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生存状态 国内野外生存节目

(2011-01-06 11:30:42) 转载▼

标签: 杂谈

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生存状态

郭小婷 刘传播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公众性电视节目已经存在了五十多年, 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脱口秀”,是当今很多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样式。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势头很猛。近十多年来各电视台所办的谈话节目越来越多,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非成熟期,各电视台还没有摆脱相互模仿的局面。

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出适合国内国情及中国文化和受众需求的谈话节目类型与运作机制。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1 引 言

电视谈话节目是借助电视媒体而进行的一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访谈类节目,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 show”。在美国,谈话节目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的节目类型,占据播出总量的半壁江山。这个原本源自于国外的节目样式从1992年东方电视台播出《东方直播室》开始,经过《实话实说》、《对话》、《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许多优秀谈话节目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中国扎根下来,并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类型。

近几年来,国内电视从业者对这一节目类型从境外引进并根据国情及文化和受众的欣赏习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查看的资料来看,对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类型及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较多,对于国内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总体生存状态,以及港台、国外同类电视节目的比较研究却显得比较缺乏,而且有些研究显得比较宽泛而抽象,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拟通过比较几档谈电视话类节目的特征、异同,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国内谈话类电视节目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未来走向,为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未来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广泛受众需求与喜爱的新型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成长途径。

2 电视谈话节目的产生及在国内的兴起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它以面对面、零距离和即兴谈话(所谓的脱口秀)为主体。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繁荣以及它对大众的影响已经成为学者们强烈关注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美国出版的《电视百科全书》中《谈话节目》词条中的定义:“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演,谈话节目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并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以便在面对上百万观众时能够提起大众的兴趣。” [1]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虽然不长却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

2.1 电视谈话节目产生的条件

虽然在电视诞生初期,谈话因素已经出现在部分电视节目中,但是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被认可却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它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首先,受众的心理需求变化是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4]。电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出现时,由于人们的好奇心理,很快就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在电视被高度关注时,人们的注意力就倾向于动作性强、画面变化丰富的热闹节目。到现在观众收视心理较为成熟,以平常心对待电视时,人们则更倾向于“听”电视。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重,总是处于一种紧张而忙碌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电视,自然就成为人们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

节目制作成本低廉和现代社会中人们自我表现的渴望则是电视谈话节目得以生长的土壤[4]。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面对名人,很多普通人同样有强烈的表现欲。电视谈话节目相对于其他电视节目而言,由于对场地、制作人员、制作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就为满足受众交流需求创造了平台,也为某些有自我表现欲望的人提供了舞台。

2.2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类型诞生于1992 年, 当时新成立的上海东方电视台在每晚7:00—7:30这个令地方电视台望而却步的晚间黄金时段推出了我国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而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研究者观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是从《实话实说》的热播开始的。[4]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借鉴国外“脱口秀”形式,结合中国国情,创造出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成功,使得电视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涌现了大批的电视谈话节目,谈话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时政经济类到娱乐休闲类,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名人转向普通人。

3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与特点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形态,而这些形态的界定和逐渐明朗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6]。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姿多彩,由于标准和视角的不同,要想对其进行细致地、精确地分类实属不易,而且大多数节目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体,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也就很难统一。

按播出方式,可分为现场直播型谈话节目和录制播出型谈话节目;按拍摄场地,可分为演播室谈话节目与外景谈话节目;按有无现场观众,可分为无现场观众类谈话节目和带现场观众类谈话节目;按受众定位,可分为女性谈话节目、男性谈话节目、老年谈话节目、青少年谈话节目;按谈话内容,可分为新闻性谈话节目、普通话题(非新闻、非名人)谈话节目和娱乐性谈话节目等等。如此纷繁复杂的电视谈话节目形态,令人叹为观止,并且它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7]。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比较认同从电视谈话节目形态角度来说,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叙述型谈话节目、讨论型谈话节目和追问型谈话节目。

3.1 叙述型谈话节目

这种谈话节目形态主要是采访对象的故事述说,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采访对象亲身经历过的真实事情,向观众娓娓述说,而主持人和观众则更多地倾向于担当倾听者的角色。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问答或故事情境营造,来使观众了解,感染观众。

叙述型谈话节目可以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邀请的嘉宾基本都是话题人物、观众熟悉的名人或喜欢的演艺界明星等,嘉宾们在主持人的“循循善诱”下,通过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彰显嘉宾的魅力,增加观众对嘉宾的了解。如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曾经做过的《郭敬明——我的小说时代》、《徐峥戏里戏外幸福人生》和央视的《艺术人生》等节目。叙述型谈话也可以以故事为中心,将发生在芸芸众生普通百姓身边的那些感人至深、极具代表性的故事呈现出来。如《相约夕阳红》其中一期名叫《李老汉和他的儿子们》,就讲述了李老汉和进城上学后又辞职回乡办厂的儿子们间普通农家的故事。

3.2 讨论型谈话节目

讨论型谈话节目通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通过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对话,或由持有不同观点的两方各抒己见营造观点冲突来吸引受众关注的节目形态。节目最后一般没有定论,而是把判断的权利留给观众,给观众以思考的空间。其特点是紧张、冲突,适用于讨论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潮等,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和他的两个嘉宾主持就一些时事、人物或话题,进行一些即兴的讨论和交谈。

而讨论型谈话节目通常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还需要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讨论者需要具有高水平,嘉宾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或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讨论起来才会产生多个回合的交锋,这样的讨论才是精彩的,观众才会看得过瘾,如《时事辩论会》、《法治在线》。第二,主持人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引导谈话进程,控制现场局面,使现场保持良好的讨论对话状态和气氛,例如《国际双行线》曾经制作出了一期名为《谭盾来了》的节目,在节目中就发生了由于主持人未能控制好现场局面,主嘉宾谭盾愤而离席的情况。

3.3 追问型谈话节目

追问型谈话节目主要是通过主持人代表受众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接触、面对面交流、面对面碰撞”,实现“面对面的印证”,让采访对象说出受众最想知道的事实。这类节目,主要是让当事人“吐真言、说真话”,精彩的问答是节目吸引受众关注的焦点。

追问式谈话节目主要是主持人和新闻人物或焦点人物之间的“谈话”,通过主持人从容质疑的提问技巧,让谈话对象“无路可逃”,不能不坦露真言,说出真相,道出实情。例如台湾谈话类节目《康熙来了》就是利用主持人小S大胆的语言和动作加上蔡康永文化人的“搞怪”配合对嘉宾的感情、事业等私密问题进行极其大胆的提问,使嘉宾不得不坦诚回答。

4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状

据统计,国内目前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200多个,基本上每一个省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谈话节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央电视台的《咏乐汇》、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台湾中天卫视的《康熙来了》等,这些节目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节目定位,较为成熟的节目风格以及较为稳定的受众群,它们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4.1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火爆原因分析

与以往的纸质媒介相比,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当代电子媒介视更为平民化的,它们对受众的素质要求很低。这种受众定位就确定了它们所传播内容的价值取向。当代媒体开始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这在以图象为主要传播介质的电视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就现代传媒的理念来看,电视的生命在于对人的关注:关注各种各样的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的不同感受以及他们的深层心理状态,关注于他们生活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等等。人们在不断地寻求表达对人的关注的最好方式时,“脱口秀”就应运而生了,从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到电视机前的观众,人人都既是传播者,又是被传者。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顺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是伴随着经济转型,中国社会全面开放的产物。正如社会学者杨东平所言:“当我们都能成熟自信、开放自如地在电视上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时,将标志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达到了更高的水平。”[5]

4.2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成功案例解析

4.2.1《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2年1月推出的节目。《鲁豫有约》的副题叫“说出你的故事”,该节目是一个以主持人陈鲁豫的名字命名、为她量身定做、充满个性化特点的以挖掘被访者内心深处故事为主的访谈节目。

旧版的《鲁豫有约》,是一个周播的人物专访节目,每期时长约40分钟。在题材上主要以昔日明星、英雄、文革人物为嘉宾,节目形式非常简单,就是鲁豫和嘉宾两个人安安静静、干干净净的谈话,节目采访没有固定的演播室,一般在采访对象的家中或安静的公共场所进行,以无压力的倾听式采访让嘉宾畅所欲言。2005年1月,《鲁豫有约》全面改版,由一周一期改变成每周五期,并增加了凤凰周末版;节目话题中增加了对当今明星、社会事件、焦点话题的关注,使栏目更贴近大众生活;由一对一的专访改成演播室谈话,但有时根据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或节目制作的需求,仍然会采取一对一专访的形式进行节目制作播出,使节目更富灵活性,如2009年4月10日《梁朝伟——两个世界的自在生活》那期,节目依旧将采访安排在梁朝伟居住的酒店里进行,不仅使采访能第一时间顺利完成,而且有利于采访对象那种自然轻松亲切的状态毫无掩饰地流露出来,与主题“自在的生活”相吻合。

《鲁豫有约》栏目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有“故事”的嘉宾、“有约”的聆听式氛围和淡而有味的解说。

通过研究《鲁豫有约》长期以来的被访嘉宾,可以总结出其谈论话题较为小众和纯粹的题材——文革人物、昔日英雄、演艺明星、文化名人以及有争议有故事的普通人物。鲁豫有约改版后,从原来节目设定于名人佚事的访谈,逐渐把视线投向各个行业各个角落有故事的人群,如《毕业择业梦想和选择》那期就是讲述几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故事,被邀上节目的不仅有这些类似的平民百姓,如未婚妈妈、后舍男生、艺术类考生……而且同性恋、变性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这些过去被视为禁忌的话题也渐渐体现在改版后节目的题材中 [8]。

《鲁豫有约》中,主持人很好地把握了聆听的技巧,在节目中,主持人说话的时间最多占总谈话的20%,最少的只占5%,而受访者最少的也有80%,她总是注视着对方, 眼神温和而自然, 既不一味做出笑容, 也不咄咄逼人。整个节目营造出自然、轻松、亲切的“有约”氛围。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容易让被采访者放下包袱毫无顾忌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对比改版前的节目,这种“有约”的聆听氛围则有所减弱,它的采访氛围变成了1200 平米的演播室,并且增加了300 位观众。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双向的交流变成主持人、嘉宾以及与现场观众之间多维度的交流与互动。如《鲁豫有约———五月天》这一期,现场观众基本都是五月天的粉丝,在鲁豫、五月天、现场观众的三方互动中,节目能够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而当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名人或普通人做客时,现场观众往往选择沉默,在演播室里进行采访的陈鲁豫也显得没有原来在咖啡厅、茶室里与嘉宾之间随意聊天来得自然,表情也显得有些僵硬。

访谈节目的解说是场外人物的旁白, 通常起到叙述人的作用, 主要的功能是介绍人物, 交待背景, 转换场景和发表评述[9]。《鲁豫有约》的解说词基本上是悠然而起,戛然而止,开头与结尾的解说叙述会形成一个回应,充满意蕴的解说词,配上意境幽远的空镜头、悠远的背景音乐,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和韵味,而且恰到好处地酝酿谈话氛围。旧版中的那些后期加进去的感受和总结性的语言,以及改版后在节目现场播放的背景影像资料或是能够勾起采访对象回忆、引领对话的片段,同样有着淡而有味的解说功能。如专访陈好一期中,开头主持人的叙述是这样的:“她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也有一个和名字一样美好的非常漂亮的外型,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她,她就是陈好”,紧接着插入一段介绍陈好广告以及演艺事业的影像资料,这种平静平实的叙述方式,构成了耐人寻味的空间。

4.2.2《咏乐汇》

从2008 年11 月1 日周六晚19:45起,一档宣传语为“浓缩人生百味,笑谈人生智慧”的新型访谈节目《咏乐汇》开始登陆央视经济频道[10]。《咏乐汇》播出后不到一个月就达到了1.22%的全国收视率,作为新节目,《咏乐汇》有着自己创新点。

1、餐馆演播室

《咏乐汇》的演播室极具西方贵族式的高贵、典雅风格,餐桌、烛台、壁炉、大厨、服务员,每一位嘉宾的光临,都将享受到由李咏专门准备的精品佳肴,每一道菜都能引发嘉宾的一段故事,采用边吃边聊的访谈方式。这样的风格设计,使《咏乐汇》不仅从视觉效果上很好地与其他访谈节目区别开来,而且也增强了观众收看的舒适度和愉悦感,如玉米粥是俞敏洪的最爱,肉夹馍则体现了张朝阳是陕西人,通过吃这个由头使得访谈自然轻松地进行,同时也活跃了场上的气氛(特别是当嘉宾与现场观众分享时),也进一步缩短了嘉宾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2、小卡片与情景再现

许多访谈节目,常以主持人的话语作为节目推进的主要方式。《咏乐汇》除此以外,还增加了小卡片和虚拟情景表演作为推进节目的方式。每当要讲述嘉宾的人生转折时,李咏都会拿起特制卡片,并在其将卡片拿起同时,古典而有韵味的音乐响起,李咏便“绘声绘色”地讲述卡片上的故事,讲述完后,李咏将卡片飞人观众席中,再现嘉宾人生中有代表性的片断的情景表演随即在舞台一边开始上演。如在采访赵雅芝一期中,就情景模拟了当年赵雅芝拍摄新白娘子的片断,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表演方式让观众在了解嘉宾曲折人生的同时乐个够。

3、场外互动与崇尚公益

《咏乐汇》中的观众互动交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这种互动活跃了现场的氛围;二是与场外观众进行电话连线互动。在访谈秀节目中进行电话互动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节目最后有一个捐赠的的环节,每位到《咏乐汇》作客的嘉宾,都会送上一份自己的礼物,《咏乐汇》暂为保管嘉宾捐赠的礼物,并且回赠嘉宾一个礼物。嘉宾捐赠的物品,将会在《咏乐汇》的特别节目中拍卖,用于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捐赠环节,不仅体现了节目的公益性,而且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形象。

《咏乐汇》作为一档开播不久的新型访谈节目,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节目访谈的深度不够,全长60 分钟的节目包括40 多分钟的访谈和10 分钟左右的观众连线或现场互动,但每期节目聊得内容却十分有限,而且聊的许多话题基本是名人嘉宾的一些陈年旧事,不够新颖。另外《咏乐汇》以李咏的名字命名,李咏就是《咏乐汇》最大的品牌,但恰恰是李咏的表演让观众忽略了节目本身的内涵所在,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如场外观众电话互动时,经常会有一些观众激动得先与李咏寒暄一段时间,才回到提问嘉宾的正题上。

4.2.3《康熙来了》

《康熙来了》是台湾当红的一档综艺谈话类节目,由中天综合台主办,节目名称取自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 徐熙娣名字的一个字而拼成。自古以来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台湾,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又受到来自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文化的影响,在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文化中加入异彩纷呈的流行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使《康熙来了》具备了区别于香港、内地电视谈话节目的独特魅力。

首先,主持人身份的多元化是《康熙来了》节目的特色之一,主持人多元的知识背景、才艺背景增加了节目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同时也丰富了综艺节目本身[11]。主持人小S 和蔡康永,前者是演艺、舞蹈多栖明星、搞怪天才,后者为知识渊博、书生气十足的谦谦君子。活泼可爱、坦率大胆的徐熙娣和豁达淡定、绵里藏针的蔡康永相辅相成,两人一唱一和,另外作为主持人搭档的娱乐效果人物——陈汉典的出现,也为节目营造了巨大的搞笑空间。主持语言风格与美国的脱口秀节目比较相似,运用批评性语言、通俗语言,步步紧逼直击嘉宾的隐私,而且大部分的节目都是以这些涉及隐私的通俗的话题命名。例如, 艺人怎么自拍,男人该不该进产房;问蒋友柏在公共场合会不会挖鼻孔; 问孙燕姿是不是处女;问刘德华看不看A 片等等。在采访林心如这一期中,小S还夸张模仿周杰戏中的表演,直接提问林心如接吻、与绯闻男友之间的感情生活等隐私问题,而且较多地出现伸舌头、互揉等极度口语化的词语。

其次,节目的采访嘉宾以台湾本土人物居多。纵观《康熙来了》所邀请的嘉宾,大部分都是台湾当地的娱乐明星、文人政客等,比如杨丞琳、罗志祥、周杰伦、SHE等都是《康熙来了》的常客。特别明显的是,每当台湾本土推出新剧或有意在台湾发展的演艺明星出演新片或发售新专辑时,节目组一般都会邀请他们上《康熙来了》节目,努力宣传台湾的本土文化,通过电视娱乐谈话节目的渠道让更多的人们能及时地了解到台湾更多的资讯,为台湾的演艺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现场访谈场景随着访谈的主题/话题改变是节目的另一亮点。《康熙来了》虽然和《鲁豫有约》、《咏乐汇》类似,都是采取演播室访谈的形式,但《康熙来了》对演播室场景的布置并无限制,主要是根据访谈对象的实际和访谈的主题而设定,对辅助性的道具都会进行精致地装饰或后期设计,这样不仅切合主题,而且更能满足受众好奇、追求新鲜的心理。如《康熙来了》曾经做过一期《女明星的睡觉习惯》,就把节目现场布置成睡房,让嘉宾现场换成自己的睡衣躺在床上演示各自的睡觉习惯。

通过分析港台与内地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可得出,由于内地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因此节目的内涵较为丰富,与内地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相比,台湾地区的节目则更多地注重于娱乐搞笑,谈话的内容没有那么深入,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为了使观众在前仰后合的大笑中度过,满足观众探知隐私的心理,因此很难挖掘到明星的内心深处,作为谈话节目来说缺少一定的内涵和价值,比较适合年轻观众。

4.3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三个不足

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繁荣的背后依然存在着问题和危机,简单地说,目前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话题拓展的广度、对话触及的深度以及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中的互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东家效颦的节目较多

从《实话实说》的热播开始,电视谈话节目就成了各个电视台的主打王牌,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应有尽有,内容涉及国际、家庭、社会;政治、娱乐、文化等领域。但是相当多的谈话节目在选题和表现形式雷同, 甚至主持人的语气、动作、神态、衣着都相互克隆,连节目播出时间也挤在晚间的黄金时段,导致同一时段的谈话类节目过多,令观众无所适从。而国外的谈话类节目则合理地占领了不同的节目时间,他们的节目往往是按时段划分的,分为早间谈话类节目、午间谈话类节目和晚间谈话类节目,适应了分众化的要求。

2、话题、嘉宾领域局限

话题是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是节目的核心,但目前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受我国的新闻体制、相关政策、受众心理的宽容度和接受情况的制约,话题还偏狭窄,邀请的嘉宾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局限,基本都是一些影视明星、文人政客、商界精英等。有的明星愿意做嘉宾,却是带着各种目的出席的,他们积极地配合各电视台,参与谈话节目,有的是为自己的新专辑打开销路,有的是为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有的纯粹是为了炒作。一时间,我们就会在全国大大小小电视台的谈话节目里看到一样的面孔,谈着一样的内容。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寻求出一条创新之路,就得积极从有故事的普通百姓中寻找勇于说心里话的嘉宾,像美国谈话节目的特约嘉宾多为普通人,虽然这些嘉宾都只报姓名而不表明身份,但他们以非常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现身说法地展现谈话节目的主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3、互动效果欠佳

在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中,现场观众看似可有可无,事实上,现场观众在谈话节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是广大电视观众的代言人,并可以掌声或欢呼等方式为节目制造、烘托气氛。但是在许多谈话类节目中,现场观众成了摆设,主持人和嘉宾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却常被晾在一边,除了在节目的开场和结尾作整体介绍外,节目中间现场观众穿插的镜头都极少,有时候他们看起来更像是拉拉队,与台上的嘉宾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整个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谈话场”应该是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以交流、反馈为形式的“场”,嘉宾和现场观众临场发挥得好坏对谈话节目的质量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主持人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激发,刺激他们说话的欲望,这样才能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提高整个节目的质量,继而吸引更多的电视机前的场外观众收看,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5.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前景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会有问题和矛盾暴露的过程,是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过程[12]虽然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危机,但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呈现出以娱带谈、以娱活谈的发展趋势还是比较明朗化的。典型的做法就是在谈话现场增添一些表演元素,把综艺成分大胆引入谈话现场,将娱乐成分作为谈话的引子、花絮点缀其间,从而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例如近几年收视率极高的谈话类节目《咏乐汇》、《康熙来了》。另外多种表现手段综合运用于电视谈话节目制作也是发展趋势之一,特别是网络技术、同声传译、卫星连线等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图片图表、情景再现、三维动画、特技等形象化手段的运用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样式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现在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究竟应如何顺应发展趋势适应国情做得更好,探索出一档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广泛受众需求与喜爱的新型的电视谈话类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

5.1旅游类、校园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由于北京奥运、广州亚洲锦标赛以及2010年即将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电视谈话类节目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主力军,在休闲经济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专门为旅游业而制作的节目却很少。现在的旅游节目通常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介绍旅游景点的风光传闻,通过幽美的图画,来体现文化的悠远、复杂,但是收视率却不高。之前曾有学者为此特意做了一次民意调查"将年龄在(16—65岁间的100个人进行分层化的调查)从中得出旅游节目现存的缺陷是旅游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针对性不强、没有看点,内容大都可从网站上获取[13] 。这也为旅游类电视谈话节目提供了发展空间,通过谈话的形式,主持与嘉宾在对话、交流中传递信息,交换共同和不同的体验,随着谈话的深入,更能够形成深刻全面的文化分析与阐释,与此同时还可以让人耳闻目睹一些刺激敏感或稀奇古怪的事情,满足受众猎奇心理。

另外随着一些大学校园电视台的开办,谈话节目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校园演播厅,但是许多校园电视台的谈话节目都还只是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发展的空间还是挺大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例如我们学校的广师视频在2009年初期就曾计划推出一档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的谈话节目,可最终因为学生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导致节目未能顺利进行播出。

5.2旅游类、校园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趋势,结合一些国内国外的名牌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成功经验,就我国旅游类、校园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策略从以下几方面作浅析。

5.2.1栏目定位

定位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所在,准确并独特的定位是成功的一半。电视栏目定位体现在节目前期策划阶段,对该栏目的功能、受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所做的一些规定。如CCTV的《相约夕阳红》栏目定位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加强与老年人的思想交流和沟通。

旅游类电视谈话节目要与之前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和单纯的景点介绍节目区别开来,要重点体现出对话的魅力,以旅游人话旅游事作为栏目的定位。

校园电视谈话节目,目的在于给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节目的编导、主持人、受众(包括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嘉宾以大学生为主,话题应该围绕大学校园展开,节目的形式与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活泼性、积极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根据大学校园里时间规律并满足最大化的受众收视率,每期节目一般在周五或周六晚播出,每期时长以30分钟为宜,主要立足校园学习和生活,来解析社会机遇与挑战,共同探寻大学生的成长之路。

5.2.2主持人选拔

主持人是大众媒介的中介者,作为节目和观众的代表与嘉宾进行交流,是节目的主心骨。在观众的眼里,主持人通常是节目的标志和象征,当提及一个节目时,出现在观众脑海中的往往首先是主持人的形象,对主持人的好恶甚至会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收视与评价。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着现场的主动权,在与嘉宾、观众的交流中,主持人需要通过提问问题来推进谈话深度、变谈话的走向,利用幽默的话语来积极主动地营造谈话氛围,并结合各种技术手段如网路技术、热线电话等推动节目的发展。因此,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基本上要具备良好的“听” “说”能力和亲和力这两大素质,耐心地倾听嘉宾和观众的发言,准确地把握住说话的时机,清晰、流畅、简洁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当现场陷入一种沉闷的氛围时,主持人就要懂得运用幽默感,调节嘉宾和观众的情绪,使现场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在选择旅游类、校园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上,除了需要具备上述的两大基本素质外,旅游类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的身份还应该是一名旅游业工作者或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校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则应该是一名学生,这样才能使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与栏目的风格更好地融为一体。

5.2.3选题与嘉宾

“一项出色的选题,一个优秀的策划,是电视节目成功的一个开始,长期的成功策划,则能成就一个名牌栏目” [14]。选题要适合特定的电视栏目风格和要求,而栏目的风格和要求则是建立在栏目的定位基础上的。因此在考虑选题的时候,必须在栏目的定位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题材或角度,尽量寻求选题的独特性。确定好选题后,则要考虑邀请合适的嘉宾,如果一期节目中的嘉宾不止一位时,同期节目的嘉宾在性别、能力和个性上搭配要合适,尽量避免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既有活泼热情的,也有含蓄稳重的,这样就更有利于话题地讨论和节目地进行。

从我国目前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来看,选题基本都是围绕在政治、经济、娱乐这些方面,而涉及旅游、校园生活选题的节目还是较少的。校园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应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主,学习的困惑、生活的迷惘、职业选择、为人处世等都可以成为合适的话题,以大学生心中的亲情观、爱情观、友情观等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根据特定的事件和节日选择话题,嘉宾则根据当期的话题选择有故事性的学生代表担任。旅游类的电视谈话节目则根据旅游人话旅游事的节目定位,可以北京奥运、广州亚运、上海世博会等作为选题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这些盛会给旅游业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可以以奥运志愿者、亚运形象大使等各类参与人员为嘉宾,分享有趣、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从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探讨从业经历。

5.2.4现场录制

现场录制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现场录制的状况,与谈话节目能否成功息息相关。节目录制环节以主持人和嘉宾的交谈为主, 同时需要综合运用背景、道具、情景小品、音乐等多种电视因素, 调动气氛,吸引现场的观众,使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之间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继而才能抓住电视机前的观众。

目前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谈话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群言式和对话式。群言式的电视谈话节目是有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的大场面谈话节目,对话模式则是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包括一对一模式(《面对面》)、一对二模式(《锵锵三人行》)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群言式谈话方式时,为了保证嘉宾与观众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动,不出现冷场的局面,进行现场录制时就需要对观众做一些特殊的设计,比如事先安排一些观众坐在现场,必要时由他们发言来带动场上的气氛。旅游、校园类电视谈话节目可以根据选题和节目制作需求,适当地变换着这两种谈话模式来进行节目录制,避免节目形式的单一。

总 结

自电视谈话节目热播以来,关于电视谈话节目的理论研究也成为电视行业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对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类型及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较多,对于国内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总体生存状态,以及港台、国外同类电视节目的比较研究却显得比较缺乏,而且有些研究显得比较宽泛而抽象,没有适当的选取几档谈话节目加以比较分析。

这篇论文主要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包括电视谈话节目的产生及在国内的兴起、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与特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状以及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前景共四个章节。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其他研究者的成果,通过比较分析几档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特征、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谈话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探索一档结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广泛受众需求与喜爱的新型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为目标,对旅游、校园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浅析。

参考文献

[1]Horace Newcomb:《Encyclopedia of TV》(the first edition),Published by Routledge,1997.

[2]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3]张泽群.脱口而出——浅谈电视谈话节目,《电视研究》,1996第5期.

[4]苗棣,王怡林. 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5]廖燕.对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理性思考[D]. 南昌大学,2005.

[6]于兴武.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及现状思考——以《实话实说》等栏目为研究样本[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03) .
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生存状态 国内野外生存节目

[7]祁瑞萍.关于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之理性探讨[D].西北大学, 2006.

[8]韩玉.以《鲁豫有约》为例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策略[J].东南传播,2009,(01).

[9]何霞. 解读《鲁豫有约》的基本元素[J]. 视听界, 2004,(01).

[10]郭倩. 央视新节目“咏乐汇”的几大看点[J]. 今传媒, 2009,(05).

[11]陈炜. “康熙”来了——台湾综艺节目对大陆同类节目的启示[J]. 福建艺术 , 2006,(05).

[12]李德普, 李天真.花团锦簇方宜人──浅谈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实现新的突破[J].声屏世界, 2000,(11).

[13]白洁, 李莹.试论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策略[J].理论月刊, 2004,(12).

[14]李涛,论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J].西南电视,2001,(0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2513.html

更多阅读

EDIUS教程 读报类节目画圈效果 画圈找东西的方法教程

似水流雲图书馆欢迎您光临!前几天在某论坛看到有朋友提出在Edius中是否能够实现像现在电视中读报类节目常出现的在屏幕上的重点处画圈的效果。有朋友提出可以用划像的方法来做,我试验了一下,这个思路总的来说是可行的,不过在Edius中要做

声明:《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生存状态 国内野外生存节目》为网友暴力倾向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