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的危害
中医骨伤发展简史
1、中医正骨学历史渊源流长,正骨是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
2、开始有文字就有正骨科的记载;
3、正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同中医学理论的完整性分不开的;
4、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专著;
5、北宋时期民间出现正骨诊所;
6、元代十三科中设有正骨专科;
7、明清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产生一定影响;
8、建国后中医正骨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祖国医学辉煌传承的几千年里,民间各地的祖传正骨流派也可谓百花争艳,百世流芳!!!建国以后,尤其政府在各地办学(中医药大学)建院(中医院)以来,在政府吸纳重视扶持下,他们的家传医术因著述立说建科办院得以发扬光大,活人无数,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
柳海峰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明了“三花接骨散”和“骨细胞生长素”,中国专利局于1997年8月16日授予第37388号发明专利证书,于2000年1月1日授予第50454号发明专利证书1993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机关服务中心向北京市工商局呈递《关于申办北京三花高科技公司的请示》,申请成立北京三花高科技公司,经济性质: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柳海峰。经营范围:主营:三花接骨散系列产品。经营方式:三花系列产品出口。到1999年,三花接骨散作为北京三花高科技公司的拳头产品,在全国已经享有很高大知名度,是国际领先技术,28天治愈骨折的中国国家级新药,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大高度重视。被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中药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同时,建立了营口三花制约总厂,海南三花药业有限公司,安国三花中药材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量,已经形成科工贸一条龙的集团模型,“三花接骨散”以迅速治疗骨折的疗效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开创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三花接骨散的第二代产品是柳氏接骨散,www.4006134006.com 中国养生酒网免费帮助邮购、咨询等。
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改写“伤筋、动骨一百天”传统历史的柳海峰教授,柳先生强烈呼吁国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原创知识产权。他说,原创知识产权就是发明人个人的财富,更是国家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是一个国家,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国家不但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它,而且应该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大力鼓励,帮助科学家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使国家长久兴旺发达。
柳海峰先生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自北宋以来,他的家族世代行医,至今已有千余年,柳海峰先生幼时在父亲柳春吉的带领下,游走民间,行医济世,年长后,他继承柳氏家族全部中药书籍及方剂,继承发扬传统中医药理论,并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等多家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于一九九二年成功自主开发出“三花接骨散”,致使骨伤病人能在二十八天痊愈,从而改写了“伤筋、动骨100天”的传统历史。原创“三花接骨散”也成为我国中药第一个达到KFDA标准,并获准进入韩国医保用药目录。柳海峰先生个人因此获得了发明专利多项金奖,二十世纪中国接骨学最好成就奖,并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之一。
然而,好景不常,柳海峰先生和他的“三花接骨散”都无端遭到了厄运。由于没有对原创知识产权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相信外来不法商人的胡言乱语和投机分子的欺骗,“三花接骨散”遭到了乱批乱判,柳先生不得不出走澳门,在那里生活达五年之久,被逼得妻离母丧。早已成为名牌产品的“三花接骨散”,从此在市场上再也见不到踪影。谈起这些年的遭遇,柳先生非常痛心。他对记者说:在澳门的日子,不但生活十分艰苦,精神上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身心很痛苦。本来搞原创研究发明,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付出极大的精力,还可能遭到种种非议甚至受到打击。多少人奋斗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也可能搞不出理想的结果,但他们的精神是可嘉可佩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在这点上,我是个幸运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我取得了成功,就会本应充分肯定我,“三花接骨散”也本应大力推广,为骨伤患者解忧,为人类造福,可是,就出现了这种事情,有时回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和柳海峰教授相见如故,我好奇地问道你这么多年蒙受了很多的苦难,但你的精神这么好,柳海峰教授一言说出了重要的心理话,好人一生平安,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发明家有多么的艰难,失败就成为骗子,成功因为得不到国家的有力保护,使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的项目一夜间被迫害,这是多么悲伤的事!
原文: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2273122###
桑兰开始服用中医神药牋柳海峰赴美诊治遭拒签
《北京晚报》
http://sports.srsnet.com 02:53:17 08/30/98
本报讯 据从有关方面获悉,被美国医生确诊为终生瘫痪的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于23日开始服用中医神药“三花接骨散”后,近日手腕开始恢复力气,本来因无力而下坠的两手戴上特制的手套后,已可以自己用刀叉吃饭,但胸部以下仍无感觉。
“三花接骨散”的发明人柳海峰研究员带着配合治疗方案准备赴美为桑兰治疗,但目前却被阻于北京的美国大使馆门外。无奈之下,柳海峰致函桑兰在美监护人谢晓虹女士,表示赴美之事难以成行,但他在传真里写下桑兰服用“三花接骨散”后的辅助治疗方案。作为世界知名的中医,柳海峰本来还应邀参加近日在纽约举行的世界针灸联合会大会,他拟提请大会讨论桑兰的治疗方案一事也一同搁浅。
不知美使馆为何对柳海峰赴美拒发签证。美国中医协会和世界针灸联合会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再次邀柳海峰赴美对桑兰进行治疗。
据谢晓虹女士介绍,对于桑兰的康复前途,西医也有一定分歧,较保守的看法是桑兰的下半身将永久瘫痪,手的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恢复;较乐观的看法是桑兰的手部功能有可能恢复大部分,由于今后三五年内,美国将出现第一代协助神经细胞生长的新药,将来桑兰有望能够站立起来并恢复行走。她说,美方主治西医同意对桑兰采取针灸、中药、推拿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发源地】: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
【家族姓氏】:梁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肥城市中医院(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
梁氏正骨与梁氏接骨膏药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梁氏正骨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采用手法正骨,并以上百种中草药熬制膏药,疗效独特。正宗梁氏正骨八代传人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使这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并成立了骨科研究所。梁氏正骨的特点是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痛苦小,疗程短,费用底,疗效佳,避免了切开手术的诸多风险,其医技和医德深受广大病员的欢迎。
【特色专长】
常见四肢骨骨折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梁氏接骨膏药:对疑难骨折如跟骨骨折夹板固定治疗有突出疗效,尤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草药验方(再生散)治疗效佳.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膏药外敷,瓦型纸壳固定效果优良。
【代表人物】:
一代:梁瑞图;
二代;梁毓华;
三代:梁胜泉;
四代:梁桂荣;
五代:梁荫庚;
六代:梁洪勋,梁鸿举;
七代传人:梁振兴,梁顺兴,张申庆,尚海峰,梁永革;
八代传人:梁冬炜 王泉 梁慧 曹良钦 梁起勇
【常用自制制剂】
接骨膏药,新伤灵,七厘散,消肿定痛汤,二龙接骨灵,壮骨灵,伤骨再生一号(二号,三号未外传),接骨续筋汤,(大、中、小)烫药,再生散,骨坏死复生灵,蛇藤追风胶囊等20多种.上述经验方均为无偿献给政府.
【背景资料】
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曾为其题词"振兴中医,造福人民".
对其验方组成有兴趣的同道中人可以发贴,我会尽可能地发给你们.还望梁家各位前辈老师见凉为幸!!
【家族传承】
名誉古今的山东梁氏正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知名祖传正骨派系之一,具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德兴堂”,是它的重要标志,亲手关闭“德兴堂”的人是它的六世传人梁洪勋。现在珍藏在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里的,梁氏第五、六两代人70多年前经历过腥风血雨的珍贵老照片,是胜过文学的祖谱。还有许多其它的有关资料。但最能说明真正正宗梁氏正骨的,则是它祖代相传的架构,即传宗接代的连贯性,且代代正宗传人都是当时带有成就的名医。
一代:梁瑞图(字增生,号莲峰),梁氏正骨创始人。
地方记载:“清·乾隆元年,安驾庄人,开设德兴堂药店,精岐黄发明接骨术,创制接骨膏,成为闻名于东北、华北各省的梁氏接骨术,其效实过西洋人,世传遗术,远近赖之。“德兴堂”曾安驾过乾隆皇帝而受到御赐重赏,村庄也为此更名为“安驾庄”。
二代:梁毓华(略)
三代:梁胜泉(略)
四代:梁桂荣:
地方记载:“1915年受邀为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匾额誉之“济公好义。乐善好施”。1915年受邀请为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医伤, 群众赠匾额誉之“济公好义,乐善好施。”泰安满庄一家吴氏,祖上腿伤吃住梁家,直至伤愈分文不取,至今已有四代与梁家世代友好,医患之情胜过亲戚,世间罕有。著有《梁氏顾客辑要》、《内科辨览》等。
五代:梁荫庚(其长兄荫衡之子洪恩;次兄荫琪无子女;三兄荫铣之子洪彬过继予荫琪;次子洪魁):
“德兴堂”的掌门人,梁氏正骨五世唯一正宗传人,其医术远近赖之,许多医事被神话般广为传颂,象“梁家对腿天下无比,能把鸡腿对到鸭子腿上”,“高粱秸断了都能接活”等等。百姓赞誉送雅号“梁四仙”,是据田纪云副委员长是目前梁氏正骨的最知情人之一,一固与梁家是亲戚,二固幼小时就亲自见证并体验过梁家的接骨术和接骨膏的神奇,8岁腿伤梁荫庚为他医治。
六代:梁洪勋(其二弟洪章,三弟洪举皆从其学):
1922年生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 他是著名山东梁氏正骨在解放前后承前启后的领头人。1954年他带头响应党的“公司合营”号召,关闭“德兴堂”参加联合诊所,并将祖传秘方献给国家。他是唯一为继承和发扬梁氏正骨做出突出贡献的功勋人物,他为肥城的中医事业和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社会上广有影响。1988年他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被评为单位和市县先进个人、优秀中共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生前多次任省市人大代表,第一届市政协副**,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泰山大学中医班教授,市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院骨科主任,名誉院长。他自编数万字教材,发表论文多篇。出席省政府召开的“中医正骨经验交流会”和“名老中医座谈会”及多次全国中医学术交流会和全国正骨手法研究会。培养学生千余人。治骨伤,他以刚柔相济、稳准轻巧的手法而著称,所治骨折无不愈合者。治骨病,他开创了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先河,曾治愈长达4年半和6年的骨不连接,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病多获桴鼓之效,以中药治愈数例因**造成的下肢截瘫病人。在“扶正祛邪、驱邪安正”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用药特点注重扶持和恢复人体正气,辩证精确,处方严谨,疗效好治愈率高,其影响遍及全国各地及港台。他毕业奉献,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深得世人赞颂,有口皆碑。
七代:梁振兴(其二弟三弟不从医,四弟顺兴从医):
副主任医师,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所长。曾任职泰安某医院书记兼院长及肥城中医专家门诊。继承创新,学研俱丰。精研骨伤骨病,旁及内外妇儿各科,衷中参西擅治疮疡。医药研究成果颇多,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专利二项,在编著作三部。德艺双馨,享誉省内外。
八代:梁冬炜:
现年37岁,现任职肥城市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擅于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各种骨折、关节脱位及手术治疗各种骨伤和骨病。
罗氏正骨的简单介绍
以近百岁的高龄,施展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祖传正骨绝技,为数十万中外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这就是北京“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罗有明的传奇人生.
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的罗楼村。罗家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罗有明心地善良、聪明伶俐,被老祖母选为接班人悉心培育,到16岁开始独立行医时,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女“郎中”,成了“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
1957年,罗有明被北京双桥镇的群众挽留在双桥医院。从那时起,“双桥老太太”的名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时有“打针吃药,不如罗老太太一脚”之说。
1985年7月,卫生部遵照周总理生前对有关部门所作的“一定要把罗有明的本事学到手”的指示,拨专款建立了“罗有明骨伤科医院”,指定罗有明担任院长。
近10多年来,她突破罗氏正骨绝技不外传的家规,为前来请教的医务人员举办进修班、急训班32期,朝鲜、德国等国家的医生也慕名前来拜师,单是国内的弟子就有4000余人。
冯氏正骨
在冀中平原,有一个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县城—肃宁,多少年来,这里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冯氏正骨;那几代人“捏胳膊腿儿”的绝活儿方圆几百里无人不晓,是沧州市的代表,是肃宁人的骄傲。
200余年前,白家村有一个冯氏青年农民黄昏收工回家 ,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人叩打门环,开门见一须眉洁白老翁忙让进屋,换衣敬茶敬饭,热诚之至翁感激,传技艺完后,训道:只可为民行善,不可勒索钱财。早饭后青年下地干活刚出村,见一人在榆树下抱腿呻吟问原由,知上树所摔俯身摸双腿双手似有仙气催动伤者不知不觉中腿已好,乐呵呵回村自此,冯氏名声远播治病分文不收绝技代代相传......
【发源地】:河北省肃宁县
【家族姓氏】:冯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肃宁县骨伤科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
弹指一挥间,冯氏家庭历经六代,走过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论是第一代祖师爷冯绍祖受仙人点化学得正骨医术的神秘传说,还是37县百姓自发捐款为第二代传人冯椿龄老先生修建万人碑以示敬仰;不论是第五代正骨专家冯庆森受美国国际医学科学院邀请在国际同行面前作报告名扬海外,还是第六代传人肃宁县骨伤科医院冯永生院长获得99“香港紫荆花”优秀论文金奖、世界华人卓越成就奖等足以令人自豪的殊荣,在今天的冯氏家庭成员看来,只是过去曾经的辉煌,他们以开拓者的风范和战略家的气魄,为冯氏正骨事业设计着更具广大前景的发展蓝图。
【特色专长】
以祖传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三期用药为特色,结合现代医学,对难以手法复位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症、多疑难杂症配合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治各种骨折(开放性、陈旧性、粉碎性等)、脱臼、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及各种肩、颈、腰、腿疼等症。对新鲜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率达100%,解剖对位率达80%以上,对四个月以内的陈旧性骨折,采用手法折骨复位,广治愈患者万余人次。
【代表人物】第一代祖师爷冯绍祖/第二代传人冯椿龄/../第五代正骨专家冯庆森/第六代传人肃宁县骨伤科医院冯永生院长,副院长冯永胜 、 冯永杰,吴新玲
【常用自制制剂】不详
【背景资料】详见医院介绍。
第五代正骨专家冯庆森
冯永生,冯氏正骨第六代传人
冯永生,男,汉族,冯庆森的长子,现今年42岁,肃宁县骨伤科医院董事长兼院长,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他1978年参加工作,自幼随父学习祖传正骨舒筋术,14岁就能独立应诊,17岁成为医院的主力医生,25岁任医院院长,是冯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中的佼佼者。2000年被聘为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教教授、博士学位,并担任香港医学科学研究院教授职务,兼任河北省骨伤科外固定研究所副所长,是省、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执委。作为沧州市第三批市管专业技术人才,他兼任着全国骨伤科医学学术研究会理事、全国骨伤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骨外伤外固定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第一届骨外伤外固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被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高级研究员职称,被国际医学研究院授予中西结合教授博士学位等等,成为中国骨伤医学界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
先后评为市管专业技术拨尖人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年科技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医护人员、十佳医务工作者、十佳管理人员,中国名医、当代名医,世界杰出人士等称号。参加国际、国内医学交流会议三十多次,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际金奖二篇、国家级优秀论文六篇,参编撰书五部是医学多科会员。
他先后三次前往沧州、天津、北京进修深造,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医学理论,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广收博采,集百家之长,有效地将古今中西医紧密结合,融汇贯通,汲取西医之精华,在中西医综合治疗骨伤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由于误诊或治疗方法不妥,造成骨伤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由于误诊或治疗方法不妥,造成骨伤久治不愈和骨头畸形愈合是治疗上的一大难题。冯永生采用施行手术、手法舒筋、再辅以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多例外地医院手术、接骨后骨头长弯的患者得到痊愈。手术治疗骨折,一般采用内固定,愈合后再取固定物,对这种痛苦大、费用高、易留后遗症的方法,冯永生全盘否定,他使用穿针固定,等骨折愈合后拔针,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之苦,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治疗方法在医院早已推广使用。医院近期推出的外固定架的使用,是针对四肢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将其固定器在断骨两端加压固定,增加了折骨的稳定性,解除了下肢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的痛苦,是骨伤临床医学上的又一新突破。
专业特长:灵活运用祖传接骨舒筋手法诊断、治疗各类骨折、脱臼、软组织损伤,结合点穴、按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结合现代医学手术治疗复杂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症、畸形及各类骨伤凝难病症。从医三十年来治愈骨伤患者上万人次,深受患者信赖和好评,在医学界较为瞩目。其事迹被收录到《东方之子》、《世界名医大全》、《当代中西医名医大全》、《中国高级医师大词典》等书籍收藏.
苏氏正骨
【发源地】:辽宁海城西柳苏家村
【家族姓氏】:苏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
“辽宁省交通创伤海城急救中心”及海城市急救电话“120”设在该院,是长春中医学院和辽宁中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全国中医老年骨折病医疗中心”。
【特色专长】正骨四法,即“分神复位法”、“刚柔固定法”、“内外用药法”、“自然练功法”!苏氏正骨四法,同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医疗方法和体系,使中医正骨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解决了创伤急救及骨伤科疑难病症。
【代表人物】苏相良(1901—1980)苏氏正骨创始人/“神手苏三”苏玉新(1943年12月--—)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第三代传人苏继承(1964年4月——)(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副院长、副书记)、苏继武(现担任辽宁海城正骨研究所所长)、苏纪权(辽宁海城正骨研究所副所长)
【常用自制制剂】
"骨坏死愈合丸","每丸重6g","鞍卫药制字(98)F322-0321","辽药制字Z05030037"," LBZ02692005","苏氏愈骨一号丸"
"抗骨质疏松丸","每丸重6g","鞍卫药制字(98)F323-0321","辽药制字Z05030036"," LBZ02682005","苏氏愈骨二号丸"
"活血化瘀丸","每丸重3g","鞍卫药制字(93)F150-0321","辽药制字Z05030039"," LBZ02712005","接骨一号丸"
"接骨丸","每丸重6g","鞍卫药制字(93)F153-0321","辽药制字Z05030040"," LBZ02722005","接骨二号丸"
补肾壮骨丸","每丸重3g","鞍卫药制字(93)F149-0321","辽药制字Z05030038"," LBZ02702005","接骨三号丸"
【背景资料】
1953年,傅作义将军(时任水利部长)来海城视察灾情,发生车祸,造成右肩关节脱臼被其治愈,从此名声大振,逐渐成为辽宁著名流派之一。
1986年苏玉新获得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华佗金像奖”。 1987年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人才学会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老百姓称他为“神手苏三”。苏继承与苏玉新共同整理完成的苏氏正骨法”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
1998年,苏玉新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传统中医药成果博览会,苏氏正骨法获得奖牌。
苏 氏 传 人
骨神 苏相良
苏相良(1901—1980),苏氏正骨创始人,于1901年11月7日生于辽宁海城西柳苏家村。1935年至1940年在海城温香龙台铺跟民间医生曲大夫学习正骨,学成后至1947年开设“相良正骨所”,1956年7月加入海城镇中西医联合诊所,担任骨科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苏老先生把经验升华成为自己的理论,初步形成了正骨四法,即“分神复位法”、“刚柔固定法”、“内外用药法”、“自然练功法”,疗效较高,远近闻名,求医者络绎不绝。
1953年,傅作义将军(时任水利部长)来海城视察灾情,发生车祸,造成右肩关节脱臼被其治愈,从此名声大振,逐渐成为辽宁著名流派之一。
苏玉新 系苏氏正骨第二代传人
苏玉新,苏相良的三儿子,1943年12月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苏家村,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兼任海城市政协常委、鞍山市政协委员。他还是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长春中医学院和辽宁中医学院骨伤系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鞍山分会中医学主任委员、全国人才会骨伤人才学会副理事长、辽宁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苏氏正骨法即由传人加以继承发扬而兴旺起来,其二代传人苏玉新是众多传人的佼佼者.他对苏氏正骨不仅继承、研究、完善,而且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疗法上有所突破,疗效更加提高,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海城市正骨医院原来是一所集体所有制的专科医院,1962年高中毕业后到正骨医院工作。
从1984年主持医院全面工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带领职工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为医院发展建设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1986年苏玉新获得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华佗金像奖”。与此同时,完成了中医正骨技术的“五大进展”。 老百姓称他为“神手苏三”。
1987年苏玉新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享受省特殊津贴,中国人才学会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
“苏氏正骨法”1992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 苏玉新1992年获海城特等劳动模范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3年享受政府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在卫生部十年百项成果中期表彰会上苏玉新被命名为先进个人。
1998年5月,海城市委、市政府决定,以1700万元的价格,将该院出售给苏继承的父亲苏玉新。由此,该院变成了民营医院。苏玉新认为,实现转制,为医院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几年来,苏玉新将复位法、动静固定法、内外用药法、益气练功法的“苏氏正骨四法”,同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医疗方法和体系,使中医正骨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解决了创伤急救及骨伤科疑难病症。他以科研为主导,主持研究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带顶骨针复位固定器治疗胫骨不稳定骨折”,“三针锁针加压治疗股骨颈骨折研究”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在省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为弘扬祖国医学,他潜心研究整理了苏氏临床经验,并著有《骨伤难症百例》、《苏氏正骨》等学术专著。
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肥城市中医院骨伤科(即梁氏正骨治疗中心),是在具有300余年历史、名列全国十大骨伤派系之一的肥城梁氏正骨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自1978年建科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经由单纯的整复门诊发展成为了医教研功能齐全,集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于一体的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并举、疗效独特的骨伤骨病综合治疗中心。
中心科室设置齐全,设备先进,梯队合理。现开放床位80张,下设骨一科、骨二科两个科室,四个门诊;并设有研究室、实验室、资料室及ICU重症监护室等。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DR、CR、C型臂、关节镜、800mAXI光机、双极电凝、冷光源及床边X光机、腰椎牵引床、手摇式折叠床等专科设备;多功能手术床,液压手术床,C臂床边机、关节镜,无影灯、血氧分析仪,双目显微镜等手术设备及骨科专用器械;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呼吸机等抢救设备,设备总值达1500万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合理的专业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梁鸿举主任医师系肥城梁氏正骨第六代正宗传人。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坏死研究会委员,中国接骨学会、中国中医骨伤学会理事,祖国传统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肥城市骨伤科学会理事长;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研所客座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正骨》编委。从医40余年来,对祖传医术进行了全面继承、创新和发展,使梁氏正骨技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
骨伤科特色优势
梁氏正骨技术治疗各种骨伤骨病
秉承梁氏正骨技术,运用梁氏接骨十四法、梁氏接骨膏药外敷及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骨折愈合期短、复位率高、后遗症少、功能恢复好,其效果明显优于钢板、石膏固定,疗效独特显著。
运用祖传药方开展的中医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等研究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中医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的研究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就诊病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因复杂不明而又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症。目前西医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同时多数患者存在惧怕手术的心理。对此,梁主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采用家传融祖国医学精华独家研制的梁氏再生散和梁氏膏药内服外敷、表里同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6000余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取得了治愈率73.6%、总有效率达95.7%的良好疗效。该研究在1987年全国高等院校骨伤专家论证会上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结束了西医对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一旦发病便不可逆转”的论述,得到了医疗界的公认。并先后通过省级鉴定,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奖、第二届国际骨科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奖,梁鸿举主任被授予“民族医药之星”称号。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受到卫生部及相关科研部门的重视,正在进行药理分析及药物生化方面的深层次研究。从而使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的研究开发走上新的历程,为最终达到中药完全治愈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这一世界顽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伤骨病
为使梁氏正骨治疗中心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扶持骨伤科发展,制定了专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多次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知名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经验,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运用传统梁氏正骨技术治疗骨伤骨病的同时,开展了脊柱外科、小儿外科、显微外科、矫形外科、关节置换等业务。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骨伤骨病的又一大治疗特色。
在创伤骨科方面,能够开展各种高难度手术治疗复杂骨折并居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四肢开放性、粉碎性复杂骨折、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骨感染、缺损、骨髓炎、骨折延迟愈合及四肢大面积脱套伤等方面治疗独特,疗效显著。应用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及特殊构造的解剖钢板、异型钢板固定骨折。采用转移皮瓣、肌皮瓣、肌瓣、交腿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及带血管蒂的肌骨瓣修复缺损,能够在保全肢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对于复杂的髋臼骨折、骨盆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髋关节后侧入路及联合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术野暴露清楚,内固定可靠,使骨折后病残率明显降低。在手外科、脊柱、关节方面,能熟练开展断指再植,颈椎骨折、颈椎病的前后路手术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有脊髓损伤的前路减压内固定,锥体骨折、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后路减压内固定。近年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微创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一周内即可下床活动,疗效显著。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关节病,既能采取药物治疗和关节镜诊断治疗的保守疗法,又能开展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病痛,取得了良好疗效。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功能锻炼及手法、牵引等方法,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收到了显著效果。
骨伤科工作成就
多年来,骨伤科坚持科技兴科的方针,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大胆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中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1994年9月《消肿定痛汤的临床疗效研究》通过省级鉴定。《无菌拆线换药盒》、《骨科多功能牵引固定架》分别于1997、 2000年获国家专利。《小夹板治疗锁骨骨折》在泰安市科委立项;《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和《梁氏正骨学术思想及理论体系的研究》在泰安市科委立项;《肘部屈曲位X线拍片肱骨髁上骨折整复后临床价值的研究》获泰安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固定新方法》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骨折手法治疗经验》、《丝线缝合加髂胫束转移治疗髂骨骨折》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体外反搏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获肥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自1992年以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7篇,省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3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交流会4次,出版专著4部。 1995年4月,与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骨伤科研究基地;1997年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00年先后被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泰安市卫生局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和“泰安市重点中医专科”;2003年泰山骨伤病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
以上各秘方及各中医正骨学派已阅毕,放眼中华传统艺术奇芭、文化资源等,如中医正骨,都不能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影响颇为有限,中医正骨在临床上已无数次证明能有效治疗骨折,但是中医正骨治疗骨折却始终开展不了,甚至有的学派面临失传的困境,究其原因,除了卫生部门不予重视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学派之间的门户太深,很多都是什么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没有直属血缘关系的人是很难学到真正的正骨知识,一个小家族的力量毕竟有限,再加上急功近利,很多所谓的传人都是仗着祖上创下的名声吃饭赚钱,而真正的祖上家学却所学不多,使传统的中医正骨已慢慢淡出人民的视野,试问现在哪间二甲以上的医院会开展什么中医正骨治疗骨折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内固定,我在骨科呆了三年多了,科室病人经常有七八十个,除了见到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外,没有见过其他的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更不要说中医正骨啦,科室副高以下的同事都不太会什么手法复位,倒是手术内固定一个做得比一个漂亮,所以我觉得卫生部门应该赶快采取措施拯救这一快失传的传统医学,各中医正骨学派应抛开门户之戒,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各自精华,广收门徒,最好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马在各地兴办中医正骨学校,规定各医院骨科医生需进修一年半载,至此,中医正骨方能成大器。而其他中华传统艺术奇芭都可仿上愚见才能使其发扬光大.......
发源地】: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双杨店镇华疃村
【家族姓氏】:华疃栾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山东省潍坊市尊一医院(原潍坊正骨医院)坐落在“世界国际风筝都”---潍坊市高新区玉清东街与荷欢路交界处。
【简要历史沿革】:潍坊尊一医院是由百年中医精华孕育而成的大型医院。医院的前身是誉满齐鲁的老字号“华疃正骨”。成立于2004年12月20日,由“华疃栾氏正骨”第三代传人栾尊一先生创建。
【特色专长】:医院院长栾尊一身怀手法正骨、关节推拿、穴位针灸等绝技,家藏祖传中医接骨秘方,潜心于中医正骨的研究,因人因病辩证施治,对于治疗颈,胸、腰、椎、足等人体各部位的骨折、增生、风湿、炎症、脱位以及跌打损伤等几十种骨伤病症无痛正骨,快速见效.
【代表人物简介】:栾同成/栾章之/栾尊一
栾尊一先生是寒亭区双杨店镇华疃村的老字号“栾氏正骨”第三代传人,本科学历,现为潍坊市寒亭区***协商委员。潍坊医学院毕业后,运筹帷幄、大胆创业,于2002年与寒亭区双杨店镇医院合作,成立了华疃骨伤病医院,经潍坊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华疃栾氏正骨于2004年搬迁至位于潍坊市高新区北海路,并更名为“潍坊尊一医院”(潍坊正骨医院)。
【常用自制制剂】:“栾氏接骨膏”、“栾氏止痛膏”、“栾氏腰痛膏”、“栾氏颈椎贴”、 “栾氏增生贴”
栾氏接骨膏
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是山东梁氏正骨正宗七世传人,退休老中医梁振兴主任,为拯救和弘扬中医,彰显名誉古今的梁氏正骨这一特色传统文化、维护真正正宗梁氏正骨的声誉,而凭借祖传老字号”德兴堂”命名所创办的。它是一所非营利性的民营中医骨伤科的医疗科研机构,现规模7人, 因德高医精,影响广泛,正迅速发展壮大。
一、 研究所的成立及性质规模
德兴堂是梁氏正骨创始人梁瑞图于清代在肥城安驾庄开设药店的老字号,曾安驾过乾隆皇帝而受到 御赐重赏,迄今已有约300年的历史。梁氏正骨第六代传人梁洪勋为响应党的”公私合营”的号召,于1954年关闭“德兴堂”,参加联合诊所。
而今,中华大地春风荡漾,万物竞发,以名老中医之名兴办民营医疗机构似春花遍地开放,梁洪勋之子梁振兴为这一形势所鼓舞,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政策感召下,在肥城市委政府的亲切关怀支持下,于2004年8月,将关闭了整整50年的老字号又重新树起来,成立了这唯一所具有真正技术权威和唯一正宗的山东梁氏正骨医疗科研机构——“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
二、研究所特色
1.治疗骨伤: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轻便稳妥的外固定,外敷久负盛名 的梁氏接骨膏,药分三期施治(内服中药或中成药),适时适度的功能锻炼,后期配合中药烫洗等,一套完整有序的纯中医治疗方法,不开刀,不住院,无创伤,伤痛小,花钱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快,所长梁振兴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伤新技术新方法,把梁氏正骨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提高了对疑难病症的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大大缩短了疗程,所治骨折无不愈合者。
2.治骨病:积几代人人的经验,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入手,中医中药辩证旋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不伤正气,安全卓越,欠服无害。骨科专家梁振兴精心研制出治疗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椎炎、骨不连接等骨科杂病的药物达数十种,疗效显著,成果累累,其影响遍及全国各地。
3.中医带徒:梁所长已培养学生几十人,收留数人做助手的发展壮大研究所。受中医泰斗、新中国第一任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希望当今健在的老中医,大家都要带徒弟,有条件的要带,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带,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医知识和经验传下来”的疾呼与建议的影响所威胁,决心在有限之年多为国家培养一些有用人才。
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秉承”以德行医,以德兴医”的传统文化理念,视患者为上帝,以”诚实为信,治病救人”为宗旨,竭尽全力为普天下骨伤病人免去痛苦。
三、主治病种:
骨折、关节脱位、骨不连接、创伤性截瘫,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类风湿、病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肌肉萎缩、颈椎病、腰椎病、肩臂腰腿痛、烧烫伤及各种欠不生肌之溃疡、骨髓炎、骨结核、 疮疖脓肿无名肿毒等。
膏药的制作与使用
摘自王光清编著《中国膏药学》一书。
膏药是外用膏剂(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的一种,古代归属于“薄贴”。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膏药作为中国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新观点,颇为众人所信赖,并后世医家所推崇。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法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
第一步 炸药
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 炒丹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 炼油
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第四步 下丹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
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细药
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 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 贴膏药
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
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干祖望的制膏药法,有二处与常用方法有所不同,简述如下:
1、药物炸枯后停火静置二天,弃去沉淀的黑渣,取上清油继续熬练。否则影响药效。
2、反对下细份。原因是会引起过敏。对一些芳香药宁愿贴时撒在膏药上。
个人观点:由于炸药时药材的质地不同,肯定会出现有的药材没炸透有的药材已炸黑的情况。在保证所有药材炸透的情况下,会有一些炭化物存在于油中。干祖望把这些炭化物弃去是有道理的。至于细粉,古方中有很多不加细粉的,也有大量加细粉的。由于膏药是成品,而病情是千变万化的,对症时不加也罢。如有必要,根据病情辩证加入细粉更好。
膏药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是有它一定的物质基础与理论依据的。它的处方组成来源于一般中药方剂,与西药中许多外用药、注射剂、口服剂有同一作用,同样可以合剂,分用,此其一。在一般方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和,加以变化,去其轻淡平温之剂,益以气味俱厚生香引导之味以得其药方此其二。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应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许多药物中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药物,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等作用,如治痈疖疮、肿疡、溃疡等,风湿寒痹、止痛、壮筋骨、跌打损伤等,此其三。利用丹、油熬膏作赋形剂,以防腐、防燥、保护疮面,保持药效持久,促使药物和经过表皮产生深部和全身作用,此其四。按经络俞穴及身体部位薄贴,发挥药效,促进作用,此其五。贴于患处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神经特异性,以调整机理增强组织抗御力量,达到镇静、消炎作用。此外,软膏具有保护局部皮肤的湿润柔软作用,是通过皮肤角质层细胞间隙、毛囊壁、汗腺、皮脂腺,使药物渗透与吸收,对创伤、皮肤疾病、粘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粘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作用。
在豫西南的小山区内,有一 个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县城—内乡 (她有着全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 的县衙--内乡县衙),多少年来,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黄 水河杨氏正骨;那几代人“捏胳 膊腿儿”的绝活儿方圆几百里无 人不晓,是内乡的代表,是内乡 人的骄傲。
【发源地】:中国.河南.南阳内乡县南关
【家族姓氏】:杨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自1983年3月建院以来的20多年,医院始终本着以“崇德敬业、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医院的昨天的辉煌。
【特色专长】:
【代表人物简介】:杨俊哲/杨金灵/杨 毅
【常用自制制剂】:黄水河杨氏正骨膏药(黄水河杨氏老大正骨标志)
【背景资料】:
杨俊哲
杨俊哲,男,主治医师,从事正骨50余年。一生奋斗于正骨,钻研于正骨,为正骨事业作出了 杰出的贡献。在杨俊哲生前从事正骨的50余年间,治愈正骨患者数十万余人次,为国内外患者 解除了骨头所带来的痛苦。医德高尚,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在杨俊哲为患者治 疗期间,也把杨氏正骨绝技传授于长子杨金灵(系杨氏正骨第一代传人,现已成为杰出名医), 以发杨氏正骨,还患者一个健康,为正骨的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以满足老人家的愿望
杨金灵
杨金灵(河南杰出名医,全国特邀骨科专家),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河南 省内乡县人。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第一代传人杨金灵主治医师系内乡县杨氏正骨 创始人杨俊哲之长子.至今为止已经从事二十多年。杨金灵医师自幼由于家庭贫困, 跟随于父亲杨俊哲学医,由于爱好医学,而对医学进行细心的钻研;其次父亲杨俊 哲医师还手把手教杨金灵从事对正骨抚摸手法。在从7岁跟随于父亲之22岁的近15 年间,不但学到了正骨的各方面的绝技,也学到了从医之人道。医德高尚,精湛的正骨绝技得到了国内外患者的好评。在杨金灵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发展的同时还刻苦钻研现代医 学的知识,曾先后与全国各地名医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以铸造一流的正骨技术杨金灵医师高超 的正骨技术传遍了豫西南、陕西、湖北等各省地市。也得到了曾到河南、湖北等地作生意或者旅 游的外国人(加拿大、英国等)患者的赞扬。自1983年3月创办黄水河杨氏正骨医院以来,杨金 灵医师每天上午亲自坐诊。从事医疗事业20多年,刻苦钻研中医骨伤科理论研究杨氏骨伤科系列 方法,积累20多万例丰富的临床经验,用杨氏手法、杨氏接骨膏药治疗各种骨折疗效显著,研 究的杨氏手法和杨氏系列方法治疗骨科疑难杂症。以祖传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动静结 合,内外兼治,三期用药为特色,结合现代医学,对难以手法复位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后遗 症、多疑难杂症配合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治各种骨折(开放性、陈旧性、粉碎性等 )、脱臼、软组织损伤、腰锥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症。杨金灵医师在医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2001年,河南名医研究协会为杨金灵颁发了“河南省杰出名医”奖牌。2003年又被河南科技中心 命名为“全国特邀骨科专家”,并为杨金灵颁发了奖牌。同时杨金灵的中医正骨技术已编入医书。 现杨金灵医师正在把高超的正骨技术传授于医大毕业的长子杨毅(系杨氏第二代传人,现已为医师, 从事专业正骨五年),以继续发扬黄水河杨氏正骨,把杨氏正骨更广泛的推向全国、全世界。以解 除广大患者的痛苦。
田氏正骨
在齐鲁这片古老而富庶的大地上,流传着许多田氏整骨历代传人济世救人的动人故事。田氏整骨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有170多年的历史。田氏中医整骨以愈合快,费用低而驰名全国各地。
【发源地】: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风镇
【家族姓氏】:起凤田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 桓台田氏整骨医院 :..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田氏中医正骨创始人田殿举。曾受业于河北省一骨科老医尽得其真传,当即行医治病,并立有家规。田氏接骨术与接骨膏只传子不传女,秘不外泄,定为田氏祖传秘方。其子田淑玠继承祖业治绩显著,素有“神医”之称。
【特色专长】中医正骨
【代表人物】正骨创始人田殿举/“神医”田淑玠/“神医”淑玠有四子,名为“福禄祯祥”,第三代掌门人田承禄/第四代传人,其侄田宜勉,其子田宜瑚/田氏中医正骨第五代田宜瑚长子田茂杰、田茂恒、四子田茂宁/田氏中医正骨第六代传人田召学
【常用自制制剂】田氏制药“乌鸡接骨膏”是“田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院长田召学,在总结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经过临床实践,辩证施治组方,经过祖传工艺,将各种名贵药材70余熬制而成,可明显缩短骨折使命时间,对各种骨不连、颈肩腰腿疼亦有独到之处。洗药方专治各种关节疼痛,关节僵直、粘连等病症。
【背景资料】 田氏中医正骨创始人田殿举。曾受业于河北省一骨科老医尽得其真传,当即行医治病,并立有家规。田氏接骨术与接骨膏只传子不传女,秘不外泄,定为田氏祖传秘方。其子田淑玠继承祖业治绩显著,素有“神医”之称.
“神医”淑玠有四子 名为“福禄祯祥”,当时因社会现状兄弟不能同时行医,尽各人所能,各负其责。其二子田承禄自幼心地善良,聪颖好学,深受其父喜爱,田氏祖传正骨术与秘方得到真传,加之潜心研究,田氏膏药制做术与接骨术日进提高第三代掌门人有他继承,他为病患者治病,有求必应,有邀必至,不分贫富,一视同仁,不辞劳苦,应诊遍及省内外,当时交通不便,世道混乱,为病人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实属可敬,为发扬光大田氏中医正骨之术,他赴济南集资募股,办起了“半济堂”药店,解除当地广大民众之病痛被传为佳话,同期在自己家乡成立“瑞生堂”药铺,慕名而来就诊者车流不息,不计其数,此时,田氏中医正骨“名声大震,传扬四海”。
“田氏中医正骨”第四代传人,其侄田宜勉,其子田宜瑚。解放初期,他兄弟二人办起了起凤镇第一个联合诊所之后,田宜勉调入了县人民医院工作,献出祖传秘方,并成为政协委员,田宜瑚因是嫡系正宗传人继承祖业调入起凤医院骨科工作,他自幼随父就医身怀良技,十六岁就独立出诊锋芒初试,效验异常,几十年,其医疗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多年来积累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原则和方法,使祖传医术有了更新的发展与提高,具精湛技艺,在当地建筑业,胜利油田淄博各大厂矿及其他开发建设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他良好的技艺与崇高的医德,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选为多届地县两级政协委员,为发扬光大“中医正骨”之术,他对下一代认真培养,严格要求,将祖传的世代医术和自己的长期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指教,致使下一代人都分别在各地医疗岗位上担负着中医正骨工作,他献身于卫生保健事业四十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其医术高明,经验丰富,治绩斐然,医德高尚,这些皆是田氏之瑰宝,亦是祖国定为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深值学习研究发扬光大,更值得后人骄傲緬怀崇敬。
田氏中医正骨第五代田宜瑚长子田茂杰在夏庄总支骨科工作,四子田茂宁自幼随父从医.
田氏中医正骨第六代传人田召学,自幼深谙医道,继承和发扬了“田氏正骨”的精湛医术和传统秘方,应诊者络绎不绝,病员遍及全国各地。
田宜勉
田宜勉(1899~1963),字敛斋,桓台县起凤镇夏庄人。其祖上三代都为正骨大夫,名驰数县。他15岁即下学跟其祖父田淑界学习正骨用药手术,数年后尽得其传,且有创新。后独立应诊行医,设立医馆应世,技术超过父辈,名噪一时。他在骨伤科临床上,能按伤位特点,灵活使用整复手术,外敷自己亲手配制的膏药并固定。经他治疗的骨伤愈合期短,治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复发者极少。
解放后,调至桓台县人民医院工作,虽年迈体弱,仍热心于骨科临床。1958年他主动将数代祖传正骨、接骨秘方“龙凤接骨膏”献出。晚年,曾治过难以整复的粉碎性破伤性骨折多例。在临近各县的干部、群众中声望较高,登门求医者终日不绝,东北各省及新疆、青海等地的病人也慕名而来。田氏专治骨伤,临床40余年,以全部精力献身于医药卫生事业,曾多次被选为桓台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惠民地区医学委员会委员,并多次出席省、地医学经验交流会。1963年去世。
田氏整骨民族瑰宝中西结合再创辉煌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始建于2002年底,前身是张店区东郊卫生所,医院创始人、董事长田茂恒先生(田氏整骨第五代传人),自幼从祖父田承禄(字俸卿)、父亲田宜瑚(字静珊)从事田氏整骨,得祖辈真传,医术高明,蜚声齐鲁。
田氏整骨自清朝道光年间起,如今已延续到第六代。
田氏正骨是田茂恒曾祖父的父亲田殿举始创。在那个时代,田家的家规是,"秘方不外传,在家只传子不传女,代代相袭"。
田氏整骨的第二代传人田淑价有四个儿子,田茂恒的祖父田承禄(字俸卿)行二。据说,他曾将先辈历代积累之验方秘决,结合自己行医经验,编写了一册关于田氏正骨之技艺、方剂和若干典型病例的家传手抄本,并收藏了不少医学典籍。可惜,这些珍贵的医学资料十年***中被毁于一旦。
田茂恒的父亲田宜瑚(字静珊)是承禄先生五十岁时生的,晚年得子,奉若掌上明珠。宜瑚幼年,天资聪颖,经承禄先生悉心培养,严格要求,医术上得父亲真传,又有济世救人的传统思想,年轻时他就在济南"半济堂"悬壶济世。解放初期,乡亲们把他请回并成立了医院,专设正骨科,方圆几百里的病人前去求医。据说宜瑚先生济世救人的高尚精神倍受党和人民的推崇,曾被选为桓台县政协委员。他因为文化素质高,故有能力对祖传方术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继承。但他又不墨守成规,在多年实践中,结合祖传医术又总结了一套新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宜瑚先生长子田茂恒得父真传,专事正骨,甚为杰出。
田氏整骨通过田茂恒先生的承继创新,把祖传的外敷秘方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现代科技加以发展改进,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显著疗效。
如今,田氏正骨的第六代人才已逐淅成长起来。田茂恒先生决心把已学到手的正骨医术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子侄和有志于正骨事业的青年医生,让田氏正骨医术发扬光大,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受益于人民。
为了弘扬田氏正骨医术,田茂恒先生在有关部门的协助支持下,成立了"淄博市田氏正骨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专门研究正骨新技术的应用,正骨新药的开发、研究、应用以及培训正骨技术人员,举办正骨技术培训等。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是在"淄博市田氏正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的。坐落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科技新城区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3亩,综合楼及配套用房共15000多平方米。医院下设传统中医正骨科,西医骨外科、急诊科、内科,骨病科、脊柱矫正科、肝病门诊;配套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CT室,心电图B超室、制剂室、手术麻醉科等。
医院充分利用田氏正骨这个传统品牌,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聘请了全国著名骨科,骨伤专家,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邢更彦教授为名誉院长,邢更彦教授是国际冲击波医学联合会理事,也是中国应用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倡导者。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手术室面积有500多平方米,设有两个手术间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标准的层流净化间,闭合穿针室、C型臂专用间以用高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现有大型万能手术床2台,全自动多功能麻醉机2台,飞利浦多参数生命心电监护仪2台,微电脑多能高频电刀2台,大型C型臂一台,子母双头无影灯,高精密、高清晰摄片机等高科技设备;医院还聘请了数名山东省内外知名骨外科专家,弥补了传统中医治疗骨伤的不足,成功完成数百例高难度骨科手术。
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提高管理水平,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医院聘请了具有深厚医学专业素养并拥有MBA学位的鹿闪担任院长。同时多方引进了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以此促进管理队伍的规范化、智能化,结构合理化,为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经济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了高效运转的保证。
目前的管理队伍已经成为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充满蓬勃朝气的新生力量。从内部管理到医疗服务质量、从医院文化建设到树外部形象,从抓工作细节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体医务人员紧紧围绕以病人满意为宗旨,积极改善医患关系,本着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为患者服务。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整骨医术基础,加之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发源地】:辽宁省营口市
【家族姓氏】:栾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营口市骨伤科医院。
辽宁营口骨伤科医院是营口地区被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及省一级科研档案管理达标的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的骨伤科医院。被中科院经济调查所企业信誉调查部授予"社会公认首选信赖名院"。是营口地区首家转制为非公有制营利性医院。是营口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交通肇事保险事故、太平洋保险、人寿保险、泰康保险、平安保险公司医疗定点医院。医院立足科技创新,大力引进高、精、尖技术,广泛开展创伤骨科、断指(肢)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游离组织移植、矫形、骨肿瘤、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等高难手术。
【简要历史沿革】:
栾氏是辽南地区的正骨世家,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骨伤科流派。栾氏正骨创始人栾长庚先生(1905-1983),系辽南治疗骨伤病名医.治红伤,不分长幼,手到病除.
【特色专长】:中医传统正骨与现代医学治疗结合,药酒喷敷接骨理筋法
【代表人物简介】:创始人栾长庚(1905-1983)//栾明拥(1960-)第三代传人
栾明拥(1960-),男,辽宁营口人,副主任医师, 营口市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骨伤科医院院长,栾氏正骨第三代传人。现任辽宁省营口市政协常委,辽宁省青联委员,中国农民工民主党党员,中国骨伤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骨伤科医院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获1997年营口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8年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中国骨伤杰出人才奖等、尚天裕医学科学奖。2000年他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为全国百名党外专家设立的“华夏英才基金”。同年他又获“国际尚天裕医学科学奖”。
栾明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患的临床研究,在骨伤科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他研究的《应用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陈旧性骨折的研究》课题添补了国内空白,在临床上疗效显著。禀承家传,融中西医之所长,在骨伤科医疗、科研方面多有建树,发表学术论文20馀篇,出版《骨质疏松症》等多部学术著作。近年来,他撰写了《栾氏正骨》、《骨质疏松症调养与护理》、《股骨头坏死》等多部著作,其中《栾氏正骨》一书被评为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获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两项,营口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
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平乐正骨
从陇海路上的白马寺车站往北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一片粉红色的建筑物,这里就是著名的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所在地。这所比较完整的医疗学术研究机构,是从具有二百多年悠久历史,在民间享有很高威信的平乐郭氏正骨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担负着继承和发扬祖国的重要医学遗产之一——平乐正骨的光荣使命。
如今,这颗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在党的关怀培育下,迸发着灿烂的光芒。每天,它都接待着数百名来自各地的病人,这些骨病患者,有的来自本省各地,也有的来自遥远的新疆、吉林、浙江等省,还有些兄弟国家的友人,也曾经来到这里就诊疗养。他们经过一段治疗以后,大都很快恢复了健康,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正骨”这门学术,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门医药科学。据“虞初新志”上记载:“有河南洛阳的祝尧民,自号薛衣道人,得传伤医,有断胫折臂者前来治之,无不完好。”以后有人传说:平乐郭氏正骨术就是祝氏所传,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有很多条件限制着这门学术的发展,在私有制度下,一些伤科医生掌握了一定技术后,就视为发家之宝,概不外传,中传儿不传女,或有竟嵌上一些神秘的色彩,用以求名争利,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反动统治者对于劳动人民的疾苦根本漠不关心,他们完全蔑视宝贵的祖国医学遗产,对中医横加摧残;使中医处处受到限制和岐视,甚至公然提出要废止中医中药,诬蔑伤科为“卖拳艺”的治伤科,“切牛肉”的治骨科,使这门学术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因此,当时的平乐正骨,在治疗范围上也就越来越窄。郭氏五辈以来,一直是在大门楼里槐树底下看病,医疗设备更是简陋的可怜,一张木板床,一把圈椅,两张条凳,一个拌药碗和一些砖、坯之类的东西,就是它的全部设备,直到解放以后,在党的中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这枝劳动人民的花朵才恢复好她的青春。
三年多以前来平乐看过骨病的人,今天再到这里就识不出那个“破门楼、槐树下”看病的地方了,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拥有上百间房舍和一百三十张病床的大医院了,过去只有一个现在担任院长的高云峰老太太在看病,现在却有一百一十名医师和护理人员,穿着整齐洁白的工作服,在殷勤地照顾着病人,那些木板床、圈椅、砖坯拌药碗之类的医疗设备,已被脊椎活动床,牵引架、位置架以及X光机,消毒器等现代医疗器械所代替,病人们来到这里,都过着舒适的疗养生活,不再象过去那样在露天下治病了。
去年大跃进中,党又派来了大批干部和医生,在这所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正骨学院。里面设有正骨专科班和正骨本科班;来自北京、南京等四五个省市的许多中级以上的医师都在这里进修。新学年开始,学院还派出了三十多名“留学生”,分赴鞍钢、大连、广西、汕头等地医院去吸取外地正骨科的经验,来不断地充实,丰富平乐正骨,以便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正骨专家。
1958年大跃进的浪潮,曾经冲击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这里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全体医护人员,在党的领导下,解入思想,破除迷信,打开了“平乐正骨”宝库的大门,把这门学术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原来的平乐正骨,在治疗上还有许多局限性,譬如:“它只能治疗一般性的关节脱位和没有伤口的骨折,达到一个月以上的陈旧性脱位和二十天以后的骨折,就无能为力了。在手法和药物方面,也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上。过去治疗肩关节脱位,要把病人绑在树上,医生用脚猛蹬患者的腋下,硬挤着把关节复位。在整复胯关节脱位时,用四五个人扯住患者的上肢,顶住其后背用大杠子往上抬。但是现在,已经不再使用那些老办法了,而是采用”牵引架“和”位置架“等医疗器械,根据计算出来的角度数进行旋转,并施以麻药针或麻醉剂,使病人在治疗时减少了很多痛苦。此外,他们还在运用单方”,“接骨丹”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了一种叫“皮银壳”的接骨药,使骨折的愈合时间提早了十几天。在对接骨时,则采用长骨、活血两种手术同时并施的办法,代替了过去的先长骨后活筋,从而成几倍地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一般骨折只需经过二十天左右的治疗,关节和肌肉就会恢复原来的功能。
由于他们很注意研究和总结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经验,过去有些无能为力的症状,现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这里的医护人员们,经过长期的摸索,采用中西医会诊、合作的办法,对陈旧性脱位和骨折的治疗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有个名叫张成义的患者胯关节脱臼已有十五个月零三天了,骨臼里已经长了许多肉芽,下肢麻痹得完全失去了知觉,来到这里,经过手术正复以后,只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够行走自便了,还有长达一百二十六天的陈旧性骨折,现在也能完全接好。这样的记录,在中外的文献上都还没有见到过。过去的“平乐正骨”,对于下痿症(下肢麻痹)一直都不能治疗,今天,他们已根据这一病症是因脊椎骨受伤所引起的道理,通过临床观察,采用二步治疗的办法:即第一步接好脊椎骨;第二步采取通便、活血、补亏的综合治疗,结果,疗效达到90%以上。在理论研究上,全体医护人员已集体写成了“正骨学”、“正骨护理学”,并准备编写“平乐正骨发展史”等书,使祖国的这份宝贵医学遗产,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能够系统地发展壮大起来。
用一块干木头,把人体内损折的骨头接起来或补上去,并使它恢复原来的功能,这在平乐正骨学院附属医院里,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今年2月间,从巩县来了一个叫王双圈的患者,这个病人的症状是小腿骨的一部分被摔碎成五、六块,正骨医师王新玖等根据骨碎的状态,把一个约有四公分长的柳木修成相应的形状,接在骨头上,并用木钉钉死,时间仅仅过了三个多月,王双圈的腿变的和健全时一模一样。
为了实现以木代骨,他们曾经作了许多试验,一次又一次地把木头接在兔子、狗的骨头上。终于在不用“鸡冠血”或其他贵重药物的条件下接骨成功了,并使木头经过一段时间的钙化完全变成骨质,除了柳枝接骨以外,这里还试验成功了,桑枝接骨和桑皮、杓皮补肌膜,创造了七种植骨式,这些试验的运用,通过十二个病例的调查,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几年来,这所医院还采用中药,而不用打针和开刀就能对骨结核、骨膜炎、风湿性关节炎和小儿麻痹等病证,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他们正在向着全面解决人身运动系统各种疾病的目标进行各种试验研究工作。
1995年冬天,正骨专家高云峰老太太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会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见到高云峰时,曾经指着胳膊问她说:“就是这里折了,你能接起来吗?现在公开了,要好好培养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毛**的教导,对于高云峰老太太该是多么大的鼓舞啊,所以她回家不久,就参加了工作,立下了要带好徒弟,公开技术的决心,有三十年正骨经验的高云峰院长,几年来,在党的教导下已经培养出了许多出色的正骨医师,现在担任病房正骨医师的王新政(***员)就是高云峰的第一批徒弟,今年元月,他到兰州出诊,一个脊椎骨折病人几个月全身不能动弹,经过十八天的治疗就能丢掉拐杖走路了,到今年9月高云峰已带了6批徒弟,这些人分布在全省各地、为工厂、矿山和建筑工地的广大群众服务。现在洛阳专区十四县和两个市的医院都没有正骨科,全省各专区都有正骨人员。青海、甘肃、陕西等省的大型医院里也都设有“平乐正骨”。这门学术已经成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不再是各据一点一长,散在民间,互不联系各自保密的状元了。
平乐正骨——这颗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正在党的扶植下,在社会主义时代发出了新的光辉,时刻为劳动人民造福。
发表于河南日报1959年9月27日
国 医 精 诚(河南日报)
代 序
始创者郭祥泰,师祝尧民。
“祝尧民,字巢夫,明末举人,伤明亡而弃举业医,号薛衣道人。得仙传,……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效,世人比之华佗。”
民国35年《洛阳县志·人物》
在郑州,有美医士子坠马绝股,医士依医法,须锯其膝以下,乃可活。有为介先生,先生为,如法医,无痛苦,弥月而起,如常人。美医士叹为中国绝技,西法不敢望。
《许鼎臣·龙嘴山馆文集·卷九》
公元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陈庚部渡黄河,克洛阳,以司令部名义在洛阳县平乐村十字街贴出一张布告:“平乐郭氏正骨,相传数代,颇负盛誉,乃系祖国民间医学宝贵之遗产。凡我将士均应加以保护,不得影响其行医疗疾。仰各周知。
《孟津文史资料·辑二》
国 手 神 术
东方地平线上闪耀着一颗明珠,这就是衍传六世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
今平乐村位于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处,神奇的郭氏正骨医术,就在这里产生、发展,誉满民间、名播海外。
采访郭氏正骨医术第六代传人郭宗正(维纯)之前,就先已听到了许多痊愈的病员关于他非凡医术的介绍评价。
洛阳铜加工厂十三岁男孩张治国不慎造成右大腿骨折,在洛阳xx医院做接合内固定术,三个月后拍片检查没有愈合,而且固定钢板弯曲。
张治国经历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家长又耐心护养三个月,片查骨伤仍然没有愈合,钢板又一次严重弯曲。跑遍了省内著名医院难以治疗,家长无奈中找到了郭宗正先生。郭先生热情接待病员住下,次日即手术取除内固定钢板,施以郭氏祖传的手法正位,兼以中药调养,一个月后骨伤悄悄愈合,住院九十天就还回了一个健康正常的张治国。
河北省邯郸市煤炭公司赵建国,一场摩托车祸导致股骨颈及股骨中段两处折断,在北京xxx医院治疗七个月没有效果,求郭宗正先生诊治时,患者伤肢肿硬冰凉,惨不忍睹。郭医师辨症施治,温补肝肾、逐淤活血,收治四个月,这条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伤肢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功能,健康出院。
陕西华阴九岁男孩骨折之后送往当地医院二十四天难以整复,来到河南平乐,郭先生马上施行手法复位,半个月后片示已开始正常恢复,男孩的母亲跪下给郭医师磕着头,连唤“神人”。
白马寺镇枣园村十九岁的男青年仉xx打蓝球不慎造成肘关节脱位,当时伤处尚未肿胀,尚处在整复的黄金时刻。郭宗正医师嘱其躺床检查,并拉着他的手腕借其躺卧时的坠力,巧妙地将其脱肘整复归位。然后说:“你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臂看看怎么样?”青年人站起来,屈肘伸臂,吃惊不已:“您老一摸这就好了!”无独有偶,许昌有个女民兵队长投掷手榴弹造成右上臂下段骨折,五六个大医院未能整复,来到平乐几乎没有感到痛苦就被郭宗正医师整复,她说道:“您这双手真是神手啊!”
《医宗金监》曰:“或曳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使病人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郭宗正医师说:“做医生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病人的痛苦,骨伤尤其切痛难忍,再给他以心理压力,导致神经紧张、肌肉挛缩,凭添许多苦处,不好,我则时时注意这一层,当然这对手法要求更高。”
难怪我们看到病员们送给郭宗正先生的金匾上,雕书的有“大国手”、“功可再造”,还有“良师益友”、“医界高风”……
老 而 弥 坚
郭先生年已七十六高龄,但由于其治学不懈、律已严谨,看上去却有华甲之年的精神和相貌,交谈起来思路敏捷、辞锋清晰,相处起来平易近人、宽厚可亲。
振兴祖传医术,郭先生可谓少小立志,从掌握中医理论、系统知识到精研郭氏正骨医术体系,记下了逾百万字的笔记资料,送走了无数个漫漫长夜,同时跟随颇负盛名的高云峰医师(郭宗正先生之伯母,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接见)直接学习郭氏骨科临床手法。
1962年,白马寺正骨学院直接宣布建立,郭先生被聘为讲师,主授骨科临床。虽然后来因为***学院下马,但是郭先生所教过的三届数百名学生已成为驰名的专家,硕果累累,他们忘不了曾亲切关怀他们为他们授业解惑的郭宗正先生,以各种各样的的方式寄来他们的问候和祝福。
中外闻名的白马寺正骨医院由平乐郭氏正骨学校迁建而成,郭先生在该院担任主治医师期间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成百上千的病员,有一次省卫生厅组织的参观团莅临该院,参观郭先生的正复脱位医术操作,看到在针麻状态下,中年男病员的陈旧胯骨脱位一次正复,所有参观者惊叹不已,卫生厅的领导竖起大拇指连赞“神医”,当即决定奖励该院一台X光机。
1985年5月份,郭宗正先生退休还乡,以其德高望重受到平乐村不同寻常的欢迎:村里集资十万元,将村卫生室扩建为“平乐正骨医院”,郑重拥戴郭宗正先生为院长。
郭宗正先生退而不休,将古稀之年的全副身心扑在了医院上,短短四年时间,平乐正骨医院添置了三架X光机,添置了激光治疗机及许多医疗器械,医护人员发展到三十二名,病房床位一百多个。
四年来,诊治了无数骨伤病人,诊治了来自甘肃、陕西、山西、江苏、湖北、东三省的骨科疑难症一百余例,这些病人大多由郭宗正亲自诊治,治疗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青年医生的过程。
四年来,郭先生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一直坚持工作到夜里十一点。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左右,节奏紧张,一丝不苟,郭先生说:“累是累一点,但愿意这样干。”
平乐正骨医院的医生们说:“老大夫决不是为了自己,他要是为了自己,坐在家里总有病号挤上门,比这里还挣钱。”
是啊,郭先生想的是如何更好地造福民众,唯独没有想到聚敛钱财和安享晚年清闲,这与目前社会上某些借诊盈利的“大夫”相比,是何等的高风亮节!郭先生为医院奔波操劳,郭先生的夫人李贞女士则以她中国传统式的贤良无声地支持着郭先生的事业。郭先生夜晚睡觉时脱了棉衣,次日早晨穿时发现里边的衬衣已被老伴换上了新洗过的,夜里悄悄换时一点也不曾惊扰他;早上上班去,老伴用手巾包好馍,总是按时拿来,让郭先生带着吃……
采访中我们为这对老人的相互恩爱,为他们不图名利造福民众的默默奉献而深受感动。
如今的平乐正骨医院已是一座设备现代化,管理正规化,医术优质化的医院,郭先生仍有一步步的宏伟计划,使它层楼更上。郭先生说:“好象前面总有个目标,闲不着,根本没有私心杂念,生活很充实……”
总有个目标。郭先生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更有效地发挥余热,造福社会。
杏 坛 德 高
“我一个人不停地看病,能看多少?要把郭氏正骨术传授给更多的人,造福社会。”
这是郭宗正先生的感慨和意愿,老人也正是在这种紧迫感与感慨中实施自己的意愿——蕴酿多年的设想开始付诸实践:“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正式创办。
1988年5月,市工农教育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准(洛社学字〈88〉004号文件),八月上旬招生,九月五日“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开学,洛阳市政府、孟津县人大、县政府领导出席典礼,给以大力支持。
校舍是简易的,但这所学校的教育是正规的,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实现自己的宗旨:通过教学挖掘、继承、创新平乐正骨学派的正骨医术,造就中级正骨医疗人才。
学制三年,共开设医学史、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医古文、西医解剖学、骨科手术等15门课程,总授2160课时。
郭先生现有学生(第二届)四十七名,来自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等八省二十二个县份。学员平均每年缴费600元,这在目前社会办学界的收费是低档次的,全部用于教学仍是极为紧张。但该校的教学与管理完全不亚于正规的医学专科学校,具备严格的学习生活制度,学生制定了学习公约,坚持早操和早自习,晚自习制度。
骨科教学需要标本和挂图。为了找到一幅完整的骨架,郭先生不顾古稀高龄,一次又一次地跋涉在北邙山上,终于找到了一处无主坟墓。带领学生挖掘、整理,用于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和家长经常取得联系,这些工作郭宗正先生总是自己耐心做,认真写信,1989年春节,外地学生思家心切,个别的提前请假离校,学生到家时,郭宗正先生的亲笔信也寄达了家长手中……
平乐正骨学校的教学是注重实效的,郭宗正先生除了坚持上好自己的课之外,白天坐诊遇到的特殊病例当天晚自习就到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有些病号则直接面对学生诊治医疗,学生们说:“郭校长一颗心都给了我们,只恨不能把他的医术一下子传授给我们。”
七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当我们看到他奔波在北邙山上的身影、当我们看到他在灯下一丝不苟给学生家长写信的情景、当我们看到他将全副精力扑在教学上的时候,难道不深深地为之感动吗!
郭先生每天一早在学生上课前往黑板边上写上一条名人名言,他的作为正象一条名言所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平乐正骨学校”充满了活力,郭先生说:“要干的事情还有很多:扩大招生,扩建教学楼,去北京购买全套“骨科手法图谱”,去上海采买医疗教学用模型、仪器,和大医院联系让学生去参观尸体解剖,疏通和粮店的关系以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修好学校的小发电机,同时还要呼吁各界对我们的学校给予支持……
郭宗正先生说:“路总可以走出来,尽管困难重重,只要前进,不考虑后退。”
郭先生的学校已获得了诸多方面的支持,最近又归管于洛阳市民盟,民盟热心扶持,准备为其争取无息或低息贷款用于学校扩建,可以肯定,在越来越有力的支持下,平乐正骨学校将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造就更多的骨科医疗人才。
医 界 风 范
在平乐村,人们都称郭宗正先生为“老大夫”,这个称呼正说明了郭宗正的平易、亲切。
不止是骨科病症,其它病号也愿请老大夫医治,采访过程中,就有几个病号找老大夫。郭先生从不推辞,更不借口有人谈话而将病号支开,他的平易也使我们乐于等候他先去处理病号。
郭先生的医疗收费是很低的,决不借赖自己的高超医术私加医费、药费。平乐正骨医院的病床及生活用具、水电费等每天只收一元五角钱,郭先生说:“病人有伤痛之苦,不能再让他们全家再为医疗费做难,治好病是目的。”对时下有些医院巧立名目,乱涨乱收,违反标准的作法,郭先生深恶痛绝。
郭宗正先生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病员转院多次最后在郭先生手里恢复健康的,想知道这些病员在哪些医院治疗过,郭先生说:“咱治好了,咱不能说人家别的医院、别的医生怎么怎么,人家都有人家的情况。”自始至终以爱护态度,决不议论兄弟医院和其他同行。
实地看了两个病例,其一是巩县白沙村四岁男孩崔朝辉,左肱骨下断骨折,当时已入院十四天,恢复很好,在医院里到处跑着玩耍,郭先生喊崔朝辉象喊自己的小孙孙一样。崔的父母说:“孩子骨折了先跑县里、郑州几家医院,对不上。3月13号来这儿的,14号郭医生就给对好了,在这儿住院各方面都好,不拘束,也不多花钱。”第二例是孟津梁家凹村的张春玲,墙壁倒塌砸致右脚内翻内旋三踝碎折,若在其它西医骨科诊治必须手术切开正复,而且极易导致关节强硬的后遗症,郭宗正先生以郭氏手法在八天内两次手法正位,解决了踝内碎折骨片的交锁,使数片碎骨落实复位,病员和家属看到X片上恢复愈合的骨伤,对我们说:“郭院长不仅医术高明,还多方关照,真比住别的医院好,住别的医院还得看人脸色。”
有求必应、收费低廉、为同行讳、亲和病员,这就是郭氏正骨医术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先生形象的一个侧面。
郭宗正先生做为一代名医,几十年来从未放松自身的治学,不但《黄帝内经》、《伤科全集》、《金匮》、《伤寒》等等烂熟于心,对家传郭氏正骨医术更是精研不懈、多有创新。郭氏正骨术中的中药配位、剂量均有讲究,常见的中草药,在其他医生手中平平常常,到郭先生这里却显出奇效。郭先生将祖传的药疗总结系统为三期用药:骨伤早期“破血”化淤,中期“和血”生骨,后期“养血”补身,并且在治疗骨结核、骨髓炎等骨科疾病方面也达到了让国内骨科专家吃惊的程度。
其实,郭宗正先生本人早也堪称专家了,几十年来,医好的千千万万病员,培养出的数百名弟子在各地大显身手,便是有力的佐证。现在的平乐正骨学校学员由于受到教学和实践并重的教育,短短一个学期,回到家乡度假,居然也可以治好一般骨折。学员万全成春节放假回到原籍,即以所学到的知识给病号接骨一例,片查恢复良好。万全成说:“跟郭院长学,确实接受得好,三年后我会成个好医生。”
陕西白水县的白水明开办了个骨伤科医院,他亲自将女儿和儿子白理智、白理彬一起送到平乐正骨学校就读,说:“爸爸二十年前就是在这儿跟郭大夫学的,你们可要好好学。”姐妹二人果然不负父望,学业刻苦。
郭氏正骨的前几代恪守“传子不传女”的家规,是由于时代的原因,解放后,这项神奇的祖传医术能为国所用,自然也是时代使然,而第六代传人郭宗正先生将郭氏正骨医术的推进、发展,除了手法、用药、夹板改良之外,最大贡献当推冲破了“家传”的封闭性,以造福民众、造福社会为宏旨,毫无保留地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骨伤医疗人才。
论其医德,这是郭宗正先生最可敬仰的无量功德。
桑 梓 望 重
郭宗正先生的女儿现在洛阳市郊区骨伤科医院任主治医师,儿子在商丘市骨伤科医院任院长,儿媳和孙女分别在天津市医院和郑州骨伤科医院做实习医师,堂弟郭维淮现在白马寺正骨医院做院长,弟弟郭维新在三门陕市骨科医院……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发扬光大了平乐郭氏正骨医术,郭维淮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郭宗正先生并不以子弟们都已术业有成而放弃自己对郭氏正骨术的精研推广。“郭氏的小夹板固定法,目前国外也在借鉴、采用,它比之上石膏要简便易行,利于检查。尤其是骨伤如果波及关节,小夹板的优点就更明显出来。因为波及关节的骨伤要在适当时机开始活动,采取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免除关节强硬的后遗症,石膏固定就不太有利。”
郭宗正先生说,“还有许多郭氏独有的手法、疗法,都是几辈人研究出来的,已经有一套系统理论,有许多病案积累,只是平乐正骨学派还缺乏自己的较系统较完备的著作,以全面总结郭氏正骨医术。我在做积累,做准备,力争早日写出《平乐郭氏正骨学》。”
我们祝愿郭宗正先生早日将郭氏正骨医术全面总结记录下来,祝愿平乐骨伤学派的专著早日问世、造福人间。
郭宗正先生老而弥坚,志向宏伟,正以其不懈的意志、不倦的追求向人类做着奉献。有着七八个科室的平乐正骨医院和教学正规化的平乐正骨学校的工作几乎占去了郭先生每天全部的时间,但我们看到每至深夜郭先生守坐书桌的身影,书架、案头一卷卷的资料,先生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札记,都在说明这位无私的老人的宏愿必将实现。郭宗正先生是位学者型的老人,交谈起来,地理天文、***经济、艺术理论、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兼以温厚平易、亲切热情,既有长者厚德又具学者高风,所以他的学生们也乐意尽可能多地帮老师做些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以报答栽培之恩、以促开郭氏正骨医术这株东方奇葩早结硕果。
郭宗正先生现在是民盟洛阳市委员会成员,洛阳市孟津县政协委员,新乡市荣康医院名誉院长……担子很重、时间宝贵,但由于他总有目标、总有追求、处理医院、学校事务干脆利落,坐门诊和教课之外的业余时间也丰富多彩,和学生们谈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甚至连学生的信件问题他都跑到邮电局亲自交涉。课堂上治学严明,课外活动也引人入胜。
这个班的五人骨科研究小组目前已出了成果,期末测验,四十七名学员平均成绩达到90分以上的11人,占25.5%,平均分数80-90分的29人,占61%,平均分数70分左右的7人,占13.5%。平乐村居民说:“刚开始有人说老大夫办学恐怕是三天两后晌,现在看越办越象回事了。”
学生们说:“咱校秩序比别的学校好得多哩,郭校长真下力气,恨不能一下子把我们教会,学不好对不起郭校长。”
郭宗正先生这位誉高海内的一代名医,这位付出全副身心的杏坛名师,这位郭氏正骨医术的第六代传人愿将自己的余生余热全部无私的奉献给社会,但平乐正骨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还有很多:经费不足、校舍紧张,又一届新生即将入校,借用平乐正骨医院部分房屋用做教室、宿舍,既不利于教学,又对医院工作有所影响。平乐正骨学校是具备较强的教学实力、具有极大的发展必要的,借此吁请各级领导、有关方面再予以重视、扶植,抢救和发展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功莫大焉。
祝 辞
郭宗正先生做为平乐正骨医术的第六代传人,以非凡的医技、亲切的服务、不懈的追求、无私的传授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人们赠献那么多的金匾、锦旗、镜框,书写着发自内心的颂赞之辞:“医精德高”、“功可再造”、“正骨世家”、“良师益友”、“杏林新功”……这里,我们赠送的是:国医精诚,功德无量。
发源地】:辽宁省康平县
【家族姓氏】:常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天津市河东常氏骨科医院
医院被世界中医学会确认为:常万云骨伤疾病研究先进科研基地。并且被定为马来西亚南洋国际针炙骨伤学术交流会。同时,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在此设立了常氏正骨研究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12号(靖泰里7号)邮编:300250
【简要历史沿革】:
【特色专长】:
将常氏之祖传正骨术及各种膏药的配制与现代医学科技相结合,同国内一流的骨科专家共同治疗各种骨伤疾病、腰间盘脱出,腰椎管狭窄症、股骨头坏死、骨刺、风湿痛病及中老年腰腿痛等症。
【代表人物简介】:常万云/常定
常氏正骨传人、津门著名正骨专家、世界中医常务理事常万云先生
出生于辽宁省康平县中医世家
54-56年 阜新矿务局
57-60年 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卫生所
60-85年 天津光电通信公司保健站
86-93年 空军八六九八七部队医院正骨按摩
93-至今 天津河东常氏骨科医院
94年在美国洛杉矶第六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交流会上荣获药类唯一金奖,93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中医学会上发表反弹法学术论文,获医学发明奖等,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河东区政协常务副主任委员。
【常用自制制剂】:“常氏接骨膏”、“常氏活血膏(它是以桑白皮、土元、麝香、乳香为主要药种,配以食醋,熬制而成)”和“常氏接骨灵胶囊”
【背景资料】:
受到了中国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的亲切接见,题词勉励:“发扬中医正骨特长,为人民健康作贡献”。
【其他】:
常万云发明了“反弹按摩法”,治疗腰椎及腰骶滑脱症具有显著疗效。整理编撰有《常氏整骨绝技》。被津门百姓誉为“常一贴”。
·目录
第一章 常氏整骨学术思想
第二章 常氏整骨经验方药
第三章 常氏接骨绝技
第四章 常氏整脊绝技
【发源地】:福建德化城东隆泰村
【家族姓氏】:陈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德化县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 在福建德化城东隆泰村乐陶人,有德化县一代中医骨科名医师陈祖德、陈侯科、陈阳春。他们父子祖孙世代献出一颗“救人善心”,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名驰遐迩。
【特色专长】:中医骨科
【代表人物简介】:陈祖德、陈侯科、陈阳春。
【常用自制制剂】:
【背景资料】:陈氏正骨
在福建德化城东隆泰村乐陶人,有德化县一代中医骨科名医师陈祖德、陈侯科、陈阳春。他们父子祖孙世代献出一颗“救人善心”,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名驰遐迩。
陈祖德(1841~1914) 乳名珪茧,字作忠,号兰春。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父陈嘉音,又名行有,为县武生。母张氏桃娘,永春县苏坑人,出生于习武兼中医正骨之家,粗谙武术,精通正骨。张氏与陈嘉音结婚后,将娘家所学正骨医术传授于丈夫,夫妇互相切磋;医术精益求精,医疗效果很好,深受乡间邻里赞誉。祖德自幼秉承父母所传武术兼中医正骨,长成后武功、正骨医术尽皆通晓。
陈祖德幼时家贫,13岁即到窑场当杂工,有时割山笔出售,帮助家庭作辅助收入。稍长,即学习制瓷工艺,农忙种田,农闲业瓷,白天劳动,晚上习武。后来又学骑射,终以弓马之功考取武生,援例捐加千总,钦赐五品衔驻永春州(辖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城汛。祖德一生重视公益事业,乡里有事,不遗余力,甚得众望。他为人处事公正,乡里有忿争滋事,常请他出面以理调解,群众无不心悦诚服,遵从他的裁断。最可贵者是其为人治疗骨折疾患。凡有人不慎摔跌或其他事故挫伤骨折,不论早晚,随请随出诊,以救人治伤为己任。远方伤员登门求医,热情接待,认真诊治。且不收诊费,人以金钱财物相赠则致谢璧还,远途来医者兼以便饭相待。在任千总驻永春州城汛期间, 陈祖德日夜亲临其衙门求医者不可胜数,求医者不论乡人、商贾、同僚,一视同仁,给予义诊。有一次一位乡间缠足妇女腿骨摔折,伤势极重,疼痛异常,用轿抬至署门外等候诊治,不敢抬进署内,又未便惊动他,直等他办完公事回寓所才由差役禀知。这时伤者已疼得浑身冷汗,几乎昏厥。祖德对此极为惋惜同情。由是想到,“行医治伤救民与为官难以两全其美”,遂生隐退之念,于同治十三年(1874)辞官,回到乐陶故里,以正骨治伤救人为己任,兼设武馆教授拳法拳术。
陈祖德正骨医术高明,凡骨折伤患者就医,疗效好,复康快,不留后遗症。他的医术医德声名远播,泉州、厦门、永安及邻县永春、大田、永泰、仙游等地患者“不远千里”接踵而至,治后无不感恩戴德,众口咸钦。祖德的武功很好,臂力惊人,当年用的一把重120斤的大关刀,直保存至1950年代初,经由当时的隆泰小学校长周玉清出具借条,命师生扛至县展览馆展览,后交由县文化馆保管(今借条尚存)。祖德于民国3年(1914)辞世,年74岁。他一生行善,正骨医术世代相传。生前立下誓愿,要后代子孙效行他的医德,济世救人,不得违犯。高阳、乐陶《德化顶头陈氏族谱》赞曰:“学习武艺,早游泮池。例加品级,守汛得时。……济世所难,独在名医。祖传接骨,恩德迭施。四方急请,未尝延迟。骨碎能“补”。履险为夷。清风可挹,雅操自持。积德为本,遐迩名驰。”
祖德元配赖氏雪娘(约1847~约1893),三班龙阙人。继妻林氏芹娘(1860~1933)城关岳尾人。生5子2女。生前,他将正骨医术传给第五子侯科。
陈侯科(1879~1946) 字信及。生于清光绪五年农历三月初五日,卒于民国35年元月初3日。他深得家传,亦精正骨,继承父志,医德可风。后来,他为了便利远途病员就诊治疗,于家庭设置简易病床,提供炊食具,免费解决远途伤病员与护理家属住宿之困难,对伤患者之关怀,可谓备至。凡经其治愈者感恩不尽。因此,声名远播,社会称誉,病者及部队、地方官员给予竖匾致谢表彰。民国时期有19路军某连长,手臂摔折,经其治愈后赠匾“华佗再世”。19路军362团卫生队长某,侯科传给骨科医术,赠巨匾“是我尊师”。永春县长王信岳、黄心田(德化城关凤池人)亦相继赠匾表彰称誉。1942年前后,侯科次子陈阳春兵役“中签”,时阳春已婚育,家庭负担重,如果应征,侯科年已六十有四,田间家务劳动难以负担,势必影响日常医务,遂雇人代征。未几又到签,众乡亲为顾全社会需要,使侯科免于家庭之重负,以利专心为社会伤患者治病,隆泰保13位甲长及保长、联保主任等一致联署盖章,向当时的县长申请给予陈阳春缓役。时德化县长卓高煊体察民情,顾全人民大众需要,特准其所请,并赠以“救世真心”匾额。以上匾额,皆于“***”祸劫中被毁。
侯科妻苏岁(1884~1961),城关宝美人,亦谙正骨。一生协助丈夫为人治病,关心疾患,不遗余力。陈侯科、苏岁夫妇,将正骨医术传与次子陈阳春。
陈阳春(1918~2003) 乳名冬桂,字隆甲,侯科次子,祖德第五孙。生于民国7年(1918)农历12月初3日。他从小随父母学得中医正骨,遵承祖训,对伤疾患者极尽关怀,四方急请未尝延误。年轻时以农瓷为业,农忙务农,农闲时设家庭作坊,从事陶瓷烧制,兼正骨医务。1958年应德化县医院之聘,任中医骨科医师。他医术高明,疗效显著,时晋江地区(今泉州市)卫生部门几次要调他到地区医院骨科任职,因德化县医院、县卫生部门与人民群众恳切挽留而未于赴任。
阳春为人敦厚,对疾患者态度和蔼,治疗认真细致,深受伤患者及人民群众赞誉。他在德化县医院一直工作到1983年(66岁)时才退休。退休后仍继续发挥余热,于隆泰居所接受部分伤疾者来诊。他一生接收治疗的伤疾者有德化及邻县永春、南安、晋江、泉州城区、安溪、仙游、莆田、永泰、尤溪、大田和永安、三明、邵武等县市,鸣谢锦旗挂满当时他所工作的德化县医院骨科诊室及隆泰本宅厅堂。1978年、1979年分别被评为德化县科技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从事中医药工作30年”荣誉证书。陈阳春为政协德化县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农历2月24日,陈阳春辞世,享年86岁。
阳春妻苏秋英(1917~1989),德化城关宝美人,生前长期协助丈夫为伤患者正骨,亦晓正骨医术。阳春不在家,凡来求医伤患者,均由她给予诊治,疗效无异。她又将正骨医术传授予长媳颜英知。颜英知,德化三班泗滨人,原为小学教师,曾在德化水口、隆泰小学等校任教,1976年随夫陈天锡调福建永安尼龙厂,1986年又随夫调福建厦门感光厂,1994年退休。她所到一地,凡有骨折患者求医,均于业余时间热情为其诊治。阳春又将正骨医术传授与第四子陈天来。1974年,天来随父到德化县医院工作,后任中医骨科医师。1988年秋,阳春又动员其第三孙子陈庆辉(天来子)考入福建中医学院骨科深造,1994年夏毕业分配于德化县医院骨科,现为骨科主治医师。
陈祖德中医正骨医术,承其母张氏桃娘由永春苏坑娘家传人本家,至今已历六世,家族成员参与骨科医疗工作者逾10人,济世扶伤救人不可胜数。
我是中医骨伤,谢谢.shxtcm@163.com
谢谢版主的无私,不胜感激shxtcm@163.com或shx661573@sina.com
【发源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马莲渠乡
【家族姓氏】:吴忠张氏回医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张宝玉中医正骨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
吴忠张氏回医正骨渊源流长,远在清朝同治年间,张氏伤科即行医于民间,至今已有四代传人,在民间一直享有较高声誉。它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医骨伤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并传承了四代的回族传统医学骨伤专科医院,是中国西部第一家独具特色的二级回族医学骨伤专科医院。
【特色专长】:对各种骨伤病人不开刀、不打石膏、不用金属物穿刺牵引,采用手法复位、自制“活血化瘀回药膏”、“接骨续筋回药膏”等药外敷,小夹板外固定,治愈了无以计数的骨折、骨伤患者。
【代表人物简介】:张宝玉院长是正宗张氏骨伤传人,其子承父业16岁独立行医,因长期在吴忠马莲渠行医,被人们称为“马莲渠张接骨”。
【常用自制制剂】:自制“活血化瘀回药膏”、“接骨续筋回药膏”等药外敷
【背景资料】:
2002年国家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自治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中医条例》。该院乘着两个条例的东风,也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接受优质、便捷、价廉、高效的医疗服务。2002年初,在广大患者的强烈要求和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在原基础上重新组建,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在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兴庆区北门金三角处(与109国道毗邻,交通十分便利)建立宁夏乃至西部第一所二级民营回族医学骨伤专科医院,医院名称为“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此院由张宝玉先生个人投资建设,颇具规模。她的建成既填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回医回药骨伤专科医院的历史空白,也为回族骨伤医药的研究、开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其他】:
80年代初,在广大骨伤患者的强烈需要和诸多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当时已祖传三代、誉满乡里的张氏正骨传人张宝玉先生,克服种种困难,在吴忠市马莲渠乡建立张宝玉中医正骨医院,并任院长。医院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床位20张,员工13名,设置有中医正骨科、内科、外科、烧烫伤科等临床科室,配备有200毫安X光机等相应的检查设备,主要治疗各类骨折、关节脱位、烧伤烫伤、疮疡、创伤感染、褥疮、骨髓炎、股骨头无菌坏死、骨迟缓、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腿疼痛、肩周炎等疾病独具特点。对各种骨伤病人不开刀、不打石膏、不用金属物穿刺牵引,采用手法复位。特别是自制药膏,属祖传秘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功效,经130余年临床应用,其用药安全、方便、低廉、疗效可靠,深受患者欢迎。临床一般敷药后3~6小时见初效,2~3疗程即有明显骨痂形成,6~8周可康复出院。
张宝玉院长是正宗张氏骨伤传人,其子承父业16岁独立行医,因长期在吴忠马莲渠行医,被人们称为“马莲渠张接骨”。 他在长达40余年的骨伤医疗中,在全面继承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同时,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对祖传骨伤医学进行了发扬光大,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吸引了包括周边省区县市在内的广大骨伤患者纷纷前来就诊。曾先后治愈陕、甘、宁、青、新、晋、云、贵、川等地患者10余万人,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受到了各省市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银川医院地址:银川市兴庆区清河北街1018号(北门金三角向北200米处)
吴忠医院地址:吴忠市新区开元大道体育馆对面。
平乐正骨发展史
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骨伤科的一支重要学派,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誉满九洲,是祖国医学的一颗明珠,是劳动人民的宝贵财富.
关于郭氏正骨的起源,曾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多是:明末薛衣道人祝尧民乃一位神医,折胫断肱,应手而愈.过平乐村,郭氏待之甚厚遂传秘术以报答之.
另有传说为:孟县遭灾,某君逃难至平乐,因饥寒交迫,病倒路旁,正值郭氏路过,怜而相救,住在家中,悉心照顾,某君幸免与难,蒙郭氏惠顾,始免性命之忧,无以报答,遂秘授正骨奇术,以报答相救之恩. 郭氏遂世代行医.此等均为民间传说,无从考究.平乐郭氏正骨术之形成,实乃郭氏祖辈之人研习医书,得之道理,总结心得,施术患者,又得名医传授成为正骨世家,弘扬成派,以至于今.
先世郭步溪于清代早叶,成名于诗文书画,仰慕拜师者甚众,其子郭伯丰弱冠入痒后始习医书,深究医理,为乡邻爱戴并授徒传子是为郭氏正骨术之创始者.
郭敦埔继承先人正骨医术,终成正骨名医.郭敦埔之子名贯田,字寸耕,此二代除继承家传医术外并深研医理,总结经验,创立了独特的郭氏正骨医术,为郭氏正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寸耕有四子:登三.聘三.健三.九三,均承父业,为当世名医,聘三之子:景星(字灿若)为当代名医,其夫人高云峰正骨名家,其子维淮,现任洛阳正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健三之子:春园,现任深圳平乐骨科医院院长。(已故)
九三之孙维序.维新.维安焕竹均为名医,九三之子:景仰,医术超群,名扬万里,其子维纯字宗正自幼聪明伶俐.好学,深得家人的喜爱,尤其健三.聘三.景轩,更是爱戴并时时传授正骨医术。宗正先生解放前在平乐北门里行正骨术门庭若市。55年响应党的号召与婶母高云峰共建洛阳正骨医院。60年又创办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是正骨学院第一个主讲骨科的骨科讲师。先生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以及高超的医术在平乐白马寺地区广大群众中有崇高的威望。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正先生重获春天,大展宏图。八五年退休后,在平乐建立了洛阳市平乐正骨医院,八八年又建立洛阳市平乐正骨学校。如今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大医院且为院校的骨干支柱,虽然宗正先生目前已经93岁了,但为弘扬平乐正骨仍在努力奋斗开拓前进。
陈氏正骨
陈氏正骨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全国骨伤科学术流派之一。
【发源地】: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张登屯村?承德市?
【家族姓氏】:陈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
1.保定陈氏正骨医院(陈栋的后人等)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天威西路秀兰康欣园北区255号.第六代传人陈新亮创办的“保定陈氏正骨医院”,是以治疗筋骨病为主的专科医院。该院拥有大型X光机、临床检验、理疗、中草药浴、心电图等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治疗方法独特。擅长治疗骨折、脱位、颈肩腰腿疼痛、各种骨病、风湿病等骨伤疾病。
承德市陈氏中医骨伤专科(陈晓明、陈海鹏)是塞外满族祖传五代的名医世家。现已成为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中医特色专科。满族历来以骑射见长,跌打损伤多见。因此治疗红伤、骨伤有其独特之处。
【简要历史沿革】:陈氏传承及现代专家介绍
陈氏正骨创史人陈喜即为满族的“隆满”专门随军从事红伤的治疗。
第二代传人陈悦定居滦平县,为当地名医,。
第三代传人陈辉(1919—1991)曾在北京、石家庄等地从事骨伤科医疗工作,后返回承德,成为承德地区著名的骨伤科医师。
第四代传人陈栋。陈栋的长子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陈占魁曾在哈尔滨市中医院工作。著有《陈氏祖传正骨手法》、《陈氏整骨学》两本专著。次子陈占元曾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医院从事骨伤工作。三子陈占义退休于保定市第五医院(原北市区医院),他擅长治疗各种骨折、骨病而闻名华北。上述三位前辈40年代在哈尔滨市开创了“哈尔滨市陈氏整骨院”曾在全国享有盛名。
现陈氏正骨第四代掌门人陈晓明(1946—至今)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职称。曾荣获“国际跨世纪医坛科研金奖”。他的18项骨科系列疗法专著论文已被全国多家专业报刊登载。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系列疗法》荣获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载入《世界医药成果经典》一书。
陈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陈海鹏(1973—至今)毕业于安徽省中医学院骨伤系并在天津总医院进修两年,副主任医师职称,多次在《中国骨伤》《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论著,对《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复位治疗》《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是较全面的骨科专家。
第四代传人陈新亮是陈占义老先生的次子,行医三十年来他孜孜以求、博采众长、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病风格。陈新亮院长独创的“双拇指推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见效快、痛苦小、疗效巩固持久”等特点。荣获世界中医骨伤联合会最高奖“特别贡献奖”。他研制的中草药浴足治疗“股骨头坏死”,堪称一绝,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特色专长】:“保定陈氏正骨医院”,是以治疗筋骨病为主的专科医院。
承德市陈氏骨伤专科是塞外满族祖传五代的名医世家。满族历来以骑射见长,跌打损伤多见。因此治疗红伤、骨伤有其独特之处。
【代表人物简介】:陈喜//陈悦定//陈辉//陈栋/陈占魁、陈占元、陈占义/陈新亮;陈晓明/陈海鹏/
【常用自制制剂】:陈氏正骨治疗骨伤内服分为三期用药。第一阶段是急性期,以活血祛瘀为主,方用生新丸,以祛廓生新使血肿很快吸收,早日排出骨痂 。第二阶段以接骨续筋为主,方用秘方接骨使骨折断端骨痂快速生长。第三个阶段以健肾补肝为主,“肾主骨,肝藏血”,通过补益肝肾使患者全身精气、血得以调整,加速了骨伤的康复。再配合局部外敷活血散膏,内外兼治,极大地缩短了骨伤愈合时间,使病人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背景资料】:曾著《陈氏祖传正骨手法》和《陈氏整骨学》两本专著
现陈氏正骨第四代掌门人陈晓明
在松原这块辽阔的沃土上,雷氏正骨已有一百多年的医学光辉史,为了人类的健康生存而延续至今。
【发源地】:吉林省松原市
【家族姓氏】:雷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松原市雷氏正骨医院
松原市雷氏正骨医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北岸,这里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医院总面积上千平方米(松原市雷氏正骨医院、前郭县雷氏骨伤医院、长春岭雷氏正骨分院)。医院设有门诊部和病房。门诊配有专家诊室、诊室、处置室、按摩室、x光室和药房。病房设六十余张床位,房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病人康复的理想去处。
雷氏正骨医院具体地点如下:
1.江北总医院位于宁江区文化路1265号
2.前郭县雷氏骨伤医院位于前郭县电影院南侧
3.长春岭分院位于长春岭镇内
【简要历史沿革】:
【特色专长】:骨折的民间中草药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司运化;肺主皮毛,朝百脉”。根据这些理论,雷氏使用活血化瘀、续筋接骨、滋养肝肾、补气非血的中草药治疗(姑且称之为雷氏经验方,编注),有效地达到了瘀去、骨充、肌生、筋舒、气和调畅的功效。
??方药主要由乳香、没药、蚂蚁蛋、马钱子、麝香、螃蟹骨、自然铜、骨碎补、土鳖虫、冰片等中草药组成。方中乳香辛、苦、温,没药苦平,同归心肝脾,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君药;土鳖虫、马钱子散血通经,消结止痛,为臣;佐以蚂蚁蛋、自然铜益肝补肾,续筋接骨;站香、冰片辛香定窜,行气止痛,引药达病所为使。君臣佐使,相辅相成,对各类骨折都有较好疗效。
??该方之外敷药主要以人中白、自然铜、五倍子、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同时配合内服药成单独应用均可,对于各种骨折,有化瘀生新、消肿定痛、续筋接骨之功效。
??根据雷氏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早期骨折瘀血肿胀,疼痛较重;骨折后期有些病人出现软组织粘连、关节不利、肢体麻木等症。依据这些特点,雷氏在使用上述药方的同时,把骨折分为三期,早期重用大黄、土鳖虫、木瓜、蒲公英、马钱子等的用量,以止血化瘀、退肿止痛为治疗方法。中期以和营生新、续筋接骨为法,可使用原方,如无疼痛可减马钱子、血竭、土鳖虫等药物。后期因折骨已接续,主要以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化瘀消结、坚筋壮骨为主。加用风洗方法。方药 :刘寄奴、大蓟、小蓟、羌活、独活、桑枝、川芎、大黄、红花、地鳖虫等,经临床使用疗效更好。
【代表人物简介】:第二代传人雷君谦//第三代传人雷恩德//第四代传人雷广军
雷广军,男,1972年出生,现年33岁,系雷氏中医正骨第四代传人。雷广军自幼受祖父雷君谦、父亲雷恩德影响,十分喜欢中医。十几岁起在祖父、父亲的教诲下开始认真学习雷氏正骨法,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掌握了雷氏正骨手法精髓,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曾到吉林医科大学学习并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后又到吉林医大进修学习。1999年取得了职业医师资格。2002年普升为主治医师。现任雷氏正骨医院院长。
【常用自制制剂】:雷氏红伤药
【背景资料】:
【其他】:
雷氏正骨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经雷氏家族的代代不懈努力和拼搏,现已发展为系统的、专业的成熟的雷氏正骨法。近几十年来,雷氏中医正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前进,现雷氏家族的从医人员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在骨伤临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雷氏正骨为发展中医骨伤学,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的使命将继续探索拼搏。
【发源地】:吉林省长春市
【家族姓氏】:谭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长春市谭氏整骨门诊
【简要历史沿革】:谭振刚于1993年成立“谭氏正骨”个体门诊专门从事骨伤病治疗和研究。
【特色专长】:治疗骨伤、骨病类疾患
【代表人物简介】:六代传人谭文清//谭氏正骨第七代唯一正宗传人谭振刚//第八代传人谭 贺
【常用自制制剂】:骨伤痛舒保丹
《骨伤痛舒保丹》系列纯中药制剂 ( 批准文号:吉卫药制字 [1999] 第 0017 号、 0018 号等 ) 。是吉林省长春市著名谭氏正骨,百岁谭文清老中医所承祖传行医 500 余年历史的秘方中药,用于治疗骨伤、骨病类疾患。骨伤痛保丹》系列中药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在北京全国医疗保健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治疗范围
(一)骨伤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急、慢性韧带损伤,血管、神经、肌腱断裂或损伤、颈椎、腰椎骨折,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颅骨骨折、脑外伤积水、高龄股骨颈骨折及各种类型骨折、骨不连、骨延迟愈合.脱臼等骨伤疾病。
( 二 ) 骨病类: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症;颈椎病,腰椎闻盘脱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外伤性腰腿痛,坐目神经痛.无菌性骨坏死 ( 如股骨头缺血坏死.舟月骨、足距骨坏死等 ) 。腱鞘炎,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症,骨软骨瘤 ( 早期 ) ,残端神经瘤(痛)等骨疾病。
( 三 ) 其它病:糖尿病足、脉管炎、骨髓炎 ( 早期 ) 、胫骨骨骺炎、肾结石等。
【背景资料】: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谭 振 刚
谭振刚,男, 48 岁,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兼任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第 1 、 2 、 3 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第 4 届常务理事、副**,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副总编;中华骨伤医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杂志,特邀编委;吉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首聘专家;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医药骨科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常务委员;长春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春市中医药学会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常务理事;政协长春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二道区工商联合会执行常委。
1971年进入长春市卫生学校医疗中专班学习,班主任梁雅珍。1973年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市中医院内科、骨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84年调入长春市第二医院骨科工作,1993年成立“谭氏正骨”个体门诊专门从事骨伤病治疗和研究。 2000 年 1 月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长春市知名医生”称号;被长春市卫生局评为“长春名医”。 2000 年 7 月被长春市科委、长春市卫生局评为“长春市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 2002 年 4 月被长春市卫生局授予“资深名医”称号。
谭振刚主任医师出身于七代中医整骨世家,幼承家学,博采众长,是吉林省、长春市著名整骨中医师, 102 岁高龄的谭文清老先生的长孙。自 1973 年始,曾先后毕业于医科大学;长春中医学院硕究生班;长春中医学院师带高徒班。 1996 年 4 月由长春市卫生局,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长春市骨科界唯一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国家名老中医高徒,师承国家 500 名老中医之一,全国著名骨伤专家刘柏龄终身教授,并于 2001 年 1 月出师。谭振刚主任医师,所有资料被长春市档案馆收藏。
谭振刚主任医师有近 30 余年的临床医疗实际经验,根据祖父谭文清老先生 80 余年医疗经验,在继承祖传六代,历时 400 余年的骨科秘方基础上,总结研制出一整套组方合理,用以治疗骨伤、骨病的系列中药《骨伤痛舒保丹》 ( 批准文号: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制剂批准文号:吉卫药制字 [1999] 第 0017 号、第 0018 号 ) 。该药专治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骨质疏松、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胫骨骨骺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膝半月板损伤、各类骨折、骨延迟愈合,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等疾病,有效率达 98 %以上,此中药在 93 年北京全国医疗保健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临床治愈了香港、台湾、***、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各地众多患者,疗效显著,治愈康复快。
谭振刚主任医师他注重研究和不断总结经验,开展了环枢椎脱位后路植骨术,椎弓已根钉内固定术,显微椎问盘开窗髓核摘除术等高精尖技术,发表国际国家级论文 30 余篇,获吉林省科委科研成果 4 等奖 1 项,吉林省卫生厅新技术奖 1 项, 10 篇论文获国际、国内各种奖励,主编了《中国当代名医医案医话选》,参与编著了《中国中医骨伤科大辞典》等九部著作。他的《脊柱侧弯临床矫正器研究》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粗隆间骨折固定装置的研究》获省卫生厅新技术成果奖。
谭振刚主任医师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捐资扶贫、资助大学生。长年坚持义诊,以独特的中医传统骨伤医术为患者服务,其医德、医术深受广大患者赞誉,也是全国骨伤科界及全省广大民众中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中青年骨科专家。
牛振华是牛氏正骨传人,深得师援祖传正骨之精粹,振兴中医骨伤事业之志,盛传下一代牛立刚、牛艳丽医师,在医科大学毕业后,又深造学习现代骨科技术,运用“牛氏正骨法”、“牛氏祖传秘方”为骨伤重患献爱心,特在三井子镇开设“牛氏骨伤医疗中心”。
【发源地】:黑龙江双城市
【家族姓氏】:牛氏正骨
【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简介】:松原市牛氏正骨医院/中国吉林省扶余县中医骨伤医院
【简要历史沿革】:
扶余县中医骨伤医院建立在扶余县立交桥东桥头,设骨伤门诊和50张病床住院部,有先,进手术室设备,骨牵引床及腰椎牵引床,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具全,新型救护车急救骨伤重患。
中国吉林省扶余县中医骨伤医院,是一所以中医骨伤科为主的专科医院,由牛氏正骨传人牛振华院长创建于2000年 。其前身为“牛氏正骨”门诊、“骨伤医疗中心”。该院另在三井子镇设立分院,是松原市首家中医骨伤骨病专科医院,承担着全松原市创伤急救重任,是中国人 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公司扶余县骨伤、骨病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骨伤、骨病)定点医院,又是扶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致伤人员指定医院。
【特色专长】:中医接骨、小夹板疗法为主治疗各种骨折。一要救死扶 伤,二要保全肢体,三要坚持无痛不见血疗法,四要恢复功能
【代表人物简介】:
世界骨联副**牛振华简介,男,1956年出生,黑龙江双城市人,为牛氏正骨第三代传人,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扶余县中医骨伤医院院长,扶余县政协常务委员、副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副教授,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副**,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扶余培训基地校长,《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副总编,《现代中医骨伤科学》?卷二《骨创伤学》主编;《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特聘编委;2001年荣获松原市“地方名医”称号。
牛振华出身于中医正骨世家,自幼聪敏好学,耳濡目染、禀承庭训、酷爱传统文化“中医牛氏正骨术”,立志毕生奉献于中医骨伤科事业。素以“仁义德厚、术精廉明”为座右铭,勤救古训,博采众长,以传统牛氏正骨术武知结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骨病等技术专长而饮誉海内外。
读书时代就学习了许多重要的中医典集,1973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永胜第一高中,赶不上大学的***时代,他自幼向往医科大学是一场恶梦。然而他把刹那间心里的不平衡及抱怨、惆怅全部抛弃,变挫折为动力,“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从而更加坚硬定了他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牛氏正骨的信念,1974年3月叔叔见此情景收牛振华为“牛氏正骨”第三代继承人,到哈市道里区太平镇卫生院学习中医正骨。二年学徒间,叔叔言传身教,加自己勤奋好学,不仅掌握了牛氏正骨术的全部技术要领和理论精华, 于1985年至1989年在“中医骨伤科函授学院”毕业;而且还自修了全国中医专业教材的全部课程和大量骨科典籍 《理伤续断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伤科补要》、《伤科大成》、《伤科汇纂》等,以《刘寿山正骨经验》和《中医骨伤科学讲义》二版教材为主导,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正骨老师。1976年3月正式出徒,叔叔给他安排到双城市永胜乡永丰卫生所开设中医骨伤科工作,开始了他自己的一生“悬壶济世、正骨行医”的临床生崖……
1978年4月他调入永胜乡永胜村卫生所特设中医骨科门诊并设住院部(病床4张);1978年6月他被请到吉林扶余东九号村两周治愈赵东发二女儿胫腓骨陈旧性骨折和钟跃生长子锁骨骨折,从此牛氏正骨从黑龙江传到吉林省扶余县,1978年6月30日三岔河镇东九号村党支部请牛振华来到东九号村卫生所行医并开设骨科诊所;1980年镇党委决定开设“新安镇骨科诊所”,中医骨科事业取得很大的成就;于1985年特聘在扶余县新安镇卫生院开设中医骨伤科;两年多在中医正骨事业上有了更大发展;中医骨伤临床疗效有了新的突破进展,于1989年5月调入扶余县人民医院任骨科医师,于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参加“哈市五院”(哈市创伤骨科中心医院)举办的第二期骨伤科进修班学习。在县医院骨科临床四年后,于1993年6月自己独立开设“牛氏正骨”门诊;1995年3月开设扶余县三岔河镇“骨伤医疗中心”;于2000年创建了吉林省松原市首家中医骨伤骨病专科医院——扶余县中医骨伤医院。2002年5月该院被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设定为“世界骨联培训基地”,为中国中医骨伤科事业的发展而走向世界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牛氏正骨术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他要更加努力拼搏、开拓、完成世界骨联交会的重任,创建一所集科、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医骨伤、骨病专科医院,培养更多优秀中医骨伤人才,为人类造福。
学术成就学术交流:在“大庆”2001年骨伤病国际论坛大会上发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学术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一等奖,在2002年3月16日“香港”第四届世界中医骨伤科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并交流了《股骨干上 粉碎性骨折68例临床总结》、《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三篇学术论文被评为第四届中医骨伤科交流大会优秀论文,载入《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增刊出版,同时荣获三项世界骨伤联合会最高科学贡献奖——尚天裕国际科学奖。
【常用自制制剂】:不详
【背景资料】:2002年5月23日,院被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设定为“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培训基地”。世界骨联常务副**韦以宗秘书长、常务副**王凤歧主任和 名誉**刘柏龄教授及省、市、县中医管理局、卫生局各位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培训基地揭牌剪彩。
苏继承,苏玉新的长子
苏继承,男,1964年4月出生,辽宁省海城市人。现任海城市正骨医院副院长、副书记。苏继承第三代传人苏继承,挑起医院大梁,开始第二次创业。以科技兴院,加速人才培养,实施了三年人才培养计划,现已取消了卫技人员无职称、无学历状态,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998年5月转制后,继续突出苏氏正骨的特色和优势,探索出一条民营科技单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科技成果“带顶骨针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三针锁针加压器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分别获1991、1992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苏继承配合苏玉新院长整理完成了《苏式正骨》、《骨伤难症百例》、《苏氏正骨推拿与临床》、《医古文选编释译》等专著,发扬了苏氏正骨流派特色。
苏继承与苏玉新共同整理完成的“苏氏正骨法”1992年被国家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在1996年召开的中期表彰会上,海城正骨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999年8月全国老年骨折病医疗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苏氏正骨与单侧多功能支架相结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研究》获鞍山市科委三等奖。主持研究的《海城正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课题通过省科委鉴定,获鞍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髋关节内支撑器专用工具”、“骨折固定加压罗纹钉”、“本奈式骨折微型固定器”》均获国家专利,并推广使用。
《小切口逆穿针治疗锁骨骨折”、“手法复位三针锁针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研究”、“超锁肘稳前臂七块夹板固定治疗儿童髁上骨折”、“膝顶旋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分别获得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颁发的华佗金象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鞍山市科技进步奖。
苏继承曾被评为海城市劳模、“五·四”标兵、市“十大新闻人物”、“鞍山市优秀青年企业家”、“优秀科技工作者”、鞍山市十大青年杰出医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辽宁省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还是国际传统医药超人杯金奖获得者。
■郑氏骨科
郑氏掌门人:郑怀贤
郑怀贤曾跟赛活猴子孙录堂、活赛猴李尔庆、铁臂猴子金山等人学艺,除了骨医一道,对猴拳也颇有心得。
郑家原为江浙人氏,也是武术世家。郑怀贤最令人称道的是1936年德国柏林**会,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做了精彩绝伦的飞叉表演,引起世界轰动。
1958年,成立成都体育学院时,郑怀贤任教授,创立运动医学系,并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骨科专业的优秀专家。
绝技:点穴推拿等
■杜氏骨科
杜氏掌门人:杜自明、杜琼书父女
杜氏原为满族,杜自明出生于正骨世家,自小随父学医习武。他曾是最早的“打金章”冠军。1931年,成都女师教学楼突然垮塌,伤者甚众,不少骨伤病人被送到杜自明处,恢复得很好,杜因之一举成名。
绝技:正骨推拿
医者手法治疗和患者自我练功相结合,要求病人遵照医嘱有针对性地配合体功锻炼,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加速病体康复过程,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杜氏传人在全国人数众多,成都的传人也不在少数。其中,杜琼书的关门弟子李先梁目前仍在**省中医研究所骨科任职。
■杨氏骨科
杨氏掌门人:杨天鹏
集武术和医术于一身的杨老颇有张三丰的风采,今年虚岁已经105岁了。杨老医术高明,创立了成都骨科医院。据称,曾有两位民警被11个歹徒袭击后昏死过去,几乎成了“植物人”。杨天鹏开出一贴“虎骨散”,两民警服用后,很快苏醒,康复如初。
■何氏骨科
何氏骨科传自蒙古。虽是外来文化,却能立于不败之地,自有其所长。据悉,何氏先祖特呼尔氏系蒙古族医武世家,何氏骨科不仅以祖传药敷见长,并且其传人必须坚持习武,以功力辅助病者正骨复位。
掌门人:何仁甫
何家弟子何天祥、何天佐、何天祺,不仅继承家学,而且汲取现代医学技术,按力学原理整复骨折脱位,在骨病患者中颇有口碑。
绝技:治疗骨结核、骨髓炎
郑怀贤教授简介
郑怀贤(1897.9~1981.10 )河北安新县人,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全国运动医学学会委员、**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分会副理事长、成都运动医学学会**、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等职。
郑氏幼读私塾,幼时丧母、家贫,故识字不多。
11岁时拜师李二庆学习飞叉,
14岁开始拜安新人李而清为师习武、学习骨伤科8年,其武功和医术在当地小有名气。
后经李而清介绍,又先后拜武林前辈和高手:北平的赛活猴孙禄堂、铁臂魏金山为师,深造武功兼习骨伤医疗技艺。在师傅的精心教授下,不但在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方面造就了一身过硬武艺,而且其医术医理得到系统完善。
30岁以后,只身辗转上海、南京等地,赁着自己高超的武功和精湛的医术,行医、授艺谋生,并结识了一批武林朋友。曾先后于南京“中央国术馆”与少林门长王子平、武当门长高振东等在一起交流、切磋、研习武艺。在上海中华体育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西江体育师范学校担任武术教员。
1936年,郑氏被选入中国武术队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郑怀贤作为中华武术表演团11名成员之一,他在大会上表演的飞叉在身体上下盘旋、左右滚动,从身前滚到身后,如粘在身上一般,惊得观众齐声喝彩。其飞叉绝技震惊了德国,以致柏林市长在宴会上特别举杯向他致意说:“飞叉在先生身上转来转去,如有磁铁吸住一样,简直不可思议。”一位丹麦博士亦在报上发表评议:“中国武术是艺术的精华。”
于1937年迁来成都定居。
1944年到成都体育专科学校任教。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改为西南体育专科学校,后又改为成都体育学院。
1953年作为西南代表队武术总教练率队参加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
1958年后专门研究伤骨科,继承传统医学和民间医疗经验,整理出具有特色的正骨和按摩技术。
1958年和1960年,在当时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和指示下经有关部门的批准,成都体育学院建立了附属体育医院和运动保健系(1978年改为运动医学系),郑怀贤教授任医院院长和系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伤科诊疗、中药、按摩的研究、教学和临床等工作中,并走上讲台,亲自讲授凝聚他毕生心血的正骨、按摩和伤科用药的经验。
几十年来,运动医学系和附属体育医院为体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培养了大批中医骨伤科和运动医学人才,已遍布祖国四面八方。有的还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宏扬中华医术造福全人类。在他的带领下,成都体育学院逐步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传统骨伤科为特色的全国运动医学基地。
郑氏伤科学术幼从师学,博采诸家之长,结合多年临床体验而成。郑氏对骨伤科造诣甚深,人称“神手”。如治急性腰肌劳损,经他理筋揉按,几分钟即痊愈而可直立行走。
1.归纳出郑氏正骨12法,摸捏按提拉顶,再加端送搬摇挂;
2.郑氏伤科按摩13法,抚摩、揉、捏、揉捏、搓、摩擦、推压、摇晃、抖动、提弹、振动、叩击和按压;
3.独创经穴按摩8手法,摩推按拿,分合揉掐,
4.总结了郑氏伤科经验穴位55个。
5.郑氏治伤,重视功能,强调治筋。指出骨为主干,节为枢纽,筋肉为动,若骨折脱位不治筋,十治***难屈;重视综合治疗,强调外治;重视医患结合,强调治“心神”;倡导医者练功力、手法,熟记解剖、方药等基本功。
6.在骨折治疗方面,他提出宁可重迭、也不可分离的治疗原则,并且创造了用小夹板固定法和绷带矫正固定法,至今仍为临床常规使用。
7.他还创造了指针按摩法,既有局部疗效,又有全身调节作用。并发现了5个新的指针穴位。
8.其所创“一号新伤药”、“舒活灵药酒”、“铁弹丸”、“三七散”、“抗骨质增生丸”、“一号活络膏”、“虎骨木瓜酒”等郑氏经验良方,用于临床治疗,以其独特功效,为千百万患者解除了痛苦,有的已被正式生产为外伤骨科成药。。
此外,郑老还善于学习别人经验为己所用。60年代初,选派自己的学生数人赴天津医院骨科向方先之、尚天裕等学习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关节脱位,学习小夹板制作和使用技术,并独创了铁丝托板。使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成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骨伤科和运动创伤教学、临床医疗和科研基地。
郑怀贤教授除临床诊疗外,还勤于著述。先后撰有《正骨学》、《伤科诊疗》、《中西医治疗骨伤科经验》、《伤科按摩术》、《运动创伤学》、《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等著作名著,参加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骨伤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等。其中《正骨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已被译成外文,传播到海外。
四川省骨科医院
**省骨科医院(系原国家体育总局成都体育医院,于2003年12月顺应中央科研院所改革要求,划转到**省,更名为**省骨科医院,另名成都体育医院、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
历史沿革:我院的前身是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在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第一所体育医院,由已故的中国武术协会**、著名中医骨伤专家郑怀贤教授担任院长。198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改建为国家体委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另名成都体育医院,隶属国家体委。系首批省市社会保险定点医院和多家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医院)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32号
附:骨折病人的饮食
骨折病人的饮食宜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特别注意以下营养成分的摄取,有利于骨折愈合。
◆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青菜、卷心菜、萝卜等。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原纤维生成,有助于骨痂连接。
◆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鱼、猪肉、豆类等。蛋白质缺乏可使骨质生成不良,影响愈合,而高蛋白膳食可明显增加钙的吸收。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大豆制品,牛奶(不可空腹喝)、海藻、蔬菜、骨头汤(炖骨头汤时加两滴醋,这样可使骨头中的钙质溶解到汤中)或用蛋壳粉加在食物中。
◆适当补充锰:锰与促进骨质合成的作用有关。粗加工的植物性食物如小麦、大米含锰最高。
◆一般认为钙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效果好,可适当食用肝脏、乳类、蛋黄及有色蔬菜。
创伤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合理及时的补充营养能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伤口(或切口)迅速愈合和全身康复。
您的饮食应该包括:
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
富含铜的食物:瘦肉、肝、水产、虾米、豆类、白菜、口蘑、小麦、粗粮、核桃等。
富含锌的食物:虾皮、紫菜、猪肝、芝麻、黄豆、绿豆、带鱼、鲤鱼等。
富含铁的食物:动物肝、心、肾、动物全血、蛋黄、瘦肉类、鱼类为首选;绿叶蔬菜、水果、干果、木耳、海带、芝麻酱、红糖等植物性食物亦可选用。
富含钙的食物:.鱼松、虾米、虾皮、芝麻酱、豆制品,奶制品等。
富含维生素 A的食物: (植物性食物)菠菜、韭菜、油菜、莴笋叶、胡罗卜、红薯等。
(动物性食物)动物肝脏、螃蟹、蛋类、黄油、全脂牛奶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及猕猴桃、刺梨、沙棘等野果。
骨折不同时期饮食的选择:
1.骨折早期:应注意纠正失水、失盐。宜选用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份多、清淡味鲜、易消化半流饮食。每日4~5餐。四肢骨折轻伤员可用普通膳食,每日3餐,下午加餐维生素AD奶或强化钙酸奶。
2.骨折后期:可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以利骨折愈合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饮食中应注意:
1.避免食用太凉的食物,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防止肠蠕动过多及胃肠道
炎症引起腹泻。
2.对脊柱、骨盆、下肢骨折卧床病员,要注意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以避免便秘。
3.对因上肢骨折不能自行进食的病员要做到定时、定餐喂食,注意喂食速度慢,
充分咀嚼后吞咽,以利于消化吸收。
4.对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伤员要注意补充鱼肝油滴剂或维生素D片或强化维生素D牛奶、酸奶等。
5.对有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员,饮食原则必须兼顾,否则不利于整体健康的恢复.
杜自明(周恩来保健医生)
(1878—1961)
杜自明,中医正骨专家。近60年的医疗实践,于中医正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众多患者解除伤痛。晚年为发展中医正骨学术、培养正骨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
杜自明,满族,成都人。1878年出生于**省成都市一个正骨世家。幼时勤奋好学,6岁进私塾,并随父习练武术,在少林武功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及长,大部分时间务农;同时跟随其父临症,学习骨伤病的诊疗技术。经过16个春秋的刻苦学习和从未间断的临床实践,终于较好地掌握了世代家传的理伤正骨技术。少年时喜欢武术,习少林正宗拳法,对各种兵器武具皆操练精到,尤擅长拳击、刀剑及猴拳,青年时曾应试武举,并在清朝**将领王崑手下做过镖师。其练武情景,现今成都中医学院尚存有由中央新闻制片厂摄制的实况影片。杜氏自幼得家传治骨伤科秘方与技艺,因而常为近邻及求治者诊治,1912年始正式行医济世。因其理伤正骨技术高明,不论对骨伤常见病还是疑难病的诊治,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杜自明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医德高尚,能广泛接触不同阶层的病人;对贫寒患者的诊疗,有时非但免收诊金,甚而还能尽自己的可能为其解决伤痛及饥寒之苦,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因而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有良好的印象,他的理伤正骨技术也逐渐为医林所推崇,并誉满祖国的大西南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杜自明虽年逾古稀,但对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聘请各老中医参加政府工作、医疗科研工作等方针、政策和措施,表示热烈拥护。由此激发了他为广大劳动群众诊疗伤痛和为人民卫生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热情。他言行一致,勤奋工作,一心为了中医正骨事业的发扬光大,深得成都人民的信任的推崇,先后被选为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市人民代表。为了支援建国初期祖国大西南地区铁路建设,他满怀激情地担任了西南铁路基地医院特约医师的光荣任务,为诊治工伤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久,为响应党关于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号召,他又兼职于**医学院骨科,从事中医骨科临床教学工作。
1955年,卫生部组建中医研究院之时,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全国各地遴选了32多位名医来院工作,他们当中有赵锡武、岳美中、王文鼎、、黄竹斋、韦文贵、朱仁康、钱伯暄,**省的杜自明、蒲辅周、任应秋等一批专家被选送到北京,作为中医研究院的骨干力量,都是各有所长、造诣精深的中医名家。正因为杜氏的精湛技艺,1955年被中央卫生部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并受到周总理的接见,这也是**中医界的光荣。杜自明作为**著名正骨专家被正式聘请到京,出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在北京工作期间,他虽然年迈八旬,依然壮心不已,对中医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骨临床工作,连续数年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并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正骨经验传给下一代,培养多名正骨人才。杜自明的工作成绩获得部、院领导的好评,他的理伤正骨技术也得到同道们的广泛赞许,先后被评为中医研究院“六好”工作者,卫生部直属单位先进集体及先进工作者代表,并担任第三届全国***协商委员会委员。杜自明对中国***和人民政府所给予的荣誉铭刻在心,倍受激励,曾感慨地说:“这些是我在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因此,抱定决心,一切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由于他的深入钻研和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因而对理筋、正骨、脱臼整复、矫正畸形均有独到的手法和经验。其中尤以治疗筋伤最为擅长,以其独创的“单指舒筋法”填补了骨伤科理筋手法中的空白,具有痛苦少、见效快的优点。对正骨,杜氏亦有独到之处。他根据《医宗全鉴》的横、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创立了“子骨找母骨”的骨折整复手法,对现今骨科临床治疗仍有指导意义。
1.强调手法治疗与自我锻炼相结合
杜自明非常重视“练功”。他强调的练功,包括医者与患者双方。前者要求医生本人坚持练功,目的在于培养强健的体魄,以期能够胜任繁重、多样的临床治疗的需要;后者是要求病人遵照医嘱有针对性地配合体功锻炼,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加速病体康复过程,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伤手法与按摩相结合
杜自明把他长期临床实践所积累的伤科手法归纳为理筋手法与正骨手法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分筋理筋、弹筋拨络、摆摇升降、按摩镇定;后者则分为接、卡、挤、分、旋、端、靠。临症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运用。特别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他非常重视理筋手法与按摩、捏按的合理配合,认为后者手法有理通经络、摩散肿结的作用,是分筋理筋的辅助手法。同样,他在运用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也对按摩、捏按手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后者手法本身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改善肌肉紧张等作用,而有利于骨折的矫正和容易使脱位入骱。
他要求运用手法必须做到沉(心境沉着)、和(态度和蔼)、巧(心灵手巧)、快(手法快捷)。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杜自明把数十年所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为十个方面,称之为“十要”,即:认识结合思想为要,大胆结合细心为要,诊察结合按摩为要,治疗以辨证为要,脱臼以合榫为要,骨折以对合为要,敷药以对症为要,包扎以有效为要,固定以多考虑为要,服药以配合为要。这些观点是杜自明理伤正骨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杜氏的毕生骨伤治疗经验被整理成《杜自明正骨经验概述》一书,于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中医骨伤科临证医生的重要参考读物。另有《扭挫伤治疗常规》等。
简历
1878年 出生于**成都。
1884年 读私塾。
1886—1901年 随父学习医术兼务农。
1902—1950年 在成都开业应诊。
1951—1956年 成都铁路医院任医师。
1957—1961年 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
主要论著
1 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自幼习武的中医正骨专家——杜自明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前身系全国著名中医骨科专家杜自明诊所创办于1916年创办的骨科诊所,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为住、中西医结合,集创伤急救、临床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专科特色优势的全民所有制,省、市、区社保定点医院。
医院有门诊、住院大楼各一幢,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门诊部设置创伤急救、骨折整复、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疼痛专科、针灸科、康复中心、中西医内、外科、皮肤科、检查科、放射科、麻醉科、心电图室、B超诊断室以及专家门诊。住院部共设置病床240余张,内部环境优雅,病室内整洁舒适。单人间、三人间病室设卫生间并配置有电热淋浴器,及彩电、空调、电话。
医院座落在成都市羊市街西延线东门街54号。
世纪中医骨伤科著名专家传略——成都中医骨科泰斗百岁名医杨天鹏简介
杨天鹏,男,(1902年5月-2005年8月26日),汉族,**省安岳县人,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顾问。成都骨科医院名誉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杨老自幼习医,1922年和1926年先后拜名师周云武和刘元福,兼攻中医骨科及少林武术,同时随师上山采药,为民众医治伤叛乱。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与实践,为他后来的骨科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他正式出师开始行医,曾先后到过内江、自贡、江津、遵义、合江、泸州、重庆、宜宾、江安、打鼓、新场、赤水等地,足迹遍布**,救死扶伤无数。杨老为人忠厚,而且非常注重医德修养。他常说:作为一名好医生,应该做到“精”与“诚”。精,就是对医术的精益示精;诚,就是以诚心待人,以诚心待病人,不能以其地位高低、衣着华朴、关系亲疏来区分贵贱,而要一视同仁,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在他医治的病员中,大多为船夫、车夫、挑脚夫赞美上层人物。杨老不仅能精心施治,而且对一些无钱付医药费的穷苦人给予免费,甚至有的还馈送路费。因而他的声誉日增,赢得了广大病员的钦佩和崇敬。
1940年,他在自贡开设了“天元堂”诊所,1943年在成才开设了“天元堂”诊所(现下东大街73号),1948年他将“天元堂”诊所无私重新扩大,修建成面积约100m3的三层楼房。1956年杨老参加了“成都卫生工作协会”,并将自己的“天元堂”诊所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政府,更名为“成都市东城区下骨科联合诊所”,并担任所长。1964年该诊所发展成为“成都市东城区骨科医院”。1982年更名为“成都骨科医院”。
他曾多次被评为**省、成都市及东城区的先进工作者,还被选为成都市东场面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成都市东城区政协常委、委员等职。1985年5月成都市卫生局授予他“成都市名老中医”称号。1989年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
杨老广学博采,勇于探索。他每到一处,必拜方当地名医,请示指点教诲。他先后参拜师傅20余人,从中精取各家之长,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党说:“井淘三遍出好水,人投九师技艺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研博究,不谋得失”。
杨老常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格言来要示弟子们。他说:临诊看病,既要敢想敢做,当机立断;又要小心谨慎,周密思考;既要灵活多变,又不墨守成规;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主观武断。这些具有创见性的辨证思想,使后学获益良多。他亲手培养的30多名弟子,分布在**各地,有的从事临床,有的从事教学,有的从事医院领导工作,都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他对他的学生弟子们既爱护,又严格要求,他要求学生做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既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又要对病人有屿心,还要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医疗作风。他的一呼一吸都与病员息息相关,竭尽全力挽救病人 是他一生的全部乐趣,就连他在60年代身陷逆境遭到迫害时,仍然不辍地为病人疗伤祛疾。
杨老逾古稀之年,仍在为中医骨科事业的发展而操劳。1982年6月成都市成立中医骨科学会,他被推选为学会常委。他先后参加了在长沙、武汉、石家庄、洛阳、西安、无锡、渡口、乐山、宜宾、成都等地举行的全国和省、市级学术会议,在大会上作了言传与示范相结合的交流。在**省第三次骨科学术研讨会上,他无私地将自己的秘方“虎穴散”献了出来,受到与会者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另外,他还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理盘手法应用心理”,“肩周炎的治疗经验”,“胸部伤盘的治疗经验”等。
由于他有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探索,使他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杨老对疑难生症颇有研究,尤其对老年性关节病委有研究,他常说:“人老先从关节老,无事蹬脚三百腿”,“男子以精为贵,女子以血为主”。实为他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总结之精髓。
在用药方面,他不拘泥于骨折的初、口、后三其的治疗常规,更强调“治损重的固肾”,“温养方能通痹”,“通窍当从风治”,“活血尤重行气”。认为内外兼治是加速患者生理机能得到迅速改善和调节生长的必要手段,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条件,所以极其重视补肝肾与培补脾土。采用医患协作,借力发挥之法来七治筋伤与骨折。在手法的应用上,则要求手法熟练、刚柔相济。他创有独特的理筋手法,如“八安分折法”、“近节牵抖法”、“四指拨络汉”等。在骨折的整复方面,主张一次性整复成功,这样既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又可防止反复性整复造成愈合后的功能障碍或畸形等。
杨老一生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第一,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几十年来,不知挽救了多少病了的伤残乃至生命,他崇高的医德、卓越的学识、精湛的医术,深深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也受到他的同事、学生患者的崇敬与爱戴。而今杨老已年届百岁,但他仍雄心不泯,壮心不已。1998年在他的倡导下,成都成立了全国独有“杨天鹏长寿研究所”,志在长寿问题上,再创奇迹。
成都骨科医院是全国久负劢名的专科医院之一,地处川西平原的成都市区内。傍依风景秀丽的府南河畔,南临东门大桥,向西毗邻东风大桥,交通便利,环境条件优越。
成都骨科医院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学校、万县中医学校的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基层骨科医师进修、学习基地。《中医正骨》、《中国骨伤》杂志编辑部**分部所在地。作为基层骨科医师培养的摇篮,她每年为外院输送近百名骨科人才,被评为**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基础合格医院。
医院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骨伤》杂志顾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骨科专家杨天鹏主任医师始创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科研成果方面,已有二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市科技成果奖。医院现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医院由急诊科、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部、股骨颈治疗中心、椎间盘治疗中心、住院部、附属制药厂等部分组成。
医院通讯联系地址:成都市均隆街66-68号
邮编:610016
何 氏 骨 科 简 介
何氏骨科系蒙古族特呼尔氏创立,迄今已二百余年历史,融蒙、满、汉族医学和西医骨科学及武学为一体,独树一帜,疗效卓著,饮誉中外,为**三大流派之一。
何氏骨科由何氏先辈特呼尔氏创立。特呼尔氏系蒙古族医武世家,每代均有任军中医官者。公元一***四年,清摄政王多尔衮奉世祖福临(顺治)旨,由满洲进山海关入中原,时任军中医官的何氏先辈随军迁徙。一七一八年(康熙五十七年)因与准噶尔作战,调荆州满蒙族混合编制的驻防八旗官兵三千名进驻**,何氏先辈随军到成都。一七二一年(康熙六十年)战事平息,应**巡抚年羹尧奏,选留官兵匠役二千一百余名永驻成都,何氏先辈因之定居西蜀少城(今成都市柿子巷)。因属八旗统辖,故称「旗人」,何氏家族系镶兰旗、三甲。其第三代传人何兴仁,曾任成都西较场八旗军医官。
历代相传,丰富发展。何氏骨科因其先辈在随军转战中广泛接触满、汉族文化,而逐渐融蒙、满、汉族传统骨科伤科学及其武学为一炉;至第四代何仁甫,始汲西医学之长处,因医理医技自成体系,临床疗效蜚声遐迩,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故二十世纪上半叶即成为**中医骨科著名学派之一。
何氏开派,功在四代。第四代传人何仁甫(一***五-一九六九年),字同良,号白玉山人,系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名医。其生平事迹载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省近现代人名录》、成都市满蒙人民学习委员会和满族蒙古族编纂组编印的《成都满蒙族志》。何仁甫自幼从父何兴仁学医习武。幼年启蒙于成都市蜀华街前清秀才瑞炳鳞开办的私塾;民国初年就读成都储才中学;中学毕业后曾入成都春熙路基督教青年会学习英文,合格后由该会推荐到华西协和医院(今华西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学。青年时期先后拜满、蒙族骨科名医开长斋、春三爷与擅长治疗骨结核、骨髓炎的汉族名医徐寿仙、著名拳师马震江、马镇江为师。他中西文化根底坚实,全面继承何氏骨科,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具「不囿经典,独树一帜」之学术风格,撰有《特呼尔正骨手法》、《无暇斋正骨经验》、《仁济医话》等著述。他一生以「继承何氏骨科祖传医术,济世活人」未志,勤于实践,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奠定了何氏骨科理、法、方药体系日臻完善并在**地区自成一派之基础;医术精湛,扶伤济贫、淡泊名利,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尊敬。他谨守祖训,将何氏骨科只传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第五代传人--长子何天祥、四子何天佐、五子何天祺
何氏骨科之医理、医技特色
其一,不囿于经典、理论新颖。以“损伤一证,固从血论,更当重气”的何氏理论,发展了在中医骨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百年的“损伤一证,专从血论”的传统之说,以“骨伤、骨痛,先天骨疾患”的分科,廓清了至今模糊不清的骨科痛证分类,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提高疗效有重大意义,以“治骨先治肉”的何氏见解,完善了中医“就骨治骨”的传统理论,深化了中医骨伤科学的整体观和辨证思想。
其二、对骨伤疾患的诊断治疗技术独特。既有祖传的经验和技巧,创立“瞬间复位法”,发展了骨折脱位的“徒手整复法”,以其独特的伤科“十指推拿术”提高了推拿手法在伤学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对某些骨伤疾患,确有手到病除的突出疗效。
其三,精心配制的祖传秘方疗效突出。对股骨缺血性坏死、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骨质增生、痛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退行性膝关节炎、骨折、及损伤后遗症等均有十分明显的疗效。
何氏骨科史料馆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560 height=393 title="Click to iew full 43325959.snap.jpg (560 X 393)" border=0 align=absmiddle>
第四代传人何仁甫(1891-1969)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
何 天 祥
元医家。字克善,为江南何氏医学世系第五代医。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官医学教谕,为云间郡(松江府)名医,治重症危疾甚有效验。郡守授予“世济”匾额,是“世济堂何氏”名所由来。
何天祥研究員,男,1923年12月20日生於【**省?成都市】蒙古族。1852年先輩隨清軍入關,為隨隊軍醫,定居【成都】,其父何仁甫是何氏骨科第四代傳人,名噪蜀中,成為【**】三大骨科流派之一。何天祥自幼隨父學醫行醫,長期臨床實踐,刻苦精研醫典,嚴於繼承,勇於創新。又隨岳父、蜀中西醫耆宿趙伯鈞氏學習生理解剖學、病理學、放射學等,深得中西醫之要旨,治愈了大量來自國內外的骨科疑難重症患者,享譽海內外。現任全國人大代表;【**省舞蹈損傷研究所】所長;【國際藝術醫學會】會員;【美國洛杉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藝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舞蹈教學學會】理事;創傷研究組組長;全國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指導老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
何天祥研究員,長期深入臨床工作第一線,由於對中醫理論有堅實的基礎,加之幾十年豐富的臨證經驗,對傷科疑難雜證有卓著療效。他又將中醫傳統的治療經驗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系統地總結了一套對舞蹈損傷特點、規律及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了臨場徵兆性望診與臨證診斷相結合,動靜結合等新觀念及一系列治傷***,並將舞蹈動作篩選出一套對骨關節及軟組織傷病有指導意義的練功方法,既恢復功能又增長肌力。
他一生著述頗豐,尚有《中國藝術形體損傷診治學》《何天祥正骨經驗》《何氏治傷經驗匯編》等著作,並有80餘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科研上亦碩果累累,其中有「袪痛強筋丹治療舞蹈損傷之研究」1989年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舞蹈損傷特點規律及防治之研究」1991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曾先後被邀赴【美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謱W、示範醫療、交流及義診等,其醫理醫術是源於骨科而又超越於骨科,被國內外譽為「東方藝術醫學的開拓者」。
〔活血養骨湯〕
〔組成〕
(1)當歸10克
(2)延胡索10克
(3)陳皮10克
(4)鬱金10克
(5)獨活15克
白芷10克
(7)肉桂10克
骨碎補15克
(9)續斷10克
(10)狗脊15克
(11)懷牛膝6克
(12)透骨草10克
〔主治〕
股骨頭骨骺無菌性壞死症。
〔用法〕
上藥可煎湯內服,每日1劑,早晚服。亦可共碾為藥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克、沒藥6克共研細末,用白酒調外敷於痛處。
〔加減〕
(1)若氣血凝滯者,可酌加土鱉、血竭。
(2)寒濕較重者,可加蒼朮、威靈仙。
(3)病程日久,體質虛弱者,可加黃耆、白朮、紫河車,以健脾袪濕,補益氣血。
〔典型案例〕
霍某,男,15歲。患兒1972年中左髖部時痛時愈,1973年3月疼痛增加,外展、外旋功能受損,先後在某骨科醫院及某醫院按扭傷及化膿髖治療,未效。1973年4月18日在某醫院照x線片示:「右髖臼邊緣毛糙光滑,同時伴有骨質增生及破壞…有半脫位,右側化膿性髖關節炎」。1973年4月15日來診。根據臨床證狀,按右股骨頭骨骺軟骨症治療。一月後有好轉。由於家屬對「化膿髖」的診斷有顧慮,1973年5月16日在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照x線片示:「右髖關節間隙稍增寬,內有多個大小不等的骨片,髖臼象有輕度變深…股骨頭變扁平,股骨頸變短,股骨頭稍向上半脫位…綜上所述,經晨會討論,多為扁平髖表現…。」治療:按上法治療,並手法整覆半脫位,先治療4個月,疼痛消失,肌力恢復,雙腿等長,外展、外旋功能恢復,拍片示:已愈合。
**天祥骨科医院简介
**天祥骨科医院是在省市领导及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为振兴中医事业,拓展**省三大骨科流派之一的“何氏骨科”,于1997年经省中医管理局批准注册的省级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医院位于本市茶店子109号,占地红三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设有骨伤、骨病、老年骨关节病诊疗室、艺术形体损伤诊疗室、康复治疗室、放射、心电、B超检查,制剂室等10多个职能科室。设有普通病床80张,干部病床20张;病房宽敞、舒适、配有彩电、电话、电子呼叫系统及部分空调设施。全院现在医技人员40人,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2人,初级人员22人,行政人员6人。
其中名誉院长何天祥教授、研究员系我国著名骨科专家、蒙古族世医“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首届500名老中医、“五一”奖章获得者,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副**),长期从事艺术形体损伤及康复治疗,在国内享有盛誉。
并特聘请“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佐教授(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院长,全国著名骨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有有突出贡献专家)为顾问,增强了医院的实力。
院长何浚治主任医师系何天祥之子,系“何氏骨科”第六代传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并验收合格的627名高徙之一,95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省七、八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百名青年科技创新奖奖金获得者,中国艺术医学会理事,艺术医学协会理事等),长期从事艺术形体损伤及康复治疗,运用“何氏骨科”理论并结合形体康复锻炼,在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医院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法纪法规,认真执行劳动、社保、药品和物价等部门的管理指导,曾获省物价局授予的“收费信得过医院”称号。2002年医院被批准为成都市社保局、金牛区社保局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都分公司医疗保险定点这,2003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何浚治专家应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一届
国际艺术医学大会,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375 height=280 title="Click to iew full 54961240.jpg (375 X 280)" border=0 align=absmiddle>
何天佐,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将军(中将),现任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院长、海南骨科医院院长、国家名老中医师带徒承制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疼痛研究会理事、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军骨伤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军区中医学会副会长。
自幼从父学医习武,在全面继承何氏骨科精髓的同时博采历代骨科名派之长,结合现代西医骨科、生物力学,科学地实践和探索,创立了若干新的诊疗原理和方法,开发了天佐系列药品,撰写并出版了100余万字的专著《何氏骨科学》,不仅使何氏骨科体系日臻完善,而且奠定了何氏骨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
何氏骨科以历史悠久的蒙古族骨科学为渊薮,由何氏骨科不断丰富和发展。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何天佐主任医师创建的部队中西结合骨科医院,现为成都市社保局大病统筹定点医院,系**省和成都市社保局以及中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定点医院。
医院坐落在成都市中区府南河畔,比邻佛教名刹文殊院,全院总建筑面积11750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8700平方米,拥有各种诊疗仪器设备500多台/件,住院床位240张,分为普通三人间、双人标准间和单人套间等三类、病房宽敞舒适,均配有空调、彩电、电话、电子呼叫器、24小时冷热供水系统等设施。主要设有中医骨科、西医骨科、西医内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临床科室;全院130余名员工,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0余名,大专以上专业学历40余人。医院擅长运用现代检查技术,以何氏骨科祖传正骨手法、专方专药,辅以相关中西医疗法,诊治各类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和骨病,尤其对潘西氏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骨结核、骨质增生症、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伤病具有特效、显著的疗效。
“以何氏骨科为主导,结合现代科学”是该院的技术特色。该院擅长以何氏骨科正骨、点穴、推拿等独特手法及何天佐院长据其祖传秘验方研制的“天佐系列药品”为主,辅以西医手术等现代治疗方法,诊治各类骨伤骨病。尤其对老年股骨、骨折、关节或近关节骨折、无菌性股骨头环死、骨髓炎、骨结核、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潘西氏病等疑难伤病具有独特疗效。
医院作为全军何氏骨科培训中心和重庆万县中医学校、成都中医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常年为军地培训骨科人材。大批学员已在国内十余省市的数十家军地医疗单位及美国、德国、泰国、***、新加坡等国,成功地推广应用何氏骨科。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推动祖国医药发展,该院坚持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结合,不断发掘何氏骨科精华。一系列“何氏骨科科研成果”已应用于临床并投放到国内外医药市场。
“全心全意为军民服务”、“宏扬何氏骨科、造福人类”是该院坚定不移的宗旨!(该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或近关节骨折等疑难伤病有独特疗效).
近年来医院获得军队科技成果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全院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特别是何天佐院长作为医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出版了100余万字的专著《何氏骨科学》,多次代表我国我军和军区,参加国际、全国和全军学术交流,为我国我军赢得了荣誉,他研制的何氏骨科药品,获得了国家新药批准文号。医院严格遵循国家和军队各项法规,认真执行总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规范,认真接受地方劳动、社保、卫生、药品及物价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全院实行行政、临床、后勤和财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何天佐导师在继承祖传绝技和秘方的同时,博采众长,结合现代科学不懈地探索,以精湛的医理医技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奠定了何氏骨科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为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268 height=360 title="Click to iew full 81174551.jpg (268 X 360)" border=0 align=absmiddle>
何天祺,蒙古族,现兼任**何氏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医主任医师。出生于祖传儒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行医四十余年,是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其父何仁甫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在中医骨科领域独树一帜,成为闻名遐尔的中医骨科大家。
何天祺主任医师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何氏骨科流派的整套理论和技术,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其内外用药、正骨推拿按摩手法独特,其学术特点将骨科疾病明确分为骨伤、骨病两大类进行诊治和研究:
1.骨伤类的诊治不仅重视骨折的复位和早期愈合,而且特别重视骨折愈合后功能力量恢复的综合性治疗,减少后遗症,尤其擅长医治关节部位的复杂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颈骨折、习惯性脱位和半月板损伤等骨伤重症。
2.对骨病类则善于辩证施治、精于治疗颈椎病、重型肩周炎、慢性腰腿痛、增生性脊柱炎、老年骨质疏松脱钙、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骨膜炎,开展了痛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缺钙症等专病治疗疑难骨病。
3.在推拿按摩手法上,他采用经络推拿、穴位指针按摩等,手法多变、灵活自如,气劲结合、力透肌肤,患者无痛感,并配以祖传秘方配制的按摩药酒、外敷内服中药,疗效显著。
4.对运动创伤和运动系统疾病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配制了对急性、慢性运动创伤疗效显著的纯天然制剂药物,为我国治疗运动员取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作出了突出贡献。
何天祺主任医师被国务院授予享有卫生事业突出贡献人才,获政府津贴的国家级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获“五、一”劳动奖章、首届**省名中医、省科技顾问团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何氏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纽约中国传统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纽约东西中医药针灸联合会理事、特邀教授、德国柏林中医学院特邀教授、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名誉教授、新加坡新大中医保健学院骨科专科顾问。
**何氏骨科医院在院长何天祺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和发展,竭诚为广大病员服务。医院开展24小时应诊,电话预约,对老弱病残上门出诊,网上寻医问药,人们可以通过网上了解医院,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医院。医院的服务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
**何氏骨科医院
**何氏骨科医院由何天祺院长于1985年创办,历经十余年已发展成为拥有先进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的全国第一家具有中医何氏骨科流派特色的骨伤骨病专科医院。经政府核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省创物价诚信单位;**省、成都市两级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其"何氏骨科"商标也获得了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
**何氏骨科医院位于容城繁华的人民南路主干道,占地四亩多,有5000多平方米的七层电梯医疗大楼,开放病床150张。现有职工80人,其中医务人员60人,占职工总数的75%,取得技术职称的58人,占职工总数的72.5%。医院设有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放射科、检验室等七个业务科室,16个职能部门,全院实行电脑网络管理,实现了门诊、住院、结算全部电算化,为广大病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医院斥资购进了电脑牵引床、心电图机、TDP治疗仪、LK-D型多功能治疗仪、X光机、多功能手术床、多功能麻醉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高频电刀等先进医疗设备,大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建立了符合国家制剂标准的十万级中药制剂室,配置了中药制剂的科研、生产、检验等各类设备和仪器。2001年经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验收合格,取得了制剂许可证。医院将何氏骨科祖传的活血化瘀、续筋接骨、强筋健骨、补肾壮腰、养元强体及专治痛风、关节炎的各类内服、外用秘方先后研制成了膏药、热效贴、丸剂、胶囊、冲剂、酒剂等各种现代剂型。使何氏骨科祖传系列药物取得了质的飞跃,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医院一直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以教学和临床共同发展为目的,留用和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能担任专家门诊的医务人员作为中坚力量。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以精湛的医技和优质的服务受到了广大病员的好评。通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科学与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现医院开设了具有何氏骨科特色的骨伤骨病专科、针灸、中医内科和设备过硬的西医内外科、康复保健科、健康咨询科、中医医学美容科。特聘华西医大毕业的主任医师组成了西医外科。近年来,开展了数百台手术,成功的完成了肘内翻截骨矫型术、骨髓炎旋转肌瓣填充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伸膝装置松解术及各类严重的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由于专家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设备先进、手术治疗效果好、费用合理,深得患者得信赖。医院年门诊治疗量6万多人次,有效率97.6%,治愈率87.9%,急症抢救率100%。病人辐射面遍及全国及海内外,国内远在新疆、西藏、海南岛、东北三省、港澳台;国外有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国。
更多阅读
电脑上怎么打出正负号±?正负号的打法。 电脑电源改正负
电脑上怎么打出正负号±?正负号的打法。——简介许多朋友对于很多特殊符号都不会打,今天小编分享一下如何打出正负号,正负号±怎么才能打出来呢?小编介绍三种方法。电脑上怎么打出正负号±?正负号的打法。——正负号的打法电脑上怎么打
中医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急成功案例 中医方剂学视频教程
中医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急成功案例。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外邪袭人,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二是脏腑功能
向美国十大名校输送正教授的25所国内大学 十大名校
梦里江河的话:据好事者统计,国内高校毕业生在美国十大名校当正教授的,已经超过100人,他们来自25所大学。其中: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袁钧瑛,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在复旦大学生物系读的本科。哈佛大学东亚语言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方法
中医治疗耳鸣的六大方法: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药方
中医养生-人的体质分类_观念决定一生 体质养生
中医养生-人的体质分类2008年04月09日 星期三 22:25祖国医学认为,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1.阴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