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重点,并着力于本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不断地认识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规律,努力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出现了建国以来空前繁荣和活跃的局面。主要热点及难点问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政治学研究设计](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71047t017c679f937e93524f.jpg)
一、 政治涵义研究
中国政治学自恢复以来,为揭示"政治"这一重要概念本身的涵义而展开的理论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间所取得的巨大理论成果之一就是否定了把政治仅仅视为阶级斗争的传统政治观念。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继承了这一成果,而且有所深化,突出表现在许多学者不再认为政治是仅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例如,有学者指出应把政治看作是一个发展变化即运动着的概念,可将之作时空上的分段和分块。据此可以将政治分为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政治,后者是指阶级前社会(原始社会)和阶级后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以及阶级社会中只关涉社会事务管理的非阶级政治部分。有学者进一步更明确地提出了"广义政治"论,称广义政治意指所有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共同特征和最一般本质,其基本含义是:社会政治主体及其历史惯例或法律规范的社会利益全局关系支配的公共权力活动和过程。而阶级政治只是人类社会特定的政治生活形式。相应地,许多学者将政治的内涵扩大到包括非阶级社会的公共管理活动,这一理论倾向也与近年来兴起的利益分析方法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许多学者在不同程度上将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朱光磊:《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反思政治的一般含义》,《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1期。有学者将政治定义为"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有学者将政治定义为基于社会共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