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李白与南京 转载与转发

原文地址:李白与南京作者:洱海一棵树

  在唐诗中,有不少关于南京的古地名(景物)的诗句,其中尤以李白诗为著。可见,南京人文荟萃已历史悠久。现摘录如下:“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长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从事商业活动。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高楼,指西楼。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覆舟山,即今南京九华山。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陵凤凰台》):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刘禹锡《金陵怀古》):据《金陵记》说,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故国”即指金陵,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200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乌衣巷在夫子庙西南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李白
  臣某言: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闻社稷无常奉,明者守之;君臣无定位,暗者失之。所以父作子述,重光叠辉。天未绝晋,人惟戴唐。以功德有厚薄,运数有修短。功高而福祚长永,德薄而政教陵迟。三后之姓,于今为庶,非一朝也。
  伏惟陛下钦六圣之光训,拥千载之鸿休。有国之本,群生属望。粤自明两,光岐之阳,昔有周太王之兴,发迹于此,天启有类,岂人事欤?皇朝百五十年,金革不作。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平嵩丘、填伊洛,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决洪河、洒秦雍,不足以荡犬羊之膻臊。毒浸区宇,愤盈穹旻。此乃猛士奋剑之秋,谋臣运筹之日。夫不拯横流,何以彰圣德?不斩巨猾,无以兴神功。十乱佐周而克昌,四凶及虞而乃去。去元凶者,非陛下而谁?且道有兴废,代有中季。汉当三十七,莽亦为灾;赤伏再起,丕业终光。非陛下至神至圣,安能勃然中兴乎?
  以臣料人事得失,敢献疑于陛下。臣犹望愚夫千虑,或冀一得。何者?贼臣杨国忠,蔽塞天聪,屠割黎庶;女弟席宠,倾国弄权。九土泉货,尽归其室。怨气上激,水旱荐臻;重罹暴乱,百姓力屈。即欲平殄蝥贼,恐难应期。且图万全之计,以成一举之策。
  今自河以北,为胡所凌;自河之南,孤城四垒。大盗蚕食,割为洪沟;宇宙嵲屼,昭然可睹。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臣又闻汤及盘庚,五迁其邑,典谟训诰,不以为非;卫文徙居楚丘,风人流咏。伏惟陛下因万人之荡析,乘六合之譸张,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苟利于物,断在宸衷。
  况齿革羽毛之所生,楩楠豫章之所出。元龟大贝,充牣其中;银坑铁冶,连绵相属。铲铜陵为金穴,煮海水为盐山。以征则兵强,以守则国富。横制八极,克复两京,俗畜来苏之欢,人多徯后之望。陛下西以蛾嵋为壁垒,东以沧海为沟池,守海陵之仓,猎长洲之苑。虽上林五柞,复何加焉?上皇居天帝运昌之都,储精真一之境。有虞则北闭剑阁,南扃瞿塘,蚩尤共工,五兵莫向,二圣高枕,何忧哉?飞章问安,往复巴峡,朝发白帝,暮宿江陵,首尾相应,率然之举。不胜屏营瞻云望日之至。

青年李白在金陵的主要活动是凭吊古迹,结交朋友。

  他在《金陵三首》中写道:“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六朝帝都那时已经衰落,对诗人来说,它无疑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不过,年轻的诗人并未长久地沉浸在怀古伤感的情绪之中,一群朋友的追游聚散,成了李白这一时期金陵诗的主题。他和酒客们在城西的孙楚酒楼玩月,达曙歌吹,日晚乘醉。他要离开金陵到别处去,朋友们设宴送行,他写下《金陵酒肆留别》,说朋友之间的情意可以和长江比短长!

  李白42岁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遭到谗毁,被“赐金放还”,再度漫游各地。

  天宝六年(747)至九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金陵。

  十三年,与魏万泛舟秦淮,以诗文稿相托,后编为《李翰林集》。有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在南京写的。结尾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政治抱负受打击后的郁闷的心情。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黄河中下游的地主阶级怆惶南奔,李白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建议把国都迁到金陵。

  第二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他有《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建议其以金陵为根据地,出师北伐。诗中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自比谢安,表达了要平定安史之乱的豪情。后来,李亨继位,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回。

  上元二年(761),史朝义作乱,李白决计再度从军,不料半道病还,在《留别金陵崔侍御》的诗中长叹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李白丰富多采的一生,雄奇豪放的诗文,与南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特别是南京的山川风物激发了诗人高昂的诗情,他曾游览和歌唱过南京的紫金山、玄武湖、凤凰台、劳劳亭、长干里、板桥浦等,据粗略统计,李白写金陵的诗有近二百首之多。


李白南京诗歌部分赏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入朝曲
作者:李白
金陵控海浦,绿水带吴京。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裙烂明星。
朝罢沐浴闲,遨游亮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恩乐荣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劳劳亭歌
作者: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杨叛儿
作者:李白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鸟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作者:李白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长干行(一)
作者:李白[唐]701-762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转载]李白与南京 转载与转发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二)
作者:李白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曾力荐迁都金陵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
  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李白大大夸赞了南京“地称天险”,“六代皇居,无福斯在”,并建议把国都建立于此。李白发此言论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末期,李氏王朝飘零,李白因投靠了永王李磷,准备中兴李唐。

  喜欢一个城市甚至认为可以立都,足见李白对南京的感情之深。

  其实,当时的南京,在经历了六朝繁华后,早已是被隋军一把大火烧掉的“废都”,由于其在南北分裂时的特殊地位,在两三百年时间一直遭到建帮长安的隋、唐两朝的“特殊照顾”。焚烧、毁城、降低行政级别……一代帝都变成了“六代豪华春去也”的小城。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位狂放不羁的诗人如此钟爱南京?李白对于南京有着怎样的感情羁绊呢?

金陵,西域汉民族的圣域

  一直致力于唐代文学研究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江苏省文史馆馆长周勋初教授为记者解开了这个一直不解的谜。

  “想要了解李白对南京深厚的感情,就必须了解李白的家世。”周勋初开门见山地说道。李白的祖籍在今天的甘肃秦安县,按照目前为学界所承认的说法,他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裔,南北朝时期的凉武昭王李高的九世孙。“应该说李白对于南京的感情,可以溯源到凉武昭王时代。”

  周勋初告诉记者,在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时期,黄河流域遭到好匈奴、鲜卑、羌等族铁骑的蹂躏,而中原的汉人便不得不四处逃难。当时,大部分汉人跟随定都南京的晋王朝来到了长江流域,还有些则向西迁徙,到达今甘肃一带,并且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西凉就是其中一个,李白正是西凉国主的后代。

  不过,由于晋王朝的一脉相承,再加上南方经济、文化的发达,西北边陲的汉人政权始终奉东晋及南朝为正宗,一直非常向往和崇拜南方的汉文化。而南方的汉族政权和汉文化都是以当时的国都建康(南京)为中心的,于是南京便成为了这些流落边疆的汉人们心中的圣域。
李白的“王、谢情结”

  李白童年时期,是在今中亚一带贝加尔湖畔成长的,成年前,则一直定居在四川,他为何会一直仰慕着金陵的风土文化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周勋初指出,华人有着非常牢固的文化观念和宗族意识,在玄奘所作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他在西域所看到的汉人村落。尽管这些村落被别的民族和文化所包围,但是他们的宗族观念、文化、信仰甚至生活方式都几乎和中原的汉人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白所生活的就是这样一个村落。”在这样的氛围中生长的李白,离隋唐的主流文化更远,倒离魏晋风骨更近一些。

  李白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因此李白在很小的时候有机会顺长江南下,也曾多次一睹心目中文化胜地南京的形象。

  “他一生中曾经多次来到南京,写下了很多与南京有关的诗歌。”周勋初告诉记者,这些都与李白对南京的文化认同有关,并目这种认同随着他人生阅历的增多而加强,纵看飞扬脱跳的李白的一生,最艳羡的就是东晋时代的文人风度;李白笃信道教,他的仙游诗和文章中也屡屡提到“中间小谢又清发”、“脚著谢公屐”等等,就是想毕生追求“王谢风骨”。
唐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病逝。

  在南京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李白见秦淮河中月圆如璧,遂从淮清桥跳下河去捉月而死。这个传说固然属于文学上的“异传现象”,却表达了南京人民对李白的怀念。

  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此后十七年间曾多次到过金陵。秀丽的江南景色,优美的南京民歌,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城南长干里听到委婉幽怨的西曲歌,被深深地感动了,写下两首《长干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859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美国智囊团对中国人的评价转发 转载与转发

原文地址:美国智囊团对中国人的评价转发作者:卢星辰该帖被浏览1,387次,回复5次 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先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继而又扩展到内外政策各方面,逐渐发展成

关于珍惜友谊的名言 关于珍惜朋友的名言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

善于拍马屁的名人 名人善于观察的故事

郭沫若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善于拍马屁的名人历史不能篡改,学问不能造假,这是做学问者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可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出了一本“学术著作”叫《李白与杜甫》,因为毛泽东喜欢李白,所以郭沫若在此书中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阅读答案

金陵酒肆留别此诗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是古体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

声明:《转载 李白与南京 转载与转发》为网友轻轻的想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