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内容概括

(刘庸写给女儿的书)



***************

*前言

***************

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像草山(Meadowmount)那样的“集中营”,没有铁丝网、不逼孩子进去,孩子们却都想尽办法考进去,甘心乐意地接受严格的训练,那该多好!全部

***************

*第一部分

***************

研究报告中甚至说“从行为改善的角度来看,午睡在直觉印象的学习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样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实验显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试者在廿四小时之后的记忆力,比没午睡的人强百分之五十。

---------------

谈睡眠

---------------

随著你升入高年级,会愈来愈觉得时间不够用。

你要用时间的紧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恶性循环的拖延,使自己损失睡眠与健康。

谁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今天早上七点,你妈妈的闹钟响,把我吵醒了,可是见她瞄了一眼闹钟,继续睡,我猜一定时间还多,就没吭声。直到过了半个钟头,还不见她起床,才推她,问她要几点起,妈妈醒过来,看看钟,立刻跳了起来,说糟了!怎么没听见闹钟响呢?当时已经七点半了,而你必须七点五十分到校。

看妈妈急著去浴室梳理,我就先跑到你房间看,想你一定早准备好了。没想到,你也还在被窝里。我问你为什么还不起床,你说马上会起,我又说已经七点半都过了,你就哇的一声立刻坐起来;一边匆匆忙忙穿衣服,一边怪妈妈为什么没叫你,你自己又为什么把闹钟按了下去。

看你抓了一根香蕉,头发都没来得及绑,就匆匆忙忙地跟妈妈出去,我觉得有必要跟你谈谈你的睡眠规划。

最近常听你抱怨睡眠不足,怪学校功课太多,有一堆考试,又怪自己为什么总需要睡八个小时才够,还说羡慕那些一天只睡五六个钟头的同学。

其实你不必为自己睡得多而自责,因为你正在成长期,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要较多的睡眠。“生长激素”多半在睡觉的时候分泌,所以如果你睡不好,就容易影响发育。

而对那些已经发育完全的大孩子,就不必太多睡眠了。我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美国高中生一般只睡六个钟头,回想你哥哥高中时甚至一天还睡不到五个钟头,他们照样发育得很好,可见当你度过这个“急速的成长期”,自然就不会那么爱睡了。

由此可知,而今你睡下去就起不来,不一定是因为懒,而是由于生理需要。所以我建议你检讨一下,能不能在“醒著的时候”快一点,使自己能早点上床,而非CUT你的睡眠时间。

每个人都会拖——

一生有一生的拖,中国人常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是拖了少年时。

相同的,一个月又有一个月的拖,你不是每到学期结束前,就特别忙吗?那是因为前面大半个学期都比较放松,造成功课的堆积。

往再小的地方看,其实一天也有一天的拖。

举个例子,昨天你因为参加学校社团,六点多才到家,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卡通,接著去吃饭,吃完饭看你进房间了,我有事要问你,原以为你在做功课,却发现你躺在床上睡著了,醒过来之后,又坐在那发愣,还怪自己爱睡觉,直犯脾气。

好!让我们回头算一算,你刚回家时看电视花了多少时间?吃完饭打盹用了多少时间;打开书包,一边懒洋洋地拿出书本,一边开电脑,再看看信箱又花了多少时间?

如果你把这些时间浓缩一下,进门先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有多少功课,心里有个计划,同时看你的“伊媚儿”。然后一边吃饭,一边看看电视,吃完饭赶紧上网查资料,开始写报告。你又会拖到一点多才睡觉吗?

所以总要拖到很晚才上床的人,常不是时间真不够用,而是由于前面拖了。

人很妙,你会发现考试之前,读书特别专心。你也会发现,如果一天有五样作业,你做第一样花一个半小时、第二样花一个小时、第三样花五十分钟、第四样花四十分钟,等你做第五样的时候,看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很可能只花二十分钟就完成了。

但是相反的,同样的功课,你倒著来——先做第五样,再做第四样、第三样,那第五样可能就花你多小时,第一样却反而只花三十分钟。

这也是因为心情的轻松,造成拖;那拖你不一定明显感觉,只有当你细细比较之后才会发现。

从这条路想下去,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以“当时已经深夜十二点”的心情去面对,会不会就能效率特佳,省下不少时间呢?

我也曾经以台湾的一个中学生做实验。

他的功课比你还忙,每天觉都不够睡,所以回家也常躺在沙发上就睡著了,被拉起来之后,也常要发呆个半天才能进入工作状况。

他妈妈来找爸爸谈,说孩子总睡不够,如果不先小睡一下,读书的效果很差;先让孩子睡一阵,又会因为开始得太晚,拖得很迟才能上床。

我就建议她为孩子作个统计:“你试试看,孩子一进门就让他先睡个觉,然后起来吃饭,再做功课,会造成几点上床?相对的,你不准他先睡,叫他早早就开始做功课,又会几点钟上床?”

你猜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她如果先让孩子睡九十分钟,孩子是一点上床;她如果不让孩子先睡,孩子是十二点半上床。

前面睡了九十分钟,才迟了半个小时睡觉,我请问你,那多出来的一个钟头跑到哪里去了?

相信你一定猜想出,因为拖掉了。

当那孩子发现时间还多的时候,就慢慢做。反不如先睡了一觉,“起步”晚,时间已经不早,心情紧张下,耒得注意力集中。

而且你知道吗?

因为那孩子先睡了九十分钟,不但加起来的睡眠时间比较多,而且因为精神好,头脑清楚,反比不先睡一下,十二点半上床的成绩进步不少。

孩子!随著你升入高年级,会愈来愈觉得时间不够用,而不得不减少你的睡眠,如果你还希望睡得饱饱的,恐怕也得为自己作个睡眠和工作规划了。

你要用时间的紧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恶性循环的拖延,使自己损失睡眠与健康。

注:

如果希望“小睡”能有“大睡”的效果,最好能一次睡六十到九十分钟。

据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美国《世界日报》的综合报导,由哈佛大学莎拉,梅德尼克教授领导几位心理学家测试发现,午睡一小时至九十分钟之后的视觉学习能力比不睡者高许多。

那份刊登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的分析报告中,也提出午睡的好处只有经历“慢波睡眠”和“快速动眼期”的人才能享受到。因为这两种睡眠可以提神醒脑,并且有助于处理新学到的技能与资讯。

研究报告中甚至说“从行为改善的角度来看,午睡在直觉印象的学习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样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实验显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试者在廿四小时之后的记忆力,比没午睡的人强百分之五十。

此外,根据许多睡眠专家的研究可以知道,“快速动眼期”(也就是简称REM,作梦时眼睛不断在眼皮下转动的那段时间。)有非常好的消除紧张及增强睡眠之前学习效果的好处。在REM被叫醒,也比在REM之前的深睡期,容易得多。

而REM一般都在入眠后六十到九十分钟出现,所以如果可能,小睡最好能长达九十分钟。孩子放学回家,假使非常疲倦,让他睡九十分钟,要比只睡二十分钟的效果好得多。

此外,应该利用REM期增强记忆的好处,譬如在睡前看一下书,或背一段课文,接著去睡九十分钟,起床后再回想睡前读的东西,或复习一遍,就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

谈出头

---------------

你看看四周的同学,尤其犹太人和中国人,他们不是都想尽办法,给孩子补习、叫孩子到医院当义工、上网为孩子找各种题材、参加科学竞赛,甚至为孩子找老师教网球、击剑、游泳和溜冰,建立得奖纪录,好争取进入长春藤盟校吗?

拼命作个人上人

“不是只有我会拖,老师也会拖。”

你今天一边看我昨天写的文章一边抗议:“老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都慢慢教,讲一堆废话,到了学期要结束之前又拼命赶,老师赶,害得我们也得赶,所以期考之前特别忙。”

说完,你接著往下看,又抬头问:“那台湾小孩为什么要先睡个觉?睡觉作什么?害他晚上都睡不著了。”

我就笑说你是“饱人不知饿人饥,问你要是你夜里只睡了五个钟头,就算回家先睡一个半小时,加起来也只有六个半小时,你会晚上睡不著吗?我又告诉你台湾的小孩子有多辛苦,同一科,他们常常要念几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每天不但上课比你早、下课比你晚,而且经常留校补习,补到八九点才能回家。

你就瞪大眼睛,问为什么这么苦。

孩子!我也常责怪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狠狠地逼孩子,把孩子逼得早早就戴上近视眼镜,甚至把孩子逼得跳楼自杀。

我还作过比较,发现我这一代的健康,反不如上一代。原因是上一代身处在二次大战的环境,常常要躲轰炸、换学校,有了不少“中间喘息”的机会。相对的,我生在一九四九年的台湾,战争过去了,但是学校少、学生多,入学考试的压力大,于是有了所谓“恶补”。

我小时候,就已经常常要留校补习,在我记忆中,总浮现那个背著重重的书包,书包里装著《图解算术》,在夜色中回家的画面。

你能想像当你学跳舞、学唱歌、学钢琴、小提琴,每天还轻轻松松的小学六年级,许多台湾孩子已经去补习班补习了吗?

何止台湾的孩子啊!大陆也一样,我曾去过一个有名的中学,那校长得意地说他们的毕业生百分之九十以上能考上重点大学。又说他们特别在山边盖了一片房子,高三的学生一律送到那儿去住校,就好像以前读书人常到深山庙宇里苦读一样。

不止名校,我有一年去广西深山贫困地区的一个小学,那里的校舍破旧不堪,孩子们身上穿著五颜六色的“百家衣”。但是你可知道,那里的孩子居然对我说,他们只看到灯光和月光吗?

他们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念书,太阳下山之后还要留校补习,所以难得看到太阳。据说因为土地贫瘠,有些学生全家只有一套能出客的衣服,大家轮著穿;甚至有人穷到没衣服穿,没被子盖,天冷时躲在草垛子里。

但是那些父母还是拼了命,要送孩子上学,要为孩子缴“补习费”和“代课老师费”。

这几年,我跑了许多中国大陆荒僻地区的学校,除了我们捐建的希望小学,也去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和建在山西窑洞里的学校。

他们都太苦了,一个老师的月薪可能不够看两场电影;一家两个孩子可能因为缴不起学费,而轮著去上学。

但是,我发现他们都拼命用功,他们的父母可以不识字,却都知道逼孩子念书。

渐渐地,我了解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苦读才能出头的观念,已经根深柢固在中国人的心里。就算是现在学校多了,在台湾甚至录取率超过百分之百,大家还是要拼。

为什么?

因为要拼进好学校,因为要“强出头”。

孩子,其实你有什么好不解的呢?

你看看四周的同学,尤其犹太人和中国人,他们不是都想尽办法,给孩子补习、叫孩子到医院当义工,上网为孩子找各种题材、参加科学竞赛,甚至为孩子找老师教网球、击剑、游泳和溜冰,建立得奖纪录,好争取进入长春藤盟校吗?

正因此,犹太人能从二次大战时在四处被排斥,发展到今天,在美国社会虽是少数,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则能成为美国平均学历最高的族群,在各方面有杰出的成就。

美国是自由的,自由到你可以选择作清道夫或大学教授;美国也是开放的,清道夫可以赚得比大学教授还多,美国还是平等的,职位没有尊卑贵贱,只要肯努力工作,都能有不错的生活。

但是,有一些民族,尤其是那些经历苦难的民族,无论在中国或美国,他们心底自然有股力量——

拼命作个人上人!

---------------

谈镇定

---------------

“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应。

平常心,心常平

“后天就要举行生物科学会考了,我好紧张。”晚餐时你皱着眉说。

“要有平常心。”我先简简单单地答,又加了一句:“我和你妈妈就有平常心,所以明明知道你要会考了,也不多问你,怕你因为我们问,更紧张,也更没有平常心。

“什么叫平常心?我不懂。”你说。

好!我就用平常心跟你谈谈平常心吧!

“平常心”就像那三个字,是“平常有的心”,是“平常的心情”。举个例子,你平常早餐都吃一个蛋、一块面包,晚上都睡七个小时觉;考试的时候,也像平常一样睡七小时觉,早晨吃一个蛋、一块面包,就是有平常心。

至于没有平常心的人,可能碰上考试只睡五个小时,早上为了增加体力,多吃一个蛋、一块面包,还多喝杯果汁、吃根香蕉,到了考场,又灌下一瓶鸡精。结果,你猜怎么样?

因为他的生活方式跟平常不一样,睡得少本来新陈代谢已经不好,又吃太多东西,不习惯,反而可能在考场胃痛。

我就曾经在参加大专听考的时候,因为没有平常心而呕吐;我也曾经因为没有平常心,在上电视主持特别节目的那天,脸上长了两个大包。

为什么?

因为考试之前,我为了补充体力,特别买了几瓶健康饮料,那饮料主要是氨基酸,我不习惯。至于主持节目长大包,则因为我在前一天晚上照镜子,看到几个粉刺,挤又没挤好,造成发炎。

我平常总挤痘子很少发炎,为什么偏偏那天出问题呢?

很简单,因为没有平常心——

平常我要挤就挤,反正第二天没什么大事,挤坏了也没关系;可是那一天既想挤又不敢挤,生怕挤不好,结果因为不敢用力挤,反而没挤干净,造成第二天发炎。

所以我说,要有平常心,你平常习惯怎样,考试前保持那样,就不会出问题。

我甚至建议你完全照平常的时间上床,即使早准备好了,也别因为想多睡几个小时而提早睡觉,因为太多人得过这样的教训,就是碰上第二天有大事,早早上床,既不困心情又紧张,反而造成失眠。

妈妈在晚餐时不也说吗?

她学生时代,大考前不洗头,考试那天不穿新衣服新鞋子。

我在学生时代跟她一样,那也是一种维持平常心的表现。因为当你放太多的注意力在服装上面,或是穿了自己不习惯的衣服、鞋子、剪了不习惯的发型,造成分心,或临时出了情况,反而会影响考试。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有一次参加全台北市的演讲比赛,特别在那天穿了新衣服、新皮鞋,就差点出问题。

因为才弯腰系鞋带,裤裆就咔喳声,裂了。等缝好裤子,匆匆出门,又发现那只皮鞋因为是新的,硬、打脚,走一步痛一下,造成我连上台都一拐一拐的。

你说,那不平常的心,不是弄巧成拙吗?

经过大半辈子,我觉得愈是碰上不平常的事,愈要有平常心。

所以在动胆囊割除手术的前一天,我跟平常一样写文章、看书、看电视剧,跟平常一样时间上床;我每次出国前,也必定跟平常一样的时间睡觉、起床、打球。

我见太多了!许多人在出国旅行前,赶着安排未完的公事;上飞机前一夜,先赴应酬,大吃大喝,又装行李装到深夜,结果还没出国门,已经扭伤了腰,上飞机之后又开始泻肚子,加上出国之前休息不够,没几天就感冒了。

或许你要说,国内的事情当然要安排好,行李也当然要装。

对!这正是我要强调的。

愈是将要面对不平常的情况,你愈应该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负担,用前面充裕的时间去分散。就如同考试,你想能有平常心,就应该在平常早早准备;你想出国之前表现得从容,就应该早早规画,甚至两三天前已经收好行囊;你想要穿新衣服出台,则应当早早就把衣服试穿一遍,甚至穿上鞋子里外走走,看看步子跨不跨得开?脚又会不会踩到裙角?

“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儆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

---------------

谈自卫

---------------

那学生吓得脸色惨白,跪在地上求饶,不但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还去向同学们借了许多,去贿赂官员,才终于被释放。

小心怪叔叔

一个学生去逛百货公司,临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并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

学生还没走出门,就被百货公司的警卫抓住。她抱着两包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吓得呆呆地站在那儿,因为人赃俱获,而百口莫辨。至于那先前说肚子痛的妇人和所谓的白色车子,则消失了踪影。

“这会是真的吗?”今天下午,你拿着《超越自己》上的故事来问我。

“当然是真的,而且就发生在我学生的身上。”我说。

“那学生后来怎么样了呢?”你又问。

“被带到了警察局,而且留下了偷窃的案底,只怕一辈子都洗不清。”

你听了,瞪大眼睛耸耸肩说:“好可怕!怎么会帮助别人还这么危险。”

孩子!这世界上确实是充满危险的。你没看报上常登,有人装作向女学生问路,请求女学生带他去;再到阴暗无人的角落,露出狰狞的面目吗?

你没看到报上常登,有人在荒郊野外,把车子的引擎盖打开来,装作抛锚,拦车请人援助;再在那人伸头去看引擎时把人打晕,下手抢劫吗?

你没看见报上总是刊登神职人员性侵犯幼童的新闻吗?那些被侵害的孩子甚至要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敢出来指认。

孩子!你要知道,狼固然可怕,但是披着羊皮的狼更可怕。偏偏那些披羊皮的狼,看来常是比较文弱、比较没有侵略性,也比较不会让你戒备的人。

他们就好像老虎。据印度调查,跑到村落里吃人的老虎,多半是老而有病的,他们没有能力在山里猎捕野兽,只好跑到村子里偷牲口、伤人。

所以,愈是看来不会侵犯你的,甚至看来和蔼可亲的,当他的举止怪异时,你愈要小心。

或许你已经记得了,当你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手脱臼。当爸爸妈妈带你去看骨科医生的时候,他除了检查你的关节、照X光,后来居然要检查你的下体。

爸爸当时很不谅解地问“为什么?”医生笑笑,说“这是美国政府规定,怕小孩受伤是受到侵犯时挣扎造成的。

还有一件事,相信你也不记得了——当你小时候,每次旅行都背着一个小背包,我每天都会检查那背包,尤其在要上飞机、过海关之前,必定把你的背包检查一遍,然后扣好。

这是因为许多走私的人,会趁大人不注意,把毒品放在小孩子的背包里。海关人员通常不会注意小孩,于是在“过关”之后,那些人再从小孩背包里把东西拿回去。

我曾经亲眼看见在机场外,一位母亲大声骂一个她不认识的女人,为什么从她小孩的背包里偷东西。

“那是我的!暂时放她那里一下。”那女一边喊,一边跑开。

我今天还画了一个旅行箱上的标笺给你看,那是因为你听不懂我说的那种“有盖子的识别标笺”。

我一边画,一边告诉你,许多人旅行的时候在箱子上挂个很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姓名、住址、电话,以为很聪明,岂知许多歹徒就利用了这一点。

他们在机场记下牌子上的资料,立刻跑到那旅行者的家里,说路上出了车祸,知道是那家的人,然后借口要找吊车和医疗,向家属骗钱。

这时候家属如果不查,或拨手机问旅行的人,旅行的人又已经上飞机,无法接听,家人在惊惶失措的情况下,常常就上了大当。

所以我对你说,以后旅行箱上最好挂那种有盖子、会遮住姓名地址电话的牌子。即使没有,也要把字写小一点,免得被人一眼看清。我们甚至跟你约定“暗号”,任何人说爸爸妈妈请他带你去,一定要报出“暗号”,你才能信。

最后,让我再说个故事给你听。

有一群高中生,到某落后国家旅行,进入一个古迹,看见墙边堆了成千上万个“釉彩小泥人”,觉得好可爱。四周看看没有管理员,也没摄影机,有个学生就偷拿了一个“纪念品”。

岂知当他出海关的时候,行李才过X光机,就被抓了。

行李检查员一伸手,准确地拿出里面的小泥人,接着冲来好几个荷枪实弹的军警,把偷小泥人的学生架走。

“偷文化古物是要判死刑的!”军警用枪指着学生吼:“你要怎么赔偿?”

那学生吓得脸色惨白,跪在地上求饶,不但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还向同学们借了许多,去贿赂官员,才终于被释放。

当他走出审问室时,却发现一个警卫正把那小泥人扔进纸箱子。

箱子里居然有一堆一模一样的小泥人。

这个故事,是我由导游那儿听来的,据说那小泥人都是复制品,而且都含铅,对X光特别敏感。那个国家不晓得用这种方法吓破了多少观光客的胆,罚了多少观光客的钱。

你或许要说他们好诈,对不对?

问题是,我问你,那学生是不是偷了东西?

孩子!这世界上有许多陷阱,利用你的同情心、好奇心、贪心,甚至“顽皮心”,叫你跳下去。也就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时的糊涂,毁了自己的半生。

你很快就要去毕业旅行了,我说这么多,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

谈应变

---------------

“我们有两百多个队员因为进去救火,楼塌了,全陷在里面,我们的局长、副局长可能全死在了里面,我们这些活着的,能偷生不去吗?”

九一一的一场噩梦

孩子,今天你受惊了。

早晨,上课上一半,你的两个同学就被家里接走。又过不久,老师被叫去开会,很缓步地走回教室,沈沈地向你们宣布:“我们的世贸中心和五角大厦都被恐怖分子攻击了,死伤了很多人。”老师叫你们一定要镇定,说学校会加强安全检查,又说学校已经打电话通知家长,等会见下课,必须家长签名,才能把孩子接走。

下课时,妈妈去了,看见好多孩子和家人在门口相拥,也有些孩子因为家人没来,不断向外张望。妈妈问老师为什么要签名,才能放孩子回家,是怕学校有恐怖分子吗?

老师小声答:“我们是怕有孩子的父母,一起在世贸中心上班,他们来不了,或永远不能回来了。如果不幸如此,我们得把孩子留下来照顾。”

整天,我和你妈妈都在打电话,与每个可能想起的,在世贸中心上班的亲友联系。

我们先打电话给你三伯,是你堂姐接的,说三伯还没回家,但是已经从世贸中心六十几层逃了出来。接着我们打电话给同社区的一位朋友,她哭着说她因为咋天去了办公室,今天有事在家,但是办公室没了,十几个员工联络不上,只怕也没了。

我们也打电话给你同学的妈妈,她说她先生因为是老板,去得晚,还在火车上,但是整个办公室都毁了,所幸人员全逃了出来。我又想到前天你公公生日,一块儿吃饭的江叔叔,他的哥哥在世贸中心上班,于是打电话过去;是他的岳父接的,说人在一百多层,是被炸的第一栋,江叔叔正在沙发上哭。

世贸中心,你是去过的,我们也曾带好多国内来的朋友去。不久之前,我还在上面拍了照片,俯瞰整个曼哈顿。

对了,上礼拜我们由加拿大魁北克飞回纽约时,飞机从世贸旁边飞过,我不是还指着叫你看吗?每天不知有多少飞机经过那里,谁能想到曾被恐怖分子劫持,用来作自杀攻击;谁又能想到,我们“纽约客”颇以自豪的世贸中心,居然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当中消失。

看着电视上播出的撞击和崩坍的画面,我们都觉得像作梦,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对你来说,那就更是难以接受的画面了。

不!我应该说,对所有美国人来说,这画面都是惊心动魄,而且足以惊醒“美国梦”的。过去百年来,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即使珍珠港事变,都是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夏威夷发生,美国人几曾在自己的“大陆”上,经历如此的攻击?见过这样的烽▲?

“烽▲”这个词,我可能用得太深了,但是今天你看到的烈焰腾空、浓烟密布、尘土飞扬,昔日辉煌的世贸中心,只剩下金属的大门斜斜地立在废墟之中;而堆得像小山丘的废墟里,还压着成千上万个善良的百姓。

这就是烽▲!

由六十几楼先乘电梯到四十层,再冲下楼梯的三伯说,他全身都是灰土,先跑得远远的,又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往回走,正看见整栋大楼崩解。他说那大楼被撞的地方,因为烈焰,把钢骨和金属外墙全烧成了红色,相信因此软化,使得上面四五十层的重量,一下子坠了下来。

当大楼崩坍时,他再转身跑,却觉得背后冲过来一股热风,还有那味道,是他一辈子不曾闻过,也一辈子不会忘记的。

更令我惊心的是,他说:“你们在电视上看不到,那失火的大楼窗上部攀者人,然后支持不住了,一个一个往下跳……”

晚上,我们守在电视机前,电话不断响,都是美国各地亲友关怀的来电。他们拨了十几个小时,终于接通,先问我们有没有损失,又问我们有没有食物,可见这恐怖事件造成的震撼,大家都已经把纽约看成了战场。

他们可能没想到这个战场上的人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与坚毅。一个中国公司姓符的总裁在逃跑时摔断了大腿骨,骨头穿出肌肉,血流不止,眼看就逃不出,但及时有两个白人把他架起,冲了出去。因为世贸中心在华埠旁边,我们华人也发挥了爱心,拿出食物、饮水给那些逃出的人,帮他们清洗,借他们电话打给亲友。

曼哈顿的下城,顿时全疏散了,但是同一时间却有许多人往那里赶,他们是医生、护士、救火队员和各种义工。很多人还在休假,但是主动赶去救援,那些救火队员更是感人,有一个对记者说:

“我们有两百多个队员因为进去救火,楼塌了,全陷在里面,我们的局长、副局长可能全死在了里面,我们这些活着的,能偷生不去吗?”

平常最热闹的时代广场空了,广场上的餐馆全都拉下铁门,只有一家,免费供给救难人员餐饮;总是大排长龙的百老汇剧院也空了,倒是看见另一种队伍,拉得长长的、转过街角——大家排队去捐血,人多到血袋都不够用。

看着那些感人的画面,我们都忍不住偷偷擦眼泪,你妈妈大概擦多了,眼睑有点感染,又不意思说,就讲自己大概上了火,要长挑针。

或许我们都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吧!可以偷偷躲起来哭,但尽量忍着,不在人前落泪。

可不是吗?你看看!电视上那些满脸鲜血的人、那些拿着关人照片,四处哀求,请求协寻的人;他们的声音是哀戚的,但是我们几乎没有见到一个人痛哭。

孩子!愈是面临灭难、面对打击,我们愈要坚强、愈不能落泪,因为泪眼是看不清敌人的,泪眼只可能遭遇更致命的伤害。

我们也不能悲观,即使有最惨痛的遭遇,也要从正面思考,因此你看见小布希总统在全国广播时,用了许多“感谢”,感谢美国人的团结,感谢世界的关怀。政府的发言人在宣布警戒重点之后,还特别加一句——“希望这次千万人的牺牲,能换来以后更多人的活命。”

孩子!你已经是个少年,长得快赶上妈妈了。当你度过十三岁生日之后,在心智上也该由幻想期进入写实期,你开始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了。

今天晚上,我把你抱在腿上,一边看着电视里的灭难画面,一边感慨地说:“Lifeishard,soweshouldworkharder.Lifeishard,sowhydon'twetakeiteasy?(人生艰苦,我们要加倍努力;人生艰苦,何不轻松处之。)然后问你,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对时,你想都没想就说“当然要加倍努力。”

好极了!孩子!这就是年轻,这也正是年轻人面对灭难应有的态度。所以,今天看着世贸中心垮了,我们要想,明天,将会在这儿立起更伟大的建筑。

深夜,我特别到你隔壁的书房,把电话插头拔下来,希望不断响的铃声不致惊醒你的好梦。

当然,我不敢确定你的梦境一定好,只盼望即使是梦,当你醒来时,爸爸妈妈也能守在你的身边。

---------------

谈独立

---------------

外面有人按铃,你不能只会喊爸爸妈妈去开门,而要自己去应对;有人打电话来,你得小心记下对方的名字、电话……

作自己的主人

上个星期我由亚洲回来,带给你一些大陆记者送的小礼物。

“好漂亮哟!”你看到一个贵州女孩送的剪纸,大声叫着。

“这个也很有意思!他们怎么会想到用压花的方法呢?”你又拿着一个山西女孩送的书笺说。

听你这么讲,我好高兴,想大陆读者真是送到你心坎上了。可是一转眼,你上楼了,剪纸和书笺全留在茶几上,我想你是忘了拿,没想到,隔天、再隔天,那些东西还留在楼下,提醒了你两次,也不见你行动。

“你不要了吗?”我问你。

“我要!”你说。

可是,东西这留在茶几上。

前天下午,我在阳台种花,顺便到你的厕所洗手,看见你把阴形眼镜盒、牙刷、牙膏和漱口杯放得整整齐齐。可是突然觉得脚底下踩到什么东西,低头看,原来是你的内裤。

“你为什么内裤都不收好呢?”你放学,我问你。

“因为要洗了。”

“要洗了,为什么不放到洗衣篮子里呢?”

“我没有洗衣篮,而且妈妈会收”你理直气壮地说。

今天下午,我正写文章,电话响,来电显示是王妈妈,我想你一定会接,因为你知道王妈妈正为你约一个伴奏碰面。

可是电话一直响,你都没接,最后我只好接起来,文思却因此被打断,好久才能恢复。

“你为什么不接电话呢?”我写完文章,出来问你。

“我以为你会接。”你居然不以为然地说:“而且你不接也会上答录机,妈妈自然会听。”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孩子!现在我不能不说你了。

你知道美国法律为什么规定十三岁以上的小孩可以独自在家,甚至可以出去作baby-sitter吗?

那表示,十三岁以上的孩子不但可以照顾自己、照顾家,甚至可以照顾别人。

你已经十四岁,早应该学会独立了。

独立,第一件事就是要对自己负责,不能再像小孩子,什么事都交给父母。

你有你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桌,既然那些书笺和剪纸是送给你的,你又已经收下,就应该拿到你的房间去,从此成为那些东西的主人;就算家里只有你一个孩子,也不能把每个角落都看成你的地盘,或等着我们把东西放到你桌上。

独立也表示你长大了,有了私生活。不能像小娃娃一样乱丢内衣,或光着身子乱跑。早上起来,你要知道梳好头再出房间,就算假日,也不适合到下午还穿着睡衣。

你甚至应该学会,在洗澡的时候自己洗内裤,那是女孩子贴身的衣物,要特别干净、特别隐私。所以不但中国人避免把内裤挂在外面,连西方社会也视为禁忌。

你想想,如果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进楼上浴室,发现你的三角裤扔在地上,人家会怎么想?

人家可能说我们把你惯坏了,也可能说你缺乏教养。

我甚至要跟你讲,你把牙刷牙膏排列在洗手台上,固然很整齐,但也不全对。

为什么?

因为那是属于大家的地方,虽然百分之九十由你一人使用,你也要考虑剩下的百分之十,如果台子全被你占了,别人还用什么呢?今天下午,要不是我小小心心,能不弄倒你立着的电动牙刷吗?

如果我不小心,碰倒了,又不巧,滚进了马桶,怎么办?

最后,我要说,独立是你要独自面对问题。

外面有人按铃,你不能只会喊爸爸妈妈去开门,而是自己去应对;电话推销来了,你不能把话筒丢给父母,而应该自己去应付;下起倾盆大雨,你发现阳台积水了,父母又不在家,你得冒雨出来,把堆在水口的朽叶抓起来扔掉;有人打电话来,你得小心记下对方的名字、电话,如果对方要你转告事情,你得立刻写下来,而且在我们一进门的时候就说。

孩子!听我数落你这么多,你非但不必不高兴,还应该高兴呢!因为那表示你真的长大了,不再是躺在我肚皮上睡觉的小猫,和坐在我腿上“骑大马”的小女孩。

你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小小女主人,只要爸爸妈妈不在,你就成为独当一面的户长了;你要帮公公婆婆翻译、叫计程车、接电话,甚至监督园丁剪草修树。

你的眼睛会愈来愈亮,既有女孩子的温柔,又有女主人的威仪。

你说你不是应该很得意吗?

---------------

谈戒慎

---------------

这时候,他才想起妈妈不是叫他看弟弟吗?

他怎么都没想到,就在妈妈接电话、他离开家那么一点时间,他年幼的弟弟已经淹死在浴缸里了。

当习惯成了自然

今天真是好险,妈妈和爸爸下午出去的时候,差点出车祸。

那时妈妈由咱们家的车道开进大马路,她只顾左转,没想到右边正有辆计程车快速开过来。幸亏爸爸看到了,及时提醒妈妈踩煞车,那白色的计程车才擦身而过。愈是在习惯的地方,愈容易疏忽。这种在自家门前出车祸的事,我真是见多了——

二十五年前,我才来美国,住在维吉尼亚州一个教授家里,有一天朋友来访,决定一起出去看电影。岂知才出门,教授的车就拦腰撞上来访朋友的车,原因是他只顾习惯地倒车,却忘了朋友的车正停在车道上。

还有个车祸是为我们装修的小李叔叔说的,他说有一家人翻修浴室,特别请他申请了一个装垃圾的车斗。车斗到的第二天早上,那家主人照例开车上班,才倒车出去,就狠狠撞上了车斗,把车尾巴都撞烂了。

小李叔叔还说,到人家做工最要小心了,绝对不能蹲在车房外面和院子转弯的地方工作,因为每家人都习惯倒车出车库,和从外面开车转进自己的院子。这条路屋主闭着眼睛都能开,所以当他突然看到工人的时候,常常已经撞上了。他还说有好几个搞装修的朋友,都因为没注意,受了伤。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许多做过千百次的动作,都会成为“习惯动作”。

举个例子,如果你每天进房间,都伸手到墙上拨电灯开关,有一天你回家,打开门,灯虽然是亮的,你还是会伸手往墙上摸对不对?

但是你也要知道,习惯动作也常使你忘记用脑,而铸成大错。譬如有一天,你开门,嗅到屋子里有浓浓的瓦斯味,明明知道开灯可能引爆瓦斯,但是想到时,手却可能已经拨了开关。

这也是我为什么每次到学校接你,带你走过草坪、穿越停车场的时候,都叮嘱你,要看清楚左右,确定没有来车的时候再走。

因为很少有人走学校的侧门,也很少有人从草坪那边走上车道,那些开车的人已经习惯每天快速地倒车开车;他们急着去接子女,你又急着回家,这些急切的心和习惯的动作反而成为最危险的事。

最后让我说两个报上刊登的真实故事给你听吧——

有个年轻妈妈带着新生的娃娃去超级市场。

买完东西,先把放娃娃的篮子搁在车顶上,再把买好的东西放进后车箱,然后开车回家。

车子直接上了高速公路,突然四周的车子都对她按喇叭,她先是觉得奇怪,看四周门都关得好好的,大家为什么急成那样?接着,才想到她带了娃娃出门,娃娃在哪里?

天哪!娃娃还在车顶上,所幸路上平稳,那装娃娃的竹篮子居然没掉下来。

另一个家庭就没那么幸运了——

有个十三四岁的男生,每天下午做完功课都跟同学出去打网球。

网球场远,由同学的爸爸开车,每次都是车到门口,再用手机打电话叫他出去。

这一天,他妈妈正给他的小弟弟洗澡,突然有电话来,他去接,是妈妈的,就叫妈妈。

妈妈说小弟弟在澡缸里,你帮我看一下,于是出去接电话。他才要进浴室,却听见拍门声,是来接他打球的同学,因为电话打不进来,而在外面叫他。

他就照例拿起球拍和球袋出门。

岂知当他打完球,回到家,家里空无一人,邻居过来说他妈妈送他弟弟去了医院。

这时候,他才想起妈妈不是叫他看弟弟吗?

他怎么都没想到,就在妈妈接电话、他离开家那么一点时间,他年幼的弟弟已经死在浴缸里了。你想想上面两个意外都是怎么造成的?

都是因为习惯啊!

去超级市场的妈妈,太习惯买完东西往车箱一放就开车回家的动作,小男孩又习惯每天拿起球具就跳上车的动作,他们却都忘了“那天不一样!”

孩子!你十四岁了,也就累积了十四年的习惯动作,你的功课愈来愈多、心愈来愈多,也就更容易分神。这也是我由今天下午的惊恐中发现,不能不叮嘱自己,也叮嘱你。

“愈在熟悉的地方,愈要谨慎”的原因。

***************

*第二部分

***************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用功,证实自己的好,给老师看才对。

---------------

谈师生

---------------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用功,证实自己的好,给老师看才对。

恨老师

今天你放学进门,我问你在学校开心吗?你说开心,但是语气不像往常那么热烈。接着听见你到厨房跟妈妈说话,不断地讲“Ihate!Ihate!”我就跟过去问你恨什么,你先不答腔,还是妈妈说话了:

“她不喜欢体育老师。”

你就接着发起脾气,重重地顿脚,说你恨体育老师。

“学生恨老师,叫老师听到了怎么办?”我说。

“听到就听到!我们每个同学都有痛恨的老师,大家在走廊里都大声讲。”

“你为什么恨体育老师呢?”我又问。

“因为他太凶,又总是把球直接丢给我,我怕打到眼睛,就接不到。”

我笑了起来:“那么应该怎么丢球呢?”

“应该先扔在地上,让球弹起来,不要直接扔过来。”

天哪!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因为老师丢球不合意而恨老师的。但是当我问有没有同学喜欢这老师的时候,你又说有,是那些体育特别好的,老师都对他们另眼相看。接着你又自言自语地说,在音乐课,老师都对你特别好,你喜欢音乐老师。

这下子我懂了!你不喜欢体育老师是因为老师没给你特殊待遇。

问题是,你的体育好吗?如果你不好,老师为什么要对你特别?如果你在体育课上像在交响乐团里,坐“首席第一小提琴”,老师又能不对你刮目相看吗?

还有,你会不会因为老师没有特别重视你,因为你不喜欢他,就愈不好好表现、愈不跟老师合作,结果恶性循环,老师愈不喜欢你了呢?

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但是那“得到”应该是“赢得”,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硬要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我小时候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那时刚升上六年级,美术课由个新来的年轻老师教。他不知道我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没对我特别礼,我当时想“天哪!我这么棒,你为什么没发现?还说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于是我也恨那老师,对那老师消极抵抗。

结果,你知道吗?我居然是班上唯一一个因为不好好做作业,而被美术老师打手心的学生。一直到今天,我都能记得,伸直了手,被处罚时,全班同学惊讶的眼光。

而且,那一年也是我一生中美术成绩最差,又进步最少的。

你说,这种敌视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好?

因为对老师反感而成绩一落千丈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我以前在台北的“青少年咨商中心”,常有学生来,说他们讨厌老师,所以退步。

妙的是,那些学生往往在前一年,就像我小学五年级时一样,是表现最杰出的。他在上一学年表现杰出,得到老师的青睐,就想下一年也一样作个“特权学生”。当下一年的老师没对他特别的时候,他就觉得被冷落,由恨老师,到消极抵抗、不用功。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

有个学生在上学年成绩很烂,下学年,他的导师是他妈妈的好朋友,对他多些关注,他又为了面子,特别努力,居然能由班上的中间排名,一下子跳到前几名。可见“老师的印象”,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影响。

只是,如果你的学习完全取决于对老师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吗?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专用来“报答”老师或“报复”老师的,就算老师对你印象坏透了,你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甚至说你更应该加倍用功,证实自己的好,给老师看才对啊!

最后,让我说个故事给你听——

有个学生,不喜欢英文老师,到处说他恨英文课,恨那老师。

他消极学习,当然成绩不好,那英文老师对他愈头痛,总责骂他,他也就愈恨老师。

有一天,学生的爸爸听到儿子又说恨老师,就问“你的英文好吗?”

“不好。”

“怪不得你恨老师,因为你学不好,所以用恨老师来作藉口。”学生的爸爸说:“你可以恨他,但是你要英文特棒,说他讨厌才有人听,否则人家只会说你是酸葡萄,对不对?”接著问儿子:“爸爸给你找个家教,专教你英文,把你教得棒透了,气气那老师好不好?”

孩子听听有理,就特别用功学英文,成绩也直线上升。

学期结束,那父亲又问孩子:“你现在英文棒了,可以去狠狠地批评他了,你甚至可以去校长那儿告他教得不好了。”

没想到,他儿子一笑:

“爸爸!我不但不恨那老师,反而喜欢他了,因为他对我愈来愈好,昨天还把我叫起来夸赞呢!”

好!我的故事说完了。

你明天要不要跟我去打网球?你要不要跟我玩丢球?

不过我先跟你说好哟!我的球也是直接丢给你,不会先扔在地上,再弹到你的面前。

---------------

谈死亡

---------------

“我要弟弟写封信给妈妈,把心里想要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希望趁他对妈妈还有记忆时写下来,以后大了可以看,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中……”

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上

今天是奶奶的祭日。

所以爸爸一早就把大听桌子上的东西挪开,先摆两瓶鲜花,再将奶奶的照片放在中间。然后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在前面鞠了三个躬。

奶奶逝世已经三年了,就在三年前的今天傍晚,九十三岁的奶奶,永永远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国人管死人的生日叫“冥诞”,称先人逝去的那一天为“祭日”。爸爸觉得祭日比冥诞来得重要,因为奶奶生的那一天,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奶奶死的那一天,我和你妈妈都到了床前。

同样的二月,同样的十八号,也就有着同样冬天的寒冷和短短的日照,连公路上萧疏的景象都跟三年前一样。所以祭日使我们更能回想当时的情景,使我们更能回到当年的伤心。

对的!回到当年的伤心。有时候,我们要忘掉不好的往事,有时候却要重温碎心的一刻。

就在不久之前,我收到一个马来西亚高中女生的来信,她的妈妈死了,弟弟只有六岁,你知道她要弟弟做什么事吗?她叫弟弟擦干眼泪,用笔写下当时的心情。

“我要弟弟写封信给妈妈,把心里想要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我希望趁他对妈妈还有记忆时写下来,以后大了可以看,把妈妈永远留在心中……”那女生在给我的信里这么说。

我一边看她的信,一边掉眼泪,立刻回信给她,说才失去母亲不久的我,可以感受她的伤恸,更惊讶以她那么小的年龄,居然会想到要弟弟记下心情的方法。

所以,“祭日”也是“记日”,是让我们加深对死者记忆的日子。随着岁月流逝,当我们对死者的印象逐渐淡忘的时候,如果能利用每个祭日想一想,那记忆就能停留得更长久。

亲爱的女儿!当你走过奶奶照片的时候,就驻足看看奶奶吧!那是奶奶到华府旅行时,在国会大厦台阶上拍摄的。当时她八十八了,还很能走,你瞧!她笑得多开心。

也利用这一天,在你的脑海里找奶奶的影子吧!跟那马来西亚小男孩一样,奶奶死时,你还太小,只怕以后记忆会愈来愈模糊,所以应该趁着奶奶逝世才三年,想办法加深对奶奶的印象。

想想奶奶怎么疼你;想像奶奶每天一大早,怎么和婆婆一起把你的小床推到她房间,照顾你;想想你到医院看奶奶,奶奶临终张开眼,看看你的那一刻。也想想,你那天,才坐进车子就痛哭失声。

当然,我不是要你再去哭。落泪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已经从丧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就好比我们卷起袖子,看以前受伤的疤痕。那疤痕不再痛,但能使我们回想到受伤的一刻,也在心里告诫自己,下次要小心了。

亲爱的小丫头,你知道要告诫自己的是什么吗?

是当你留不住奶奶,悲伤奶奶逝世的时候,要想想还有公公婆婆在眼前,甚至想想有父母在身边,而好好把握机会,多跟我们聚聚。

惟恐以后散了,今天就多聚聚吧!

对远行的亲人挥完手,就回身搂搂身边的亲人吧!

这才是在奶奶祭日,你真正应该学习的啊!

---------------

谈失败

---------------

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

向前走!别回头!

昨天下午,我们去杰克叔叔家,拿他拷贝的光碟,那是妈妈为你录影,再请杰克叔叔透过电脑制作的。

一进门,杰克叔叔就秀给你看,他怎样把杂音消除,又校正了钢琴伴奏的一个音,还问你要不要用电脑把节奏调快一点,表现更好的小提琴技巧。

你断然说不要,因为那是欺编,你要靠实力被录取,而不是作一个假的演奏光碟送审。

于是杰克叔叔把他拷好的光碟播放出来。你坐在那儿,侧着头专心听,妈妈和乔伊阿姨、杰克叔叔在厨房聊天,我则坐在客厅陪你。看你一边听,一面不断露出警讶的表情,还歪着头,作出不解的样子。你听了一遍又一遍,脸色也愈来愈不对劲,终于开口了:“为什么强音都不见了,弱音又变得那么强?我拉的真是这样吗?”

但是杰克叔叔把你原录影带放出来时,效果也关不多。

才出门,坐上车,我从后视镜里就看得出,你的眼眶红了,一个劲儿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我拉得那么烂”,又说“一定就如同杰克叔叔说的,是因为妈妈录影时太靠近,录影机又不够好,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孩子,看你失望的样子,我也好伤心,但小提琴是你在拉,我也没办法;如同你去参加“草山音乐营”的选拔,那是公平竞争,我只能暗暗祝福你。

但是我要对你说个我自己的经验。

我学生时代画画,常常画出来的跟事先想像的差太多,就怨自己失常,而重画一张;可是画完再把两张比比看,发现还不如第一张好,甚至再画第三张,偏偏第三张也不及第一张。

但是,当我经过一年半载,再重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许多前面没办法克服的问题,突然都解决了。

你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进步了!在这段时间,我继续学习,虽然没有不断重复那张失败的作品,但是因为整个程度提高,再动笔的时候,自然就不一样。

同样的道理,你以为你如果再请钢琴师来一趟,再花半天时间录音,就一定有大的进步吗?

错了!你可能改得了小地方,但是整个程度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你与其一直自责“没录好”,不如想因为“没学好”;与其重新录音,不如向前学习。

中国人常说“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到自己有过失,就高兴。这话好像有点滑稽,但有它的大道理。你想想,如果今天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能立刻改进,不是比“不知错、不能改”要好得多吗?

你今天正应该闻过则喜,因为过去你只是自己练习,就算参加演奏会,我们为你录了影,你也从来不细心看,只会在放映时不停地叫:“烂死了!烂死了!”似乎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的表现。

你却忘了应该借那录影,好好检讨自己的缺点,注意听听是不是你自以为的强与弱,实际别人听起来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学语文、学体育的人总要别人为自己录影;因为只有当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冷冷地看自己,才能发现以前“闭门造车”的错误。

想想,如果你以前在录影时,像今天一样,发现自己的大缺点,不是这段时间就能改进了吗?而今天,你固然没录出自己满意的光碟,但是能因此检讨,不也该高兴吗?

孩子!人是要往前看的,尤其年轻人,更要把眼睛放在远方。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当电视记者的时候,有一天去采访台湾大专院校美术系的入学考试,有个考生已经考了好多年,又卷土重来。我问他考得如何?他耸耸肩笑道“可能还是不怎么样。”我又问他还会再试吗?“当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明年再来了!”

多有意思,也多积极啊!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

由“闻过则喜”,到“当下努力”,细细想想我的这些话,把光碟寄出去,接着回家继续努力,比你一直懊恼、自责,有意义得多。而且,说不定你只是多虑,后来还是会被录取呢!

---------------

谈自由

---------------

在中国人的丧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至不哭地要被认为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丧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

你有酷的资格吗?

先说个有意思的事给你听。

前天汪阿姨请我去参观她在曼哈顿新买的公寓,才走到街角,她就迫不及待地指着她的那层高楼:“瞧!那就是我家。”

“是阳台上有盆大叶子树的那户吗?”我和你妈妈也一起指。

正指呢,却听见背后一片匆促的脚步声,冲来几个穿制服的大汉,急着大声问:“什么事?什么事?”

我一怔,说:“没事啊!我朋友正告诉我们她家在哪一层,有什么问题吗?”

就见那几个大汉长长吐了口气:“天哪!我们还以为楼上失火了,拜托你!以后不要随便指好不好?”

原来他们都是附近大楼门口的管理员。

这件事让我想起刚到美国教书的时候,常在办公大楼的走廊跑,也曾被一个同事责怪。

我当时问他:“我又没有撞到你,怎么会影响你?跑,是我的自由。”

那同事却板着脸说:“你跑,让我以为失火了,心不安,所以你的自由影响到我的自由。”

孩子,你们常认为美国很民主、很自由,却可能不知道在这些自由里其实有许多不自由,甚至远比中国人不自由。

就拿最属于个人自由的“哭”和“笑”来说吧!

在中国人的丧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不哭的要被认为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丧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因为丧亲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大声哭喊,使别人不知所措,就是失礼。

“笑”也一样,你几曾到高级西餐厅,见到人们拉开嗓门大笑?就算是太好笑的事,也得压低声音,因为如果大笑,会打扰到别人,那也是失礼。

所以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

前两天你妈妈也提到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你知道某某小提琴家,虽然是茱丽叶音乐学院先修班毕业,却没考进大学部吗?”她说。

“拉得那么好,为什么茱丽叶不收?”我不解地问。

“因为他在先修班的乐团里,太表现他自己,常常不听指挥的。”你妈妈故作神秘地说:“茱丽叶大学部的主考官和先修班原来是相通的,先修班会把那些自以为很酷而不听话的学生,早早告诉主考官,让他们不被录取。

“可是那些常是天才啊!”

“天才管屁用!天才不尊重团体,就教人看不起。”

这也使我记起前几年,你学溜冰时,有一次参加比赛,其中一个孩子溜得最好,获得最热烈的掌声,却没得名。

你记得吗?当时大家都觉得奇怪,四处打听,才知道是因为比赛规定不准把任何东西扔在地上,那个孩子却在比赛结束时,得意地把手上的小花环抛向空中。

“这有那么了不得吗?她溜得太好了啊!”当时有人问。

“太好却不守法,就不是太好。”裁判说。

亲爱的女儿!我今天说这些,是因为发现你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动不动就说“酷”,甚至认为酷是“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岂知这种酷不但伤害了自己、影响了别人,也由于在有秩序的社会里没秩序,造成许多危险。

我非常欣赏最近在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张靓蓓编著)里读到的一段话——

“拍国片像作皇帝,大家听令于我;拍西片像当总统,总统是要出去取悦每个人的。”

李安这么说,是因为他在台湾拍片时,导演最大,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当他到好莱坞拍片的时候,却总得跟制作人、演员、摄影和片厂沟通,他虽有导常的自由,却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

看完这段话,今天如果你问什么是“酷”,我要说:“酷不是作皇帝,是当总统;酷是不失规矩的自我发挥。”

---------------

谈缓急

---------------

孩子!这世界是充满竞争的,你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幸运,就把幸运当成习惯,因为幸运不是留在我们身边。

你能不能睡柴房?

今天下午妈妈去学校接你,车子才要转进我们家的巷子,就见你的校车正由巷子里出来。

“天哪!如果你坐校车,比妈妈接你还快。”妈妈说。

却见你撇嘴:“可是我不能搭校车。”

“为什么?”妈妈问。

“因为我赶不及。”你理直气壮地说:“我先要去我的柜子,把不用的书放好,还要把该带回家的东西拿出来,等我弄完,校车已经开走了。”

“那么别的同学为什么赶得上呢?”妈妈又问。

你耸耸肩。

听你这么说,我紧张了,不是紧张你慢,而是发现你缺乏弹性。

你什么东西要整齐、要完美,这原来是很好的个性,使你能精益求精,比别人更自我要求。只是你也要知道,这世界并不都那么整齐与完美啊!

举个例子,你今天如果穿得很干净、很漂亮去施行,中途遇上大雨,满地泥泞,你能因为怕弄脏衣服就不走了吗?如果你是中途遇上豪雨,当大家都决定冒雨前进的时候,你能坚持一个人留下来,等雨过了、地干了,才动身吗?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最近我看了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的《胡桃里的宇宙(TheUniverseinaNutshell)》,上面谈到近期“相对论”的实验,发现在一个水塔的顶端和水塔的下面,测得的时间都不一样。

连“光”都可能因为“引力”而弯曲,连时间都没有一定的长短,难道你的时间反而是不能调整的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论《诗经》语里“深则厉,浅则揭”的那段话,意思是当人穿着衣服过河,水浅的时候还能把衣服拉高了涉水过去,但是如果水太深了,怎样那无法避免弄湿,就只好穿着衣服下去了。

连古人都不能不看情况,调整处世的方法,你又能那么不知变通吗?

还有,你记不记得,我每次看到开昙花,都会急着写生,那时候就算早有别的工作计划,我也会搁下来。

为什么?

因为昙花虽得绽放,绽放的时间又那么短暂,别的事可以等,花却不能等啊!

尽管如此,我拿着写生册,坐在花前,也要考虑优先顺序。通常我画花,都由最左侧的开始,为的是避免先画好右边,再画左边时,手腕会弄脏先画好的东西。可是画昙花就不能这样了,我一定由“花”开始画,就算有叶子挡在花前面,我也“让开”叶子,先画花。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昙花一现,两个多小时过去,花就开始凋了;相反的,叶子却不会有什么变化。所以我常在前一夜画花,第二天才画叶子。

想想,连画花这么一件小事,我都要作许多“优先顺序”的考量,你是不是也应该常这么想想呢?

再说个有意思的故事给你听:

当我到成功领服兵役的时候,因为吃饭慢,每次去盛第二碗,都发现只剩锅底了;等我把锅底刮了又刮,盛半碗饭,回到桌子,又发现已经没菜了。

从来我才学会,在军中大家“抢着吃”的情况下,第一碗只能盛半碗,吃前半碗的时候尽量吃菜,早早把前半碗饭吃完,好早早去锅里盛饭。

我那时候真是很不适应,因为跟你一样,我是家里唯一的宝贝,从小没人跟我争。我吃饭也跟你一样,总把最好吃的部分留着,到最后才吃。

你说,换作你,有一天跟人家去抢、去争,如果坚持用在家里吃饭方法,是不是也可能吃不饱?你又能不像我一样,改成一开始只盛半碗的方法吗?

孩子!这世界是充满竞争的,你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幸运,就把幸运当成习惯,因为幸运不总是留在我们身边。你必须随时告诉自己,今天我能作“豌豆公主”,明天我也能睡柴房;今天有妈妈来教我,我可以好整以暇,慢慢收拾东西;明天妈妈不能来接,我也能改成早早,

就利用休息时间,把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安排好,放学时只要打开柜子,

放下一堆,再拿起一堆,就赶往停车场。

只有这样,你才能称得上“能屈能伸”;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放心,你有一天离开家,不会吃大亏。

---------------

谈恐惧

---------------

如果今天是你爬山遇险,你只要抓住山边一棵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一条蛇,你抓,还是不抓?

在生死之间选择

今天你在弹琴的时候,从门外飞进一只大苍蝇,在几间屋子里串来串去,每当苍蝇飞到你附近,就听见你尖声惊叫。

“我怕嘛!我就是会被吓到嘛!”当我怨你大惊小怪的时候,你喊。

“你当然会被吓到。”我说:“可是你要控制自己,不要被吓一大跳,因为‘吓’

不危险,真正危险的是‘一大跳’!”

但你还是不断惊叫,直到我把苍蝇打死,才重新练琴。

孩子,你知道哥哥小时候也有个毛病吗?

他很怕痒,只要稍稍抓他一下,他就会痒得像你今天一样哇哇大叫。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哥哥现在一点都不怕痒了。你知道那是你妈妈训练的吗?

因为哥哥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去学校,看见一群孩子在楼梯上打打闹闹,你哈我一下,我哈你一下,大家躲来躲去,随时可能滚下楼梯,真是太危险了。

所以妈妈从那天开始,就训练哥哥,每天哈他痒,又命令他要忍着。没想到,训练他一阵,他真不怕痒了。

哥哥从来不是真不痒,而是因为他懂得控制自己,不作过度的反应。

“过度反应”常常会出大乱子。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个朋友,就爱作过度反应,他开车,过到路上任何一个小坑洞,都会闪过去,他说如果不躲开,一震一震的,车子容易坏。

但是他的车子比谁都坏得快,而且不但车子坏,他还总出车祸。

道理很简单——他过度反应,他固然闪躲了一些小坑洞,却因为分心,忽略了路上其他的车子,所以好几次跟别的车子擦撞,差别送了命。

过度反应,最大的害处就是分心。你看看,电视新闻是不是常报导,车子因为闪烁小动物,造成大车祸的消息。每次在高速公路上,看见有小动物的▲体,被压成血淋淋,薄薄的一片,你骂那些驾驶人残忍的时候,我不是也告诉你,有一天你开车,如果发现有小动物躺在路当中,而车子正飞快行进的时候,也只能选择直直开上去吗?

在那紧要关头,你必须知道选择,用理智告诉自己,也控制自己情感的反应,你要知道当你紧急煞车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连环车祸,许多人都会因此丧生。

记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常爱爬山。有一次,到乌来的深山,下起倾盆大雨,我走过架在一个小瀑布上的独木桥;突然顺着瀑布冲下一条大蛇,▲一声,就缠在我脚前的独木桥上。

天哪!你想想,那有多可怕!如果是你,会不会吓得从桥上摔下去?

问题是,桥下是几十公尺深的山涧,如果我不控制自己,而在当时作出过度反应,今天就没有你了。

所以我虽然怕蛇,但是在那一瞬间,硬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趁蛇还完全清醒,一脚,把蛇踢了下去。

说到这儿,我要问你,如果今天是你爬山遇险,你只抓住山边一棵小树,就能不坠落,但是小树上缠了一条蛇,你抓,还是不抓?

你当然抓,对不对?

那么我再问你,如果今天发生大地震,我被倒下的东西压到,知道你不可能帮得上忙,而对你喊“快跑,快跑!”的时候,你是留下来陪我一起死,还是听我的话,立刻往外跑?

我举这样的例子或许太残酷了。但是,孩子!在我们生命中,常必须面对残酷的选择,在那一瞬间,你只能选择一个,不能两边都选;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必须用理智克服感情,才能存活下来。如同我在〈当你遇见大野狼〉那封信里对你说的,当你不幸落入坏人手里,遭遇强暴,为了保命,你只好放弃无用的抵抗,唯其如此,你才有求救和讨回公道的可能。

听了这么多,你懂了吗?

我为什么说,你可以“吓”,但是不能“吓一大跳”!

注:

〈当你遇见大野狼〉见水云齐文化出版的《小姐小姐别生气》第十五页。

---------------

谈焦虑

---------------

生命有一定的长短,我们只能完成有限的事。你愈大愈会发现“时间有限”、“人生苦短”;愈会发现时间紧迫得居然容不得你为紧迫而焦躁。

焦躁就是浪费时间

今天晚餐,我先吃完,坐在客厅看报,却听见你跟妈妈好像在餐桌上不高兴,接着就见你红着眼睛上楼了。

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后天要去参加纽约州的奥林匹亚科学比赛,明天又要留校演练,因为功课太多,做不完,着急发脾气,她就骂了你。

我又问妈妈怎么骂。

“我问她功课能不能不做?她说不能;我又问她奥林匹亚比赛能不能不去?她也说不能。我就说‘好啦!你急也得做,不急也得做,你只好去面对。’她就哭了。”妈妈回答。

孩子!我觉得妈妈讲得很对,美国人不是常说吗?“如果你无法逃避他,就面对他!(Ifyoucannotrunfromhim,facehim!)因为只有面对他,才能把问题解决。

相信你也一定读过我在写给哥哥的书里提到,有个在金门当蛙人的朋友说,当左边眼睛被打到的时候,右边的眼睛还得张开,否则右眼也完蛋了。

我用这个比喻,或许并不很妥当,因为你今天只是要面对一堆功课和比赛,而不是去打仗。但是想想,如果你现在一直掉眼泪,一直焦虑得跳脚,回头眼睛肿了、起了针眼;火气大了,生了病,不也像那右眼被闭上的人,反而更不能面对问题了吗?

所以我建议你,先去洗个脸,冷静一下,再把要做的事,一件件列出来,将那最重要的先完成。

这就好比你参加考试,题目多得做不完,与其发怔、发急,不如冷静下来赶紧开始做!还有,当你碰上不会的题目,与其一直在那儿想,把做其他题目的时间也耽误了,不如先跳过,去做自己会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考SAT之前,先去补习班做模拟测验的道理。那模拟测验不见得能使他得到多少新知识,却能让他学习到,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怎样安排进间。

同样的时间,在不同人的手上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在《读者文摘》上看过一个马拉松教练和选手的故事。那教练坐在轮椅上,居然能教出一个马拉松的冠军。

你猜他怎么教?

他用嘴教!

他只是教那选手怎么开始暖身、稳定速度、保持体力,然后做最后的冲刺。

那教练说得好——“如果你一开始死要面子,拚命跑在最前面,又一下慢一下快,到后来一定体力不继,让别人追上。”

同样的道理,当你今天时间有限、体力也有限,你就要像跑马拉松和参加篮球比赛一样,充分利用每一秒钟。

你要算算那些功课的deadline到现在有多久,然后除以功课的样数,算出做每样功课顶多能用多少时间。

你也可以像马拉松选手一样,保留些体力作最后的冲刺——先把每样必须面对的功课和考试准备得差不多。再到最后,发现还有余裕的时候,去加强其中一两样,把B拉到A。

你大概要说你绝不能容许自己拿B对不对?

但你也要知道,当你只有那点时间,又一样也逃不掉的时候,能让每样都“过关”,就已经不错了。有一天,你甚至可能发现在不得已的状况下,能拿C过关,总比不及格来得好。

这也好比当你只有一点点钱,却有好几天要过的时候,总不能说只吃法国大餐,不愿吃汉堡包;如果要过的日子更多,你甚至能有土司麦包吃,就已经不错了。

孩子!这就是生命的现实。生命有一定的长短,我们只能完成有限的事。你愈大愈会发现“时间有限”、“人生苦短”;愈会发现时间紧迫得居然容不得你为紧迫而焦躁。

因为焦躁就是浪费时间!

快擦干眼泪,安下心,计画那有限的时间吧!

***************

*第三部分

***************

但我也要对你说,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

---------------

谈胜败

---------------

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击的猎人。

有赢有输才是人生

今天你放学回家,我问你“在学校好吗?”你没答腔,我就觉得不对劲,果然走进厨房,看见你正搂着妈妈,眼睛红红的。

“是身体不舒服吗?”我问你。

你没答,妈妈答了:“只是流鼻涕。”

我又问你:“是什么没考好吗?”

你点了一下头,眼泪突然像断线珠子似地滚下来:“历史没考好,才考了八十四分。”

“别人都考好了吗?”我问。

好多人考得比我好。”你嘟着嘴:“我从来没考过这么烂。”接着一转身,冲上楼去。

我也跟上楼,看你进了浴室,对我没好气地说:“不要理我,我哭一下就好了。”

果然隔一阵,你已经平复,坐到书桌前面,弯身翻书包,拿出厚厚的历史课本。

我认识那课本,因为前几天你留在客厅桌上,我曾经翻过,里面除了讲历史,还附带了许多相关的世界名书。记得当时我问你是不是课外读物,听你说是课本时,还赞美那书编得真生动。

我坐在你的床上,看你拿出考卷的检查。

“是错了吗?”我又问你。

“是错了。”你说:“可是我真不懂,为什么自己会那么糊涂,别人都没错,连最烂的男生都会的几个‘军事强国’,我却会错!忘了写德国。”说着说着你又哭了,一边呜呜地哭,一边说:“我不是没念,我念了啊!”

孩子!看你哭,我也很伤心,尤其当你说别的同学问你成绩时,我可以想像你当时的尴尬,因为你成绩从来都是最好的。

但我也要对你说,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有时候,你可能用的种子不好、水土不对,再遇上坏天气,结果下了最大的功夫,反不如那些天时地利人和都对,却没努力的人收获来得好。

你也要知道,知识不见得全由课本里得来,那些最顽皮的男生,可能成天阅读战争小说,他们的长辈可能参加过二次大战,在家总说当年的往事;他们又可能爱读报、看历史频道和益智问答节目,他们看似没有认真读书,却因为周遭的气围,而在自然中学习了。你甚至可以猜,他们玩的战争电脑游戏,都有帮助。

中国有句俗话——“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也是这个道理。不见得你最用心的,就一定成功;反而可能无心中造成的机缘,使你获胜。

但是会不会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错了!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击的猎人。

再举个例子吧!我从小就喜欢写文章,可是常常投稿没几天,就收到厚厚的信,里面装着退稿,主编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懒得写。

有一阵子,我被退得实在伤心了,不再投稿,但是总在翻报的时候幻想有自己的文章发表。你想想,这实际吗?我不投稿,怎么可能有文章发表?投稿固然有被退的伤心,但是不投稿就连伤心的机会都没了。所以“有意种花花不发”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种更多的花。

记得昨天晚餐,婆婆说“养孩子,忙得要死,好辛苦时”,我怎么说的吗?我说养孩子确实辛苦,但是正因为有苦才有乐。孩子这次考糟了,下次考好了,苦成了乐;孩子前天病了,今天退烧了,担尤成了欣喜。我又说“人生如果只是一根平平的线,多没意思?一定要起起伏伏,有付出,有获得,才丰富”。

那么,我现在也要对你说,人生就是要有成功、有失败,才有意思。你今天失败了,痛定思痛,检讨改进,明天反败为胜,多棒!而且如果你能由今天的小考中得到教训,使你明天的大考不再犯错,这小考不就像注射疫苗,小小疼一下,却能避免得大病吗?

亲爱的小丫头,别再为人家考得好,你考糟而伤心了吧!你甚至应该为那些顽皮男生,居然能拿回家一张九十分的成绩单,然后得意地说他赢了你而高兴呢!

有赢有输,才是多采的人生啊!

---------------

谈时间

---------------

现在是资讯的时代,我们不再能用旧时代“单行道”的思想模式。如果你不能“一时多用”、“一目十行”,甚至利用每个自觉与不自觉的机会学习,是很难成功的。

事半可以功倍

今天下午,我请你帮我上网查一个资料,你当时正翻阅刚收到的杂志,低著头说“好”,但是隔一阵却见你在梳头,我又催,你才去开电脑,还一边咕咕哝哝地怨电脑好慢,得等半天,说妈妈正等著带你出去买衣服。

这下我就不懂了,你明明要出去,为什么还看那些杂志?你明明梳头的时候不必照镜子,为什么不先开电脑,一边等上网,一边梳头?

你甚至可以一只手梳头,一只手翻杂志,一边等电脑;三件事可以一起做,你为什么把它们分开呢?

中国人常说“事半功倍”,意思是用一半的力量,却得到加倍的效果。

什么人能事半功倍?

除了少数特别聪明、行动特别快的人,事半功倍的常常是懂得“一时两用”、甚至“一时三用”的人。

从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这种一时三用的好处——

记得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有个女生请我去她家吃午饭。到的时候已经接近十二点了,只见她一边打开龙头放水,一边热油锅,一边切菜。突然一扬手,丢蒜头去锅里爆香,又一边炒菜,一边把手伸得长长的开冰箱拿肉。

我那时候真是看呆了,天啊!如果换作别人,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恐怕一个头都忙不出来,她居然才半个钟头就端上一桌菜。

当电视记者之后,我更发觉必须一心两用——

有时候一边播新闻,一边耳机响,里面是导播的声音,说新闻稿里哪个地方错了,要改;再不然讲哪条新闻要抽下来或临时加上去。

起初我真不能适应。因为想专门播报,就听不到耳机里的“交代”;一心注意导播的话,又会忘了要播报新闻。后来,看了一部叙述一位美国名主播出头的电影,我才发现,更高明的主播甚至能一边听导播提供的资料,一边不露痕迹地组合成新闻稿,立刻播报出来。

我也曾经到个朋友家,发现他们家沙发、电视、冰箱、瓶瓶罐罐上都贴个条子,上面用中英文写著电视、冰箱、糖果、饼干……

原来那是贴给才三岁的儿子看的。他们的理论是学习可以在自然间发生,孩子一边开冰箱拿东西吃,一边看到“冰箱”、“冰淇淋”、“橘子水”、时间久了,自然会记在心里,不用教就会了。

他们这做法不也是教孩子一时两用吗?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内容概括

还有,你看到我书架上有一堆“有声书”,你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时候听吗?

据调查,有声书的市场,一半以上是“开车族”和家庭主妇。因为他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做家事,一边听。

最近美伊之战,你看到的就更丰富了——

电视上分割成好几块,右边主播报新闻、主播后面放CNN的影片,左边则是半岛电视台的画面和中译字幕,下面是“走马灯”,右下角边有股票指数。你说怎么看?如果不能一时三用,甚至一时四用,怎么办得到?

孩子!现在是资讯的时代,我们不再能用旧时代“单行道”的思想模式。据说现代战机的飞行员要同时看几十项资讯,最新的阿帕契式直升机可以同时攻击许多辆坦克。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能“一时多用”、“一目十行”,甚至利用每个自觉与不自觉的机会学习,是很难成功的。

正因此,我们从小就容许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也鼓励你把功课带到餐馆,一边等上菜一边写作业;当你学音乐之后,更建议你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一边上网;最近我更提醒你如果时间实在不够用,可以一边吹头发一边看书,或一边刷牙一边整理书包。

我甚至跟你说,如果你要下楼去厨房吃东西,又要跟我们说话,还要到客厅找报纸看,就应该先算好路线,试著一边找报纸,一边说话,然后拿著报纸去厨房,坐在厨房一边吃东西一边看报,甚至如果我们也在那儿,就一边跟我们讲话。

孩子!你会发觉那比你想到一样就下楼一趟,轻松有效得多,而且你可以用省下的时间,做不少别的事或多睡一点觉。

事半功倍的人不但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且能有加倍的人生啊!

---------------

谈自尊

---------------

人是相互的,只有当我们自己先有公德之后,才能要求别人有公德;只有当我们先自重之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只有在每个人都能自律,由自己做起,保证自己绝不成为传染病源的情况下,SARS才不会扩散。

中国人,不传病毒!

昨天早上,你哥哥从台湾打电话来,说他要回纽约度假两个礼拜。我先说好极了,可是在和你妈妈讨论了一天之后,昨天晚上又打了个电话给他,说现在SARS流行,台湾是疫区,如果他回来,一定要在家隔离十天,才准出门。这么算一算,他在纽约顶多只有四天活动的时间,是不是划得来?他最好考虑一下,或是回来待久一点,再不然就等SARS过了之后再说。

哥哥考虑了半天,今天早上又来电,说他不回来了,免得把SARS传染给你。

你知道我当时怎么说吗?

我说,感染妹妹倒还事小,如果把病传染给外人,就成大事了。

希望你不要觉得我讲话太残酷,好像不把你和哥哥放在心上,其实这更因为我为你们著想。

你不是听说有同学从中国大陆回来,学校要求他先在家观察吗?前几天我们去中国餐馆,老板娘不是说,好多客人怕中国厨师接触到从疫区来的人,而不敢上门了吗?

还有,你知道萍萍阿姨回来好几天了,她却不敢去上班,自己在家隔离,妈妈虽然昨天她送去炸酱面和她需要的药品,今天又送去碱菜,但是每次都留在门口就离开吗?

是萍萍阿姨自己不准你妈妈进门的,她坚持要居家隔离。她甚至骂美国海关太不慎重,没有一一查问来自疫区的人,又说她办公室的职员笑她,说好多客人才落地就跑去她的旅行社。

但是萍萍阿姨说人家是人家,她是她!她要先由自己做起,最起码有一天出了问题,不要是因她而起,才能安心。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今天有别人从疫区来,跑来咱们家作客,我们会紧张;推己及人,哥哥从疫区来,他就不能乱跑。甚至我们全家接触了他,都不能四处串门,免得别人介意。

今天妈妈才听朋友说,有个喜筵,到了一位从疫区刚来的人,宾客都很紧张,主人竟然不得不请“他”先离开。

你说这场面尴尬不尴尬?如果今天“那人”是你哥哥,或者有一天你去学校,被叫去问是不是家里有疫区来的人,同学对你都敬而远之,你又会怎么感觉?

所以我说,我们的许多考虑是为你好、为哥哥好,也为大家好。我甚至可以讲,那是为所有华人好。

对的,那是为所有在这儿的华人好,甚至为全世界的华人好。

因为我们要让美国社会知道,华人不会散布病毒;最起码,华人会尽了一切努力,甚至叫亲戚朋友少由疫区来,或自动居家隔离,以减少SARS的传播。说句难听一点的话——即使有一天SARS在美国传染开来,我们也希望那第一个带来病毒的不是华人。

孩子!你知道我们刚搬来湖滨的时候,有个白人邻居说,就算有一天,这里都换成中国人,她也不会搬家。

她虽然笑著对我说,但是这句话的意思,真是让我怎么想都不对劲,她好像一方面表示亲近中国人,但是别一方面又有个意思,表示别的白人都会为了中国人迁入而搬家。

还有,你知道斜对门中国医生刚搬来的时候,有邻居为了他施工而找他麻烦吗?

但是现在社区的人经过他家门口,反而会竖起大拇指了。因为他们发现这户中国人的庭院整理得比白人的更漂亮,甚至因为他把原来荒芜的路边,都收拾得像个花园,而使社区更美了。

我们华人在美国社区,甚至说中国人在世界上,就要这样赢得尊重,要靠我们积极的参与,更要靠我们的自律与自重。

也正因此,当前此时你学校刊物上,有反华文章出现时,我们才能挺起胸膛去抗争,直到学区总监和校长道歉才罢休。

孩子!人是相互的,只有当我们自己先有公德之后,才能要求别人有公德;只有当我们先自重之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只有在每个人都能自律,由自己做起,保证自己绝不成传染病源的情况下,SARS才不会扩散。

“天助自动者”;“人必自重,然后人事之。”

希望你能好好咀嚼这当中的道理,也让我们遥祝太平洋彼岸,大家都能想起祖先这两句明训,使SARS能快快地被消灭。

---------------

谈公德

---------------

那马桶是真空吸引式的,力量大极了,▲一声,小女孩的屁股居然被吸住,起不来了,疼得又哭又叫。

马桶与电视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个笑话——

有个丈夫回家,才进门,就问老婆:“今天哪个男人来过了?”

老婆一怔,说“没有啊!”

“有!”丈夫很肯定地讲。

老婆又想了想,总算想起来:“噢!对了!水电工来过了,因为瓦斯炉打不著。”接著问丈夫:“你怎么知道有男人来过?”

“我当然知道,”丈夫说:“我看到马桶坐垫被掀了起来,他一定上了我们的厕所。”我那时候觉得很好笑,想西方男人真是有礼貌,不像一些东方的大男人,上厕所不管女人,把小便就滴在马桶坐垫上。

但是你知道,有一天,当我跟个美国朋友讲这个笑话时,她怎么说吗?

她笑笑:“这个工人不是有教养,而是没教养。他上完人家厕所,怎能不把坐垫放回去?”

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个新闻,再一次谈到这“教养”。

那新闻很鲜——

一个小女孩半夜上厕所,没开灯,又睡得模模糊糊,没想到好爸色先上过厕所,忘记把坐垫放回去,一屁股坐下去,居然半个人坐进了马桶;偏偏手一撑,又碰到抽水的按钮。那马桶是真空吸引式的,力量大极了,▲一声,小女孩的屁股居然被吸住,起不来了,疼得又哭又叫。

最後还是消防队赶去,才把小女孩的屁股“拔”出来。

电视记者也赶到了,只见那小女孩的妈妈对著镜头骂她丈夫:“太没教养了!上完厕所居然不把坐垫放回去。”

她的丈夫也一直红著脸向女儿道歉,说自己太粗心、没礼貌。

你听我这么说,大概没什么大感觉。因为你受的教育就是要把马桶垫放回去。老师甚至会教你们,如果有客人来,一定得把马桶盖子盖好,否则就是不礼貌。

可是对我来说,那新闻却很刺激。

为什么?

因为我上厕所也只知道把坐垫掀起来,而不知道在用完之后放回去;如果你是那小女孩,搞不好也会一屁股坐进马桶。

所以我昨天看完新闻之后,决定“痛改前非”,以后一定要为家里的女生著想,记得把坐垫“归原位”。

谈到“归原位”,我又要跟你讲个归原位的事。

今年初,我在台湾,去个朋友家,那家的孩子正在看电视卡通。

卡通播完,那孩子关上电视离开客厅,但又跟著跑回来,把电视重新打开,用遥控器换台,然后关上。

我当时以为她想看,又不敢看,就笑说:“你看哪!为什么开了又关了呢?不会打扰到我的。”

你知道那才国中一年级的小女生怎么说吗?

她说因为她爸爸妈妈都看同一个台,所以先要“归原位”,使大人等下一开电视,就是那个台,而不必重新选台。

我当时也惊讶极了。发现在那个许多大男人上厕所连坐垫都不掀起来的社会,却有小孩能那么为别人著想,那孩子表现了连西方世界上流社会的孩子,都不见得有的教养。

我由那件小事,对那家人,甚至对台湾的教育刮目想看。

好!说了这么多,现在我要问你,你是不是每次晚餐后就去把我看的中文台换成你的卡通台,看完之后就关机离开呢?

你能不能学学那台湾的小孩,也帮我将频道“归原位”?

当然,如果有一天,你看电视的机会比我和你妈妈多,而且固定频道的时候,我也会在看完中文台之后,把频道调回你的地方。

---------------

谈自然

---------------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就要尽量观察这个世界,欣赏它的美、认识它的奇妙。你认识得愈多,生活愈充实。

院子里的万灵丹

今天我到巷口等你放学,陪你走回家的路上,伸手从树丛里摘下一片叶子,揉一揉,要你闻。你先躲,好像怕有虫。

“是香的。”我说。

你细细闻了一下,才笑起来说“真是香的▲!”又问“是什么树叶啊?”

“是黄樟树。”我指给你看:“种子掉下来,每年都会自己长出好多,必须常常清理。”说著又摘下几片叶子交给你:“你回去查查看,这树有用极了。”

才进门,我就交给你一本奥杜邦学会“Audubonsociety)出版的《北美树木手册(FieldGuidetoNorthAmericanTrees)》,你一怔,问我怎么会有这种书。

“因为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发现好多街道都用植物命名,觉得非认得那些树不可,所以早就买了这本书。”说著,我教你把那片黄樟树的叶子放在桌上,跟书里的图片作比对。

你先是不太愿意,说功课忙,没空,但是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查了。

“是Sassafras▲!”你指著图片说,又翻到文字解说的部分,接著叫了起来:“原来黄樟的树皮和根可以提炼香精,做香水、肥皂,还能做茶,早期欧洲移民大量运去欧洲,认为可以作万灵丹呢!”

“看吧!多棒!”我说:“咱们家院子里有这么多万灵丹,以后你再看到地上冒出新的小树苗,就不会以为它是野草了。

傍晚,外面下雨,我又撑著伞出去摘了三种不同的树叶回来,妈妈直骂爹地为什么下雨天跑出去,她不知道这正是开花的时节,下雨天花叶又垂得特别低,我只要一跳就能摘到。

我把那三种带花的叶子放在桌上,叫你过来查,又帮你翻英汉字典,知道了它们的英文名字——

带著长长流苏花的是甜桦树(SweetBirch)。

有著圆圆扁扁小种子的是榆树(Elm)。

开著成串香香白花的是槐树(Locust)。

“桦树的树汁可以做糖,还能酿造桦树啤酒呢?”你说:“我们可以照书上说的,划开树皮来收集糖浆。”又叫起来:“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松鼠会把榆树叶子咬得满地都是了,原来榆树的嫩枝子又香又甜,还能做咳嗽药;还有槐树,早期移民用它来盖房子,印地安人拿来做弓。”

我则告诉你槐花可以用来欣赏、闻香,还能拿来炒蛋;中国大连市的路灯,一串一串的,就叫“槐花灯”。又说榆树那种扁扁的种子,看起来好像圆圆的铜钱,所以中国的文学作品里有“春风十万散榆钱”这样的句子,意思是春风把成千上万像钱一样的榆树种子吹得漫天飞舞。

“咱们车道上、阳台上,不是堆了好多绿绿的东西吗?你不细看不知道,那些都是榆钱啊!”我指给你看。

孩子,我知道学期要结束了,有好多报告要缴,但是现在正开花,也正是鉴别树木最好的时候,所以我坚持要你今天就查。

而且你会发现,过去你走过院子,只是看到许多树,现在却能见到许多你认识的树,你能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说得出它们的用处,甚至形容得出它们的味道,这就好像过去你只见到一批阳生人,现在却能认识他们,知道他们的名字、特征、特长,那些原来与你无关的陌生人,一下子全成为你的朋友。

孩子,我们活在这个世界,就要尽量观察这个世界,欣赏它的美、认识它的奇妙;你认识得愈多,生活愈充实。你甚至会发现在认识一棵树的前一天和后一天,看到它的感觉都不一样。好比过去擦身而过的陌生邻居,从你认识他的那一天开始,就可以彼此打招呼了。这才是快乐的学习,也才是活的知识啊!

说个小秘密,我也是前几天,看由台湾带来的《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图鉴》,才发现我小时候院子里种的朱槿(扶桑花),除了可以欣赏那朱红的花朵、吸它甜甜的花汁,那花的根茎叶还可以做药,不但能消炎解毒、通便止血,还能治高血压、口腔炎、尿道炎、肠炎和妇科疾病呢!

所以我下次回台湾,只要碰到朱槿,一定要跟那花打个招呼,对“她”说:

“真对不起”,认识你五十年,画了你四十年,也跟你作了几十年的邻居,我却到今天才知道你这么伟大!”

认识自然,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功课啊!

---------------

谈责任

---------------

中国人讲究的“风水”,跟“动线”就有很大的关系。

你想想,如果一个人天天在家里左边撞一下,右边躲一下,稍不小心就要受伤,时间久了,能不影响情绪,甚至影响身体吗?

小心!这里有个台阶

今天傍晚,你跟我在院子里玩,发现修矮墙的工人用完水管,居然忘了收好,使那水管正好横过我们侧门的走道。你一边跟我合力把水管卷好,挂回墙上,一边骂“工人怎么这么粗心,幸好没人被拌倒。”

我很高兴你那么说,不是高兴你会骂人,而是高兴你能知道“为他人着想”是一件重要的事。只是你知道吗?你平常也可能犯了像那些工人的错。

譬如昨天,你放学回来,进门就把书包往楼梯上一扔,又摘下腰包丢在走道上,不是就跟工人们犯了一样的错吗?

如果公公婆婆不小心,或者爸爸急着跑下楼,一脚踩到你的书包,或被腰包的绳子勾到,不是就麻烦了吗?

还有,你记不记得,我会叮嘱你,上完浴室,一定要把门关好,或是把门完全打开,千万别让门呈九十度角挡在路中间,免得我走出书房,没注意,一头撞上去。

其实我已经撞了一次,只是不好意思,没跟你说,怕你笑我为什么一边走路一边看书,那么不小心。对!都怪我不小心。

许多意外都是因为出意外的人不小心,譬如马路上有个“人孔”没盖好,就可能有人不小心摔了下去。

你可以说是那个摔下去的人不小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那“人孔盖”能够被小心地盖好,不是就不会有意外发生了吗?同样的,如果你把浴室的门关好,我不是就不会撞上了吗?

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个不小心造成的灾祸当中,都可能有另外一些不小心;如果大家都能小心一点,为别人着想,那不小心就能减到最低。

正因此,我常叮嘱你,不可以在“动线”上放东西。

什么是“动线”?动线就是人们总经过的路线。

你知道室内设计,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顺畅地走动;不好的设计则可能左边多出个柜子、右边又伸出个桌脚。

中国人讲究的“风水”,跟动线就有很大的关系。你想想,如果一个人天天在家里左边撞一下,右边躲一下,稍不小心就要受伤;再不然左边伸出个尖,右边冒出个角,使其中的人总是哧一跳,时间久了,能不影响情绪,甚至影响身体吗?同样的道理,我们平常放东西,也一定要注意动线,在大家常走动的那条线上,你绝不能随便扔东西,尤其那些有绳子、带子的东西;还有,你的书也不能随地扔,因为厚书能绊到人,薄书能滑倒人。不信你试试,把一本杂志放在地上,用脚在上面移动一下,你会发现那杂志因为用铜版纸印刷,一页与一页之间摩擦时,一点阻力也没有,滑得像溜冰场一样。

想想如果哪一天,你急着跑去接电话,一脚踩在这么一末杂志上,能不摔倒吗?如果你摔倒时,又撞到旁边的柱子柜子,那后果会如何?

我就曾经看过,一个因为前面人不小心造成的灾祸。

那一天我到超级市场,看到有个女人正拿着地板清洁剂,一罐一罐看;还打开一罐,喷了一下。

接着,不超过两分钟,就听见一声尖叫、一声巨响,一个顾客躺在地上。

当救护车把满脸鲜血的受伤者抬走时,我看见那个试用喷剂的女人也躲在人群中。我相信那个摔倒的顾客,八成是踩到了那个女人喷在地上的清洁剂。

你说她这么一个不小心,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夺去一条命;就算没人知道,她的良心能不受谴责吗?

这么多年来,我常想起那一幕,也常自责——如果我当时能警告那个女人,阻止她随便喷,或要她喷了之后擦干净,说不定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

所以,今天我要叮嘱你:

我们要总为他人着想,别因为自己的“不小心”,造成别人的“不小心”和永久的“伤心”。

我们甚至在发现路上有障碍,可能造成别人危险的时候,主动把障碍移开;在自己差点没看清楚台阶摔倒时,立刻告诉跟在后面的人:

小心!这里有个台阶。

---------------

谈偶像

---------------

每个人都可能戴上冠冕,每个人也都会摘下冠冕;但是不努力就戴不上冠冕;不戴上冠冕,就无所谈不到摘下冠冕。

当偶像摔倒的时候

今天晚上,你掉了眼泪,我和你妈妈低了头,来打球的王伯伯、王妈妈也很沮丧地离开。

因为,参加冬季奥运的关颖珊摔跤了,不但摔掉了金牌,而且一下子落到第三名。

其实在赛前好几天,我们就为关颖珊操心,猜想她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怕她又像前几年有一阵子,不断地摔跤。

我甚至说,实在受不了那种紧张,不打算看决赛。妈妈则笑著说,如果是你参加比赛,只怕我会在场边晕倒。

可不是吗?我们为关颖珊紧张,也是为她的紧张而紧张;我们知道,奥运金牌是她梦寐以求的。她已经拿了四届世界溜冰赛的冠军,就欠这一面金牌了。她也眼看就在上届奥运拿到冠军,偏偏跳出一个李萍丝姬,以些微的差距,把金牌抢走了。

我们为关颖珊紧张,也因为她是华裔,她的成功不仅是美国的成功,也能证明我们华人的杰出。我甚至猜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许多朋友一定也在看这场比赛,为她紧张、为她祝福。

所以,今天晚上,当我们一屋子人都在关颖珊摔倒的瞬间大叫之后,我说:“如果把全世界为她惊叫的声音加起来,连一座山都会被震动。”

可不是吗?虽然关颖珊是华裔,但在美国人心中,她已经超越了种族的界线,如同提到鲍威尔将军,没有人会想他是黑人。这次虽然得到金牌的也是美国人,但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底,可能都盼望关颖珊获胜。

所以,今天不仅全世界的华人为关颖珊叹息,美国民众也一样为她惊叫、为她伤心。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偏爱关颖珊;为什么上次明明是李萍丝姬得金牌,却由关颖珊代表去白宫,又为什么明明是美国白人莎拉休斯(SarahHughes)得金牌,许多白人却若有所失。

这是因为关颖珊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过去六十年来,大家看著她成长,看著她以最小的年岁,在冰场打败老将,然后一步步攀上巅峰。大家也看著她高潮起伏,有时轻盈飞扬,有时又连续摔跤。

也就因为我们跟著她一起走过这许多欣喜又辛酸的岁月,使我们能用自己的心想她的心,想她梦寐以求的就是那块奥运金牌。

同样的,我们也承担了她的压力。因为换作任何人,面对这一生最重要的目标,肩负几亿,甚至十几亿人的瞩望,都会受不了,都会怯场,都可能出错。

溜冰真是世界上最出不得错的运动,在田径场上,你可以在紧张之下,用尽全力,反而打破纪录。在溜冰场上,你却不能多用半分力量,或少用半分力量,因为那一点点的差异,就会使你摔倒。

怪不得有评论员说,这次得金牌的莎拉休斯,是赢在别人的失误中。当关颖珊、史露兹卡雅都有失误的时候,才十六岁的莎拉休斯却没有半点闪失,而且作出了破纪录的三转连跳(tripl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2854.html

更多阅读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原文和翻译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原文和翻译原文内容: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发畜食迎汉军

《靠结果生存读后感2011年9月3日》 靠结果生存读后感

《靠结果生存读后感》简介:这本书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恪守职责的倒茶人》一节,在书中写到“无论你的领导懂不懂管理,无论《靠结果生存读后感》正文开始>>这本书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恪守职责的倒茶人》一节,在书中写到“无论你的领导懂不

紫雨老师的《爱自己心法》之一 周老师心法

听了紫雨老师的《爱自己心法》录音,很共振。把老师的语音记录下来,来鼓励提醒自己爱自己。第11期吸引力法则广播电台《爱自己心法》爱自己就是要让自己常常感觉很好,并且越来越好!看不起你的人,你跟他们证明没有意义;看得起你的人,你不需

声明:《《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内容概括》为网友人间风雪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