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人物最全微博体 ——东汉 东汉经学代表人物

1、崔篆:字延寿,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王莽时,曾任建新大尹。其易学观象玩辞不言灾异。曾以一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演变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韵文繇辞,用以占验吉凶。此法后为以术数谈《易》者所宗。著作有《易林》十六卷,六十四篇。


2、范升:字辩卿。生年不详,卒于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东汉代郡(今河北省阳原县)人。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他主张梁丘贺易学,反对为费直易学立博士。


3、王昌:又名王郎,赵国邯郸人。父母早亡。十岁随舅走南闯北做生意。通晓天文、历法,精通相面算命之术。遂以占卜为业。发现邯郸城有天子之气,即诈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以图大事。公元23年十二月,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立他为汉帝,定都邯郸。公元24年5月,刘秀破邯郸,王昌被杀。


4、贾逵:字景伯。陕西扶风平陵人。他的九世祖贾谊在汉文帝时任梁王太傅。曾任侍中。许慎、崔瑗等人是其弟子。著作等身,所撰经传义诂及论难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被称为“通儒”。他还是天文学家,首次提出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后汉书》有《贾逵论历》。


贾逵勤学: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5、张道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县人。是五斗米道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相传为张良后人。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令。后来隐居北邙山,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朝廷屡征不仕。


6、樊英:东汉安、顺时期《易》学专家,字季齐,南阳鲁阳人。幼年到三辅学习《亲氏易》,习京氏易学,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后隐居于壶山。樊英著有《易章句》世称樊氏学说。颍川陈宜是樊英学派的继承人。传其曾为易学著作《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作过传注。


7、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他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他把易学用在了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中。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算罔论》,文学作品《二京赋》等。


张衡预言汉朝四百年后玄学将大兴:杨雄的《太玄》对张衡影响很大。张衡曾经叹服地说:“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汉四百岁《太玄》其兴矣。”张衡预言汉朝四百年之后,玄学将大兴天下,这已被[三国]、[两晋]时的玄学风气所应验。


8、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历任校书郎、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马融一生注书甚多。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马融经学:马融综合各家经学遍注群经。他博采各家之长撰《春秋三传异同说》。他采古今学派注《易》。取郑氏父子和贾逵之说注《尚书》。融合《毛氏诗》、《韩诗》注《诗》。此外注《三礼》、《孝经》、《论语》、《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等。使汉代经学步入新时期。


费氏易学传承:东汉马融为费氏《古文易》做“传”。郑玄作《易注》。荀爽也为费氏《易》做“传”。三国时王弼为之作注。南北朝梁、陈时期,正式把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其后代表人物有:宋朝的范仲淹、欧阳修、程颢、程颐、杨万里、陆九渊等;明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9、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隐居著书,终生不仕。他认为“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他认为宇宙之初,“元气窈冥”,后来化为清浊,化为阴阳,后来又化生万物,最后和气生人。


10、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经学家崔篆重孙。十八岁到京师从侍中贾逵随其游学,质正大义。曾与著名学者贾逵、马融、张衡等问学或交游。精通天文、历法、京房易学,后来又从东郡发干县狱吏学习礼学。《后汉书·崔骃传》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11、范丹:一作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人。延熹贰年,官至司农廷尉。就学于马融。涉伍经,览书传,尤笃《易》、《尚书》。遭党锢之祸后,遁逃于梁沛之间。用小车推着妻子,徒行敝服,卖卜为生。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下,如此十多年,乃结草屋而居,有时绝粮断炊,但穷居自若。


12、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承袭父业。东汉经学家、占候家。通晓京房易学,善风角星算,并精通群经。顺帝征之,占灾异,顗便引《周易》经传文陈述便宜七事,授郎中,后被同乡孙礼所杀。主要著作有《诣阙拜章》、《对状尚书条便宜七事》、《台诘对》、《上书荐黄琼李固复条便宜四事》。


13、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曾入太学攻《京氏易》等。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玄少年会方术:郑玄出生时家族已经败落,父亲务农,生活贫寒。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二三岁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儒家“五经”。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预测火灾:少年郑玄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据《郑玄别传》记载,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用方术推算某日某地将发生火灾。他立即到官府报告。因官府信其言做了防备而未酿成大害。此事不胫而走,郑玄被当地视为“异人”。


郑氏易学:郑玄注《易》用的是费氏古文。他把象与经文合在一起,并在其前面加上“象曰”、“彖曰”字样,以与经文相区分。郑氏易学兼采义理、象数之说。在象数学方面,除用互卦、消息等方法外,还力主五行生成说与交辰说。自此,今文经的施、孟、梁邱三家《易》便废止,郑氏易学通行至今。


梦示可学和郑君草:郑玄跟老师马融学习,三年没有学到什么。后来,马融让他回去。一日,郑玄在树荫下和衣小睡,梦见一个人用刀划开他的心,对他说:“你是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郑玄睡醒后立即返回,不久就把所有的典籍弄懂弄通了。车前草又叫郑君草。相传郑玄酷爱车前草,因此车前草又以郑玄命名。


郑玄谦让无私: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尝欲注《春秋左氏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郑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


14、荀爽:字慈明,一名谞。颍川颍阴人。尚书令荀彧之叔,名士荀淑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荀爽见董卓残暴,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病卒。


15、王畅:字叔茂。王龚之子。山阳郡高平县(今邹城市西南)人。大将军梁商辟王畅为茂才(即秀才),曾先后任齐王刘喜之相、司隶校尉、南阳太守之职,并四次征拜尚书令。任职期间,均以守正严明著称。他通晓《周易》,为当时易学名家刘表之师。


16、宋忠:一名衷,字仲子。尹默、王肃、李撰、潘濬都曾师从于他。他受刘表之命与綦毋闿共同编撰《五经章句》。有《周易注》十卷,《太玄经注》九卷等。刘表死后,他代表刘琮和大将蔡瑁等人向曹操上降表,在返回途中为关羽所获,刘备方得知刘琮已降曹操一事。刘备在斥责宋忠后将其释放。


17、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刘表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先杀孙坚,常抗曹操。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


易学人物【最全微博体】——东汉 东汉经学代表人物

刘表《荆州星占》:刘表任荆州牧时与当地学者共著《荆州星占》(或名《荆州占》)的天文书籍。此书是李淳风撰《乙巳占》、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时的重要参考书。李淳风亦在《乙巳占》中开列他自述是“幼小所习诵”的星占学参考书共二十五部,其中第十八部就是刘表的《荆州占》。


刘表牛:桓温北伐,经过淮泗时,与属下僚属登上平乘楼,眺望中原,感叹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道:“运自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桓温不禁色变,对在座人说道:“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士。”后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18、薛虞:疑为汉魏间儒生。时代、里籍、生平不详。仅知其精研《周易》,易学著作早在唐即已佚。《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亦均未著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曾引其说。清黄爽《汉学堂丛书》辑有《薛虞易音注》。马国翰《玉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周易薛氏记》一卷。


19、徐从事:东汉北海(今山东昌乐)人。活跃于公元二世纪中叶。《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据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引∶“玄光先生曰∶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


20、魏伯阳:东汉著名的炼丹理论家,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出身高门望族。虽世袭簪缨,但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其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该书思想来源本于《周易》。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


21、淳于翼:字叔通。与魏伯阳是同郡人。《周易参同契》作者之一。他深通方术,能占知蛇妖,仰观乾象,以处灾异。《周易参同契》是徐从事、魏伯阳和淳于叔通三人先后完成的著作。据唐刘知古《日月玄枢篇》观点,徐从事作上篇,魏伯阳作中篇,淳于叔通作下篇。


22、阴长生:新野人。生富贵之门而不好荣位,潜居隐身,专务道术。闻马鸣生得度世之道,乃入名山寻求,后于南阳太和山(即今湖北武当山)中得与相见,执奴仆之役。如此十余年坚持不懈。他人皆悉离去,唯长生执礼弥肃。鸣生告之曰:“子真能得道矣。”乃以《太清神丹经》授之。


23、谢夷吾:字尧卿,东汉会稽山阴人。少为郡吏,学风角占侯之术。太守第五伦擢其为郡督邮。后举孝廉,出任寿张令,后任荆州刺史。《后汉书·谢夷吾传》记载他“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会稽典录》记载谢夷吾预测自己的逝世日期,非常准确。


谢夷吾神预测:太守第五伦派谢夷吾逮捕乌程县长以治罪。夷吾到乌程县后只是望着阁门趴在地上哭了一场返回。他禀告第五伦说:“我算乌程县长在一两个月内就会死。他不过是游魂暂借躯体呼吸,用不着施加刑罚。”第五伦信之。一个月后果然有驿使带来乌程县长的印绶,说乌程县长突然暴死。


24、葛玄:东汉道教天师。字孝先,被尊称为葛天师。为道教灵宝派祖师。丹阳郡句容人,葛洪之从祖父。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于閤皂山修道。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道教尊为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道教四大天师。


易学三派:汉代是易学鼎盛时期。其流派主要有三:一是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以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说《周易》,阐释阴阳灾变,用以占筮而趋吉避凶。二是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着重阐述《周易》中的义理,反对灾变说和占筮。三是道家黄老易学,着重讲阴阳变异的哲学道理。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汉代官方易学和民间易学分属于儒家经学系统中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所谓“今文”就是西汉通行的文字——隶书。所谓“古文”就是秦汉以前通行的文字——古文大篆。孟京易学属于汉代大儒董仲舒所倡导的今文经学系统,而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属于古文经学系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895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易学人物最全微博体 ——东汉 东汉经学代表人物》为网友恣意踏江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