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文和夫妇产生的联想_你正在接近成功 李文琦

1964年,年轻的李文和离开了令他失望的台湾,去美国读博士。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核专家,在美国能源部所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是那里受拥戴的精英科学家之一。李文和认同美国,热爱这个给了他机会和富足的新家园。他踢足球,喜欢野外活动,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经常参加学术活动,甚至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每次北京之行,他都和美国情报机构配合,了解中国核专家和核研究进展。有报道说,他的夫人早就是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者。然而,1990年代后期,因为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右派掀起了反华浪潮,其中主要的指责是中国窃取美国的核武技术。美国情报机构断定,中国偷了美国的核弹头微型化技术。但他们找不到根据,于是,华裔核专家李文和成了情报机构邀功请赏的替罪羊。

1999年底,并非武器专家的李文和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捕,从他工作了20多年的实验室被除名,还丧失了退休金。美国联邦调查局威胁用电椅处死他,就像当年用电椅处死向苏联泄漏核技术的罗森伯格夫妇。李文和被独自关押在一个牢房里,没有窗户,灯永远开着,日夜不熄。他被戴上手铐脚镣,还经常挨饿。世纪之交的2000年元旦,他独自一人在囚室中挨过。李文和感到,美国政府明知他不是间谍,却要逼他自杀,把案子作实。在被关押了9个月后,他被迫“认罪”,承认曾把一些毫无敏感性的公共信息数据下载到个人电脑里,以表明美国政府抓他有理,这才换取了释放。现在,李文和依然认同美国,但他在新近出版的自传里这样写道:

在被囚禁的无比孤寂的日子里,我经常想,我也许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不该在1964年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使自己沦落到了今天的局面。狱中面壁,我不得不得出一个惨痛的结论:无论多么睿智,无论如何勤奋工作,像我一样的亚裔,像我一样的华裔,永远不会被美国社会所接受,永远是“外国人”。

对于美国人而言,李文和是美国公民,却是中国人。对于中国人而言,他是美国人。科学无国界,但对于来自被压迫民族的科学工作者来说,他们注定有祖国,不管他们自己承认还是不承认。

在悲剧的祖国

在悲剧的祖国,成功的科学家依然是悲剧。

今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载文,抨击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卡迪尔汗。1953年,17岁的卡迪尔汗入读位于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的D.J. 理工学院,不久又去欧洲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荷兰从事原子学研究。1976年,当印度开始原子弹项目,40岁的卡迪尔汗回国,领导巴基斯坦的原子弹研究。20多年后,巴基斯坦拥有了原子弹,“核弹之父”卡迪尔汗成为国家英雄,两次荣获国家最高勋章。学校的教科书里记载着他的故事,全国各地的汽车上都印着他的肖像。他成了巴国知名度最高的人,比国家总统的知名度还高。

然而,在美国和西方看来,穆斯林国家是不能拥有核武器的,所以对巴基斯坦实行“制裁”。卡迪尔汗大概相信,原子弹能减轻穆斯林世界受到的压迫和屈辱,试图向其他穆斯林国家出售一些核技术设备。他显然过于天真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已盯上了他,在他的寓所和工作场所里都安插了间谍,甚至收买了他最亲信的助手。现在,卡迪尔汗已被自己国家的政府逮捕,而且受美国情报人员的讯问。重压之下,他不得不招供一切真相,甚至编造一切美国所需要的谎言,供其要挟伊朗等其他国家。

这就是“巴基斯坦国”。很幸运,中国不是这样的。所以说,在悲剧的祖国,成功的科学家也是悲剧。

在成功的祖国

“科学无国界”的先决条件是祖国的成功。祖国是科学工作者成功的依托。

1996年,在北京中关村西北方,矗立起一座航天城。那里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宇航中心、俄罗斯宇航中心的世界第三大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三年前,我在互联网上读过一篇文章,写北京航天城的故事。

1998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发射中心升空,从点火升空到返回着陆,成千上万条调度命令均由北京控制中心发出。担任总调度的是年轻的申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神舟一号升空的那天,刚好是他25岁生日。一年后飞船返回时,申劲松发现飞行状态有些不对。但他只有20秒钟的时间决定如何处理,而决定的后果却是巨大的。他作了决定,而且作对了。返回舱落地的一刻,申劲松失去了感觉,腿发软,汗水从紧攥的拳头中流出。这天,是他26岁生日—他已经在机房中呆了整整一年。到2002年神舟三号升空时,这个1973年出生的大男孩才不过28岁,却已经连任三届总调度。

事实上,整个北京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都是青年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全部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与高能物理及原子弹不同,中国载人航天没有经验丰富、胸有成竹的专家领军,就靠这些刚出校门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为控制软件专家的欧余军,1995年毕业于长沙国防科技大学,1998年开始负责遥控保障软件的编写。那是个决定飞船能否安全返回的关键性软件,包括所有指令、指令链和注入数据,但却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可供借鉴,一切要从零开始。中国飞船能否安全回来,就全看这个25岁的小伙子了。整整两年零八个月,欧余军没白没黑日夜苦干,终于把软件做了出来。结果发现有问题,被推翻,全部的心血付之东流。小伙子伤透了心,一个人躲在机房里失声痛哭。中心的领导坚信哀兵必胜,坚持不换人,让他继续干。离飞船上天只剩下几个月时间了,欧余军成了拼命三郎,不管什么时候,人们走进机房,都见他端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像个活菩萨。任务完成了,他的身体也垮了,得了肾积水,经常疼得满头是汗。这时,中国第一次飞船发射开始,一切全新,有许多软件只有他一个人会发送指令。医生护士把他从医院抬到指挥大厅,边输液边打键盘,在担架上坚持了几天几夜。直到飞船返回后,他才被送回医院做手术。

为什么要讲他们?因为在航天中心旁边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他们的同学、朋友月薪上万元。可在飞航中心,申劲松的月工资只有人民币1300元。申劲松是这样说的,“如果单从挣钱的角度,很多事情都干不成了。外面的诱惑确实很大,但我既然干了这个,就要认认真真地干。这个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遇上。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能赶上一次就非常难得了。”

在那篇文章后面,有个跟帖:

1992年毕业前,酒泉来人,希望我们这些学控制的人去那里工作,并且明确说是为了宇宙飞船工作。可我们当时想的都是出国、考研,对此漠不关心。在动员大会上,许多人插科打诨,胡言乱语,嘲弄带队的军官。学校也没起正面作用,只是应付了事,找了几个拿不到学位的差生和来自边疆地区的学生糊弄军队。十年了,我们这些人出了国,成了所谓洋博士、土博士,可老实说,都是行尸走肉,所学所用都在为外国人牟利,而且我们的所谓成果在他们面前是如此的浅薄、渺小、微末。是那些当年被我们嘲弄和不理解的同学们真正在为祖国奉献着,我真不知道将来见面时如何面对他们。我们是逃兵,受良心的谴责。

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这群年轻人“成功”吗?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也许有些将来成功,也许有些将来也不算成功。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之一任新民院士早年在美国任教,如果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他也许会留在美国过平静的生活。1949年,34岁的任新民回到祖国,成为远程导弹的材料专家,负责设计制造了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1985年,任先生年已70,因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贡献才为人所知。而在此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所谓“成功”。他85岁时,国家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航天奖”。然而他说,“航天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很小,很小。”

其实,这些成功的或者所谓“不成功的”的科学工作者都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的祖国成功了,祖国是他们成功最坚强的后盾。他们推动了共和国的进步,与共和国一道前进。人民会忘记很多事情,但将永远尊敬和记住这样一群人:他们为祖国生死攸关的重大事业当了螺丝钉。这些人不屈不挠,忠贞爱国,延续了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神话,成为中国精神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从此懂得,即便是那些所谓“不成功”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与共和国重大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业绩,也会博得同胞们永恒的纪念,为世世代代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榜样。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

祖国是个抽象概念,比起薪水、工作环境、雇主的招牌,乃至城市户口、居住条件,祖国似乎是虚无缥缈的。

然而,中国的科学就是为“祖国”而兴起的,是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兴起的。“科学救国”是中国第一批科学家的愿望和动力,中国科学界向来有爱国主义传统。国家的进步依赖科学。没有科学,没有现代科学精神的普及,没有用科学精神取代迷信和蒙昧,没有普及科学精神的现代教育,就没有我们国家从贫弱走向强大富裕的今天。祖国依靠科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背靠祖国,于是撑起了中国这栋大厦,这大厦也给科学工作者带来了荣耀。数学家陈省身和物理学家杨振宁落叶归根,就是这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写照。世界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千百计,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赢得诺贝尔奖,那荣耀属于一个复兴中的古老文明,属于中国民众亿万双期待的眼睛。

祖国在哪里?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这土地上的人民。祖国就在你面前,就在你的学位论文里,就在你的实验室里,就在你每天就餐的食堂,就是你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同事。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当我们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去庙里算命,买饭不排队,甚至加塞儿,那就是国家落后的原因。如果念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踩着别人往上爬,就不善与人合作,就会偷懒,走歪门邪道,就抄袭、剽窃、造假数据,甚至会把国家的科研经费“洗”出来给自己买汽车房子。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落后,就贫困。

的确,中国仍然贫穷落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很多地方不如别人的家。在一个遍地小农的国家,我们好不容易建设起强大的工业,却发现夜晚的天空没有了闪亮的星斗,城市里的空气肮脏得令人窒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原,辽阔的草原变成了黄沙。空气脏了,水不够了,能源枯竭了,生物多样性正在被迅速扼杀。绿色的中国变成了黄色的中国,黄色的中国又正在变成灰色的中国—到处都是扼杀生命的工业化学污染。于是,工业化了,我们的国家却还是发展中国家,看不到成为发达国家的希望。不仅如此,我们的制度不合理,腐败官员贪赃枉法,而给国家带来光荣的宇航科学家却只得到勉强糊口的工资。我们还有很多公民蒙受冤屈,却投诉无门,正义不得伸张。

然而,正因为如此,我们全体公民,特别是肩负着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家、工程师们,要一起来努力,用我们大家的手把这座房子撑住。

别人的房子再好,是别人的家;我们的房子再破,是自己的家。我们的家是我们乃至我们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依托,能给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一份终极的归属感。为了撑住我们的这座简陋的房子,为了把这座房子变成坚固舒适的广厦,为了一个工业的而且是绿色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要时刻准备着,准备吃亏,甚至做出牺牲,正如北京航天城里的那些年轻人。

我们不如别人,我们承认。但知耻而后勇。我们勇敢,我们不屈不挠,如愚公挖山不止,前赴后继,世代努力,把国家建设成最好的家。这就是祖先留给中华精英们的忠诚精神。

忠诚是什么?忠诚是:成不了一颗引人注目的茂密大树,就成为树底下的一粒泥土。这不是中国普通民众所固有的精神,这是精英才有的精神。正是这种精英文化孕育了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你的国家落后、贫困,所以出色的你在外不受尊重。你的国家先进、富裕、强大,你没有成名成家,但永远不败,因为这国家的成功有你一份,你与国家共同进步。

中国的进步属于世界

有人会说,毕竟“科学无国界”啊。你这不是狭隘民族主义吗?不是的。第一,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强,加上海外的华人,大概接近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的进步是对全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中国的贫困落后问题解决了,解决第三世界贫困落后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决定性的提高,全世界的贫困落后问题也就接近于解决了。第二,科学无国界,但高科技有国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封锁高科技,以保持他们对落后民族的压迫、剥削。中国的进步,中国的科技进步,就是打破高科技的国界限制,就是对“科学无国界”的真正实践,就是给全世界被压迫、被侮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因此,祖国的进步是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这使命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是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讲一个故事作为结尾。有位国民党将领,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因为是败军之将,不被重用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辞职去了南非,做点小生意过日子。那时南非与台湾关系密切,都自称是反共的坚强堡垒。与美国一样,那时候的南非还奉行种族隔离政策,比美国还严格。黄种人是有色人种,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前排的座位属于白种人。四十年前的1964年10月17日,这位先生乘公共汽车,上车后,他习惯地往车后面走。司机对他说,你可以坐前排了,不用去后面了。老先生非常诧异,说:“我是中国人。”司机说,“我知道,我看出来了。”老先生说,“那,我不就应该坐在后面?”司机说,“难道你没看今天的报纸?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当然是优等民族。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老先生一下子就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泪流满面地说,“这车我不坐了,我下车走路。”

是啊,对这位老先生来说,认同祖国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那里面掺杂着无数个人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委屈与失望。红色中国的强大为他挣来了前排座位,挣来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尊严,挣来了世界的进步,却也断绝了他跟着蒋介石反攻大陆回家乡的希望。

我们的家或许很丑陋。但那是我们自己的家。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本刊略作删节)参考资料: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46033792909312/20050705/579968.s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235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更改我的文档和收藏夹的默认位置 精 收藏夹 我的文档

“我的文档”和“收藏夹”都是我们平时储存资料的地方,默认情况下,这两个的路径位于系统分区,那么当重装系统或系统分区的数据遭到损坏时,这些数据也会随之丢失,其实我们是可以更改“我的文档”和“收藏夹”的默认位置。怎样更改我的文

荣格和女病人的爱情_雨后草 爱情病人百度云

荣格和女病人的爱情我的名字叫史碧爾埃,我曾經也是一個人類。這本日記和書信集是以這個句子為首,在七七年於瑞士一家醫院被人在一箱行李中發現,一直到近幾年才得以公開,寫的人是週旋在榮格和佛洛依德之間的一名女子,莎賓娜.史碧爾埃(Sab

轻轻的捧着你的脸 甜蜜的很轻易是哪首歌

当脚步和着心的节拍走向你冠冕堂皇的借口也掩饰不了脸上的红晕当荧幕的画面音效使劲也勾不动我的双腿你随意的答话成了我坐在你身旁的理由当阴差阳错我们凑往一个区域怨声载道却也载着一路的笑意和心跳当稀里糊涂的我随着嘈杂的人群

声明:《由李文和夫妇产生的联想_你正在接近成功 李文琦》为网友兄弟一辈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