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华北神学院院长、董事会名录
华北神学院院长
1919—1937赫士(美籍)
1937—1946张学恭
1946—1950贾玉铭
1951—1952丁玉璋
1991—2005胡洪文
2005至今叶程义
1929年华北神学院董事会名单
马景唐 费习礼唐多马 刘福田 白秀生罗密阁 吴信全
韩凤罔 刘怀义任恩庚 张有章 王恒心钱在天
1935年华北神学院董事会名单
马景唐 任恩庚 杜立吴明甫 樊都森
史荩忱 刘思义芮道明 孙广斗
1940年华北神学院董事会名单
长老总会马景唐牧师许学翰牧师
芮道明牧师申乐道牧师
副赵允中牧师杜立牧师
赵德修牧师
江北区会吴士达牧师任恩庚牧师
副戈锐义牧师高美实牧师
江东区会 司迪恩牧师
副刘桂芝牧师
校友会刘德元牧师孙光斗长老
特请李道辉牧师史尽臣牧师 吉长庆牧师
副樊都森牧师张奎文先生
1942年华北神学院董事会名单
和田寿惠松(日籍) 刘 福李瑜 张学恭
附录二:
华北神学院部分师生主要事迹简介
下面列出曾在山东滕县华北神学院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27位师生主要事迹。由于时间久远,数据残缺,疏漏错误之处定会不少,尚祈方家补遗指正。
功成院长赫士
“功成院长”是华北神学院广大师生,对1937年以后卸下院长职务的赫士(Watson McMillenHayes)博士的尊称。赫士在他人生最后的20多年里,执着坚守纯正的信仰,用大量的心血和非凡的智慧,成就了华北神学院在近代中国神学教育史上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功成”这个看似普通的字眼,实则凝聚着华北神学院近千名师生,对深深地陶冶了自我精神生命的老院长由衷地爱戴和褒扬!
赫士,1857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默瑟县,9岁丧父。16岁起,在维斯敏斯尔学堂学习6年。最工拉丁文、希腊文、辩论术以及理化诸科。1879年就读于匹兹堡神学院,师从著名神学教育家本明·布雷肯里奇·华菲德(BenjaminBreckinridgeWarfield),跟随华菲德的三年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守旧派长老会会员。1882年8月15日赫士按立为牧师,同年11月受美北长老会派遣,到达山东登州,开始了他在华62年的传教生涯。
赫士精通现代自然科学,他是作为大学师资被派到登州文会馆协助狄考文工作的。从美国出发时携带有大批良好的物理和化学仪器设备,以及一架很好的望远镜。赫士在文会馆里教授天文学、地质学、理财学和算学达18年之久。因协议化学名目,声闻日彰,被维斯敏斯尔高等学堂授予神学博士。为适应教学需要,他先后翻译和创作了《对数表》《声学揭要》《热学揭要》《光学揭要》《天文初阶》等现代科技著作,许多内容开中国现代科技教育之先河。同时,文会馆也为中国现代科技教育培养了第一批师资。
1901年初,山东巡抚袁世凯敦请赫士帮他创办山东大学堂。当年旧历九月份,赫士率领文会馆教习张丰年(化学)、刘永锡(化学)、王锡恩(天算物理)、仲伟仪(汉学)、刘光照、王执中、姜渔渭、刘玉峰、周文远、李光鼎、罗绳引(汉学),并挑选文会馆毕业的学生冯志谦、郭中印、连志舵、李星奎、王振祥、郭风翰、赵策安、张正道等人,还有赫士夫人、富知弥和文约翰、维礼美森等美籍教习4人,共20多人,沿用登州文会馆办学的方法、条规,采用文会馆的课本、教材及教学仪器设备,参照文会馆办学的各项经费开支编制预算,历时仅月余,便成功创办中国第一所省级大学堂。随之,慈禧谕令全国各省“立即仿照举办,毋许宕延”。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山东办学经验,争聘文会馆毕业学生为教习。一时间,毕业生供不应求,“领有毕业凭照效力于教界学界者以三百数,踪迹所至遍十六行省”。
1904至1917年间,赫士主要在青州、潍县等地从事神学教育。民国元年在青州道学堂出版《耶稣实录讲义》一书。
1917年赫士前往济南,担任合并成立的齐鲁大学神学院教授。1919年,为保守纯正信仰,赫士带领18名神学生离开齐鲁大学,在潍县创办华北神学院。1922年,华北神学院迁址滕县,65岁的赫士开始了他人生新的征程。此后10多年时间,华北神学院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强的神学院,被看作是“在中国基督教教牧人员中维持基要主义的大本营”。
赫士对于华北神学院的贡献,概而言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保守纯正的办学宗旨。旗帜鲜明地维护圣经默示、无误的权威和教义的纯正,是华北神学院一贯的主张。赫士曾說:“华北神学院永远不培养贬低基督,怀疑福音的人。”在他的推动下,华北神学院明确了应遵奉的信条:“一、本院深信凡正宗福音派之各教会所共认之圣经,即新旧约全书六十六卷之记载,全由神灵默感其言。为记事者,即为记事;为预言者,即为预言。为吾人信行之惟一无上准则。二、神为独一无二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元体相同,权荣相等。三、基督未降世之先,原与圣父同性同体,由圣灵感孕童女生而为人。即我主耶稣有完全之人性,在世言行正如福音所载,曾死于十架,埋葬复活升天后,必亲身二次降临,为审判之主,并为信徒有福之希望。四、耶稣基督代人受死,作挽回之祭而为人赎罪。五、耶稣既已原体由死复生,为死人中初熟果实,亦为吾人将来具体复生之据。六、圣灵为成位者,不仅为神之一种感化或能力,凡信徒之受圣示、蒙选召以及重生成圣等皆圣灵之妙工。七、魔鬼有确切之存在,于神任凭期内肆行魔力,终必被制受刑。八、真教会乃由被圣灵重生并因信纳基督而蒙救赎之信徒组合而成,为基督之身体。”并在董事会组织法中规定:“凡董事接任及教员就职必先承认本院信条,以后亦必每年承认一次,否则不能为本院教员或董事。”所有这些,都为华北神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尽管年事已高,但长期以来,赫士坚持亲自给学员上课,他所主讲的“教义神学”是华北神学院二至四年级的主要课程。193O年4月,他出版了《教义神学》,作为神学院的教科书。这部书内容博大精深,堪称近世中西绝无仅有、学渊道纯之神学课本。在序言中,赫士指出了自己写作此书的目的。他说:“际此信仰分歧危险万状之秋,旧日著者未能供现代之需求也,故特着本书,取名教义神学,分上下两册,勉应时需,使学员于当进途程,得有向导,于异解偏见,知所避免焉。”此外,神学院还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圣经语言、音乐甚至包括宗教比较学等课程。后来又增加了基督教社会学、旧约考古学、地理学和生物学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反驳现代派神学的观点。
二是为神学院延揽了一流的教牧人员。“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华北神学院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赫士为之延揽的一流师资是分不开的。除赫士以外,长期在神学院工作的外籍教师还有道雅伯(AlbertDodd)、卜德生(Craig Patterson)、何赓诗(Martin Hopkins)、毛克礼(AlexanderMacLeod)等,他们都是学有专长的学者。道雅伯190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神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希伯来语教授。卜德生是地质学博士,1937以中文编译出版《古物学与圣经》,以考古学的发现来印证圣经内容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何赓诗早年也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毛克礼应赫士邀请到神学院上课时,已获得四个学位,其中两个是在普林斯顿神学院获得的。
先后应聘到神学院执教的中国教师有贾玉铭、丁立美、张学恭、管耕汶等。丁立美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会史最为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奋兴布道家之一。贾玉铭是中国福音派领袖,1954年被安排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恭是赫士选定的接棒人,他毕业于齐鲁大学和华北神学院,后又被送到美国进修。管耕汶对老庄诸学素有研究,出版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释》、《佛学管窥》、《周易浅释》和《儒学阐微》等,亦长于书法和绘画。
同时,赫士还经常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演,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如:1931年5月,请著名牧师宋尚节来校演讲,此后宋牧师于1934年3月和1936年3月又两次来滕县;1934年8月请成寄归牧师来院授课;1934年9月请美国巴尔好施博士来院讲道;1935年4月请美国耶鲁大学神科科长韦格尔博士讲演宗教教育。
三是卓有成效地处理神学院的行政事务。在早期如何兴建校舍方面,赫士从美国请了一位元元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完成了神学院的主题建筑:“在前面是三间大建筑物,中间是一间礼拜堂,是戏院式的设计,所以任何一个位置均可以看到讲台。上面左中右均有小楼,礼堂内可坐一百五十人,楼上可坐一百人,左面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物,楼上是图书馆,楼下是一间能坐一百五十人的大礼堂,每逢赫士博士授课时全体四级的同学均需去听课。右面也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物,分为四间课室,每一间可容纳一百五十人,大礼堂的地下室是厨房及饭堂。”整座大楼既宏伟壮观又经济适用,凝聚着赫士匠心独运的大智慧。
在神学院的经费管理方面,也能够看出赫士卓越的行政才华。华北神学院没有总差会定期拨来之经费,而是完全凭信心创立,经费来源于美国和中国教会以及个人的自愿捐赠。在北美地区有不少人支持赫士保守的神学观,他们为华北神学院提供了大量资金。据校友回忆,赫士主持的华北神学院每年都有一次募捐运动,特别大的一次是1934年以“赫士牧师师母来华五十周年纪念”名义组织的,当时得到中外捐助很多。梁荩忱长老还为此捐了一顷地。此前,弘道大楼走电焚毁,也曾得到美国迪氏姐妹的巨额捐款。这些捐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赫士崇高的声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了用好有限的资金,赫士总是尽量减少开支。据统计,1933至1934年,华北神学院五千元的开支在当时中国十一所神学院内排名第七,而它的学生人数却是最多的。长期以来,学费由神学院担任,膳费则由学员或学员所属公会担任,书费、路费、零费自备,开学初须缴纳电灯费、洗澡费、损失费每季三元,多退少补。这些措施,一方面节约了办学成本,使神学院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也锻炼了学员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有和自养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神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很大干扰,学院一度停课。1942年5月前后,年迈的赫士夫妇被日军押上开往潍县集中营的囚车。临行前,赶来送行的郭成基牧师看着满头白发的老院长走上囚车,神情凄然。赫士转过身来,安慰他说:“神是不会做错事情的。”在集中营期间,日军经常供应发霉的大米,但赫士依然放弃了国际红十字会主持下的美日两国交换俘虏的机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年轻人。1944年4月2日,赫士死在潍县集中营,后埋葬在滕县华北神学院以北的耶稣林。据老校友冯静回忆,她曾和宋选民同学在耶稣林看到过立有石碑的赫士墓。庆幸的是他儿子赫约翰(JohnD.Hayes,1888–1957)在痛苦的经历中和父母留在一起。集中营被解放以后,赫士夫人返回美国,不久便去世。赫约翰则继续留在中国传教并教授英文,直到1951年作为间谍被捕,入狱10个月后,被驱逐出中国。
华北神学院从1919年9月创办,到1952年11月合并到金陵协和神学院,在33年的办学历程中共培养了大约一千名毕业生。1950年5月,“毕业者悉于未离院之前,工作地点,完全定妥,颇有供不应求之慨,似此情形,一方面感受积多任务少,一方面深觉此神学在中国教会内占重要地位,非徒存形式者可比。”这一时期,香港、韩国、南洋爪哇等地区和内地主要城市建立起校友组织23个,多数校友已成为当地教会的骨干力量。
为继承并发扬华北神学院的历史和精神,1949年迁移到台湾的赫士的高足胡洪文先生,带领大家于1991年圣诞节在台北恢复了华北神学院,并担任复校后的院长,继续培养合乎主用的圣工人才,以广传基督福音。消息传出,海内外校友和广大知情人士倍感欣慰。2005年胡洪文院长蒙主恩召,荣归天家。叶程义博士遵循胡院长遗命,继任华北神学院院长一职至今。目前,华北神学院拥有20余位中外籍教师组成的教授团队,开设有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基础宣教专修班、全民英检查经办、观光英语圣乐班。并计划在大陆复校,各地建立分校,向13亿中国同胞及全球华人宣教。
赫士博士的人格精神将寄于千百学生之生命与工作中,与天地共久长。
道雅伯(AlbertDodd),于1902年毕业于普林斯顿神学院。从1920年起在华北神学院任希伯来文教授,是赫士志趣相投的搭档。1940年指导吴慕迦、高天锡编着《圣经旧约原文—希伯来文课本》。1949年迁移到台湾,和华北神学院校友胡洪文一起,在淡水地区创办崇正神学院,其后又办理基督神学院,道雅伯任院长,胡洪文任教务长。晚年情况不详。
卜德生(CraigPatterson,1865-1953),1865出生,地质学博士,美国南长老会成员,考古学、地理学教授。1891年来中国,1917年开始在滕县新民学校授课,在华北弘道院和华北神学院兼任教职近20年,1925—1926年一度代理华北弘道院院长职务。1937年编译出版中文版《古物学与圣经》,以考古学的发现来印证圣经内容的可靠性。
何赓诗(MartinHopkins,1889-1964),1889出生,早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17年来中国,曾任宿迁福音学校校长。1927年被南长老会差派到华北神学院教授旧约,此后长期兼任神、弘两院教职,1932—1942年任华北弘道院院长。1942年曾带领部分师生前往重庆与贾玉铭一起合办灵修学院。1945年以后,致力于恢复华北神学院。1948年秋,将华北神学院迁往无锡梅园继续办学。1951年前后回国。
贾玉铭,字德新,20世纪最知名的福音派神学家。1880年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小岭村,1901年毕业于登州文会馆,1904年按立为牧师。1915年,前往南京金陵神学院执教,从此开始了大半生的神学教育生涯。1920年代,在南京创办《灵光报》双月刊。1922年秋被华北神学院聘为副院长。1928年被美国维斯敏斯尔大学赠以神学博士学位。1930年,任金陵女子神学院院长。1936年10月,在南京创立中国基督教灵修学院,旨在培养“学校圣工,仰望主,不募捐,不借债,过信心的生活”的传道人。1946年4月至1950年底,任华北神学院院长。1948年,应邀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福音会议,并当选为副主席。1949年灵修学院在上海复院。1954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贾玉铭被安排为6位副主席之一。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受到批判和冲击。1964年4月12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4岁。主要著作有《神道学》《圣经要义》《圣徒心声》《完全救法》《教牧学》《宣道法》《灵修日课》等。
丁立美, 1871年10月2日出生于山东胶州大辛疃,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为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奋兴布道家之一。13岁入登州文会馆求学,20岁从文会馆大学毕业。1898年受任牧师职。1910年6月,被"中国学生立志献身布道团"推举为全国巡回布道执行秘书,足迹遍及全国。自1923年起,在华北神学院执教8年。1932年到天津圣经学院担任教授。1936年9月22日病逝,葬于天津英国墓园,享年65岁。赫士评价说:“在他的同学中,没有另外一人比他领人归主更多,也没有另一人比他感人更深。每次想到他,便生有无限的敬重和亲爱之心。”
张学恭,字仲温,1898年出生于潍县河西村。1912年开始先后就读于广文中学、齐鲁大学,1924年毕业华北神学院,1925年被聘为华北神学院教授,1927年一度担任潍县文美中学校长,1928年秋前往美国普林士顿大学神学院、芝加哥慕迪圣经学院进修。在美期间,完成《个人布道》一书。1930年前后回到华北神学院执教。从1934年开始,以副院长身份接替年迈的赫士主持院务,1937年任院长。1940年曾到香港伯特利圣经学院讲学。抗战期间独撑危局,经历诸多困难,院务仍能照常进行,其中浸透着张院长诸多艰辛。1946年4月前往南京创办泰东神学院,1949年5月经长沙辗转至桂林。1956年9月任桂林市基督教第一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60年3月死于监狱。着有《约翰福音讲义》《教牧书信讲义》《歌罗西书讲义》《以赛亚书讲义》等。
丁玉璋,字蓝田,山东潍县乐道村人,1895年生。1913年起先后在广文中学、齐鲁大学读书。1924年毕业于华北神学院,1930年秋任华北神学院教授。1937年春任华北神学院副院长。1951年前后任华北神学院院长。1952年11月任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1958年当选为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2届主席,1975年因病于南京逝世。
管耕汶,山东高密人,1928年秋被华北神学院聘为国学教授。对老庄诸学有研究,出版著作数种,有《老子道德经注释》、《佛学管窥》、《周易浅释》和《儒学阐微》等,亦长于书法并画兰竹。管耕汶在校工作20多年,是受人尊敬的宿儒。
周志禹,1889年12月生于浙江省诸暨县东乡大兼溪村。1927年,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到威克理夫学院(WycliffeCollege)攻读神学。翌年转赴美国纽约神学院深造,获道学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山东华北神学院教授、上海圣经学院院长、中华基督教圣公会牧师,会吏及会吏长,以及中华传道会国内监督等职。1949年,周志禹移居香港,将中华传道会在上海出版的《真道杂志》改为《晨光报》,自任主编。由于其信仰纯正,学识渊博,且工作严谨,使《晨光报》深受各方教会喜爱。1952年9月22日,周志禹与同工创立香港圣经学院(即今香港神学院),并出任院长。着有《上帝救赎法》《人生的由来》《人生的归宿》《人的灵魂问题》《人的来世问题》《怎样知道有神》《不要作胡涂人》《圣经是神的话》等。1965年,纽约神学院授予神学博士学位。1973年9月息劳归主,享年85岁。
胡洪文,1915年1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马头城镇,30年代中期在华北神学院学习。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第16期,曾任汤恩伯部在徐州所办《中报》总编辑、上海市政府秘书等职务。1949年到台湾后,先后任职于陆军总部、三军大学、台湾师大、中国文化大学,并和华北神学院重要创办人之一、资深教授道雅伯博士,在淡水地区创办了崇正神学院,其后又办理基督神学院,道雅伯任院长,胡洪文任教务长。1964年,因人事变动,改办东方神学院,胡洪文任院长。为继承并发扬华北神学院的历史和精神,秉持华北神学院纯正的办学理念,他带领大家于1991年圣诞节前夕恢复华北神学院,并担任复校后的院长,继续培养合乎主用的圣工人才,以广传基督福音。消息传出,海内外校友和广大知情人士倍感欣慰。胡洪文学术成就斐然,着有《本体论新探》、《从形而上学论康德哲学》、《美国经验哲学》等,曾获美国康迪能大学神学博士和国际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获第三届和平文化神学宝鼎奖,1998年5月应邀出席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与北大签署宗教教育合作协议。2005年安息主怀。
祁约翰,1919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永年县,1937年入华北神学院就读,1941年毕业后赴江西传道。1949年抵台湾,在台湾圣经学院任教,其后在东方神学院(即今之华北神学院)任教并兼任副院长。1960年《儿童圣歌》出版,后数次再版。自1966年起,应邀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美国及加拿大各地巡回布道。1975年,应美国道格拉斯协会和基隆韩国教会邀请,在中坜设立基督教新生儿童之家。1993年8月,返大陆探亲。2003年6月安息主怀。
杨绍唐,1900年生于山西省曲沃县杨家庄。1926年,从华北神学院毕业后,回家乡牧养教会。1934年创立"灵工团"。抗战期间,在北平度过,与王明道、宋尚节有亲密交往。1946年,应南京泰东神学院院长张学恭邀请,偕家南下,出任神学院教授之职。1948年时,杨绍唐曾接受邀请前往蒋介石及其政要聚会的教会凯歌堂证道。礼拜结束后,蒋介石走过来与他握手并对他说:"我们的确有很多罪,应当向神悔改,谢谢你今天的提醒!"1949年后,在南京、上海继续从事教学和牧会工作。1957年反右运动中,遭到控诉与斗争,被定为右派。1969年安息主怀。着有《神的工人》《得胜与得赏》《教会工人》《教会路线》等,流行于海内外,惠及信徒无数。
张蒙恩,山西绛县泽掌乡人,1936年毕业于华北神学院。1936-1938年在徐州单集传道。1938-1940年在山西省长治县任牧师。后经杨绍唐介绍,与华北神学院1944年毕业的张盼望相识,1947年结为夫妇。1981-1990年间,张蒙恩牧师主持兰州教会工作。曾任甘肃省基督教协会会长、燕京神学院常务董事、全国基督教两会常务委员以及省政协委员等职。1990年7月,得享安息,终年78岁。
苏佐扬,1916年出生于香港。1934—1937年在华北神学院学习。因音乐才能出众,受到华以德教授欣赏,创作的圣歌《主啊我深爱你》在校园传唱。1940年应邀回母校协助编译希伯来文字典和教授音乐。1941年,获杨绍唐邀请,往天津灵工团教导女学生希伯来文,同年与陈振虔校友在天津结婚。1944年应何赓诗邀请,北上重庆灵修神学院任教,与贾玉铭同工半年。1945年夏,远赴西北,出任甘宁青基督教联合会总干事,负责在西北一带巡视教会。1947年6月,在甘肃按立为牧师。
1953年冬,开始从事海外布道的信心宣教生活,先后展开8年远东布道之旅,前往日本、澳洲、菲律宾等十三个国家布道,以不同的方言向华侨讲道,对多个民族宣讲福音。1962年,展开环球报导之旅,身经六大洲共五十多个国家,进一步扩张布道疆界。
1976年,从美洲回港,担任环球布道会会长一职,并创办基督教天人社,担任社长,出版书籍50多种,包括一至十集的《圣经难题》、一至八集《默想新约》、四集《原文解经》、《经外作品》等,被认为是首位把典外文献翻译成中文的华人牧师。
苏牧师于1942年在福建创办《天人报》,1961年在香港易名为《天人之声》。该刊最初只是一份小报,至今已成为世界性的季刊,供50多个国家的人免费阅读,60多年来造就了世界各地华人信徒的灵性,堪为近代中国华人基督教刊物本色化及自立发展的亮丽典范。
苏牧师是我国二十世纪中文圣诗的重要编写者,创作《天人短歌》600余首及《天人圣歌》200余首,许多歌曲已被译成多国文字,为人所喜爱诵唱。1994年9月,应非洲埃及自由卫理公会的邀请,到埃及布道43日。晚年仍勤于笔耕,继续主编《天人之声》、出版新书及创作圣诗,以文字向全球读者布道。2007年9月27日,苏牧师安息主怀。
孙汉书,1918年1月出生于山东潍县。先后入读广文附小及广文中学。1939年入山东滕县华北神学院就读,1942年毕业,获神学学士学位,传道于滕县北关教会。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任教于成都华西神学院和无锡华北神学院。1950年在无锡被按立为牧师。1952年迁居南京,任教于金陵协和神学院。1979年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成立,成为其中研究人员之一。1980年代初,金陵协和神学院复课,被聘为教务长;1986年被评为教授。曾任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基督教协会会长。1990年退休。2003年3月安息于南京家中,享年86岁。着有《细拉》《读提摩太后书》《彼得前书的教义和教训》《从教会史看三自爱国运动》,主编教材《教会史讲义》《宣道法讲义》,参与翻译冈察雷斯着的《基督教思想史》。
张谷泉,原名张式彭,山东昌邑县人,生于1920年。曾就读于广文中学,1939年入华北神学院学习,由于成绩优异1943年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45年底返回潍县参加灵修院,成为灵修院的领导人。1946年秋开始,灵修院的工人分批到达新疆哈密等地传教。1949年2月创办《西北灵工》杂志,担任主编并发行。1949年6月在哈密成立西北灵工团。1951年1月被关押,956年9月21日,在狱中殉道,终年36岁。
殷继增, 1910年3月出生,早年在华北神学院学习,1942年被按立为牧师。1954年7月,作为北京代表参加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任常委。先后任北京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北京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会长,燕京神学院董事长、院长,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三届副会长,曾在北京各堂担任负责牧师,最后任北京市基督教崇文门堂主任牧师,2010年7月去世。曾经接待过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克林顿, 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乔治·凯瑞博士,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师等著名人士。
许自洁,早年毕业于华北神学院,上世纪80年代初,被派往北京海淀堂,开始着手处理教产归还问题,并参与聚会点的牧养事工。1985年5月12日,海淀堂宣布复堂,尘封27年的教堂重新唱响赞美诗。
陈达农,1916年6月出生于浙江湖州,1937入华北神学院学习,由于战乱,1946年毕业,为当年唯一毕业生。自称“西塞泉叟”,2010年8月入选《浙江省十大收藏家》。
霍超然,1911生于河南杞县官庄乡,1934-1938年就读于华北神学院。1946年7月,赴兰州出任西北灵修学院院长。1958年8月以"反革命罪"被逮捕,押赴新疆高泉农场劳动改造达二十年之久。1991年4月,得享安息。有油印本《新旧约概要》传世。
高建国,河南开封人,1950年毕业于华北神学院。毕业前夕,克服重重困难,编辑出版《华北神学院一九五零级毕业纪念刊》,保存不少校史资料。1957年被立为温州内地会第三任中国牧师,并担任该教会主任牧师至今。
黄伯桢,1932年10月出生于传道人家庭,幼年跟随父母亲辗转于盐城、北京、昆山、泰州等地教会,初中毕业于省立扬州中学,高中毕业于江阴澄江中学。1949年蒙召进入无锡华北神学院,1952年华东地区神学院联合,到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就读,1953年毕业后在苏州教会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折磨。着有关于神学、灵修、交通等文字合计500万字以上,各类诗歌千余首。2002年8月归天。
吴昭智, 1914 生长于基督徒家庭, 1937毕业于华北神学院。后在厦门竹树脚分堂传道,1984年3月安息主怀。曾任新加坡三一神学院主理牧师。
陈惠民,1902出生,青年时期进入山东华北神学院,为神学士。1940年回籍休养后,创办沪山乡国民学校,任校长。在温州创办圣经研究院,任教师。晚年,着有《根据圣经的教会制度》等书。
谢模善,1943年华北神学院毕业,曾任上海校友会会长。先后担任上海浸信会书记、主日学高级总编辑、中华基督徒布道会主席。后在中华布道会会长徐福生创办的《布道会刊》担任主编。1956年5月遭逮捕,被关押23年。2011年6月去世,安葬在扬州墓园。
田雅各,1934年进入华北神学院就读,1937年毕业。曾任教于贾玉铭所主持的上海灵修学院。
附录三:
华北神学院部分毕业生名录(1920—1953)
1920年
孙怀义 陈福亭于廷恩 张纪鸿 左士贤郭启明 张玉麟
高敦惠 万国璃 袁景田
1921年
郭凤年 郎郡德赵星房 王端甫 赵德修王传铎 门炳年
赵志聪 高学纶 王身修
1922年
李斯恭 张鸿祥 生宪邦
1923年
韩凤罔
1924年
谢敬业王凤宝 金京河杨儒林 王凤台孙步莲 赵鹏庆
咸荣辉刘太平 叶德纯赵锡恩 荆文学贾桂龄 宝进兴
王传训朱方田 张学恭范珣清 崔默 丁玉璋 吴信全
刘学明张承镇 萧鸿书田安梅 张爱真
1925年
刘世昌纪会典张福堂孙毓荷 王炳 刘恒庆 刘本光
高国桢 刘秉干 周睿庆
1926年
萧丕显 韩希昌周恒业 栗琴材 许学翰刘怀义 周凤舞
李在勋 张士洛杨绍唐 黎寿亭 周敬止刘信义 王毓瑶
陈桂芬 马宝贤李德泽 阎福增 戴廷机徐成义 李登云
李毓麟 李文成白矶亭 刘天民 时法孔陆锡恩 范志义
刘 烁范淑兰 韩淑文 王莲瑞杨廉杰 王苏华吴毓欣
王明德 鞠苏 武元昌
1927年
王恒泰 张永华刘忠恩 宋茂林 张献珍刘恒林 高思圣
张 哲张凤鸣 周翰元 卢焕图宋天乐 王有谟李中明
唐兼周 戴理 李既岸 穆淑玉朱兰山 王玉珍滕泽先
郎义方 高仁美李崇仁 刘惠卿 张云英
1928年
李凤山 周缵义王名圣 王作光 李云阁李玉峰 刘德元
张业安 甘瑞兰郑世荣 孙光斗 吴士达袁定安 刘可璋
周乐德 苏守恒陈惠民 纪会珍 王维真翟葆灵 范筠轩
郝佩芝 安惠慈 王松挺
1929年
聂道宏 钱从圣刘永龄 董珍生 宁云珍邹如松 许福芝
张兴广 高升汉孙宗衡 孙鹏翕 陈伟良李存德 金 霖
林尊志 周世德吴俊才 宋正义 王修山丁希圣 葛毓英
杨兰桂 张美兰夏云奇 吴秀亭
1930年
谭述铭 杨凤岐黄锡安 冯化安 孙世弼高锡公 俟敬敏
马振山 宋传医张登雅 赵舒泰 于美德张崇道 张翰元
吴宇光 朱明祖罗素文 钱芝卿 刘慕员刘金荣 张玉清
李志孝 李贵珍 李恩助
1931年
刘崇俭 刘德深邓天锡 赵圣城 杨奉天张元通 胡世增
周于德 武宗尧李希儒 李景贤 刘复生刘公桓 郑光明
杨成新 柴幼绍郭承基 侯敬忱 武可昭金荣勋 李世耀
杜道周
1932年
田雄才 韩宗善王昌云 翁玉琛 耿全亮安尤荣 黄福铃
高振英 耿玉奎张惠轩 张华甫 吴允兴朱 英 聂振惠
聂淑正 孙蕴德娄彩云 王如蓝 彭美芳张云轩 曲秀贞
吴云祥 杨玉美李贵英 李发余 张道生胡镜心 胡方山
胡方汉 胡敬武丁振洵 李灵舟 马守道褚贯五 于嘉禄
刘宝真 聂振英聂芷鄱 王淑贞 王柏如汪云香 张淑玉
张恂卿 丁馥蕴严彩华 郭毓琴
1937年
苏佐扬 祁约翰陈恩福 张志道 吴昭智田雅各布 徐道君
1940年
高天锡 吴慕迦
1941年
李石瑛
1943年
谢模善 张谷泉 刘显廷
1946年
陈达农 徐思学
1933—1949年
陈振虔 尹任先许序钟 于秉清殷继增 关公桓谢德恩
燕凉宗 王商灵姚之辉 陈之毅胡实明陈伟亮 陈凌凤
陈永年 刘庆长李汉文 施慕天 戴鼐香王彼得陆佩芝
刘保罗 吕玉环田蕴真 杨圣运王暇映 徐弘道许自洁
刘子衡 畲光棠蔡钦光 张天禄杜良田 黄保信刘清真
李应聘 范桂馨路永安 张广富 徐牧华谷修德 张履之
荆士修 赵世亭刘树屏 谢天惠 金美荣项辛原 田立华
牛述光 王克已毛恩生 史信三李静亭朱宽俊 金思远
武奇云 常华光 霍超然张蒙恩刘颂三孙岐峰 钟玉琛
李天存 李道生戴开诚 刘淑媛张美英张德正 李佩贞
黄得灵 李庆先郭宝仁 丁保罗贾恒恕胡洪文 王重生
张路加 吴鹤云金福英 赵玉珍陈儆吾李凤林 李芳园
顾亚东 徐寄尘庞集岭 周清泽李温亭刘锡听 吴逎文
鲍浚川 赵承九赵元恺 王芳庭于美霞范美义 郑世光
刘世炬 李崇恩韦丹枕 刘文信于文海孙南峰 王虎文
田万慧 黄理晞吴建华 李寿民李福梅高应嗣 黄思仁
丁致和 赵春荣王沛珊 欧阳从化
1950年
卢经民 孙廷扬陈贻金 董广德 张全献高建国 阎希圣
吴培真 张德馨孔繁芝 包全恩 马明心施美德 黄遵主
柯月霞
1951年
卢馨德 时忠讬吴慕光 李修灵 马毓秀杨善海 陈束音
徐道生 蔡鸿林柏 友 张淑慧赵蕴章 冯雪珍荆学杰
范戴维 严启之 汪锡璋
1952年
鲁荣光 李桂年苏纯甫 顾德昌 刘金相耿元享 孙惠恩
吴守真 梅志远丁美临 魏文成 蔡绍佗张天源 刘雪蕾
桑约翰 庄佩兰包惠远 宝永辉 施美伦汤克诚 费 苏
赵清和
1953年
李一清 王费劭黄思义 黄伯桢 彭雅各布李爱荣 邓天德
注:
1、1930年、1931年、1932年名录,实为1929年在校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
2、不能确定毕业时间的放在1933—1949年时段内。
3、1951年、1952年、1953年名录,实为1950年在校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学生。1953年毕业生在合并后的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
4、联系邮箱:tzy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