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奶业国标出台后,你还喝牛奶吗?或者说你还喝中国牛奶吗?
这是一个已争论数月的话题,之所以今天我才提起,是想看看在如此低标准下生产出来的乳品还有无安全性可言,以及国家有关方面在全社会一片的质疑声中是否会考虑修订那坑害民众的全球最差乳品安全卫生标准。然而等来的却是失望。
去年出台的新的国家牛奶质量标准中,将生乳过去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蛋白质每百克2.95克,分别调整为200万个和2.80克。也就是说,细菌数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则下降了0.15克。并且抗菌药物残留量等有害物质及检测只字未提。就是在国家标准层面,将牛奶的质量标准大大降低了。这也意味着,喝奶是否有益于健康,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乳制品屡出问题后,于2010年4月,国民终于等到了千呼万唤的新国标正式颁布,但如此新国标,让原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也感到震惊,“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新国标有史以来第一次没了起草人和起草单位的栏目。新国标专家起草组组长王竹天也承认,新国标是“各方利益协调后的产物”。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直言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按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也应当不断提高。但是,牛奶的质量标准却反而下降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现年79岁,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省乳业协会会长、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理事,曾任中国奶牛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的奠基人之一,曾经四次参与乳品国标制定的魏荣禄同样质疑乳品新国标,他在接受天府早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200万个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
“先前中国乳业的标准是菌群数50万,2.95克蛋白质。”魏荣禄教授认为,“当年制定这一标准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中国现实国情,考虑到奶牛散养户的技术条件。”他介绍,发达国家的乳业标准菌群数一项均控制在10万个左右,蛋白质克数要达到3.2克,“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也并非不可能。”魏荣禄谈到,在挤奶前做好挤奶道的消毒工作,并且在完成挤奶后尽快冷藏,达到发达国家的菌群数是轻而易举。而对于蛋白质含量,魏荣禄表示实现的难度更小,奶牛吃得饱吃得好,奶牛的营养充足,牛奶的营养品质自然就会提高,“达到这两项标准并不难,因此有人说执行高标准,会让中国人没有牛奶喝,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魏荣禄说:“如果存在有害菌的话,200万里边,它的代谢产物也是有害的。而有害菌代谢产物,杀菌是消除不了的。这对人体的健康无疑是有害的。所以细菌数越高,安全系数越低。”
魏荣禄提出,未来我国需要大力提倡发展巴氏奶,以消除现有常温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牛奶的质量标准不能只限于产品标准,更关键要规范生产工艺标准。
附:一个辞职奶业工人良心发现惊曝奶业内幕!(资料来自互联网)
我所学的专业是乳品工艺,刚毕业曾在某国内老大级乳业集团工作。职位——收奶员。
之前的三鹿事件,沸沸扬扬。其实在我看来,没什么奇怪的,事情总是要被揭穿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以及是哪一家企业成为那个撞上枪口的倒霉蛋。三聚氰胺——冰山的一角。也许这个事件就要告下一个段落,也许仅仅是个序幕的开始……
有人说,离职的员工到处去说原来公司的“坏话”,这个员工一定个没有道德的人。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最近我的想法变了,一个知道危害全社会的内情而不去告诉别人,眼看着全体大众牺牲健康、降低民族素质的人,才是道德彻底败坏的人。
实事求是地说,离职后,我没喝过一滴奶!
在这里,我先汇报一下收奶的过程。奶农的牛奶由当地附近村镇的奶站化验收集,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农钱。品质的指标不外乎PH值、蛋白质、干物质这几项。然后由奶站(当然了奶站是属于私人老板的)用罐装车混装后运到工厂,然后由工厂取样化验,测算指标同样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站钱。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出来,想没想到这种操作模式会出现什么问题?
奶农想多赚钱怎么办呢?简单啊,掺水啊。那掺水多了,指标降低就卖不上好价了,怎么办?简单啊掺****啊。奶站想多赚钱怎么办呢?简单啊……。奶站的奶,是从各个散户收来混装到罐车的,有一家的突然变质了,怎么办啊,全车都倒了吗?除非是傻瓜。几十吨一罐的奶,蛋白质低了怎么办?干物质低了怎么办?PH值低了怎么办?有的牛病了,用过抗生素怎么办?有的牛用了催奶激素怎么办?
话说回来了,奶农那点小伎俩能瞒奶站吗?奶站那点小九九能瞒奶业工厂吗?如果我说,奶站不知情,工厂不知情。都是“不法奶农”干的坏事,全国人要把矛头指向他们批判。那我可就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们从来不拒收奶,任何一件东西都是要充分利用的,目的是取得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利润。我们分罐储奶。最好的奶,供到车间做酸奶(发酵型酸奶或搅拌型酸奶),因为不是好奶做不出来。稍次点的,做纯牛奶、高钙奶之类的。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生奶、早餐奶等。还有那些发酸的奶怎么办呢,当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饮料,就是广告狂哄乱炸,女人小孩都喜欢喝的***。这是本公司最大的利润所在,一盒奶的成本,还没有哪个包装盒值钱。还有那种臭的熏人的奶怎么办呢,简单,做冰激凌味道最好。还有那些又臭又粘稠的怎么办呢,就做奶粉。当然这叫工业粉,它有它的用途,不是装袋子就上市场的。
我们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立体式仓库,媒体都赞扬过。可是,你就没想想:这些即时消费品,生产出来就要卖的,搞那么大仓库什么用?原来是,酸性乳饮料越存放,味道越好。
那有人问了:生产日期怎么办?简单啊,提前一个月!你也许不信吧,因为,在你心中,那是小黑工厂做的事。那又有人问了:市场上卖的岂不是过期奶?我就这么告诉你吧:你手中那盒奶,就是过期一周了,你喝也没问题。因为,你所买的奶,是UHT超高灭菌液态奶。
关于UHT超高灭乳,到底有没有营养,我不想再说了。因为,这个涉及到某人在某年为中国提出的一个口号,我们正向这个口号迈进,别管你喝的是什么奶,反正是牛奶。
有个广告,中国某企业已经是这种超高灭菌乳全球产销量第一,难道是那些乳业发达国家真的比不上我们了吗?其实,是人家不生产这种乳品了。这笑话有点冷,是吧?!
那有人说了,我们以后喝高端奶吧,广告都说想过有品位的生活就喝那种奶。是啊,那奶是贵啊,贵的东西就好啊,那奶蛋白质高啊?高,实在是高!这一点,澳大利亚人都服我们啊。我就不相信地球上的奶牛,能挤出那么高蛋白质的奶……
真实案例:看三鹿奶粉背后的行业潜规则
之前的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个可能的知情者和懂点化学的人,我也来谈谈我的观点:
1、媒体也好,厂家也好,国家质量监督也好,还是在忽悠大家。
因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场售价并不低,奶农不可能不计成本的提高浓度;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较差,要想完全溶于牛奶,比较麻烦。
那为什么媒体,厂家,国*家质量监督要异口同声的说是不法之徒加入了三聚氰氨,其实,就是为为了掩盖一个更可怕的问题:那就是加入的其他毒性更大的东西!说穿了,就是尿素!尿素,作为一种便宜的农家化肥,真是经济实惠的“好添加剂”。
2、为什么要加尿素?
因为各乳品公司收购鲜奶,测试的标准主要是奶的蛋白质含量,说穿了就是氮的含量。尿素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氮肥,由于它有独特的分子结构,记得好象是两个氮分子配个什么的我忘了,氮的含量当然高了,混入奶中,提高氮浓度,价格自然也卖得高了;
3、尿素怎么转化为三聚氰氨的?
很简单,奶粉的生产过程就是将鲜奶放在封闭的环境高环境下,然后采取喷雾的方式直接转化成粉状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温下会产生变化,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这样生成了。
最后,我再谈谈我怎么知道这些内幕的。
前几年,是2001年还是2002年,我记不太清楚了,在办理一件案件时了解到的。他们主要罪状之一,就是把持我市某区的牛奶收购市场,长期以次充好,我们在办案中就了解到,他们在牛奶中加入尿素、少量食用油,然后加大量水(良心好的加自来水,不好的就直接加池塘或者田里的水),最后,用专用的搅拌机进行搅拌,一批蛋白质浓度高的“鲜奶”诞生了!
但最后几个犯罪分子都翻供,说他们这种做法是普遍的,并不是他们发明的。后来,我们专门去天友了解,确实如此,他们对牛奶收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没有比较有效的检测措施,或者是因为收购站点太多,没有精力和金钱来负担这么大的检测开销。所以,对广大,奶农的行为基本采取的是默认的态度。
而且,据在天友的了解,这种现象,在全国的乳制品行业是普遍的,只要存在向奶农收购牛奶,就普遍存在此类现象,所以,三鹿事件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而且,三鹿出了事后,全国其他所有奶制品企业都保持沉默,没有一家跳出来指责,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