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工大附中教务处主任李波
2010~2011学年度初,学校安排我去华东师大二附中学习,从教于上海市首席生物特级教师邹淑君。时光如流,岁月匆匆,半年的时间已过,回首往事,令人激动不已!我把这些令我感动的东西整理出来,与哈工大附中的教职员工们共享!
关于学校概况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1963年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有高中理科实验班办学资格的全国四所中学之一。华东师大二附中于2001年由浦西迁至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投资2.25亿元人民币,占地约150亩,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校园由美国设计师设计,整体布局充分展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园分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其中以教学区为核心,做到点线结合,动静相融、错落有致。走在二附中的校园中,可以真正体会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诗情画意,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几许优美与高雅。三大功能区并通过校园中的连廊、轴线,将各组成部分又从形式到功能上有机的联系起来,塑造出浑然一体的建筑形象。(图)华东师大二附中别致的建筑也成为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关于教师
《人民教育》2006年第一期,用了七个版面的篇幅,推出长篇通讯《教师第一——解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强校之谜”》,介绍二附中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记者通过深入全面的采访和调研,解读二附中之所以成为名校的深层原因。
记者分别透过“首席教师制”“向上行走”“学会合作”“成长的着力点”“面向全体教师”“支持教师的创造”等几个侧面详细的记述了二附中近年来的发展历程。
在《人民教育》为这篇通讯专门配发的特约通讯员文章中,连续用了三句话来概括二附中的教师定位:
“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反映的是“教师是教育事业第一资源”的教育资源观。
“第一资源”的教师观。是何晓文校长办学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呈现出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即教职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评论员文章的最后,用了这样一段话来加以概括:“教师第一”。我们坚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必将涌现出更多的“鼓励人们干事业”的学校和“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校长。
1、教师队伍结构:2004年3月的统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3名,其中高级教师54名,占47%,特级教师10名,占8%。教师平均年龄为38岁。全校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或博士、硕士学位在读13人,研究生课程班在读32人,两项合计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39%。
2、二附中对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
引用二附中的领导对教师队伍状况的分析如下:
(1)结构尚待进一步调整
——年龄结构
特级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岁,首席教师平均为49岁,高级教师平均为45岁,仅从数字看似乎还比较理想,但考虑女教师较多的因素,以及5年内将有多达16位高级教师退休的实际,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并不理想。
——性别结构
男女教师分别为53和60名,女教师占全校教师的53%强。作为一所以理科见长的学校,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比例。
——学缘结构
作为华东师大的附属学校,教师中毕业于华东师大的占了80%,学缘过于单一,结构不甚合理,且毕业学校为综合性大学的更是微乎其微。
(2)培养力度尚待加强
现有特级教师10名,但其中属外省市引进的占四名,且个别主要学科还没有特级教师,“名师”培养工作尚待加强。
2000年起实施的“首席教师制”发挥了一批优秀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领军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相对滞后,人才队伍的合理梯次亟待完善。
(3)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从更高的标准看,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离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离学生发展的需要,离学校在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的地位,尚有距离。
(4)队伍建设的机制尚待完善
学校还缺乏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整套完善的机制。教师缺少和学校发展相联系的指向明确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在教师履职评价、教学管理和分配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也尚待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3、华东师大二附中名师的作用
大学非大楼,乃大师也!名校也非大楼,乃名师也!二附中的校园就是“卧虎藏龙之地”。私底下了解许多教师都有不一般的经历与成绩,让人油然而生敬佩。而在这个优秀教师群体中突显出来的上海市特级教师和二附中首席教师更是具有名师大家风范,他们有的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者,有的是国际奥林匹克的金牌教练,有的是教育教学的专家,有的是扎根课堂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还有致力于学科德育研究的研究者,学校多元化的定位为老师的多元化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较高层次的平台,许多教师都会挖掘自身潜力,找到自己优势,突出优势,放大优势,使自己成为自己优势方面的专家、名师,正是众多方面的名师推动着二附中的发展。他们的教育教学业绩在我看来“须仰视”才足以显示我的尊敬。通过一学期的接触与学习,我深深感到名师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与力量,这些教师具有的共性是:
(1)高尚师德的体现者。对学生他们永远是热情真诚,他们是学生成长历程的航标灯;对工作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家长客气友好,不愠不火;对同事谦逊友善,不张扬跋扈;对领导认真负责,不卑不亢,因此他们的师德是大写的、是有口皆碑的、是响当当的。在校园里漫步,随处可以看到学校每个学生、员工对他们是十分尊重的,或点头或鞠躬或行礼,这种尊重是他们高尚师德的直接体现。
(2)先进理念的追求者和实践者。二附中的每一位首席教师和特级教师都对教育教学及课程改革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们不仅是先进理念的追求者,同样也是先进理念的实践者。以我的导师上海市生物特级教师、二附中生物首席教师邹淑君为例:她是上海市高考命题组成员、上海市“生命科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负责人,同时她还是二附中的高三生物的把关教师,正是由于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追求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在上海教育界有很高的地位,在家长、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她现在正着手搭建一个平台,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教育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由此可见,名师又具有广阔的胸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可能已经不仅是二附中的财富,他们也是上海教育界的财富。
(3)善于思考。名师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一件小事会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是有结果的、有价值的,是可以带给我们感悟的。有时间与他们长谈,真有一种“指点迷津”、顿悟与“大彻大悟”的畅快。
(4)带动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成就了名师,而名师们将更大程度回报学校。在教研组中,名师是学术权威;在学校发展中,名师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军师”,敢于谏言、直言,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4、教师社团及俱乐部:
虽然是名校名师,但是二附中教师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工会的组织下,学校里活跃着许多教师社团,例如我所知道的教师合唱团、足球社、羽毛球社、篮球社、桥牌社、校本课程研究社、车友俱乐部等等,八人以上就可以申报成立社团,每个社团都在校工会的监督下开展活动,每周活动一次,表现不佳的社团(例如资金管理混乱,活动开展次数不够等),到学期末就会被解散,而表现良好的社团也会得到校工会的表彰奖励。
关于课程
1、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摘自“校园网”)
(1)提供五种学习活动
• 品格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
• 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
• 体育与健身的经历
• 艺术修养和发展的经历
• 社会实践的经历
(2)提供八大学习领域
• 语言文学学习领域:语文、外语课程
• 数学学习领域:数学课程
• 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课程
•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历史、地理、思想政治
• 技术学习领域:信息科技、劳动技术
• 艺术学习领域:艺术
• 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体育与健身
• 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社会实践、学军、学农、社会调查、社区服务
2、课程时间安排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因此它有比较特殊的时间安排,时间是符合二附中的实际的。早7:10离开宿舍,7:30早操,7:50第一节课开始,每节课40分钟,上午上5节课,上到12:00上午的课程结束,在第三与第四节课之间有一个大课间的。下午1:30上课上三节课,时间到3:50。但是3:10到3:50的课统一是自习,3:50以后就没有课。这段时间图书馆、实验室、教室、体育馆、操场都有学生们的身影。晚自修从晚6:00开始,到8:45结束,中间休息15分钟。晚上宿舍10:30熄灯,高三11:00熄灯。但听高三学生说,也有学生在宿舍走廊学习到1:00左右。
3、四大特色
特色一:保送班•导师制•人文餐•理想课
每年的12月初,二附中都会成立一个由保送生组成的新班级。随着保送进程的继续,随时还会有新的成员加入这个班级。保送生班是大学预科性质的班级。在充分地征求专家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保送生班开设了高等数学(4节)、线性代数(4节)、大学英语(6节)、计算机编程和应用(12节)、语文阅读(4节)、历史(2节)、体育(6节)等课程。其中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聘请上海交大的教授授课。这个班可是人才济济啊!
附:《新民晚报》07年01月06日,以“华师大二附中为保送生“加餐”——导师给学生补充人文素养”为题,刊载了记者马丹对二附中最新举措的报道。文章说:
不用紧张地复习备战高考,提前拿到大学入场券的保送生们该如何合理安排剩下来的高中时光?两周前,华师大二附中集合了39名保送生组成新班级,并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大学式的课程表。何晓文校长说:“保送成功,不意味着人生目标完成,学校和家长还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导航。”
班主任肖家芸介绍说:高中引入“导师制”,在沪上中学里是首次,这既让学生提前体验大学式教育,也让导师引导他们如何把正方向。全校最好的老师被集中起来,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完成一项小课题研究。
李竹君保送交大后,曾整天不知该干啥。她说:“和导师面谈后,我找回了自己的方向:完成一项和大学专业相关的小课题。”小君填了工商管理为第一志愿,因此选择了对时事经济颇有研究的李志聪书记为导师。现在,她已定好了小课题:研究至少1例“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案例”。看着她又忙碌起来,小君爸爸放心了:“女儿不会再浪费辰光了。”
劳技教研组长索锡骅当起6个学生的导师。他说:“学生很聪明,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却有点弱。我正好给他们补补实践课。”
不光语文课开出“文化巡礼”系列讲座、政治课有“哲学对话”,数学老师也讲起“数学发展史”。非常规的课堂内容吸引了保送生。王幻羽已被保送北大,她最爱听“数学发展史”,“没想到数学故事这么有意思,比如,澳大利亚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的故事。”班里39名保送生,几乎都是理科生。高三年级组长田伟说:“今年学生偏科的现象并不严重,但是适当加点‘人文餐’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
除了课堂内不打“常规牌”,肖家芸还每周安排一位学者或商业人士做讲座。他笑道:“我们也用用名人效应。用名人的自身体验去感染孩子,激发孩子主动、有目标地学习。”
这群孩子都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他们中12位被保送清华、14位去了北大、7位进了上海交大,其余6位则被法国“工程师大学校预科班”录取。“但满足于现在得到的成就,他们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第一次班会,肖家芸就给学生上了堂“理想”课:如何制定“未来计划”。中国的女政治家、中国的牛顿、中国的比尔•盖茨……对孩子“狂妄”的理想,肖家芸说:“成不成伟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追逐偶像的过程和付出的努力。”
王幻羽被北大的政府管理系录取。她告诉记者,“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女政治家。”现在,她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读书、看新闻、练外语听力、外加每周两堂钢琴课。而想成为中国的牛顿的胡嘉仲,在高二时就已被清华相中。对于未来,小胡说:“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英语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特色二:选修课
二附中从2002年开始进行选修课,按照课程内容他们将选修课分为以下几类:大文化类课程、STS科技系列课程、语言类课程、拓展阅读课程、双语课程、第二外语课程、德育课程、经济类课程、技术类课程。2005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推出了66门课程供高一、高二同学选修。2005年第二学期的校本课程共开设了67门,2006第一学期,教务处推出了75门课程供高一、高二同学选修。丰富的选修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完善自我、提升价值的一种途径与方法。
为了加强选课指导,教务处先在校电视台做了专题介绍,老师等还特地为同学们做了课程介绍。经过紧张的筹备,激动人心的选课大战于预定的时间开始。所有的选修过程都是在校园网的平台上公开进行,最受欢迎的课程在3分钟内就被选满,照惯例,学校将公布最先被选满的十门课程。以下是一些四星级选修课:
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意识
钢琴演奏入门
三维动画3DSMAX技术
生活中的物理
数学问题解决
日语入门
个人成长训练
你有文化吗
经营之道趣谈
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
走向成熟
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外聘的《国际象棋》
《圣经》与西方文化的基础
旧上海文化踪迹
JA-学生公司
物理解题中的方法和技巧
生命探索
游学看世界
Movie English
个人成长训练
JA 课程(经营决策电脑模拟)
高校提前招生试题选讲
你有文化吗
Spoken English
风险决策的数学模型
法语入门
数学问题解决
国际热点问题研究
影响历史进程的演说名篇(双语)
城市的名片
物理中的数学
高考数学题型分析
附:“一节受欢迎的选修课”案例(选自二附中校园新闻):
在校园普遍“遇冷”的人文素养类拓展型课程,在华师大二附中却连续登上“最受欢迎的课程”榜单,还引来其他同学前来旁听。上课老师在学生眼中俨然成了“超级明星”,拥有一大批“粉丝”学生。《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意识》课,单看字面含义,就是一门不折不扣的人文素养课。可就是这么一门严格意义上的人文素养课,在华师大二附中校园网络选课单上,几乎每次都是首批满员课程,还屡次蝉联“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最近,这门课又被选为学校的首批四星级示范课程。带着些许好奇,记者日前旁听了《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意识》,一探究竟。刚进教室,就见48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每门拓展型课程的学生容量仅为30人,足见这门课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了。
当天的主题是《冰心的‘爱的哲学’》,教师王乐昌用冰心与他人的多张合影开始讲课。从冰心的青年时代直到中老年时代,完整的照片记录,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斯妤、舒乙、吴青等冰心周围具有代表性人物对她的印象简介,整个课程也慢慢地进入了正题。接着,通过对冰心的家庭、学校、社会背景的一些介绍,王乐昌又给大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老师作着清晰的分类和娓娓的讲解,同学们则忙不迭地作笔记。
让记者颇感意外的还有同学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热情。这里看不到“小学生抢着回答,初中生憋着不答,高中生躲着不答”的“习惯性场面”,学生不断抢着回答提问,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反馈,让整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气氛活跃。
高二女生和悦直言,选择这门课就是冲着王老师的个人魅力来的,因为他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教师”,不仅上课形式多变,课程内容也相当丰富。“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他兴致所至时,甚至还会与同学们在语文课上高歌《十五的月亮》。”学生张立峥也这样告诉记者。同学们还悄悄向记者透露,未能选上课的学生甚至不惜冒“挨批”的风险,翘课来听王老师的《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意识》。
对于“粉丝”学生的崇拜,王乐昌显得相当淡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学相长是他一贯的理念,平等地对待学生,自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
“学校应该打造一批明星教师,这不仅是教师本身得到的一种认可,更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吴增强告诉记者。吴增强认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师情感、魅力对学生的一种影响。曾有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儿童的大脑不是一个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被点燃的火把。”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修之余,加强人格修炼、向学生展现人格魅力,也是自己的一门必修课。
特色三:中华文化的传承
可以说二附中是一个以理科见长的重点中学,每位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是非常优秀的,许多学生对语文根本不感兴趣。在2000年的时候,学校的语文学科已经跌入低谷,许多教师的语文课根本无人问津,甚至也出现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这个时候,学校认为语文学科必须进行课改。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二附中语文首席教师魏国良老师提出课改的方案。注重文学素养,培养社会精英。这个文学素养一是重视现代中外文学精品,同时注重中国古代文化的研读。到现在,二附中的语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例如“四书五经”的专辑。高一的上学期重点是《史记专辑》,我上课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书桌上都有这样的一本册子,史记中的经典片目例入其中,我也看到许多学生在走廊默背老师留下的古文,让我仿佛又看到古代学子苦读诗书的情景,若此时语文教师看到一定会十分欣慰。我想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一定会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
特色四:灵活和实效的课程安排
有一天上课,我突然发现高一学生的桌面上都有一本《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原来是《牛津英语》(上海高中只学《牛津英语》,没有人教版英语)讲授完毕,剩下的时间就开始学习大学英语的课程。所以,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二附中的学生多数在大学二年级就顺利通多国家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而不是像许多大学生四年都在为通过英语四级花费很多的精力。强势的英语为他们顺利走出国门提供了绿色通行证。在每个二附中学生的心里都装着成为一个“世界人”的梦想,所以与他们在一起能够感受他们的未来是无法估量的。
关于学生
1、学生组成: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中学,二附中以培养追求卓越的优秀学生而闻名国内外。每年的3月,华东师大二附中就开始进行招生的宣传。如此强大的学校在生源大战中也不敢有半点的怠慢,宣传工作也要尽善尽美,可以说二附中的学生是上海市最优秀的学生,还有一些优秀学生集中在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这四所中学在上海市是最强的。每年二附中都有40-50名保送生保送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近年来二附中的学生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竞相争夺的对象。还有一些优秀学生搭上了“国际航班”,直飞到国外的大学就读。
以2005年为例:10月,法国领事馆来校推介法国预科班后,11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来到二附中,亲自向高三学生们宣传交大今年的招生政策;几乎同时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组长林纯镇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北大今年的保送生政策与自主招生政策;接着,清华招办的老师来到二附中展开生源大战,仅清华、北大那一年就从二附中以保送签约29人。
2、学生特点:
在二附中的一学期中,通过我与学生的接触,我感到他们身上有许多特点:
(1)有远大理想与抱负。二附中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成功意识,在他们的成长履历和言语中不难看出他们个个胸怀大志。现在的高三•一班的一名同学的理想就是当中国的“牛顿”,他已经被清华大学录取。
(2)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在近几天的校园论坛中盈怡女士说“现在的家长老师都不怎么追求真理了”。当然他说这话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知识的传授过程本身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生实事求是,教学生懂得、理解事物生存发展的规律。但是我能理解她所说的真理应该有更深层次与内涵的,那就是追求科学的精神。
(3)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4)独立、自主。
(5)注重个性发展。
二附中学生身上有南方孩子特有的灵气、精明,不经意中也流露了大上海人的自我优越,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北方的孩子较难融入上海高校的学生集体?为什么许多北方的孩子不习惯或不太接受上海孩子的个性?地域环境、文化背景不同是其一,教育观念的差异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关于校园文化
二附中的校园文化在民主、宽松、和谐中追求卓越,每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掀起了校园文化生活的两个高潮,对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二附中的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1、科技节
二附中是一个以理科见长的中学,近几年来,随着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兴起,二附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资源,“学生科技”活动屡获佳绩,也有许多学生通过这一渠道提前获得报送资格,丰硕的成果也坚定了学校大力发展学生科技的想法。可以说“学生科技”活动已经成为二附中校园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开展科技活动的意识也已经深入“民心”了。科技节的内容丰富多彩,每次科技节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个体、班级、各个社团都可以作为参加单位,在这个活动中除了展示学生的科技天分与实践能力外,教师辅导及专场讲座也是重要内容,让新入学的学生也接受这样的一种教育,这样学校的科技活动就形成良性循环。凡是这种课堂外的知识传播活动,二附中教师都首当其冲,他们为二附中校园文化的大力开展献出自己的才华,也是完成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中间环节,因此二附中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地位,的确像何晓文校长所说:“教师第一”“尊师”这是我在学校里处处可以感受到的,上至校长下至工人。
2、艺术节
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学校都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艺术节分为十多个专场,历时半个月,最精彩的节目经再加工后都汇总到艺术节的大餐——元旦联欢会上一展风采。今年的元旦联欢会我有幸参加,对以学生为主的这台晚会我有许多的感触,可以说这是学生艺术素质的综合体现,一年一年学生在变,但学生带给学校的活力,带给教师们的惊喜却逐渐在增长,我惊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模仿能力,惊叹学生对艺术活动投入的极大热情与专注,惊叹学生的表现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社团
(1)学生社团活动的缘起与发展
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学生社团,是学校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围绕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差异,由学生自主建立、自主管理的群体性活动组织,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种学校课程形态。
二附中的学生社团活动的雏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90年代二附中作为上海市一期课改的整体实验学校,积极推行“三个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课程方案,在这个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活动课程也得到一定发展。
此类课外兴趣小组和活动课,尽管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但是这些学生活动,还是在以教师指导为主、在学校统一安排的状态下进行的。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和活动的自主权,满足他们自主学习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各种社团。经过1996-1998年的起步阶段,到了1999学年初成立了第一届学生社团联合会,由学生自己起草章程,对社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从此学生组建了航天、环保、钢琴、艺创、电台、广播台、方舟文学社、心路历程等十几个社团,形成了从社团组建申请、登记、活动、评价、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该校社团联共拥有社团30多个,形成了学生全体参加社团活动的氛围。
该校的学生社团的活动,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的,并且是定时、定点的学习活动,活动的结果有评价方案进行评估。学校认为社团活动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2001学年下半学期正式启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工作,并由各社团的社长和指导教师共同撰写课程纲要。
(2)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特点和目标
相对于国家规定和学校规定的课程而言,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一种自主性的课程,它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同时,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形式为主。因此,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的最基本特点。
课程按照社团性质为六大类:
学科类:数学社、物理社、化学社、生物社、英语社等。
科技类:航天社、电子社、电脑社、环境爱好者协会、航天社、TI技术研究社、网页社、机器人社等。
文化类:人类文明研究社、方舟文学社、茶文化研究社、日本文化社、德国文化社等。
艺术类:悠悠电影社团、话剧社、艺创社、Pop-music、D.I.Y、Hip-hop、摇滚研究社、漫画研究社、摄影协会、马林巴社等。
体育类:足球社、乒乓社、网球社、篮球社、F1解方程社、跆拳道社、羽毛球社、棋研社等。
综合类:心理社、电视台、 广播台、附中在线、世博社等。
(3)社团的组织建设及评价体系
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健全,设立正、副会长各一名,组织、宣传、财务各一名。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40人。社长由本社团全体成员民主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社团成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根据具体情况每学期做一次相应调整。
各社团要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每次活动要填写活动记录。社团联定期召开负责人例会,以便了解各社团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协调。各社团都有义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学期结束要总结并有评估检查,评出优秀社团。
每周保证一次(一般定于周二、三、四的下午第三节课后),其余活动时间自行规定。
为保证二附中学生的全员参与,还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了学分制考核之中。要求各社团做好考勤与记录,活动资料与计划小结一起归档,以备考评。
各社团的指导教师由同学聘请。为鼓励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制定了“社团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奖励办法”。
学校统一安排社团活动场所,准备必要的活动设施、器具,制作了专门的社团旗帜,提供相应的宣传版面。学校还设立了社团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开展活动。
根据《二附中学生社团考评、奖励条例》每学期对社团进行一次考评。考评具体内容为活动出勤率、材料交收情况、活动记录情况、特色项目活动、活动成果展示、学期计划总结等项目,同时为鼓励各社团参与全校性活动,还设有大型活动参与分。评出优秀社团并给以奖励。
学校制定了“关于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实行学分制的规定”,该规定指出“每位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应拿到至少4个社团活动学分”,并对学生获得社团活动课程的学分有明确的规定。
4、元旦义卖
这是我在二附中见到的一个有趣的庆祝新年活动。每年的12月28日下午,二附中的校园就热闹无比。原来许多学生在这一时刻都可以当一次“生意人”。学校大厅就是一个热闹的集市,同学们三三两两摆摊叫卖,东西大概归为三类:教学用品、生活用品和食品。当然也有旧物折价销售,有的同学还将自己的书画作品拿来拍卖,真是十分有趣!第二天还可以听到他们在议论自己是赚了还是赔了,既然是“义卖”,学生也会将钱捐出来。我还听说小学里也有这样的活动。
5、午间音乐会
每日中午在学校的“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学校大厅,同学们自发举办着自己的音乐会——午间音乐会,黑白键上火热的手指,萨克斯风后专注的眼神,黑管后深沉的表情,二附中的小小音乐家在这里各展才华,各领风骚。从莫扎特到李斯特的异域古典,从瑰丽浪漫的《梁祝》到相思古今同的《水调歌头》的传统经典,还有凄丽的《童话》的流行元素,我们似乎一瞥音乐的世界。午间音乐会贯穿古今,丰富多彩,仿佛穿梭于时光隧道。而漫步于走廊的同学老师也无不换上好心情,或回眸,或驻足,曼妙的音乐让观众们如身临其境,感觉回到了那个音乐天才四溢的时代。
午间音乐会展现了附中人高雅的情趣和良好的素质,音乐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和性情。音乐在校园无处不在。
关于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构建德育大格局;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德育研究:努力做好科研工作,实现了教育教学探索与反思的价值提升:学校还积极实践教育教学、发挥了带教引领作用。
1、“六个一百”
二附中提出并完善了在学生中开展“六个一百”为标志的育人模式,搭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平台,努力追求面向全体学生的优质教育。开展的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德育无痕”和“学科德育”工作经验已经形成示范、辐射和联动效应。学校还被评为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落实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学校开设10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特长。
(4)100%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学生在校做100个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100%的学生学会游泳,强健学生的体魄。
2、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这句话似乎很熟悉了,但是能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的学校却不多。二附中借助“六个一百”,可以说真正实现了“100%教师是德育工作者”,“六个一百”的育人模式促使二附中的教师将德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关于教学语录
1、教学要追求严谨。追求严谨,实际上是用哲学的思想在思考问题。
2、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播种积极、向上、健康、正义的知识火种。
3、不要回避科学的艰辛。艰辛是只有在追求真理中才会有的快乐。科学家就是追寻艰辛的社会脊梁。
4、一堂好课是要有几个高潮的。高潮要设计,也要善于抓住,记住:有学生参与的环节才会出现高潮。
5、每一节课的传授形式和方式都值得认真斟酌,坚持一个原则: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研究就会的,教师点拨,不要由教师牵着学生走。
6、一堂好课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的东西,内容和思想上要有升华。
7、尊重学生,你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后记
在二附中的学习过程中,我每天都在收获着。上海的教育在全国的确是先行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将自己一些直观的感受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引发自己对教育行为的新思考。
在二附中的每一天自己真的体会到在哈工大附中,在张韬校长的指导下,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上海是同步的,这就是“育人教书”。在二附中我看到素质教育是可行的,并不是“空中楼阁”,这就更加坚定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愿我们共同努力,在“二五期间”将哈工大附中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我想,这是哈工大附中人的共同愿望。
我在暂短的假期草书了这篇文章——我所了解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我不可能把真正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全部写出来,华东师大二附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还有半年的时间,我会惜时如金,不辜负学校为我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时刻准备着,为哈工大附中的发展贡献我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