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寂静岭了,发点全战的科普知识。|“全面战争”军团 - 指挥官基 军团指挥官a杖效果

太寂静岭了,发点全战的科普知识。希望别太火星。。。。。
斜线阵,又名梯形阵,军队阵式的一种,亦是一种战术思想。顾名思义,斜线阵式是以军队斜线式队列的阵形作战,或以左至右倾前(右斜阵式),或以右至左倾前(左斜阵式)。

它最早的运用,是在古希腊底比斯的名将伊巴密浓达的留克特拉战役。当时针对希腊重步兵方阵一线平推平均分布兵力的特点,其无法在不将列数减少的情况下排出与斯巴达军相同长度的阵形,伊巴密浓达放弃尝试排出与斯巴达相同长度阵形,集中兵力于一翼,改为将左翼的列数增多,由传统的八至十二列改为五十列,力求获得突破。但是有强就有弱,如果自己加强的一侧获得胜利,而削弱的一侧被对方突破,仍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受到削弱的一翼,就把它向后回缩并延迟战斗,尽量拖延它与敌人接触的时间,其加强了的左翼则以双倍速度冲向斯巴达军,希望加强的一翼能够求得决定性的突破。就在这一战,他用这战阵击败了斯巴达精锐部队。

后来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发现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开始,欧洲军队为了充分发扬火力,采取横形阵,威力固然大大提高,但是也存在分散使用兵力的弊病。为了发扬火力,横队队形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在保持横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呢?于是他就「重新发明」了伊巴密浓达的斜线阵形,将它运用于现代,并在索尔战役及罗斯巴赫会战中取得辉煌成果,令得此阵式名扬天下,各国更纷纷模仿。

斜线阵现今是陆军的基本阵式之一,尤其用于装甲部队,坦克。此阵式亦受战机及防暴警察所采用。

希腊方阵的起源

古希腊战车的历史结束于荷马史诗时代,即公元前九世纪,相当于我国的西周末年。从公元前八世纪起,希腊开始了步战。。。梭伦改革时期,多立斯人的后裔斯巴达人建立了严正的步兵战斗队形——多立斯方阵。。。早期的多立斯方阵是有纵深的横队:前列是贵族甲士(全权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后列是他们的仆役(无全权者和奴隶)组成的轻装步兵。。。作战时,后列轻装步兵用石块、梭镖进行攻击,接敌后,重装步兵以长矛攻击,短剑格斗,轻装步兵则进行协助,肃清残敌。这种方阵的战术非常简单,起决定作用的是重装步兵的勇敢、体力和技艺,几乎没有什么战术机动可言。。。这种方阵同我国西周和春秋初期附属于战车的步兵方阵颇为相似。。。古希腊世界中的早期战斗模式主要是由贵族出身的战士们之间进行的单兵格斗战。。。随着盔甲护具逐步从皮革制过渡到青铜制,士兵们的防护力得到了增强,但动作却变得愈加迟钝。。。特别是古希腊军队广泛装备的青铜圆盾沉重无比,必须以数道皮带绑缚在左臂上才能支撑得住,使用时甚为不便且只能防护身体的左侧面。。。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在军队的主力转为由非职业军人出身的有产市民构成后,为了互相掩护缺乏防护的身体右侧并有效地进行战斗,方阵战术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应运而生。。。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头戴头盔,上身批胸甲,小腿上还裹胫甲,左手一面小圆盾,右手执矛,长度在2-3米之间,腰间插一把短剑,但是很少拿出来用,主要武器还是长矛(这么多装备,没有马作为机动,所以要求士兵的体能非常强建,所以强盛的希腊城邦中,斯巴达人的从7 岁就开始进行军事训练,雅典公民也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诸如,长跑标枪摔跤等,甚至还举行运动会,都是为了保持公民战士良好的体能),这点跟后来的主要以投枪远射和近战用盾牌短剑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古罗马军团不同。。。方阵需要全副武装的重步兵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希腊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希腊半岛多山,地形破碎,不太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典型的希腊城邦陆军中,骑兵很少。步兵分重步兵和轻步兵。。。重步兵方阵是希腊军队的主力。。。重步兵都是各自城邦的上层自由公民,有责任感能吃苦,守纪律。轻步兵没那么多装甲,但是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主要作用是支持重步兵后勤,作战时使用投石标枪等扰乱对手重步兵的队形。。。轻步兵的来源是比较次等的公民,甚至是奴隶。。。


作战的时候,双方都尽量找平地作战场,这和我国的春秋时代的车战比较相似,就是约战会战制度。。。只有战争双方都具有作战意愿的时候,才在某一时间地点进行作战。。。希腊方阵中重步兵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 8-12排,有长矛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象一只巨大刺猥一样。。。方阵两翼和前方是轻步兵和少量骑兵掩护。。。作战时,轻步兵先向对手射箭、投石,以期打乱对方阵形,然后重步兵方阵长矛如林,象坦克一样向敌人冲去。在这种密集队形冲锋中,个人想退却根本不可能,甚至即使重伤甚至昏迷死亡,都会夹在方阵中一同前进。。。这需要极端的纪律与忍受能力,斯巴达人的军事组织与构成,使得斯巴达人忍受痛苦和纪律性都很强。。。这也是为什么斯巴达可在希腊称雄的原因。。。方阵极为重视地形,因为与东方疏散的战阵不同,重步兵组成的密集方阵在崎岖的地面运动很容易造成方阵的脱节和破碎。。。几乎每次希腊方阵的大败都与此有关。

希腊的游击步兵发展

雅典雇佣军将领伊菲克拉底认识到轻装步兵的战术价值,模仿色雷斯标枪手创建了游击步兵,士兵只带金属头盔,身上不被甲,装备几支标枪、一柄短剑、和一面小圆盾。游击步兵组成松散的阵形,进退迅捷,可以在任何地形作战,即能投掷标枪远距离攻击敌人,也能逼近以短剑格斗。。。一次战斗中,伊菲克拉底指挥的游击步兵全歼6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从而威名远扬,游击步兵很快进入希腊各国军队的编制。。。多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伊菲克拉底有过这样的总结:“轻装步兵如同双手,骑兵如同双脚,重装步兵如同被甲的胸膛,而统帅如同头颅。”这为以后的马其顿兵种合同作战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游击步兵再也不是重装步兵方阵的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作战力量而发展起来。。。

希腊方阵的变形—楔形阵
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古希腊的战术大师—底比斯名将埃帕米农达(伟大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爹菲利普,15岁时在底比斯当了3年人质,曾经跟埃帕米农达学习战术,他后来缔造的马其顿长矛阵基本就是照搬埃帕米农达首创的斜线战术)。

传统希腊长矛阵战术讲究阵线平推进攻,两军接阵以后就发展成为互相推挤的混战,结果往往是对阵一方因为精疲力竭而阵形瓦解,导致失败。这种打法跟角力类似,毫无谋略可言,兵力优势,体格健壮往往可以决定胜负。埃帕米农达在卢克特拉战役中,利用斜线次第进攻一举击败强大的斯巴达军队,首次改革了希腊方阵战术。。。


此战埃帕米农达率领的底比斯军队有重装步兵6千人,轻装步兵1,500人,骑兵1千人;斯巴达军队由国王克里翁布罗托率领,有重装步兵1万人,轻装步兵1千人,骑兵1千人。底比斯军队不但兵力处于劣势,而且士气不高,因为斯巴达重装步兵在希腊首屈一指。斯巴达军队摆出传统的8行纵深的方阵,克里翁布罗托亲率 700卫队在右翼远端。埃帕米农达将6千重装步兵分为4个方阵各辖1,500人,中央和右翼的3个方阵只有4行纵深,最左边的方阵却有50行纵深。两军都把骑兵部署在两翼提供掩护。斯巴达军队率先发起进攻,整个阵线稳步前进,经过河道向坡上的底比斯阵线逼近,埃帕米农达看到敌军已经前进到距离200米的地方,下令出击。两侧的骑兵先冲下坡去同斯巴达骑兵激战,很快将其击溃;左翼50行纵深的方阵率先前进,然后右面的3个方阵依次出发,形成一条斜线。这样当左翼方阵接敌的时候,其他方阵还拖在后面。色诺芬记载道,底比斯左翼50行纵深的加强方阵借助地势冲进斯巴达国王克里翁布罗托亲率的右翼方阵,如同一艘战舰拦腰撞击敌舰,斯巴达方阵顿时土崩瓦解,克里翁布罗托力战而死。此时斯巴达阵线其它方阵正等待对面底比斯步兵的进攻,只能坐视右翼方阵的覆灭,传统希腊方阵笨拙僵硬的弱点在此暴露无遗。消灭斯巴达右翼方阵以后,底比斯的左翼加强方阵士兵全部右转,开始攻击斯巴达阵线暴露的侧翼,而其他底比斯方阵此时也陆续接敌,会同左翼方阵两面夹击,一个接一个地击溃斯巴达阵线的各个方阵。。

 此战埃帕米农达运用了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原则,梯次配置兵力,创造了两面夹击敌人的机会。这是希腊方阵战术300年来出现的最革命性的创新(300年就这么点创新???)。。。菲利普统一希腊的凯罗尼亚战役就借鉴了埃帕米农达的斜线战术,但推陈出新,步骑协同进攻一举击败雅典、底比斯联军。据说一战时期的施利芬计划的策划者施利芬也是从楔形阵受到启发,而制定的一翼突击的,类似于翻转门的计划。。。

马其顿军团


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世界群雄并起争夺霸权,雅典、斯巴达、 底比斯都接近过成功,但是最后都在连年征战中打得筋疲力尽。。。与此同时北方山国马其顿的国王菲利普二世进行了军事改革(在希腊当人质那位)。。。

马其顿军团的核心是重装步兵长矛方阵,即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的创建人是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到亚历山大时代发展成熟,一个标准的巨大方阵共约 16384人,由四个组织严密小方阵组成,每个小方阵(约4096人—师)由一名将领统率。每个小方阵每一横排为256(营)人,纵列为16人。四个小方阵横排成一个长方形大阵,每排就成为1024人,纵列仍为16人。。。方阵的基本战术组成单位为方阵的纵列,即16人,名为洛考斯。16个洛考斯组成一个辛塔哥马(256人),相当于营。一个小方阵由16个辛塔哥马组成,相当于一个师。。。这些部队采用二二制编制,各级作战单位在作战时可分可合。(将小方阵组成大方阵类似于孙膑兵法所指出的方阵要阵中容阵,阵中容队,而且可分可和,便于指挥操作,这是很先进的)。。。亚历山大在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里动用了两个巨大方阵。独立作战时,马其顿步兵师除了重装步兵以外,还配属一个团的散兵(1024人,主要是轻步兵),两个团的游击步兵2,048人,和一个团的骑兵1,024人,这样总兵力达到8,192人。集群作战时,所有的重装步兵部队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通常构成马其顿阵线的左翼。菲利普时代的马其顿军队有4个步兵师,一共3万2千余人。

  而且这种方阵是由各个基本小方阵构成,所以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攻击方向很难转动,每个小方阵的进攻方向可按前后左右变幻,只需要将长矛竖起,然后所有人面向需要转向的方向,然后放下长矛即可。。。而小方阵组成的大方阵可因敌因地而变队形(当然小方阵是不可能再变的,它是最小单位)。。。尽管如此,这种方阵最适合的作战地形是平原。。

  马其顿长矛阵能够演练熟习几种复杂的战术队形,比如斜线、楔形,钳形,圆形等等,并可以按照指令迅速转换(这也和东方孙膑古八阵近似,因为孙膑的古八阵也是各个小方阵组成各种阵型)。。。马其顿长矛阵优缺点都很突出。马其顿长矛阵的正面冲击力非常强劲(古代无有出其右者),正面攻势锐不可挡,但由于其 16行的纵深加上笨重的装备,机动性和灵活性都很欠缺,对破碎地形的适应性很差,方阵侧翼的防守尤其脆弱,对远程攻击力量防御能力有限,由于马其顿方阵双倍的厚度,相同兵力条件下战线长度就比希腊长矛阵短一倍,很容易让敌方从两翼包抄。。。不过,马其顿方阵是不能单独和希腊方阵比较的。。。因为重步兵构成的长矛方阵仅仅是马其顿作战系统一部分。。。所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其顿方阵是不准确的,用马其顿军团描述可能更为恰当,马其顿军团主要分为三部分由各个兵种进行协同作战,主要包括方阵、骑兵、轻步兵。。。

马其顿军团的重步兵长矛方阵主要是作为铁锤和铁毡子来用的。。。组成马其顿方阵的重装步兵基本由马其顿中上层自由民组成。。。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防护装备同其他希腊重装步兵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是长矛和盾牌。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长矛大约有4-6米长,比普通希腊步兵的长矛长出一倍,尾部也装有铜锤以使重心后移,长矛重达8公斤,必须双手握持。。。马其顿长矛阵中的重步兵的盾牌直径只有60公分,用一条皮带悬挂在士兵的脖子上,然后固定在士兵左臂臂弯处。除了长矛以外,马其顿步兵还佩戴一柄短剑作为辅助兵器。在进攻时,马其顿军团的重步兵方阵是铁锤,靠着强大的正面冲击力量撞击敌人阵型。。。在防御时,它是铁毡,其他部队依靠着坚强的步兵方阵作为防御的核心力量,压住阵脚,象一块觇板一样吸住敌人的兵力,突击敌阵的任务交给重骑兵。。。

方阵的右翼主要为重装骑兵。马其顿军的重装骑兵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精锐部队。。。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有点象后世的重骑兵,但是没有马镫,也没有那么重,主要武器是长矛和剑。长矛长达4到5米,冲锋时平端在手,矛头向下斜,刺中第一个敌人以后,就留在敌人的尸体上(因为没有马镫承力,所以一旦感觉长矛刺中目标则必须撒手,否则巨大的冲力会把骑士撞下马背) ,然后拔出剑来砍杀 。最精锐的骑兵近卫军全部由贵族组成古希腊尚右,作战时总是部署在方阵右翼,由国王亲自率领投入战斗。。。


  左翼由轻装步兵与同盟者骑兵组成。但左翼轻装步兵的队形很长,呈斜形,有如一条巨长的锁链,可以贯穿连接整个重装步兵方阵和右翼重装骑兵,在作战中保持全军互相策应、队形不乱而不至于被敌军分割包围。。。轻装步兵大都配备较短的长矛,较宽的盾牌和较轻的铠甲,而且多数为轻便的皮甲。。。轻装步兵的机动性较强。由于巨大方阵在作战中保持密集紧凑而且移动快捷的队形并不容易,所以很多作战任务都由右翼或者轻装步兵来率先发起。。。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在纪律养成上一般都比不上重装步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均为雇佣军。。。他们跟不太强大的轻装骑兵共同负责保卫前进中的方阵侧翼。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支散兵屏护部队,对敌人阵型进行弓箭投石等远攻,打乱敌人阵型。。。


  根据亚历山大四次最主要的战役来看,亚历山大的主要战术往往是利用重骑兵率先突击,来打击敌人的左翼,然后中军巨大方阵跟进摧毁敌方中军主力。战斗力较弱的左翼则咬住对方右翼,有时左翼甚至抵挡不住,但随着右翼和中军的胜利而反过来对敌人进行反击。最终击溃敌军,获得全面胜利。马其顿军的核心战斗集中在方阵的冲击力,这种方阵在正面冲锋时可谓势若巨雷,锐不可当,如刺猬般的巨大长矛构成的矛墙会给与敌人以最大的震撼。。。

个人认为,马其顿军事组织弥补了古典希腊方阵战术的弱点,其兵种协同作战,以及方阵的灵活性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先进的,甚至要超出罗马的三线作战,已经体现了东方孙膑古阵的一些优秀思想。。。但是还是有密集队形不便于机动和防御远程攻击差等弱点,尤其是缺乏远程攻击能力。。。这就需要统帅的智慧,统帅必须明白如何选择合适的战场地形,如何把握战场态势,如何利用各个兵种的协同进行作战。。。这种作战方式的正面冲击力远远高过后世的罗马军团。。。不过,由于他的远程攻击力薄弱,最终败在了罗马的标枪下。。。

亚历山大的伟大是建立在他父亲菲利普二世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菲利普留给亚历山大强大的陆军力量,亚历山大如何在短短20-30 岁之间如何征服起横跨亚非欧的大片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亚历山大是最好的战术指挥官,能够把马其顿军团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898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太寂静岭了,发点全战的科普知识。|“全面战争”军团 - 指挥官基 军团指挥官a杖效果》为网友酒醒梦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