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官网)

网络社会与组织工作的应对之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社会不断催生新的变革。组织工作要主动到网络虚拟社会“安营扎寨”、“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把网络虚拟社会打造成展示阳光组工形象的“网上窗口”,开创符合组织工作特点、务实管用的网络运用之道,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官网)

(数据来源:课题组在湖北省的问卷调查)

机遇和挑战并存

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个对现实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庞大互联网空间已经形成,对组织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赋予了组织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它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党组织与党员群众沟通联系的时效性。有利于改进单一模式,增强党组织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性。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提高组织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有利于拓宽组织工作宣传范围,提高组织部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开展群众监督,提高对党员干部监督的实效性。有利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组织部门工作效率。

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虚拟社会结构扁平,对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在网络虚拟社会,“金字塔式”的层级化管理体制被消解,每一个体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虚拟时空自觉集结在一起,以网矩化、扁平化形式组建成不同的虚拟社群。如何找到党垂直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网络虚拟社会下的扁平化管理的最佳结合点,如何构建适应网络群组快速增多的虚拟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变得越来越紧迫。网络虚拟社会思想多元,对凝聚思想共识、加强政治引领提出了新挑战。网络虚拟社会热点频出,对科学处置涉组涉干舆情、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提出了新挑战。组织工作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广,一些涉及组织工作特别是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新闻及评论经常成为网上的舆论焦点,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如果不重视或不善于运用网络技术,不懂或不会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就会丧失网上舆论主导权。网络虚拟社会网民结构复杂,对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出了新挑战。网络虚拟社会公开透明,对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提出了新挑战。网络虚拟社会前所未有地把公信、官德推到了全民监督的眼光下,把党员干部装进了“玻璃房”中。

组织部门存在不适应之处。当前,各级组织部门还存在一些与网络虚拟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思想理念还需及时跟进,面对网络虚拟社会新形势还存在老认识、老思路、老办法问题;工作方式仍需进一步改进,还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现象;制度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程序化的舆情处置机制和现代化的组织工作机制尚需完善;系统化的统一信息平台尚未形成,还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现象;干部能力素质有待加强,网络运用、网上群众工作和舆情处置能力仍是“短板”。

应对之策与运用之道

以更新思想观念为引领,树立适应网络虚拟社会需要的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适应网络虚拟社会“全民吐槽”特征,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和扩大党务公开,避免组织工作被“网络暴力”。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在各项工作特别是选人用人上,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程序要求办事,树组织工作之正气,求选人用人之公道,增强组织部门的公信度。树立开放透明的理念。坚持政策开放,保持过程透明,做到结果公开,避免组织工作被“误读误解”。推进电子党务建设。依托网络平台和电子软件,推进党建信息公开化、交流平台多元化、党务工作系统化。树立科学务实的理念。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围观灌水”的力量,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工作实效,避免组织工作被“拍砖贴签”。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准确判断网络虚拟社会“期望更高”的心理,破解难点热点,改进方式方法,避免组织工作被“口诛笔伐”。

以扩大党内民主为突破,探索通过互联网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加大组织工作信息公开力度,明确信息公开方式、手段、程序和流程,对涉及重大政策措施、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人事任免等第一时间公布,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设立组织部门网络新闻发言人,及时准确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回应关切,解疑释惑,抢占舆论先机。推行组织部门开放日活动,让党员群众直接感受组织部门、了解组织工作。组织开展网上民主听证会、网上恳谈会,推广党代表“网上工作室”做法,鼓励开通官方微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从网民的“牢骚话”、“诉苦声”中捕捉民意,了解改进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探索开展网上推荐干部、网上投票评先评优、网上征求决策意见,扩大群众参与组织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构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组工干部与党组织(党员)等不同层面的交流互动平台,让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匿名直接表达意见,为组织工作贡献“金点子”。拓展网上举报监督平台功能,全方位受理群众对党员发展、干部任用等工作的监督。建立一支组织工作网上监督员队伍,邀请一批“网络红人”担任监督员。

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夯实党在网络虚拟社会的执政基础。创新拓展网络动员功能,大力开展网络虚拟社会思想引领。针对网上涉组涉干舆情事件多发频发的现状,充分发挥典型宣传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挖掘、生动宣传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增强组织工作和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打牢同心同德的思想基础。针对青年网民为主体的实际,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团结、教育和引导青年,增强对组织工作的价值认可、对党的政治认同。创新拓展联系服务功能,拓宽网络虚拟社会服务渠道。大力拓展基层党组织影响服务的时空范围,提供教育医疗、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政策咨询、人才支持和便民服务。实行党组织服务群众承诺、践诺、评诺网上公开,通过“晒服务、晒效率、晒质量”,真正实现让全党满意、人民满意。探索建立“网上组织部”,搭建组织工作“网上办事大厅”,设置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干部信息查询检索等功能,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网上办事需求。延伸组织部门服务党员干部人才领域,探索开设网上虚拟党员活动室、干部心理诊疗所、人才专业交流论坛、党员干部兴趣站、组织工作意见箱等,为党员干部提供思想倾诉、压力释放、困难诉求、兴趣培养的匿名平台,打造网络虚拟社会党员干部人才之家。创新拓展教育管理功能,实现网上网下同步管理。大力推进组织工作信息化,开展“数字党建”、“数字组工”建设,推行网上开放式组织活动,探索按地域、行业、年龄、兴趣等分类设置“网络党支部”,鼓励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依托党建网页、党员论坛、党支部QQ群、远程视频和党建微博等参加组织活动。探索建立综合性网上开放工作系统,实现空缺岗位网上预告、民意基础网上调查、选拔过程网上公开、任用结果网上公示、信访举报网上回应、党员流转网上办理,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干部管理平台。

以强化网络舆论建设为抓手,提升组织工作的公众影响力和社会满意度。构建红色网站联盟,建设组工网络舆论主阵地。制定全国党建网络建设总体规划,整合组织系统内部网络资源,突出网站的实用性、特色性、互动性、趣味性,改进网页设计,充实网站内容,丰富网站功能,构建自上而下、从点到面、条块结合、分工明确的“红色网站联盟”,强化网上组工舆论主阵地建设。依托党建网站,针对党员地域、行业、岗位以及年龄、文化等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开设党建网页、组工论坛、组工BBS、组工微博、组工博客,以特色栏目、精品节目,以先进的组工文化占领舆论制高点。健全涉组涉干舆情预防处置机制。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舆情监测制度,实行24小时“盯网”,及时发现涉组涉干舆情,确保重点监测不“掉链”、重大舆情不“漏网”。建立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快速反应机制,按照“快报事实、慎讲原因”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需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善待网络民意,主动介入和引导,抑制传言、纾解情绪。认真进行舆情甄别,深入查核真相,迅速回应网民质疑。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交办督查、办理反馈、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实现“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注重形成协调联动处置舆情的合力,加强与宣传、公安、信访、工信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舆情动态,加强互相支持配合。提高党员干部学网用网能力,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在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中普及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培训,促使党员干部熟练运用电子政务、论坛发帖、博客发文、即时通讯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熟练运用新媒体传播使用、网络评论撰写、信息发布黄金法则、网络危机公关等舆论引导的方法技巧和策略法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377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制五年发展纪实她是一家经过五年转型发展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2007年3月20日,根据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在改革传统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在北京揭牌成立。转制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官网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股份”)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和原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组建,隶属于国务院国资

中国钻石交易中心 上海 中国钻石交易中心官网

中国钻石交易中心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筑面积为49777平方米,由世纪大道、源深路和浦电路围合而成。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轨道交通二号线、四号线均可直达。钻石大厦位于陆家嘴竹园商贸易区2-15-1地块,由世纪大道、浦电路和源深路围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官网)

网络社会与组织工作的应对之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社会不断催生新的变革。组织工作要主动到网络虚拟社会“安营扎寨”、“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把网络虚拟社会打造成展示阳光组工形象的“网上窗口”,开创符合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官网

“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 本报记者 刘 文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国外新提出的课堂模式,利用电子设备和视频技术,将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全部“翻转”。如何吸收翻转课堂的长处,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造更理想的课堂模式?山东省昌乐一中开出

声明:《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官网)》为网友发光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