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年古驿站的姜纯后人终于找到了根 芜湖首富姜纯的女儿

访问数:55 回复数:0

宁年古驿站的姜纯后人终于找到了根 芜湖首富姜纯的女儿
楼主作者:内有打印纸 发表日期:2011-2-5 20:54:25

在黑龙江省的富裕县,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家族,他们被当地人称之为“站人”。如果在其它地方,站人之说可能还不被人知晓,而在富裕小城确不同,每当说起站人,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就是清康熙年间因“三藩之乱”而受到株连,被朝庭发配至黑龙江驻守嫩江流域宁年驿站的吴三桂之降将(卒)姜纯的后裔。因为他们几代人都服务于驿站,由此被后人称之为“站上人”。姜纯被姜氏后人称之为“来江始祖”。水有源,树有根,多年以来,姜氏后人一直在思索,他们的先祖为何不远数万里从云南来黑龙江?又是怎么样来的?来自云南的什么地方?这一直是姜氏后人想要破解的迷。经过研究,今天终于有了答案。

一、 姜纯来江并非是闯关东

姜纯及其他站丁在入驿站前世居云贵高原,均属“苗蛮”之人,他们为何不畏艰难、背井离乡,不远万里从祖国的西南边陲来到当时还荒无人烟的东北边疆?难道说他们也是自愿来闯关东的吗?经考证,结论是无疑的。据清代《奉天通志》载:“台丁、站丁云南人,系康熙平三藩吴之俘虏”。姜氏先祖及站丁们来江入驻宁年驿站并非意愿,它与康熙朝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即“平定三藩”和“雅克萨之战”。清康熙初年,“内忧外患”一直困扰着朝庭。1、内忧:指的是“三藩之乱”。清顺治时,明朝大将吴三桂降清军,并引清军入关,为清朝建立立了大功。因此,被顺治封为平西大将军,成了驻守南方两省的封缰大吏。康熙入主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势力越来越大,并且拥兵自重、居功自傲、富可敌国,他越来越不把朝庭放在眼里,进而形成了威胁朝庭的巨大隐患。“三藩”指的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封王后驻防云贵两省)、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驻防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耿仲明、子耿精忠、驻防福建)。其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强,为三王之首。康熙深知,要想统一政令,三藩是最大障碍,必须铲除。康熙12年,公元1673年,吴果真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携其它二王在云南起兵,并于1678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为“周”,建元昭武。但他只做了几个月皇帝就病逝了,将帝位又传给孙子吴世璠。为此,清出兵镇压,直到康熙20年,公元1681、年10月29日,吴世璠见大势已定,势穷自杀,众将出降。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才终于得以平息。随之,吴之仕卒受到朝庭的不同处置,其核心人物均被杀头株九族;较高级别的发配边疆,充当站丁出苦力;一般仕卒收编清军。姜纯属于第二种,故于康熙25年、公元1686年随开赴雅克萨战役前线的清军一道入驿站。2、外患:指的是如何抗御沙俄的入侵。几乎是在平定三藩的同一时期,沙皇俄国日益强大,并利用清政府忙于平定三藩之机,极力向黑龙江流域的我方领土扩张,开始对我国北方领土的不断侵扰。并出兵数百名进驻了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我属达斡尔族头人拉夫凯的辖区,强占了达族人阿尔巴亚的驻地雅克萨城寨(现已属俄罗斯的阿尔巴金诺)。内忧得以解决后,清政府开始着手以武力抗击沙俄之事。康熙亲自东巡,并在黑龙江流域创建驿站为后来的雅克萨之战做准备。姜纯及其他吴之降卒880人(户)被发配至各各驿站充当站丁。

二、姜氏站丁来江一直有不同的说法

1、四家独“闯关东”说:有人撰文说,当初是姜纯带领杨、袁、任共四个家族经过无数艰辛徒步来江的。经过我的研究,结论并非如此,这不符合史实。其根据:一是《清圣祖实录》114卷载:每个驿站一次性安置站丁30人(均从云南发配而来)。二是从姜氏家谱中也可得到左证。驿规规定:站丁不允许同站丁以外的人通婚,他们只好站人与站人间联婚,姜氏先祖的几代人的配偶的姓氏就提供了这方面的大量信息。与姜纯同时入宁年驿站共30人(户),其姓氏应在30个之内。他们的姓氏可通过姜氏家谱分析认定。现已知的姓氏分别是:杨、袁、任、梁、张、赵、刘、王、徐、胡、何、吴、马、李、尹、戴、谭、姚、孟、宋、白、董、褚、彭、郭等。

2、朝庭要犯“发配流放”说:认为站人的祖先因追随吴三桂、属于朝庭要犯、是大罪之人,是戴着枷锁是被清军押解被流放而来。我认为,这一说法也不够准确,但似乎接近史实。第一代站丁确有被发配之意,但没有那么严重,非戴枷锁。应是随清军举兵准备对沙俄作战同路而来,被监护进驻驿站的更为准确。具相关史料载:相继入驿的确有触犯清律的重刑或命犯,戴枷锁入驿的应该说是这部分人。

3、“因病滞留”说:也有人认为,姜纯本是吴军中一名管粮草的将军,三藩被裁撤以后又被编入清军,后随清军开往前线准备与沙俄作战,当行至到宁年驿站,因生病不能继续前行,故在此地养病。全愈后因感叹此地水肥草美,物产丰富,很适合人生存,故又第二次返回云南老家将其家人接来。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不能认同。试想,在当时没有交通,没有快捷运输工具的条件下,全凭个人行为,数万里迁徒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姜纯是“云南大槐树人”之说终于找到了答案

姜氏家族人手里一直保存着一本清代的《姜氏家书》,书中提到:来江始祖姜纯的先人是“云南大槐树人”。云南真的有大槐树这个地方吗?通过“大槐树”这一信息,我查阅了大量明、清史料,它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姜氏家族三百多年之迷,它将姜氏家族的足迹又向前推进了三百年。说来也巧,在中原,在中国的许多省份,有许多姓氏的人中,都有“是大槐树人”之说,难道说这是某种巧合?姜氏家族的命运总是与历史的某些大事件相联系。我们再将目光转向元末明初。元朝在一百多年的统治中,对农民的统治是极其残酷的。元朝末年,不堪忍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且波及全国,其中以“红巾军”最为著名。起义军与元军苦战了10多年。加之当时黄、淮多次决口,中原地区又接连遭遇水、旱、蝗、疫四大灾害。天灾人祸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人丁十亡七八,饿殍遍野”(《明太祖实录》)。后来,朱元璋成了起义军的主帅,出兵江淮,派徐达、常遇春北伐,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公元132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朝,结束了元末十多年的兵灾。但水、旱、蝗、疫已使中原之地“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相比之下,山西却不同。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那里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明朝庭为了巩固其统治,实施移民政策,开始从山西向中原地区强行移民。由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移民潮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据明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公元1328年)至永乐15年,50余年间朝庭共组织17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全国18个省的490多个县、府的882个姓氏,移民总数达百万之多。据山西《洪洞县志》和《大槐树志》载: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当时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于是,当地官府就在洪洞城北一公里的贾村广济寺的大槐树下成立了迁民专门机构,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定的物品。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时总割不断故土之情,他们凝眸古槐,见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想着自己这一生不一定能返回故土了,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回来时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老家,就指着老槐树对孩子们说:“不要忘了,咱们是大槐树人,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们的县、咱们的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鹳(鸹)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因此,大槐树就成了从山西走出去的移民惜别故乡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得知,姜纯以前的先人应是在明初期迁居云南,在哪里姜氏族人传承了近300年。如今,古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已达上亿人,遍布海内外。古大槐树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成为当今中华民族十大祭祖胜地。

四、寻根溯源,姜姓人的始祖竟是炎帝

姜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唯数不多的几个姓氏之一,源于母系社会,有5000多年的传承历史。《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姜姓源自炎帝神农氏,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姓。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另外,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的母姓,如吕、谢、齐、高、卢、崔等102个姓氏都是后来从姜姓中衍生出来的。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居全国第60位,总人口约260万。当下,姜姓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以山东省姜姓人最多。(姜杰、姜纯第十一世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1014.html

更多阅读

永登第一丝绸古驿站——苦水街 永登苦水

永登第一丝绸古驿站——苦水街苗汀 周厚澎西部游记中记载:“西出金城,越黄河之浊浪,沿庄浪河之清流,沐杨柳清风,峰回路转处,田畴纵横,绿树掩映,村舍俨然,鸡犬相闻于驿路之外,三里玫瑰村,五里梨花店,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便是苦水川了。”苦水川

古砚台的种类 古代砚台

古砚台的种类——简介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

只为记录四年一次的今天--2月29日 9月29历史上的今天

首先祝愿天下所有今天生日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弟弟妹妹们生日快乐!在过你们难忘的生日的时候,不要忘记感谢你们的父母哦,是他们给予了你们现在的一切。以前只知道为什么四年才有一个2月29日,但从不知道为什么二月的天数那么少,今天早

声明:《宁年古驿站的姜纯后人终于找到了根 芜湖首富姜纯的女儿》为网友独特风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