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郑州,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的地方。对于她,我们了解的到底有多少?
62年前的今天,1952年9月19日,一份复函将郑州这座崭露头角的小城,推向更广袤的舞台。这份名为“同意河南省省会迁址”的复函,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达河南省所属的中南军政委员会。
省会移址由此启动。
两年后的1954年10月,省会移址完成,距今整整60年。郑州和开封的命运,也自此逆转。
在解放前的郑州地图上,郑州还叫着“郑县”,县城北依金水河,东临现在的城东路一带,西南分别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也就是说,最早的郑州市就是现在火车站--二七广场--商代古城一片。我们总说老郑州人,其实就是指世代居住在这片区域的郑州土著居民。
解放前夕的郑州,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人口17.8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而如今,据郑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底,郑州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919.1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382.7平方公里,郑州市区人口460万人~500万人。
短短几十年,郑州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何?
1954年之前,河南省省会一直是开封,当时的中牟、新密、新郑、登封、巩义等地均属开封管辖。开封,古称大梁、汴梁、汴京、东京,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都。《开封市志》记载,自元代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封一直为河南省省会,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那为什么后来郑州会变成河南省省会?
第一,版图的地理位置。自夏商周起,取天下中心定为都的思想就一直延续至今。从河南版图上看,郑州是属于相当中心的位置的。当然,如果单纯从地图上看,似乎郑州有些偏北了,但豫北豫南的划分,是根据黄河穿过的那条线来的。而豫东豫西,便是古都洛阳和开封二城来看。综合这几点,自然郑州是相对比较中心的城市。
第二,不惧水患。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自古以来,黄河水灾就是华夏民族的大敌。河南的黄泛区在哪?就是从中牟往东,开封、兰考、商丘等地均易受到黄灾,尤其以开封兰考为重。而郑州由于西北方向的邙山,钳制了黄河河道,使黄河始终不能改道冲向郑州,所以郑州不惧水患。
第三,历史人文。郑州地处中国二级三级地貌交界处。西南方向的嵩山便是二级地貌的边缘,而向东便是黄淮平原。历史上,自然地理过渡地区都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地区。郑州地处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在这里得以放大,既可得山之势,也可占平原之利。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那么,五千年前的河南看哪儿?还得看郑州。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大约从距今15000年前开始播种萌发,历经万年,在距今5000年前后终开文明之花。这段被称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进程,考古学家们将它分为早、中、晚、末4个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制造原始陶器,磨制石器,驯养家畜,栽培稻子,这种创造力所迸发的文明之火最早在郑州李家沟等10多个点开始引燃。可见,人类文明最早的地方,郑州有一份!
第四,交通便利。提到郑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铁路。没错,京广陇海交叉口,那是何等便利的铁路运输线。事实证明,不论是公路还是航空,或者是海运,真正做到全方位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就是铁路。放眼全河南,除了商丘是京九和陇海线交汇处外,没有地方可以有如此地利。而商丘刚刚就提到了,易受黄河泛滥之灾。
总之,郑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交通便利,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安全可靠~不用撇嘴,小编就是郑州人,就是热爱自己的家乡,更何况,它确实有这些优点!看看郑州都有什么不可磨灭的文化功绩吧~
距今15000年至9000年的仰韶文化陶片表明,人类文明之火最早在郑州李家沟等10多个点引燃。
建于5300年前的郑州西山古城,是公认的中国北方筑城的开端。
公元前2500年前后,生于郑州并在此建都的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被载入史册。
距今9000年至7000年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明种子开始萌发,发现于郑州的裴李岗文化区域分布和影响最大,发现的遗址已有170多处
…………
如今,郑州航空港区,现代欧亚大陆桥等等新式的设施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势必为郑州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值此郑州建省会六十周年,衷心祝愿我们的故乡或我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