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上庐山,第一次是在08年的冬天,那一天正走赶上下雨,所以我们也只是匆匆地一览而过,而这一次,总算是攒足了时间,两天一晚在山间徘徊,累的也是够呛,但为了识得庐山的真面目,也算是非常值得的。第一天,天气还算晴朗,但山间并没有浮云,未见到流云漫山的壮观景象,所以有些遗憾;第二天,天气阴沉,还下起了小雨,云雾也依旧未曾飘来,等待着等待着,在依依惜别中,我还是错过了庐山最美的景色。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也在庐山上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光辉。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欢迎朋友们来我家乡旅游,到九江,看湖看江、看庐山!
只放映一部影片的电影院——庐山恋影院。1980年电影《庐山恋》,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多个纪录。比如《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表现爱情主题的电影,并且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吻戏;女主角张瑜片中的服装,换了43套,远远超过《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23套旗袍;当年的新人张瑜也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庐山恋》大大提升了庐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为此,庐山风景区专门兴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从早到晚放映这部影片。“游庐山,看《庐山恋》”,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据统计,到1999年,《庐山恋》已在这家电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场,其票价也从最初的三毛钱变成了今天的30元。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电影《庐山恋》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单片放映时间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并且这些纪录每天还在不断的增长。
《庐山恋》在当年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片中诞生了“新中国银幕第一吻”,也被称作“惊天之吻”。张瑜与郭凯敏当年那银幕一吻,尽管让无数人脸红心跳,却也震落了亿万心灵堆积十年的灰尘。新中国成立后,屏幕里只剩下鲜艳的红旗和绿色的军装,男女主角只能谈理想、谈革命,不能谈爱情。这一吻对中国人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不光唤醒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也使人们对爱情的表达从原来的谈理想谈革命,转而谈论生活和爱情本身,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婚恋观。
小小年纪,没有烦恼,随着父亲,来登山了。。。。。
山中的城市。。。。很向往能在这里小住
人间五月芳菲尽,山中鲜花始盛开
杜鹃花
天桥。。。
当钱掉进泉眼里.....
香火
天生一个仙人洞
如琴湖。。。
芦林湖。。。湖边有毛泽东住过的芦林一号别墅
芦林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在此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
“美庐”别墅,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房子。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不足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
含鄱口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