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轼《次辩才韵诗帖》
苏轼(1037-1101)是“宋五家”的领袖。这不仅因为他在北宋文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他是北宋书坛“个性化”浪潮的思想引导者和实践者。苏轼的书法楷、行、草诸体都擅长,行草书自然朴茂,楷书丰腴老成,在书法史上自成一家。他的艺术天分很高,悟性极好,古书法凡经过眼,无不能穷达其用笔之意,又不为其所拘。苏轼一生虽然也沉浮宦海,但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以一个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的身份而著称于世的。在他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多才、博雅,集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于一身的大文人,所以有研究者称他为“中国文人书画家第一人”。
北宋 黄庭坚《惟清道人本》
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文坛仅次于苏轼的最有影响的诗人、书法家。他晚出苏轼八岁,曾游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亦师亦友,一生莫逆。在书法史上,黄庭坚的地位也很高,假如仅就书法的个性开创而言,他的成就和影响甚至在苏轼之上。黄庭坚的行书、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都享有盛誉。他的行书笔势雄健,大开大合,在书法史上可谓门庭兀立。草书点画跳跃神采飞扬,在书法史上也堪为一绝。
北宋 米芾《论草书帖》
米芾(1051~1107)在“宋五家”中传统功力最好。他书法早期自称“集古字”,换言之,他的书法字字有出处,无一不有渊源。到晚年,才融会变化,自开户牖。但在“宋五家”中,他的书法与传统的脐带连结最密,因而他的书法表面看来,似乎个性少,继承多。实际上,在行草书的细微形式上,米芾还是有很高的开拓成就。他的行书笔势跳跃,沉着痛快;他的草书气势凌厉,潇洒流落。
北宋 蔡襄《蒙惠帖》
![北宋书法四大家名作鉴赏 宋代书法四大家](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73854t0194d2b06b6e55b2a1.gif)
书法史上“宋四家”的“蔡”一般史书都认为是蔡襄(1012-1067),蔡襄字体尚多受古人约束,但也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