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雾霾的历史:最早雾霾到底出现于何时?有多严重?

上一篇:老话为何说“羊鼠相配一旦休”? 推荐阅读:历数中国史上最可怕的“大雪天”
古代中国的雾霾本文作者 倪方六
写在前面的话:这几天,“雾霾”再次袭击中国大陆。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自然雾霾,而是“人文雾霾”,前央视女主持柴静自费拍摄的、反省雾霾之祸的视频《穹顶之下》,席卷全国。是是非非,争议颇大,连新上任的环保部部长都看了,并给柴静写手机短信回应。


我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做兼职教授,其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中国气象工程的摇篮,目前中国大陆从中央到地方的气象专家、官员几乎全是该校出来的。因为这层关系,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我对古代气象、环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和研究。为此撰写了多篇有关环保史方面的文章,2014年12月5日,我在《北京晚报》副刊“文史版·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上,专门撰写一篇有关古代雾霾的稿子。
应该说,这是国内第一篇在都市报上专版、系统梳理古代雾霾的文章,从上古时代谈起。因为版面所限,内容比初稿精减了一半。此文发表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多家媒体作了转载(请仍未与我联系的媒体速与我联系稿费事宜,我在等你找我)。但也遭到了以《新京报》为代表的多家媒体的批评,认为是替目前北京糟糕的雾霾说话,为现代严重的雾霾找说辞。实际上,我的本意绝非这样,古代雾霾与现代雾霾在成份构成上是完全不同的,文章意在提醒人们重视,关注雾霾,解决雾霾,还公众以蓝天白云。
这里,我将发表后的文章贴出来,供有兴趣的网友阅读,探讨。


“霾”,在上古时就是坏天气
“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上已出现,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上已有“雾霾”。书中的《前凉录》记载,当时在今甘肃武威这个地方发生一起以女为妻的乱伦事件。当时出现怪异的天气,“是月沉阴昏, 雾霾四塞。”

《甲骨文合集》13467版甲骨卜辞上出现三个“霾”字,左为摹本,右为拓本

虽然雾霾一词出现不晚,但为现代人熟悉的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即使在10年前陆续出版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都无“雾霾”专词。其实,“雾”与“霾”虽然产生的气象条件差不多,但性质却完全不同:雾无害而霾有害。现代气象学上对雾霾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划分:含水量达90%称“雾”,低于80% 称“霾”;介于之间的,才是“雾霾”。
古代中国人对“霾”的划分,也有自己的一套:水分少的称为“干霾”或“旱霾”、“风霾”;水份多的称为“湿霾”或“雨霾”。
就“霾”这个字来说,相当古老,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便发现了“霾”字,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释读出此字的专家之一。在一期《合集》13467版上有一个X,在一期前7113上有一个X,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中认为,雨字头下有一兽形如猫,是“霾”字是毫无疑问的。
在已出土甲骨卜辞中,少说已发现了十几个“霾”字,可见霾这种天气现象在上古时代时已出现,且不鲜见。甲骨卜辞多以天气现象来占卜吉凶,霾天一度出现较多——
《合集》 13465版:“己酉卜,争贞:风隹 有霾?”《合集》 13466版:“癸卯卜……王占曰: 其……霾?甲辰……”《合集》13467版:“贞: 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明言有雨,何得有霾?”《合集》 13468(“贞:翌丁卯酒,丁霾?”《合集》13469版:“……隹霾,有作(祸)?”“《通纂》419版:“甲申卜,争贞:霾其有祸?贞:霾 亡祸?”
卜辞中的“贞”,就是商代时负责占卜的人,贞人将占得的吉凶报告给商王,作为商王决策和执行的依据。如果出现霾天,往往作为一种祸端来断析,可见霾天在上古人眼里是“坏天气”,是凶兆。
比如,《合集》13467版这句话,便可以这样理解:已已负责占卜的贞人问,这雨会出现霾吗?这雨不会出现霾吗?既然第二天说下雨,又怎么会有霾呢?
古人很早就给“霾”下定义
但是,上古时代的“霾”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雾霾?气象学界和史学界存在争议。
以往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甲骨卜辞中的“霾”是一种沙尘暴天气。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沙尘暴冬春季节的大风天多见,甲骨卜辞中的“霾”多与“雨”同时出现,显然,简单统释为“沙尘暴”是不妥的。
依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沙尘天气按能见度的远近,可分为沙尘暴、浮尘、霾三种。笔者认为,甲骨卜辞中水份(有“雨”)多的湿霾,应该更接近空气混浊的雾霾天气;与“风”一起出现的旱霾,或更接近沙尘暴。

甲骨文霾一

甲骨文霾二

文史古籍中,对“霾”的记载也不鲜见。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即提到了“霾”,其中《邶风·终风》有一句:“终风且霾,惠然肯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大风刮起,浮尘遮天,(他)有时又柔顺地来到我跟前。
《诗经》毕竟不是史书,信史是如何记载的?最早对“霾”作出较科学界定的,是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书中第十二卷《天文志中》称:“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水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从这句话来看,古人眼里的霾天气象,就是天地四方昏暗濛濛的,像下尘土一样,达十天五天以上,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像有雨水但并不沾衣,空气中含有尘土。所谓有“有尘”,就是指空气中的悬浮物质。
晋人同样 认为,出现霾天不是好兆头,君臣反目,缺乏和谐,即所谓“天地霾,君臣乖”。
史书上记载的气象灾害和特殊气候,都在“五行志”或“灾异志”中。但《晋书》并没有灾害性霾天的记载,笔者检索二十四史发现,在唐之前各朝的气象灾害中,均不见“霾”的记载,史书上最早的正式霾天记载,见于《新唐书》,书中第三十九卷《五行志二》中“常风”条:“(长庆)三年正月丁巳朔,大风,昏霾终日”;“黄眚黄祥”条:“天复三年二月,雨土,天地昏霾”。
从“昏霾”一词来看,当时的天气雾濛濛的,与现代的雾霾气候极像。这两次霾天,均发生在晚唐,前者是公元823年2月19日,这天是新年正月初一,自然是不好的现象,要记载下来。

疑似雾霾天自唐代后始增
公元823年发生的“昏霾”,虽然是正史上最早的带“霾”天气记载,但绝不是第一次发生。《晋书》上首次出现了对“霾”的具体解释义,却没有记载这类气象事件,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实际上,史书上对霾的记载,并一定用“霾”字。如“土雾”、“阴雾”、“黄雾”、“昏雾”、“雨土”、“雨沙”、“黄风”、“黑风”等,都是疑似雾霾天。即使是霾,也不提“雾霾”,而用与“昏霾”类似的词语,如“阴霾”、“霾曀”、“霾翳”、“氛霾”、“霾晦”等。

《甲骨文合集》13466版甲骨卜辞摹本上的“霾”字(描摹)
《甲骨文合集》13466版甲骨卜辞摹本上的“霾”字(拓片)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将这类天气统统归类为“沙尘暴”,这是妥当的。以唐代来说,疑似雾霾天早在中前期即已出现,如李显(中宗)当皇帝不久的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灾害性天气频发,仅史载的疑似雾霾就有三次,分别是阴历六月庚午,陕西境内“雨土于陕州”;阴历九月四日,山西境内“黄雾昏浊”;十二月丁丑,“京师雨土”。
而这类疑似雾霾,在魏晋时代已较多发生,这或许是《晋书》上要对“霾”予以详释的气象背景——
《晋书·惠帝纪》: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冬十月,黄雾四塞。”《晋书·天文志中》: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照皆黄。”《晋书·五行志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八月,黄雾四塞,埃氛蔽天。”《晋书·元帝纪》: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晋书·明帝纪》: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春正月癸巳,黄雾四塞”;二月乙丑,“黄雾四塞”。《晋书·孝武帝纪》:晋孝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春二月癸末,黄雾四塞。”《晋书·五行下》: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十月丙申溯,黄雾昏浊不雨。”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唐宋以前,中国没有出现过雾霾天气,通过上述的记载可以知道,此观点是不可靠的。只能说,在唐宋以后,中国的雾霾天开始增多,越往后越多越严重。如《宋史·五行志五》“土”条所记灾害性天气中,带“霾”字的有13起,而在《新唐书》上仅记2起。
北京最早疑似雾霾出现于北魏
在宋以后,霾天的就成为中国史家必书的灾害性天气。如《元史·五行志》便记载了不少霾天—— 
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癸巳十二月,“大风霾,凡七昼夜。”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 )二月,大同平地县,“雨沙黑霾。”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二月丙戌,“雨土。”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三月壬申,“雨霾。”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三月丁亥,“雨土霾。”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三月丙戌,“雨土霾。”至元五年(1340年 )二月,信州,“雨土。”。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至四月,忻州,“风霾尽晦。”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四月乙丑,奉元路,“黄雾四塞。”
到了明代,关于霾天的记载激增。《明史·五行志三》中,约记载了32起与浮尘有关的不洁空气事件,其中带“霾”字的达20起。而且情况更为严重,如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丙申(公元1549年5月3日)那天,京城(北京)“风霾四塞,日色惨白,凡五日”。

徐中舒编撰的《甲骨文字典》中释“霾”字(内页局部)

而在清代,所谓“乾隆盛世”年间霾天最频繁。从《清史稿·灾异志五》所记来看,康熙前后在位61年,有36年都发生了浮尘引发的不洁空气事件,多达约50起,而且分布全国多地,并不限于北京。其中带“霾”字的20起,与《明史》中所记整个朝代的总数一样多。
北京最早的霾天发生于何时?这个问题学术界并无定论。从史书来看,北京及附近地区最早出现带“霾”字的天气,在金国承安五年十月庚子(公元1200年12月2日),这一天有“风霾”。
北京最早疑似雾霾“昏雾”的记载,则出现在北魏时,《魏书·灵征志上》记载,景明三年九月丙辰(公元502年10月19日),这一天“幽州暴风昏雾”。而更像雾霾的,则出现于金国贞元三年四月初一(公元1155年5月10日),时中都(北京)“昏雾四塞,日无光,风十有七日”。
从明清史书所载分析,北京霾天在明清时期已相当严重,绝非今日才有。当然,其时的霾天并非纯现代气象学上的雾霾,往往是比雾霾更糟糕的沙尘暴类灾害性天气。(因明清以后的雾霾有较多文章,本文描述从简。)
版权和使用声明:
本博所有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倪方六拥有版权。非经倪方六允许,不得刊载使用,仅供网友免费阅读。媒体和他人如果需要使用,请与倪方六本人联系(联系方式见上)。未经允许使用,查出后稿费标准:税后1000元/千字。特此声明。 江苏义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董永斌
博主私人事务联系方式:邮箱:622008517@qq.com 微信号:nifangliu
以往精彩文章:中国人“吃米饭的历史”动物生殖器何时被当补品吃?以房中术行贿考官被录取丑闻
中国雾霾的历史:最早雾霾到底出现于何时?有多严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0551.html

更多阅读

近代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传承 钱币中国近代机制币

百年回顾:近代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传承机制币(用现代机器冲压制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于1949年退出流通领域仅仅30年后,从1980年前后开始,它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关注。这次的关注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的:收藏品。这时的机制币已经不再是

被掩藏的历史: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的真实关系

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古突厥最早也是蒙古人种,高加索相貌是后来才混入。所谓游牧民族,就是到处游荡的放牧,今年在蒙古草原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雪灾、鼠灾、蝗灾或其他灾

(转)中国和埃及的历史对比公元前 公元前历史

(按:前几天在看一个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纪录片,那是公元前2500年的创作,距今4500年了,那时古埃及已经有精确的测量和完整的文字,中国在公元前2500年还是五帝时期。也就是说还是传说时期。)中国和埃及的历史对比(公元前)公元前6000年·小亚细亚

中国与朝鲜的历史关系 韩朝关系对中国的影响

原文地址:中国与朝鲜的历史关系作者:十年风景原无异萁子朝鲜疆域范围卫满朝鲜疆域范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后所设立的“汉四郡”,第一次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朝鲜三国时期,其中的高句丽王国领土一度深入现今中国境内。十六国时期前燕慕

声明:《中国雾霾的历史:最早雾霾到底出现于何时?有多严重?》为网友何必丶认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