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宋江的权谋都是半吊子 半吊子的悠闲生活
文/赵炎
导语:宋江的权术,其为谋权,而不能尽人心;其为掌权,而不能立功名;其为固权,而不能循法治,最后的丧权也就是必然的了。权术的成功,取决于个人实力和上无私心,而宋江“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兼具私心太重,想不做鼫鼠也难。
有人说,宋江是个天才的领导,尤擅弄权,把梁山事业给发扬光大了。那么,有无值得商榷之处呢?其实仔细琢磨宋江的各种权术,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成语“鼫鼠五技”。据说鼫鼠有五技,不算少了,我们有一技就足以安身立命,何况五技?但鼫鼠技能虽多,《劝学篇》却说:“五技者,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泅不能渡渎,能走不能绝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宋江的弄权,有点“鼫鼠”的意思。
能飞不能上屋
鲁智深、杨志、武松他们几个上梁山以后,似乎相互之间的话题只剩下喝酒、回忆过去,就连老大晁盖也是一样。书中就有林冲与鲁智深、杨志、武松一起聊上梁山之前的旧事,莫不感叹。大家每天这般吃饭喝酒恣意欢乐,能不能让梁山的事业长久地发展下去呢?是个问题。
一个组织是否腾飞,关键看制度是否完善,目标是否正确,理念是否先进。很显然,梁山在晁盖主政时期,既没有制度,又没有目标,更谈不上什么理念。到了宋江时代,稍微有所进步,譬如宋江提出了“忠义”理念,设置了“替天行道”的目标,更进一步提出接受朝廷招安的目标等,只是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这是历史的局限,也是宋江个人的局限。
但仔细思考,宋江的理念和目标又存在着致命的非科学性,一切都在围绕他的权术在设计。如“忠”,是指归顺官府,“义”是指大家要听宋江的话,“替天行道”是指无条件帮组织做事,这个理念和目标本身还是人治的表现,是文字化的人治,而不是以制度管人,或者说法制。貌似进步,可使众兄弟不再背负土匪强盗的骂名,其实还是半吊子,能飞不能上屋,无论宋江怎么努力,梁山的事业注定没有未来。
能缘不能穷木
缘木,即爬树,在于手脚并用,互换而上。引申到权术层面,即着力点的“虚实互换”,把具体的说成概念的,把概念的说成具体的。比如“组织”这个概念,地球人都知道是指上级领导。说“组织”,肯定是虚,是偷换了上级领导这个“实”。互换虚实,实现权术目的,宋江也擅长的。
招安平辽后,很多人不满朝延的封赏,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等个个抱怨,宋江通过一系列的“虚实互换”实现了控制。看他的话:“俺是郓城小吏出身。又犯大罪,托赖你众弟兄扶持,尊我为头,今日得为臣子……”在这段话里,朝廷是虚的,宋江是实的。本来众人的矛盾是冲着朝延来的,经宋江这么一互换概念,倒成了众人冲着他来的了,谁还好意思再发表什么不利于团结的言论?于是“众人听了宋江之言,俱各垂泪设誓而散”,权术目的实现了。
作为领导,勇于为所服务的“组织”担当,自然是应该的,但赵炎想说的是,以宋徽宗为代表的“组织”有没有把宋江当自己人呢?梁山好汉们是否都心悦诚服了呢?前一个问题无需回答,三岁孩子都明白是咋回事,后一个问题需要从“俱各垂泪设誓而散”这句话里找答案。兄弟们只能靠垂泪发誓来维系服从了,还谈什么权术“控制”?那个“散”字则明明白白地暗喻了梁山未来的结局。善于爬树,却不能爬到树的顶端,“能缘不能穷木”,又是个半吊子。
能泅不能渡渎
宋江不是文盲,子曰诗云啥的,他也会,体现在作重要讲话时,也还有些道理,起码不像其他好汉那样满口粗话。燕青在双林渡学射箭,有只大雁倒了霉,宋江就乘机进行了一番演讲。
这篇讲话稿是宋江的即兴发言,不是秘书操刀,半文半白的,也不难读懂。他借大雁比喻众兄弟,有点水平;强调“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的人治思想,有点深度;最后得出结论:“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也即不能挑战我宋江作为领导的地位,权术乃显。
但有一句话我们也不能忽略,那就是“众人心内如何”?当时众人心内如何呢?书中明确写着大家都叫好喝采,民意基本是一边倒的,都站在燕青这边,怎么到了宋江嘴里反成众人不高兴了呢?
联系到后来招安故事,梁山不愿接受招安的大有人在,说明宋江的权术,所起作用非常有限。正如他有文化而不能考中科举,有权谋而不能尽得人心一样,“能泅不能渡渎”,会游泳却不能渡过寻常的小水沟,半吊子罢了。
能走不能绝人
毋庸置疑的是,宋江是能干的,带兵打仗的事儿且不说,三打祝家庄、平辽、征方腊等等,原著的叙述都很详尽,我们单说他在发展梁山事业上的努力,所谓“求生存,而后图发展”,生存是个大前提,也即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梁山的发展一直面临一个困境:越发展壮大,经济来源就会越少。所以,宋江不得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一方面攻击附近的州县山寨,抢过路的客商、抢附近的富户,抢附近的地方政府;一方面延揽懂经济的人才,譬如三打祝家庄时极力游说李应入伙,李应就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江湖人。宋江在李应身上是寄予厚望的,基本上是把李应看成是陶朱公了。
如果李应上梁山后,能尽其所长,说不定梁山可成功转型为商业集团。到那个时候,就算不招安,也算出人头地,总比始终做强盗要好一些。可以说,请李应上梁山也是宋江具有长远眼光、并努力求发展的一个表现。但宋江的努力始终没有效果,这是为何呢?其实还是鼫鼠之技,能走不能绝人,还属于半吊子。
宋江的“能走不能绝人”,在对李应的使用上也可见一斑,花了大力气请来了人家,却只安排人家做了敲算盘的会计,而不是发展顾问或设计师,身份排名也只在天罡星之列,令人大跌眼镜。
能藏不能覆身
水浒传六十七回中,李逵到韩伯龙开的酒店里白吃白喝,二人起了争执,李逵杀了韩伯龙。原来韩伯龙曾在江湖上打家劫舍,要来上梁山泊入伙,却投奔了旱地忽律朱贵,要他引见宋江。因是宋公明生发背疮,在寨中又调兵遣将,多忙少闲,不曾见得,朱贵权且教他在村中卖酒,却死在李逵之手。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还是跟李逵有关。李逵遇到焦挺,对焦挺说:“你有这等本事,如何不来投奔俺哥哥宋公明?”焦挺道:“我多时要投奔大寨入伙,却没条门路。今日得遇兄长,愿随哥哥。”
两件事做个对照,你发现了什么?显然作者在暗示我们一个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逵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人事安排,而朱贵是梁山的元老级人物,和王伦是一辈的,到宋江起码是三朝元老,却安排不了一个韩伯龙,对比是多么的鲜明。
新领导上台,换一批中层干部,换一批下层干部,这个规律在梁山也是有的。比如晁盖上位,王伦的老部下就不怎么吃香,宋江任事,晁盖的那几个人就不怎么好混,尤其是在晁盖死后,宋江的手段甚是高明,不着痕迹而大换血,从排座次上可见端倪,正应了一个“藏”字。但明眼人还是能从李逵的两个故事里找到蛛丝马迹:跟的是哪个人,站的是哪个队,决定了什么样的出路。由此观之,韩伯龙倒也死得不冤。
宋江确实在“藏”,比如常把吴用当作挡箭牌推到前台,比如妥善安排了林冲等,以彰显自己是公平合理的,即便有不公平合理的,那也是吴用的过错。这一点与道君皇帝提拔高俅很像,高俅不是科举出身,不能做文官,于是安排他做武官,没有军功不能升迁,于是安排他上前线等,都是“藏”,貌似讲规则,其实毫无规则可言。但道君皇帝的“藏”又比宋江高明,毕竟遵守了朝廷的官制,而宋江的“藏”,藏了头却藏不住腚,李逵一不留神就把宋大哥给出卖了。
总而言之,宋江的权术,其为谋权,而不能尽人心,其为掌权,而不能功名立,其为固权,而不能循法治,最后的丧权也就是必然的了。权术的成功,取决于个人实力和上无私心,而宋江“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兼具私心太重,想不做鼫鼠也难。说到底,他也只是宋徽宗嘴里的一块肉而已。(赵炎)
更多阅读
湖滨四里的悠闲生活_绝对梅好 重生之悠闲生活
湖滨四里的悠闲生活湖滨四里,在厦门的众多街区里很普通。但这条既不算老也不算新的街区,却极能代表厦门人的生活形态。偶这里所说的厦门人,是指那种在厦门已生活了几代的久居者,不含新移民。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土地人群生活
晁盖宋江的生死之交为什么会破裂? 宋江和晁盖
晁盖宋江的生死之交为什么会破裂?(《<水浒>百问》之九八)晁盖和宋江都是土生土长的郓城人,地地道道的老乡亲。宋江在郓城县衙当秘书的时候,晁盖是东溪村的村长,两个人
造反是为了招安:梁山头领宋江的奋斗路线
2011-7-12 9:34:00 作者:薛建祥 来源:摘自《品水浒》 编辑:汉晋【查看评论】【大 中 小】本文人物标签:成就 文恭 张顺 李俊 迷当宋江的目的达到了,大权在握的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治军理念来建设这支农民起义队伍了。他首先就把“聚义厅
品水浒 水浒传中天魁星宋江是啥样的人 水浒传宋江的故事
《水浒传》中的宋江,大家对其褒贬不一。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水浒传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合情合理。不夸张的说,有些地方确实写到人心里来了。水浒里面大家其实最不服气的,最气愤的就是宋江招安葬送了梁山众好汉的性命,且善于收拢人心且错
燕顺、王英、郑天寿是不是宋江的嫡系? 天龙八部郑天寿
燕顺、王英、郑天寿是不是宋江的嫡系?(《<水浒>百问》之五四)清风山是《水浒》中出现的第四个黑帮,三个黑老大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