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乘k269次列车奔向此行首站——八陉第一陉轵关陉所在的河南省济源市。
济源因是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地处河南北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地域。济源曾经是夏王朝几次迁徙的都城之一;商代有向国、召国。东周时期,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小国。春秋时期,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又属郑国。战国时期,处于韩、魏两国交错地带,先属韩,后分属韩、魏。秦汉,济源境内设轵县。
古时的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祭祀济渎神的济渎庙,坐落于济水源头,建于隋代,规模宏大,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下午4点20分,车到济源。距离天黑还有几个小时,按既定计划,先去参观济渎庙。
古时济水因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祭祀之风,古来有之,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随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兴云布雨,关系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且程序繁、礼仪多。 自汉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定期致祭渐成礼仪定制。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渎神建庙,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晋封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唐贞元十二年(796年),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艰于祭祀,故在济渎庙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北海神被封为北广泽王。宋、元扩建,至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庙宇扩建到400亩,占地33万余平方米。自隋起,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唐宋时期,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有加,对祭祀活动更是推波助澜,一直延续到清代,祭祀未断,庙貌不衰。
因此,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缩影。
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济水贯黄河而自清,历曲折而如海的独特流向,凝铸了中华民族含贞自洁、威武不屈的高贵禀性;历代文人仕子对济水的歌咏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86255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是古代祭祀胜地,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为济源胜景之一。
庙内现有宋元明清古建筑三十六座,北方古典园林一处,即济水源头“小北海”(济源古“九景”之一),其中,清源洞府门为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木结构牌楼建筑,寝宫为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石勾栏为中国保存唯一最为完整的宋代石栏杆。庙内现存古建筑保存较完好,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亲自用“双圈”圈阅的受保护的全国重要古建筑群之一。
现存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
出火车站步行约一站路即来到清源济渎这座占地四百多亩的古建筑群的南端。迎面矗立的便是济渎大庙的“清源洞府”的山门。这座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纯用木质叠架而起,飞檐挑角,重翘重昂的大屋顶,仅由并排竖立的四根木柱支撑。远看似乎摇摇欲坠,其实纹丝不动,稳若磐石。它由宋初创建,明代复修,历经了数百年的风侵雨蚀,现仍然完好无缺。清源洞府门系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
进入清源洞府山门,沿着大庙中轴线上的宽阔甬道,再往北走二、三百米,便是济渎清源王的寝宫大殿。这座红墙碧瓦、琉璃脊兽、雕梁画栋、气象宏伟的古建筑物,原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面阔五间,进深四架。坡度平缓。斗拱雄巨疏朗,在中州木结构中,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好。
寝宫建于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屋坡平缓,斗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大明诏旨碑刻立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宽1.7米。碑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统一名山大川,各地城隍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而颁布的圣旨,字体工整,遵劲有力,此碑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将军柏
这棵粗可七人合抱,高达三十余米的老树,传说为唐初叱咤风云的名将尉迟敬德奉命来这里监守大庙时,曾经把战争年代自己使用的钢鞭挂在树枝上。五代后汉皇帝为了追念他的功绩,便封此树为“将军柏”。至今这棵经历千有余年风霜苦雨的老树,依然是老干扶疏,新枝茂密,俨然象许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难怪在“四害”横行时期,有人游济渎庙,观看了这棵挺拔的“将军柏”,无限感慨地写诗赞颂道:“扭断腰身剩薄皮,新枝依旧翠云垂,济渎庙里将军柏,暴风飙风总不移”。
长生殿的高台石壁上,横嵌着元学士许有壬写的“天下第一洞天”六个古朴雄浑的大字。其下集中存放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石刻碑碣数十幢,其中金大定年间的创建石桥记,书法劲健,其拓片曾经出国展览。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写的“投龙简记碑”,笔致雄劲而秀润,尤世人所称道。
绕过济渎寝宫,便是人们称为济渎东源的小北海、珍珠泉、万泉寨等水源区了。这里万泉鼎沸,遍地涌金,状如珍珠浮地,络绎不绝,联贯而出。唐代李颀诗云:“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伏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描写的正是这里的景色。向称济渎西源的龙潭,也是一处大型的自然泉组,县志中记载这里的景况是:泉水“停蓄时晶莹澄澈,月映潭空;奔注时万眼汇流,雪浪滔滔。”
小北海
清源济渎“小北海”上的临渊阁,知春亭、水殿、龙亭、海眼等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如今维修一新,回廊朱栏,曲径通幽,山光水色,相映成趣。
济渎庙内其他景物
参观结束,再乘205路公交,到客运中心附近的商业城,找地方住下,准备明天到轵关陉上著名的王屋山去看看,回程时再到轵门关所在地封门口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