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视频

地球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视频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旋转运动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的;从南极看则是顺时针方向的。 地球自转的周期笼统地说是一日,但一日的长短有太阳日和恒星日的不同,因此一日的定义也略有差别。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所需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这个周期也就是地球自转的恒星周期,称恒星日。人们通常所说的一日,指的是平均太阳日,平均太阳日为24小时,它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56秒。若以平均太阳日计,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一周,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每4分钟转1度。地球启转的角速度,全球各纬度都是相等的。 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地球自转线速度则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地球以赤道纬线最长,其旋转半径最大,因而自转线速度最快,每小时1670公里。纬度增加时旋转半径减小, 自转线速度也随之减小。在纬度60度处,每小时只有837公里。在两极自转线速度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如下: 1.确定地理坐标 由于地球绕轴自转,才有了地球南极和北极两个不动点,位置和方向,引出了经线和纬线,从而确立了地理坐标系统。 2.产生昼夜交替人们以此定出了地球赤道的 我们知道太阳是寓地球最近的发光天体。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的两个半球,任何时候总有一半向着太阳,而另一半背着太阳,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夜半球。昼夜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与纬圈相交割,把纬圈分成两个弧段,处于白昼的弧段称为昼弧,处于黑夜的弧段称为夜弧。随着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昼半球通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夜半球通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地球如此不停地自转,从而就形成了昼夜交替。 以一日为周期的昼夜交替,决定着地球上气象要素的日变化,使地球表面增温与冷却不致过分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不仅调节了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而且对于地球上的整个生物界也是十分有利的。 气温度,而且对于地球上的整个生物界也是十分有利的 3.造成水乎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地球自转的结果,导致了地球上所有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离其原来运动方向而发生偏向。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总是沿前进方向向右偏转;南半球则向左。 地转偏向力使大气运动、洋流、河流的水流运动方向产生偏向,例如北半球吹的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 变成东北风; 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常因水流侵蚀加强而变陡,这种右偏侵蚀现象在高纬度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沿轨道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的。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路线是一封闭曲线,称为地球轨道。地球轨道近似正因的椭圆(扁率为0.017或l/60),地球在绕太阳转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日地距离就有变化。 1月3日,地球最靠近太阳,称近日点, 日地距离为147030000km, 7月4日,地球离太阳最远,称远日点, 9月23日,地球公转轨道地距离为151870000km。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一周需时365.2422日,或365日5时48分46秒,即一个恒星年。地球每日公转的角速度大致为1度, 线速度大致为每秒30km。地球公转的速度因日地距离而不同,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大,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小、 宇宙中所有天体对于地球都有不同的方向和距离。人们在研究宇宙的过程中,设想在以地心为圆心、以无穷大为半径所构成的球体中,各个天体都位于球面上一定的位置,人们把这个假想的球体叫做天球。在天球中,天轴(地轴的无限延长线)与天球相交的两点,与地球北极相对应的点是天北极;与地球南极相对应的点是天南极。与天南极距离相等的、垂直于天轴的乎面无限扩大而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天赤道,即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圈。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叫黄道。黄道的两极叫黄极。黄道两极之间的直线,就是地球轨道平面的垂直线,称为黄轴。 天赤道与黄道这两个大圆的两个交点,分别称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二分点;黄道上距天赤道最远的两点,位于天赤道以北的点叫做夏至点,位于天赤道以南的点叫冬至点。合称二至点。 由上述可以看出,地球公转的孰道平面和黄道所在的乎贞(黄道面)是重合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有自转就有轴心,因而就有赤道面。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轨道面成66度34分的交角,故赤道面与黄道面成23度26分的交角,这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下
1.昼夜长短变化 前面讲过,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的交替。地球一面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一面绕太阳公转。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它始终和轨道面保持66度34分的交角,因而有时北半球朝向太阳,有时南半球朝向太阳,这样,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也就不同。一年中太阳光只能射在黄赤交角直射地球上南北纬23度26分以内的地方,所以人们把南北纬23度26分的纬线,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太阳光直射点变了,由晨昏线交割纬圈而成的昼弧、夜弧的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太阳位于春分点和秋分点。由于太阳光直射赤道,晨昏线通过南北两极,南、北半球各纬度上昼夜弧等长,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春分日以后,太阳光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弧日渐变长,夜弧逐日缩短。到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纬度昼弧最长,夜弧最短,所以夏至日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地区,24小时全是白天,没有黑夜,这种现象称为极昼。夏至以后,太阳光直射点渐向南移,北半球各纬度白天逐日缩短,黑夜日渐变长,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以后,太阳光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继续缩短,黑夜时间继续增长。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夜弧最长昼弧最短,所以冬至日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时北极圈以北的地区,黑夜长达24小时,没有白天,这种现象称为极夜。冬至以后太阳光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增长,黑夜时间变短。到春分日太阳光再次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又变为等长,如此周而复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7581.html

更多阅读

探索·知天 太空中的“失重”和“超重” 超重和失重视频

◎韩吉辰1969年7月21日,月球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脚印。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身穿着十分臃肿的宇航服,跳跃式前进,进行了一番月宫探险。你知道这件宇航服重量是多少吗?在地球上连氧气背包一共有100多千克,要是在地球上面,穿上它真

H.264的档次和级别 h.264级别 5.1

H.264H.264 规定了三种不同的档次,每个档次支持一组特定的编码功能,并支持一类特定的应用。(一)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支持帧内和帧间编码,支持利用基于上下文的适应变长编码(CAVLC)主要应用: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和无线通讯等实时视频通讯领

声明:《地球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视频》为网友與空氣碰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