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白色污染”治理相关现状调查 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长兴开展流通领域“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确保“限塑令”在长兴顺利实施,长兴县工商局立足自身职能,针对该县流通领域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销售以及来源渠道等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现状调查活动。

一是深化认识,精心组织。一方面该局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体干部加强重视,加深认识,强调“限塑令”看似和工商职能关联少,但工商是该令实施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主力军,特别是对流通领域超薄塑料购物袋销售、使用的控制是工商不可推卸的职责;另一方面该局挑选5名干部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调研小组的人员配置,实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的搭配,学历层次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力求在调研过程中做到看问题细致、全面。

二是广泛调研,突出重点。以问卷的形式开展,做到调查范围广,并将“限塑令”实施作为调研重点,如在问卷中加入“请写出‘限塑令’的内容、何时实施”等问题,最终共向超市、商场、批发商、早餐店、副食店、农贸市场内经营户等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发出调查问卷50份。通过调查显示,长兴县流通领域塑料购物袋的现状为:使用量大,从外地进购,且均小于“限塑令”规定的0.025mm这一规格,属于禁止使用范围等特点。

三是及时总结,破解难点。问卷调查之后,调研小组将商家、百姓对“陷塑令”的看法和意见及时总结,最终归纳并提出了以下难点:首先是“限塑令”执行难。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商家不严格执行。二是市民环保意识不强,商家难以执行。三是收银效率降低,商家不愿执行。其次是工商部门监管难。一是农贸市场经营户以及农村小店监管难度较大。二是外地流入难控制带来监管难度。为有效破解“两大”难点,结合工商职能,提出一是加强宣传,提升市民环保意识;二是切断来源,控制超薄塑料购物袋流通两大建议。目前该局已将调查结果形成调研报告,并上报当地县政府。(李苑峰)

社区白色污染研究报告

作者:杨亚坤

一. 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制品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很难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美丽的社区变得白袋满天飞。为了了解以及解决社区白色污染的问题,我对社区白色污染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并试着找出解决的办法,使一些环保意识淡薄的人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很多,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解需250年才能被完全分解),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有: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被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这些塑料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以及利用。

三.调查结果:

问题

居民1

居民2

居民3

居民4

居民5

1.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居民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楚,这需要社区加大环保方面的宣传。②大多数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塑料制品或随手乱丢白色污染物。所以,社区宣传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社区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四.白色污染的防治

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而且也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该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店,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生怕袋子里的东西掉出来。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最近几个月,深圳第一现场在各处分发环保袋,这也会大大利于我们环保工作的进行。还有,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去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以避免使用上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又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还环保,而且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最基本的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还可制得汽油与柴油。但是,昂贵的加工费把我们拒之门外。

近年来,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基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应该配合有关环保部门,把垃圾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区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等,这就需要我们有自觉的环保意识。

有这么一句话:人类最后的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眼泪。

不要让这句话成为现实,那么,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少用一个塑料袋;少使用一次塑料制品;尽可能地节约资源。我们要自己行动起来,

减少白色污染,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加漂亮,美丽!

研究性学习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2009-10-25《中国环境报》:来自全国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人大和企业界的众多环保专家,23日在京共同探讨治理“白色污染”的新途径,并呼吁尽快制订相关法规。

据不完全统计,仅后白镇每年就要消耗数百万个塑料袋、数十万个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瓶。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自然受到了污染,环境遭到了破坏,大地在叹息,地球在哭泣,我们可爱的家园到处存在污染!“白色污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

现在我们校园中垃圾问题也比较严重,有些班级没有正确处理垃圾的意识和方案,尤其是“白色污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必要性的知识,希望有所改进。

二、研究目的意义:

通过对后中周边饭店、菜场及商家有关泡沫饭盒、方便袋使用的调查,结合上网等多种方式获取的知识,初步了解白色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使同学们认识到正确对待白色污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到研制新型便携工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力,社会交往能力、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村民,搜集有关信息。

四、研究组织:

1、人员分工:

为了使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本活动采用了全班同学全体参与的组织办法,由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择一个专题作为研究重点开展研究活动。分工如下:

主要成员:

第一小组:黄玉佳 韦勇任 王元杰黎丽萍 研究重点:塑料食品包装袋的危害研究

第二小组:李志佳 林明辉 林宏锡 研究重点: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使用现状研究

第三小组:王联宽 杨元宏 李志鹏韩桂衍 研究重点: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陈琼

2、集中指导:

辅导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

(1)活动的内容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2)搜集、查阅、积累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3)调查的方法和调查问题的确定。

(4)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3、学校电脑教室和图书室向同学们开放,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便利。

五、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塑料食品包装袋的危害研究

时间:2009年3月10日――3月12日

活动开展以后,根据时间安排,同学们首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使用塑料食品包装袋后可能产生的危害。

同学们通过到图书馆借阅有关的书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搜寻资料。同学们分几次上网查询,访问了“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天津科普网”、“中国环保商务网”“上海环境热线”等多个环保网站,结果找到了较多的资料。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全班交流,并对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

(二)第二阶段: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使用现状研究

时间:2009年3月13日――3月18日

地点:中心集贸市场

同学们选择东风路中心市场为样本,调查在该市场中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使用情况。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市场里各摊位每天使用塑料食品包装袋的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并随机采访买菜人。

(三)第三阶段:对策研究

时间:2009年3月19日――3月22日

这一阶段,同学们首先从网上了解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国内其他城市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然后针对我们界牌如何消除塑料食品包装袋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撰写小论文。同学们围绕“新型菜篮子”这一方向,开展了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四)第四阶段:宣传倡议

时间:2009个年3月23日――3月25日

通过确立“环保记心中--身边的环保”;“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社区环保和“我爱地球妈妈--全球环保意识”的递进式环保教育目标和系列化的环保活动,使队员们从小意识到担负环境保护的历史责任。

1、创设保洁箱,让校园更清洁

2、保护绿荫--和树比着长

3、“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社区环保

4、做好“保护母亲河”活动

5、开展“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的读书读报和征文活动

六、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这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国,用了就扔的“一次性使用”物品一天天增多,最常见的就是快餐饭盒。为此,我们对快餐店使用快餐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每家快餐店平均每天使用50个快餐盒,界小附近有4家快餐店,一天就要使用200个快餐盒。那么一月一年,全镇、全国的快餐店不知要有多少一次性快餐盒变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如今不论是买蔬菜,还是买水果,或其他商品,卖家一律用塑料袋包装。

我们对一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抽样作了统计,见下表:

包装物品

蔬菜类

日常用品类

其它

合计

数量

20

3

5

28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全家使用28只塑料袋,平均每人使用超过9只,照这样计算,琼海市约有80万人口,一周将使用720多万只塑料袋,那么一个月、一年呢?这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些家庭用的塑料袋,用后被当作废物扔进垃圾筒(不包括随买随丢的),目前我镇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更没有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对这些“白色污染”将如何处理?焚烧,将严重污染空气,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只能随其它垃圾一起填埋,这虽然保得了一时的清洁,但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更由于塑料在地下难于腐烂,又会后患无穷。

2、第二小组还针对使用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习惯和对塑料食品包装袋的危害的知晓程度进行了调查,随机调查了60人,结果如下:

是不是经常使用塑料包装袋买菜的?

知道塑料食品包装袋的危害吗?

为了保护环境,愿不愿用环保型菜篮子?

经常使用的56人,占93%

知道的:45人,占75%

可以试试的:46人

不经常使用的4人,占7%

不知道的:15人,占25%

占77%;不愿意的:14人,占23%

由上表可见,在被调查和观察到的人们买菜时大都有使用一次性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习惯占93%。7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知道塑料食品包装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因为用塑料食品包装袋买菜方便,清洁,所以还是经常在买菜时使用。77%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方便携带,又卫生、便宜的“绿色菜篮”,为了环保,他们愿意一试。

(二)实验观察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白色污染”对土壤的危害,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特地做了一个小实验。我们买了几颗大蒜头,放在角落里,等发芽后开始做实验。3月13日蒜头发芽了,掰下两瓣,取名为一号蒜和二号蒜,分别种在两个小盆里,其中二号蒜的根部包了一张塑料薄膜。每天给它们浇同样多的水,晒同样长时间的太阳,并对它们进行观察。下表是对两瓣大蒜的观察记录:

日 期

1号 变化现象

2号变化现象

3月10日

无变化

无变化

3月13日

芽长2厘米

芽长2厘米

3月17日

5厘米,色翠绿

3厘米,色略黄

3月20日

9厘米,叶绿肥厚有光泽

5厘米,叶黄

3月25日

15厘米,茎粗壮,始长第3片叶

15厘米,茎粗壮,始长第3片叶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管理下,前两天,二号蒜与一号蒜的生长没有明显区别,这是因为二号蒜瓣本身存有的营养还能正常供应蒜的生长所需。而第三天开始,两株蒜苗的生长发生了变化而且越来越明显。这说明了塑料薄膜隔离植物与土壤的直接接触,使植物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就像一个孩子缺少营养,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又怎能健康成长呢?

(三)实地调查结果:

1、万泉河是嘉积镇的主要河流之一,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在北港河边的绿树从中,绿荫地上,花坛里,不时可见扎眼的“白色”。有时,在宽阔的马路上散步,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好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白色污染”给江河、田野“装饰”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破坏环境美,产生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七、结论与建议:

1、政府部门要通过立法等途径,让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食品包装袋退出历史舞台,而改用环保型的可降解塑料袋或其它替代品。

2、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市民重提菜篮子。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3、通过税收等方法提高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价格,从而减少它的使用数量。其次,建议塑料制品生产厂家,在制作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时候,要采用新型的、容易分解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微生物分解,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4、设立专门的塑料制品回收箱,把废弃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食品包装袋)从普通垃圾中分离出来,以便回收再利用。

八、收获与体会:

这次活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

首先,同学们在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探索获得了不少知识,系统地了解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了解了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种种方法,既获得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还培养了对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有的同学在体会文章中写道:“以前我也在电视里看到过关于‘白色污染’的事,但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才真正感受到,‘白色污染’有多可怕,可恨。”

其次,通过活动,同学们亲历了查阅文献,上网查询和实地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和统计等工作,培养了同学们开展科学小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了同学们从事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同学们在活动中受到的锻炼很大。

最后,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白色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塑料食品包装袋对环境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同学在生活作文中写道:“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大家都用菜篮子买菜,地球将会少一份污染,环境将会多一份清洁。”同学们还要求进一步走访环保部门,了解我镇防治“白色污染”的情况,向他们提些建议,为环保工作出一些力。

由此看到,本次活动是成功的,我们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同学们也喜欢这样的活动。因此,我们将继续开展后继研究,以争取更大的成效。

个人感想

黄玉佳

提起塑料,可能没有人不认识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和农用塑料大棚的薄膜。但人们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就不够了。所谓白色污染,就是指聚乙烯,泵苯乙烯制成的塑料制品在用后被人丢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他们并不都是白色的。

“白色污染”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了市容。学生使用的食品包装袋一次性餐盒,正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加上这些垃圾比较轻,容易漂浮在空中或水面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又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应控制,减少白色污染的扩大,保护环境,还天空一个蓝色。

韦勇任

研究性学习在组员们的努力下,终于接尾声了。通过此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白色污染”。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白色污染”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我们应进行“没有破坏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旧塑料的回收新用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从身边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家园勾勒美丽蓝图。

王元杰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带来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经过我们的调查,环保型一次性餐具市场广阔。

黎丽萍

活动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发调查问卷时,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所以怎样发问卷,找哪样的人最好,如何指导他人填写问卷,大家都争论不休,没经验,谁都不敢上前发问卷。最后还是组长勇敢的上前,礼貌的请一位叔叔填写问卷。组长不愧是组长,带了个好头。那位叔叔还给我们提出了不足之处,让我们感到很感动。接着,大家都变得积极起来,分工合作,不过一小时,这次问卷的调查实践活动便顺利完成了,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呀。

虽然整个研究性学习我们做得不是全面,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认为,重要的是毕竟是过程,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次锻炼的机会,培养了我们亲自动手能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在生活,在社会中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我们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与交际能力。

我相信,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李志佳

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组员都得到了提高。我的收获更是不少,它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每个人肯伸出一支“捡垃圾”之手,也许咱们的家园会变得更美,更好。此外,我更是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是多么的重要。在这次活动中,我便深深地了解到了这一次活动将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事之一,它真的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同时,我相信明年的课题研究我还会做得更好。

林宏锡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威胁。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市内,虽然每天都有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多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林明辉

此次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白色污染对人民的生活依旧工农业的生产有如此大的危害。但是对此较多的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大多数人听说过塑料袋的危害,但对白色污染了解的人少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希望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多了解一些环保知识。

杨元宏

西方一位环境学家曾经提出了这么一个论调:人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毁灭这个世界,他的话不免有些悲观,但也合乎事实。

如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提起塑料,可能没有人不认识它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和农用塑料大棚的薄膜等,不管是高级大酒店,高级餐厅,街角边的小摊都可以见到。但人们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就不够了解,而“白色污染”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了市容。

经过我们小组成员在研究性学习的努力下,终于拉尾声了,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进行“没有破坏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

从此,我们要从身边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还天空一个蓝色。

最后,愿世界上的环境在今后会变得更美好。

韩桂衍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有风时,一些塑料罐,一次性餐盒,一些轻浮物体就会飘浮在半空中,这就是所谓的白色垃圾,白色污染给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了危害,所以,为了我们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环境,避免白色垃圾的出现,多使用一些“绿色食品”。

李志鹏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广泛地使用塑料,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大量废旧塑料被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形成遍地白花花一片的景象,这就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不仅影响市容美观,而且潜伏着巨大的危害,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

治理“白色污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大家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双手,因为,保护环境,我们不是旁观者。

王联宽

在此次调查中,我了解到人们对白色污染的了解很少,而且人们对塑料袋的使用很频繁,塑料袋使用完后就随手扔掉或其他垃圾一起处理,不懂得再次回收利用,例如用来垃圾等等。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人们能从自我做起,同时向身边的人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

白色污染亟待治理:玉溪环境问题调查(中)

核心提示

玉溪每年要产生几亿个废旧塑料袋和快餐盒,这些塑料垃圾大部分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被填埋。

白色污染带来了视觉刺激、健康危害、传播细菌、占用耕地、污染水源等问题。要改善环境,“禁白”远远不够,还需要每个市民都有爱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玉溪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二次再生袋,这些塑料制品不但损害身体健康,也会污染环境。”

“玉溪有226万常住人口,如果每人每两天使用一个塑料袋,一年就产生了几亿个塑料袋垃圾,这么大的污染源任期泛滥,就是对子孙后代犯罪!”

2007年3月,借着玉溪正在召开的两会,市政协委员潘光祖向记者介绍了他正在撰写的提案——《治理白色污染,促进生态市建设》。

由于侨眷的身份,他时常到泰国、香港等地探亲访友。从1982年至今,他先后担任过5届市(区)政协委员,也写了不少环保方面的提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潘光祖在泰国的亲人来玉溪探亲。当时,玉溪人几乎还没有开始使用塑料制品,而泰国已经很普遍了。

到了10年前,在玉溪人的生活里,塑料袋已经无孔不入了。受国外环保认识的影响,潘光祖显现出极强的忧患意识,他写了一个治理“白色污染”的提案。那一次,相关职能部门动了一次干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污染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塑料垃圾的危害并没有在潘光祖的脑海里淡出。他担忧的是: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坏,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

玉溪每年要产生几亿个塑料袋和快餐盒,长此以往,我们的子孙会不会被塑料垃圾包围?

今年春节,潘光祖到大理亲戚家,上街买东西时,他了解到大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从2007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塑料袋。

“大理能做的事我们玉溪为什么不能?”潘光祖说。

危害知多少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因为用非食品袋装汤圆面,晚上煮汤圆吃,到夜里两三点钟就肚子疼,送到医院抢救,险些送了命。”潘光祖说。他后来听说,朋友弟弟的中毒原因是装汤圆面的塑料袋引起的,那是用废旧塑料制成的二次再生袋,由于质量达不到食品卫生要求,袋子里的有害物质渗透到汤圆,从而引起中毒。

塑料制品对于健康的危害,医学专家的论断似乎更有说服力。有专家指出,塑料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因在密封袋中长期积聚,浓度随密封时间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儿童健康发育影响尤为突出。

专家们分析得出,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根本不允许装食品,有的塑料袋只能用来装建筑材料,有的用来装服装,尤其是颜色特别深的塑料袋,它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的,装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正在加剧。

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负责中心城区的垃圾处理工作。在垃圾填埋场黑村一带,为了防止大量的废塑料散落在地面上,或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漂浮在水面,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每天要安排4至6名人员,负责捡塑料袋。

“如果不安排专人捡袋子,放眼望去都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尤其是垃圾堆上最明显。”这名负责人认为,水体、路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带来不良的视觉刺激,影响城市,特别是景区的整体景观。

来自农业方面的专家则认为,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环保部门一名官员也从专业角度说明塑料垃圾的危害。他说,很多塑料制品填埋后约200年时间才会降解,而且,大多数可降解塑料袋在被降解为碎片后埋在土壤里,依然难以降解。大量的塑料垃圾累积起来,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使子孙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间。

近年来,“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屡屡见诸报端。有消息称,漂浮在长江中的塑料制品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为了清理漂浮的塑料垃圾,葛洲坝水电站每天因此停机损失发电200000千瓦。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青海湖草场遭白色污染,近千只羊误食塑料死亡。牧民们反映,“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羊被活活饿死。”

实际上,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废塑料垃圾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后,导致动物死亡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技术不是问题”

能不能从技术角度,减少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呢?

对于这一问题,红塔区环境清洁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颇有研究:“塑料制品的回收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很多个体户用废旧塑料造颗粒,加入添加剂后又可制成二次袋等,如此循环利用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但现实的情况是,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很低。这名专业人士分析,垃圾处理机构通过人工分拣后,把大件塑料拣出来交给塑料生产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对于从菜市场、超市、小餐馆、食堂等地流散出来的塑料袋和快餐盒,由于分散和质量轻,基本不回收,而是焚烧后进行填埋。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我市垃圾处理的焚烧能力不足,大部分混杂着塑料制品的垃圾只好直接填埋。

小件塑料为何不进行处理呢?这名人士透露,分拣成本高、清洗复杂,这是垃圾处理场放弃回收小件塑料的直接原因。

在垃圾进入处理环节之前,拾荒者捡了一遍,到垃圾中转站收集工再捡一遍,运送到垃圾处理厂时,可回收的塑料已经不多了。如果要把分散的塑料从垃圾中刨出来,将投入更多的劳动成本。“几个人捡一大抱才称得几公斤,数量少形不成规模。”这名人士说。

而且污染了的废塑料因无法保证质量,其利用价值也很低。“从垃圾堆中刨出来的塑料很难清洗,清洗不干净加工出来就不好。”

“对于混杂在垃圾里的塑料,目前我们还没有好的处理手段。”这名专业人员直言,“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我们只能呼吁人们尽量少用塑料袋。”

这名人士同时指出,要进行垃圾全处理,只有把垃圾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只要进行分类,都有办法处理。”

治理模式

潘光祖每次去菜市场买菜回来,总会提回家五六个塑料袋。他观察周围的人群后发现,多年前使用的菜篮子和布袋不见了,很多人都是两手空空去菜市场,然后提回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促使他两次写提案,“玉溪应该及早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泡沫餐盒及简易塑料袋”,潘光祖说。

实际上,对塑料垃圾担忧的不仅仅是潘光祖一人。随着人们对塑料垃圾危害的认识,“禁白”的思潮开始在民间或官方涌动。一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的两会上,总有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提出这一问题。

市环保局污染治理处处长李明平还因为人大代表们关于“禁白”的议案,到我省较早实施“禁白”工作的迪庆、丽江进行考察。“2006年的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之后环保局一共去了6个人学习外地经验。”李明平回忆。

那次考察结束后,环保局还向市政府提交了“禁白”的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组建“禁白”专职执法机构以及工作步骤。但由于种种原因,玉溪“禁白”的步伐始终没有迈出来。

分析其原因,李明平认为,玉溪“禁白”工作的难度更大,迪庆和丽江地理位置特殊,很容易在源头上堵住塑料制品,而玉溪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进货渠道很难堵。

“区域性‘禁白’很难,全国禁比全省禁要好,全省禁比地州自己禁更好。”李明平说,虽然塑料盒上写了“可降解”的字样,但实际上是不可降解的,“要执行行业标准,规范经营户的行为,得有机构和人员来管理。”

另外,市民能否理解还是个问题。迪庆和丽江“禁白”后,一开始有些市民很反感,执法人员去菜市场买肉,卖肉的都不愿意卖给他,还有执法人员因此被打。但为了公共利益,只好这么办。

尽管外地经验难以执行,但李明平还是为“禁白”感到惊喜:“迪庆、丽江的环境的确好了,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你下车时提着塑料袋,马上有人走过来用能降解的袋子跟你换。”

敬请关注《玉溪环境问题调查下篇——化肥大量施用之害》

调查农村“白色污染”的报告

我们生活农村,看到的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学校商店里的各式各样玩具、食品、学习用品全是小塑料袋包装;去菜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早餐买包子、粥等都是用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观察和调查研究:

早上,我们在学校商店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食品包装袋、购买豆浆、包子装的塑料袋,总共扔了13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个早上废弃的塑料袋如此多,不难想象一个县一个省乃至全国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到我们学校附近的快餐店观看、调查,一天使用的塑料快餐盒更加惊人。学校的垃圾池里,看到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塑料袋等的废弃物。在学校小商店门口的垃圾桶里,装的都是同学们抛弃的食品塑料袋。走过乡村的道路,路边和路边的小沟里,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和食品包装袋的废弃物;小溪、小河的水面上的漂游物里,绝大多数是塑料制品。我们到家里的菜地、田角,也不难发现塑料废物的身影。在乡村的道路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村头港尾随都能找到人们扔弃的塑料废物。我们到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平常我们收集的相关信息也不多,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对白色污染有更多的了解。为了摆脱困难,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大量的白色垃圾堆积在村庄的交界处,壶镇与永康的交界处(打虎岭)垃圾堆积成山没有科学地处理,臭气熏天,放任自流,到下雨天污水四处乱流,危及人的生命。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抛弃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二)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众所周知;中国台湾省1994年颁布了对“白色产品”的禁令,一年后,又取消了该令。杭州市早在1995年颁布通告,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广州市于1997年6月颁布政府令,规定自当年九月一日起,在市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饭盒。基于此,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1999】第6号令,明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作为落伍产品,要于2000年底以前全面淘汰,从2001年起,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今天距最后期限已经过去六年多时间,但一次性发泡餐具依旧随处可见,而政府也从当时的强令“禁白”,变的态度“暧昧”起来,常常敷衍了事,“禁白令”成了一纸空文。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废弃物的漂动,造成大面积的污染。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塑料最早运用于农业地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可使农作物在任何季节生长,促进了市场消费。据市场统计,自1990~1995年,塑料的生产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已经席卷了整个地球。简直可以称作“白色革命”。但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重要的是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我们提议学校设置“垃圾分类存放处”,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参与活动。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要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大家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农村“白色污染”亟待治理

http://www.hnol.net 2005-04-14 10:10:13 新华网



4月3日,河北省威县大各寨村一农民在将挂满废地膜的棉花秸秆卸下车。

日前,记者在河北农村采访时发现,许多农村的田间地头都飘散着废地膜。据河北省环保局有关人员介绍,农民种地使用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但是,用毕的废弃地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则会对农村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村“白色污染”亟待治理。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30日,行人从河北省威县大各寨村附近堆满废地膜的道沟旁经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这是河北省邢台的两位农民在焚烧废地膜(摄于2003年12月)。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4月2日,河北省冀州市王庄村两位农民在清理田间的废地膜。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4月6日,河北省滦南县大姚各庄村的农民在铺地膜。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这是河北省冀州市东千村附近一田间小路旁随风飘舞的废地膜(4月2日拍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别让农村成为白色污染的重灾区

作者:刘鹏(亚心网评论员)

新型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是迅猛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改变也是翻天覆地的。但在可喜可贺的同时,笔者以一个故乡人又兼具外来者的眼光,也看到了农村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困境。这些问题和困境中,首先刺痛笔者眼睛的,当数农村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



 

河水中清淅可见的塑料袋

 

塑料袋的过量使用污染环境已经成为共识。就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发出限塑令,在城市清查和禁止使用不合标准塑料袋已经近一年的今天,虽然在市民购物、生活所需,可替代品少,塑料袋方便、快捷等原因的影响下,城市中塑料袋的使用还没有全面消失,但其使用量大大下降却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加上治理得当、及时与合理,白色污染现象已经在城市中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但农村呢?依笔者所历所见,不得不生出许多忧虑之心:院头、村口、路旁、河摊之上,随处可见成堆的废弃农用地膜、超薄塑料袋、烟壳、各种食品包装等。如遇刮风,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在空中舞、树上挂、屋顶上飘、电线上摆的情景,使笔者觉得似乎已经回到了两年前的城市。而更让人禁不住打个冷颤的是,田间地头之上,也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两只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地面随风晃的塑料袋。而一些清澈的河水中间,竟然可以清楚地看见挂在石头上没有被水冲走的塑料袋。

农村白色污染的成因与城市基本相同:其一是塑料袋方便快捷迎合了农民们的购物与生活需求;二是农民们的环保意识尚未树立,最多还在起步阶段。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和处理,笔者随机问了两个乡亲,他们的回答大体上一样,即不会主动拒绝使用,有时候会向商家索要。而用过的塑料袋,他们的话让人深思:“免费给的一般都要,容易破(损),给的越多越好。要是破了不扔掉能咋办?丢到厕所化不了,埋到肥(农家肥)或者地里几年后还好好的!”

农村天大地广,生活垃圾一般都是以家为单位自我消化,或化成肥,或者当柴烧,根本没有(至少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城市里所有的垃圾处理系统,无专门的垃圾处理厂。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塑料袋、包装袋为首的白色污染就成了农村环境的一大威胁。而如何因地制宜地处理和解决农村这一新问题,避免农村成为白色污染的重灾区?这已经成为广大农村的基层政府部门迫切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侵蚀农村的白色污染

程肇琳

6月1日,国家的“限塑令”开始施行,这让我想起了农村的白色污染,特发表这篇 日志。

2006年春节期间,我随几位画家到云南曲靖市一个小山村写生采风。这样的时节,北方尚还水瘦山寒、冰天雪地,但在云南山村,早已一片春的模样:蓝天白云,灿烂阳光,山上,是四季常青的绿色松树,其间,绽开着白色和粉红色的杜鹃花。见此景色,画家们兴奋异常,纷纷支起画架写生。

画家们画画,不画画的我等在村子内外游荡。我发现与村外美丽景色形成反差的是,村子里的小道很脏,尤其是到处有醒目的塑料垃圾——一层又一层的食品包装袋和随风而飞的花花绿绿的塑料袋。正看着,只见一个妇女将一铲子垃圾往水沟里倒,几只塑料袋飘飘而落。我忍不住问了她一句:干吗倒这里?多脏啊。她回话:不倒这里倒哪里?大家都往这里倒。

我一时语塞,替人着急地在想越来越多的垃圾有一天将这个小村庄包围怎么办。

在云南,有一些农民尚未脱贫,但这个小村庄的农民已经解决温饱,在走向更好的日子。大量扔弃的塑料包装袋,说明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因为塑料垃圾不可以堆积发酵变为有用肥料,农民们便将其随地乱扔了事。这样下去,美丽的农村将美丽不再。

在另一座村庄,我见到的是另一种塑料垃圾之灾。云南建水县的一座村庄,现在是颇吸引人的旅游之地。村中小道,没见人乱倒垃圾,但我却见房前屋后的粪塘里,扔满了用塑料袋扎着的垃圾。本来粪塘是农民用来沤农家肥的,现在它成了粪塘兼垃圾填埋坑。塑料长时间不能降解腐烂,堆满了,粪塘报废,就要另寻填埋坑。如此而为,村庄周遭将被垃圾蚕食。问当地农民怎么这样“填”,他们表示只能如此,没什么好办法。

2006年夏天,我与一群艺术家到云南思茅采风。一天,汽车沿着盘山道行进在雄壮秀美的无量山间,一处景色吸引了我们,大家纷纷下车拍照。这时,一个大煞风景的场面让我们惊愕了:公路边往下方圆百十米的山坡上,铺满了触目惊心的垃圾,其中有很多一次性塑料饭盒、塑料袋。垃圾散发着阵阵臭味,垃圾旁边,有个修路工的小工棚。我问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个小伙子,为何这里倒那么多垃圾,难道不嫌臭?他却笑而不答。我想他真是无法回答。一个小工棚不大可能扔出那么多垃圾,一定是什么地方把垃圾拉到这儿倾倒。绿色的无量山景色,被这片垃圾给破坏了。

侵蚀农村的白色污染随处皆见。

现在农村大量使用塑料地膜、塑料大棚种庄稼和蔬菜,乘车在云南大山间行走,常会看见满山的白色塑料地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远地,还以为看到的是霜雪。这些地膜一旦废弃,将如何处理?

在云南好几处边远的山村,我看到那简陋的农村医疗室中,堆着病人输液之后丢下的塑料输液管、塑料针管和空药瓶,成了一座“小山”,而农村医生却不知如何处置这些垃圾。

垃圾在包围城市,垃圾之害也在侵蚀农村。紧靠城市的农村,许多地方成了堆放城市垃圾的垃圾场,而边远的农村,也被随商品而去的形形色色垃圾包围。当各地政府在想办法处理城市垃圾时,想没想到农村也已被以塑料为主的垃圾侵害?塑料垃圾这种白色污染不仅会侵害农民的日常生活,更会对农业造成严重损害,这样的消息已屡有发布。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各地都在积极行动。我以为,建设新农村,含义是多方面的。农民脱贫,经济发展,丰衣足食,教育和科技普及,人际关系和谐等等都是重要因素,但还有一条是环境友好——让农村不受直接的工业污染之害,也不受非直接工业的污染之害。滥施化肥会不会污染水源?滥用塑料会不会污染农村的土地?这些都应当列入建设新农村的考虑之中。

我甚至问过农民朋友,把塑料垃圾集中起来放在炉灶中烧掉怎么样?他们答“不好整”。我这样的想法未免天真,把塑料集中起来焚烧,一是麻烦,二是若在家中的灶膛焚烧塑料垃圾,那将会刺鼻难闻,倒把人家的家里家外给污染了。

对农民普及环保知识和灌输保护家园意识,已时不我待。不乱扔垃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对可以回收的塑料垃圾,要动员农民回收,无用的,可以利用农村地域广阔之利,集中焚烧。我的这个思路已在现实中找到了印证。

2004年末我去高黎贡山采访,住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百花岭营地。管理局的职工十分爱惜高黎贡山,每次带人登山,都要用塑料袋把游人乱扔的塑料垃圾捡回来,同时教育大家要爱护环境。我问他们这些塑料垃圾捡回来怎么处理,他们说营地有国际环保组织捐送的环保垃圾焚烧炉,在空旷的山野焚烧垃圾不会造成污染。

这个办法真好。我们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应当把解决农村白色污染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和考虑范围了。比如,能否研制适用农村的小型且环保的垃圾焚烧炉?当城市被垃圾处理问题所困扰时,广大的农村尚可以亡羊补牢。希望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能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农村能永远山清水秀。

农村“白色污染”令人忧

每年的春节,笔者都要回农村老家过年,因为农村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年味更浓。然而,今年的春节,老家的年味虽然依然浓郁而热闹,但因村子周围建起了不少果汁、塑料、纺纱、砖瓦等加工厂,还有冒着黑烟的大大小小十几座石灰窑,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十分污浊。更令人担心的是,每家每户的垃圾堆里,都有数不清的方便面袋、乳品包装袋、一次性塑料餐盒等花花绿绿的塑料软制品,连田地里、树枝上、水池边也随处可见这些废弃塑料污染物。

其实,遭受“白色污染”的不仅仅是我的老家。在著名的丰峪旅游区,一个叫魏家村的地方,笔者发现,村民们不仅将含有各种塑料袋的垃圾直接倾入小河中,还把用过的农膜碎片堆积于河两边,使这条曾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河里的水已无法饮用。据了解,塑料废弃物在农村造成的“白色污染”有愈来愈烈之势。本世纪初,新疆北部部分农田由于农民年年使用农膜,同时对废旧农膜碎片又未彻底清理,土壤中农膜残留日益增多,最终导致农作物出苗率下降、枯死和大幅减产;在内蒙古草原和北疆等地,曾发生过牛羊误食塑料碎片致死事件;在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池塘中的鱼儿因误食塑料薄膜碎片曾大量死亡……

分析显示,造成农村“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塑料薄膜和塑料软包装消费量日益增长,而其废弃品回收却没有跟上。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销量年均增长8%以上,塑料软包装年均增长10%以上,这两大类产品年消费量高达700多万吨,而包括农膜在内的塑料薄膜与塑料软包装回收利用几乎为零。其原因是与废旧塑料管材、型材、容器、编织袋等相比,包括农膜在内的塑料薄膜及复合软包装,由于体积大、质量轻、回收成本高、利润薄,无利可图,因而一般塑料回收企业都不愿回收。二是农村人口多,塑料制品消费量大且分散,而目前回收处理设施少,回收技术缺乏,废旧塑料难以有效回收。三是农村地区环保意识差,环境执法相对不严,包括农膜在内的废旧塑料随意丢弃现象严重,造成集中回收十分困难。

要有效解决农村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笔者建议:第一,国家应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塑料软包装和塑料薄膜(包括农膜)的回收政策。比如对塑料软包装及塑料薄膜的生产及消费者征收一定的废弃物处理费,向经营和使用者征收塑料袋环境污染费,以抑制薄膜类塑料制品的使用。第二,通过财政支持,在各地建立专门回收废旧塑料薄膜及软包装的废旧物资全国连锁店,对各类废塑料进行统一回收并集中处理。第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加大农村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第四,大力扶持和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尽快实现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尤其要加快降解农膜、降解食品包装膜及一次性降解塑料餐具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因为这些塑料制品在农村的用量最大,造成的“白色污染”最为严重。

关注永城农村生活垃圾(白色污染)污染问题

目前,白色污染已成为永城乃至全国农村环保的一大问题。生活垃圾里主要是指白色污染,也就是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的污染,因为这种塑料垃圾往往是白色,故这种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也可以称之为生活垃圾污染。

个人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生活垃圾 尤其是白色污染对大家的危害。

2.永城各级乡,村要建立废弃塑料制品回收站,对农民收集的废弃塑料制品要及时进行回收和处理,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对土地和环境的侵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3.鼓励收集垃圾袋 塑料换取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防止和控制农村生活污染是永城政府必须做好的一件事,这个直接关系到永城人的健康问题。

别人给的建议

1.财政拨付专款,在农村地区设置垃圾分类箱,建造垃圾处理站,最好是建造小型垃圾发电站,既清洁环境,也实现废物利用,解决当地的用电问题。由于当地属于贫困县,除非获得上级财政支持,否则,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投资。

2.加大对农村尤其贫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于薄弱的投入,使得当地道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气,泥泞不堪,几乎不能行走,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当地几乎被遗忘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的成就明显不相符。应尽快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

3.通过立法,严格限制一次性塑料、纸餐具及相关生活用具的生产和销售。给民众指出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性,鼓励和引导民众使用传统的竹篮、瓷器、玻璃制品,鼓励和引导民众讲卫生、爱护环境,过健康、绿色的生活。

4.组织人力物力,清理现存的垃圾,尽快净化已经遭到污染的水塘、河水,阻止污染继续向地下渗透,造成更可怕的后果。

四川省江安县八项措施治理农村“白色污染”

农村“白色污染”,就是废弃的塑料制品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弃置的地膜、大棚膜、遮阳网、农药袋、肥料袋、食品袋、饮料瓶等塑料品。田土里的废塑料品长期残留在田中,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

江安县在场镇及村社环境专项治理活动中,针对“白色污染”的根源,采用土洋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加强环保宣传,订立村规民约。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和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村社干部带头治理“白色污染”,并订立村规民约,凡不遵守者,取消“低保”和农业项目补贴。

二是清洁塑料容器,防止残物污染。不再用的地膜、大棚膜、遮阳网、农药袋、肥料袋、食品袋、饮料瓶等塑料品要保持清洁,清洗农药袋、农药瓶的水直接入田土,远离人畜水源。

三是集中妥善放置,不要弃置户外。防止“白色污染”,家家户户有责。要把清洁的不再用的地膜、大棚膜、遮阳网、农药袋、肥料袋、食品袋、饮料瓶等塑料品集中妥善放置,不要弃置户外。

四是回收再生利用,塑料变成能源。塑料回收实行政府引导、补贴,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废品换成钱,多数农民愿意干。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废塑料回收到厂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五是塑料袋换农资,省成本又环保。一定数量的旧塑料包装(或补差价)换农资如农药、肥料、地膜、种子、防毒衣等,不仅节省农民种田成本,而且污染大为减少,否则,废弃塑料日积月累成恶性循环。

六是用竹木布容器,纯天然不污染。用纯天然竹木布容器,环保卫生又美观,有的菜篮子在城里人看来还是工艺品,成本不多,可加工生产卖钱。

七是使用降减塑料,土中尽量少残留。一次性薄塑用具及超薄塑料袋在土中200年才可能分解得完,要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逐步使用降减塑料。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降减塑料将会普及。

八是纸质代替塑料,无毒无味可分解。利用当年生的(芦苇、稻草、麦秆、毛竹、棉花秸、甘蔗渣等)制成的各种纸质容器,具有耐 100℃ 沸水、热油,强度适宜的特点,产品用后可回收再资源化,在土中可在一至三个月内自行降解,回归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摄影报道:农村集市白色垃圾污染严重





枣庄大众网12月5日讯(特约记者 李宗宪 报道)枣庄市山亭区一农村集市旁的小河内遍布白色垃圾(12月3日摄)。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集贸市场日益繁荣,尽管我国“限塑令”已实施两年多,但由于监管等原因,“限塑令”只是在城市里执行的比较好,在村镇的小商店里,尤其在农村集市上,非降解塑料袋仍大行其市,以致许多农村集市周围白色垃圾遍地。







太原民盟盟员、太原农校讲师王慧珍呼吁应重视对农村“白色污染”的综合治理太原民盟盟员、太原农校讲师王慧珍近日致信给市委社情民意通道,指出“白色污染”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呼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综合治理,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现在,“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在城市引起重视,开始进行综合治理,但在农村却却成蔓延之势,多数为放任自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此下去,必将引发严重的污染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日用百货和副食品市场空前繁荣,由于这些物品大多用塑料包装,而农村尚没有形成垃圾集中处理的机构,因此随意丢弃以致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根据对一个具有150户人口的村子的调查显示,97.8%的人家经常使用塑料袋盛装物品,例如每天买菜至少用一个塑料袋、103个儿童每人每天至少吃一袋具有塑料包装的小食品,如此计算一年就要有74280多个塑料袋被扔到村子的环境中,这还不算农田里的废塑料农膜。这些塑料制品被随意丢掉,每到刮风的季节,满天乱飞,到处“安家”。例如挂在大树上、灌木上,更主要的是刮到农田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加强综合治理。根据城市“白色污染”治理的经验,结合我市的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治理:首先倡导农民进行“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多使用箩筐和布袋,逐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其次在农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制度。像城市一样定点投放垃圾,有专门人员及时清理,拉到国家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再次鼓励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回收废塑料。出台一些鼓励和补贴措施。永登县多措并举消除农村白色污染

近年来,永登县针对干旱少雨的乡镇,积极顺应天时,主动应对自然,带领全县人民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现代旱作农业的新路子,实现了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是,随着地膜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产生的废旧地膜对地块、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消除白色污染、美化家园,全县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发动群众,展开了废旧地膜清理、销毁活动,实行“三包三挂钩一倾斜”制度,即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动员、督促群众捡、拾路旁、田间地头的废旧地膜,以自然社为单位,设立集中销毁点,指定专人统一销毁。同时与农户地膜供应、玉米良种补贴、村社干部工资挂钩,对及时清理、销毁的农户、村、社经乡上验收合格后发放地膜、兑现良种补贴,村社干部的工资按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对工作扎实、彻底、干净的乡镇、村、社、农户在惠农项目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农村的白色污染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农村的白色污染很严重,沟、坎边,田、塘里,还有树枝上到处都是塑料袋。这主要是乱倒、乱丢垃圾,疏于管理造成的,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的城市将被垃圾包围,如果你到近郊去看一看,你的感触会更深。

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建议:首先,乡、村干部要管环境,把这项工作纳入乡村干部的考核内容;其次,环保部门对农村白色污染处理要进行指导,使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三,要研究农村环保经费的筹措。

“白色垃圾”污染农村

当城市污染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焦点的时候,农村污染问题却被人忽视。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水、有毒的浓烟等都是影响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的巨大污染因素,尤其突出的是,随着这几年被誉为“救命工程”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浅脑山地区地膜洋芋、地膜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白色垃圾”及其潜在的危害也极大的显示出来。

近日,记者深入湟中县部分乡村,就这些地方的垃圾污染问题进行了实地采访。

村民不知污染为何物

对农民来说,地膜种植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等。然而,那些废弃的“白色垃圾”———地膜长年累月堆积在田间、路边,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对农村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月17日,记者在湟中县的一些乡村看到,由县农机部门实施耕种作业的大型播种机正在进行播种,从去年开始,这种能一边播种,一边铺地膜的现代化机械正大量地被各乡镇引进。然而,由于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废弃的地膜,很多地方或多或少存在乱扔乱放现象。很显然,废弃地膜潜在的污染危机,还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正在地里播种的湟中县上新庄申北村村民张秀花告诉记者,她家用地膜种地已有4年了。她对地膜种植的好处知道的比较多,但表示从来没想到过地膜会对土地造成污染。而且对于仍然留在地里的碎地膜和那些被她扔在路边的废弃地膜该怎样处理,更不清楚。

在另一块地里,村民马贵云正在进行地膜油菜的播种。在说到地膜污染的话题时,他说,庄稼人想不到,也不会研究这个问题。如果产量不好,他们只会想是不是肥没施好、水没浇好。至于废弃在田地里的地膜可能会对土地带来危害,他同样不知道。

上新庄镇周德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有仓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里有200多亩地进行了地膜种植,每年秋收后,村里各家各户将自己地里的地膜捡掉,然后就扔在田边了,也有捡不尽留在地里的。至于留在地里的地膜对土地有没有害,危害有多大,大家基本都说不清楚,对于那些残留塑料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记者随后在其他几个乡镇的村子采访后发现,类似的情况和认识非常普遍。不过也有一位姓杨的村民对地膜的危害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地膜对土地的影响是长期的,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地膜是塑料制品,不容易腐烂,不可能没有危害。

就此, 记者在采访了湟中县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士时,得到的答复普遍是对地膜没有什么好的根治办法。

会导致土壤供养能力下降

地膜对农业的发展和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人们常称它为“救命工程”,但“白色垃圾”对土壤的污染也是很严重的。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这些地膜不可降解,埋在地下100年也不易腐烂,它对土壤最大的危害是,若干年以后,土壤因“白色污染”而结板,导致土壤失去供养能力。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一旦污染形成,再去挽回就非常困难。此外,一些废旧塑料被冲到河里后,还会污染水源。

王吉福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也有可降解地膜,这种地膜可在自然条件下自行分解,从而避免污染,但目前这种地膜在我省的一些地区尚处于试验、转化阶段,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并且由于这种可降解地膜的成本较高,价格比较贵,能不能够得到推广或让村民接受还不好下结论。

据记者了解,随着我省近几年地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每年有大量的地膜塑料在农村地区被使用,至于一年到底有多少废弃的地膜塑料,它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有多大尚无从知晓,但无疑,“白色垃圾”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将是一潜在的污染源。

(贾生录)

白色垃圾污染农村 治污方案年内出台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4月27日电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由于地膜种植遗留的废弃塑料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就此,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畜牧厅科技处,据该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农村白色污染问题,省畜牧厅正准备组织专人进行探讨研究,力争在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据了解,到目前,全省地膜种植面积占到了全部可耕地面积的30%,看似枯燥的数字却隐藏着巨大的污染源。如何处理这么大面积的污染,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大事。省畜牧厅粮油处的工作人员说,海东地区正在对地膜种植及其所产生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出台实施相应整治措施。再谈到推广能进行自然分解的可降解地膜塑料时,省畜牧厅粮油处的工作人员说,在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的农业地区,像大通、平安等地的部分乡镇,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地膜塑料,但由于这种地膜塑料的价格较高,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来源《西海商报》记者 贾生录

致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让白色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

位同学、老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进入超市、菜场购物时,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开始使用塑料方便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形成了一种购物习惯,不过,在我们享受着科技进步为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个小小的塑料袋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据有关专家介绍,塑料袋危害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塑料袋在自然环境状态下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动物误食,就会导致其死亡;如采用填埋方法,会不断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采用焚烧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2)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塑料袋对空气、土地、水资源、动物等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得人类的健康也受到了它的威胁;(3)由于乱丢塑料袋的不良习惯,经常可以看到塑料袋存在于河流、树木、草地、空中、房前屋后等处,造成人们的“视觉污染”,破坏了城市、风景区的景观美感。可见,塑料袋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我们宝贵的各项资源已经开始产生不小的威胁与危害。

面对“白色污染”的威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0日发布“限塑令”,全国将在2008年6月1日起,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在消费场所有偿使用标准塑料购物袋。

我校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系统中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我们将首当其冲地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的“限塑令”。因为倡导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从小事、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倡导可持续发展从娃娃抓起;倡导节电、节水、节粮养成终生良好习惯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此,我们面对学校、社区,向全校师生、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请大家以身作则,自己首先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二、请大家行动起来,在社区、在学校、在街头大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劝告我们的同伴、朋友、家人、邻居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三、在超市、菜场、商店购物时,使用纸袋、布袋等塑料袋的替代品。

四、不焚烧一次性塑料制品,以免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五、不乱扔一次性所料制品,看到随地乱扔一次性塑料制品或焚烧的行为要勇敢地上前制止,并向他们进行宣传。

六、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要主动捡起来,认真组织回收。

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师生们的环境意识,各班积极开展环境知识方面的主题教育,如“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我来支一招”的教育活动,积极组织“消灭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们身体力行地饯行环保活动,使大家自觉地养成环保好习惯。

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世界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和世界是共存的关系,为了使这青山绿水更加秀丽,为了这大好河山更加壮观,让白色污染远离我们吧!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建院附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同学都成为坚定的环保卫士!

关注农村污染!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

关注农村环境污染,不要让美丽的农村被垃圾、塑料袋给破坏了。

做好排污系统,不让污水、粪便四处流溢。保护饮用水,减少结石、癌症、血栓疾病。

现在镇上问题是臭水沟多,路边到处是白色、红色废旧塑料袋,环境问题严重!

W020060316398772343092.jpg (33.59 KB)

2010-4-29 23:58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将治理农村水污染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目标责任。

一是要在农村中加强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把水污染的严重性告诉村民,使人们认识到水污染加剧会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并使村民懂得自己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二是要加大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和治污费用的投入力度,建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和回收处理制度,不要乱扔塑料袋生活垃圾,在环保上也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是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有关部门对农村河流和附近工厂应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决不姑息。一经查实,必须给予重罚。

四是建好下水道管道系统和其他排污系统,净化生活垃圾。

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加强绿色环境建设。

遏制白色污染人人有责

中国自6月1日起,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对中国此举表示赞赏。他说:“这是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决定,突显出治理塑料袋污染的国际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治理塑料袋污染的决定对亚洲乃至全球都可能产生影响。”

在中国“限塑令”即将执行之际,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有不少公益组织上街免费分发“环保袋”,并向路人宣传塑料袋的危害,提倡使用环保袋。为了支持中国这一环保行动,欧盟驻华代表团和德国麦德龙公司5月底在北京免费向顾客赠送1万个环保购物袋,袋上印有“请选择购买有节能环保标志的商品、请不要购买过度包装的礼品”等各种环保贴士。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宣传,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并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曾几何时,小小塑料袋风靡全球。由于它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不过,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塑料袋带来的环保问题,塑料袋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渐渐“失宠”。无论是在美洲、欧洲还是非洲,许多国家都在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其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替代性可降解产品、收取处理费、设置回收箱以及对违反者罚款等。

据考证,塑料袋于1902年发明于欧洲。但就是在塑料袋的诞生地欧洲,早就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无偿使用。欧洲一些大型零售商场几年前就已开始逐步推出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而且款式和规格多种多样,方便消费者选择。此外,商家还张贴海报,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经过不懈努力,欧盟主要国家大型零售商场减少白色垃圾的计划进展顺利。如德国在几年前就实施了相关法律,使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德国所有超市的塑料袋均是有偿使用,并根据大小来收费,从0.05欧元到0.5欧元不等(1欧元约合人民币10元)。不管顾客是否使用塑料袋,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店都要缴纳回收费。英国、法国、爱尔兰、瑞典等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力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意大利政府则对塑料袋生产商实行“课税法”,征以重税,以遏制塑料袋的生产。

在世界其它国家,如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非洲的肯尼亚和乌干达,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等,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案和法规。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利夫拉皮兹,是北美首个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城镇。这个人口不到550人的小镇规定,所有购物场所不得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违反规定者将被处以最高达1000加元(约合989美元)的罚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很多超市对塑料购物袋收费,而消费满一定金额可以免费获得可重复使用的购物篮。

遏制白色污染、力促环保,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环保其实就在你我身边,触手可及。只有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改变旧的生活习惯,为遏制白色污染出一份力,我们美好的家园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来源:新华网)

稻壳餐具明年上桌

我国“白色污染”可望遏制 本报讯 在国家经贸委明令2000年底淘汰和禁止使用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之时,一种新型的替代产品“稻壳一次性餐具”日前在德阳问世。

作为一种高科技绿色环保产品,新型稻壳一次性餐具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为原料,制成的一次性餐具不但无污染,且使用后40天即可降解。由于这项技术在以农业废弃物代塑方面世界领先,因此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据生产厂家四川弘扬绿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使用废弃物作原料的项目是我国大力提倡和支持的。稻壳餐具96%的原料是稻壳,不仅为农民又开辟了新一增收源,而且使用后可集中粉碎作饲料,还可集中堆埋沤成有机肥。另外,该项目生产的方便盒市场价将低于目前餐盒的15%左右,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省环保局局长朱天开说,这个项目从东部汕头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实现东西部联手开发高科技环保产品的创举。预计2001年投资1.3亿元的生产线将全部竣工投产。

(本报记者 肖静)

关于“限塑令”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称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超薄塑料袋的“封杀”和结束使用塑料袋的“免费午餐”,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执行中又将遇到怎样的现实困难和挑战?调研小组深入农村地区和市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更好地推行法令而出谋划策。

关键字 塑料袋 限塑令 环保 梅州 实行情况

一 调查背景

1.1 目前我国环保方面的基本情况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塑料袋的完全降解需要100~200年。塑料袋的过度使用给地球的水源、空气、土壤、动物与植物的生存带来致命的伤害。

在海南博鳌开幕的第十一次东北亚环境合作会议上,王之佳代表中国环境保护部门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未来。他指出,中国政府始终在致力于发展经贸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战略。在1998年至2002年五年间,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共达5800亿元。主要用于实现三大环保目标:控制全国污染排放总量,减轻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污染地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市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1.2 梅州市当地环保方面的基本情况

2002年底,梅州市新一任领导为使梅州得到更快发展而提出“四个梅州”的重要发展战略。所谓‘四个梅州’,是指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生态梅州就是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发展客家特色旅游业结合起来,加强对水资源、农业生产环境、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逐步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使梅州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结构和功能上实现最佳结合。

超薄塑料袋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着重治理“白色污染”,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限塑令”的指示精神,营造良好的投资与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梅州”的必由之路,也必将引起梅州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 概念界定

2.1 “限塑令”

环保局相关专家表示,“限塑令”并不是“禁塑令”。“限塑令”绝对不是惩罚、补偿抑或赔偿机制,而是一个引导、调理机制,其出发点就是希望通过价格调节引导市民少用一点薄塑料袋,多使用可回收、可降解厚塑料袋甚至改用环保布袋,从而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

2.2 超薄塑料袋

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已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

2.3 商品零售商场

商品零售场所是指所有提供商品零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包括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场所、书店、服装店、建材店等。

三 调查目的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团委社会实践团利用暑期时间,以“关注‘限塑令’,关注环保,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就“限塑令”实施情况和之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3.1 调查“限塑令”的执行情况,访问大小型商场和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就“限塑令”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深入挖掘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3.2 调查“限塑令”被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的情况。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了解广大消费者对“限塑令”的认知程度和广大消费者对“限塑令”的接受程度,探究新法令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从调查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提出对策。

3.3 了解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就“限塑令”的执行和意义,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倡议大家自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绿色家园。

四调研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研分三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访谈。

4.1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以当地普通居民(广大消费者)为调研对象,其中调研对象涉及各个行业,包括学生、教师、个体户、农民、超市员工以及公务员等;调研对象分布在各个年龄阶段,其中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73岁;调研对象既有处于市中心的梅江区的城镇居民,同时兼顾欠发达地区的梅西镇的农村居民。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成功回收172份,回收率86%,其中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95.9%。调查数据利用Excel表格软件进行统计,为求精确可靠。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问卷

发放

实际发放 实际回收

有效问卷

200

172

165

100%

86%

95.9%

调研对象

性别

男 女

72

93

43.6%

56.4%

调研对象

家庭所在地

城镇 农村

92

73

55.8%

44.2%

调研对象

年龄阶段

10~20

21~30

31~40

41~50

50以上

8

48

40

52

17

4.8%

29.1%

24.2%

31.5%

10.4%

4.2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的地点包括市区和农村地区的农贸市场、各大小型商场或超市。我们的调研小组在人流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对商品零售市场中的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以从侧面了解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以期得到更全面的信息。实地考察与数据记录当地超市3间,其中2间在梅县市区,1间在梅西镇农村地区。实地走访农贸市场或菜市场2处,其中市区与农村地区各一处。

项目

地区

频数

超市或商场

城镇

2

农村

1

农贸市场或菜市场

城镇

1

农村

1

4.3访谈: 访谈对象主要有超市员工、小商场老板、消费者等,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我们设计不同的访谈问题,使得访谈工作顺利进行。其中采访超市相关人士2人,普通消费者14人,小商场老板或负责人3人。访谈工作使我们得到更多的第一视角资料。

最后,调研小组结合本次问卷数据、实地考察统计和访谈记录,综合各方面资料撰写本调研报告,以期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提出对策解决相关问题。

五 基本情况分析

5.1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5.1.1 农村与城市的比较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广大消费者。其中既有来自农村地区的村民,又有来自市区的市民,比例为44.2%和55.8%;男女比例为43.6%和56.4%,“限塑令”使得老百姓不得不改变原先的购物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多少会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其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最为敏感的就是居家的主妇,所以我们的调研小组加大了对女性消费者方面的调研的比例。

5.1.2 广大居民对“限塑令”的了解情况

一项法令能否很好的落实,关键在于看老百姓的支持程度。而老百姓的支持,自然是要建立在对一项法令的正确认识之上。调研小组通过对两个地方的居民进行调查和比较,了解居民对“限塑令”的关注程度和对法令中涉及的具体名词以及法令适用范围等的理解程度。

梅江区

梅西镇

对“限塑令”的关注程度

了解

82%

78%

不清楚

15%

19%

不了解

3%

3%

超薄塑料袋指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

知道

35%

32%

不知道

65%

68%

“限塑令”适用的场所

仅限于超市

22%

36%

所以零售商场

51%

53%

不清楚

27%

11%

由上表可以得知,大部分消费者对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限塑令”并不陌生,但对于法令中涉及的具体名词以及法令适用范围却没有清楚的概念。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对“超薄塑料袋”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甚至将“限塑令”简单得理解为“禁塑令”,以致于不理解法令中的“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等相关条文。国务院2007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全文)》中明文规定,限制使用的超薄塑料袋是指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目前已被列入淘汰产品的目录),而并非限制使用所有的塑料袋的使用,更不是从此以后禁止使用任何塑料购物袋,即“限塑”而非“禁塑”。目前商品零售市场中收费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是指非超薄塑料袋或可降解塑料袋,均有QS(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标记,是经过国家检验合格的塑料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利用好群众的监督,可以让法令实施起来事半功倍。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只有一半左右的消费者清楚地认识到“限塑令”是适用于“所有的零售商场”。商品零售场所是指所有提供商品零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包括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场所、书店、服装店、建材店等,而非仅仅限于超市。

5.1.3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一个环保意识强的民族才能开辟出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决定了一项环保法令实施起来的难易程度。

有专家称,引起“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将塑料随意乱扔再加上塑料难以降解(通常需要100~200年)而造成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约73%)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说到随意丢弃塑料袋,我们又对居民“平时是怎样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进行调查。

从上图可以看出,将使用过的塑料袋直接丢弃的用户占了22%,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证明乱扔塑料袋还是大有人在的。能将塑料袋使用上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居民,只占了30%的比例。同时,有接近一半的居民(45%)将用过的塑料袋拿来装运生活垃圾。

为了解决垃圾暴露造成的二次污染环境问题,市民们渐渐养成了垃圾袋装化的习惯。大多市民家里装垃圾的塑料袋都是从超市、菜场购物时免费送的,回家往垃圾桶上一套,垃圾装满了就直接打包、扔掉。“限塑令”实施后,用何种物品替代塑料袋装垃圾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广大居民对以往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还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是否鼓励家人使用一系列环保措施

频数

百分比



113

68.5%

没有想过

52

31.5%

不会

0

0

减少塑料袋使用的同时,我们也关注环保措施的推行。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七成的居民明确表示,会支持使用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当被问到“有偿使用塑料袋真的可以帮助国家减少白色污染”时,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大多数居民都认识到,通过对塑料袋的收费来提醒广大消费者来减少使用塑料袋,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的来源,对于我国“白色污染”的治理将起来一定的作用。这也证明当地居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并且是相当支持国家的环保工作的。

5.1.4 “限塑令”在两地的实行情况

我国“限塑令”的颁布曾让世界为之一惊,世界媒体争相报道或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大胆的”新努力,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援引一位受访者的话“走中国的路吧”。可见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我国的“限塑令”,而该项法令的实施情况,也将对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上表可看出,“限塑令”正式实施后,市区和农村地区在法令的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处。两个地方均有商家继续向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袋的情况存在。从数据中可以反馈出这样的信息,法令的执行力度不足,而农村地区的情况较为严重。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部分仍然提供着免费塑料袋的商家,大部分来自于“城中村”的农贸市场或菜市场。对农贸市场的整治,将成为“限塑令”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5.1.5 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

人民的需求推动着科技和生产力向前发展,人类发明了塑料袋并将它投入使用,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超薄塑料袋逐渐退出广大消费者的视线,人们不得不开始改变现有的生活习惯,去寻求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改变现有的购物习惯是关键。

“限塑令”正式实施

有环保习惯的

习惯使用塑料袋的

之前

13.9%

86.1%

之后

39.4%

60.6%

由上表可以看出,法令的正式实施两个月以来,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例如,在购物时,更多人选择使用环保袋或提菜篮子上街买菜;而以往一直贪图方便使用塑料袋的人群中,也有一部分开始关注起“绿色”来了。

但是从访谈中我们得到信息,仍然有个别商家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这对法令的顺利推行和人们建立良好的新生活习惯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5.1.6 “限塑令”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超市和商场为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初衷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免费午餐”却造成了塑料袋的滥用。长久以来,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如今,“限塑令”的出台与正式实施,冲击了人们这种日常生活习惯,这又将对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是否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频数

百分比

有影响

110

66.7%

没有影响

55

33.3%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居民表示,“限塑令”使广大居民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建立在“免费塑料袋”基础上的生活习惯,而这个习惯形成已久,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因而对日常生活多少产生了些影响。从采访中我们得知,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购物时,小件物品(如花生、糖果等)、带汁类物品(如猪肉、豆腐等)等没有塑料袋装运,着实不方便且不卫生,而且替代品方面又不足,因而对居民和商家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用何种物品替代塑料袋装垃圾成了令广大居民们犯难的问题,将垃圾袋装然后打包扔掉已是居民长期以来的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因为它既可以保持垃圾桶的干净卫生,又可以防止垃圾气味的泄露从而造成二次空气污染,因而深受广大居民的追捧;三是对塑料袋收费将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增加一笔生活支出,增加了生活负担。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表示并未受到影响。问卷资料显示,这部分居民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农村地区,而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部分称未受到“限塑令”影响的居民表示,“限塑令”在当地并未真正实施,当地仍有商家继续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情况存在。余下的那部分居民则表示,自己多年的购物习惯并不依赖于塑料袋,因而未受到多大影响。

5.1.7 相关配套措施和替代品问题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消费者认为,“限塑”俨然成了“售塑”,他们认为“限塑令”实际上是让商家在“塑料”上又赚了一把。

调研小组走访多家超市和对居民的访谈中了解到,超市商场塑料袋的价格按大小比例以及厚度划分有不同的价格,没有统一的定价,而各超市塑料袋的价格基本上都是按小、中、大分别为0.1元、0.2元和0.3元。而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塑料袋的收费制定统一的标准,而是遵循市场规律的运作。

有专家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总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商场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其实是将成本计入到商品价格中,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只是将“隐性收费”变为“显性收费”,而“限塑令”的本意,也正是通过激发百姓的节约意识,避免过度滥用塑料购物袋,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从而节约资源,促进废弃塑料袋的回收再利用。

替代品将成为“限塑令”成功推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种类和质量均让消费者满意的替代品才能更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从而使广大居民真正意义上消除对塑料袋的依赖。

目前比较流行的塑料袋替代品,有菜篮子以及环保袋(布袋或无纺织布袋)等。而对于市场上出售的环保袋的质量,广大消费者又有不同的看法。由上图可以看出,目前环保袋的质量还是暂时能满足居民们的普通需求。但也有少数居民表示不满,他们主要是认为环保袋的承重能力以及清洗方面等存在不足,希望市场上能出现更好的替代品。

5.1.8 居民对法令的支持情况

“限塑令”正式实施以来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我们看到了法令带来的实效,也不能忽视法令带来的问题。尊重人民的呼声,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对“限塑令”的实施表示支持与理解。环保佳音,人人关注。有居民坦言,“大道理我们都懂”,对于国家颁布的“限塑令”,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表示可以理解,而且也应该给予支持。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对于目前“限塑令”所造成的不便,多数消费者表示,这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环保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看来,环保行动是众望所归,但“限塑令”又将走多远呢?“限塑令”的成功推行,又将由什么来保证呢?

由上图可以看出,坚信法令良好落实的居民只有17%,而更多的居民对法令的推行抱观望态度。

北京首张罚单10万元,福州最高罚款3万,广东1万元以下罚款……政府的执行力度,将成为广大消费者由“观望”转向“全力支持”的关键。

然而政府对消费者的积极疏导,避免消费者产生消极和抵触的情绪也至关重要。在一项关于“可能阻止法令良好实施的因素”的调查中,“执行力度不足”是居民们最担心的。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替代品不足”的问题,也是广大居民热切关心的方面。

5.1.9宣传力度

从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的居民对“限塑令”的了解,来自于电视新闻上的宣传。从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有关部门对该法令的宣传并不到位,因而广大居民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疏导,对“限塑令”更多的只是概念上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5.2 实地考察统计方法结果分析

超市是塑料袋使用大户,平均每家超市每年仅购买塑料袋的成本投入就有十几万,因而对“限塑令”自然十分关注。据有关数据显示,仅一个购物中心平均每天的塑料袋用量在4000-5000个左右。在“限塑令”推出以后,绝大多数超市提供的那些免费购物塑料袋被一下子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超市也似乎一下子变成了“最尴尬的角色”。

为此我们调研小组特派专员,在3处超市的收银处进行观察统计,收集第一手资料。下面是我们统计得到的两组数据。

表1

超市、商场统计资料卡

调查日期

调查时间段

调查地点

08.07.18

17:40~18:30

喜多多超市(1)

自备塑料袋①

购买塑料袋②

使用环保袋③

3

12

7

总计:22(人)

备注:购买与自带环保袋均归入③中,环保袋包括菜篮等。

表1

表2

超市、商场统计资料卡

调查日期

调查时间段

调查地点

08.07.19

12:13~13:20

喜多多超市(2)

自备塑料袋①

购买塑料袋②

使用环保袋③

0

24

17

总计:41(人)

备注:其中一人一次购买多个塑料袋,记为1个人次。

表2

以上表格数据是本调研小组人员在梅江区于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在不同地点(喜多多超市为连锁超市)记录下来的数据。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到,大多数市民在超市购物时,有环保习惯的人群分别为31.8%(表一)和41.5%(表二)。而大部分市民仍然离不开塑料袋,这个比例占到了54.5%和58.5%。

调研小组同样对处于农村地区的梅西镇的一间小购物超市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农村地区,“限塑令”可以说几乎未真正实行过,商家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情况很严重。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农贸市场或菜市场处。商贩们由于自身利益原因,担心向顾客收取塑料袋的费用而导致顾客流失,仍然在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而超薄塑料袋也仍然被广泛使用着,随处可以看到买菜的市民们提着花花绿绿的超薄塑料袋子。

5.3 访谈结果分析

5.3.1 普通消费者访谈录

通过对14位普通消费者的采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对于“限塑令”,所有消费者都表示支持与理解。

2、“限塑令”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也显而易见,主要是购物上的不便、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替代品不足等问题。

3、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几乎承受不起“塑料袋”这一笔额外的生活支出。

4、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仍需要一个中长期的适应过程。

5、执法力度不足,仍然有部分商家继续提供免费的塑料袋,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情况较为严重。

6、当地相关部门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7、当地缺乏有效的塑料回收机制。

5.3.2 小商场老板访谈录

通过对3位小商场老板的采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对于超薄塑料袋,应该是“限制使用”而不是全面“禁止使用”。

2、对塑料袋收费是一种变相收费,担心消费者无法接受,从而对小本生意的商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3、小商场没有足够资本购买足量的环保袋或非超薄塑料袋以应对可能的销售高峰,期待比目前市场上的环保袋更便宜实在的替代品出现。

4、购物具有随机性,顾客不可能随时带一个环保袋在身上。

5.3.3 超市人士访谈录

通过对两位超市员工的采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顾客对“限塑令”并没有过多的抵触和抱怨,因而对超市的正常运营没有太大影响。

2、顾客对超市所出售的环保袋并不感兴趣,大部分顾客使用的是替代品是自己的挎包、书包或自带的帆布袋等。

3、由于不是主动提供塑料袋,而顾客使用的替代品也是“捏紧在手”,故而没有再为顾客对货物进行袋装,从而影响了收银速度和人流集散速度。

4、水果或熟食区的手撕袋(或保鲜袋)用量爆增,成了顾客心目中“塑料袋”的理想替代品。

5、收费的塑料袋的价钱定位,使超市对零钞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六、问题与对策

6.1 问题

“限塑令”自正式实施以来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国家商务部也相继出台了补充规定以完善这项法令。从调查中可以得知,绝大多数老百姓对于国家的政策是持支持且理解的态度的。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我国承诺要举办一届绿色奥运,而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限塑令”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决心与魄力,更有外国媒体积极评价我国的环保“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法令的不完善以及各地经济不平衡等主客观原因,法令在实行过程中也遭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具体如下:

1、由于各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对“限塑令”的相关条文的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差。例如,有人将“限塑”与“禁塑”混淆起来,甚至有人将“限塑”简单得理解为“售塑”,从而对法令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

2、多年形成的购物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塑料袋几乎已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它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塑料袋的免费提供着实方便了居民们的生活起居。而靠着从超市或商场等免费得来的塑料袋,人们又在不知觉间形成了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的生活习惯。广大居民对塑料袋的依赖性可见一斑。

3、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限塑令”背后的意义则是多了一笔额外的家庭开支。虽说一个塑料袋平均价格仅为2毛钱,但一个月下来,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环保袋的平均价格也在3元左右,而环保袋的使用寿命则成为

这笔“额外支出”的主导因素。

4、宣传力度不够。绝大多数居民对“限塑令”的认知来自于电视上的宣传,因而对该项法令只是感性上的认识,“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只知道塑料袋在今后是要收费的。职能部门缺乏对当地居民在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没有积极疏导当地居民正确看待法令带来的“副作用”。

5、监督力度不足。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商家仍然免费提供着塑料袋,农村地区情况较为严重,法令几乎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城市走在前列而农村后知后觉。既然居民们都知道了“限塑令”,却仍有人“我行我塑”,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监督力量产生质疑。

6、环保意识薄弱。尽管居民对“限塑令”理解与支持,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法令背后的意义,依然有相当数目的居民付费使用着塑料袋,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购物袋从来没有免费过,都是提前打入成本,算在消费者的头上。对塑料购物袋收费,是把“隐性收”变成了“显性收费”。而“限塑令”的本意,是通过收费来激发百姓的节约意识,避免过度滥用塑料购物袋,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从而节约资源,促进废弃塑料袋的回收再利用。

7、作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农贸市场,是“限塑令”执行的难中之难。农贸市场采用的是单独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商品无法统一明码标价,商家与顾客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用谈对塑料袋进行收费,因而对商家是否对塑料袋进行收费了实在难以定夺。没有实行统一收费,没有商贩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故而法令的实行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当前,农村“白色污染”治理相关现状调查 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8、正规塑料袋价格相对昂贵阻碍施行。据资料显示,超薄塑料袋的价钱仅为几分钱一个,而正规塑料袋的价格相对高昂,这也使得小商场小本经营的商家犯难,既没有资本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又不能为推行“限塑令”而得罪顾客。

9、替代品不足是影响法令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水果或熟食区的手撕袋则暂时成了消费者的一种替代品。

10、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限塑令”加速了相关产业的洗牌速度,加速淘汰了一些相关产业的企业。同时对超市等零售商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2 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积极倡导新环保新生活。

“限塑令”的本意是通过有偿使用合格塑料袋,提高购物成本,达到抑制塑料袋使用的目的。但“限塑令”实施以来,很多消费者仍未形成“限塑”消费习惯,没有免费的就自行购买塑料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因而,积极开展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形式,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义,提前对消费者进行动员,避免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歧义和纠纷。通过广泛的宣传,使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形成以环保为荣的社会氛围。加大对“限塑令”本质的宣传,努力提高国民对“限塑令”的正确认识度以及法令在国民心中的认可度。积极倡导环保与节制的理念,引导国民对“收费”的正确理解,鼓励国民建立起新的生活习惯。

二、强化生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切断劣质塑料袋生产渠道。

有专家表示,生产塑料袋的装备要求很低、技术含量很低,几台土机器、几名临时工便可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大量的劣质塑料袋。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每天仅买菜一项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虽然塑料袋利润率很低,但运营成本极低的小企业,就可能敢于冒险、违规生产这种劣质塑料袋。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切断劣质塑料袋的生产渠道。

三、强化流通监管,“堵”“疏”结合,从使用环节遏止塑料袋的泛滥。

1、加大对集贸市场的监管,清除“限塑”的盲点。在农贸市场调研时,不少摊主都表示,如果让农贸市场里效仿超市,提供塑料袋另外收费,则将激化顾客与商家间的矛盾从而影响生意。集贸市场确实是个特殊的地方,商品价格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与弹性,三五毛的菜要让顾客用一两毛买袋子,袋子送不起又怕顾客不买帐,很多摊主都不愿意冒险。农贸市场管理处可以担当起这个职责,一方面可积极寻找物美价廉的替代品,如买肉用草绳扎等;另一方面,可设立统一的购袋处,在加大对菜农对塑料袋的控制使用的同时,维护公平,兼顾统一,保证菜农的利益。

2、加大对食品卫生监管的同时,积极寻找环保替代品。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商品销售场所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除外。食品是一种特殊的零售品,特别是熟食对卫生方面要求特别高,故“限塑令”把食品行业排除在外。但是从长远看,食品用袋占了很大一块。目前,肯德基、麦当劳外卖全面“换装”,由原来的塑料袋换为纸袋。食品行业应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努力寻求新的食品预包装技术。

四、多项措施齐下,从实际操作中促进“限塑令”的推行。

1、推行奖惩制度,促使零售商场自觉自愿的限制塑料袋的销售。“限塑令”中规定,对“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我们认为,一项政策的实施,应该奖罚并重。因此,有关部门应对塑料袋的使用或销量逐月减少的商品零售企业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积极鼓励商场或超市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配合“限塑令”的推行。如商场可对自备购物袋的消费者赠送小礼品以示鼓励、对不想买袋者办理环保袋出借业务等。

2、倡导生产商、销售商及消费者共同参与“限塑”行动。“限塑成本不应完全由消费者买单”,是塑料购物袋收费后网络论坛、博客中数量激增的观点。“限塑令”不应该只有消费者来承担,生产商、销售商也同样有责任担当起环保的义务。积极倡导生产商转型,生产合格的环保产品,鼓励销售商减少销售塑料袋并积极推行环保袋。

3、建立回收制度,增强有效利用率。生产厂家、商家应承担起塑料袋回收再利用的责任,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塑料袋再生后可以循环利用,不至于丢进垃圾堆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此一来,塑料袋或将和目前各种塑料瓶一样,得到有效地循环利用。

4、加大引导力度,引领无纺布袋时尚新潮流。2008年2月份的伦敦时装周开始,T型台以及各种时尚杂志的封面就开始频繁出现这种棉布质地的环保购物袋,很多演艺时尚明星也身体力行地背上它,环保瞬间成为了潮流大举入侵时装界。有关生产厂家其实也可以大有可为,设计出新颖时尚的环保包,引领一个环保时尚风,在我国掀起“无纺布袋”时尚新潮流。

七、结语

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超过三十亿个。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是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场所之一,虽然“限塑令”在超市中容易推行,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市场、水果摊等零售商场要顺利推行“限塑”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这些场所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三倍。解决农贸市场等零散销售场所的“限塑”问题,成为了成功推行“限塑令”的关键点。有关部门应该加快立法速度,使得“限塑令”有法可依,而执行部门也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限塑令”的实施将使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至少三分之二。有专家表示,我国实行“限塑”,是利用经济手段治疗人们的白色污染“依赖症”,最终实现由“限塑”到“禁塑”。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虽然眼下的“限塑令”给市民带来了些许不便,但从长远考虑,合理的使用塑料购物袋,逐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总量,可以从根源上遏制“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让环保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找到既能兼顾百姓生活便利,又环保的塑料购物袋替代品。对于老百姓来说,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限塑令”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法规来达到“限塑”的目的,若要从“限塑”到自觉得摒弃塑料袋,直至其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还是需要一段适应期的,但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

八、参考文献

[1]北方网《中国五年在环保生态建设已投入5800亿元》http://www.enorth.com.cn  2002-12-06

[2]毕舸《限塑令,制度激励优于经济处罚》

http://www.sina.com.cn 2008-03-27

[3]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共青团工作优秀调研报告汇编》

2007-09

[4] 九三学社《“限塑令”实施后的几点建议》

九三学社中央信息中心 2008-06-27

九、附录

附录(一)

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购物袋最集中的场所,而且目前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

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

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职能部门制订具体办法并抓好落实。发展改革、商务、质检、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0037.html

更多阅读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广告市场调查报告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白色垃圾:塑料袋,一次性饭盒……这些白色垃圾既污染环境,又难以处置。而且经过一万年之久都不会自然腐烂,如果被烧了还会有毒气释放出来。清洁工每天都会处置许多白色垃圾,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白色垃圾呢?于是,我对白色污

随笔: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论文

随笔: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论文)写在前面:当下中国,由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关于留守儿

声明:《当前,农村“白色污染”治理相关现状调查 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为网友输给了我以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