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关键词:边塞诗;主题思想;探究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极度繁荣时期,大诗人相继出现,题材广泛,风格纷呈,流派多样。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涌现出了一批粗犷豪放、雄浑激越的以描写边塞风光、战争场面及征人心态为主要内容的诗篇,这就是边塞诗。“千百年来,它以昂扬雄浑、悲壮崇高的撼人巨响,回荡在我们古老诗国的苍穹,喷发着凛然风骨的光华。”
学习边塞诗,不但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需要,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也有着非凡的意义。边塞诗的内容较为复杂,因为最能体现时代的特点,而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国运盛衰不同,所表现出的风格格调也就有所不同;又因为每个诗人的生活际遇不同、对于军旅生活的体验不同,所抒发出来的感情也就千差万别。大体来看,边塞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描摹自然风景,或表现塞外绝域的奇异风光,或表现戍边环境的恶劣
辽远旷阔的异域,人烟稀少,气候多变,迥异于中原地区。大漠惊沙,冰霜飞雪,热海火山,奇寒酷热,烽火狼烟等异域风貌在诗人们的笔下,形成了一幅幅雄奇壮丽的画面。所描写的景物多是黄河孤城、风沙长云、雪山秋月、雁飞鹰扬等;战具多是旌旗战车、烽火羽书、戈矛剑戟等;乐器多是羌笛琵琶、胡笳芦管等;乐曲多是《折杨柳》、《关山月》、《梅花落》、《行路难》等,这些都构成了独特的异域风光。
比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比喻冬雪,把萧索酷寒转化为绚丽烂漫,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而在《热海》中,表现了异域自然气候的奇特,“西头热海水如煮”,可见水温之高,但是“中有鲤鱼长且肥”;而一面是“岸旁青草常不歇”,另一面则是“空中白雪遥旋灭”,这一极其矛盾的现象同时出现,真是大自然的奇妙。“蒸沙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砂石的灼热,气浪的炎蒸,简直可以“燃虏云”、“煎汉月”,诗中所描绘的天地,实为罕见。其他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的气势,“直”字表现了大漠中“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都是极具异域特色的,读之令人怦然神往。
同时,塞外是苦寒之地,很多诗作真实地再现了戍边环境的恶劣。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颀《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石走”,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及《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柳中庸《征人怨》“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等等,都描绘了边地萧条、荒凉、冷清、肃杀之景,从侧面烘托出征人戍士们艰苦的作战环境和悲凉的生活状况。
二、体现盛唐气象,或表现投笔从戎、建功边关的志向,或表现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豪情
唐代的边塞诗是古代最好的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诗人们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作集中体现了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盛唐气象,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这其中表现出的对建功边关的渴望和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及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是唐诗中最有思想价值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强音。
在强盛的国势和强大的边防的有力支撑下,在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的熏陶下,在“入幕制度”的刺激下,在建功立业的壮志的激励下,唐代文人普遍投笔从戎、戍边守塞,建功边关便成为有志男儿的铁血追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岑参《银山碛西馆》),“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等等。这些诗句,都集中体现了广大知识分子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而希望邀功入仕,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共同心愿,表现出了强烈的入世精神。
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感召下,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亲历过铁马秋风的塞北军旅生活,如陈子昂、岑参、高适、崔颢等,他们用豪迈恣肆的笔触,写下了当时的艰巨斗争,热情讴歌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激昂慷慨、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精神,充满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等,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打了败仗,也是豪气冲天,“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从血泊中冲杀出来仍不失英雄本色,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给人以鼓舞。蔑视困难、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正是唐代边塞诗最有魅力的地方。
三、同情征夫士卒,或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表现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有战争,就有分别,就有离愁。战争的残酷,长期戍边的艰苦生活,使得诗人们对由于征夫长期戍守边疆而造成的与家乡亲人分离的不幸与痛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深切的同情,有的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君主的好大喜功和边帅的邀功固宠。于是,一方面,征人的离情别绪、怀乡思亲成了边塞诗一个永恒的主题;另一方面,边塞诗中也出现了讽刺将帅无能、反对穷兵黩武的呼声。
长年戍守边疆,不知归期几何的征人,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惆怅是痛彻心扉的。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写出了因笛声而触发的一夜望乡之情,写尽了征人心中的牵念与企盼;“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借写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来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情感,“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其二)》),写出了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别情”,写尽了士卒们复杂的、缭乱的、延绵无尽的离愁。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在边塞诗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历代以来边疆战争的悲剧,唐代也不例外。战争给士卒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很多边塞诗中也流露出基于对帝王穷兵黩武的愤慨、对将军荒淫无能的怨恨、对军中苦乐不均现象的不满而产生的厌战情绪。“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杜甫《兵车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将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达了不满、厌战之情。“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刘湾《出塞曲》),“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含蓄委婉地讽刺了将帅的无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则直接批判将帅骄奢荒纵,不恤士卒。诗人们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对士卒的深切同情。
边塞诗的主题思想丰富而复杂,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恶劣环境;或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反对穷兵黩武的战争,或表达对将帅的不满。当然,各种情感可能交织在一起,又会产生更多的理解。总之,唐代的边塞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刘云兰.浅析边塞诗的思想主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8).
更多阅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不能停止 相爱的人会在一起漫画
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有些藏在心底的话,并不是故意要去隐瞒,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爱是经不起想的,你想得越多,伤就会越痛。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爱情真没那么重要。因为
王昌龄诗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记:王昌龄的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除了擅长边塞诗、闺情诗之外,他的送别诗也很不错,尤其是这首《芙蓉楼送辛渐》,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那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爱国和反映现代战争的诗句 爱国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六上语文试题古诗积累: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名句
古诗分类1、 边塞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2、 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钱,让多少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最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2013-10-17点击右侧关注→财智丽点击图片上面→财智丽→可以一键关注哦,每天获取正能量日志! 钱,让多少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钱,让多少原本不相爱的人睡在一起钱,让多少感情更加丰富钱,让多少感情走投无路钱,让多少人失去朋友钱,让多少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