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资料图片)
转播到腾讯微博温家宝看望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中)
转播到腾讯微博1947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摄于巴黎
转播到腾讯微博1936清华毕业照(前排右2为何泽慧)
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病逝
为科学家钱三强的夫人曾领导建立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基础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中科院资深院士何泽慧,因病于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夫人。她曾和钱三强等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上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建立了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基础。她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积极推动我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
何泽慧院士1914年出生于苏州,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她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
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共同的科学生涯,被称为“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满怀爱国热忱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新中国成立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
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直到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关心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
【延伸阅读】
她是“中国的居里夫人”
1932年,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共同的科学生涯。与钱三强结婚后,已经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
在1946年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钱三强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之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裂变方式。
此后何泽慧与他在居里实验室开始对原子核裂变做深入的研究。每天几乎20多小时做实验,每天几百张照片,与当年的居里夫妇毫无二致。
核裂变一般在300次裂变当中,有可能出现一次三分裂;而四分裂现象则是上万次裂变当中可能出现三例,由此可见这个四分裂是多么稀少,多么难得!而这个“四分裂”,就是何泽慧发现的!时间是1946年12月20日。
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分析,1947年初,钱三强、何泽慧夫妇正式发表论文,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
这一发现一经公布,立刻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的轰动。约里奥居里先生称“这是二战后物理学上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媒体则热烈地称呼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会继续留在法国时,1948年,他们在约里奥居里夫妇家中留影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何泽慧组织领导新中国核物理、中子物理、钚化学、热核反应等十多项研究课题,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从而使这位女性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何泽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女,中国原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何泽慧祖籍山西省灵石县,1914年生于苏州,家住网狮园。中学就读于苏州市第十中学。中学毕业后于193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作为该专业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与钱三强和王大珩等人分在一个班。1936年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原本计划进入南京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工作,但因该机构不愿收女生而作罢。后来她又得知山西省政府能够提供去德国留学的资助,而她因为祖籍在山西因此也能获此机会。于是她前往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实验弹道学,并于1940年以题为《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的论文获得该校工程博士学位。
1940年起她在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进行磁性材料研究。1943年她来到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此期间她与钱三强用电报保持着联系。在同意了钱三强的求婚之后,她于1946年同钱三强在法国结婚。婚后二人一同在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以及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内合作研究。
1948年同钱三强一同回到中国大陆参与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投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中。196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了贡献。1965年,她赴河南安阳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她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审查和批判;1969年冬被下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设在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197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她担任副所长。1980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她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在德国从事研究期间,何泽慧就曾利用云室首先观察并确认了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46年到达法国之后,她和钱三强共同工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其中她捕捉到了世界上首例四分裂径迹。20世纪50年代回到中国大陆后又开发了用于核物理研究的原子核乳胶,该成就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56年后,她领导建立中子研究室,在该领域内起到开拓作用。1970年代中期她开始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通过倡导、协助建设西藏甘巴拉山高山乳胶室、高空气球,推动了中国天体物理学、空间科学的发展。她还培养有5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发表过论文十余篇.
一门多才俊
何澄(1880-1946),字亚农,号两渡村人。因崇敬傅山先生,又号真山,山西灵石人。1880年出生在山西灵石县两渡镇一个已经累世五代的“科举旺族”中。在科举取仕的清代,两渡何家在黄卷青灯之下,把读书、应考和做官发挥到了极致。到清代末期科考废止,灵石两渡何家中进士者15人:在清廷中枢机关——内阁、各部院衙门、内府以及地方文武官衙门供职者六十余人。直到今天,两渡何家仍是研究明清时期文化家族何以繁盛的一个典型例案。1902年,何澄自费东渡日本,开始了“强国梦”的征程。他是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并且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志在推翻“满洲政府”的同盟会秘密外围组织“丈夫团”的主要成员。1907年,何澄毕业回国,被清廷陆军部通国速成武备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聘为兵学教官。1909年,何澄入清廷军咨府第二厅任职。同年,经明代大学士王鏊第十四世孙、晚清著名的物理学翻译家、曲学家王季烈介绍,与其妹王季山结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何澄自京城南下,协助陈其美谋划光复上海,任沪军第二师师参谋长。1912年8月,何澄退出军界,回到苏州定居,在十全街建造了自己的第一所私宅“二渡书屋”(应为“两渡书屋”)。1915年,开办了益亚织布厂,生产一种上等的丝光爱国布。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1909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1916年退出军界。一度曾任沧石铁路筹备局局长,并被选为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不久退隐,寓居苏州办实业,兴教育。1940年,从张锡銮手中购买网师园。收藏丰富。在苏州兴办实业期间,与张善孖、张大千、叶恭绰等成为至交。
何澄既是一位革命者,又是一位实业家,还是一位具有较高文物、艺术造诣的鉴赏家、收藏家。曾收藏有1374件珍贵文物、642册善本图书,后根据何澄生前意愿,这些文物与图书由何澄子女于1955年捐赠给国家。
何泽慧院士的母亲王季山,为苏州名门望族王氏第十四世闺秀。苏州王氏,望出太原,始祖为明代文学家、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王鏊。
苏州王氏家族,明、清两代出状元1人、探花1人、进士11人、举人46人,近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数十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
何泽慧的外公王颂蔚(1848—1895)为清光绪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军机章京;外婆谢长达(1848—1934)为振华女中(苏州十中之前身)创办人,著名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何泽慧(著名物理学家)、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李政道(著名科学家)、王明贞(著名物理学家)等一批才俊从这所学校走向清华、北大,卓然成为大家。
何泽慧的大舅王季烈(1873—1952)为清末进士,编著中国第一本物理学教材,是中国“物理学”一词的第一提出人,是何泽慧父母的婚姻介绍人;二舅王季同(1875—1948)为我国著名数学家与机电专家,其独创的“王氏代数”和“螺旋弹簧”新公式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三舅王季鋆早殇;四舅王季点(1879—1966)为京师大学堂提调(教授);五舅王季绪(1881—1952)为我国最早的机械专家,曾任北洋大学教务长、代校长、工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机械系教授;大姨王季昭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振华女中教师;二姨王季茝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三姨王季玉(1885—1967)为著名教育家,美国麻省蒙特霍育克女子大学文学学士、伊利诺大学生物学硕士、振华女中校长;母亲王季山(1887—1949)在女儿中排行第四,为著名学者;五姨王季常(1890—1974)为苏州安定中学创办人,曾执教振华女中、安定中学。
而在下一代即同何泽慧一辈的王氏家族成员更是将科学世家之门风发扬光大,除何氏三姊妹外,还有王守竞、王守武、王守觉、王守融、王淑贞、王明贞这样一大批科学人才。王守竞(1904-1984)哈佛大学理科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我国机械工业创始人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王淑贞(1899-1991)曾在江苏女医学堂和清华大学就读,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士学位,霍布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解放前曾任上海女子医学院教授,是该校第一任中国籍院长。她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妇产医院院院长,是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有南王北林(林巧稚)之说。王明贞(1906年10月3日—2010年8月28日)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曾师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乌伦贝克教授。在麻省理工大学雷达研究所工作,在噪声的研究上卓有成就,对于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研究。她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2005年11月4日,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为她庆祝百年华诞。王守融(1917-1966)16岁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攻读航空工程。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庚款补助研究员。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在加拿大帝国机械厂任机械设计工程师。解放后在南开大学工学院任机械工程系教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是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王守武(1919-)上海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科学学士,美国印第安那州普度大学硕士、博士。曾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授。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科学奠基人之一。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名誉主任。曾任北京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守觉(1925-)上海同济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所长。1958年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应用于国产晶体管化高速计算机。1959-1963年负责研制全部硅平面工艺技术,并研制成功五种硅平面型晶体管。1974年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掩模板。1979年后,从事多值与连续逻辑电路的研究及应用。中科院院士。
何泽慧的大姐何怡贞(1910—2009)为我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姐夫葛庭燧(1913—2000)为中科院院士,固体物理学家;大哥何泽明(1912—2003)为北京钢铁学院院长;何泽慧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丈夫钱三强(1913—1992)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1887—1939)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大弟何泽涌(1919—)为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妹妹何泽瑛(1920—)为南京植物院有声望的研究员;二弟何泽源(1922—2005)为保定油脂厂高级工程师;三弟何泽诚(1924—)为上海地质仪器厂高级工程师;四弟何泽庆(1926—1976)为长春地质学院资深教授。
何泽慧之大女儿钱祖玄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女儿钱民协(1949—)结构化学,蛋白质晶体学,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子钱思进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