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
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
三、(9分,每小题3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慢侮人故慢:轻慢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塞忠谏之路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D.醒能述以文者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译文:
8.【答案】D 【难度】中【解析】考察常用实词,四个选项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字义。解答此题,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9.【答案】D【难度】中【解析】各选项均来自初中所学课文,解读此题,首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选项。10.【答案】C【难度】中【解析】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如原文“不爱金帛”与C选项“不爱钱财”。11.【答案】派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坚决地邀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难度】中【解析】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卑、固、宜)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①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④。瑶台、广寒⑤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⑥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①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②尽却:使……全部退去。③夺:争。④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⑤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⑥止耳:而已,罢了。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当亦如是而止耳 问今是何世
D.虽未尝身至其地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来源:学科网]
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其境过清
A.扶苏以数谏故B.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翻译与默写题(共10分)
11.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译文:
(2)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2分)译文:
8.D9.A 10.D(每题2分共20分)11.(1)(2分)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2分)写下来把'它作为金沙堆观月记。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span>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span>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以天下之所顺以: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克: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时不如地利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而早丧所天 D.生,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乙文则是告诫子孙。(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比较阅读文言文(10分)12.(2分)每小题1分。(1)以:凭借。(2)克:战胜,取胜。13.(2分)B14.(2分)其中四字必译出——域、以、固、威。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15.(2分)每空0.5分。和 天地 君臣 九族16.(2分)每空1分。施行仁政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此题只答后半部分或“以和为贵”得0.5分;只答前半部分不得分)。
2014年湖北省十堰市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鸢飞戾天者:叫窥谷忘反:“反”通“返”, 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21.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22.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一)(12分)19.(3分)C20.(3分)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抓“湍”“甚”“奔”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21.(3分)D22.(3分)答案示例:(1)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2)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从上述任一方面作答即可,其他合理的说法也可。有具体内容给1分,针对内容简析给2分。只有内容或简析以及内容、简析不对应不给分;简析不简洁、不明确给1分。)
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鯈鱼出游从容从容:自由自在
B.是鱼之乐也是:判 断词,与“非”相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怎么
D.请循其本循:依照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9.(2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10.(2分)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
12.(3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6.A 7. B8.C 9. C10.D11.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1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译出“固”“全”各1分,大意正确1分。)
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
一、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20分)
【甲诗】钓鱼不得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①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乙文】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A)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B)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啜()逝()故()乃()
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2分)
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
答:
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译文:
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
答:
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
答:
13.【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答:
14. 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往来翕忽。(2分)
一、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20分)6.(4分)啜:饮,喝; 逝:游开,游走,离去; 故:先前,原来;乃:于是,就,便7.(2分)A.之B.其C.以D.而8.(2分)指的是鱼或美丽的鱼;如:“锦鳞游泳”“沉鳞竞跃”“呷浪之鳞”(代指鱼);“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一片日边来”(代指船);“臣本布衣”(代指平民)等,任写一例即可。9.(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分)10.(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11.(2分)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12.(1分)名利13.(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14.(2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014年湖北省荆门市
三、阅读古诗文,完成10-15题(23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是鱼之乐也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C.①神变则鱼逝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②目似瞑,意暇甚
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9分)
13.(4分)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
(2)(2分)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译文:
14.(5分)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回答问题。
(1)(2分)这首词表现了梅花在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的品质。
(2)(3分)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意在言外。试作简要分析。
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23分)10.D(3分) 11.C(3分)12.D(3分)13.(1)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译出“固”“全”各1分,大意正确1分。)(2)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呢?(2分,大意正确即可)14.(1)艰难恶劣 高洁坚贞(2分,每空1分)(2)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品格。(3分。表现手法1分,言外之意2分)
2014年湖北省鄂州市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皆以美于徐公以土砾凸者为丘
C.王之蔽甚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客之美我者( )
(3)臣之妻私臣()(4)时时而间进(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1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
(二)11.B(2分)12.C(2分)13.(1)长 (2)认为……美 (3)偏爱 (4)间或﹑偶然(每个词1分,满分4分)1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1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共3分,意近即可)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译文: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答:
9.B10.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11.D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014年湖北省黄冈市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
A.虽欲言(虽然)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译文:
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答:
25. A 26.D 27.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2014年湖北省咸宁市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旧知其如此旧:旧亲戚B.箪瓢屡空,晏如也晏:安乐,安然
C.造饮辄尽造:往,到D.既醉而退退 :回去,回家
2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或置酒而招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以乐其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不戚戚于贫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无怀氏之民欤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译: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四)(12分)21.(2分) A22.(3分) A23.(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必须翻译正确,一个1分,错两个不得分)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关键词:环堵、萧然、穿结)②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关键词:兹、俦)24.(3分) D
2014年湖北省随州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①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②。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③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④。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⑤。先生六十而隐化⑥,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与倩公一面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为大贤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始生紫阳先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写别意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译文: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⑦C.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
(一)(9分)12.(3分)B 13.(3分)(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应得老练、成熟)。(落实“就”“期”的意义,大意正确即可)14.(3分)C
2014年湖北省恩施州
2014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①尝②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8.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 如此安得不乱(怎么)窥谷忘反(通“返”)
C. 束带强出(勉强)皆朝于齐(朝廷)
D. 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9.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佶至宅看其姑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将鞭之公将鼓之[来源:学科网ZXXK]
C. 前何倨而后何恭也面山而居
D. 乃昭赠官絁千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 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 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 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译文: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分)
译文:
8.C (2分) 9.A (2分) 10.B (2分)11. (1)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2分;句式把握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2)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趋”“叩问”翻译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