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嗜荔枝诗词二首 杨贵妃与荔枝

杨贵妃嗜荔枝诗词二首 杨贵妃与荔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按:《唐会要》亦云:开元十一年十月五日,置温泉宫于骊山,盖本《元和志》,而《唐书·地理志》语则有异,见卷首华清宫下。《诗法源流》:绝句,截句也。如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半首;前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后半首;四句皆对者,是截中四句;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前后四句也。故唐人称绝句为律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①,山顶千门次第开②。

一骑红尘妃子笑③,无人知是荔枝来④。

①《长安志》:隋大兴城,唐曰长安城,亦称京师城。《元丰九城志》:大中祥符八年,改昭应县为临潼,临潼府东五十里,有骊山。《雍大记》:东绣岭在骊山右,西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如锦绣,故以为名。

②《初学记》:《释名》:山顶曰冢,亦曰巅,亦曰椒。《后汉书·班固传》: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魏书·东阳王丕传》:今经搆既有次第。

③《后汉书·董祀妻传》: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应璩《与曹长思书》:红尘蔽于几榻。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

④《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孰(古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通鉴·唐纪》注:自苏轼诸人,皆云此时荔枝自涪fú州致之,非岭南也。《程氏考古编》:长安回望绣成堆云云,说者非之,谓明皇以十月幸华清,涉春辄回,是荔枝孰时,未尝在骊山,然咸通中有袁郊作《甘泽谣》,载许云封所得《荔枝香》笛曲曰: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贵妃诞辰,驾幸骊山,命小部音声(小部者,梨园法部所置,凡三十人,皆十五以下),奏乐长生殿,进新曲,未有名,会南海献荔枝,因名《荔枝香》。《开元遗事》:帝与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而白乐天亦言七月七日长生殿,则知杜牧之诗,乃当时传信语也。世人但见《唐史》所载,遽以传闻而疑传信,最不可也。按:谓荔枝孰时明皇未尝在骊山,说见《遯斋闲览》;至所引《甘泽谣》以荔枝名曲,则《新书·礼乐志》已取之矣。

(以上录于清·冯集梧《樊川诗集注》)


【集评】

【诗文疑】杜牧之《华清宫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道荔枝来。”按明皇每岁十月幸华清宫,至明年三月始还京师。荔枝以夏秋之间熟,及其驿至,则妃子不在华清宫矣。牧之此诗颇为当时所称赏,而题为《华清宫诗》,则意不合也。(王观国《学林》卷第八)

《遯斋闲览》云:杜牧《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支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杜牧之”)

【物产不常】又如荔支,明皇时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是时闽品绝未有闻,至今则闽品奇妙香味皆可仆视泸戎。(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

《过华清宫》: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弊,相望于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容走传之神速如飞,人不见其何物也。又见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谢枋得《叠山先生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卷三)

《华清宫》:《天宝遗事》云:“贵妃嗜荔枝,当时涪州致贡,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叠山诗话》云:“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力,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诗林广记》前集卷六“杜牧之”)

《华清宫》(酒幔高楼一百家)盖讥明皇违时取物,求口体奇巧之奉,以悦妇人。杜牧《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道荔枝来”,亦讥以口腹劳人也。(释圆至《唐三体诗》卷一)

【荔支诗谶】徽宗于禁苑植荔支,结实以赐燕帅王安中。《御制》诗云:“葆和殿下荔支丹,文武衣冠被百蛮。思与近臣同此味,红尘飞鞚过燕山。”盖用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句意,竟成语谶。(瞿佑《归田诗话》卷中)

鲍防《杂感》诗曰:“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此作托讽不露。杜牧之《华清宫》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绝皆指一事,浅深自见。(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题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钟云:可见可想。(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三十三“晚唐”一)

《遯斋闲览》曰:“杜牧《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此辨甚正。按陈鸿《长恨传》叙玉妃授方士语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花,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之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白诗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正咏其事。长生殿在骊山顶,则暑月未尝不至华清,牧语未为无据也。然细推诗意,亦止形容杨氏之专宠,固不沾沾求覈。正如义山“夜来江令醉,别诏宿临春”,致尧则曰:“密旨不教江令醉,丽华含笑认皇慈”,盖总以写倖臣狎客之态,惟在得其神情,原不拘于醉不醉,真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无容胶执耳。(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考证)

【荔枝来】《遯斋闲览》曰:杜牧《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荔枝六月方熟,词虽美而非实事。……余谓长至元旦,诸大朝会俱在正衙,必无行宫度岁之理。况有春寒赐浴华清池之事,安知六月不复游骊山乎。程大昌《雍录》云:“十月往岁尽还宫。”此亦一证。(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六)

诗乃一念所得,于一念之中,唐、宋体有相参之处,何况初、盛、中、晚而能必无相似耶?如杜牧之《华清宫》诗“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语无含蓄,即同宋诗。又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语有含蓄,却是唐诗。宋人乃曰:“明皇常以十月幸骊山,至春还宫,未曾过夏。”此与讥薛王、寿王同席者,一等村夫子。(吴乔《围炉诗话》卷三)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杜牧之诗所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者也。人遂传贡荔枝自此始,不知非也。《后汉书·和帝纪》云:临武长汝南唐羌上书云:“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云云,帝遂下诏敕大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谢承《后汉书》所载亦同。是荔枝之贡,东汉初已然,不自唐始,亦不自贵妃始也。(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

(以上录于吴在庆《杜牧集系年校注》)


清·宋顾乐:“此因过华清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谓红尘劳攘,专奉内宠,感慨殊深。”(《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近·俞陛云:“首二句赋本题,宫在骊山之上,楼台花木,布满一山,亦称绣岭,故首句言‘绣成堆’也。后二句言回想当年,滚尘一骑西来,但见贵妃欢笑相迎,初不料为驰送荔支,历数千里险道蚕丛,供美人之一粲也。唐人之过华清宫者,辄生感喟,不过写盛衰之意;此诗以‘华清’为题,而有褒姬烽火一笑倾周之慨。”(《诗境浅说续编》)

宋·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①。荔子初丹②。绛纱囊里水晶丸③。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④。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⑤。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⑥。

①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为五岭。见裴渊《广州记》。麦秋:《礼·月令》:“孟夏麦秋至。”陈澔注:“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

②荔子初丹:韩愈《罗池庙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③绛纱囊里水晶丸:写荔支果很形象。后来宋徽宗、刘贡父咏荔支,均沿用水晶丸,当本此。

④“往事忆开元”二句:唐明皇开元时宠爱杨贵妃,不问政事。

⑤一从魂散马嵬关:唐明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明皇入蜀,路过马嵬坡时,杨贵妃被逼缢死。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北。

⑥“只有红尘”二句:杜牧《华清宫》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支来。”按李肇《唐国史补》:“楊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唐明皇曾置华清宫于此,为杨贵妃沐浴处。

【评语】

林宾王云:“诗馀荔子之咏,作者既少,遂无擅长,独欧阳公《浪淘沙》一首,稍存感慨悲凉耳。”(冯金伯《词苑华编》卷二十三引)

(录于黄畬《欧阳修词笺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3136.html

更多阅读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赏析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灵宝实验高中 尹学军说明: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朱熹的《次韵雪后书诗二首(其一)》是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诗歌鉴赏的提供的阅读材料。原诗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鉴赏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鉴赏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48岁。这时距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整整五年。让苏轼没想到的是,这一年,神宗不但给他恢复了名誉,还起用为登州(今山东蓬莱)太守,上任不到十天,即受召出任礼部郎中,12月

声明:《杨贵妃嗜荔枝诗词二首 杨贵妃与荔枝》为网友潇洒出风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