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中国国企改革手册
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改革2.0时代.
改革2.0时代实际上是一场"分进合击"的博弈战,在这场战争中,协调各改革之间的关系,重点推进才能达到转型"合击"的效果.
改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
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都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改革命题.
其中,我们认为国企改革是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路线图中最重要的抓手,也是2014 年两会的首要命题.国企改革的成败与否,将直接影响核心领域的改革进度.
国企改革是贯穿2014 年全年最重要的政策主题.也是自年初以来我们最重要的推荐主题之一.
回顾市场,我们推荐的国企改革配臵组合收益可观.
自2014 年一季度以来,从对上海、贵州和安徽的国企改革主题推荐,到华东地区主题机会的挖掘,再到近期我们对江苏、浙江以及北京主题机会的提示,节奏把握和标的选择是重要的因素.
在全部推荐标的中,超过80%在配置期内跑赢行业和市场.
重点推荐标的,如上汽集团、振华科技、中国海诚、老凤祥等在推荐期内涨幅接近或者超过50%.
展望2014年下半年,沪、黔、京、皖地混合所有制改革潜在标的仍是首选,短期需要关注江苏和浙江的最新变化.
央企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具备"大集团小公司"结构的,中型央企/央企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的潜力最大.
地方国企改革我们推荐:
徐工机械、飞乐音响、上汽集团、王府井、东吴证券、物产中大、兰生股份、金隅股份、浙江东方、锡业股份和安徽合力.
另外盘江股份也有可能受益.
央企改革我们推荐:
振华科技、中国海诚、湖南天雁、高鸿股份、国药一致、中国玻纤和国药股份.
概览:国企改革历史脉络与方向选择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有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且政府、市场和国有企业间的相互关系仍未完全理顺的国家,国资国企是如何运作的?
政府是如何设法提高国资国企的经营效率,又曾经做过哪些尝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企改革定下了新的改革方向--混合所有制,其中的具体内容如何?
这一改革方向在各省市最新公布的国有国资改革方案中是如何表述和落实的?
是不是存在一些成熟先进、可资借鉴的国企改革方案和案例?
本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部分总结了我们过去几年在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方面所做的许多研究工作.
我们将主要结论整理如下:
1.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国资委曾经提出"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骨干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和布局结构等问题仍然很多.
2014 年两会前后,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逐渐转变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重点在于提升国资杠杆,提高国有资本对整体经济的控制力.
这一过程中,吸引民资和外资进入比改善国企的经营业绩更为关键.
2014 年国企的情况和2003 年左右上一轮改革有所不同,四万亿之后国企占整体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但经营利润却逐步走低,国企对国家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边际上逐渐减弱.
在政府债务杠杆上升,而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但窗口较小的时期,希望政府通过进一步增加投入提升国企业绩并不现实.
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背景下,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重点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国企改革的框架之下,通过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适时合理地调整国有资产的战略布局,使得国有资产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是中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主要动力.
2.国企改革分三步走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质上是吸引民资和外资在资金、技术和理念上的投入,从而提升国企整体的经营效率.
政府正在通过释放制度性的红利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吸引力:
广东和贵州两省的改革方案明确表示
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设下限,后者更是取消了社会各类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这使得国企改革对于国有企业实质上的帮助作用将首先体现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上而不是经营效率或者经营业绩上.
事实上,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可能会分三步走.
第一步,(2013-2016)政府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提升投资人对国企的预期,吸引民资和外资的介入.
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不断上升的,而且因为改革红利的存在,越早进行改革的国企市场价值提升的潜力越大,进入的非国有资本享有的潜在红利越多;
第二步,(2016-2019)民资和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得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进一步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国资持股比例下降,杠杆上升,国资整体对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步,(2019-?)国企制度的改革和民资外资的投入共同作用,推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
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制度以及现代经理人制度将会得到完善,国企改革告一段落.
本轮国企改革,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改革早期.我们预测后期政策红利将会持续释放,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会持续改善.
3.市值管理对国企重要性明显提升
如何保证改革对于社会其他资本吸引力的持续,是改革的关键.
我们认为,当前政策在两个方面实质上推动了国有企业市值管理的推进,从而保障了混合所有制中非国资股东的利益.
第一,国资管理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事实上减少了国资委对于国企的生产经营的直接干预.
国资股东方权利下放,转而追求投入产出率,使得国资股东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本轮改革,广东、贵州、重庆、江苏和北京等省市就规定
国资持股比例低于50%的国有参股企业,日常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不必上报国资委,而交由企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自行决定.
第二,国企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渐建立,且这一制度逐渐转向业绩导向.
一方面,政府引入了以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附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效益而非规模逐渐成为国企考核的重点.
这就避免了过去单纯追求投资量,而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导致国企整 体价值反而出现下降的情况;
另一方面,建立约束机制之后的国企,也被允许实施管理层激励,使得股东方和管理层的利益趋向一致.
1.国有企业发展的演变过程(1949-2014)
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并通过国家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我国的国有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分为中央政府部门拥有的和地方政府拥有的国有企业两大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从控制的角度来划分国有企业,把政府拥有控制权的合资、合营或股份制企业归入国有企业.只要是政府能对其行使有效地直接或间接控制权的企业都应界定在国有企业范畴内.
截至2012年,参考中国统计年鉴数,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共计159,644 个.
2003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绝对数量经历了一个先减后增的过程.
2003 年-2008 年我国国有企业数量逐年递减,由15.0 万户逐年下降至11.4 万户.
从2009 年开始,国企数量开始快速增加,仅2011 年就比上一年增加了2 万多户,达到14.5万户.
但从国有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的比例来看,2003-2011 年,我国国有企业基本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由1.95%降至1.15%,下降了0.8 个百分点.
截至2011 年底,全国共有14.5万户国有企业.其中,有7.9万户国有企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占总量的55.9%.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国有企业数量相当,分布为2.9 万户和3.2 万户.
从省份来看,上海的国企数量最多,2011 年为10475 万户,占全国各地总量的10.3%.
此外广东、浙江、北京、山东、山西、江苏等中东部省份的国有企业数量也超过5000 家,这些省份的国企数量在过去5 年间逐年递增.
相比之下,西部边远省份的国有企业数量最少.2011 年吉林、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省份的国企不到1000 家,且有进一步减少趋势.
纵观国有企业60 多年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把围绕国有企业经营的利益主体分为内外两大类.
按照郑海航教授在《内外主体平衡论--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理论探讨》中的分类方法,企业"内部人"主体主要由企业内的决策者、管理者、劳动者组成;而企业"外部人"主体主要由处于企业外部的国家股东、政府、国资委、外派监事会等组成.
从两类主体的平衡性这个角度来回顾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可以依据国有企业两类主体的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利益外倾--对应计划经济体制
从1949 年到1978 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权,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
与利益外倾相一致的就是政企不分的体制,也就是政府代表国家股东利益,对企业进行"强控制",从各个方面控制企业以保证国家资本利益的实现.
因此,在这一阶段,两类主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内部利益主体缺位,从而形成利益过度外倾机制,于是造成了企业没有活力的局面.
1961 年出台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中明确规定:
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即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员和机构,定原料和燃料、动力消耗和来源,定资金额度,定协作关系.
企业以工厂制的形式进行经营,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努力完成中央计划指定的定额,满足国家计划要求,直接向政府主管的部门负责.
这种两权统一、政企不分的集权体制即"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率低下,阻碍了地方和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地发挥.
第二阶段:利益内倾,形成部分"内部人控制"--体制转轨期
从1978 年到1993 年间,国有企业一直以承认企业利益,构建企业利益主体,来提高企业活力和积极性.
具体就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加企业留利,克服国家高度集权带来的利益外倾.
这种放权是通过两步实现的--放权让利和承包制.
通过放权让利,国家赋予企业以下"自主权":
给企业确定增产增收目标,允许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提取少量的利润留成,可以作为职工的奖金.
1979 年5 月,国家经委等六个单位,选择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 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受到了热烈拥护.
许多部门和地方仿照试点办法自行扩大试点.
次年,4200 多家企业的产值、利润均有大幅度增长.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管理体制并不能真正适应企业扩权的要求,加之其他原因,放权让利不仅没有搞活国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宏观经济.
1987 年3 月,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4 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承包责任制座谈会具体布置,开始合同承包制的改革.
到1988 年底,90%的国有企业都采取了合同承包的方式.以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为特征的承包制被广泛地引入到国有企业的改革试验中.
在实践中,承包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职工三者利益关系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承包制下政企依然难以分离,企业依然无法真正自主经营.
随着改革的深入,承包制所包含的短期经营、以包代管、经营责任落实难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第三阶段:从利益主体的利益内倾,到实现利益平衡--对应于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1994 年起,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用国有控股为主导的公司化替代承包制.相对于放权让利,公司制改革取得两大重要进步:
一是承认了企业独立法人的地位,国家作为股东,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所有者只能;
二是通过上市引入了外部投资者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约定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1994 年,国务院决定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随后,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确定了一些试点企业进行试点.
到2000 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务院确定的及各地选择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共2700户,绝大部分实行了公司制改革.
2.改革三阶段(1993-2014)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 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度。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 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新一轮国企改革初露头角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自2014年开始可分为三个阶段.
当前国企改革仍然停留在研究国企改革总体意见的阶段.
现阶段,两份重要文件《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已初见雏形.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未来将"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向社会发出的信号是将加快由"半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我们将现阶段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战略资源优化配臵问题,更多地进入战略新兴产业,把资金更快的从过剩产能行业中解放出来,是盘活存量,促进优化配臵的第一步;
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内部的效率优化问题,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以此来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从而提升企业效率和业绩.
4.2014年国企改革的五大方向
4.1国企的分类管理
按功能对国企分类,是国企改革的基础问题,牵涉到国企改革的性质、标准、途径和社会资源分配以及效益目标.
你是哪一类国企就应该用哪一类办法,如果还是混在一起吃大锅饭,就容易造成混乱,以致引发社会的误解.
要根据国有企业所处不同行业或领域、不同业务属性,不同目标责任、不同市场地位进行科学分类,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
探索分类推进改革、分类调整结构、分类实施考核、分类加强监管等措施.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不同情况、所监管企业的不同特点,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有针对性地推进国企改革.
发达经济体国企分类管理的思路,主要从产权结构、所有权监管和公司治理、立法三个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
在2014年版本的改革方案中,分类管理指的是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公益性国有企业、垄断性国有企业和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分别对待,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
国企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对国企定位,这既涉及市场对资源配臵效率的要求,也暗含对中国政治制度和历史延续的认知.
4.2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让国企更加市场化.简单地说,首先是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进行公司制改革;
在此基础上,除极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保留国有独资形式之外,其他应发展为股权多元化公司;
然后,探索完善国有产权、股权流转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具体来说,可以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改制上市,有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鼓励民间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
积极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国际并购.在有条件的企业和领域加快向非公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合资合作项目.
4.3企业内部改革
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主要需要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下功夫.
在高管薪酬方面,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
采取业绩股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岗位分红权等激励方式,进一步完善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任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财务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同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在用工制度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治理结构,合理增加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受益于通过股权激励、高管薪酬市场化和市值管理来提升经营效率的行业,可能将主要集中在人力成本占比较大、历史经验表明股权激励意愿较强、国企高管薪酬与同行业的非国企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及市值管理动机较强的行业.
近三年实施过股权激励的企业中,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市值占比较大,皆超过了三成.
而计算机、通信、电气设备、建筑装饰、家用电器和电子行业个数占比较大,都在18%+.
实证这些行业股权激励意愿较为强烈.
在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中人通常是最核心的资源,在这些行业中逐步放松股权激励限制将起到降低激励成本和提高激励效果的双重作用.
数据表明非银行金融、传媒、电子、国防、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内的国企受益最大.
根据2012 年上市公司前三高管报酬总额的统计情况,大部分行业国企高管的薪酬要高于非国企,我们认为这一现象与国企所管理的市值、资产、营收、盈利、人员等要大于非国企有关.
数据表明,纺织服装、农林牧渔、房地产、采掘和化工行业国企高管薪酬与同行业的非国企相比有提升空间,该行业内的国企将会更显著受益于国企改革薪酬市场化所带来的激励.
市值管理的本意,是上市公司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
市值管理不单是用来评价国资国企的工具, 也应该是调整国资分布和提升缋效的管理手段,会逐步成为国资带动竞争性行业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近三年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的统计,钢铁、建筑材料、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和汽车行业回购金额占流通市值比重较大,其中的国企可能更显著受益于市值规模成为国资管理重要指标的过程.
结合股权激励意愿、人力成本占比、高管薪酬水平和市值管理行为的分析,我们判断计算机、纺织服装、房地产和通信四个行业中的国企将最受益于竞争性行业效率提升.
4.4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着重探索政府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有效授权,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完善监管体制.
改组和组建后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服务国家战略,发挥资本投资运作功能,成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核心科技和商业模式的重要平台.
在"管资本"进程中受益于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的行业,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国企ROE 与同行业的民企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的行业.毛利率市场化和严控跑冒滴漏降低三费占比是主要的改善举措.
我们比较了2013 年各行业国企和非国企ROE 水平,农林牧渔、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子行业中非国企ROE 水平要显著高于国企,有较大改善空间,但这个过程较长.
4.5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有企业的低效问题有很多历史性根源,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委托人激励约束机制.
在改革升级的政策背景下,国企在短期薪酬激励之外实施长效激励约束计划将有很大空间,最有效的"金手铐"之一当数股权激励.
对于股权激励具体的形式,按分享权益由低到高可分为分红权、增值权、虚拟股票、股份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MBO 等.
和之前的国企改革有所不同,在本轮国企改革中,这些激励工具均可以使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性质、竞争程度、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决定,可针对不同人员进行个性化组合设计.
建议中长期激励以增量为核心,上市企业宜采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权等方式,非上市企业采用增量奖股、虚拟股权、分红权等方式.
5.地方国企改革的新方向--混合所有制
当前,我国的国企企业仍处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〇二〇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确立国企管理人员合理的市场化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指导下,我国各地陆续根据自身情况,开始着手推进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截止到2014 年7 月14 日,全国已有上海、湖南、贵州、天津、重庆、四川、江西、湖北、山西、山东、云南、江苏、甘肃、青海、北京、陕西、安徽等17 个省、直辖市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方案;
广东、浙江、新疆、宁夏等4 省、直辖市即将于近期推出改革方案;
其余10 个省份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划、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预计未来能够推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从17 个省市已经公布的国企改革具体方案来看,主要涉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实施国企分类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用人选人机制以及建立和完善长效约束机制等几个方面.
我们分别将这些内容分类列举如下
5.1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的证券化率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方向.
各省市的国企改革方案因此均提到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上市等内容,部分省市还提出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具体目标.
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认定是本轮地方国企改革的亮点之一.
截至2014年8 月,共有广东、重庆、贵州、江苏、北京在改革方案的文字稿中明确定义了混合所有制企业.
规定国有股本低于50%的企业不再简单套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管制度,实行更加市场化的监管机制.
上海
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制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推进企业上市发展规范运营.
湖南
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左右.
2)多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
3)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4)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有效途径.
天津
1)分类分层推进股份制改革,到2017 年底,核心骨干企业80%以上实现股权多元化.
2)优化国有股权结构,除核心骨干企业以外,其他企业国有股权可全部放开.
3)重点引进外资、民营、机构投资者等各类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4)加快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
四川
1)3 年内全面完成全省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二、三级国有企业原则上都实行股权多元化,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2)加快国有资产证券化,鼓励国有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已上市公司通过分布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重庆
1)未来3-5 年内2/3 左右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适宜上市的企业和资产力争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
2)鼓励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3)规定国有股权比例低于50%的企业不再简单套用国有及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监管制度.
湖北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臵换、项目合作、改制上市等多种形式,实现国企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国有独资企业,一律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对竞争性行业的国有独资公司,一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不断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到2020 年,力争提高到50%.
山东
1)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2)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3)试点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江西
加快推进国企特别是竞争性领域企业改制上市.
经过5 年左右努力,省属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60%.促进产融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山西
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性领域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吸收多种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
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贵州
支持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和途径参与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对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设限制.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实现国有资本有序进退.
培育战略投资者.
探索建立员工持股和期权激励合理进退、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
5.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
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的要求.
各省市也对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将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
此外,各省市还提出了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具体比例.
上海
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湖南
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优势企业、企业主业集中.
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加强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领域企业健康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天津
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加快国有资本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到2017 年底,90%的国有资本聚集到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布局聚集到40 个行业左右.
四川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
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重庆
国有资本增量更多投向公共服务和功能要素领域;
竞争类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
山东
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要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产业领域聚集,向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集中.
江西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
按照不同功能定位,通过改组或新设,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金融控股、创业投资、自然资源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建立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延伸.
5.3 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因其所处行业和提供服务的特殊性,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因此有必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并针对企业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以确保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影响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也不威胁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稳定.
目前已经出台方案的7 个省市都提出了将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思路,各地分类方法不尽相同,但大致都将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涉及战略任务或政府项任务专的国有企业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区分开来.
上海
将国有企业分三类进行监管:
1)竞争类企业:市场导向,经济效益最大化,兼顾社会效益;
2)功能类企业:完成战略任务或政府重大专项任务,兼顾经济效益;
3)公共服务类企业: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
贵州
按照功能型、公共服务型、竞争性、参股企业四类分别推进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湖南
1)公益类企业: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以实现公共政策性目标为主,引入行业监督和社会评价;
2)功能类企业: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
3)竞争类国有企业:按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放开,保持国有控股,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承担社会责任.
天津
1)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社会效益;
2)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保障民计民生、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经济效益;
3)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政府重大专项任务、服务战略性任务和实体经济为目标,追求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果.
四川
1)功能性国有企业:主要承担政府战略任务、重大专项任务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应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
2)竞争性国有企业: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可根据市场竞争和发展情况,有序进退,合理流动.
重庆
1)公共服务类企业:以承担政府战略任务、重大专项任务为主,重在追求社会效益,以营运效率、服务质量、运营安全等为主要考核指标;
2)功能要素类企业:以金融服务、要素交易、投融资为主要业务,注重经济效益和风险防控,以市场化考核为主;
3)竞争类企业: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考核.
湖北
整体按照"有进有退、优进劣退"的方针,其中提到,国企大体分为公共服务类企业、功能类企业、竞争类企业,分类实施动态调整.
对公共服务类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对其他企业,可灵活掌握国有股比例,根据需要适时进退,不要求国有控股,有的甚至可以全部退出.
江西
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将国企分竞争、功能、公共服务三类管理.
分类建立符合各类企业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评价、考核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
山西
研究界定功能,探索国企分类监管.
突出企业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发展阶段不同,探索国有企业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均衡发展.
5.4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董事会设臵不规范、监事会效率低下等问题,部分省市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多项措施,主要提及了外部董事的引入、外部董事占比的提高、高管人员的设臵等问题.
上海
将国有企业分三类推进董事会改革:
1)竞争类企业:董事长为法人,兼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
2)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国有多元投资企业:董事长为法人,兼任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
3)非多元投资企业:可设1 名执行董事任法人,兼任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
湖南
1)国有独资企业中实施外部董事制度,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超过半数;
2)逐步落实董事会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经理层选聘等职权;
3)加强对董事会和董事的考核、问责,形成责权利对等的机制;
4)对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派出国有资本产权代表,规范董事会建设;
5)加强监事会制度建设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
天津
1)加快国有独资公司规范的董事会建设,三年内全部引入外部董事.在竞争类企业,逐步推进外部董事大于内部董事.
2)精简集团董事会和经营层,董事会(包括外部董事)的人数一般为5 至7 人,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原则上担任党委书记.经营层原则上控制在5 人(不含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以内.
四川
1)规范董事会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除总经理外,其他经理层成员一般不进入董事会.
2)竞争性企业实行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委书记一般由董事长兼任.
3)功能性企业原则上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法定程序可兼任总经理,党委书记可单设.积极推行财务总监外派制度.完善监事会内设外派运行机制.
山东
建立健全省属国有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董事选任、评价、问责制度,提高外部董事比例,完善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逐步落实董事会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经理层选聘等职权.
江西
分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山西
加强出资人对产权代表的委派与管理.
积极推进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探索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加强董事会和董事的任期考核评价工作.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逐步将经理层选聘、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权力交由董事会负责管理.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湖北
对公共服务类、功能类企业,建立适合行业特点和功能定位的规范董事会.
对目前国有股仍占控股地位的竞争类企业,推进以监管机构为主导、外部董事占多数并能有效履职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
建立外部董事备选库.
5.5 改革管理层的用人选人机制
在管理层的用人选人机制方面,多个省市针对当前高管层缺乏竞争和退出机制的现状,提出了要使得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并针对国企高管层多由国资委指派官员担任的情况,提出逐步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上海
国企领导人员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保持合理稳定性和必要流动性.
竞争类企业要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湖南
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专业化、去行政化改革.
1)公益类和功能类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由省管、国资委管,其他领导人按规定管理;
2)竞争类企业: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董事、监事逐步实行聘任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退出机制.
天津
推行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
探索符合企业经营管理者特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实行更加市场化的选聘和退出机制.
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深化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四川
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
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
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制度.
1)竞争性国有企业对新选任企业经理层人员(包括总经理在内)原则上都实行市场化选聘;
2)功能性国有企业应逐步提高企业经理层人员的市场化选聘比例.
湖北
建立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去行政化",新任企业领导人员一律不再确定其比照的行政级别.
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
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具备条件的,将企业经理层的选聘权下放给企业.扩大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竞争上岗的比例.
山东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1)省属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逐步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契约化管理.
2)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经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
)积极培育和利用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人才库.
4)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优化企业家干事创业环境.
江西
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分层管理,国资监管机构在上级党委授权下重点管理董事会成员和企业党委班子成员.
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
山西
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形成经理层产生以市场化选聘为主导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类别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并从严掌握企业领导班子职数.
5.6 建立和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大部分省市仍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根据不同的国有企业类型实施不同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改革,薪酬方面主要要求与业绩挂钩,与市场接轨;激励机制方面则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采取了股权、现金、分红权、项目奖励等激励方式.
上海
长效激励方面:
1)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及计划;
2)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
3)承担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公司: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奖励;
4)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
薪酬方面:
1)竞争类企业:实施股权、现金激励;
2)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重大任务完成后,经考核配套实施专项奖励.
湖南
1)公益类和功能类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2)竞争类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与业绩完全挂钩,并实施期股期权等中长期激励.
3)国有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收益分红、科技成果入股等激励.
4)国有创投企业:鼓励采用市场化项目收益分成、项目团队跟投等方式.
天津
薪酬方面:
1)对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的董事会:由公司董事会自主决定;
2)对市场化选聘的高管薪酬:根据人才市场及公司情况协商确定;
3)对行政任命的高员:根据"两低于、两挂钩"原则合理确定.
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方面:
1)对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高管收入分配与市场水平接轨;
2)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3)科技型中小企业:股票期权、岗位分红权等激励.
四川
1)对符合条件的竞争性国有企业:施股权、现金等激励;
2)对功能性国有企业:完成重大任务后,经考核配套实施专项奖励.
3)高新技术、转制科研院所等类型企业: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以现金、技术、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改制.
湖北
要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1)公共服务类、平台性和功能类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由"基薪+绩效薪"组成,完成重大任务后,根据业绩考核结果,配套实施专项奖励.
2)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由"基薪+绩效薪+中长期激励"组成,可以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
山东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
3)探索授予高级管理人员捐赠额度的激励方式.
4)区分市场化选聘和组织选任人员的薪酬标准.
江西
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薪酬能高能低.
山西
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授权董事会通过市场化机制确定经理层薪酬.
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人员任期及中长期激励.
来源:国泰君安
更多阅读
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 红线意识 底线思维
朱继东: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发布时间:2014-06-11 10:51作者:朱继东字号:大中小点击:893次内容提要: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
华泰医药 医药电商,扬帆起航-医药流通行业深度报告 扬帆起航图片简笔画
【华泰医药杨烨辉团队】医药流通行业深度报告:医药电商,扬帆起航颠覆者的崛起医药电商蕴含巨大潜力,迎来黄金发展期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升,网络购物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评"世行报告删除中国金融改革章节" 金融供给侧改革
评"世行报告删除中国金融改革章节" ----经济学不宜制约社会的制度世界银行(WorldBank)将其周三发布的关于中国经济的报告删除了一章,并称该章内容在发布前未经该行常规内部审核。在被删除的这章里,世行曾呼吁中国采取紧急措施,改革该
报告:中国非重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
人民大学28日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学历越高,创业意向越低,非重点高校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创业意愿,或许因为中国高学历者的创业机会成本相对较高。 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和商学院联
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一:中国国企“七宗罪”
之所以把这篇文章作为卷首,是因为近年来,接触过一些或大或小的国企,有太多的感慨,也因为寄予太多厚望,希望其能够奋起。 国企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当中,一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当前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