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力”探讨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之争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摘要:经济、文化、政治的不断发展变化促进了语言的不断变化。因此,世界各语言中都不断地有大量新词出现,汉语也是如此。新词语的不断涌现同时也给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一定难度。遵循归化,还是遵循异化成了翻译时的一个难题。“给力”就是这些新词语中的一个。如何更好地翻译“给力”,使其它国家文化的人们能够理解这一词语的真正内涵,进而了解中国文化,是翻译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给力 流行语 翻译 归化 异化
  
  一、引言
  
  随着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发展,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中不断出现表达新事物和新变化的新词语,如:雷人、囧、给力、伪娘等;如今,新词的涌现速度比历史上任一时期都快。新词的出现也激发了公众的兴趣和关注,渐渐地被公众所接受,成为词语的一部分。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而这些新词的出现给文化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将这些新词所表达的意义更准确地翻译成目标语,是文化交流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给力”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一个例证。“给力”的翻译成了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翻译才能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遵循归化,还是遵循异化是翻译时争论的焦点。
  
  二、“给力”的内涵
  
  新词出现的方式有从其它语言借来的外来词、原有词语的意思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还有全新的创造。英语中这三种方式普遍存在,而在汉语中新词的创造很少见。新词的创造和借来的外来词主要源于经济的发展和大量的科学技术的引进,如外来词:雷达、宇宙飞船等。更多的是原有词语意思的转变,其中包括一些原来很少用的词语的复活。“给力”则是地方方言词语意义的延伸扩大使用。
  (一)“给力”的出现
  “给力”的来源一般有三种解释:一是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在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第二种说法是:“给力”其实是一个古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海波博士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经他考证,“给力”是中国古代官府给官员支付薪酬的一种方式,即以力役的形式向官员支付薪俸。具体而言,就是朝廷根据官员的等级,拨给数量不等的劳役,为官员免费耕种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务。第三种说法是网络上的“cucn201配音组合”给动画片《搞笑漫画日和》配音时的发明。在其中一集《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还有网友根据“给力”造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ungelivable(不给力)。给力”或“不给力”,言简意赅又传神,旋即风靡网络。如果仅限于此,那只是网民的“自娱自乐”。2010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舆论强震。“《人民日报》太给力”被多重解读,比如大众有创新能力、官方顺应网络潮流等。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已成为公民表达意见、参与社会管理最便捷的方式。公民的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日益趋重。官方主动亲近网络,既彰显了网络民意之强大,之不容忽视,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给力”一词荣获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荣获“2010十大文化事件”
  (二)“给力”的用法
  “给力”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在表示某件事情或者某种现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令人振奋的时候经常使用。例如:
  (1)这课上得太给力了!
  (2)这部动作片真精彩,实在太给力了!
  (3)西班牙太给力了!
  (4)给力小子
  (5)给力社区
  “给力”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随着被网民用得越来越频繁,“给力”在语言交际中逐渐产生了动词的用法,相当于形容词使动用法,但却是作为不及物动词使用的,后面一般不带宾语,表示“鼓劲”“加油”“给予力量”“注意”的意思。例如:
  (6)父亲对学走路的孩子说:“要上台阶了,给力点!”(“给力”意为“注意”“小心”)。
  (7)要给力啊,后面靠你了!(“给力”意为“加油”“鼓劲”)
  随着“给力”的使用更加频繁,“给力”的用法也发生了变化。《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篇报道,主要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根据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可以看出,这里的“给力”一词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的,大致可以理解成“努力建设”“给予力量建设”的意思。继《人民日报》之后,“给力”作为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用法更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报刊中,随处可见“给力”带宾语的用法。同时,“给力”一词也逐渐产生了更多的意思。例如:
  (8)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12日)(“给力”意为“着力保障”“着力改善”)。
  (9)政策“给力”新兴产业(《长沙晚报》2010年12月2日)(“给力”意为“着力促进”)。
  (10)文化给力中国尊严(深圳新闻网,2010年12月27日17:12)(“给力”意为“给予力量提升”)
  (三)“不给力”的英文翻译“ungelivable”
  记不住成千上万的英语单词,不如自己创造一个好记又好玩的新单词吧。“生活周刊”发出的一条微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转发上万次。原来这条微博自信地宣告:“有一个新单词诞生了:ungelivable(不给力)!”会心而笑的网友们纷纷转载,“不转的话,就太ungelivable了!”
  “ungelivable”这个词,虽然看上去是英语,却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造词逻辑。前缀“un-”在英语中表示否定,可翻译为“不”;后缀“-able”在英语中表示单词为形容词;而中间的“geli”却是直接音译自中文的“给力(geili)”。与其他英文单词相比,这一“中式英语”单词基本上符合了英语造词规则,唯一不同之处则在于外国人绝对看不懂。虽然外国人看不懂,但是ungelivable在中国网友中却大受欢迎。网友们不仅第一时间就弄懂了它的发音,而且举一反三,“不给力是ungelivable,给力就是gelivable。”“哈哈,这单词实在太gelivable了!”各知名微博对此进行纷纷转载,转发量很快破万。网友戏称,“ungelivable”可能是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英文单词。该词于2010年11月18日出现在美国《纽约时报》上。
  18 Nov 2010 Schott's Vocab-A miscellany of modern words andphrases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 whichmeans“cool,”“awesome”or“exciting.”Literally,“giving power.”
  The Shanghai Daily reported that a Chineseneologism,“geili,”which means,“cool,”“awesome”or“exciting,”had beengranted the“official seal of approval”by appearing in The People’sDaily–the official pap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文章说,“给力”在中国网络语言中意味着“酷”“真棒”或者“爽”,在很多媒体报道和网络交谈中被频繁使用。单从汉语语法角度来看,“给力”代表“给予力量”的意思,但现在它俨然已经成了中国网络语言形容“真棒”最合适的词了。更“给力”的是,这个词已经被别出心裁的中国网友音译成英语“gelivable”和法语“trèsguélile”。
  在英译汉中,有些表达方法也逐渐用“给力”这个来翻译。如:
  Being smart, acrid, alternately sharp and sentimental, JackiePeyton is compelled to make sense of the chaos and to level theplaying field whenever she can.There’s a forcefulness to thecharacter.
  聪明且尖刻,时而严肃冷酷,时而多愁善感;在诸多复杂情况面前,杰基佩顿不得不保持清醒,能屈能伸。这是一个十分给力的角色。
  “forcefulness to thecharacter”给力的角色,这句话里用了“给力”来表示“forcefulness”,是一种新的尝试。当然可以用其它的常规词语来表达,如“得力”等。
  以上都是关于“给力”的形容词的用法。对于“给力”的动词用法,英语中对应的单词为“beefup”。这也是英语口语色彩比较重的一个词,符合“给力”的文体色彩。
  
  三、归化和异化之争
  
  翻译理论不断地发展,从中国早期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到后来Nida的目的论,再到Venuti的归化和异化理论。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也推动了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历史,进而能够更好地交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理论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地位的争夺。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和归化这一概念。归化是指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则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的文化背景中。用通俗的语言将之概括,异化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保持作者源语言的文化特色,让读者去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在作者源语言的背景下理解文本,这就要求读者更多地去了解另外一种文化,要求采取作者使用的源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这样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异化的做法认为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异国文化可以丰富目的语文化和其表达方式。而归化则要求译者向目标语读者靠拢,把源语言表达的意义融合变通成为目标语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可以接受理解的表达方式,这样就无法完整保留源语言文本的文化文体特色。归化法认为译者有责任帮助译文读者将一些难以理解的信息“改头换面”,从而使译文的阅读与理解轻松自如。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同时也带有其民族文化的印记,翻译中如果一味地使用归化法,则可能使译文失去原语言文化的特征,从而给译语读者造成“文化错觉”,导致文化失真。按照归化法的做法,我们在翻译“给力”时就应当努力让英语为母语的人能够理解接受这一词语的意思。可以翻译成“encouraging,supportive,power-giving,powerful”等。这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能够大体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如此翻译缺少网络流行词语的特色,无法表达其所带有的流行性、创新性。因而,外国人就无法体会到它所表达的文体色彩,所以不是最佳的翻译方法。而事实上,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语。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被译为英语中的“dragon”,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代表的是邪恶的一方,有着放火烧杀的负面形象。这显然与中国文化中“龙”的高贵、威严的正面形象不相符。究其原因,中国以前的经济政治不够强大,文化影响力很弱,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大量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被更多的人学习、了解、接受,得以广泛传播。由此,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归化的不足之处。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glish”,而这个单词本身也是“中英合璧”的。最著名的中式英语可能是“Longtime nosee”(好久不见),过去被老外当成笑话,而今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日前发布报告称,在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来源。这些中式英语的出现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思维影响的产物。结果是部分中式英语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接受。这些中式英语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归化和异化之争的过程。中式英语是异化法的结果。我们不管外国人能不能听懂理解,只要我们自己理解,说着顺口就行。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加强,中国文化被世界所关注学习,太多的中国人都用这种表达方式,这些中式英语最终也得以被外国人接受。“给力”的出现是在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期,是中国作为大国努力帮助世界经济恢复的时期,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文化方面,“给力”的出现也被国外所注意到。网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单词,或者是不想费力地去找,于是抱着自娱自乐的心态,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一个英语单词来。这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我们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到现在的让西方来接受我们的文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Geilivable”是对英语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中国文化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带入中国文化背景,让西方向中国文化靠拢。这是异化法的做法。
  “给力”一词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包括创新性、地域色彩、文体色彩、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变,在英语中找不到与之意义对等的词语,在翻译中属于词义空缺现象,因此译为“supporting,encouraging,awesome、cool、exciting”也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类词义空缺现象,以前的做法是采用音译的方法,如:饺子(jiaozi),功夫(gongfu),福娃(fuwa),山寨(shanzhai)等等。这类翻译往往局限于名词。但是“给力”一词翻译为“geilivable”,融合了音译和构词法的方法。在词义空缺的情况下,首先采用了音译“geili”,同时又考虑到其形容词的属性,在后面加了形容词后缀“vable”,这使得了解英语的人很容易辨别出其形容词的特征。
  而对于其动词的属性,“geilivable”无法表达出。可能是由于“给力”的受欢迎程度太大,导致其出现后很快被延伸扩大使用。当然,英语构词法中的逆构法(back-formation)也提供了解决“给力”的动词属性翻译难题的方法。英语中有大量先出现形容词或名词,再转变为动词或其它词性的,如“sight-see”来自于“sight-seeing”,“caretake”来自于“caretaker”,“cose”来自于“cosy”,“laze”来自于“lazy”,“frivol”来自于“frivolous”等。假以时日,“geilivable”被广泛接受之后,也可以采用逆构法的形式变为“geili”来表达“给力”的动词属性。
Venuti认为,强势文化的排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异化策略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当弱势文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受和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在世界语言舞台上,英语是强势语言,而汉语则是弱势语言,但汉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弱势语言文本进入强势文化的翻译过程中经过归化处理,弱势语言文本所包含的特殊内涵就会被抹杀,由此产生的译文不仅不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在,反而会误导读者。异化翻译主张译文应该“忠实”原文,反映出源语的民族文化特点,因为向译文读者介绍异国文化、传播文明成果是翻译活动的重要任务。在我们特有的文化方面,应更注重采用异化翻译,体现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文明。翻译的成功与否不是由译者本人的意向决定的,文化因素的导入,积极合理的文化转向才能使译文读者真正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气息,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除了“给力”之外,其它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也体现了归化和异化之争。如“偷菜”(vegesteal)、胶囊公寓(capsuleapartment)、“富二代”(the rich secondgeneration)、秒杀(seckilling)、裸捐(all-out donation)、“裸婚”(nakedwedding)等等。这些流行语的翻译都没有采用直接音译的做法,而是采用了意义和语法相结合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归化和异化的相互融合。“Vegesteal”这个词是由“vegetable”(蔬菜)和“steal”(偷)两个词组合而成的,为中国网民自创的英文词汇。这一词语采用了英语的合成(blending)构词法。在利于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理解的同时,还增添了一些创新性的色彩,体现了其在中国文化中受欢迎的程度。“秒杀”(seckilling)的翻译也是如此。“秒杀”原是电脑游戏中的名词,指在玩家PK或是和怪物打斗时,对方过于强大,在玩家没有还手、逃跑余地的情况下,被“瞬间击杀”。网购中的“秒杀”,是一种网络竞拍的新方式。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以此促销的网店就被称为“秒杀店”。“seckilling”没有按照所表达的意思归化翻译成英文,而是采用异化法来体现网络流行语的特色,让英语读者来体会其内在含义。“裸婚”(nakedwedding)则体现了另一词语“裸”的意义延伸扩大使用。在被直译成“naked”的同时,也使其英文意义的用法延伸扩大。这也是异化法作用的结果。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和认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甚至永久居住。这些都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的加强。在全民学英语的时代,“给力”的翻译存在词义空缺现象,在翻译理论上,“给力”的翻译“gelivable”体现了归化和异化斗争的结果,异化取得了胜利。异化法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可以看出,“给力”一词在由网络向现实进发的过程中,随着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其词性由最初的形容词发展为兼属形容词和动词;在动词这一词性上,则由原来的不及物动词逐渐发展为及物动词,并且义项不断增加。“给力”一词发展变化的旅程还没有结束,它还将如何发展,我们会拭目以待。
  
从“给力”探讨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之争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参考文献:
  [1]杨连瑞.新编英语词汇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2]胡芳芳,胡媛媛.漫谈“给力”[J].语文学刊,2011,(5).
  [3]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1995.
  [4]牟常青.馒头还是面包——浅论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J].作
  家,2011,(6).
  [5]于杰.民族文化传播的归化异化之争——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
  会概览》的英译为例[J].作家,2011,(6).
  [6]杨自俭.译学新探[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7]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英美文学研究论,
  2002,(0).
  (王世龙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51064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3029.html

更多阅读

疾风中的马_泾川琴儿 慕容琴儿

(图片来自网络)疾风中的马文琴儿突然,整个人就掉入苍茫的井里去了。反反复复听一支马头琴演奏的“疾风中的马”的曲子。关于马头琴的来历,有一个泣血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在金色的阿拉腾敖拉山麓,有一面银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着勤劳

从现代眼光看新版水浒中的阎惜娇 新版水浒传阎惜娇

第十九回张远山情陷乌龙院阎惜娇嫁于宋江,无奈宋江对她并无意。阎惜娇不守妇道,勾引张文远,而张文远未能逃过她的美色,与阎惜娇偷偷私会。迎来宋江的命运转折点:坐楼杀惜。从这一集开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水浒传》在女性角色刻画上

写给《哪吒传奇》中的“纣妲恋” 莲花童子哪吒 妲己

今天又想起了多年前看的《哪吒传奇》,想起了动画中感人的“纣妲恋”,于是凭着某种执念,我又开始疯狂的截图!嘿嘿~本文献给纣王和妲己【初遇】一箭之缘,情定终生拼死为你挡下一箭,只求和你一次擦肩眼神交会的一瞬,才发现我早已沦陷

声明:《从“给力”探讨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之争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为网友你的若无其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