多经录之中,以唐代智升的《开元释教录》最为精详。该书著录当时已经流传的佛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并用梁周嗣兴撰的《千字文》编号,每字一函(又称一帙),每函约收佛经十卷。《千字文》自「天」字至「英」字,共四百八十字,每字一函,合四百八十函。历代刻藏,相沿不改,使汉文大藏经的规模基本定型。
大藏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佛教及有关文化的一部大丛书。在大藏经里面,保存着现在印度久已失传的许多佛教经典,也包括了中国学者对于佛教原理所作的创造性的阐释。大藏经不仅是佛教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
此外,在西藏地区,自唐宋以来,由梵文和汉文译成藏文的经典,也经过整理汇编成为西藏文大藏经。其中佛说的经律称为「甘珠尔」;佛弟子及祖师的著作称为「丹珠尔」。自元以至近代分别在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奈塘,甘肃的卓尼,四川的德格,北京,都有过多次刻本。西藏文大藏经的内容约十分之八是汉文藏经中所没有的,特别是密教部分。清代还将西藏文佛典译为蒙文、满文,刻成蒙文大藏经和满文大藏经。这种藏经流传稀少,甚为名贵。
在云南傣族地区流传着的上座部佛教,其佛经是用巴利文写的小乘三藏。一般还是用书写的方式流传,国内还没有刻印过巴利文大藏经。
《大藏经》采用了保留至今的雕版印制。《大藏经》卷帙浩繁的清乾隆版《大藏经》有许多书中之最。其中关于雕版,其材质要求之严、数量之巨,堪称一绝,令人惊叹不止。雕版总重四百八十吨。清乾隆版《大藏经》是惟一一部皇家主持印制的宫廷版《大藏经》,史称《龙藏》、又称《清藏》。清代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决定用汉文雕印《大藏经》。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北京贤良寺设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主持。雍正十三年开雕,乾隆三年竣工。全藏724函,分正续两部分,千字文编次。正藏485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漆字;续藏239函,千字文编次书字至机字。全部经版有79036块,梨木雕成,重约480吨。
《大正新修大藏经》,年代: 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高楠顺次郎博士等顺起,十三年创刊,至昭和七年(1932)完成。85函,3053部,11970卷,80634页。每页分上中下栏,每栏29行,每行约17字。方册本。 备考:所收异本最富,丽宋元明四藏之外,对校圣语藏本宫本敦煌写本古佚本以及各种流通本。△后三十函为续编,多收日本著述。
目录参考链接:http://sutra.goodweb.cn/
藏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藏传佛教非常珍贵的文物和文化成果,它是一套大型的佛教丛书。公元14世纪时由藏族僧人编撰而成,主要内容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著作,包括了4500多种藏文书籍。到现在,许多经典甚至在印度都已经消失了很久。
佛教自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西藏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派遣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学习梵语。学成归来,始创西藏文字,随即用以翻译部分佛教经典。8世纪时,在赤松德赞的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兴建了桑耶寺,创办译场,分别从汉、梵文中译出佛教典籍4000多部,并编写目录,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基本形成。全藏分为甘珠尔、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又名佛部,也称正藏,收入律、经和密咒三个部分,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丹珠尔又名祖部,也称续藏,收入赞颂、经释和咒释三个部分;松绷即杂藏,收入藏、蒙佛教徒的有关著述。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其中属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十之七八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13世纪以前,藏文大藏经以抄写本形式流传。元皇庆二年(1313)至延祐七年(1320)间,在江河尕布的主持下,搜集各地经、律、密咒校勘雕印,是为藏文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乐奈塘古版。其版式采取贝叶经筴形式,长方形散叶两面刊刻,每部(或几部)或数卷以夹板束为一筴。版片及印本均无流传。以后续有刊刻,其中在国内各地刻造的版本有:①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在南京据奈塘古版复刻,只刻了甘珠尔。印本大部用朱砂或云硃刷印,亦称赤字版。②万历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续刻了丹珠尔。以上二版早已毁损不存,印本也极少流传。③塔尔寺版。刻于青海塔尔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④昌都版。刻于昌都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⑤理塘版。明末崇祯(1628~1644)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藏写本刻制,也仅有甘珠尔。版片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毁于兵火。⑥北京版。又名嵩祝寺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据西藏霞卢寺写本在北京嵩祝寺刊刻,先刻了甘珠尔。至雍正二年(1724)续刻了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部为硃刷,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筴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大多出自藏族和蒙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巨册(内含目录一册)影印百余部,分为两种精装本发行。⑦卓尼版。清康熙六十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版片现已不存。⑧德格版。清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德格县(今属四川)刻造。甘珠尔为理塘版的复刻;丹珠尔则据霞卢寺写本并增补布敦目录所收典籍雕造,版藏德格寺。⑨奈塘新版。七世达赖喇嘛据奈塘古版增入布敦目录典籍刻造,甘珠尔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成于乾隆七年。该经以刻工精港,校勘优良,被誉为最佳版本。版片原藏奈塘寺,已毁损无存。⑩拉萨版。1933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主持下雕造,当时仅刻出甘珠尔。
国外版本有普拉卡版与库伦版两种,前者刻于不丹的夏都普拉卡,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后者1920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刻造。为德格版的复雕本。
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
(上下)总目次
BKAH-HGYUR
第 一 律 部H!dul-ba
第 二 般 若 部S/es-phyin
第 三 华 严 部Phal-chen
第 四 宝 积 部Dkon-brtsegs
第 五 经 部Mdo-sde
第 六[甲]十万怛特罗部 Rgyud_h!bum
第 六[乙]古怛特罗部Rn^in%-rgyud
第 六[丙]时轮经疏Dus-hkorh!grel-bs^ad
第 六[丁]陀罗尼集Gzun%s-h!dus
BSTAN-HGYUR
第 七 礼赞部Bstod-tshogs
第 八 怛 特罗部rgyud
第 九 般若部S/es-phyin
第 十 中观部Dbu-ma
第十一 经疏部Mdo-h!grel
第十二 唯识部Sems-tsam
第十三阿毗达磨部Mn%on-pa
第十四 律 部H!dal-ba
第十五 本生部Skyes-rabs
第十六 书翰部Sprin%-yig
第十七 因明部Tshad-ma
第十八 声明部sgra-mdo
第十九医方明 部 Gso%-rig-pa
第二十工巧明 部 Bzo-rig-pa
第二十一修身部Thun-mon%-ba lugs-kyi bstan-bcos
第二十二杂 部 Sna-tshogs
第二十三阿底沙小部集Jo-boh!ichos chun%
第二十四目录部Dkar-ch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