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嘉州风度 嘉州盐焗鸡

那些血性 那些气质 那些思想……

寻找嘉州风度

■ 本报记者 熊燕

两千年前的大史学家班固说:“民食稻鱼,无凶年忧。”南宋大诗人陆游吟:“公事无多厨酿美,此身不负负嘉州。”

在中国西南,有一个地域,有一些沉淀的精神气质,叫做嘉州风度。

所谓“风度”,有时更像是一种精神气,它借乐山人的躯壳而生,自面容仪态到谈吐气象,都是独特易辨的。只稍一放眼,便可捕捉到众多沾着“嘉州风度”的人物。自秦汉置郡南安,走过历朝各代,乐山人没有随着政治纷争、颠沛动荡走向浮躁不安,而是在城市文明的进程中,积淀了一些独有的精神气质。

带点都会气质,有点山川灵性

嘉州风度一: 喜文 闲适 随性

“环境安定,山川秀美,使得乐山自古文风浓厚,常有文人停留。”作家周纲先生认为,这种喜文的氛围,在乐山民间随处可见。“乐山很多人很有学问,看到风景就可以吟出诗来,他们会随性地谈诗论文,常常将诸如 ‘闻名遐迩’、‘付之阙如’等文辞挂在口中。”同样,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温润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之下,乐山人自然享尽闲适,厌远游闯荡。“他们喝茶、打牌,吟诗作画,极有闲情。”

乐山师范学院陈晓春教授勾画他心中的乐山城模样时,就有着鲁迅笔下的鲁镇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共同交织的影迹——主流儒家文化的熏染和小城农耕文化铺垫着的朴素江湖气质陶冶,再添上几许码头商业文化的味道,乐山便有了大气开放、悠闲温和、义气豪爽的气质,但缺失工业文化冲击的小城,也少不了有些狭隘封闭、自我自私、小富即安的风貌。

周纲先生解释,风度是指一个人谈吐、举止、态度、仪表,有时候也可以特指某一阶层、群体,如绅士风度、学者风度、军人风度等。而要概括一个地域的经济、精神、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则更近似于是一种风尚、一种气质和精神。

这种风尚、气性,与自然、人文、社会、历史息息相关。

乐山海棠独香,在唐代已经盛名远播。《海棠百韵》诗云:“峨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唐代薛能任嘉州刺史时,莫不为海棠而醉,为民风纯朴而慰。据说古嘉定府城西北有一片茂密的海棠林,相传蜀王开明定都于嘉州,并遍植海棠。海棠花开时节,不光花色艳丽,漫山红遍,而且香味特异,香飘千里。明人张所望《阅耕余录》说:“嘉州海棠有香,独异他处。”郭沫若《忆嘉州》诗第一句也是:“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佛庇佑下的乐山,风调雨顺,富足安逸,这里的人也就自然散发着随性、懒散、悠闲的气质。“宋代以来,乐山人更明显沉醉于自然山水,诗文中常有古时嘉州人修浮桥、垒河堤、饮酒对诗的意趣。”文史专家唐长寿说,“流风所及,当今乐山也便有了‘乐山乐水乐逍遥”的城市宣传口号。”于是 “休闲”也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城市精神之一,并以之为特色加以炫耀。一如70多年前,文学家叶圣陶住到了乐山城。他对乐山的感觉是:“除了抽壮丁,全无抗战的气氛。说不好固然不好,说好也有理由。”

这或许就注定了乐山城市的“知足”心态。唐长寿分析,知足常乐,很好。“一知足,就很‘潇洒’,很‘通脱’。但过于‘很’了,安乐得陶醉其中了,没有了忧患意识,就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乐山城市精神的负面。”很“潇洒”、很“通脱”,也就“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随机应变”……两个字:随便。以“不拘泥”、“不迂执”,“与时俱进”自欺。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油滑”、“轻薄”和“赌性”。身为乐山人的郭沫若说乐山人“带点都会气质,有点轻薄”,可说是一针见血。

古今移民共生共济,多元文化兼收并蓄

嘉州风度二: 宽厚 豁达 包容

以色列学者马特拉斯认为,所有的城市史其实都是移民史。

从秦统一巴蜀以来,大量移民迁徙到乐山,民族的交融,文化的汇流自此开始,这座城市也就奠定了包容、不排外的性格底蕴。抗日战争时期,武大内迁乐山,大学精神的留驻,又为乐山增添了一抹严谨治学的氛围。上世纪60年代初,“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下,以成昆铁路和岷江航道为依托,许多重要的大型军工企业向乐山境内搬迁。20多家内迁企业,200多个厂矿、科研、设计单位的干部、工程技术、施工人员近10万人进入乐山,为乐山地方经济的发展书写了充满了激情的一笔。

周纲先生认为,乐山人的这种包容,细致体现在乐山人的重友邻相处之道上:千金买屋,万金买邻。“乐山大移民带来的,是外来人和土著人一直以来的和谐相处,从未有诸如‘客家人’之类的明确区分,更未发生过大的纠纷。。”但他同时表示:“乐山人包容,而不是宽容,眼界不够开阔,开拓精神较弱,极少有‘敢为天下先’,但是又不甘居人后。”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向玉成则称颂这种气度是:“儒道释并存、水陆皆可谋生、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兼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嘉州人自来就具有大度包容的气质和风度,因而能够守势应变。”

乐山的“包容”表现为海纳百川,这与乐山2000多年以来作为巴蜀的水上交通枢纽而具对外开放性息息相关。“乐山的现代工业,如华新丝厂、嘉乐纸厂都是由外地人搞起来的,且在乐山如鱼得水。抗战时更是达到了一个顶点,武汉大学、侯德榜的永利化工厂等学校、企业的迁入,均受到乐山这座城市的欢迎。”唐长寿说,新中国成立后搞“三线建设”,长药、605厂等更在乐山生根发芽,长药人、605厂人与乐山本地人很好地融为一体,未闻相互排斥之事。同时,乐山城市的发展都因这一次次外来文明的进入而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但这种开放,往往又显得那么被动。”他不无遗憾地表示,“似乎一切的开放和接纳,都是被动的,你来了,我接受,你不来,我也不着急请。”

嘉州山水之魂 汉唐华丽之魅

嘉州风度三: 大气 铁骨 率直

乐山古有“嘉州山水”之称。范成大云:“天下山水窟有二,曰嘉州,曰桂林。”评价之高令人惊讶。到清代,号称“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李调元又说:“嘉州山水甲天下”,高度评价其为中国第一。 武汉大学内迁乐山时,更有人唱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乐山山水甲桂林。”

乐山作家徐燕平先生曾大胆提出“杭州之上是嘉州”,在他眼中,杭州是天堂,比天堂还好的乐山,最精彩的是活山活水活人。“活是鲜活的活。活是养活的活。乐山的水是活的。岷江的忧思、青衣江的柔情、大渡河的苍劲,在乐山交汇、激荡。俨然是古今的对话,南北的问答。乐山的山是活的。凌云乌尤生长着。它们相互观望,相互祈祷。有月的日子赏峨眉,无雨的天气念嘉州。当夜深人静三江水拍,它们一起将梵音吟诵。乐山的人更是活的。他们活在鲜活的山水中,活在有记忆的时间中。乐山人善于将生活细化慢化深化强化,将日子随意化解构化,将自然美景语言化茶水化,将沉闷或压抑风化羽化派送化,将得意或欢喜内化外化逍遥化。无形之中,嘉州胜了杭州。”

嘉州山水如是,嘉州经济、文化亦如是。一座历经千年巍然端坐的石刻弥勒佛,尽显大唐气象。在唐代,蜀地是当时中央王朝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嘉州紧邻成都,是川西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川秀发,商贾喧闹”,是唐宋嘉州的真实写照。经济的繁荣,为开凿巨大的佛像艺术工程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繁华大气,与乐山的山川形胜合而为一,协调生动。这种汉唐风度,深刻映在本土专栏作家黄潮心里,“乐山大佛和崖墓的大气磅礴、规模之宏大,人物刻画之张扬,艺术造型之精致,无疑也是融进了乐山人血液中的精神气度。”

三江汇流的激荡,则冲刷出乐山人的大气、潇洒和刚毅。

1985年7月,“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在金沙江通伽峡段遇难。壮士的离去,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波澜壮阔的长漂运动由此兴盛,并延续至今。激情、奋进、献身的长漂精神,始终激荡在国人的内心深处,唱响了一首思想解放、开拓奋进的民间史诗。

在本土学者黄德彰先生看来,乐山人的学识品格、胆量风骨都经得住推敲。特立独行之人虽多,却也都是怀坦然心,为率真事,懂涵养包容,又守得铁骨铮铮,历尽精忠报国之举。

《明史》记载,嘉靖一朝,士人品评蜀中人物,最为推崇的就是“嘉定四谏”。嘉靖之初,四谏同朝,但却相继被放逐。但他们的正直和气节,在家乡早已被广泛流传。晚年时期,“三谏”还曾登临老霄顶,赋诗怀人。

到了抗战时期,川军将士中也不乏乐山人请缨参战,据说当时的川军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抗日战争是保家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这段话无疑道出了川军将士的铁血心声。

不同时代的嘉州人,他们那些曾经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度,虽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回望他们,也让我们感叹不已。一个个由历史镜像中照出的嘉州人,他们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度、风趣或风雅。

嘉州风度符号·人物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乐山作为一座有历史、有文化传承、有独特个性的城市,其展现出来的也是综合的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一种文化特质。梳理并提炼代表嘉州风度的一系列符号,希望从他们身上能体味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方面的嘉州风度。

苏东坡

鲜活1000年的大词人

风度关键词:豪放 旷达 博爱

■人物简介:苏轼,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千年以来,苏东坡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杆,无人能够超越,甚至没有人能够追赶。

他的身上,几乎汇集了中国读书人的所有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他头上的光环有好多个: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每一个头衔都应该加上一个形容词做前缀:伟大的。

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是佛家的俗家弟子,自号东坡居士,跟和尚们关系密切;他又是道家的信徒,老庄哲学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佛道三教在他身上达到完美融合,在文学创作上他很浪漫,在做人做官上却很严谨。

他是赫赫有名的勤政廉洁官员,一辈子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每到一处都留下无数佳话。

他是美食家——亲手发明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至今还是川菜中的名菜;他是酒量不大但喜欢饮酒的酒徒,自己也是酿酒师。他永远用快乐的心态对待官场磨难,即使被发配到万里之外的海南,那个蛮荒之地,他还是笑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一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的“大江东去”,豪放了一千多年的文学史。

苏东坡的老家,就在我们的近邻眉山。与其说苏东坡是眉州人,不如说他是嘉州人。这不仅是因为,历史上眉州与嘉州分分合合,更因为,在苏东坡的心目中,嘉州才是他心目中灵魂栖息的港湾。另一方面,历代嘉州人民,感情上一直把苏东坡当成了嘉州乡贤,敬他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文学大师。

(本报记者 刘嘉异)

“嘉定四谏” 气节标杆

风度关键词:担当 正义 骨气

■人物简介:“嘉定四谏”是指明朝正德、嘉靖年间4位乐山籍的著名谏官,安磐、徐文华、程启充、彭汝实。他们既是乐山的历史文化名人,又是气节的标杆。

谏官,或称言官,给皇帝提意见的官员。安磐、徐文华、程启充、彭汝实四位谏官都是乐山市中区人。安磐,家住三峨坊,即今天乐山城西的虾蟆口。徐文华住在篦子街,自号东崖先生。而城里婺嫣街旁的那条小巷,御史巷,是著名御史程启充的旧居所在。至于彭汝实,他的“中流砥柱”四个大字,镌刻在乌尤山的崖壁上,至今犹然历历可见。四位谏官铁骨铮铮,直言敢谏,不怕削职,不怕廷杖。他们的道德操守,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时称“嘉定四谏”。

四位谏官的举谏经历,至今想来,仍让世人唏嘘。安磐多次上书斥责奸臣,又谏皇帝不应参与宗教迷信活动。在朝屡进直言,多数不被皇帝听取,后革职为民,返乡居住城西虾蟆口宅第,不久病故。而徐文华因直言上谏,两次停职。嘉靖六年被下狱,发配辽阳。逢大赦,病体难支,行至静海病故。程启充武宗朝时,数谏政事,斥责滥冒军功、冗官、冗兵、冗费之弊。后得罪奸臣,先后充军辽阳、蒲河、锦州。彭汝实在朝多次直谏,并上书嘉靖皇帝,斥责奸臣,陈述时政得失,竭力反对“议大礼”,后受权臣排挤,被夺职还乡,山居教学。

“嘉定四谏”对上冒死规劝皇帝,对下司行弹劾职能。有气节、有操守,有思想、有见地,刚强勇敢、不怕牺牲。他们身处要位,却也时刻临渊履冰,但从没有退缩,凭着坚毅的操守、卓远的见地,毅然进言。对于今天的乐山人,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他们的故事,更是他们的气节,千载盛传,永留青史。(本报记者 刘嘉异)

廖平

离经叛道的经学大师

风度关键词:沉稳大气 融汇古今

■人物简介:廖平,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

廖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廖平一生,好为新说,自成一体,并不拘泥于前人之言,堪称经学大师。廖平一身勤于著述,成果颇丰,有著作140余种;也好立新说,甚至六次改变自己的学说。

廖平的一生,离经叛道却又沉稳大气。光绪十五年,廖平赴京应礼部春闱,会试成进士,朝考三等,钦点即用知县。廖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省外为由,请改教职。廖平对一心要栽培他的张之洞说:“倘使《谷梁》有成,不羡山西巡抚”,从此专于教学与著述。他所提出的“平分今古”之说以及他所采用的“以今还今,以古还古”的科学方法,发前人所未发,是经学史上破天荒的重大创见,奠定了他在近代经学界不可撼动的大师地位。

之后,潜心教学著作的廖平还写出《知圣篇》和《辟刘篇》,主张“托古改制,尊今抑古”,表明他作为一个爱国学者亲历国家和民族危机之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反映了开明学者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与朝野上下改良主义的政治思

潮不谋而合,对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有着启迪之功。

(本报记者 刘嘉异)

熊克武

胆识成就革命战士

风度关键词:胆识 隐忍 骨气

■人物简介:熊克武生于井研县研经镇,他是中国同盟会的重要成员,著名的民主革命战士。

熊克武出生在井研县研经小镇,还在幼年时的熊克武,便有了不屈的气节。父亲熊宝周以开中药铺行医为生,母亲邱氏生有子女8人,熊克武排行第二。幼时,家中生计艰难,父亲常告诫子女,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有出息。

熊克武8岁时开始在镇上读私塾,闲时帮家里卖桑叶、收蚕茧等。13岁时赴荣县方家冲但氏家族私塾读书,在吴蜀等老先生引导下,熊克武的爱国思想得到启蒙。以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下,为挽救祖国的危亡,争取自己的前途,熊克武留学日本。

熊克武作为著名的民主革命战士,他这一生屡战屡败,组织四川反清起义、在黄花岗之役中冲锋陷阵、在护国护法之役中勇立战功、团结四川各派共赴国难……他经历了我国近代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变革,他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不怕牺牲,是卓越的爱国主义者。后来,周恩来总理曾称道他为“识大体,顾大局”。(本报记者 刘嘉异)

郭沫若

浪漫狂放的“球型天才”

风度关键词:激情 狂放 博学

■人物简介:郭沫若,乐山市沙湾区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有一位文化巨人,屹立在嘉州沫水旁,至今还丰腴着人们的怀想。他就是郭沫若,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三江水孕育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浪漫主义诗歌追踪着中国革命的进程,伴随着革命者前行的脚步,多视角地谱写出时代的乐章。

郭沫若早年有赴日本留学,后来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其早期代表作《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在今天看来,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强调现实社会的一面,有追求自由爱情的一面,也有讽刺社会弊端的一面。郭沫若使得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由传统的描摹自然、重视理性转向了描摹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崇尚自然,以个性自我为中心。

郭沫若的确是一位通脱狂放“球型天才”,在诗歌、戏剧、历史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留下了2000多万字的文化财富,堪称“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文化名人,特别是他早期的诗歌,充满革命激情,歌颂人民革命,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意境阔大,无所羁绊,充分体现出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本报记者 刘嘉异)

李琼久

大师很狂野

风度关键词:不羁 自由 创新

■人物简介:李琼久,自幼在传统艺术氛围浓厚的家族及地方符号圈中长大;青年时期求学成都东方美专,见识西洋绘画;毕业后花了7年时间临摹中国历代名画名帖,边临摹、边写生、边探讨、边改进。此后,他又经年累月游走于峨眉山、凉山、大渡河,创作了数百幅山水、花鸟、人物作品,并先后在乐山、自贡、宜昌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李琼久,这位出生并成就于乐山的当代画杰,是开宗立派的“嘉州画派”的灵魂人物,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由他创立的嘉州画院,是乐山美术发展史上富于创始意义的一座丰碑。2002年,国家文物局颁布我国385位著名书画家精品限制出境名单,李琼久名列其中。

尽管他的艺术历程崎岖坎坷,他却默默地一一承受,唯与他相伴的便是笔耕的苦乐。因为他坚信总有一天,他的作品会为他说话。“很边缘很冷僻”的处境、巴蜀文化的边缘性造就了李琼久,由于与主流意识、权力场保持着距离,因而较少受到束缚,更多地具有反抗和独创精神。结合李琼久艺术创作的年代,远离“假”“大”“空”充斥的主流与中心,恰恰使他完成了向艺术本位的回归。这些也造就了他如山般狂野不羁、如水般放任自由的风度,促成了他纵横捭阖、翱翔寰宇的气韵。

著名画家石鲁先生评李琼久的画称:“惜墨如命动笔为魂”。李琼久自我约束力强,不出新意,决不动笔。“纵横古今别开天地”,从他送给画家冯玉墀对联中的八个大字,可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求新图变的追求和总结,也是他对后人的激励和期望。(本报记者 刘莹)

周纲

敢奏黄钟大吕

风度关键词:诗意 痴狂 超然 责任

■人物简历:周纲,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乐山市作协主席,文学刊物《沫水》主编。先后创作发表有诗歌、报告文学、戏剧等作品上千余件,各类作品曾先后23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主要代表作品诗集《大渡河情思》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部分诗作入选大学和中学语文教材。

16岁发表作品,耄耋之年写下《苏轼九章》,周纲的人生注定了离不开写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人周纲,以其充满诗意和激情的笔触,撰写出了数部颇具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如《西天一柱》、《东非,半个月亮和半个太阳》等。中国著名评论家张炯在评论其报告文学时称,周纲创造了一种综合哲理睿思、政论卓见与诗情画意相交织的叙述文体,使得报告文学更接近叙事诗。对于当年的“火爆”周纲淡然道:“一千个人读你的作品,不如一个人读你的作品一千遍。”在周纲看来,写作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是在寻找知音。

“文革”前,响应“创作人员要长期坚持深入生活”的号召,周纲当过炊事员、马夫、战士和基层代职干部,这虽占据了他大部分的创作时间,但也养成了他“体验生活”的好习惯。在创作诗集《大渡河情思》时,为了感受到最真实的大渡河,年近五十岁的周纲曾先后三次独自一人“痴狂”地从龚嘴电站放排到宜宾。“时代精神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作者走进基层,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后,对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艺术表现。”

“沿着有火光闪耀有旗帜飘扬的大道/我披上铠甲带着鲜花扬鞭策马而去/铺满黄金的大道/溅落黄金的马蹄……”周纲的诗行无不流淌着激情,而这一行行讴歌祖国和人民的诗句背后,掩藏着的是诗人一次次的坎坷和挫折。“中国十几亿人,一个人哈一口气,太阳都看不到了。所以,我们不回避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更要看到取得的极大成就。”超然如周纲,将个人的苦痛深深掩藏,却怀着爱护心和责任感,去捕捉、抒写生命与生活的美好。如是,周纲的作品即便尖锐也是诗意的尖锐。“让人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和他的未来,催人奋进,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所裨益,至少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这是融军人、诗人、作家为一体的周纲的文学精神。

“动乱年代”凌乱了周纲的生活。在沉重的打击下,他一度灰心丧气,连《辞海》都卖了,但他还是挺过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周纲爆发了他创作的第二次青春。搁笔12年后,重新提起笔的周纲,没有抒发个人的苦痛,而是以满腔的热情讴歌各阶层热气腾腾的生活和社会扬眉吐气的面貌。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什么形式适合于我表现抒发,我就用什么形式。万物皆备于我,既不必拘泥,更不必苦恼自己……”这是周纲在创作上的意识追求,这也吻合了著名评论家阎纲对周纲的评价:“诗人周纲,什么都写,什么都写得不乏诗意。”在耄耋之年,周纲在细读深研了《宋史》、《史记》、《后汉书》等书籍后,洋洋洒洒地写下了14万字的传记文学《苏轼九章》。

现在80岁高龄的周纲,身体不如从前,腿脚也不太灵便,但他头脑清醒。“我写得少了,但仍然要写。”而今,除了手不释卷,仍旧爱读书,周纲还以另一种形式肩负起了文学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乐山市作协主席,周纲担起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扶持和培养乐山新生代作者上,周老认真执着得可爱。”旅居乐山的作家阿秀评价道:“周纲的影响不是他的作品得了什么奖,而是他的精神影响了新生代的乐山文化人。乐山文坛因有这样一位领军人物而有了方位感。”

几十载走南闯北,历经千辛万苦亦能一笔风流,思想不被世俗左右,诗文独具一格,敢奏黄钟大吕。那颗凡事认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的童心,糅合他的气质、追求,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个立体的周纲。(本报记者 紫兮)

陈小艺

真实的女人最美丽

风度关键词:简单 直接 乐观 自信

■人物简历:她是《外来妹》中积极进取的赵小芸,她是《半路夫妻》里坚强独立的胡小玲,她是《叶落长安》中善良豪爽的郝玉兰。她的粉丝叫做“艺家人”,他们称呼她“陈总”。她是陈小艺,用“情”演戏的乐山人。

1968年,陈小艺生于乐山市中心城区,从小学习川剧。12岁那年,凭借母亲现教的一段《祭灶神》,她考入乐山川剧艺术学校。同年第一次登上大荧屏,在电影《神秘的大佛》中饰演女主角梦婕的幼年。198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大四时被选中出演电视剧《外来妹》的女主角,从此一举成名。2006年她主演的电视剧《半路夫妻》,再掀全国收视热潮,她也因此剧荣获第二届“中国剧,中国造”最佳女演员。陈小艺,这个从乐山走向全国的美丽女人,以她自信的状态、自然的演技征服了观众。

陈小艺这样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不论是做演员还是经营家庭,都应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她很简单,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因此收获了一个平凡却温馨的家庭;因为真实,所以她直接,说话直来直去,因此被演员冯远征评价为“玫瑰带刺不扎人”;因为真实,所以她乐观,她爱肆无忌惮地大笑,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瞬间就过去了;她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不掩饰自己爱逛街、爱八卦的小女人性情,在浮华的娱乐圈中,真实的陈小艺更加难能可贵。

她是电视荧屏上的情感正能量,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新女性符号。在她身上,你能深刻地感受到“乐妹子”的魅力:自信、独立,目标清晰并为之不懈奋斗。直到今天,她的成功经历还激励着每一个想要“走出去”的乐山人。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除了努力,不找任何借口。(本报记者 刘莹)

林和生 诗意的信仰

风度关键词:诗意 执着 淡然 人文情怀

■人物简历:林和生,祖籍山东省鄄城,1959年6月27日生于四川乐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技哲学”硕士学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艺术创造心理学、科学哲学、美学、诗学、西方哲学史、西方思想史等领域。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借用《诗经》说起“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的遗憾,林和生特意用了“直杠杠”的乐山话。“乐山人的性情直,就像我们说起乐山话的语调。虽然平时身不由己难得回家乡一趟,但是内心,总有惦念,总觉得亏欠。”

诗歌界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林和生,正如他写诗从未考量过诗歌界。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当代著名学者、教授、诗人、作家、翻译家、心理学家。

林和生未能幸免地经历了大时代的种种苦难和变故。在他的个人经历中,这些事情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父母苦难的遗产,时代的忧患与人生的浮沉,“从父亲1988年辞世算起,数年之内,我经受的一系列人生与文化的‘shock’,及至1991年离开北京来到成都这座陌生的城市后,也迟迟没能完全恢复过来。”面对苦难,林和生继承了知识分子父亲忠厚善良的天性和伟大母亲内心的勇敢坚强,他没有在现实中追名逐利,而是命中注定似的,以袒露的身心去经受一切不幸。

他今天的生活,按他和家人自嘲的说法,“是最穷困的教授和学者”。与此同时,他内心的真诚却一如既往,甚至更为固执。这使他的语言和思想具有了异乎寻常的纯度和强度。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童年和青年时代大渡河的波光和涛声,川西南水网丘陵地带的风土人物,故乡天边峨眉的倩影……

他的代表性著作《犹人卡夫卡》、《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悲壮的还乡》、《丧钟为谁而鸣——约翰·多恩生命沉思录》,代表性论文《他孤独的身影是自由之路的里程碑:克尔恺郭尔的精神意义》、《和谐世界的人质:犹太人卡夫卡》、《家园寻踪》、《现代人:无根时代的寻觅和漂泊》……集中关注人类的精神情感需求。

比起对学术研究的执着,林和生更加挚爱诗歌,“每次翻阅诗稿,总要为其中一些诗感到惊讶。常常,想到它们可能在出版之前便无声无阒地泯灭,就会无可名状地心痛。有时外出需乘飞机,便会格外担心,担心那些诗稿的生命。”他也渐渐在学术和诗画中找到了自己的契合点——用诗的方式来写学术论文。

如今,58岁的林和生,仍一如既往陶醉于诗歌的丰富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到莎士比亚……,在诗里他感受着探求的矛盾、痛苦乃至悲怆,却从未真正抱怨过什么,更不用说诅咒与仇恨。他的诗显示出高度的隐忍,在坦然接受自身境遇的同时,以朴素和冷峻之爱关注着世界。而来自人生痛苦的冲击,也让身为精神分析学者的他,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对于林和生而言,信仰意味着永不放弃的坚守,而信仰指引他继续在诗意的路上化解生活的痛苦。“我相信:诗就像蜡烛一样,在巨大的黑夜里燃烧,自会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要穿过坟墓面对永恒,诗也一样。当然,我最终总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借此,林和生说,他正在抵达平安的彼岸。(本报记者 熊燕)

徐杉

蕙心兰质

风度关键词:优雅 大气 超脱

■人物简历:徐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科院中华佛学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7年获郭沫若文艺一等奖,2010年被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乐山杰出人才”称号。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被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艺术馆收藏。已出版长篇文学作品:《布金满地》(两部),《藏地八千里》,长篇历史小说《最后的大佛》等,并承担多项社科研究课题,在国家级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一片净土,光影中,万物生灵,幻化成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图像;藏地,把心灵的洗礼,慷慨赠予每一位造访者,哪怕你,只是一位匆匆的过客。”在徐杉的新书《藏地八千里》出版后,她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藏地情结中。

当现实的喧嚣繁杂让人们纷纷遗失了真诚、信仰以及爱情时,徐杉却坚定地守护着这一切。“相信美好,相信爱情,相信生命会在历经风霜雪雨后,有真善美的回归。”

军人、商人、文人、女人……每个角色都有其中的美好和艰辛,一路走来,徐杉以一种静默者的姿式,毫不声张地以20多年的时间耕耘,然后,厚积薄发,进入收割季节。

在那些文人好友们的眼里,徐杉的优雅,让人过目不忘。长发及腰,中式古典的长裙,恬淡的笑容,温和的语气,她的优雅,是一种浑身洋溢的气质,是一种从内心里生发出来的看得见摸不着的磁场,是一种举手投足恰到好处的妙不可言,让你感受到余音绕梁的舒泰。

然而,走进她的书法和文字里,你却一下子能看到一个棱角分明的她。徐杉的书法运笔虽然看上去很有些女性的气质,但柔中带刚,将刚柔并济把握得恰到好处。她的文字,从《布金满地》到《藏地八千里》,刻骨的大气早已溢于字里行间。

如今,走过了为生存挣扎的路,徐杉可以在走走停停中更自由、更超脱,更平和地观察生活、记录内心。没事的时候,她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家中,看着那些背后隐藏无数小故事的“古董”家具,沐浴着窗外投射进来的淡淡阳光,借着室内氤氲的书香之气和屋外花果飘过的自然香气,循着内心的方向,再度开始新的思考与创作。她崇尚知行合一,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的精神境界。

有人说,徐杉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清凉回味长久……她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那种骨子里的优雅和温和,亦不会在纷呈世相中迷失荒径,却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本报记者 熊燕)

嘉州风度符号·遗存

古城墙

古建之美

风度关键词:古朴

乐山,古称嘉州,筑城于春秋蜀王开明时期,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古城墙始建于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时,千百年来,几经衰落,几经修复,用黝黑的有力臂膀,拥抱着嘉定府的繁华旧梦,护卫着海棠香国不老的春秋。

乐山古城墙位于滨江路,与大佛隔江对望,现遗留下的多是明清时所建,呈现内城墙围合,外城墙半围合布局,属全国罕见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

从唐宋时起,乐山历代筑城皆就地取材,以本地所产红砂石筑城墙,有别于京城用颜色涂抹的红墙。乐山城墙绵延数十里,与沿江两岸丹崖峭壁相映生辉,蔚为壮观,虽历经千年风化,仍色泽天然而古朴厚重,被地质学家命名为“嘉定城墙”。

别处的城墙四四方方,但乐山城墙西、北沿山,东、南临江,受山形地势和河岸弯曲制约,乐城墙因地就形,蜿蜒曲折,或依山上下,或随水进退,勾勒出古城优美、古拙、壮观的轮廓。

如今,乐山古城墙上尚存城门11座,最出名的丽正门(又称铁牛门),为四出门洞,建筑上称为“十字交叉拱门”,俗称“一脚踏四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游人登临古城对岸的凌云山,从乐山大佛一侧眺望,但见古城墙最高处为老霄顶,犹如高昂的凤头;北段城墙沿黄家山、海棠山、九龙山而下降抵达岷江;西段城墙沿玉凤山、凤湾、虾蟆口而达大渡河;中间高而两侧低,犹如凤凰展翅欲翱翔蓝天,故有“嘉城如凤”之誉。郭沫若曾著有《凤凰涅槃》诗篇,我们已无从考证郭老作诗的灵感是否来自于“嘉城如凤凰”之说,但“嘉城如凤”的景观却早已成为乐山古城一大美景。(本报记者 谭莉)

乐山大佛

看守未来

风度关键词:雄伟崴嵬

外地人一提乐山必晓大佛,本地人一说大佛便生自豪。这座官方名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的佛像,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历时90年方完成,嘉州人民对佛的虔诚和勤劳坚毅的品质,最终化为弥勒佛唇角的微笑,傲视三江一千余年。

大佛背靠的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和风景区。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同样建于唐代。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这也正应了陈运和《乐山大佛》诗中所称:“山是一尊佛,参拜,庄严雄伟。佛是一座山,仰视,气势崴嵬”。

作为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形成的景观文化,乐山大佛在四川佛教史的地位无疑是一种信仰的象征。上世纪80年代,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震惊世人,“佛中有佛”的奇观,更是令嘉州佛文化韵味悠长而神秘。

佛之文化,山之静幽。如今,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神情自若,诉说的不仅是唐佛文化的昌盛,更承载着一种和仪式、信仰、精神有关的东西。(本报记者 谭莉)

文庙

重教化

风度关键词:喜文好学

乐山文庙,古称嘉定府文庙,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间,当时的地点在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由于水患和其他原因,经宋、元、明三次搬迁,直到天顺八年才定址于今天的老霄顶下。现存文庙为康熙时张能麟重建,尚存泮池、棂星门、圣域、更衣房、执事房等15座建筑,形成了宏大巍峨的古建筑群。1938年到1946年,这里曾是国立武汉大学的文法学部,武大师生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八年,留下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始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的犍为文庙,经过三次搬迁,十二次大型维修后,如今占地36亩,其建筑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如今,为弘扬国学文化,当地政府在文庙内已恢复了包含礼乐、歌舞、诵经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祭孔”活动,拜圣人先师,学儒学文化,祈人生之福,犍为文庙已成为传承儒学文化的国学教育基地。

今年五月,犍为文庙又在全省率先恢复传统的成人礼仪式。作为儒家文化传承的礼仪,男子加冠,女子加笄,是青年男女由“孺子”跨入社会的成人象征。它传承着民族的古风遗俗,也是人生习俗中的一种重要礼仪,更是一种古老的青年教育方式。

文庙作为祭祀孔子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国学礼仪教化之所。在乐山这片土地上与文庙随之而存的,是儒学思想的厚重与沧桑,是儒家文化之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也是一代代乐山学子尊师重教、敏而好学的传统,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对乐山城市文脉的传承。(本报记者 谭莉)

崖墓

汉代的艺术

风度关键词:精致

麻浩崖墓,早年就以内涵丰富、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乐山古称)名墓之首”。其范围包括斧头湾,东西长约200米、上下宽约25米,有编号的崖墓544座,层层叠叠,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崖墓是古代流行于乐山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从外部看去,崖墓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有的进深达数十米,高达四五米。在陡峭坚固的岩石上开凿这种规模的崖墓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耗时甚巨。在麻浩崖墓中,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人们难得一见的汉代画像石和出土的珍贵文物,它们不仅包括各式汉代人物、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为今人了解汉代的生活习俗、神灵信仰、审美情趣等,提供了直观的形象。最难得的是,在麻浩崖墓一个墓室中,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中国遗留下来的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这尊浮雕坐像头部绕有光环,左手捻衣,右手抬举,是汉文化与印度早期佛教文化交融的具体反映。

如今,麻浩崖墓已成为乐山汉崖墓博物馆,该馆以麻浩崖墓为主体,辅之以南北两个展厅展出汉墓出土文物,展出的泥塑图刻、石雕画件件都堪称中国汉代艺术之精品。参观之余,人们仿佛梦回古嘉州,共同领略着汉代嘉州灿烂的文化与艺术。(本报记者 谭莉)

寻找嘉州风度 嘉州盐焗鸡
嘉州风度符号·地理

三江汇流

嘉州大地上的“三行诗”

风度关键词:奔流 交融 碰撞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群居文化的形成。乐山的地理环境,三江汇流是“主旋律”,而主旋律上最活跃的音符是:奔流、交融、碰撞。

大渡河滔滔,青衣江汤汤,岷江潺潺,奔流交汇于嘉州,润泽其子民。奔腾咆哮的大渡河注入嘉州的不仅是磅礴之气,还有石达开的精神、红军的气概;带着上游流经地域的风雅,青衣江滚滚而下,在草鞋渡与大渡河交融,融合出的是嘉州鱼米之乡的富庶和美誉;而携岷山千堆雪汤汤南下的岷江,碰撞进乐山,已被安抚成水宽面阔的大江。

富庶如嘉州,得大自然的厚爱,三条大江裹挟着不同的精神气质,汇聚在嘉州,所以嘉州的奔放是内敛而交融的,也是碰撞的,所以,嘉州本地人靠水吃水,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旧时夜郎长居嘉州“自大”过,而今日,则是浙商等外阜商人慕名而至,一起建设着嘉州的繁荣。当福建的铁观音悄然于嘉州的街巷,则碰撞出了“竹叶青”这样的乐山品牌……

如果说,河流是大自然写在大地上的诗歌,那么,从不同方向奔向嘉州,汇聚于大佛脚下的三条江河,无疑是大自然挥洒在嘉州大地上的“三行诗”,它经年抒写着的是奔流、碰撞、交融。(本报记者 紫兮)

海棠花

嘉州温润 海棠抱香

风度关键词:优雅

嘉州之野产海棠,花开似锦,花资优雅。故而,海棠花被定为了乐山市的市花。

唐风宋雅,乃中国文化鼎盛的标榜。而早在盛唐时期,“海棠香国”已为嘉州别称。穿越时空,遥想当年,海棠傲然于嘉州大地,已优雅成了一行行脍炙人口的诗句。唐代诗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有:“嘉州海棠,色香并胜”;唐代曾在嘉州做过刺史的薛能也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女人如花,温婉可人;城市如花,则卓然优雅。如今,尽管“海棠香国”于嘉州已只剩其名号,但海棠的优雅却已深深地植根在了这个城市的气韵里。往远处说,嘉州的优雅,可以改写张爱玲人生的“三大恨事”。张爱玲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而嘉州温润典雅,嘉州人善良优雅、惜花护花,所以海棠长于嘉州方可悠然抱香,这不仅有诗为证,旧时乐山府衙内悬挂的“海棠香国”的匾额也可以作证。

而今,嘉州依然延续着海棠的优雅。“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是郭沫若对家乡的歌咏,自豪中带着优雅;《乐山报》(今《乐山日报》)在1980年创刊时,其文艺副刊即以“海棠”命名,并沿用至今;乐山服务业人纷纷尊崇的服务标准“海棠花”,也以海棠命名,而其中一项要求则是“优雅服务”。可见,“海棠香国”不仅凝聚着嘉州儿女对这块热土的挚爱,也承载着嘉州文化的温雅、厚重。(本报记者 紫兮)

老霄顶

城之高岗

风度关键词:开阔

登高望远,是古代文人骚客的一大好爱。只因登其高,望其远,人则眼与心皆开阔、朗悦。

老霄顶,便是嘉州开阔,嘉州人向往的象征。老霄顶,位于嘉州城区高标山上,与山下的文庙相连。据史料记载,在公元6世纪北周时期,山上就建有弘明观等宫观楼阁。隋大业末年又建飞天神王殿,后改该殿为万寿宫,又名神霄玉清宫,老霄顶之名由此而来。

时光荏苒,风浸雨蚀。而今,老霄顶上的建筑虽已班驳陆离, 然旧时文人骚客登高望远的开阔与开明,却印刻在了世代嘉州儿女的心里,开阔了嘉州人民的视野与胸襟。“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宋代范成大登临老霄顶后,如此吟诗称赞老霄顶。视野心胸开阔,则心性开明,行为接纳,思想包容,所以作为“西南第一楼”的老霄顶,陆游来过,岑参登过……

老霄顶地势不算高,却是嘉州城区的“制高点”。登临其间,近可观三江水滔滔绕脚下,远可眺二峨山飘渺萦心怀。而今,虽然乐山城已高楼林立,但树木森森,古亭威峨的老霄顶,依然是嘉州人锻造自身开阔的“老地方”,所以才有“抢救老霄顶”的声声呼喊,所以开阔的乐山,才开放成了西南地区融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驿站。(本报记者 紫兮)

竹公溪

流则风流万年

风度关键词:婉约

嘉州大地有丰盈的三江润泽,然而穿城而过的竹公溪却被称为嘉州的“母亲河”。

竹公溪全长23.6公里,引水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大部分河段流经中心城区。据《嘉定府志》记载:竹公溪,城北三里,源出云头山下,流至张公桥入大江(岷江)。在竹公溪与岷江的交汇处,江水与溪流缓缓缠绵着融为一体,这像极了嘉州的风韵:婉约。

关于竹公溪名的由来,有许多有待考证的传说和典故。穿越时空与传说,我们可以依稀遥望当年竹公溪的清逸与婉约:竹王祠上,青烟袅袅;张高桥头,文人云集;白崖山下,浣女殷勤。时至今日,竹公溪依然是嘉州人的水域天堂。阳光下,孩子们在清清溪水里游泳嬉戏;竹林间,或老人垂钓黄昏或情侣牵手爱情。婉约的竹公溪,还浇灌过乐山工业的曾经辉煌,如嘉乐造纸厂、乐山丝绸厂无不得润于竹公溪的丰饶。竹公溪,一条穿越乐山城区的堰渠,一条连接青衣江和岷江的纽带,它是嘉州生活史的画廊,又是乐山走向现代文明的写照。

探寻竹公溪的源头,两山夹峙,任山路越崎岖,一条清逸的河水在山谷间静静流淌,不急不缓,婉约如歌。而今,“大隐”于柏杨坳山上的竹公溪源头——双水井,已然干枯,而竹公溪却一直汤汤不息……无需永久供给,流则风流万年。竹公溪,一如婉约嘉州。 (本报记者 紫兮)

市民微言嘉州风度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乐山作为一座有历史文化传承、有独特个性的城市,其展现出的也是综合的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一种文化特质。各位亲,你觉得乐山现有的或者应该有的是怎样的气质风韵?

1.“有你有我”(本报读者QQ群群友):应该是一种悠闲的感觉吧。生活的步伐比较慢,而且,乐山是一座旅游城市,所以连带的,每个乐山人也有了那么点悠闲的韵味,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匆忙的神色,永远都是那么气定神闲。

2.易洪磊(自由职业):乐山的地理属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四川其他地方的气质。乐山属于丘陵地带,城市亦是依山傍水而建,规划自然不同于平原上的成都、眉山。走在乐山老城,时时有曲径通幽的感觉。这样一个幽静的小城,其气质自然不同于大开大合的省城。一片绿茵,满眼春江,一壶淡茶,自然可以蕴育出诗的意境、乐山自古盛产文人,想来这便是原因之一吧。幽静,内敛,这是乐山的内涵。

3.陈麒麟(自由职业):我20年前就离开了乐山,到过很多省外的城市,在其中一个海滨城市就待了10多年。比较起来还是乐山自然山水风光最美,让其它地方的人羡慕不已。乐山人善良包容不排外,做事踏实不张扬。前两年乐山媒体发起城市精神大讨论,总结出这座城市如山般仁厚似水样坚韧,个人认为的确如此。整城的人都很休闲很容易满足,享有放松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对很多大城市的人来说是求而不得的。

4.微微(医生):我希望乐山是一个具有包容气质的城市。从自然景观来说,乐山有山有水,灵动飘逸;但这种灵动不是轻浮的,而是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根基。从人文气质来讲,乐山人休闲写意的生活方式令很多人向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汲取作为乐山之魂的慈祥、大度、平和、深广的佛门精义,学习外来文化的进取奋斗、文明礼仪。从而做到多元包容,秀外慧中。

5.罗晓丹(大学生):随意,舒服,洋气,快乐。在乐山生活总感觉无拘无束,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一杯茶一份广电报,就能度过一个愉快闲适的下午。

6.疯狂码农(本报读者QQ群群友):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浪漫,包容等气质风韵。自古便有“天下风光在蜀,蜀之胜曰嘉州”、“食在四川,味在嘉州”的美誉,令无数文人流连忘返。

7.廖荃临(保险业):乐山目前拥有的精神气质是包容、悠闲,而我希望她将来能更加进取。

这是一座很包容的小城。在乐山打车,经常会坐上外地的哥的车,这些来自德阳、绵阳等地的的哥,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若非口音,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外来者;乐山还在改革开放初期接纳了第一批经商的温州人,很多温州人从小摊做到行业翘楚,并举家定居乐山;还有来自台湾的“俞阿姨的店”,外教留学生……足见这座城市的包容力。

这是一座很“慢”的城市,可以在这里慢慢享受属于你的生活。到处开花的露天茶铺从三号桥一直延伸到乐山港,麻将馆家家生意爆好,绿心环线上健步如飞的人群、广场上轻歌曼舞的老太和一展歌喉的老伯……无一不在诠释着生活的本质:简单,才是生活。

而这座城市目前所欠缺的,正是“进取”。早就听过那句经典的“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现在发现这话对乐山人似乎同样适用。如今,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公交到站、电影开演、足球开赛、美眉赴约,却没有人愿意为一个长远的规划和遥远的理想孜孜以求。得过且过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准则。

8.张旭义(公司职员):温暖。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善意的笑容,不论走到哪里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暖意。生活在乐山,四季如春。

9.易贵松(公务员):休闲,包容。懒散地坐在河边也别有一番风味;乐山人从不排外,四海之内皆兄弟!

10.“外省青年刘某某”(新浪博友):麻辣。乐山人自有一股麻辣的性格。

11.杨紫薇(大学生):热情。不论是出租车司机,卖菜的大妈还是看门的大爷,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善意的微笑。一声问好,一声谢谢,足以表现乐山人的真情真意。

12.“逸雕”(网友):包容。乐山儒、释、道并存,体现出一种传统的包容;对游客和外来人口表现友善,体现出一种心灵的包容;力求多元化发展而不墨守成规,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

13.陈亮(自由撰稿人):敢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勇闯世界的开放精神。

14.李芸(大学生):轻松、随和、自然。乐山是一个可以放下一切烦恼,快乐生活的魅力城市。

15.张玲(公司职员):说到嘉州,最先想到的就是大佛。这是一个宁静、休闲的城市。乐山给人的感觉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皆宜。这个城市不前卫,但却能紧跟社会潮流。

16.雷坤(保险业):乐山在我眼里是个小男人,柔情、闲适但是关键时候却能爆发男人的刚毅。柔情是说乐山人讲情谊、爱面子,感情上的暧昧和生活中的情趣交织,形成了乐山特有的感情生活。闲适这个最不用解释,乐山人民无争的人生态度将知足常乐成功演绎。最后,乐山人柔情但是并非没有脾气,乐山的拼搏和进取是深深埋藏在骨子里的。

17.周璐(国企工作人员):与乐山的老朋友老同学相识、相交,总深深地佩服这里的人们乐观,与豁达。乐山人会用他们自己的生活感悟与特殊的幽默,把幸福感传导给来这个城市的人们,带着城市里固有的包容,幽默,善良,质朴。我从来不觉得幸福是多么稀有的词,我认为幸福其实就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心间。而乐山人,就是城市人幸福的最好诠释。

18.杨苒(房地产从业人员):要我用一个词形容乐山的精神,那就是“兼容并蓄”。准确来讲,我所认识的乐山人,大多是外来迁入的,各个地区人的文化差异,在这里碰撞、糅合。本地人当中,老年一代的文化底蕴和年轻一代的现代时尚也在碰撞中共存。乐山的建筑同样给我这种感觉。

19.李芳(文化传媒公司经理):常青的绿植将这座山水城市装扮得更加诱人,正如这个色彩所表达的一样,清新、活力、希望……流溢于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骑行于绿心路的年青身影,四季与浪花嬉戏的冬泳队,翩翩热舞的夕阳红们,更有清晨、傍晚随处可见的锻炼人群……每一个乐山人都懂得,人生的第一位是健康。

20.朱琳(护士):乐山是一个潇洒的青年。你看遍布城区的小吃街、火锅店,滨河路的茶铺生意永远那么好。乐山人很潇洒,就连乐山人的脚步都比别的城市人慢一拍。

(本报记者 刘莹 雷雨佳 采访整理)

嘉州风度:消失与重建

■本报记者 张成忠

偏居西南一隅的山水小域——乐山,在长达2千多年的时间里浸润在农业文明及中国儒释道文化中,而未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及现代工业文明。一夜之间跨入改革开放的国势并被迅速裹挟进入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于是,曾经的“斯文”之风及“闲适”境况正在遭遇从未有过的挑战……

“礼坏乐崩”,如何“风度”?

大自然赋予了乐山灵秀的山水,山水造就人文。近代以前的乐山在农业文明及正统文化的作用下,自然而淳朴地缓慢前行。历代文人骚客的咏叹、农耕文化的成果、儒释道文化的奇观、黄金水道的繁华,都安静地停留在乐山的土地上。它们共同在乐山形成的文化气场和密码,是为嘉州风度。

近代以降,乐山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工业进程中。抗战时期,嘉华水泥厂、嘉裕碱厂、嘉乐纸厂以及清华瓷厂和乐西公路,纷纷选择了乐山。工业机器的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古城,并开始打破嘉州的固有风度。以农业为主的乐山第一次改写了经济格局,工业和科技文明浸进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也为几十年后乐山人对股票的狂热追求埋下了伏笔。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陈晓春认为,乐山文化属于传统农业文明之下主流文化、江湖文化、商业文化共同作用的混合体,而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和改造,因而与现代公民社会“开放、包容、多元”的要求有实质性的差距。

举国施行改革开放后,乐山人曾较早地尝试股份制改革,虽然如昙花一现,但普及并强化了乐山人的财富观念和逐利观念。此后,嘉州风度再一次被遮蔽和变异。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及知识商品化的浪潮中,一切只向“钱”看,整个中国都呈现出一种“礼坏乐崩”、“物质至上”的局面。

乐山学者黄德彰感叹,古代乐山人好学钟文,尔雅台注尔雅,注易洞注易经,孕育出经学大师廖平、现代文豪郭沫若;但现在眺望凌云山外的天空,云彩虽然可见,但云外的读书声已稀,好学钟文的氛围黯淡。

诚哉斯言,以“知识经济”为例。过去,工业化的进展,大致一步一步在纯理论知识中,有人找到可以转化为实用目的的产品,然后经过实验室试验,引进到产业界尝试,设计生产程序,最后才大量生产,进入市场。然而最近十多年的情形,似乎反其道而行之。现在,敏感的产业界,察觉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地自己研发,再经由伪学术的支持,堂皇进入市场。于是,知识也有了商品价值,拥有知识者可以找到财富。过去的知识人或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可能想到学而优则仕,却不能与今日若干学科的知识人同日而语。是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今日已另有含义。知识领域越来越偏重于实用,越来越受制于市场价值,积重难返。

知识界既如此,其他领域则可想而知。“经济大潮起落之间,物欲横流,良知泯灭。达者、穷者皆陋,无敬畏,无底线,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导致政治腐败、环境恶化、道德崩溃。”黄德彰说。

乐山作家徐杉也认为,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穷”在大多数地方已经不见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丢失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加上媒体、教育等诸方面,对“成功”的宣传单一化,以地位高低、金钱多少作为重要标志,使许多人因为信仰缺失,信心丢失,变得浮躁不安,急功近利。“乐山本是一个崇尚田园生活,追求洒脱自在和精神富足的地方,而如今这样的风气正在消失。”

作为风度具体表象的大众文化,也被全球化的流行时尚所取代。即便是在西方,任何一个文化体系的传统精粹都在通俗文化、快餐文化的排挤之下加速流失,更遑论中国。有学者担忧,也许不需两代,中国的诗词歌赋、西方的交响乐与文学巨作,都只是大学学术研究的课题,不再能在芸芸百姓之中发挥启迪灵性、提升情趣的作用了!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最堪担忧的事,是世界几个主要思想与信仰体系日趋衰微。“佛陀、犹太先知、孔子、耶稣诸人,开创了人类的价值系统,于是人类知所善恶,也知道坦然面对生死、穷通种种难知的命运。凡此生命的意义,经由说教与信仰,不断继长增高其价值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可是现代数理与生命科学发展至今,那些价值系统借以立足的信仰很难自圆其说。”

“风度”安在?乐山曾有的大气、闲适、喜文,正直、善良、自在、宽厚、豁达、包容等气质,如今都明显弱化或者荡然无存。

乐山市委党校教授邹健明概括了两个方面。“乐山人的创业意识一度滑坡,正在复苏。”邹健明认为,上世纪60年代,大量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使乐山一下子成为了工业重镇,并造就了乐山第一代产业工人和企业家;但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乐山企业萎缩,经济滑坡,反映出乐山人的创业意识淡化。现在,乐山人正在重振雄风,突出主导产业,做强企业,做大规模。“乐山人的资本理念曾经全国领先,但未能持续。”邹健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乐山拥有5家上市公司,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此背景下,股票街头交易应运而生。这不仅在全国开了先河,而且引起了境外的关注,使乐山名声大振。但后来股份制企业却停滞和萎缩,反映出乐山人的资本意识并不扎实。

重建价值系统,方能重现风度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过,“我们正处在既来自过去,又达不到将来的中间环节。”这正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正在经历的痛苦。

两千多年前,圣哲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对错、善恶种种价值,将人类带进了文明开化之境。但从20世纪开始,世界几大传统文化都在日益式微。东方的两大文化系统——印度文化与中国儒释道融合的系统,则承受了西潮的冲击。今日的世界舞台,古老的文化系统都渐渐隐去,几乎全被科技文化占去。科技文化,多有“致用”的特色,“工具理性”的成分极大,于超越性的价值还有待界定与开发。

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宏开法师认为,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古代社会以德治国,自然而治,现代中国打破了旧传统,但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因而社会治理出现了诸多漏洞。具体到乐山文化,它与“现代”精神是不很关联的,而以佛文化为载体的山水文化、圣贤文化等传统文化因子仍很强大,因此要彰显嘉州风度,就要在保护好环境和文脉的同时提升和改造市民素质。

对此观点,乐山文史专家唐长寿表示认同,他强调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性。他说,乐山从北周设嘉州,在三江口建城以来,千百年间,经唐宋明清逐渐形成了乐山独特的城市文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灿烂的嘉州文化便盛开在三江之野,“嘉州山水”、“汉嘉古治”、“海棠香国”便成为嘉州文化的符号。我们应该接续乐山的城市文脉,不让它断裂。而这则要靠市民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素养。

作家徐杉认为,我们面临旧的文明正在消失,新的文明还在逐渐建立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产生的尖锐矛盾,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化解矛盾的传统文化闲置未用。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需要从传统文明中去找到更多的历史借鉴。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正是可以借鉴的古代文明之一,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应该加以积极利用。因此,更多地向人们宣传乐山的传统文化,使人们了解传统文化,那么,嘉州风度便会通过乐山群体展示出来。

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系统,国内有学者建言,在今天科技文明已经成形的时代,超越性的价值,必须从自我反省开始。“超越”,可引申为超过此时此刻,跨越眼前的空间。我们未尝不能试试,如何从科技文明本身寻找超越价值;也未尝不能由“人”的现象,作为寻找超越的起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旧日文明崩解之时,新的价值系统亟待构建。科技文明代替了过去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这一个新的文明,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用。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从“人本”与“求知”两个基本层面,推行可以安顿人心、安顿社会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何愁“风度”不现,“精神”不显?

正如龙应台关于文化的一段名言,“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乐山自汉唐开始,一代一代文明积淀所形成和彰显的大气、悠闲、喜文和正直、善良、自在以及宽厚、豁达、包容等风度和气质,能否在传统价值观回归和新的价值观构建之下,重放异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9340.html

更多阅读

回味无穷的下酒小菜上 ——盐焗鸡翅 下酒小菜做法

有个在国内就认识的朋友,上周五打电话给我,说星期天要来我们家串门,还毫不客气的让我准备几个下酒的小菜和几瓶好酒。一想到下酒菜就想起烧烤的食品,于是买了些鸡翅和鸡腿肉,打算做盐焗鸡翅和沙爹鸡串烧。这两个菜我是在星期五晚上就用腌

盐焗鸡翅做法 酸辣土豆丝的做法

盐焗鸡翅做法——简介焗出来颜色超级好看,也超级香盐焗鸡翅做法——食材鸡翅 300g海盐 1包盐焗鸡翅做法——方法/步骤盐焗鸡翅做法 1、鸡翅,海盐,油纸。盐焗鸡翅做法 2、把鸡翅洗干净沥干水分。盐焗鸡翅做法 3、把鸡翅摆在油纸里

盐焗鸡胗的做法 微波炉盐焗鸡胗的做法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一款客家菜肴,发展至今,盐焗鸡从最原始的盐焗全鸡发展到整个盐焗鸡系列,比如盐焗鸡翼,盐焗鸡爪,盐焗鸡腿等等。殊不知盐焗鸡眕也是一种比较好吃的小菜,尤其晚上做宵夜,三五个朋友,几瓶啤酒,一碟花生米,再配上可口的盐焗鸡胗

惠州美食大全 去惠州必吃的美食

惠州十大必吃餐饮名店芦蓝粗菜馆(招牌菜为食神蔡澜推荐的白切鸡、牛肉,位于水口惠泽大道9号公馆附近)嘉盛盐焗鸡(招牌菜为盐焗鸡,酿豆腐和鱼嘴也不错,沿江路店,惠州往博罗方向,靠近保利博罗项目)竹园(招牌菜为窑鸡,江北汝湖方向虾村附近)

声明:《寻找嘉州风度 嘉州盐焗鸡》为网友谁懂女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