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杨杰 让孩子心悦诚服

这是一本有关雄辩的书,它说的是雄辩的智慧,谈的是雄辩的谋略。 世间万事,矛盾沖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也就经常发生雄辩的行为。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能言善辩者在各种竞争和机遇面前能占尽先机,夺得优 势;而口才笨拙的人却坐失良机,处于劣势。因此无数的人羨慕口若悬河、舌似 利剑者,希望自己拥有一副铁齿铜牙。

社交事务中处处都有是是非非,国际事务需要多方斡旋,民事纠纷需要耐 心调解,法庭审判需要多场辩论,商务贸易、军事争端需要多轮谈判。雄辩在公 共事务中被广泛运用,谁有一副善辩的铁嘴,谁就能在交涉中出尽成头,嬴得 掌声。

“雄辩”,就是雄健有力的论辩。唐朝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这样 写道:“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足见雄辩者的魅力与威力。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在矛盾中发展与进步的,与“雄辩”相对的 是“反雄辩”。雄辩与反雄辩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成为论辩高手们纵 横“论坛”的利器与标枪。

简而言之,雄辩与反雄辩,就是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 见解是正确的,说服或揭露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矛盾的,以便最后得到正确 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雄辩与反雄辩又有区别。雄辩是在阐述一个道理,而反雄辩则是针对对方 的观点进行驳斥。双方无所谓谁是正确的一方,谁是错误的一方,只要其中的 一方说理充分,表达无懈可击,那么这一方就有可能成为胜利者。

辩论是争论双方不同观点的直接抗衡和辩驳,其过程是一种智慧的角逐。无

论是符合逻辑的雄辩,还是巧用逻辑的反雄辩,都是“辩”中有“巧”,“巧”中有辩。 “雄辩”是智慧的创造、机智的显现,雄辩者通过使用各种合乎逻辑和真理的方法 达到论证主题的目的,表现出自己的睿智。

本书立足于古今中外著名的、成功的论辩事例,具体介绍雄辩的智慧、雄 辩的能力、雄辩的气势、雄辨的时机、雄辩的立场、雄辩的方式、雄辩的方法、雄 辩的战术、雄辩的技巧、雄辨的情感。只要您将书中介绍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 实际生活中,您就会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就会令人尊敬、受人爱戴。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第一章

妙语化解危机^ 利用对方的破绽…〃 提出多个可能的情况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介于两者之间的反击 具备智勇双全的素质 有意识地反过来说理 见风使舵的嘴上功夫

随机应变的能力…^ 利用环境的能力…^ 利用语境的能力…- 未雨绸缪的能力-…

第二章

第三章

以气夺人 步步进逼 辛辣讽刺 揭穿老底

釜底抽薪

先发制人

后发制人

顺水推舟

宥准机会适时停顿

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进退适宜

借酒吐真言

准确地使用概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现身说法

将心比心

反守为攻

改变立场

錐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第五章

第辩

推论的方式

联对的方式

曲折的方式

借鉴的方式

问句的方式

模仿的方式

诚实的方式

引用诗词的方式

|引用数据的方式

|接过话题的方式

|单刀直入的方式

连锁紧扣的方式

仿拟答辩法 装聋作哑法 形象比拟法 以小见大法 类比证明法 巧用假言法 借用禹曰法 借用故事法 借助权威法 借助童言法 间接推理法 反驳论证法 精密细微法 同义替换法 动作论证法 事实证明法 比喻论证法 将错就错法 谐音巧辩法

大智若愚术 金蝶脱壳术

第八章

|两难制胜术

I多难制胜术

|怪问怪答术

先承后转术

I数学计算术

|巧释词义术

归谬引申术

对立引申术

出奇制胜术

正反比较术

语序变换术

字词拆合术

|偷换概念术

正话反说

攻其一点

|揭露矛盾

I以牙还牙

|反布疑云

|层层剥笋

|借题发挥

|异中求同

|求同存异

|设置圈套

|拐弯抹角

|模糊应对

|旁敲侧击

第十章 總巧。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1动之以情

美言赞誉

心理相容

心理满足

妙语化解危机

语言是千变万化的。

同样的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表述,其效果大不一样。问样的意 思,因为不同的表述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平时, 要学会用巧妙的语言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将危难与尴尬用巧妙的语 言化解。

遭遇尴尬时,可用巧妙的语言,机智地摆脱那种对自己不利的 局面。

一次,一位司机和领导开车到另一座城市,路途很远。途中, 司机要下军去厕所。当时是冬天,很冷。领导看了看外面的天气, 再看看离车很远的厕所,他不想去。司机拔下车钼匙,自己去了。 谁想拔下汽车车钥匙后,空调就关闭了,可偏偏司机肠胃不适, 他进到厕所里很长时间不出来。领导坐在车里很冷,因此他很不 高兴。司机回来后领导就发脾气:“你下车拔车钥匙干什么?”司 机有苦难言。原来这车的自动锁有些故障,关上门后几秒,就落 锁,司机的车钥匙被锁到车中好儿回。但看到领导冻成那个&子, 司机想,现在说什么车有毛病无疑会让领导认为自己是在找借口。 他笑了笑说:“自从本,拉登袭击美国后,我们干什么事都得防着 点啦。”领导坐在那里苦笑着摇了摇头,但看得出,他的不快已经 烟消云散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那位司机实事求是地向领导说这车有 什么毛病,很容易让领导认为他是在找借口。有时领导嘴里就是不 说,他对你的印象也会有所改变。

雄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如果那位司机费了很多口舌说了这车有什么故障,然后再手忙 脚乱地向领导演示一下这车的毛病,却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形,那 就是平常总是出现的毛病,这时却奇迹般地好了起来。那么这司机 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后结果是什么?那就是司机的额头不

时地冒冷汗,而领导则貌似大度地说算了箅了。

你能想象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形的后果吗? 有时候,也许你遇到的情形比这种尴尬还要危急,因为有些情 形不仅仅是尴尬,如果处理不好,关系到你一生的命运。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皇上突发奇想,想考考他的大臣是否机智 聪慧,于是他就问身边的大臣:“有谁知道,皇宫前面水池里的水一 共有几杯呀?”

有个机智的大臣沉吟了一会儿,回答说:“若杯子和水池一样 大,就是一杯,若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杯,如果杯子 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四分之 一大,就是四杯……”

皇上听完这位大臣的话,满意地点头称赞,并奖赏了这位大臣。 这个皇上突然心血来潮,要人猜测皇官门前的水池有几杯水, 说实在的,这是一个刁钻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机智的大臣不直 接作答,而是先说杯子的大小,然后作出了巧妙而又无懈可击的回 答,实在令人佩服。

在论辩的紧急关头,如果你能像那位大臣一样,利用巧妙的语 言,就能化解困境,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其实,生活中我们遭遇的境况有很多时候对我们不利,如果我 们都能用巧妙的语言化解,那么我们就会把握局势,掌控命运的主 动权。

利用对方的破绽

一个人说话无论多么有力或令人难堪,他总是会有破绽的。关 键是你如何在和对方说话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对方的破绽。

第I章 雄辩的智慧

歌德在口才上很有天赋。一天,他散步时在一条小路上和一位 德国贵族相遇了。那条小路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因为歌德曾在很多 聚会上讥讽过那位德国贵族,因此那位德国贵族对歌德恨之入骨。 那位德国贵族站在那里气势汹汹地说:“我绝对不给傻瓜让路。”

他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占了上风。 歌德笑了一笑,说:“是吗?而我却恰恰相反。请吧。” 说完,歌德向路边跨了一步,做了一个优雅的姿势。 那位德国贵族尴尬地站在那里,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歌德在这里利用对方话屮的破绽进行反问,充分显示了高超的 口才和思维的敏捷力,萧伯纳在和对方说话时,也时常会显示出他 在语言上的机智。萧伯纳成名以后,他时常会去参加一些名流之问 的聚会。一天,在一次聚会上,一位颇布姿色的交际花看到萧伯纳 一个人坐在那里,就走了过去。她对萧伯纳说:“萧先生,您的智力 是那祥的超群,而我的容貌又是这样的优秀。如果我们俩结婚,那 么我们的孩子拥冇您那样的智力和我这样的容貌,那该有多好哇。”

这对于萧伯纳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挑逗。但是萧伯纳对这位交 际花并没有好感,他说:“您说的这些不过是您的想法。我想的却 是,如果我们俩结婚,孩子长得儼我这样丑陋,而智力却像你那样 愚蠢,那该怎么办呢?”

那位交际花说的是一种假设,而萧伯纳说的则是另一种假设。 囚为大家都是假设,所以就算是反驳不倒对方,那么对方对自己的 观点也无法进行反驳。

在和对方交谈时,如果能巧用对方的语言,有时会出现意想不 到的效果。

有一次,一个大公司耍在自己各个分公司推广一个部门所取得 的经验。在第一个分公司推广经验的吋候,总经理参加了这个经验 推广会。听完后,总经理对那个部门的经理说:“你们部门的老林讲 的倒是不错,只是他在上面介绍时所用的口气不太恰当。他总是说 以我多年的经验,以我多年的经验。这样的口气容易引起别人的反 感,你要和他谈一谈。”

那位部门的经理接受这项任务,他找到了老林,很委婉地指出 了老林的毛病。也许是老林资格老的原因,他根本就不把这当回事。

部门经理冇些不高兴,他说:“以我多年的经验,你再这样讲下 去肯定不行。”

錄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老林愣了一会儿,他笑了。他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提出多个可能的情况

在遇到狡猾的对手时,可以机智地提出多个可能的情况给对方, 让对手从中选择,使其露出破绽,从而将艿阴谋戳穿。

据说在明朝年间,有个貌美如花的王姓女子待宇闺中。邻村有 个靑年,早就对她垂涎三尺,想娶那女子为妻,但遭到了女子父亲 的拒绝。于是那个青年到县令那里诬告女子的父亲说:“我已娶了这 位王姓的女子为妻,但她的父亲仍逼她再嫁人,请县太爷公断。”

县令命手下将那女子叫到跟前,同她小声谈了一会儿,然后突 然问那青年:“既然你是这个女子的丈夫,我且问你,你妻子手上的 疤痕在右手还是在左手?”

那青年一时被间住,张口结舌,无从回答。

机智的县令利用两种可能的情况让那青年选择,即“这个女子 左手有疤痕,或者右手有疤痕”。如果这女子真是那青年的妻子,那 么他就应该知道自己妻子手上疤痕的情况。而现在这个恶棍显然不 知道这一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女子不是他的妻子。这就一针见 血地揭穿了这个恶棍企图强占王姓女子为妻的阴谋。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他也是利用这 种多种选择的方法来使对方无话可说。

有一次,华盛顿家的一匹马被一农场主偷了去,华盛顿和一名 警官前去索要那匹马,但是那位农场主却拒绝归还,说那匹马是他 自己家的。

华盛顿马上走过去把那匹马的两只眼睛用手捂住,对那位农场主 说:“你说是你的马,那么请你告诉我,这匹马哪只眼睛是瞎的?”

因为这匹马本来就不是这位农场主的,所以他当然不知道这匹 马的情况。但是他心里还是怀着一丝侥幸,因为猜中哪只眼睛的概 率应当楚50呢。所以这位农场主说:“右眼。”

第!章

雄辩的智慧

华盛顿把运住马右眼的手放了下来,马的右眼并不瞎。

那位农场主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是左眼。” 华盛顿把捂住马左眼的手也放了下来,马的左眼也不瞎。 那位农场主说:“我又说错了……’’

警官说:“是的,你说错了,因为这匹马根本就不是你的。” 当论敌列举若干可能情况要我们选择、企图难倒我们时,我们 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多项选择的方法来反击对方。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装作不知道的辩论智慧就是借口对某一事物不知道而达到论辩 取胜的方法,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以便避实 就虛、猛然出击的论辩方式。它的特点是:论辩的锋芒主耍不在于传 递何种信息,而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论辩兴致,使之无法继续设 置窘迫局面而化干戈为玉帛,并能够寓辩于无形,不战而屈人之兵。

实习期间,一位实习老师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 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

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 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这位实习老师来说,初上岗位,就碰到这般让 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疼,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事呢?转 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老师灵机一动,装作什么 没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冋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 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此语一出,后座的李老师紧张尴尬的神情,顿时轻松多了,尴 尬局面也随之消除。

这名实习老师就是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知、避实就虚的策略,即 避开“称赞”这一实体,装作没有听清楚,而攻击“喧闹”这一虚 像。既巧妙地告诉那位班主任“我”报本没有听到,又打击了那位 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他误汄为老师没有听见的可能,再称赞几 句从而再次造成尴尬局面。又如下面这个故事: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办鉍―》

南宋著名的将领张雄在一次抗击金兵的战争中不幸被捕。担负

屯讯的是降金的南宋叛徙汪项。

审讯吋,汪项假惺惺地以长者的口吻说:“你这青年,懂得什么 造反,还不是被那些叛乱之徙给拉了去,你要是肯投降,可就前途 无量了。”

张雄认出此人就是汪项,真想把他大骂一顿,可他灵机一动, 决定嘲弄一下这个叛徒。他说:“人各有志,我迅年轻,却有自己的 志向,我一向很仰慕本朝的汪项先绝,决心做一个像他那样的英雄, 决不投降!”

汪项心中高兴,问道:“噢,你仰谥汪项?” 张雄无限感慨地说:“是啊,汪项先也是本朝的一位人杰,先生 在关外和金兵血战,最后弹尽粮绝,不肯投降,坚贞不屈,英勇就 义了。当他阵亡的噩耗传来,全朝为之震动,当朝皇帝也曾为之垂 涕,悲哀不已。这样的忠臣难道不值得仰慕吗?”

汪项面红耳赤,不知所措。旁边的随从忙替他解围,对张雄说: “你不耍胡言乱语,堂上坐的就是汪大人。”

张雄一听,立刻声色俱厉地指着汪项怒斥道:“胡说!汪项先生 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你这贼于、叛徙竟敢胃充汪先生。 像你们这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认贼作父,人人得而诛之!”

张雄明明知道对方是汪项而装作不知道,对对方的叛徒行径进 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笞,任凭汪项老奸巨猾也无可奈何,只得 把张雄押下去。屯讯以失败而告终。

装作不知就是要知而装作不知,且要装得天衣无缝,使对方难 以反驳。

公元1558年的一天,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出游经过淳安。他 依仗其父的权势,作威作福,吹毛求疵,嫌驿站的马匹不称心,又嫌 释吏招待不丰盛,大发脾气,命令随从把驿吏捆了,倒挂在树上。驿 站的人慌了,赶紧跑到县衙门去告诉知县海瑞。海瑞听了,义愤填膺, 怒不可遏,便带人来到驿站。看到那个衣着锦绣的胡公子正在指手 画脚地骂人。海瑞喝令左右:“把这个恶棍抓来,开堂审问!”

第I章 雄辩的智慧

胡子气急败坏地喊道:“我是堂堂总督的儿子,你们要干什么?” ‘ 海瑞厉声喝道:“哪来的恶棍,竟敢假冒总督家的人,败坏总督

的名声,上次总督出来巡査时,再三嘱咐我们,叫地方上不要铺张 浪费,招待过往官员务必节省驿费,他真是一个体恤民情的好官, 而你这个花花公子,带着这么多的行李,这么多银子,而且气焰嚣 张,要这要那没个完,这哪里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坏人假冒胡 公子来行骗的,必须依法严办丨”

于是海瑞命令官吏打了他一顿后,又带人将他几千两银子收归 国库。胡宗宪知道后也无可奈何。

海瑞明知对方是胡总督的儿子,却借口不知道,不相信,并且 陈述了他不是总督儿子的原因,直使得对方有口难辩。

介于两者之间的反击

在论辩中,你所列举的若干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是真 的、存在的。如果所有的情况都不存在,那么你所说的一切就都是 假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论辩就很容易被人击破。

一个法官和一个商人在路上遇见朱哈,他俩想将朱哈羞辱一番, 便恶意中伤地说:“你是一头驴子还是一个骗子?”

朱哈听后,不慌不忙地走到法官和商人中间站定后说:“我既不 是驴子,也不是骗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法官和商人听后,毫无反攻之力,只好‘晚怏离去。 法官和商人本想用这种在两种中选择一种的方式来羞辱朱哈, 要朱哈在“驴子”和“骗子”之间作出选择,朱哈一眼识破这种诡计, 不但没有陷入他们所设的圈套,并且巧妙地用“介于二者之间”将他 俩的脏水泼回到他们自己身上,表现出机智的应变能力与高超的论 辩能力。

古代西方有人向著名哲学家梅内德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求 回答“是”或“否”。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问题是这样的:“你是否已经停止了打你的妈妈?” 显然,不管固答“是”或“否”都会使回答者陷人难堪处境, 因为如果回答“是”,则表明他打过妈妈,现在不打了;如果回答

“否”,则表明他以前打过妈妈,现在还在打自己的妈妈。

这里“是”或“否”看起来很全面,但实际上它漏掉了一种对 一般人来说是真实的“从来没打过妈妈”的情况,因而我们在论辩 中要学会看清对方这种大前提的错误。

耍反驳这种诡辩就必须指出这种命题楚虚假的,你应该理直气 壮地回答说:“我从来没打过我的妈妈!”

有时候,当对手有意对你进行攻击时,可直接模仿对方的语言, 或犀利讽剌,或换词反击,这样才能将论敌击垮。此时不能坐以待 毙,应反唇相讥,借对方的恶语杀伤对方。

具备智勇双全的素质

论坛即战场,参与论辩的双方,宛如两军对垒,论辩形势如风 云变幻。一个雄辩家要战胜劲敌,就必须智勇双全。

战国时期七雄并争,秦国居先。公元前262年,秦国出兵围困了 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相国平原君带领20名文武全才的门客前往楚 国,请求楚王答应出兵救赵,毛遂也在此行之列。

第I章

雄辩的智慧

他们来到楚国,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在朝堂上商讨合纵抗桊,20 个门客在台阶下等着。楚考烈王害怕秦国,任凭平原君磨破嘴皮也 不肯出兵。两人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毫无结果。毛遂等得不耐烦 了,他按着宝剑,大步闯人堂上,扯开嗓门吆喝道:“合纵不合纵, 只要一句话就行了,干吗要从早上啰嗦到中午!”楚考烈王生气地问 平原君:“他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我的门客。”楚考烈王冲毛遂骂 道:“滚出去!我正与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你上来干什么!”毛遂 双目圆睁,手按腰间宝剑,向前靠近几步说:“大王,你敢斥骂我, 不过是仗着楚国的军队。现在我与你相距不到十步远,楚国的军队 救不了你。大王的性命,就看我是否出剑了。当着我的主君的面, 你就这样怒骂我,不是太失礼了吗?”楚考烈王见毛遂杀气腾腾,不 禁害怕起来,换了副笑脸说:“先生有什么话要说?”毛遂说:“我听

说商朝的汤王,起初只有70里的地盘,但后来打下了江山。周文王

原来也只有百里之地,后来一统天下。他们靠的不是共多地广,而 是根据形势发展实力。楚国土地有5 000里,精兵上百万,按说更有 条件称霸,但实际情况怎样呢?白起那小子不过是酒囊饭袋,但他 率领几万军队与楚国交战,头一战就占领了你的都城,逼得你迁都 到这陈州;第二仗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第三仗把你祖先的宗庙烧 光,连你九泉之下的祖先都会遭到侮辱。这百年难忘的仇恨,连赵 0都为你感到害羞,难道大王你不觉得耻辱吗?今天平原君与你商 讨合纵抗秦的事,正是要为楚国报仇,哪儿只是为了赵国呢?”

这段话触痛了楚考烈王的伤疤,楚考烈王脸涨得通红,连声说: “是丨是!”楚考烈王当即与平原君歃血为盟,订立合纵抗秦的盟约。 台下那19个门客眼都看直了,打心眼里佩服毛遂的有勇有谋。

这次赵楚合纵抗秦谈判成功是与毛遂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 帝拉下马”的大无畏勇气分不开的。为了迖到合纵的目的,毛遂不 直接从赵国方面强调其好处,而是采用换位的手法,站在楚王的角 度,言其利处,让楚王深明“助人将助己”的道理。

一个雄辩家,面对强大的论敌,首先必须有勇,风备临危不惧、 敢于压倒一切论敌的浩然正气;还必须有智,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健全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灵巧的应变能力。

旌^^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战国时期,楚国的太子逑聘下秦哀公之长妹孟赢为妻,楚平王听 说孟赢为绝代佳人,便将她纳人自己宫屮,而从随嫁媵女中选一美女 充作孟赢以配太子建。平王担心事情败露不堪收拾,便将太子建派去 镇守城父,命奋扬保太子,并在临行时嘱咐奋扬:“事太子如事寡人!” 平王得到孟赢后生有一子,便欲立其为太子以接任王位。为了 除掉太子建,便以太子建“兴兵谋反”为罪名,密令奋扬“杀太子 受上赏,纵太子当死”。可是奋扬一得密令便告知太子,并要太子建 速逃。然后奋扬自缚见平王,奏曰:“太子逃矣,臣来请罪!”平王听 后大怒:“活出我口,人于尔耳,谁告建知?”奋扬并不回避,直奏 曰:“臣实告之。” 一句话把平王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挥刀杀 死奋扬,厉声喝道:“尔即自纵太子,又敢来见寡人,不畏罪乎?”奋 扬所处险境,如虎口之兔,决无生还之望,但奋扬毕竟是一代辩才, 有勇有谋有舌,岂肯引颈就戮?于是自辩道:

“臣去城父时,大王命‘事太子如事寡人’!是臣奉先前之命, 救太子如救大王,无罪何怕?如大王责备不遵后来之命,罪我而杀 之,我为救太子而挨杀,死而光荣,光荣之死,又有何怕?何况太 子没有反状,我没有屈杀无罪之人,即使我被无罪杀死,死不愧心, 又何怕?太子无罪逃生,胜我之生,我死甘心,又何怕?”

一席话终于使平王感动,“奋扬虽违命,然则忠言可嘉”,遂不 杀,仍为城父司马。

奋扬有勇,他敢于违抗王命,这是贪生怕死者做不到的;他放 跑太子之后又敢去面奏平王,这更是胆小鬼所不能想象的。但仅有 此还不行,他更多的是有智,面对暴跳如雷的平王,自己身处绝境, 却面不改色,据理申辩,紧承平王问话“不畏罪乎”,连珠炮般说出 四个“不怕”来,这与他非凡的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与应变能 力是分不开的。由于他的雄辩,终于获得了平王的恻隐之心,使之 恢复了良知,认识到自己禽兽作为的卑鄙,从愧悔之中认识到奋扬 的忠言可嘉而赦之不杀。

一个雄辩家只有具备大智大勇,才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化 险为夷,所向无敌。

有意识地反过来说理

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与控制时,当 我们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时,人们会产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 量’使之更偏离正确目标的轨道。在人际交往中,因双方思想情绪的 对立,你要他肉东,他偏要向西;你从正面说理,他偏要反面理解。 这种心理状况构成一种抗体,阻碍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逆反论辩的智慧,是根据上述心理因素,在论辩的过程中,刺 用对方的对立思想情绪,有意识地反过来说理论辩,使对方与你唱 反调,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明朝时期,四川有个叫杨庵的人,中了状元为官后秉公执法, 刚直不阿,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还屡次上书直谏,因而又得罪了

皇帝。在奸臣的挑拨下,皇上非常震怒,准备对杨庵治罪,把他充 军到玉门关外。

杨庵知道皇帝和一帮奸臣欲置自己于死地,他对皇帝说:“臣之 罪,罪该万死,皇上要将我充军,这是对微臣的宽恕,不过请陛下 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请求。”

“你有什么请求?”皇帝问。

“宁去关外三千里,不去云南碧鸡关。皇上有所不知,那碧鸡关 蚊子四两重,跳蚤有半斤,您切莫把我充军到那里。”

皇帝沉吟不语,挥手让杨庵赶快登程。他心想,哼!你不想去 碧鸡关,我偏要你去,让你尝尝四两大的蚊子和半斤重的跳蚤咬人 的滋味。杨庵刚一出关,皇帝就传下圣旨,把他发配到云南充军。

杨庵知道皇上不会饶恕他,发配充军已不能幸免。一帮奸臣更是 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如果从正面请求,其结果会完全相反, 碧鸡关即现在的昆明市,离杨庵的家乡很近,杨庵想回到离家乡较近 的云南,他知道皇上和一帮奸臣会和他对着干,你请求向东,他偏让 你向西,而自己又无法与之抗衡,于是杨庵就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 提出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请求,结果歪打正着,遂了自己的心愿。又 如下面这个故事:

1914年,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派陆建章把当时共和党副理事长 章太炎骗到龙泉寺,幽禁起来。章太炎愤怒异常,宣言绝食。袁世凯 害怕事情闹大,不好向舆论界交代,情急之下安排章太炎的门生王揖 唐赴龙泉寺见章太炎。章太炎见到王揖唐后,斥责他说:“你是来给 袁世凯做说客的吧?”王揖唐回答说:“我哪里敢呢?”接着两个人便 拉起了家常和其他琐事,说了很长时间,当章太炎态度缓和下来以 后,王揖唐开口说:“听I兑先生要绝食而死,这又有什么必耍呢?” 章太炎又愤怒起来,说:“我不等袁贼来杀,宁肯自己饿死丨” 王揖唐笑着说:“先生这样做正中袁世凯的下怀。” 章太炎不解地问:“为什么?”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圓圓“

“先生您试想,”王揖唐说,“袁世凯如果要真杀你,是十分容易 的。现在你被监禁,可以知道他不是不想杀你,而是不敢杀你。袁 世凯的奸诈,与曹阿瞒等同,他之所以不敢杀你,是因为他不愿在

千秋万世留下杀士的骂名。如果您自愿饿死,袁世凯既没有杀士的 骂名,又除了心头之患。先生以前为袁世凯出谋划策是那么完善, 而您自己怎么就不关心自己呢?”

章太炎听了以后,马上起来说:“你说得对啊!看来,我得马上 进餐。”

章太炎对袁世凯对他幽禁十分愤怒,以绝食抗议。袁世凯害怕 舆论的压力,十分着急。工揖唐自告奋勇,前去劝说章太炎进食。 王揖唐作为章太炎的门生,自然十分了解章太炎的个性,在这种对 立情绪下,他知道直接劝说只会遭到章太炎的痛骂。他先是矢口否 认来做说客的,接着和章太炎套近乎拉家常,见章太炎有了笑容, 才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故意说章太炎绝食饿死正是袁世凯所希望 的,说“袁世凯既没有杀士的骂名,又除了心头之患。”章太炎自然 不愿让袁世凯达到目的,你要我死,我偏不死,“我得马上进餐”。 “狡猾”的王揖唐利用章太炎的逆反心理达到了预期目的。

见风使舵的嘴上功夫

辩手冇如舵手,要时时关注风向,观察变机,从而调整自己的 语言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对言语形式进行最佳选择。

见风转舵,在于“察言观色”,密切注意对方在心理上、崁情上、 语调上的各种微妙变化,即看他们刮的是什么“风”,才能调整对策, 及时地、顺当地把“舵”转过来。比如下面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故事:

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去一个有钱人家赴宴。席上,一个穿绸挂 缎的矮胖子阴阳怪气地说:“久闻蒲先生文才出众,怎么老不见先生 金榜题名呢?”

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弃笔从商了。” 另一个绫缎裹身的瘦高个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经商可是挺 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何衣着平平,是不是亏了本?”

第I章 雄辩的智慧

蒲松龄叹口气说:“大人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从 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大都是用绫锻包逛,也有用粗布包的,我原认

为,绫缎包的总会名贵些吧,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许粗布包的。谁 知带回来一看,咳!绫缎包的竟是狗骨头,粗布包的倒是象牙。” 权贵们听后心照不宣,个个默默无言。

維 辩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论辩者要根据对方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迅速改变自己说话 的态度或语调,调整自己的情绪,修正自己的话题内容或另换话题, 变换表达方式,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论辩的进程,避免陷于被动局 面,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索,掌握主动,达到妙“口”回春的效果。

圓國圓!醫驟画^^^^^



III ^!... ; ;^ V ^ ::厂;.:;"...



雄辩的能力

乂,

!“乂.



‘3

! ‘ “ ‘ ‘ ^ ‘ ! ^ I 垂 ‘‘^ ‘ “ ^ ‘“ ^ “‘“.

:冊垂“,‘“ ^ ".?“‘“:- : “ :: “ “ ..'.

“:":::.;:〕::.。:.'".:"..:....."..,:广

“二 ::::-;:.:々““““V” : V V ?;^:-、” :^:::;:“:1、、

‘於萃:

妨、



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论辩中,论辩者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善于随机应变,请看下 面的例子: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对加拿大进行第一次访问期间,当举行 反美游行示威的人群不时地打断这位总统的演说时,里根面带笑容 地对陪同他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常 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到贵国来的,他们想使我有一 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这种随机应变的解嘲使宾主双方都摆脱了极其尴尬的局面。

最有名的还是尼克松那个挽救自己政治生命的“切克尔斯狗的 故事:、

雄辫1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美国总统尼克松口才十分优秀。1952年,尼克松被提名为艾森 豪威尔的副总统候选人。然而在竞选期间,报纸突然报道尼克松曾 受一小批加利福尼亚商人的贿赂,舆论顿时哗然,甚至连共和党、 民主党的领导人都一致认为尼克松担任副总统是不合适的。艾森豪 威尔也打算抛弃这一名声不好的伙伴。可尼克松决心为自己辩护。 于是尼克松夫妇、两个女儿和一只身上有黑白斑点的小狗坐在书房 里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尼克松在这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向公众 演说。他说他个人并没有花不属于他的钱,他一生只接受过一次馈 赠,就是别人送给他女儿的这条小狗,他诚恳地为自己辩解道: “在选举之后,我们的确得到一件礼物,一位住在得克萨斯的人听到 我们的两个孩子希望有一条狗,信不信由你,我们进行这次竞选旅 行的前一天,得到巴尔的摩市联合火车站的通知,说他们那里有一 件寄给我们的包袅。我们取了包,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一条西 班牙长毛垂耳小狗,身上有黑白斑点,它装在一个板条箱中,从得 克萨斯远道而来。我们6岁的小女儿特里西亚把这只狗叫做切克尔 斯。你们知道,孩子们是喜欢这只小狗的。正好此刻我要讲这件事,

不管他们对此说些什么,我们一定要养这只狗。”

尼克松没有高谈阔论,而是像迫家常一样,这些看似平常的话 出自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之口,它不仅为尼克松自己洗清了污点, 还以一个忠诚、充满爱心的形象感染了无数选民。尼克松良好的雄 辩口才既说服了公众又战胜了对手,所以使自己摆脱了困境。他对 在竞选期间情况突然发生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灵活地巩固自己的 防线,摆脱被动局面,化宵为利,使自己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又如 下面这个故事: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翌年初,哥伦布回到了西 班牙,举国欢呼、祝贺。但是有些大臣、贵族、学者对他的新发现 很嫉妒,对他受到的待遇十分眼红。这一天,国王为哥伦布举行盛 大宴会。宴会上,有几个人当面嘲笑哥伦布的新发现。他们故作惊 讶地说:“你在海那边发现了新大陆?那又有什么呢?任何人都能够 横渡大西洋,任何人都能够在海里找到那个岛,不过是让你正巧碰 上了。其实这是世界上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任何人都能做到。”

哥伦布沉默着,等那些人讽刺挖苦得十分得意的时候,哥伦布 顺手从宴席上拿起一个鸡蛋,举到面前说:“谁能够让这个鸡蛋尖朝 下竖立起来?”

他们这个伸手试试,那个伸手动动,没有一个人能够让圆溜溜 的鸡蛋在光滑的桌面」丨竖立起来,他们一致的结论是:这是完全不可 能办到的事情。这时,哥伦布拿起那个鸡蛋,让尖朝下,轻轻一戳, 蛋壳打破了一丁点儿,稳稳当当地竖立住了。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不过很快有人发出了 “嘘嘘”声,说:“鸡蛋打破了,这不算数!”

第I I章

绍耗评葡^V

哥伦布说:“尊敬的先生们,我并没有讲不许打破鸡蛋把它竖立 起来。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然而你们却说是不 可能做到的。当别人做出来了,你们又会说这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任 何人都能做到啊丨先生们,冷嘲热讽掩盖不了自己的愚蠢和无能!”

哥伦布面对贵族大臣们讽剌挖苦的汹汹气势,随手拿起一个鸡 蛋,灵巧运用,当即驳得那帮自作聪明的家伙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一个雄辩家的应变能力还体现在论辩过程中自己不慎出现语言

失误之后,能够及时地进行补救

在一个冰天雪地、狂风大作的日子里,有个人去探视他生病的 朋友,路上滑倒多次,好不容易才到了朋友家,冻得直发抖。

“到这儿来可怕极了,”他说道,“事实上我每向前一步,就滑回 去两步。”

“那么究竟是怎么走到了这儿来的呢?”朋友追问他。 “咳,我到不了这儿,生气地骂了一声鬼天地,就转身往回走 了,结果就到这里了。”

这个朋友对自己语言中的不精当、被人钻空子的地方,处理得 机智、幽默、生动。

随机应变能力反映了论辩中思维的灵活性。一个雄辩的人要在 藏机露锋、诡谲多变的论辩天地中自由驰骋,就必须具备娴熟的随 机应变能力。但是,随机应变并不等于八面玲珑、文过饰非。如果 利用随机应变为自己工作中的错误进行辩护,这就滑到诡辩的歪门 邪道中去了。如下面这个故事:

菜连打靶,一个战士打了5发子弹,一发也没打中,连长非常生 气,对那战士说道:“打靶一发也上不去,这不是给连里抹黑吗?” 于是,连长拿起枪,很内行地看了看扳机、准星、缺口,没发现枪 有什么问题,便走到射击位置上,装上子弹,干脆利落地将5发子弹 射了出去,不一会儿,前面报靶的示意:一发也没打中,连长站起 来拍拍土,瞪着那个战士说:“看到了吗?这样是打不中的!”

这位连长就是在为自己的错误狡辩。他明明是给战士做“打得 中”的示范,可没打中之后反而理直气壮。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对形形色色的听众演讲,幽默的话语不 时引起台下阵阵笑声和掌声。某次演讲结朿时,有个瘦高个子挤到 台前,伸长着脬子喊道:“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您莫非是长颈鹿!”诗人感叹道,“只有长颈鹿在星期一浸湿了 脚,到周末才能感觉到呢!”‘

旌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尸據盡一

“我应该提酲你!”瘦高个子吼道,“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 之差:

“不错,”诗人边说边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人,“从伟大到可笑,

正是一步之差。”

“你的诗骇人听闻,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 人。”瘦高个说。

“我的诗不是开水,不是火炉,更不是鼠疫。”诗人笑若答。 “您自己说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性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 您既然需耍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瘦高个子得意地挖 苦道。

“那么,您不冼脸,就以为自己是干净的吗?”访人反唇相叽。 瘦高个子辩不过马雅可夫斯基,气急败坏地说:“您这样写诗 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人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 的人。”

诗人接着那人的话把顺势说:“那好,请您过一千年来,到那时 我们再来谈吧,如果您还没有腐朽的话!”

第二章 雄辩的能力

马雅可夫斯基面对心怀叵测的挑衅者,镇定自若而又反应迅速, 妙语如珠而又语惊四座,锋芒锐利而又含蓄不露,集中体现了随机 应变的特点。

利用环境的能力

一个雄辩家要在论辩中制胜,除了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 灵活的口头表达能力、高超的应变能力外,还必须善于充分利用论 辩双方共同置身于其中的环境或论题所涉及的环境。

事物的发生、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有时为了确定 站个论题的真假,可以借助当时的具体环境。

古代时,元浩到镐州任职那天,发生了一件命案,在某园的井 中有个死人。元浩就把大家召集来到井边辨认井下的尸体。因为井 太深,大家无法识别是谁,这时一个女人突然哭哭啼啼说:“我丈夫 出门几天不见回家,这就是我的丈夫啊!”

元浩责问道:“既然大家都无法辨认,怎么你能认出是你的丈夫?” 女人无言以答,经过屯讯,果然交代了她与奸夫一起杀害丈夫 的罪行。

元浩根据当时的环境,“井太深,根本无法辨认尸体”,一下就 驳得这个奸妇哑口无言,只好低头认罪。

为了反驳论敌的虚假论题,有时可以通过再现特定的环境来达 到目的。

一天晚上8点30分某市发生一起凶杀案。警方对一名嫌疑犯进行 审讯:

审讯员:“那天晚上8点30分你下什么去了?” 嫌疑犯:“那天晚上我7点从家里出来去看电影,7点15分到达电 影院。影片很长,10点30分才莞,这段时间从未离开电影院。11点 到家后睡了。”

审讯员:“那天晚上我和妻子也去这家电影院,当电影放到向 女主角开枪时,片子突然断了。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秃子从座位上站 起来拼命喊叫。就在那时放映场的灯亮了,我坐在他后面,当场认 出他是大胖子吉姆丨雷纳德。我早就认识他,他这个洋相出得真有

嫌疑犯:“果然是这样,我也看见了。” 审讯员:“你这是撒谎!赶快交代你的罪行!” 审讯员实际上根本没去看过电影,而是故意编造了有声有色, 如临其境的故事,使嫌疑犯受骗上当。

雄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杨杰 让孩子心悦诚服
一个雄辩家除了要善于利用环境、再现环境、创造环境、虚拟 环境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论辩形式耍与论辩环境保持完美的统一。 自己的语言风格,或华丽或质朴;结构形式,或舒缓或紧凑,都必 须适应特定的论辩环境。

歌德是德国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赢得了世界的声誉。据说他当 过律师,有一次当他在法庭上以诗一样的语言大发感叹时,却招釆了 哄堂大笑,被法官禁止使用。歌德之所以在法庭论辩失败,是因为他 没有注意使自己论辩的语言风格与法庭辩论的特定环境相统一。

錐鄉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论辩环境由于是双方共同置身于其中的现实环境,是对方无法 否认的,因而论辩时巧妙地借助环境,可以使我们的论辩产生强大 的雄辩力量。

利用语境的能力

在论辩过程中,论辩双方往往借助于语境,使自己的表迖简练 有力,同时也往往借助语境,了解话语的确定含义。因而,要使论 辩顺利进行就不能不注意语境。

语言环境与借助环境不同,借细环境指把论辩双方共同置身于 其中的环境作为论据的组成部分;而语言环境主要指联系语境,比 如用某句话的前言后语来确定该句话的含义。

有些词语或句子有多种含义,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含 义却又是确定的。这时候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给词语、语句 以恰当的解释。比如下面一段对话。

儿子:“爸爸,‘干净’一词怎么讲?”

爸爸:“是指很整洁、很卫生的意思,你看,咱们屋子里打扫得 干净吗?”

儿子:“不对,书上说,‘解放军叔叔把敌人彻底干净地消灭 掉’,难道这是说把敌人很整洁、很卫生地消灭掉吗?”

“干净” 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 意义却又是确定的。在“房间打扫得很干净”这句话中,是整洁、 卫生的意思,而在“把敌人彻底干净地消灭掉”的语句中,是一个 不剩的意思。儿子不明白这一点,结果发生了一场无谓的争论。

当论敌由于忽视语境而对词语作出错误解释时,可以通过揭示 语境将其驳倒。

很久以前,一个跑江湖的医生被一个老头请去给他儿子治病。 这位医生一次就用了一斤巴豆,病人吃了之后^?艮快就死了,于是老 头拉苕医生去打官司。县官问医生:

“你看过药书吗?为什么一次用一斤巴豆?”

第二章 雄辩的能力

“我看过药书,药书上明明写着巴豆不可轻用,所以我才重用了。” “你这个笨家伙,不可轻用是指不可轻易使用,你不懂轻用的含 义,结果害死了人,你必须偿命丨”

江湖医生不顾语境乱解词语,害死人命,县官指出“轻用”的 确切含义,就驳倒了对方。

有些语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表现出比这些语句本身更丰富 的含义,我们在论辩巾必须注意这一点。

比如,有位丈夫给妻子打电报:“你知道叔叔家的地址吗?” 妻子回电:“知道。”

丈大电报在特定的语境中不仅仅表达询问妻子是否知道叔叔家 的地址的意思,还表达出如果知道请把地址告诉他的意思。妻子的 回电不顾语境,误解了电报含义。

在典体的语境中,语句往往省略双方共同明确的成分,如果在 省略部分大做文章,则近于诡辩。比如下面一段对话。 法官:“你要和谁离婚?” 离婚者:“我的妻子,一个女人。” 法官:“废话,不和女人还和男人?” 离婚者:“我妹妹离婚就和男人。”

在双方面对话的语境中,法官询问的是离婚者妻子的名字,而 离婚者的回答是不顾语境的,答非所问。

未雨绸缪的能力

高明的雄辩家无不是高瞻远瞩,筹划于前,行动于后,事先预 料论敌的进退途径,断其进退之路,逼敌就范,取得论辩胜利。

古时候,有个技艺高超的理发师。有一次,朝廷宰相张申请他 修而,理发师却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刮掉了。“哎呀,不好了!”他 暗自叫苦,顿时惊恐万状,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这可吃罪不 起呀!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心中暗喜,连忙停下刮刀,故意直 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五脏六腑看个透。宰相见他 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这肚皮可谓人皆有之,有什么好看的?就 迷惑不解地问道:

錐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能 撑船呢?”理发师解释说。

张申宰相听了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说宰相的气量最 大,对一些小事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理发师听到这句话,“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 “小的诙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最 大,请千万恕罪!”

张申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都刮掉了,今后怎么能见人呢? 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 怎能为这点小事给他治罪呢?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 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即可。”

当理发师刮掉了宰相的眉毛之后,料到张申宰相要发怒,一发 怒那可担当不起。怎样才能使宰相不发怒呢?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 放下剃刀看宰相的肚皮,果然堵了宰相的发怒之路,免除了一场灾 难,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雄辩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有预料性,能预料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然后采取某种行动,引诱论敌自堵退路,自掘陷阱。

有一次,一个员外的马鞍放在房间里,被老鼠咬坏了一点,管 家吓坏了,他想这下必死无疑。员外的儿子圆圆知道这件事后,就 说:“你别急,三天之后你再去报告。”于是圆圆用刀在自己的衣服 上穿了许多小洞,就好像老鼠咬的那样,然后愁眉苦脸地去见父亲。 员外问是怎么冋事,圆圆说:

“听人家说,谁的衣服被老鼠咬坏了,谁必定倒霉,你看我的衣 服被老鼠咬破了,我实在担心。”

“这是胡说八道,你不用操心!”员外哈哈大笑地说道。 ―会儿,管家进来报告了马鞍被鼠咬的事,员外说:“我小孩的 衣服放在身旁还被老鼠咬坏了,何况马鞍挂在柱子上呢?” 结果员外没有治管家的罪。

第二章 雄辩的能力

员外的儿子先割破自己的衣服,堵住了爸爸治管家罪名的路子, 达到了为管家做无罪辩护的目的。

雄辩的1|「势

以气夺人

“文革”时油的一天,一位很有威望的老领导正在大学会议厅主 席台上讲记。几个造反派头头提若商帽子要揪斗老领导。这位德高 望重的老领导,一分钟前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特有的幽默,坦 率的言辞,和颜悦色地幵导着年轻人,此刻突然怒目圆睁,威风凛 德,拍案而起,挺立台心厉声喝道:“看你们谁给我戴!看你们哪个 敢给我戴!”

老领导在危急吋刻,接连两声呵斥,訇然有力,一字千钧,吓 得几个造反派头头呆若木鸡,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论辩耍以气夺人,首先自己必须典有大无畏的胆略,有蔑视一 切对手的勇气。如朵一见强敌就心惊胆战,就只能是灰溜溜地败下 阵来。

以气夺人,最根本的楚要手中有真理,理直才能气壮;如果手 中无真理而气壮如牛,那也不过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不堪一击。 如下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制,某实力 雄厚的电子仪器企业,对本企业人员进行整顿,把违反企业纪律的 员工小杨开除了。小杨不服,拿着寒光闪闪的利斧,杀气腾腾地来 找领导算账。他质问:“凭什么开除我?”领导说:“凭你7个月不上 班!”小杨恶狠狠地说:“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不逛吃素的丨”说着 举起斧子晃了晃。领导毫无惧色,面带威严,斩钉截铁地说:“你要 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头我见过,你想用它吓倒我那你就错了。 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企仆领导!”小杨被镇住了, “当”的一声, 斧子砸在桌子上,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这个员工因为手中无真理,看上去气势汹汹,实质上心虛胆战;领 导因为真理在握,于是理直气壮,制服了对手。

步步进逼

在论辩过程屮,要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轻到重,逐渐地提 示论题的本质,进而诱对手就范,能够增强我们语言的雄辩力量。 如下面魏征的故事。

唐朝魏征,是我国古代一名著名的辩说家。他辅佐唐太宗长达 17年,进谏数百次,多被太宗采纳。他的说谏紧追不舍,步步进逼, 丝丝人扣,说理透彻,充满逻辑力量,不得不令人折服。

贞观六年,唐朝正处在太平盛址,群臣奏请太宗前往泰山举行 封禅大典,以显文治武功。唯独魏征一人反对,认为此次封禅不妥。 于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陛下虽已功高,但恩泽尚未及全国; 国家虽已太平,但物资还不丰富;外邦虽已臣服,但还不能满足他 们的要求;样瑞虽多次出现,但法网还嫌繁密;年成虽说不错,但 仓库还嫌空乏。所以,我以为不可举行封禅广

魏征采用步步进逼辩论法归纳推理,逐渐地提示论题的本质, 得出“不可封禅”这一结论,颇有说服力,使得本来打算接受群臣 奏请前往泰山封禅的太宗沉默不语。魏征见说奏初步奏效,接着又 说:“一个刚刚病愈的人,就让他马上扛上一石米日行百里,肯定是 不行的。那么,我们国家刚刚医治好战乱的创伤,元气还没冇恢复, 就急于向上天报告功绩,当然遒欠妥当的。”

魏征步步进逼,广替博喻,犹如层层剥笋,最后露出笋心,揭 示出深刻的论题。唐太宗三思后,欣然接受了他的进谏,停止了 封禅。

我们再看下面的事例。孟子在批评齐宣王不会治国时,有这么

第三章

雄辩的气势

一段对话。

孟子说:“假如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 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时,牠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这样 的朋友该怎么办呢?”

王答:“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若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部下,那该怎么办呢?” 王答:“撤掉他!”

孟子又问:“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不好,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这时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了。

盂子与齐宣王论辩,假若一开始就提出第三个问题,这必然引 起齐王的愤怒,导致论辩的失败,而孟子并非如此,他由小至大, 由远至近,由轻至重,逐渐触及论题本质,结果使得齐王无盲以对。 在辩论中,步步进逼应根据论辩的需要而定:若开门见山难以 奏效,可考虑步步进逼;若单刀直入可以取胜,就不必使用此办法, 免得绕来绕去,不得要领。

辛辣讽剌

在对手观点的荒谬性非常明显而正面进攻一时难以取肫时,可 以变换手法,转而针对对手的思想、品行、身份、历史等方面进行 进攻,破坏对手的自尊心理,使对方自惭形秽,陷人无地自容的窘 境,失去反击的能力。如下例:

两个朋友在一家小食店吃饭。桌上有一盅芥末酱。当中一人以 为那是甜酱,他舀了一匙放进嘴里,马上泪流满面。他也想让他的 朋友上当,所以不露声色。对方看到朋友在哭,问道:“我亲爱的朋 友,你哭什么?”

他回答说:“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在二十年前被送上绞架。” 不一会儿,对方也吃了一匙芥末酱,当他开始扑簌簌地流泪的 时候,他的朋友也问他:“那你又在哭什么呢?”

“我在想,可惜你没有跟你爸爸同时被送上绞架!” 又、)于尖酸刻薄者,对于故意寻衅的人,我们不可一味地宽厚下 去,让小人得意。对这样的人能忍则忍,忍无可忍时,千万不要客 气,诙反击时就进行有力的反击。为人兼有软硬两手,才是处世自 保并争取主动之道。





11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晋朝刘道真读过书,由于遭受战祸,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只

好去当纤夫。刘道真素来嘴不饶人,喜欢嘲笑别人。一天正在河边 拉纤,看见一个年老的妇人在一只船上摇橹,刘道真嘲笑说:“女子 为什么不在家织布,而跑到河里划船?”那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 夫为什么不跨马挥鞭,而跑到河边替人拉纤?”

又有一天,刘道真正在草屋里与别人共用一只盘子吃饭,见到 一个年长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草屋前走过,三个人都穿着青衣, 就嘲笑她们说:“青羊引双羔。”那妇人望了他一眼,说:“两猪共一 槽。”刘道真无言以对。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寻衅滋事,想让别人下不来台。这时 你如果退避三舍,必会遭人耻笑;如果视而不见,也难免有软弱之 嫌。若化被动为主动,反唇相讥,既可让寻衅者无言以对,也能在 主动中有台阶可下。

清兵南下时,南明弘光小朝廷的礼部尚书钱谦益率先投降。他 的外甥女夫死再嫁,按当地习俗,再嫁的婚礼上不能有鼓乐。钱谦 益见了外甥女,便说道:“前次贺喜,鼓乐喧天,今日贺喜,冷冷清 清,两次婚礼竟有如此差异!”外甥女知道舅父嘲笑她改嫁之事,于 是针锋相对地说:“想舅父前次来贺,身着纱帽圆领(明朝官服、 如今却是朝珠补挂(清朝官服〉,两次贺喜也竟是这样不同丨”钱谦 益当即羞愧万分,无言以对。

钱谦益以夫死改嫁之事嘲笑对方,外甥女一时难以反驳,便转 而揭露对方投降叛国的老底,难怪此语一出对方便噤若寒蝉了。

揭穿老底

论辩要想取胜,就必须熟悉对方,抓住对方思想、品行、历 史等方面与他的论点矛盾冲突之处,然后针对要害给对力以致命的 一击。

第三章 雄辩的气势

三国时期,孔明(诸葛亮)与曹真对阵于岐山之下,曹真的军 师王朗跃马阵前,大谈天数有变,识时务者为俊杰,诱降孔明。因 为王朗原是汉朝老臣,孔明的反驳便直指他的身份和地位:

“吾素知汝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人仕;理应匡君辅国, 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 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得潜身缩首,苟图衣香, 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 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这一番声色俱厉的话,辩锋直指王朗不忠不孝,人品低下,根 本不具仿辩说天命、时务之正大道理的资格。王朗听罢,气满胸腔, 大叫一声,摔死于马下! 一场辩论,竟骂死个“汉贼”,由此可见揭 其老底施辩的巨大威慑力量!

论辩中我们可直接将对方的老底揭露无遗,也可采用暗示手法, 用对方的身份、历史等条件轻轻一点,只要对方具有自尊自爱之心, 也可收到良好的论辩效果。如:

一次,某教师与一工人发生矛盾,这位教师破口大骂。这位工 人没有用骂反击,也没有说骂人不对的道理,只是轻轻说了一句: “你是大学教师啊!”这位教师气焰顿挫,即刻悻悻而去。

大学教师应当更有教养,他这样用不堪人却的话来骂人是与他的身 份不相符的。当自己的身份被指出,教师自知理亏,只好偃旗息鼓了。

我们必须注意,谈论对方的历史和身份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论 辩方法,论敌的论点并不见得就必然是错误的。流氓小偷是人格低 下的,但并不见得流氓小偷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误的,因而我们要 将论敌的论点彻底驳倒,还必须采用其他方法。

釜底抽薪

在论辩中,论敌提出与我方相反的论点,耍使其论点成立,就 必然提出相应的论据加以论证。这就如同一锅水,要使水能沸腾, 就必须有柴火在锅底燃烧。要制止水沸腾,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 是扬汤止沸,一种是釜底抽薪。因此,我们只要将论敌的论据驳倒, 论敌的论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如: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麗I

4

4

广东梅县知事夏某到任刚一个月,收到了一件拖欠债务的诉状,

控告人王福状告翁子明欠债不还,井在状纸后附上一张写明“宣统 二年六月三十日,借锒子五百两整”的借据。经核对笔迹,借椐上 的字迹与翁子明的字迹完全一样,翁子明只得表示如数偿还。王福 见官司即将打赢,不由得洋洋得意。知事正要结案判决吋,忽然太 史杨某求见,杨某到了堂上,一看借据,便说:

“借据分明有假,怎能草草结案?大家看,这张借据的日期写的 是宣统二年六月三丨0,查这年六月并没冇三十日,写债据时哪能 这样粗心?可见是追填的日期。即使这张借据真的虽被告写的,而 原告没有发现这一点,债据也是无效的,你们说楚不是这样?”

知事和满堂上下都很惊讶,把万年历拿来一查,果然和太史说 的一样。后经过反复审问,原告供出了实惜,原来这张债据是原告 王福用一百两银子的代价贿赂魏凤章写的,魏凤章善于冒充别人的 笔迹。案件查淸后,王福被监禁了一年。

王福状告翁子明欠银五百两是以债据为依椐的,杨太史指出了 债据的虛假,驳倒了对方的论据,对方的论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我们有时可能直接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但当情况还不明朗时, 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戳穿对方虛假的论据。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 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 人于“两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 问的具体辩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 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袖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 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 精神?

正方:对方辩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 所有的交换都耍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 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隄服务 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第三章 雄辩的气势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耍求吗?(掌声〉

錐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

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两难”:选择前 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 择后者,则有悖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 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 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 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髙明,令 人叹为观止!

先发制人

在论辩过程中,如果处于优势地位,必须趁对方未加防范之际, 迅速集中论证力量,击中对方的要害,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看 下面的例子: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夏夜里,一个衣服湿透的人跑到公安局, 向值班警察小王报案:“刚才我走到一座桥上,被一样东西绊了一 下,跌到了河里。幸好我会游泳,一会儿就爬上了岸。走到桥上仔 细一瞧,那东西原来是个人,脖子上有两条伤口,浑身是血。我摸 摸他的身子,还有点微温,估计他被害不久,我就赶来报案了。” “你怎么知道他脖子上有两处伤口?”小王接着问。 “我从衣袋里摸出火柴划亮一瞧……” “别说了,眾人凶手就是你!”小王厉声说。 这个案例中,罪犯使用贼喊捉贼的伎俩,企图嫁祸于人,为自 己开脱罪责,但他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这是因为,他先说跌人河 中(口袋里的火柴就会湿透划不着〗,后来他又说划亮火柴看见两道 伤口,这是互相矛盾的。足见报案人就是凶手。警察抓住对方的矛 盾,主动出击,一举便置对方于死地。又如下例:

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法庭受审时,法官何丰林杀 气腾腾地说:

“李大钊你听着:你自小缺少教育,青少年时期就不老实,天生一 副反骨,处处与政府作对,踏上社会之后,你一天也没有消停过……” 李大钊极为镇静地反驳道:

锥 辩

别 人 心

诚 服 的 技 巧

“法官大人,你说的都是些虚夸不实的词儿。什么反骨啦,消停 啦,这是什么犯罪事实?我要问你们可有根据,你,主屯法官何丰林, 曾伙同张作霖,一次就谋杀了376人,犯有十恶不赦的杀人罪……” 何丰林气得脸色铁靑、嘴唇发抖,暴跳道:“不准你胡说7[道!” 李大钊从对方的虚幻不实之词中,看出其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于是把握战机,迅速出击,打得对方惊慌失措。

后发制人

当遇到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论战形势时,如果仓促应战,就 难以取胜。这时不妨静观其事态变化,避其锐气,细心寻找对方的 破绽,自己充分酝酿辩词,乘机积蓄力量,然后选准时机,一举战 而胜之。这就是后发制人。

如,古时候,一个老和尚请客,来者尽姮僧人。在座的一个独 眼和尚,忽然煞有介事地大声说:“我看到万里以外的髙山那边的小 河里有一个小猴子在洗澡,你们看!”

众僧甚异之。有的人认为可能是他修行入了仙界才有这样的本 事。但大多数人不信,不过也没有办法否定他的眼力。其中一个小 和尚决意设法侦察,测试。人席后,每人面前一碗饭,一盘菜,唯 有独眼和尚面前只有饭,没有菜。小和尚从旁窥视,发现他的面色 阴沉,并伴有狐疑不定的祌色,于是小和尚说:“师父怎么不用膳 呢?”独眼和尚仍是“按兵不动”,而且渐渐怒形于色了。

小和尚上前顺手操箸一搅,将碗里面埋着的菜翻上来了,问道: “师父眼力不凡,为我不及。然而令人深以为怪,师父能看见万里以 外山那边的东西,那么你一定能看见鼻子底下碗里的菜;而你连鼻 子底下的东西都视而不见,能看到万里以外的山那边吗?”

当初独眼和尚信口胡说,人们难以直接反驳他。这时小和尚静 待战机,创造条件,选准时机,结果一举便戳穿了独眼和尚的谎言, 小和尚使用的是后发制人式。

顺水推舟

第四章 雄辩的时机

论辩时,当我们发现论敌的意图后,不妨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 因势顺推,得出令对方难堪的结论,使其陷人荒谬的极端,然后集

中火力,发起猛攻,乘势将论敌制服。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有这样一段 辩词。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辩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 了资源,节锴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 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 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 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周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 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风。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 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 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继而推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 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 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 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我们 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毛拉和几个人在野外行走,突然传来“哞^哞^”的牛叫 声。那几个人不怀好意地对毛拉说:“牛在叫你呢,快去听听,它说 些什么?”

毛拉去了一会儿,回来告诉他们: “牛问我:为什么要和几头野驴出来溜达?” 这几个人想攻击毛拉以牛为伍,毛拉不是直接与对方争辩,而 是顺水推舟,借牛之口将对方说成是野驴。

雄 辩

1

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又如有个流浪汉跛着脚艰难地走进医院,对护士说:“请把我安 排在三等病房,我是个穷光蛋。” 护士问:“没有人能帮助你吗?” “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 护士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好!你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 行了。”

护士说这个流浪汉有个富裕的上帝做姐夫,流浪汉顺应对方的 观点,乘势得出要对方把账单寄给上帝,由上帝支付他医疗费用的 结论,这样自己摆脱了窘境,反而使对方陷人被动。

看准机会适时停顿

在论辩中说话人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要说的话说完,这中间必 须有停顿;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之间楚 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就往往很不一样。

一次国共两党会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 辩论。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说:“简直是对牛弹琴!”中 国共产党代表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对丨牛弹琴广

中国共产党代表巧妙地将对方抛出的语句,中间略加停顿,拆 成两句还击对方。言简意赅,给对手以沉重的打击。

可见恰当地使用停顿,也是论辩取胜的一种绝招丨作为一个雄 辩家不能不注意语句的停顿所发挥的作用。

有一天,永乐皇帝要解缙在他的一把外国贡品扇上题字,解缙 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他一时疏忽,把诗中的“间”字漏掉了。他的冤家汉王髙煦 发现后,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主,竟敢乘写扇之机, 有意漏字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

皇帝一看,果然如此,便大喝一声:“武士们将他带下,推出去 斩了!”

这时,解缙却哈哈笑了: “圣上请息怒,听为臣的慢慢讲来。这 是我作的一首《凉州词》,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有一字 之别。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 我作的这首《凉州词》实为词不为诗,当然没有‘间’字。”

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读你的《凉州

词》,只耍大家听了,都认为是你的作品,朕不但不问罪,而且还重 虚有赏,如其不然,立即斩首!”

解缙叩头谢恩,立起身来,当众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舂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巧用停顿,将一首诗读成了词,且念得有声有色,使人耳 目为之一新,君臣赞不绝口。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凶化吉, 保住X生命,领赏而去。

^由于古代汉语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古代的条约合同也往往会 因停顿不同而意义有别,这也为论辩者取胜提供了方便。如下例:

从前,有个财主对教书先生十分刻薄,只管饭,不给钱,因此没 有人愿意去应聘就教。有个精通文理的老先生知道这种情况后,想整 治他,于是找到那个财主,表示愿意任教,双方订立文约为凭。老 先生写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

财主接过一看,读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 不可少,不得学费。”于是满心欢喜,两人便签字画押了。

转眼到了年底,老先生抗议财主不给鸡鸭鱼肉吃,并讨耍学费。 双方争执不休,直闹到县衙门。县官升堂,老先生拿出文约念道: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靑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现 在财主既不给鸡鸭鱼肉吃,又不给学费,请大人公断!”

县官接过文约一看,立即判财主输了官司,罚他给老先生100两 银子。刻薄的财主只好认输。

财主与老先生由于使用不同的停顿,各自对文约的理解就大不 一样。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有标点,怛碰到稍长的句子,说话者为了 表意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做适结的停顿,这时如果不注 意’乱加停顿,也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而陷入被动。

維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如某单位调整工资以后,在次总结会上,位领导同志在报 告时说:“通过这次工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了工 资的和尚,未加工资的干部,都纷纷表示……” “妙语” 一出,全场听众愕然,纷纷指责道: “我们这里又不是少林寺,怎么还有和尚?”

“怪不得我们这些人没长工资,原来把指标送给庙里了 ! ”

这位领导所以闹出这种笑话,就是因为滥用停顿。这难道不足 以引起雄辩家的深思吗?

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人类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发 展和变化,所谓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就是运用这些原理进行论辩的 方法。如下例:

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叫什 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

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

过了几年,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 “叫瞿所。”

武帝有些不髙兴地说道:“你欺骗我已经很久了^同一棵树为 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呢?”

东方朔答道:“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 大的时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 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 以前叫‘善哉’,现在叫‘瞿所’,长少生死,万物成败,难道是固定 不变的吗?”

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

东方朔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论证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发展 变化了,指称它的名称也就可能发生变化。由于他能把握事物的发 展变化进行答辩,因而有极强的说服力。

事物因所处时间、地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我们在答辩问 题时要因时、因地不同,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认识事物。 如下例:

第四章 雄辩的时机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为了通过羞辱晏子进而达到污 辱齐国的目的,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楚王事先策划好让两个官吏

捆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此人哪里人?犯了什么 罪?”官吏回答说:“他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这时楚王对晏子 说:“看来你们齐国人都是很善于偷东西的吧!”这时,晏子马上站 起来,答辩道:

“我听说过,橘子生长在淮南,它当然是橘子,但是一旦将它移 到淮北,它就变成枳了。它们之间,叶子看起来虽然相似,可是果 实味道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是水土的差异造成的。现在这个齐 国人,在齐国从来不偷东西,而一踏上你们楚国的土地就偷起东西 来了,这难道不是由于楚国的环境踉齐国不同而造成的吗?”

維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晏子认识到橘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地域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淮南为橘,而移到淮北则成了味道大不相同的枳。他正是以这种变 化说明了犯人犯罪的原因,驳倒了楚王的诘问,使得楚王“反取病焉”。

一个雄辩的人必须审吋度势,把握进与退的机宜,才能立于不 败之地。‘

论辩过程中,当发现形势对己方不利时,就必须明智地撤退。 退却看起来是软弱的表现,但这却正好可以用来麻痹对手,消除对 方的戒备,掩盖自己准备进攻的意图,或者有利于向对方发起“绵 里藏针”的进攻。如下例:

庄王有一次吃烤肉,发现肉的外边缠绕着头发,于是大怒,唤 来烤肉的厨子。厨子知道,烤肉上边有头发是对大王的大不敬,如 果是厨子失职,就可能被处死。厨子到大工面前,连忙认罪。他说 道:“臣该死,臣的罪有三条:其一,我切肉的刀锋利得如宝剑一 样,肉被切断,可是没有切断肉外边的头发;其二,我用铁锥串起 来烤,反复翻动,却没有发现头发;其三,肉被火烤得赤红,最后 被烤熟,可是缠在肉外边的头发却不焦。我想,所以如此,是不是 有人嫉妒我呢?”

大王听了这番话后,猛然醒悟,派人调查,果然有人陷害厨子,

于是庄王杀了那个人。

当时大王是一个拥有生眾大权的专制君王,而厨子则是一个任 其宰割的奴隶,稍冇不慎,自己就会被杀掉。在这种极其严峻的形 势下,厨子巧妙地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方法。

由此可见,退并不是消极的逃跑,而是将退和进有机地结合起 来,即退之中蕴涵着进,表面是退实质是进。比如烤肉的厨子宣布 自己的三条罪状,表现了自己的驯服,这是退,但这三条罪状却又 正好证明了自己无罪,这是进。使用以退为进论辩方式的髙明之处 恰恰就表现在这儿。

再如,有位年轻的女教师第一次到职工夜校高考复习班上课。 几位学员油腔滑调地说:

“哟!这老师长得很漂亮!”

“哟!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和你的人一样漂亮!” 老师却一点也不生气,笑了笑说:“你们和我开玩笑,这没关 系。我这个人很随和,同学们和我开玩笑,从不计较,你们可以尽 量开。就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你们不能和自己开玩笑!你们付了 学费,还花了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假如上课时思想分散, 学不到知识,明年考不上大学,一年的复习班等于白读,那些金钱、 时间统统白花,这岂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吗?所以我劝大家,千万 不要和自己开玩笑。当然,和我个人开玩笑是无所谓的。” 学员们听到这儿,顿时肃然无声。

对于学员的玩笑,这位老师采用了以退为进的论辩方式,先是 退,接着话锋直转而进。正是由于巧妙地把握了进与退之间的机宜, 这位老师使学生们心服口服。

》吃了,4

第四章 雄辩的时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留得靑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不利于 自己的情况,避其风头,保全自己的“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进”。 因而在论辩和反论辩过程中,一个雄辩的人就必须审时度势,把握 进与退的时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借酒吐真言

善于论辩的人,常借用洒席这个特殊的场合,因醉而言,慷慨 陈词,倾吐平日无法说出的话来。给人的印象仿佛就是强词夺理, 但能把对手置于有口难辩的尴尬境地。

醉言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有三个特点: 首先它是人际关系处于复杂尖锐状态时的产物。 迫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或客观环境不允许直言时,要达到既把 心里话吐出来,又不至于把关系搞僵而使自己受到危害的目的, “醉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的。

其次它是“假戏真唱”,曲折迂回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说,它逢场作戏,意在以醉态做掩护,“吐真言”是目的。 再次“醉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相当的刺激性。 因醉言是受压抑心情在醉态时的宣泄,所以感情浓烈,无所 顾忌。

正因为醉言有以上特点,所以它在交际过程中,能起到正常表 达方式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如下面一则事例:

1936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蒋介石派他的随从晏 道纲到国民党驻扎在陕西的东北军担任参谋长一职。到陕西后,晏 道纲俨然以蒋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扬。对此,东北军将领颇为不满, 但又都敢怒而不敢言。

锥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在一次宴会上,正当大家尽情酬酢、举杯畅饮之际,忽见东北 军的一位军长王以哲,连吐两口酒,把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 的,一副醉态。他推开搀扶他的人,酒气冲天,醉醺醺地说:“不要 拉我,让我讲几句话……我们的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 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 又到了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去的愿望!谁想, 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 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都没有。张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处

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特支费才10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一个师 长,真令人悲伤啊!”

王以哲说着说着,竟号啕大哭,满面泪流。酒席上在座的东北 军将领莫不感到悲痛和义愤,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十分尴尬,茫然 不知所措。

酒会散后,在回家的路上,王以哲突然询问随从:“你看我这出 戏,做得怎样?”

随从始而吃惊,接着恍然大悟,说:“好,好得很,不但代表 我们东北军慷慨陈词,也代丧张副总司令倾吐了平日无法说出的 话,好!”

真是“醉翁之意不在洒”,王以哲并没喝醉,只是借酒撒疯,说 话给晏道纲听的。

他把长期积在东北军官岳心中的郁闷,对蒋不抗日反而“剿共” 的做法强烈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担忧,一个劲儿地发泄了出来。

这些话,在国民党统治下,是“犯禁”的,在其他公幵场合绝对 不敢说,弄不好,脑袋是要搬家的。然而,王以哲利用酒席这个特殊 的场合,不但说了,而且把对手置于有口难辩的垃地。

雄辩的II场

准确埤使用概念

在论辩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明确。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明确某个概念所指的对象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一个概念的 外延。如下例:

庄王外出打猎,登上高山,看见了老虎,吓得赶快跑开;来到 沼泽地带,又看见了一条大蛇,吓得他只好回宫去了。

庄王召见楚子问:“我今天打猎,上山就看见虎,下泽就看见 蛇,这恐怕是不祥之兆吧?”

楚子说:“一个国家冇三种不祥之兆:有贤能却没有发现,这是 第一种不祥之兆;发现了贤能却不任用,这是第二种不祥之兆;任 用贤能却不相信他们,这是第三种不祥之兆。你说的情况和这些都 不相同,上山见虎,因为山是虎的家;下泽见蛇,因为泽是蛇的穴。 你跑到虎的家又跑到蛇的穴而看见了它们,哪里是不祥之兆呢?”

楚子在这里对围家不祥的概念进行了划分,把国家的不祥之兆 分成了三种:一是有贤者而不知,二是知而不用,三是用而不任。 这就明确了 “国家不祥”这一概念的外延,即它所包含的对象,反 驳了庄王的迷信观点,解除了他的疑虑。

1938年10月,莢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写了以讽刺和揭露希 特勒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独裁者》。第二年舂天影片开拍时,派拉蒙 公司说:“理查德丨哈定"戴维斯曾用‘独裁者’写过一出闹剧,所以 这名字是他们的‘财产’。”

卓别林派人跟他们谈判毫无结果,就亲自找上门去商谈解决的 办法。派拉蒙公司坚持:如果+别林一定耍“借用” “独裁者”这个 名字,必须付出2.5万英元的转让费,否则就要诉诸法律。

錐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卓别林灵机一动,当即在片名前加了个“大”字,变成《大独 裁者》,并且风趣地说:“你们写的是一般独裁者,而我写的是大独 裁者,这两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说完扬长而去。派拉蒙公司的老

板们一个个哑口无言。

卓别林通过对“独哉者”这一外延较大的概念进行限制,将其 过渡为“大独裁者”这一外延较小的新概念。事后卓别林幽默地对 朋友说:“我多用了一个‘大’字,省下了 2.5万类元,可谓一字值 万金:

限制通常表现在某个概念前加上限制性词语,它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地使用概念。如I该限制而不限制,就往往会被人钻空于。

如,隋文帝杨坚先前嫌恶嫡长子杨與,下令废杨勇而立杨广为 皇太子,准备让杨广继承王位。但杨坚临终时,突然发现杨广竟要 奸污自己的宠妾宣华夫人陈氏,于是急欲招杨勇进官,以便改立太 子,吩咐后事。当时杨坚又气又急,大叫“招我儿”。由于没具休指 明招的是哪个“儿”,结果被杨广和一些奵臣钴了空于,夺了皇位。

迎过减少某概念的内涵,可以使它过渡到外延较大的一个新 概念。

如,有一天,清朝的乾隆皇帝和大学士张廷丑在江边游;^,忽 见江中有一条小船装着满满的货物,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

乾隆问:“船上装的是何物?你不说是抗旨,说错了是欺君!” 张廷玉信口答道:“陛下,船上装的是东西。” “什么东西?”

“东边来,西边去,即为‘东西’也!”

张廷玉由具体的“物品”过渡到外延较大的“东西”这一概念, 既没“抗旨”,又没“欺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章 雄辩的立场

任何事物都是不同规定性的统一,枭多样性的统一。离开多样 性的统一就不能很好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拿春天下雨来说,如果抽 象地议论它是好是坏是很困难的。因为对于春天播种来说这是好事, 而对于外出旅行者来说,却又是坏事;同样对于农民播种来说,绵 绵春雨是好事,洪水成灾却又是坏事。因而只有具体地分析研究与

该类事物有关的其他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孟子与淳于髡曾展开过一场辩论。 淳于髡:“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制所规定的吗?” 孟子:“当然晃礼制规定的。”

淳于髡:“假使嫂嫂掉在水里,做小叔的看见了,能不能用手去 拉她呢?”

孟子:“嫂嫂掉在水里而不去拉她,那简直变成了没有人心的 豺狼了。男女授受不亲,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嫂掉在水里用手去拉 她,这是一时变通的方法。”

淳于髡:“现在,全天下人段非常痛苦,已和掉在水里一样了。 可您却不去援救他们,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天下的人受着水淹般的痛苦,要用‘道,去援救;嫂 嫂掉在水里了,要用手去援救。你难道让我用手去一个一个地援救 天下的人吗?”

孟子论辩取胜就是因为使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如果论题不明确不具体,论辩也就难于正常进行。 有个学校在考试中出了这么一道测验题:“鱼缸里有8条鱼,死 了2条,还有几条鱼?”

有的孩子答:“还有6条!” 有的孩子答:“还有8条!”

结果老师对于答还有8条色的孩子给了满分,对于答还有6条鱼 的没有给分。有个孩子瞪大眼睛问老师:

“你问的是还有几条活鱼,还是死鱼活鱼一起算呀?” 对于“还有几条鱼”的答案所以不同,并不是由于小朋友不懂 箅术,而是由于题目不明确、不具体,并没有指出是指活鱼,还是 死鱼活鱼一起算,因而那个小朋友完全有理由要求对方使用明确具 体的概念。

科学真理用来指导实践时,必须从具体的情况出发。如果把真 理当成无条件的、抽象的东西,不分时间、地点、对象、条件生搬 硬套,这就难免导致谬误。

錄 辩

别 人 心

悦 诚 服 的 技 巧

小男孩:“奶奶,二与三,谁大?”

奶奶:“那当然是三大丨”

小男孩:“既然是三大,那三哥为啥比二哥小呢?”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抽象的结果。抽象地说, 三比二大。伹就某些具体的情况来说,却并非都如此。比如三哥的 年龄比二哥的年龄小。这是因为这里的三与二并不是指对方的年龄 而是指序数,序数大的年龄反而小。

将科学真理脱离具体情况脱离实际胡乱加以引用,会导致诡辩。 这种诡辩我们称为抽象式诡辩。如下例:

老师说:“算术是不容许怀疑的,例如,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需 要12天,12个人一齐动手,这间房子1天就可建成。”

学生推理道:“288个人一齐动手,1小时就可以建好,17 280个 人只需1分钟;如果1 036 800人一齐动手,就只需1秒钟。照这样推 算,一条轮船横渡大西洋要6天,如果6条轮船一齐开航,1天就可以 横渡大西洋了。老师说了,‘算术是不容怀疑的’嘛!”

第五章 雄辩的立场

适当的人数建一个房屋,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如果脱 离具体情况,几千几万人去建造同一个房屋,人们又该怎样去施工 呢?这个学生的推论就是属于脱离具体情况的抽象式诡辩。

现身说法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晓谕对方,常常比引用其他事物具有 更为强大的雄辩力量。

唐朝时,在某县的一个小村庄,有个盗贼掘人坟墓,盗走大量 的殉葬财物。县衙长期不能破案,可州府多次催促县府,捕役们于 楚抓了一个嫌疑犯严加审讯,可审讯一年多仍不得其实,于是县衙 屡次动用严刑,把那个人打得死去活来。嫌疑犯承受不住,只好供 认盗墓罪行,而且还由他的家属交出了一批赃物。上下官吏都认为 证据确凿,决无〖化误,准备开刀问斩。

行刑之日围观群众甚多,验明罪犯正身之后,便要将罪犯处死。 这时,忽有一人从旁观人群中挺身而出,挽起衣袖,大声疾呼:

“王法昭彰,难道允许枉杀无辜吗?真正的罪犯本来是我,我身 居众人之内,你们拿获不到,这个人有甚罪恶?偏要处他死刑?你 们刀下留人,赶快把他放掉!”

这个人同时又拿出盗墓所得赃物,经过检验,与所失物品相同。 出了这样一件奇事,在官府中引起极大的震动。案件上报朝廷后, 皇帝下达命令,对原办官吏严加惩罚,释放了被冤枉的嫌疑犯,并 把在刑场自首的那人荥用在衙中任职。

这个人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直接反驳了官府加在这一无辜百姓 头上的罪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百姓的清白。他使用的就是现身说 法的方法。

运用现身说法,不仅要求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直接论证某一论 点,而且还必须善于通过自己的生活小事提示出事物的共同规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邹忌为 了劝勉齐王虛心纳谏、励精图治,向齐威王说道:

“我在家里照镜子,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修长的身材、俊美的容 貌、楚楚的衣冠感到洋洋自得。我问我的妻子:‘你说我与城北的徐 公谁美呀?’妻子不假思索地冋答:‘当然是你芡了,徐公怎比得上 你?’我有点不信,因为徐公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于是又问妾,妾 也说我最美。这天有客人来访,我又问客人,客人也说我最美。恰 巧第二天徐公来访,我仔细看着徐公,又看着镜子反复对比,怎么 看也是徐公比我美,可是妻、妾与客人却说我比徐公萸,这是什么 原因呢?原来,妻子说我美,是偏爰我;妾说我美,是惧怕我;客 人说我美,逛有求于我。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池120座,宫中 妇女,没有哪个不有求于您,因此,大王您所受的蒙蔽远远比我深 啊!”

齐王听了邹忌的话,顿时大悟,连声称赞,于是下令全国:“群 臣贞民有当而掲发批评我的过错的,受上赏;上唞揭发批评我的过 错的,受中赏;能在大庭广众之中揭发批评我的过错的,只耍我听 到了,也给赏赐。”

維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这道求谏令刚下,群臣纷纷进谏,门庭若市,齐威王闻过必改。 一年以后,群臣和百姓都感到无意见可提了,齐国因此很快强大

起来。

邹忌先指出其妻、妾、客三种冋答的不同动机,先给齐王以深 刻的印象;再以齐王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比较,指出臣谀 君欺的严重性。他现身说法,以小见大,通过自己家庭生活的琐事, 类推到朝廷国家的大事,寓意深远,有着极强的雄辩说服力。

用现身说法辩论,不仅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直接论证某一论 点,而且比引用其他事物具有更为强大的雄辩力量。《战国策》 中讲到的《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的故事,很冇现身说法的 力堡。

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上游玩,魏武侯赞叹道:“河山这样 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大臣王钟在旁边陪坐,说:“这 就是晋国强大的原因。如果再修明政治,那么我们魏囯称霸天下的 条件就具备了。”吴起间答说:“我们君主的话,是危国言论;可是 你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

武侯很气愤地说:“你这话是什么道理?”吴起回答说:“河山的 险要足不能依靠的,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过去三苗居住的 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处I有面。虽然 有这些天险依仗,但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夏桀 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 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国政 没有治理好,结果被商汤攻破了。殷纣的国家,左边有盂门山,右 边有漳水和滏水,前面对着黄河丨后面靠着山。虽有这样的天险, 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 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池的城墙不是不髙,人不是不多, 我们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吗?由此看 来,靠着地形险峻,怎么能成就霸业呢?”武侯说:“好啊。我今天终 于听到明哲的政论了!西河的政务,就全托付给您了。”

吴起以惊人之语抓住了听众的心,他居然说君主的话是危国之 言,这确实是很好的开场白。他以小见大,最后从自己和君主的亲 身经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整个论证具有事实和逻辑的强大力过, 通过君主的话类推到朝廷国家的大事,寓意深远,有着极强的说服

力,令人听后不能不折服于吴起的雄辩与高见。

将心比心

论辩中的最佳结局是双方达到共同认识。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 置互换,让对方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心理,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是达到这一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下例:

从前,在尼泊尔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家四口人:丈夫、妻子、 他们的儿子和小孩的爷爷。他们很贫困。老爷爷干了很多年的活儿, 现在已经老得干不动了,全靠儿子和儿媳妇两口子养活他。老爷爷 的儿子儿媳觉得是个沉重的负担,决定把老爷爷扔到一个很远很远 的地方。他们准备到市场上去买一个大竹筐,用这个筐子把老爷爷 背走。天黑时,男人带了一个大竹筐回来了。他把老爷爷抱起来放 在竹筐里。老爷爷惊讶地说:“你要用筐子把我弄到哪里去?”

“父亲,您知道,我们不能再照顾您了。我们决定把您送到一个 祌圣的地方,那儿所有的人都会对您很好的。您在那儿会比在这儿 生活得更有趣。”

老爷爷马上看出他们的用心,气愤地训斥道:“你这个忘恩负 义的畜生!想想你小时候那些年,我是怎么照顾你的,你就这么报 答我!”

男人恼羞成怒,猛地背起大竹筐,匆匆走出了屋门。男人的孩 子一直偷偷地看着。当父亲就要消失在夜幕里时,他向父亲喊道: “爸爸,把爷爷送走后,千万记着把筐子带回来。” 男人转过身来,迷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带回来?” 孩子回答:“等您老了,我想把您送走的时候,还用得着这个大 笸子呢!”

听了儿子的话,男人的腿颤抖起来。他没法再往前迈步,回转 身,又把老爷爷背回家来。

錐 辦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这个小孩就很巧妙地使用丫将心比心的方法劝说了他的父亲。 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往往是通过假设出某种情况、场景,让

对方体验别人的心理,让对方认识自己的错误。

有一位女大学生向一位解放军同志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感 到雷锋精神现在已经过时了,你们怎么看?”

这位解放军同志说:“假如你在大街上行走时被车辆撞伤倒地不 能动弹,一些人从你的身旁走过并嘲笑你;而这时我走上前把你扶 起来,送进医院,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喝令我走开,说这种精神已 经过时了,还是从内心感激我呢?”

这位解放军同志并不是直接正面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通过 假设某种情况,让对方设身处地地体验到处于困境中迫切需要别人 帮助时,而别人帮助了她的心情,使她从中真正领悟到雷锋精神的 真谛。她和在场的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时我们可以用语言作出假设,来达到将心比心的目的;有时 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现身说法,让对方体验别人的心理,进而对 他的言行作出调整。

严子有个孙子,已经十几岁了,懒惰、贪玩,不用心学习。严 子经常用棍子打他,但终不见其悔改。严子的儿子只有这个独生子, 经常为小孩挨打而忧心忡仲:既怕他吃不消,又怕他死了就绝了后。 因此,每次严子责罚孙子,儿子必定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求情。 严子生气地说道:“我是替你管教儿子,这难道不好吗?”于是打孙 子打得更加厉害。严子的儿子丝逢没有办法。

一天早晨,天降大雪,严子看见孙子在玩抟雪球游戏,不由分 说,竟然剥掉他的衣裳,让他跪在雪地里。孙子哆哆嗦嗦直打寒战。 严子的儿子不敢再说什么,也脱掉自己的衣裳,跪在儿子的旁边。 严子惊讶地问道:

“你儿子有过错,该当受罚;你为什么也跪在这里?” 严子的儿子泪流满面地说道: “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丨” 严子笑了,饶了孙子。

反守为攻

在某些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当单纯防守井不足以保存自己时, 我们就必须抓住论敌的矛盾,反守为攻,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 主动,争取论战的制髙点,一举置论敌于死地。如下例:

在《林海雪原》中,杨子荣以匪徒胡彪的舟份给座山雕献上 “先遣图”,获得了众匪徒的信任,正准备在座山雕举行寿宴的百鸡 宴上,里应外合,一举消灭众匪。谁料到就在这时,曾被解放军抓 获审讯过的匪徒栾平逃脱后来到了威虎山上。

突然,栾平像条疯狗一样,手指杨子荣,吼道:“他……他…… 他不是胡彪,他逛一个共军!”

“啊!”座山雕和七大金刚一齐惊愕地瞅着杨子荣,眼光是那样 凶狠,威虎厅里的空气紧张得就像要爆炸一样。

这时杨子荣“扑哧” 一笑,从容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 “只有疯狗才咬自家人,我知道你的无价宝‘先遺图’被我拿来,你 一定恨我,所以就诬我为共军,真够狠毒的。你说我是共军,我就 是共军吧!可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 历吧!”说着又掏出小烟袋,抽起炯来。

“他……他……”栾平吞吞吐吐地说,“他捉……捉过我!” “哟丨”杨子荣表现出特别惊奇的神情,“那么说,你被共军逮捕 过喽?你此番究竞从哪里来?共军怎么把你放了?或者共军又怎么 把你派来的?现在遍山大雪,你的脚印已留给了共军,好小子,你 把共军引来,我岂能容你!”

杨子荣说着,布置了守山任务。栾平吓得跪在地上,声声向座 山雕哀告:“二爷’他不品胡彪,他是共军!”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54

杨子荣于是把袖子一甩,手枪一摘,严肃地对座山雕说:“三 爷,我胡彪向来不吃小人气,我也逛为了把‘先遺图’献给您而得 罪了这条疯狗,今天有他无我,有我无他,三爷耍是容他,我现在 就下山!”说着一甩袖子就耍走。

这时急着要吃百鸡宴的群匪一看杨子荣要走,乱吵吵地喊道: “九爷不能走,……”座山雕一看这个情景,伸手拉住杨子荣,“老 九,你怎么耍开了小孩子气,三爷不会亏待你。”座山雕又戏耍地问 栾平:“你来投我,拿的什么作晋见礼?”

“今日一无所有,来日下山拿来‘先遣图’,这张图在我老婆的 地窖里。”

杨子荣轻蔑地笑了: “活见鬼,又来花言巧语骗人,骗到三爷头 上了。”

座山雕顺手从座下小铁匣里掏出几张纸:“哼,它早来了,你这 空头人情还是孝敬你姑奶奶去吧! ”

栾平一见,惊得目瞪口呆,满脸冒虚汗,在匪徙们的呼喊怪叫 声中,像条死狗一样被拖出威虎厅……

面对风云突变,杨子荣面不改色,沉着应对,不是忙于防守, 而是以惊人的勇敢和智慧,益起进攻,凭着自己在榧徒中取得的信 任和栾平被捕、来山上留下足迹等弱点,一举便将栾平置于死地, 取得了这场舌战的胜利。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为了私利,利用反守为攻法来嫁祸于人, 那就属于诡辩。如下例:

有个名叫竹庵的医生,不少人来找他看病,但他从来没治好一 个病人。

他老婆感到奇怪,问他道:“我说你的医道是不是太差劲了?病 人吃了你开的药,为什么总是无效昵?”‘

竹庵医生说:“哪里话,我的医道是很髙明的,可是病人都很差 劲,所以治疗不能见效。” “病人怎么差劲法呢?”

“我是照医书上写的进行治疗,可病人却总不按医书上写的那样 生病。”

他自己是个庸医,不学无术,反而责怪病人没按医书来生病, 把过错推给病人,这就是十足的诡辩。

改变立场

日常论辩,不仅要求说服对方,而且耍求自己做好被说服的准 备。可以这样说,在日常论辩中,不是一方被另一方说服,而是双 方都被道理说服。在论辩中,只有双方都讲道理,才能够找到萁正 的对立,才能够真正地软化对立。要让道理去说服双方,就必须讲 清自己的立场,听清对方的立场,将双方的立场辨析溃楚,并在可 能的情况下巧妙地改变自己的立场。

1.改变立场的必经程序

改变立场的必经程序有囲个,一是讲清楚自己的立场,二是听 清楚对方的立场,三是辨析清楚双方的立场,四是巧妙改变自己的 立场。

(!)清楚自己的立场

我们与人发生论辩,首先要讲清自己的立场。立场没有讲清, 那么论辩就是糊涂账。

四川的小刘和浙江的小杨是好朋友,经常一块儿花零花钱。一 次,两人买榨莱,小刘买了一袋四川榨菜。小杨很不乐意:“你怎么 不买浙江榨菜?”小刘:“浙江榨菜的味道哪能有四川榨菜纯正呢?” 小杨:“你真不会吃。浙江榨菜的味道才叫纯正呢!”小刘:“我不会 吃?我是吃榨菜长大的,吃了几十年,恐怕是你不会吃吧。”

在这个事件中,双方都没有把自己的立场讲清。什么叫“纯 正”?这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词。也许双方真正的对立是:小刘是四川 人,喜欢吃麻辣味的榨菜;小杨是浙江人,习惯吃甜味的榨菜。由于 没有讲清立场’反倒引发了新的对立:谁更会吃槔菜?由此可见,讲 清自己的立场,包括讲清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尤其是论点〕,不 致使对方误解自己,避免不必要的对立。

(”听清楚对方的立场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对于对方的立场,重在一个“听”字。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听清对方的立场,有助于正确理解对方,不致发生误会。

①注意对方的言说意义

奥运会亚洲九强赛中国对巴林一役中,李金羽射人两球,让中 国队以2:1获胜,但他又有两个单刀球没进,让中国队的净胜球难以 超过韩国队。于是,甲乙两球迷展开了论辩。甲说:“李金羽不行, 中国队前锋不行。”乙说:“李金羽不行?你上去试试看。没踢过球 就小耍乱讲。“甲于是回敬道:“没踢过球,难道我就没看过球吗?”

球迷甲说李金羽不行,也许是在与世界级前锋作比较;球迷乙 说李金羽行,显然是在与自已作比较。双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 立,问题在于:双方没有弄清楚对方的话蕋在什么意义上说的,反 而因虚假的对立而引发新的对立。谁有资格评球?枭经常看球的, 还是经常踢球的?听话听音,一方面指要听出对方有意义的弦外之 音,更要听出说话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的含义。

②不要妄猜对方的心理

在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里,某人作为主人请客人喝酒,丁一直

没来,主人等得不耐烦,不禁自言自语:“诙来的怎么还不来?”甲 听见了,以为主人是说“不诙来的却来了”,而自己就是不该来的, 于是扭头就走。主人见状,后悔地说道:“不该走的走了。”乙听见 了,以为自己就是诙走却没走的人,于是起身就走。主人急了,追 了出去:“我没说你。”丙听见了,心想,哦,原来一直都在说我,于 是也回家去了。

说话要小心谨慎,听话一定也耍小心谨慎^甲、乙、丙三人 如果不是想当然的理解主人的话,场面也就不会不可收拾了。

③不要篡改对方的观点

甲乙二人买完体育彩票后,甲说:“发行体育彩票好,可以为体 育事业筹集大量资金。”乙说:“我看不好,这是在助长群众的赌博 心理。”甲:“毕竟0的不同嘛。买彩栗是为体育事业作贡献,哪能 等同于赌博?”乙:“既然发行彩票可以集资,是不是要发行航空母 舰彩票,登月彩票?是不是我家修房子缺钱,也来发行彩票呢?”

乙扩大了甲的论点^甲赞成发行体育彩票,但不一定赞成凡 是缺钱就发行彩票的方法^在给软化对立找麻烦。任意扩大对方

的结论,使之变得荒谬可笑,这是论辩时常用的技巧。日常论辩要 求用道理说服双方,而非一方战胜另一方。

2丨辨析清楚双方的立场

】999年高校扩招,舆论褒贬不一。在某电台的直播访谈节目里, 一个髙中毕业的外企总经理与一个大学青年讲师为此事展开论辩。 总绘理认为:扩招没有什么意义,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上大学的必要, 因为他们同样可以生活得好好的;少数人也没必要上大学,因为通 过努力他们一样可以有汽车,有洋房。大学讲师则持相反的观点: 高等教育应该向更多的人敞开大门,因为人们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节目的最后,大学讲师总结道:“我与总经理的根本分歧其实并不 在于是否赞成高校扩招,而在于到底是知识还是物质生活应该成为 人们追求的目标。”

讲师与总经理的报本对立足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可贵的是讲 师在表面的对立之下找到了寘正的对立。只有软化了真正的对立, 才算是真正软化了对立。认清双方立场,找出真正的对立,这是软 化对立的前提。通过讲清自己的立场,听清对方的立场,从而对双 方观点的优劣得失有个清楚的了解,明白真正对立之所在,这是从 道理上软化对立的关键。

3,巧妙改变自己的立场

日常论辩的双方是两团燃烧的真理之火,凑在一起火焰才旺。 为了软化对立’日常论辩耍求适时变化自己的观点,以与对方取得 —致。以下是两种较好的做法:

(!)改造双方的立场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某公司市场部经理与开发部经理为一种新产品的开发论辩起来。 市场部经理认为:在开发一种新产品之前,应先作详细的市场调查, 看消费者有无这种需求。开发部经理则认为:新产品的开发必须保 密,让顾客和同业竞争对手都感到神秘才好。两人论辩了一会儿, 都感到自己的立场有问题。于是市场部经理提出:开发部经理的主 张是正确的,伹开发之前最好进行一次一般性的市场调研。

市场部经理把自己的立场从详细的市场调查调整为一般性的市 场调研,以此来符合对方的观点〔要保密〉,从而软化了对立。把自 己的观点归结到对方的观点中去,可以使双方的立场都得到改造。 引导对方改变观点 一段时间以来,一所学校的学生近视眼发病率很髙,引起了甲、 乙两个医生的争论。甲医生认为,学生近视发病率很高,主要是个 卫生问题,是用眼不卫生引起的;乙医生则认为主要是个教育问题。 甲医生说:“近视眼大多是由看书时间过长,看书姿势不正确等用眼 不卫生引起的,自然是个卫生问题。”乙医生说:“你想过没有,如 果学生座力不重,学生会长时间看书吗?”甲医生说:“也会呀,他 们也许会长时间看课外书。”乙医生说:“既然这样,学校又为什么 不加强用眼卫生教育呢?”甲医生说:“可能教育了没起作用嘛。”乙 医生说:“教育居然不起作用,这难道还不是一个教育问题吗?”

在这场论辩里,乙医生巧妙地把甲医生的观点引人自己的观点 之中:即使是个卫生问题,也首先是一个卫生教育问题,从而还是 一个教育问题。把对方的观点归结到自己的观点中来,可以引导对 方的观点。

第六章

雄辩的方式

推论的方式

一个雄辩的人不但要了解过去,洞悉现在,还要能预料未来, 能够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如下 例中盛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王子乘车上山游猎。车子艰难地爬行在崎 1)1区的羊肠小道上,众臣都使劲地推车,个个汗流浃背,独有一个叫 盛子的大臣,不但不推车,还边走路边哼着歌。王子坐在车上很不 高兴:“我上羊肠山道,群臣都来推车,唯独你边走边唱,不出力, 这是你做臣子的欺侮君主啊!臣欺君,该当何罪?” “臣欺君,该当死而又死。”盛子说。 “什么叫‘死而又死’?”王子问。

“自己身死,妻子又死,这就叫死而又死。”盛子说到这里,把 话锋一转,紧跟着对王子说:“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为人臣欺主的应 得之罪,那么,你是不是也想知道一下做君主的轻慢臣下的应得之‘ 罪呢?”

“君主轻慢臣下,又该怎么样呢?”

“做君主的欺侮轻慢他的臣下,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局 面:有智慧的不肯出谋划策,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国家自然就会 灭亡;能言善辩的不肯做使臣,咫尺天涯,难通有无,就不能与邻 国通好;能征善战的不肯破阵杀敌,将颓兵衰,弱肉强食,边界就 会遭到侵犯。君主轻慢了群臣,内政、外交、国防都无力,败亡的 局面就会随之到来,那时便会国将不国了呢!”

盛子的话,惊得王子通身汗湿,他如梦初醒般地说:“好,好, 说得好!”急忙下令不再叫群臣推车上山了,然后摆酒设宴,与群臣 欢饮。’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盛子不是针对“君主轻慢臣下”的现实状态来论辩,而是髙瞻 远瞩,把它引向未来,对未来的必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辞富

理壮,说得王子浑身汗湿,翻然悔悟,充分显示了盛子论辩的强大 威力0

在运用推论来论辩未来时同时采用其他推论方式,将使我们的 论辩如虎添翼,更具雄辩色彩。

一天,法拉第为了证实“磁能产生电”,在大厅里对着许多宾客 表演,只见他转动摇柄,铜盘在两磁极间不停旋转,电流表指针渐 渐偏离零位,客人们赞不绝口,只有一位贵妇人不以为然,取笑法 拉第:,

“先生,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

“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法拉第把手放在胸前,欠 身回答。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法拉第将电与新生婴儿相类比,电与新生的婴儿一样,现在看 不出有什么用途,但都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他的预见已完全被 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他这样的反驳,通俗而有力。使用推论的方式 必须注意,只有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预测才 有充分的说服力;如果仅仅凭着想当然的推想进行论辩,这是无法 令人信服的。

卡巴延和妻子围着火炉,一边取暧一边闲聊。 “阿妹!要是有朝一日咱们有了钱,你准备怎么花呢?”卡巴延 问妻子。

“吃零食,出外游逛,买最漂亮的衣服,饭菜耍吃得好好的。” “哎呀,那不好,你挥霍浪费!应该存起来。” “什么?存钱?让白蚁吃个精光?哎呀,那是傻瓜,卡巴延,最 好咱们快快活活、舒舒服服地把它花了,除了买零食,每日吃好的, 还要举行一些宴会。”

夫妻俩意见不一,最后卡巴延动火了,把妻子接了一顿,他的 妻子像小孩似的号啕大哭起来。

卡巴延的岳父从房间里走了出来,问:

“怎么啦,女儿,干吗哭呀?”

“我揍了她,爸!”卡巴延未等妻子回答抢先说。

“为啥事?”

“她是个挥霍的女人,爸!她要过花天洒地的生活,要把我的钱 全部花光!”

“哪儿来的钱?”岳父问。 “如果说我们有钱。”

“废话,钱还没有你巳开始打人,怎么说因为挥霍?……’, “是的,因为钱还没有,她就巳经那样讲阔、挥霍了,如果有了 钱,那该怎样呢?”卡巴延一边说一边走开。

卡巴延因为妻子说如果有钱就要吃好的穿好的便断定她是“挥 霍的女人”,并且将她揍了一顿,理由是不充分的。原因有二,首 先,卡巴延将来并不一定有钱;其次,即使有了钱并不见得就会真 的乱花掉,卡巴延看起来振振有同,实际上他是在玩弄预期理由的 诡辩。

联对的方式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联对这种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争 辩某个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联对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在论辩中恰当运用,可使语言简洁有力。联对答辩多用在某些特定 场合,通常逛对方出上句,己方对出下句,表面看起来文质彬彬, 温文尔雅,但实际上往往唇枪舌剑,语意双关,是智力和驾驭语言 能力的较量。在论辩中,它的运用,大多用来讽刺挖苦对方。

如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 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術“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 喊道:“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蹄”谐音“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整。杨国忠想占便宜,却反被

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再让我们看一个事例:

19世纪末,美、英、法、俄、德、意、奥、日八国联军,对中 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 毫无抵御能力,急忙屈膝求和。

一次,清政府与八国“议和”。会议开始前,有一个帝国主义国 家的代表,想借机欺辱中国,并显露自己的才能。他起身离席,阴 阳怪气地对清政府代表说:“我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 式,叫做对联,要求语词对称,音调协调,严密工整。现在我出一 上联,看你们能否对出下联!”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衷极力为他捧场,齐声叫好。他傲慢地 环视四周,油腔滑调地说:“我这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 上。请对下联吧丨”|

八固代表马上明囪了他的含义,发出了一阵得意的狂笑,交口 | 称赞,井蔑视中国代表,看他们如何对应。然而,腐朽无能的清政| 府代表,面对帝国主义分子的挑衅和戏弄,虽然胸有不平,但一时 无词对答,只是尴尬地苦笑。八国代表越发得意忘形。就在这吋, 只见一位清政府代表身后的秘书霍地站起,正义凛然,两眼圆睁, 两道目光犹如电光扫过全场。全场顿时鸦雀无声。片刻,他以洪亮 的声音说道:“既然外国人能想出上联,中国人就能对出下联!下联 是: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对仗严谨,词锋犀利的对答,震慑群魔,使挑衅者相顾愕然, 瞠目结舌。

八国联军代表以“八大壬” “王王在上”显示他们耀武扬威、 目空一切的骄横气势,而这位秘书巧用下联,斥责对方为侵犯我国 边境的“小鬼”。

联对答辩从所表现的内容来说,主耍有正对和反对两种形式。 所谓正对就是使用跟对方语句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句来进行答 辩的方法。

II

第六章 雄辩的方式

明代解缙七八岁时,能文善诗,聪慧无比,名声越传越远。曹 尚书听说后就派人把解缙找来,想亲自考察个究竞。

曹尚书对稚气瘦弱的解缙说:“我念出上句,你马上念出下句。 答非所对,箅输;间有停歇,算输。”

他不等解缙应允,便抢先念道:“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把胸脯一挺,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手指堂前石狮子:“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解缙答:“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手指青天:“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挥手指地:“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曹尚书一时难不住小解缙,便冷眼打量着解缙身上的粗布绿袄 恶意戏弄道:“出水蛤蟆穿绿祆。”说完仰天哈哈大笑,满堂官员无 不面呈得意之色。

解缙却镇定自若,待笑声过后,双眼斜视着曹尚书的大红袍, 加重语气从容答道:“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一听,羞得面红耳赤,满堂官员大惊失色,曹尚书只得 拂袖退堂。

解缙与曹尚书的论辩主耍用的是正对形式,比如“出水蛤蟆穿 绿祆”与“落汤螃蟹着红袍”意义相近。

反对就是用跟对方语句意义相对、相反的对句进行答辩的方法。 郭沫若小时候,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先生追问,没有人承认,先生出了对子: “昨天偷祧钻狗洞,不知是谁?”

并声称说,如能对上,免罚。郭沫若一听,当即对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老师一听,连声叫好。全体学生免除了一次处罚。 郭沫若的对句与先生的对句意义相对。先生的对句表达了对学 生的挖苦,而郭沫若的对句则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联对答辩在古代使用较多。当然,即使在现代,对此有兴趣者, 如有机会也不妨使用。但要用好这种方法,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 学基础知识。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職!I

在雄辩中,采用联对反驳,其方式多种多样。但并非人人都可 驾驭联对这一方式,如果双方旗鼓相当,便可以看出雄辩双方的机

智、巧妙,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曲折的方式

在雄辩中,论辩双方的言辞并非永远都是剑拔弩张,锋芒毕露, 直截了当。有时又需委婉含蓄,旁敲侧击,可谓直道好跑马,曲径 可通幽,各有妙处。有时候,用动听人耳的言辞,温和委婉的语气, 平易近人的态度,曲折隐晦的喑语,更能使对方理解自己,信任自 己,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使用委婉曲折 的方式,更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艰。

首先,委婉曲折的方式可以用来劝谏,因为它可以避免因直接 叙述给对方造成伤害而形成对抗,能让对方在细细品味我们的语言 时接受我们的观点,取得共同的认

比如,为尊者讳,古人对于君父尊长的所作所为不敢直说,而 要采取拐弯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死,一天,他对侍臣说: “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 长一寸,就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帝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当众位大臣 附和皇上时,他却仰天大笑。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 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 是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说:“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说的,‘人中’ 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得有丈八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东方朔是聪明的,他用笑彭祖的方法来讽刺汉武帝的荒唐,真 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过失,进谏时都讲 究说话的含蓄。如果大臣@损“龙颜”,是要杀头的。东方朔运用委 婉的论辩方式,令汉武帝“快地接受了他的批评和讽刺。我们看下

面一^^例子:

有一次,秦王和中期发生了争论。结果中期赢了,秦王输了。 中期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皇宫。秦王大怒,暴跳如雷,决 心要把中期杀掉,以解心头大恨。这时,在秦王身边有个和中期要 好的人对秦王说:

“中期这个人实在是个暴徒,一点也不懂规矩。他幸好遇到大 王这样贤明的君主才能活命。如果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早就没 命了!”

秦王一听,也就不好再加罪于中期了。

在秦王盛怒的情况下,要为中期辩护,如果直言劝说秦王不 要杀中期,这样只能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这时,中期的朋友 采用了委婉曲折式,简单的几句话却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有对中期 的栺责,又有对若杀中期则是暴君的暗示,还有不杀中期则是贤 君的称赞,秦王的火气一下子就平息了下来,也就不好再对中期下 手了。又如下面东方朔的故事:

汉武帝的乳母在宫外犯了罪,武帝想依法处置她。乳母就向东 方朔求助。东方朔说:“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被抓走的时候, 不断回头注视武帝,千万不可说什么,这样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乳母经过汉武帝面前时,果然一步三回头。东方朔在武帝旁边 站立着对乳母说:“你也太痴傻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哪里还会 要你的乳汁养活呢?”

汉武帝听了,面露凄然之色,最终赦免了乳母的罪过。 东方朔为乳母辩护使用的也是委婉曲折术。他间接地、委婉地 向汉武帝表迖了不要忘记乳母的养育之恩,这远比直接规劝武帝不 要治乳母的罪要好得多。

其次,委婉曲折的方式也可用于嘲讽。由于含义的复杂性,对 方真正完全领会语句的本义时,件往已经失去了反击的机会;并曰. 因为表达的间接性,对方又不好发作。这就如同一把投向论敌的软 刀子,对方只好默默地独自承受伤痛。如下例: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在公园里,栏杆外盛开的月季沉甸甸地垂下来。一个小伙子紧 挨着姑娘讨好着说:“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你看,那鲜花在你

面前都羞得抬不起头来了,而只有我,才配作烘托你的绿叶。”

姑娘用手指着旁边的仙人掌说:“不!你看,那仙人掌为什么还 直挺挺地站在我的面前?”

“怎么能用呆头呆脑的仙人掌来和你相提并论呢?它皮厚,身上 净是刺,令人讨厌!”

姑娘莞尔一笑:“是啊,它为什么还不知道害羞呢?” 姑娘表面是说仙人掌,实际上表达了对对方不知羞耻的厌恶之感。 再次,委婉曲折的方式还可用于避讳的需要。在论辩中,对于 某些事情我们不愿意直接说出来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女儿借了父亲的车出去和小伙子幽会,结果却出了一点小小的 车祸。后来小伙子问:“你父亲对此说了些什么?” “你耍我把坏字眼省掉吗?” “是的。“

“好。那他就什么话也没有说。”

这个姑娘不愿宜说父亲净说坏话,而改说“什么话也没说”,反 而给人一种宽大为怀的感觉。

当然,使用委婉曲折式应该恰当,特别是不能借此随便含沙射 影、冷嘲热讽、挖苦别人。如下例:

正楚上下班时间,乘公共汽车的人多。甲好不容揚挤上了车, 长吁了一口气,不小心碰到了前面的乙。

乙不客气地说:“拱什么,谁不知道今年是猪年。” 甲一听火了,也不相让,回敬道:“狗年都过去了,你叫什么!” 像这样含沙射影地互相攻击对方是“猪”、“狗”,就是缺乏道 德修养,是不文明的表现。

借鉴的方式

第六章 雄辩的方式

论辩中运用借鉴的方式是指在受到对方攻击的情况下,不直接 从正面答辩,而是借助论敌的话进行反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从而取得更有力的反驳和揭露效果,将论敌驳倒。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与反对苏联政府的人进行论辩。反对 者辩不过诗人,一气之下骂道:“马雅可夫斯蕋,你和混蛋差不了多 少!”

马雅可夫斯基见他居然骂人,怒火中烧,但他怒而不露,把握 分寸,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对者跟前说:“你说我和混蛋差不多?”

诗人略略停一停,故意用眼光看了看自己和反对者的距离,然 后大声说:“我和混蛋只有一步之差。”

诗人在受到对方攻击的情况下,没有直接从正面答辩,而是借 助对方的话进行反击,把“混蛋”的帽子返还给了对方,既反驳有 力,又不失分寸。

下面的例子,会使我们对这种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个傲慢无现的观众对俄罗斯著名的丑角杜罗夫说:“耍想受到 观众的欢迎,丑角是不是要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呢?”

“的确如此,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一样的脸的话,定能拿双

这位观众想拿杜罗夫开心,讥嘲丑角的脸“愚蠢而又丑怪”。然 而,杜罗夫机智地借助论敌的话进行反击,从而取得更有力的反驳 和揭露效果,将论敌驳倒,取得了反辩的胜利。

某城里住着三个兄弟^三个年轻的商人。有一次他们三人准 备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就把钱交给了一个诚实的农民保管,并 且说定:只有他们兄弟三个一起来取钱时,才能把钱交还。

他们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生意,陆续回到了家里。然而老 三先来到农民这儿,施展种种骗术,拿了饯逃走了。老大、老二知 道后,气得耍命,就告到了法院。

法官判决耍农民赔钱,不然就耍他拿出全部家产作抵押。农紀 心里难受极了。一个邻居见此情形,对他说:“你不用怕,我去法庭 为你辩护。”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农民、商人各自带着自己的辩护人来见法官。商人的律师那只 舌头转得飞快,他讲个不停,把这个农民说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样。 这时,农民的辩护人站起来说:“法官先生,商人的钱就在农民 的口袋里,他可以马上还给他们,只是他们之间有这么一个约定:

只有他们兄弟三人一起来的吋候,才能把钱交还。这样吧,让他们 兄弟三人一起来,他们马上就可以把钱取回去。”

法官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而老三早已无影无踪,结果两个 商人什么也没有捞到。

在农民就要蒙受不白之冤时,他的邻居巧借对方的活题:只有 三个人一起来,才可以把钱交出来,而现在只来了两个,当然不必 要把钱拿给他们了。就这样,农民打赢了这场官司,避免了一场元 谓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巧借对方话题进行反驳是唯一的也是最 有效的制胜方法。

使用借言答辩的方法,必须善于洞察和利用对方论题的矛盾。 如下例:

有个商贩在集市上卖马,每匹马要价500块钱。他吹嘘道:“我丨 楚个养马能手,我驯养的马跑起来四蹄腾空,快如闪电,无论跟什^ 么马比赛,我的马总是得胜。如果试下来不是这样,我愿意倒贴500 I 块钱!”!

一个驭手经过这里,听了他的话,接口说:“你的马真是太好: 了,我要买下来,不过你得先把两匹马牵过来,止我试试它们的 脚力。”

“行!行!”商贩连声同意,驭手把两匹马牵走了。 过了一会儿,商贩找到驭手,要他支付两匹马的价钱。驭手说: “我已经给你结了账,一分钱也不欠你了!”

商贩一听,急得跳了起来,说:“买一匹马是500块钱,两匹马 是1000块钱,你一分钱也没给我,怎么说不欠我的钱了呢?”

“有意思!”驭手撇撇嘴说,“我让你的两匹马比试一下,结果 一匹在前,一匹在后。在前面的我应该付给你500块钱,在后面的你 应该倒贴我500块钱。这样一来一去,我们的账不是算清了吗?我还 欠你仆么钱呢?”

商贩目瞪口呆,答不出一句话来。

第六章 雄辩的方式

这个驭手没出一文钱就昧着良心牵去商贩两匹马,这种行为实 在不可取,但他的论辩方式却是严谨的,无懈可击的,能够给我们 以启示:利用论敌的矛盾,用对方自己的话反驳对方,这确实是论

辩制胜的绝妙方式。

有时借言答辩的方式也能取得一种幽默风趣的论辩效果。如下

例:

别 人 心

悦 诚 服 的 技 巧

有一对夫妇贴墙纸,丈夫认为贴得不好,而妻子却满不在乎。 丈夫气恼地说:“我是追求尽善尽美的,而你却不是这样!” “这就是你娶我,我嫁给你的原因。”妻子说。 妻子巧借丈夫的话来解释他们结婚的原因,反而证明妻子是 “尽善尽美的”而丈夫却不怎么样。幽默诙谐之趣溢于言表。

问句的方式

古希腊哲学家尤戴奠斯告诉苏格拉底,像欺骗、偷窃之类的行 为都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不同意他的看法,于是他们展开了一场

论辩。

苏:“如果在作战时欺骗敌人,难道也是不正义的吗?” 尤:“这倒是正义的,不过我说的是我们的朋友。” 苏:“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 军就要来了,因此鼓舞了士气,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欺骗呢?” 尤:“我看应该是正义的。”

苏:“又如一个需要服药的孩子却不肯服药,他的父亲就骗他, 把药当饭给他吃了,这欺骗的方法使孩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 行为该怎么理解呢?”

尤:“我看应该是正义的。”

苏:“又如一个人担心朋友会因心情沮丧而自杀,便把朋友的剑 一类的东西偷偷地拿走了,这种行为箅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呢?” 尤:“当然,也是正义的。” 苏:“那么,能说对朋友就不能欺骗、偷窃吗?” 尤:“的确不能。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巳经说过的。” 苏格拉底通过巧妙设问,终于使对方的认识有了转变,取得了 论辩的胜利。

使用问句制服论敌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质问制敌式

在论辩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论敌观点的认真分析,抓住论敌的 自相矛盾之处,针对论敌的致命点主动出击。一声质问,即可置论 敌于死地。

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绞尽脑汁地宣扬:上帝无所不在、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等等。

为了反驳经院哲学家,有人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上帝 能否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呢?”

第六章 雄辩的方式

这个问题把经院哲学家们问得目瞪口呆。因为,如果回答说上 帝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就有一块石头是上帝举 不起来的,这样上帝就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回答说上帝不能造出 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就有一块石头是上帝造不出来的, 上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总之,不管怎样,上帝都不是无所不能的。

2丨反问制敌式

在论辩中,用反问句直接进行驳诘,很有力量。反问,就是一 种用否定的问句表达肯定的语意或用肯定的问句表达否定的语意 的一种问句形式。巧用反问,可以给语言增添一种凌厉逼人的雄辩 气势。

如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人士挑衅地对我国代表 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就没有 和平解决的诚意。”

我国代表义正词严地回答:“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采取什么方 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需向他国做什么保证。请问:你们 竞选总统也需要向我们做什么保证吗?”

一句反问,使这位西方外交人士哑口无言。

又如,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国民党 费尽心机,抓住“七君子”和共产党、张学良有过公开电信来往的 事实,大做文章,竭力想给他们扣上联合共产党反对政府的罪名。

“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在法庭上反问道:“我们打电报请张学良抗 曰,起诉书说我们勾结张杨兵变;我们发了同样的电报给国哚政府, 为什么不说我们勾结国氐政府?共产党给我们写公开信,起诉书说 我们勾结共产党;共产党也给蒋委员长和国氐党发公开信,是不是 蒋委员长和国民党也勾结共产党?” 旁听席上一片笑声。

邹韬奋的几声反问,词锋犀利,锐不可当,宜逼枵检察官支支 吾吾,有口难言。

反问制敌的长处还在于:有吋可以利用对手的问话组成反问, 巧妙地将问题推给对方,取得以守为攻的功效。如下例:

某人问自己的犹太助手道:“为什么犹太人在回答问题时总喜欢 用反问句呢?”

助手惊奇地反问:“为什么犹太人在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反问 句呢?”

这个犹太人用对方的提问组成反问句,很巧妙地把问题推给对 方来回答。当我们对某些问题不屑于回答时,不妨采用此法。

模仿的方式

在论辩中,对对方的提问不能避而不答,而应以反问的形式模 仿对方的话语结构,提出一个既与对方提问方式相同,又意思相反 的问题来回击对方,反守为攻。

相传,在江南苏州,有一个年轻芙丽的姑娘,名字叫巧姑。巧姑 不仅心灵手巧,还有一副好口才,能言善辩。皇帝听说后,一吋兴起, 想去试一试这位姑娘遒否真的如所传那样聪慧,于是骑马只身前往。 皇帝到来时,正巧看见巧姑在自家门口的田里插秧,就问道: “这位姑娘,你插秧这等熟练,请问你一天能插几千几百几十下?”

只见巧姑笑着说:“先生,你的马跑得这么快,敢问你的马蹄一 天能落几千几百几十次呢?”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皇帝一听,果然不同凡响,就准备下马,却故意脚踩马蹬,挺

身悬空,做出似下非下的样子问巧姑:“你猎我是上马还是下马?”

只见巧姑不慌不忙地一只脚踩在田里,一只脚踏在田坎上,反 问皇帝说:“请问我是想下田干活?还是想收工回家呢?” 皇帝听罢,无言以对,但心中却佩服不已。 皇帝要巧姑在“上马”与“下马”之间作出选择,如果巧姑说 “上马”,皇帝会下马,如果说“下马”,皇帝又会上马,企图以此使 巧姑陷人困境。巧姑看透了这-点,将计就计反问句,要求皇帝 在“下田干活”与“收工回家”之间作出选择。说“下田”她会收 工,说“收工”她会下田,所以皇帝也只好哑口无言。

由于巧姑模仿皇帝的语言来回答皇帝的问话,不仅没有被皇帝 难倒,反而将皇帝难住了。

诚实的方式

很多人都想用一种机智的语言让对方相信你的话。但在现实中, 这种方式并不是不可取,而是彳故起来太难了。

生活在现代的这个社会,你一定要相信,比你聪明的人虽然不 是很多,伹至少有很多人和你一样聪明。

那么凭什么让那些和你一样聪明的人相信你的话呢? 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要想让对方相信你的话也不是件 容易的事。如下例。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之后到了一家大公司。这家公司是经营玉 石的公司,本来这位大学生是应聘公司职员的,可是上面却把他分 到了公司下面的店里站柜台,让他向客人卖玉石。

虽然当一名售货员并不是这位大学生的理想,但是他想既然分 到了这里就应该安心地干下去。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位大学生卖的玉石竟然是全店售货员中 卖出最多的。

那么这位大学生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销售方式呢?他采用的就是 诚实的方式。

当一位客人到来的时候,一般的店员都是向客人说自己经营的 玉石是多么的好,价钱多么的合理。

这位大学生并不是这样,他先是向对方说出这种玉的价格,然 后对客人说:“这种玉是一种顶级玉石,如果不是有些微瑕,那么它 的价格就不是现在的这种价格了。”

然后他就向客人指出那玉石的微瑕,然后再向客人讲解一些鉴 定玉石的技巧。结果,客人总是高高兴兴地买下他推荐的玉石。

由此可见,诚实的语言也是论辩的技巧,有时,这种方式比巧 舌如簧更加有力。

当然,通过机智加诚实的申辩不但能令身处逆境者转危为安, 有时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下例。

古时候,魏文侯得到了一兄夭鹅,就派了一名叫毋择的人给齐 侯送去。毋择小心翼翼地捧着天鹅前行,谁知一不留神,天鹅直冲 云霄飞走了。毋择吓坏了,苦思冥想后,毅然来到齐侯的宫殿,双 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只空空的鸟笼,并对齐侯禀道:“大王, 我的国君派我来给您送天鹅来了。”

“请问,天鹅在哪里?”齐侯见是只空鸟笼,非常生气地问。周 围的大臣也都露出愤怒和鄙夷的神情。

但毋择不慌不忙地回答:“一路上我非常小心地看守着天鹅,当 我发现天鹅干渴得厉害的时候,于心不忍,就将它放出来喝水,谁 知就这一会的工夫,它就飞上天,再也没有回来,当吋我难过到了 极点。我原想,世上的天鹅那么多,不如就买一只相似的送给大王 吧,但一想,这样岂不是欺骗大王吗?我又责怪自己,连送一只天鹅 都送不到,不如自杀算了,但这样一来,传出去岂不会让别人认为 国君把鸟兽看得比人还重要吗?我又想,没有天鹅有何颜面见大王 呢?干脆逃跑好了,但这样岂不因为我而影响两国的友好往来吗? 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呈上一只空鸟笼给大王,请大王发落。”

听完毋择的话,齐侯被感动了,非但丝亳没有怪罪毋择,反而 对他说:“你这几句话远远胜过了一只天鹅,我封给你百里之地好 吗?”毋择谢恩不已。

旌锊——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毋择凭着他的聪慧及诚实的同答,

不但没有因丢失天鹅而被斩首,反而得到了齐侯的看重和奖赏,他 的话所以有如此强烈的雄辩力量,是因为他使用了诚实的这种论辩 方式,即:如果换了一只天鹅,就是欺骗大王;我不能欺骗大王, 所以我不能换一只天鹅。

引用诗词的方式

诗词具有强烈的感情、奇特的想象、精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 因而在论辩中恰当地运用这种形式,可使我们的论辩产生巨大的感 人力量。

我国古代人说话、论辩,经常引用前代经典或当代圣贤的某些 话语,来佐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比如,四书的《大学》中就有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 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的话。《左传"成公二年》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诗曰:‘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到了唐宋,文人作文更习惯引用古代哲人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 点了。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虽然不满100字,也引用了孔子在《论 语’子罕》中的话,在叙述他的陋室生活后,来赞扬他的陋室,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欧阳修在《五代 史伶官传序》中,引用了《尚啪》的话“满招损,谦受益”来证明 他的观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

到了近代,人们写文章利用先哲的话来阐明自己的意见的情况 也很多。如鲁迅的《在钟楼上》中,就活用了孔夫子的话:“四万万 男女同胞、侨胞、异胞之中,有的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的 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怎不造出相当的文艺来呢?”他用“饱食 终日”、“群居终日”这些话批评了当时的闲适文化,言简意赅。毛 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也引用了宋朝朱熹在《中庸》笫十三 章中所注的话,说:“宋朝的哲学家朱熹,写了许多书,说了许多 话,大家都忘记了,但有一句话没有忘记:‘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即以帝国主义及典走狗蒋介石反动派 之道,还治帝国主义及某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身。如此而已,岂有 他哉!”他这样引用朱熹的话,就用得非常恰当,比自己说有力得 多,简直是用活了。用得恰到好处,便能使论辩更加出色,自己的 论点更加有力量。如下例《七步诗》的故事。

三国时候,曹丕当了魏文帝,十分嫉恨他的弟弟曹植,总想找 个借口把他杀掉。-一天,曹丕召曹椬进宫,限令他七步之内作诗一 首,并要求诗要以兄弟为题,表现兄弟关系,却不许出现“兄弟” 字样,如果作不出,就当处死。曹椬在生死关头,十分镇静,略为 思索,便满含悲愤地吟诵起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诵完毕,还未走完限定步数。

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对曹植进行了一系列的迫害。曹植 在这里借助诗的形式,运用借喻的手法,通过豆萁与豆子互相熬煎 这一艺术典型的刻画,间接地表现了兄弟之间骨肉相戕的残酷性, 也流露出对自己遭受迫害的炽烈的怨恨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由于诗歌符合曹丕的耍求,曹丕也无可奈何,只好放了曹植。

诗歌往往采用比兴的手法,借助对其他事物的咏诵来表达我们的 感情,委婉曲折的咏唱往往可以表现出对论敌更强烈的嘲讽与谴责。 明代文学家解缙小的时候,有一天,舂雨绵绵,放学后,解缙 冒雨回家,走到土地庙前,不慎滑倒。这时,有两个老乡绅正在庙 门口下棋,看到解缙被摔得满身泥水,幸灾乐祸,不禁捧腹大笑。 解缙从地上爬起来,见这两个鱼肉乡里的老家伙正对着自己狂笑, 非常气愤,便朗声念道:

春风伴春雨,水流满街泥。 摔倒大官人,笑煞两匹驴。 这两个老家伙听见,羞得脸红脖子粗,便气急败坏地斥责说: “老夫下棋,笑的是一个不敢过河的卒子,你乳臭未除,怎么作诗 骂人?”

1



人 心

悦 诚 服 的 技 巧

解缙笑着再念道:

既然没笑我,怎知我骂你, 作诗骂畜生,尔辈何心虛? 两个老家伙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由于诗歌往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因而可以酣畅淋 漓地抒发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爱憎感情,使论辩充满瑰丽的艺术色彩。 请看刘三姐和陶秀才对歌的情景: 陶秀才:

劝你休要惹祸灾,莫家有势又有财, 官家见他让三分,阎王见他要下拜。 你若顺了莫公意,莫公自有好安排, 在家让你日不哂,出门三步有人抬。

刘三姐:

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 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陶秀才极尽吹牛拍马之能事,把财主捧上了天,妄图引诱刘三 姐屈从莫财主,岂料刘三妲回敬山歌一首,运用神奇的夸张手法, 描写了财主的凶残狠毒,给了对方当头一櫸。

诗词辩论法在古代用得较多,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一般较少运 用。但在论辩中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却并不少见,比如清末著 名思想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 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常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 家所引用。论辩中恰当地引用中外名家的诗词名句,同样也可为雄 辩增添诗的色彩。

引用数据的方式

西方有句俗语:“数字不会撒谎。”一语道出了数据具有的强大 的说服力。在论辩中,如果恰当地引用数据,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 作用。如下例周总理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总理说:“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

人口过多。”

周总理反驳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英国的人口在笫一次世界 大战前是4500万,不箅太多,但是,英国曾经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 是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 1/3,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有150万。中国 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 立军事棊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丁它的人口多 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周总理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几个数据。在确凿无疑的数据面 前,不管对方怎样抵赖、狡辩也都无济于事。在这里数据显示出一 种非凡的雄辩力量!

又如,有位小学语文老师上作文讲评课,他说:“同学们,昨天 大家写了《放学路上》的作文,这次作文写得好不好呢?我们看两 个数字就知道了。我们班50人,写回家路上自己奋不顾身跳进水里 救了失足落水小孩的20人,写捡到钱包交给警察的21人。同学们想 想看,哪里会有那么多央足落水的小孩恰好在放学的时候让你们去 救呢?路上哪里会有那么多钱包让你们去捡呢?我活了这么大年纪, 上班下班走了那么多年,怎么就没有你们那么好的运气,一次也没 捡到过钱包呢?”

小学生们都哄堂大笑起来。这位老师引用两个数据就把学生的 错误,形象地揭示出来了。

引用数据的方式有着不容置疑的雄辩力量,但是必须注意,所 引用的数据必须是准确无误的,否则就成了论辩。

^^3?:‘ ^^^^

錐辫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臓『#,

^ ‘ ^:‘一

北齐髙祖有一个十分钟爱的优伶石动筒,有一次他去参观国子 监,一些经学博士正在辩论,正说到孔子门徒中有72人,在仕途上 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石动筒插进来问:“72人中,有几个是戴帽子 的,有几个是不戴帽子的?”博士说:“经书上没有记载。”石动筒说: “先生读书,怎么没有注意孔子门徒中戴帽子的是30个,不戴帽子的 是42个?”博士问他:“根据什么文章?”石动筒说:“《论语》上说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一共 岂不是72人吗?”

石动筒这里所引用的数据是没有论证性的。他将《论语》中表 示约数的“五六人”、“六七人”曲解为五六和六七相乘,这种数据 就是错误的。有的诡辩者为了达到其诡辩的目的,往往引用一些毫 无根据的虚假数据,这就是虚假数据式诡辩了。

另外,所引用的数据还必须与论题有必然联系,所引用的数据 必须能够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如下例:

有一次,齐高祖令人读《昭明文选》中郭璞的《游仙诗》,高祖十 分欣赏,可那个石动筒口出大言:“这有什么好,让我写一首,肯定 胜过他一倍!”高祖说:“你是什么家伙,能与郭璞比!”石动筒说: “陛下让我写,如不及他,我甘当死罪。”于是高祖就让他写。石动筒 随口说道:“郭璞《游仙诗》说,‘青溪千佘仞,中有一道士,,我的诗是 ‘青溪二千仞,中有两道士’,岂不胜过他一倍吗?”齐高祖大笑。

石动筒说他的诗胜过郭璞的一倍,是指数量上的一倍;将郭璞 诗中的“千余仞”增加至“二千仞”、“一道士”增加至“两道士”, 并不能就此得出他的诗胜过郭璞一倍的结论。

我们也可能经常碰到一些人故意引用一些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 的数据为其错误论点辩护,这就是诡辩,这种诡辩我们称为滥用数 据式诡辩。

接过话题的方式

巧妙地接过对方的话题来要求对方进行抉择,能够出其不意地 将对手置于尴尬境地。如下面阿凡提的故事就体现这一点。

有一天,阿凡提去集市买毛驴,见卖驴的地方挤满了乡下来的 农民。这时候,有个衣着考究、自命不凡的人经过那里,皱着眉头 说道:“唉,这个地方真糟糕,不是农民,就是毛驴。”

阿凡提听了,心中生气,就走上前去说道:“先生,想必你一定 是农民了?”

那人傲慢地叫答:“不,我不是农民。” 阿凡提继续问:“那你是什么呢?”

这个自命不凡的人说的话本身就有漏洞,因为这句话容易让人 理解成这里的东西不是毛驴就是农民。

阿凡提巧妙地接过对方的这句话,轻松地连声追问,就使得对 方窘态百出。

使用这种论辩的方式也必须注意,并不是随便用一种两难的方 式就能让对方无法问答,而是要首先找准对方的漏洞,在追问的过 程中让对方无后路可退。

单刀直入的方式

论辩的技巧和反技巧如果太多,不仅需要浪费我们太多的时间, 而且把论辩的简洁之美破坏殆尽,效果还并不见得明显。尤其是在 论辩中,当双方都掌握了那些技巧和反技巧,论辩者往往就会心力 交瘁,甚至会陷人技巧的圈子而忘记了论辩的目的。更何况绝大多 数人都喜欢直率的表达,对单刀直人的表达难以拒绝,讨厌那种拐 弯抹角、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过分含蓄。

所以说,在某些场合,对于某些人,我们需要的是化繁为简, 直截了当。歇后语“关公进曹营^单刀直人”,就是比喻说话直截 了当,不绕弯子。

雄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1706—1790〉,是乔治,怀特菲 尔德(布道者)的老朋友,但是,富兰克林始终视他们之间的交情 为世俗的友情,绝非教徒对传教士的崇拜。有一次,怀特菲尔德从 英国到了波士顿,写信向富兰兒林提及不知在费城停留期问能在何 处住宿。富兰克林杏截了当地回答说:“你知道我住的地方。如果你 不避简陋,我们非常欢迎你来住。”怀特菲尔德说:“假如你是看在 基督的面上愿意竭诚招待我,上帝一定会以祝福来冋报你。”富兰克 林替怀特菲尔德印讲道书,但就是不能皈依他的教派,从来没有满 意地相信怀特菲尔德的祈祷已经应验,于是又直截了当地回答说: “可别弄错了。我不是看在基督的分上,是看在你的分上。”

单刀宜入、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既为发言者确立

了辩论中心,便于在明确的观点统领下,集中材料进行论证,又划 清了阵线,便于听众分析思考。

从某种角度来说,直截了当就是简单,是一门既简单又高超的

艺术。

如果你感在你所说的各种事情上都取得驾驭人的卓越能力,一个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集中火力瞄准对方的缺陷。如果在交往和劝说别人 时,能找到与对方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能互补,那么一定会取得良 好的说服效果其实个性坦率的人都很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 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更知道如何利用对方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 点.^然后,再进一步地与对方合作,进而实现双赢。

连锁紧扣的方式

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一环扣一环的复杂联系。在论辩之中,利用 这种连环条件联系,深人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内在联系,将前后 论辩过程密切地串联在一起,使自己的论辩言辞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与雄辩的说服力。擅长运用连锁紧扣方法,能极大地表现一个人的 聪明才智。〃

连锁紧扣有两种表现形式:一、连锁分离式。即:以一系列的 环环相扣的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肯定第一个命题的条件而得出后 一个命题结论的论辩形式。二、连锁拒取式。即:以一系列的环环 相扣的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否定后一个条件命题后件而得出否定 第一个条件命题前件的论辩方式。请看下面的故事:

汉朝时,黄霸为颍川郡的郡守,他刚到任就有两个妇女为争夺 一个小男孩吵着到官府告状来了。黄霸派人抱了那个孩子放在坪院 中间,对两个妇女说:“你们抢吧,谁抢着这个孩子,他就归谁。”

那两个妇女都没命地扑向孩子,一个抱着孩子的腰,一个抱着 孩子的腿,果真抢了起来。孩子哪受得了这番折腾呢?于是就哇哇 大哭起来。孩子一哭,一个妇女就松了手,也跟着哭了起来。

黄霸指着夺到孩子的妇女说:“这孩子不是你的,你怎么赖人家 的孩子?”她却分辩说:“你明明说谁抢到了孩子,孩子就是谁的, 我抢到了孩子,怎么又说不是我的呢?”

黄霸厉声喝道:“如果这孩子真是你的,你是孩子的母亲,你就 会心疼孩子;如果你心疼孩子,你就会怕孩子受伤;如果你怕孩子 受伤,你就不会咬牙切齿地抢孩子而不撒手。现在你死命地拖抢孩 子,可见这孩子不是你的!”

黄霸在与这一妇女的论辩中,使用了连锁拒取式,通过否定最 后一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你死命地拖抢孩子”,得出否定笫一个条件 命题的前件的结论:“这孩子不是你的。”黄霸的论辩有着不容置疑 的说服力。

一语双关的方式

一语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别义或者谐 音等关系,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 方式含蓄委婉,生动活泼,又幽默诙谐,饶有趣味,能够给人以意 在言外之感,使人回味无穷,因而经常为人们在论辩中使用。

1.利用谐音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两件事情或者两种内 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便是利用1皆音。

0〉打碎一桶(统)还有理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有一次,明朝文学家解缙一不小心,把金銮殿上两只玉桶中的 一只给打碎了。一件传国之宝被毁,于是有佞臣禀告皇帝,说解缙 想造反。皇帝大怒,问为什么打砟玉桶,解缙答道:“为了万岁的江 山:告状者说广打碎玉桶,明明是要造反。”解缙连忙借助于同音词的 谐音关系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 统(桶)江山?”皇帝一听,连称“打得好打得好”。解缙的罪名,自 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皇帝忍渴,臣子吃梨

乾隆皇帝一次微服私访,一代大学士纪哓岚伴驾前行。两人都 走得口干舌燥。纪晓岚就在一棵梨树上摘一颗梨独自吃了。乾隆皇 帝生气地说:“孔融四岁能让梨,爱卿得梨为什么就不让呢?”纪哓 岚知道自己失了礼,赶紧解释说:“梨者,离也。臣奉命伴驾,不敢 让梨。”乾隆皇帝又说:“那分给我吃一口梨也好啊丨”纪晓岚于是也 借助于同音词的谐音关系说了: “臣哪敢与君分梨(离)呢?”乾隆 皇帝咽了咽口水,对纪晓岚却没有办法。

2丨利用别义

在论辩中,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好回答或者不能回答的,利用 歧义往往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阿凡提复仇记

名人阿凡提在闹市租房开美容店,租期一年,店主每次理发都 不绐钱。有一天,房东又来了,阿凡提照例给他剃了光头,边刮脸 边问道:“东家,眉毛要不要?”店主不快,说:“废话,当然要丨”阿 凡提于是“刷刷”两刀,把店主的两道眉毛剃了下来,说:“要,就 给你吧广店主气得说不出话来,埋怨自己不该说“要”。这吋,阿凡 提又问:“喂,胡子要不要?”店主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于是 又是两刀,把店主苦心蓄养的大胡子刮下来,还把它甩到了地上。 就这样,阿凡提言在此而意在彼,把店主整治得无可奈何。

(幻轰炸机与维生素

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决定恢复生产8-1轰炸机,引起了许多美国人 的反对。在记者招待会上,里根面对责问侃侃而谈:“我只知道是 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一定也需要这种不可 缺少的东西。”如此妙言,竞然使得那些反对者一时不知所措。

〔3〕花怎么追蝴蝶

有一位农村小伙子和一位姑娘暗暗相爱,两人都羞于直接表白。 一天,两人在田间相遇,姑娘灵机一动,指着在花间飞动的蝴蝶问

小伙子:“你说为什么只见蝴蝶恋花,不见花追蝴蝶呢?”小伙子一时 发懵,突然又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表达了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花怎么能追蝴蝶呢?”这位姑娘的无疑而问,自然令对方思考到双关 意义,话语巧妙,既实现了完美的表情达意,又不丟脸面,不留人

口实。

欲擒故纵的方式

论辩中,通过某些语言或行动,先放后收,一纵一擒,可以使 对方松懈、麻痹、上当,可以诱导对方按照我们不便于表达出来的 意愿行事,最终无可奈何地举起白旗。这种方法,就是欲擒故纵, 激将制胜。

1.趣设悬念

设置悬念,是欲擒故纵的一个基本技巧,可以算得上人人都会。 但是,做到趣设悬念,以增强论辩的效果,又不至于弄巧成拙,就 不是人人都会的事情了。“请不要阅读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这是 一个作家在他的著作扉页上的一句饶有趣味的话。后来,这个作家 做了一个调查,不由得笑了,因力他发现绝力部分的读者都是从第 七章第七节开始读他的著作的’而这就是他写那句话的真正目的。

以弱凌强

以弱可以凌强吗?这,对于“红颜祸水”陈圆圆来说应该不是 个问题,因为她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当然,古今中外的许多貌美者 都做过这样的事情。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二;:::’,』

当年闯王李自成进京,视陈圆圆为“红颜祸水”,下令勒死她。 李自成的卫士刚要动手,跪在地上的陈圆圆却对李自成发出了一阵 微微的冷笑。李自成喝问她冷笑什么,她又跪下说了一个平截话: “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 不到……”李自成忙问想不到什么,她才字正腔圆地回答:“想不到 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李自成要求解释,她再答:“大王,小女 子也出自良家,堕人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屑身不由己。初被皇

亲田畹霸占,后被吴总兵夺去,大王手下刘将军又围府将小女子抢 来,都不进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又有何罪过?大王 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段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就是无辜 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李自成怔住 了,许久才叫她起来说话。于是,陈圆圆陈述了杀她与不杀她之间 的利害得失,终于使李自成放了她。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知道,陈圆圆此招人人可学,不见得非美 人不可习得;李自成的“教训”也是人人可鉴。为什么李自成的“教 训”人人可鉴呢?因为我们更要善于识破论敌的激将方法,在任何情 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因论敌的激将挑拨而暴怒、悲愤, 以致不能控制自己,给论敌留下话柄,钴了空子,造成论辩失败。

3丨逼人生气

過人生气,也就是利用心理学所说的人们的应激心理。先纵对 方生气,在一片慌乱中再擒对方的谬论,是为欲擒故纵。

东汉末年的华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医,应该-说与他善于逼人生 气有关系。例如有一次,有个郡守得了重病,请华佗治病,华佗绐 他切了脉,就不声不响地走了。郡守以为招待不周,连忙送去重金, 盛宴以待。华佗悉数笑纳,“席卷”钱财而去,没有留下药方,却 留下一封信,称“无耻郡守,枉活人间”,气得郡守派人追杀,口吐 淤血,病竟然好了。华佗后来把财礼退还郡守,那是题外之话。

4丨以敌为友

注意,这里的以敌为友不是真的以敌为友,也不是化敌为友, 而是在论敌的荒谬之处尚且处于隐藏状态的时候,以赞同者的面目 引诱论敌不借公开暴露其荒谬之论的一种权宜之计。以赞同者的面 目出现为纵,一举揭露其荒谬之论为擒,是为欲擒故纵,也可輪为 引蛇出洞。

贺龙元帅1925年在湖南的时候,就曾用过引蛇出洞的方法打击 了英国不法商人。

旌辫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当时,贺龙的部下没收了一批英0商人的军火和鸦片,为此, 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由省政府官员陪同前来找贺龙交涉,对贺龙 傲慢地说:“敝国商人在贵地经商,财物被你的手下抢劫一空,请你 处置。”贺龙不紧不设地说:“那就请你写一张丢失货物的清单,也 一并把枪支弹药和鸦片写上吧。”英国官员信以为真,就一一写了起 来,最后还郑重其事地签上了名。这时,贺龙接过清单’把脸一沉, 厉声说:“我正在追查私运这批军火和倒卖毒品的罪犯,现在你们送 上门来了!你们违反了中国的法令,我要向国际法庭控告你们!”英 国官员闻言,狼狈不堪。

0

::、二,;;、::丫 :工:.;;.::.::":.々〉^

.1:

&1111. 卜

III

雄辩的方法

第七章

仿拟答辩法

仿拟答辩就是通过仿拟对方的句式或推论形式来回击论敌,巧 妙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仿拟答辩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仿拟句式法

这是模仿对方的语句形式,构造一个新的语句来回击论敌的

方法。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身体肥胖,面色较黑。一天他在郊外 散步,遇到两个花花公子,其中一位笑着嘲讽道:“你看,怪不得太 阳不见了,原来一朵乌云飘过来啦。”

两位花花公子把克雷洛夫比作“一朵乌云遮盖了太阳”来进行 嘲讽。

克雷洛夫也不甘示弱,立即反击:“怪不得周围这么多嘈杂的声 音出现了,原来青蛙高兴得开始叫了!”

克雷洛夫仿拟对方的句式和推论形式来问击论敌。他的话在语 法结构、语调形式方面与论敌的完全相同,借助对方的话语形式和 逻辑推理方式回敬过去,产生了极强的反驳效果。

相传古时候,有个地主占用了好多田地,雇用周围的农民为他 劳动,在一个雪天的早晨,一个农民披着一张羊皮在院子里扫雪。 地主起床后看见了,想趁机挖苦农民,于是大声说:“喂,穷小子, 你身上怎么长出了一张兽皮?”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 一

农民笑语以对:“老爷,你身上怎么长山了一张人皮?” 农民的话与财主的话在语法结构、语调形式方面完全相同,只 是将“兽”字改成了 “人”字。使用这样的句式回敬财主的嘲笑与 挖苦,简洁有力,更胜一筹:财主的话中隐含的意思是对方是人, 而农民的答辩中却隐含着对方是兽的意思。地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

脚,如同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有时还可以仿拟对方的句式,沿用对方的词语(略微变换语序) 来反击对方,即使用仿拟句进行论辩。

句式还可以同时包含有一定的推论方法,这样反击的火力将更 猛烈。

有一回,与丘吉尔共事的保守党议员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在议会 上演说,看到丘吉尔在摇头表示不同意,便说:“我想提醒尊敬的议 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广丘告尔答道:“我也想提醒演 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自己的头。”

对方的话中包含着“我只是发衷自己的意见,别人无权干涉” 的意思,而丘吉尔的答话巾同吋采用了类比归谬的反驳方法:我只 是在摇自己的头,你也无权干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十 分刚劲有力。

2丨仿拟推论法

当论敌的推论形式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时,仿拟对方的推论形式 推出荒璆的结论,以此驳倒论敌,我们称这种方法为仿拟推论法。

使用仿拟推论法的关键是要推出论敌难以接受的结论,这样才 能制服论敌。假如推出的结论是无关紧耍的甚至是对方乐于接受的, 那就失去了战斗力。

有这样一则关于巡警与钓者的故事。 巡警:“这里不许钓龟。” 钓者:“我不是钓色,我是让蚯蚓练习游泳。” 巡警:“那么,你把蚯蚓给我看看。” 钓者:“你看!”

巡警:“不行,裸体游泳,该罚款。”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钓者实在狡猾,巡警的反击也够厉害。让蚯蚓练习游泳已属谬 辩,而指责蚯蚓裸体游泳则是以谬辩对谬辩。钓者没有料到,自己 的狡辩会招致巡警更机智的反驳。当然这种应变的关键是使用仿拟 推论法,推出对方难以料想的结论,给其以沉重的打击。

装聋作哑法

当我们面对不利的论辩形势时,为了麻痹对方,不妨使用装聋 作哑的办法,不动声色地暗中谋划,进而由被动转为主动。如下例:

笫二世界大战后,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压的土耳其挺起腰杆,打 败了甘当英国傀儡的希腊。英国准备严惩土耳其,纠集法、意、美、 日、俄、希腊等国,各派代表,与土耳其在洛桑谈判,企图胁迫土 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派出外相刻遵。刻遵身材魁梧,声如洪 钟,枭名震各国的外交家。土耳其派代表伊斯麦参加谈判。伊斯麦 身材矮小,耳朵有些聋,且是无名小辈。刻遵当然轻视伊斯麦,在 谈判中态度十分傲慢、嚣张。其他列强代表也盛气凌人。在这样的 氛围之中,伊斯麦态度从容,情绪稳定,毫无惧色,而且他的耳朵 具有“特异功能”。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都听见了,不利的好像 全没听到。当伊斯麦提出维持土耳其的条件时,一下就触怒了英国 外相,他咆哮如雷,挥拳吼叫,又是恫吓,又是威胁。各列强代表 一边倒,气势汹汹,助纣为虐。伊斯麦耳朵虽聋,但一般的话还能 勉强听得见,至于大声叫喊,更是句句听得清楚,但他却#装其3?, 一声不吭。等刻遵声嘶力竭叫嚷完了,伊斯麦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 靠在耳边,把身子移向刻遵,十分温和地说:“你说什么,我还没听 明白呢?”意思是要刻遵再重复一遍,须知这种如火山爆发一样的激 情时间短暂而强烈,是很难重复表演的,这就气得刻遵直翻白眼, 连话也说不出来。

伊斯麦的“装聋对策”在当时的谈判中,对回避对方的无理条 件,维护本国利益,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使用装聋作哑的方法,让对方不知不觉中 攻破他自己的论点,可收到以逸待劳的效果。如下例: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据说,一个叫兰京的穷老汉把马栓在路旁的一棵树上。这时一 个富有的财主路过这里,也把马拴在那棵树上,穷老汉说:“我的马 性子烈,拴在一起它会把你的马踢死的,你还是另找一棵树吧!”那

富人依然我行我岽,不当回事,兰京又重复了一遍,富人还是不理 睬。一会儿工夫,两匹马果然又踢又咬,富人那匹马很快就被踢死 了。“你必须赔我一匹马,一匹上等的好马!”富人扯着老汉一块去 见法官。

“是你的马踢死了他的马吗?”法官问老汉。穷老汉只眨巴眨巴 呆滞的双眼,没有吭声。“你怎么不说话?我问你,是你的马踢死 了他的马吗?”法官提髙了声音问。穷老汉还是只眨巴眨巴眼睛。 “唉,这就难办了。他原来是个哑巴丨”法官泄气地说。富人立即说: “不丨他是装的,刚才他还跟我讲话。” “他对你讲什么?”法官问富 人。富人说:“他对我说:‘不耍把马和我的马栓在一棵树上,我的 马性子烈,会踢死你的马的7”这时法官用判决的口气说:“这么 说,是你无理,他不用赔马!”法官又转过头來问老汉:“你为什么^^^ 要装哑巴呢?”兰京说:“让他把真相告诉你,不萣比我讲更能让你 才目吗?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穷老汉使用装聋作哑的方法,由对方自已说出事实真相,让对一旨丨:胃 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形象比拟法

比拟,就是把人当做物来描述或把物当做人来描述的方法,将 这种方法应用于论辩,就是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形象拟人式

这是把物当成人,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方法。在 论辩中恰当地运用拟人的方式,可以袈现出强烈的爱憎感情,取得 幽默讽刺的效果。

一次,诗人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行的宴会。席问,仆人们 捧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是一条条肥大的煎鱼,而给但丁的却是几 条很小的鱼。

这种公然的歧视使但丁深为气愤。他没有品尝佳肴,而是用手 把盘里的小鱼逐条拿起来,靠近耳朵,然后又^放回盘中。执政 官见状,忙问他这种莫名其妙的动作是什么意思。

但丁朗声答道:“几年前,我的一位挚友在海上旅行时不幸逝 世,举行了海葬。从那以后,我一直不知道他的遗休是否已安然 葬入海底。因此,我就挨个问这些小鱼儿,也许它们多少知道一些 情况。”‘

执政官接着问道:“它们对你说些什么呢?” 但丁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它们对我说,它们都很幼小,对过去 的事情了解得很少。不过,如果我向同桌的大鱼们打听一下,肯定 会了解到想要知道的事情的。”

执政官明白了但丁的意思,忍不住笑了,转身责岱仆人们不该 怠慢了贵客,吩咐他们马上给诗人端上一条最大的煎鱼来。

但丁使用拟人的方法,把鱼当成人,和它讲话,幽默风趣地表 达了对执政官的嘲讽。

又如,惠子担任梁国宰相时,庄子去拜见他。惠子听说庄子来 了,担心庄子会把他的相位夺去,于是派人捜查了三天三夜,一心 要把庄子抓获。庄子便自动找上门来,见到惠子,说道:“南方有 一种叫鹓鹐的鸟,你知道吗?它从南海起飞,飞向北海,非梧桐不 止,非竹实不吃,非醴泉不饮。可是有一只猫头鹰抓到一只臭老 鼠,正好鹓鹐飞过,猫头鹰仰起头来,威吓道:‘喂!你想夺去我的 臭老鼠吗!’”

庄子运用拟人的方法,巧妙地丧达了对惠子贪婪自私本质的讽刺。 2丨形象拟物式

这是把人当做物来描述,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描述的论辩方法。 这种方法给人以具体形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雄辩

力量。

維辫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在一次报告会上,报告人正在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地讲着。突 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听众在下面捣乱,学公鸡打鸣。这位报告人 镇定自若,看了一下表,说道:“现在是晚上8点钟,怎么丨II事?难道

天亮了吗?公鸡在叫,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级动物的本能是不 会错的:

醉汉自讨没趣,离开了会场,报告继续进行。 报告人并不是不知道是人在学鸡叫,但他由对方学公鸡打鸣, 顺水推舟把对方说成是“低级动物”,表现了对对方的极大鄙视。

我们必须注意,如果随便将对手说成是“物”,这是人身攻击式 诡辩。如下例:

有一段时间,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偏要叫他看这 看那,还故意取笑他说:“你无论看什么,都把一件看成两件,是吗? 你本来穷得只有一头毛驴,现在有两头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比如我现在看你就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 模一样呢丨”阿凡提说。

国王对阿凡提的嘲弄就属于人身攻击式诡辩。 阿凡提也不示弱,根据对方的“无论看什么都成了两件”的话, 自然地得出了看对方“和驴子一样有四条腿”的结论,给了对方的 挖苦以有力的反击,这里的拟物用得恰到好处。

以小见大法

人们常说,一叶落而知夭下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在论辩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抓住某一个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点来发挥,进而达 到论证我方观点正确、反驳论敌荒谬论点的目的。比如下面故事中 薛勤的论辩:

据传东汉时有个人叫陈蕃。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见 他独居一室,室内杂乱,龌龊不堪,当时薛勤便问:“你这个小孩, 怎么不打扫干净房间,来迎接客人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事业,扫除 天下之不平,哪里会去扫除一室之污秽呢?”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薛勤当即反问一句:“你一间屋子的污秽都不扫除,哪里还能去 扫除天下之不平呢?”

薛勤以小见大,从陈蕃懒于扫地这件小事得出不能干大事的结 论,切中要害。

雄辩家不但要能由点进而认识到面,而且还要能高瞻远瞩,预 见到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请再看下面的故事: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完成霸业。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前 往看望。齐桓公说:“你的病看来已经很严重了,你有什么话要吩咐 我吗?”

管仲说:“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竖刁、公子开方,他们将来对 您对国家都很不利。”

桓公说:“易牙是我的厨师。有一次我信口说,什么山珍海味你 都做给我尝过了,就是还没有吃过蒸婴儿的味道,结果易牙就把他 刚出生不久的第一个儿子蒸给我吃了。他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还要 疏远他呢?”

管仲反驳说:“从人的感情來说,没有哪个人不爱自己的亲生骨 肉,而易牙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爱,蒸给别人吃,他对你能有什 么用呢?”

桓公又说:“竖刁身为贵族,知道我菸爱宫中生活,他就自己阉 割自己来侍奉我。他如此爱我,我怎么还要疏远他呢?”

管仲反驳道:“没有哪个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他竞然自己毁坏 自己的舟体,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他怎能真的对你好呢?”

桓公又说:“公子开方是卫国人。卫国并不远,可他侍奉我有15 年没问去看望他的父母双亲,他还不好呜?”

管仲又反驳说:“公子开方连他的父母都不爰,怎能真正对你好 呢?他们都包藏着不可告人的狼子野心啊丨” 桓公终于有所悔悟,答曰:“你说得对!”

丨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管仲以其忠臣贤相的敏锐洞察力,通过对易牙、竖刁、公子开 方等人的几个牛活片断的精辟分析,剥开了他们的伪装,识破了他 们的计谋,预测了事物的必然发展趋势,作出了一番精彩的论辩, 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历史的发展也完全证实了管仲论断的正确性。 管仲死后,由于齐祖公没听信管仲的话,这四人果然作乱,将齐桓 公囚于一室之中,不给饮食。齐桓公乃以白布裹首而绝。

使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必须注意,其中的“小”必须有代表性, 必须与“大”有必然联系,不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有这么一段对话。

甲:“大学生谈恋爱,会分散、浪费精力,影响成才。” 乙:“不对,马克思刚上大学,就爱上了燕妮;歌德如果不同 夏绿蒂恋爱,就写不出让拿破仑读过七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因此,爱情是促使大学生成才的要索之一,不但不应反对,反而应 提倡! ”

乙就犯有以偏概全的错误。上述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能说 与他们的爱情生活没有关系,可是他们的成才绝不能看成是恋爱的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结果。

类比证明法I

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淮断出它们另“ 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比较灵活,能在极大程度上表现 一个人的雄辩才能。请看下面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中期,港澳地区鼎盛皮箱行由于货真价实,生意 兴隆,因而引起外国商人查里斯的嫉妒。查里斯蓄意敲诈,到鼎盛 皮箱行订购4000只皮箱,价值港币30万元,合同写明1个月交货,逾 期不交或不按质按量交货,由卖方赔偿损失费5將。鼎盛皮箱行经理 仇前锋如期交货,查里斯却说:“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合同 上写明是皮箱。”因此向法庭提出控诉,要求按合同赔偿损失。

正当查里斯在法庭上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的时候,仇前锋的辩 护律师黄文从律师席上站起来,取出口袋里的金怀丧,高声地问法 官:“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答道:“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 系昵?”

黄文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冇的人说:“有关系,这是金丧, 但是请问,这块金表除表面是镀金的以外,内部的机器都是金制

的吗?”^

旁听者同声议论:“当然不是。”

黄文便说:“那么人们又为什么叫它金丧呢?由此可见,鼎盛皮 箱行的案件,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由于黄文律师的出色辩护,被告在众目睽睽之下,理屈词穷。 最后法庭只得判查里斯诬告罪,罚款8000元结案。

黄文律师在法庭论辩取胜使用的就是类比论证术。他把金表与 皮箱进行类比:金表表面镀金而内部不是黄金可以叫做金表,而皮 箱外部是皮革的而内部支撑有木料,当然也可以叫做皮箱。由于他 使用了类比论证术,有力地驳斥了原告的谬论,一举扭转论辩局势, 大获全胜。因而类比论证的方法也是雄辩的人愿意采用的一种雄辩 绝招!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类比论证的结论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 的。这是因为,它是根据具布相同属性的两类事物由已知推断未知 的,具有相同厲性的两类事物毕竞还是两类事物,它们存在着不同 的属性。如果推断的根据是它们相同的屑性而结论却正好是它们的 差异性的话,就会导致结论的虚假。而有些诡辩者就往往利用两类 事物的一些表面相似性来推断它们其他的属性也相似或相同,这就 是机械类比式诡辩。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碰到这类诡辩。

售货员:“买点笋吧!”

女顾客:“不要,笋没有营养。”

售货员:“谁说笋没有营养?动物园里的熊猫吃竹子还长那么 胖哩!”

人的营养和动物的营养是不能简单类比的,这个售货员的论辩 无法说服女顾客。

反驳论敌的机械类比诡辩,我们可以指出其中所犯的机械炎比 的错误,另外也可以巧借对方的类比构造一个与之相反的类比论证, 一举便可将对手驳倒。请看下面的故事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卵

著名的杂文家鸟铁丁,曾经批评过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这个人 脱离群众,可是他却辩解道:“只有羊呀,猪呀,才是成群结队的,

蛳子老虎都是独往独来的。”

马铁丁同志反问道:“狮子老虎固然是独往独来的,刺猬、癞蛤 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往独来的呢?”

那位骄傲自满的人以动物类比进行狡辩,用狮子、老虎独来独 往来证明自己脱离群众的正确,用猪、羊的习性讥讽联系群众的观 点的错误,马铁丁同志巧借对方类比形式,指出独往独来的动物并 非都楚高尚的,揭露了对方论点的荒谬性,反驳得恰到好处。

巧用假言法

在论辩中,为了迷惑论敌,诱敌上当,进而战而胜之,有时也 不妨说假话,以取得真话所难以取得的雄辩效果。

我国古代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甘罗,12岁当上秦画宰相。在他7 岁那年,有一天,他祖父上朝回来后闷闷不乐,他问:“爷爷碰到什勢 么难事了?”他祖父说:“大王听了别人调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 若是找不到,就要受罚。”

甘罗想了个主意:“爷爷,别着急,明天我代您去上朝。” 笫二天,甘罗不慌不忙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秦王诧异地问: “小孩来干什么?你爷爷呢?”甘罗回答说:“我爷爷今天不来了,他 正在家中生孩子。”

秦王哈哈大笑:“这孩子乱说一通,男人怎能生孩子?”甘罗说: “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又怎能生蛋呢?”

皇帝提出无理的要求“要吃公鸡蛋”,而公鸡蛋是根本不存在 的,这种要求楚极端荒谬的。甘罗巧妙地用假话与之抗衡,使秦王 放弃了自己的无理耍求。当论敌运用荒谬透顶的虚假论题来习难人 时,使用假话进行反击,以此驳倒对方,以毒攻毒,往往独具神效。

对于一些为非作歹的坏蛋,有时用假话来制服他们,也能使其 气势锐减。比如众所周知的西门豹,就是通过谎称“河伯妇不漂亮, 你们去通报河伯一声”,结果把巫婆、女弟子、三老共七人投人河

中,吓得豪绅们磕头如捣蒜,再也不敢提起为河伯娶妇之事,给了

这帮恶棍应有的惩罚。

当革命者受到敌人审问时,特别是为了保守机密,根本就没有 说真话的必要。如下例:

夏明翰同志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审讯时,敌人满脸杀气地问: “你姓什么!” “我姓冬:

“胡说,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

“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 爱国。我姓夏,自然姓冬了。”

夏明翰同志故意把“夏”说成“冬”,表现了对敌人的极度的蔑 视。而假如敌人问什么就如实招供什么,这不过是无耻的叛徙行径 而已。

又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的半夏小集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八:我们—当你一个可靠的好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 都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叫敌人告密去了 ?,’

3: “岂有此理丨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 八:“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6: “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在这里“不撒谎”的逻辑就是叛徒的逻辑!

借用寓言法

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化的手法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的文 学作品,往往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在论辩中恰当地运用寓言, 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的论辩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电视剧《你为谁辩护》坐的方泊定律师在为被告辩护的幵场白屮 引用了一个寓言:一个人借给了农夫一粒种子,这位农夫把种子种下 后,经过精心培育,到秋天结出了比这粒种子多得多的果实。这时, 以前借给农夫种子的人说,你现在得到的种子都是我的,因为是我借 给你的那粒种子长出来的。他借用这个故事进一步引申出,偾权人借

给债务人一笔债务,债务人用这笔钱经营之后货币增值了,增值部分 的所有权如果归为债权人所有,就如同借给农夫种子的人一样荒唐可 笑。这种引经据典的辩护不落俗套,带有劝诫或讽剌的意味,并能深 入浅出地阐述所要阐述的道理,对雄辩与反雄辩是有启迪作用的。

楚怀王有个大将昭阳,率领军队攻打魏国,把魏国打得大败, 夺得8座城,继而又移兵攻打齐国。在这大兵压境的关头,陈轸受齐 王之命前往拜见昭阳。

见到昭阳以后,陈轸向昭阳取得的赫赫战缋表示祝贺。接着 陈轸又问昭阳:“依楚国的法令,大败敌人的将领可以获得什么官爵 呢?”昭阳说:“官为上柱0,爵为上执。”陈轸说:“比这更高贵的 是什么呢?”答道:“只有令尹了。”陈轸说:“令尹是很高贵的,可 是国王不会设置两个令尹。你愿听我说一段故事吗?”于是陈轸讲了 起来:

楚図有一户贵族在祭神之后,赏赐给门客们一壶酒,门客们说: “几个人喝它不够喝,一个人喝它又有佘,这样吧,请大家在地上画 蛇,先画成的先喝。”有一个人画好了蛇,拿起酒准备喝,见别人还 没画好,说:“我再给蛇画上几只脚。”脚还没画好,人家就画好了, 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先生怎么能给它添上脚?”结 果,那个先画好蛇的没喝上酒。

陈轸又对昭阳说:“你攻打魏国,已大获全胜,有这样的战绩做 个大官足够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战无不胜而不适可而止,那你还没有 得到官爵就有可能战死沙场了。这和那个画蛇添足的人差不多呀。” 昭阳认为陈轸讲得有道理,于是退兵而去。 在齐国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陈轸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利用一 个精彩的寓言故事,便说得昭阳退军而去,解除了齐国之难。从中 可以看出寓言的雄辩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寓言最借助假托的故事中的形象与自己观点之间的某种 相似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可以达到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和愿望的目的。如下而庄周(庄子〗的故事: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有一天,庄周贫穷无粮,巳达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他万般无奈, 只得去朋友家里借粮。那朋友满口答应:“好说,好说,不过我正要

进城收租,等我半个月回来后,一定借给你粮食。”庄周心想:半个 月后我全家岂不早就饿死了?于是他说:“刚才我遇到一件奇怪的 事,你想不想听?”朋友说:“我最爱听新奇的事了,快讲!”于是庄 周说道:

“刚才半路上,我听到‘救命’的喊声,我四下张望,看到路旁 干涸的车沟里有条小鱼,嘴巴一张一张地说:‘我现在快渴死了,你 能不能给我一瓢水,救我一命?’我对它说:‘我将到南方叉越两国 游说,让他们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可以吗?’小鱼听了,气得变了脸 色,说:'我现在巳快干死了,等你把西江的水引来,我早已变成鱼 千了,你到鱼干店里去找我吧!"’

朋友听到这里,连忙向他道歉,并立即把满满一袋粮食借给 他了。

庄周不是进述自已迫在眉睫的困境,.而是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来 装达自己的愿望。这之中,既有机智敏捷的嘲弄,又有诙谐俏皮的 调侃,更融人深刻丰富的哲理,具有非同一般的雄辩说服力。

借用寓言的雄辩奥妙在于,寓言采用的是形象思维的方法,有 1着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情节,雄辩者恰当地用它来代替自 I己的抽象说理,化深奥为简明,自然能给人一种深@』的印象,使雄 ^辩如虎添翼。

借用故事法

一个雄辩的人在论辩中适当借助一两个妙趣横生、意味隽永的 故事,往往能使人们在故事情节和感人形象的审美享受中获得深刻 的启迪,增强说服力。

例如,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一次在宴席上向梅兰芳敬酒时说: “梅先生,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

在这里,张大千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自嘲地将自己喻为“小 人”,顿吋活跃了宴会气氛。

雄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某单位有个成人自学大专班,其中70邻是家庭妇女。她们要坚持

学习3年,考完14门课程,才能拿到大专文凭。其困难程度可想而 知。当学习到2年、已考9门课程的时候,有不少人叫苦不迭,打算 退学。一个教师给她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英国有个游泳运动员参加横穿英告利海峡的比赛。比赛规定, 只要游过去就是胜利。当这位运动员游完了2/3的路程时,他感到实 在太苦了,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便原路返了回去。这个运动员的做 法是很糊涂的,不仅多费了力气,而且前功尽弃。” 这位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问大家: “你们是原路返回呢,还是继续往前游?”

这么一问,使在座的妇女们个个瞠目结舌,明白了自己的糊涂, 都下定决心,要咬牙竖持下去。

使用借用故事的方法必须注意选择或构思与我们所要论述的论0 点有联系的故事。这种联系可以表现为事理相似、人物相似或者人| 物名称相似等,让人们在对故事形象的艺术感受中达到劝诫、讽刺| 或谴责的目的。如下例:纟

李华章是湖北黄梅县的官场人物,老百姓谁也不敢惹他。有一: 次,他见当地聪明人桂鸦鹊走过他家门口,就拦住说:“听说你很会 挖苦人,今天当面试一试吧丨”

桂鸦鹊想:你平时百般戏弄别人,今天我非骂你一场解解恨, 就说:“要讲就讲一个故事,讲得不好请不要笑话。”于是,他开始 讲了^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从前,有一只兔、一条蛇、一只乌龟、一只鸡,决定同上茅山 学道。上了茅山,向一位仙家讲明来意后,仙家说:“各人报上姓名 来吧!”它们各自报了自己的名字。仙家说:“这些名字太不雅观了, 这样吧,你们到山下找一个姓名来,我才能收你们做徒弟。”四个牲 畜一齐跑下山去,来到一个学堂旁边,正碰上先生在教学生读《百 家姓》,兔子听了一句“赵钱孙李”^蛇听了一句“孔曹严华”,鸡听 了一句“桕水窦章”,乌龟爬得慢,等它一到,《百家姓》都读完了。 乌龟什么也没听到,只好跟在它们后面回到茅山上。 仙家见他们回来了,就叫他们报上名来。 兔报:“赵钱孙李。”蛇报:“孔曹严华:鸡报:“柏水窦章。”

乌龟仲了伸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仙家说:“你没有姓名,我 不能收,你下山吧丨”兔、蛇、鸡一齐跪下说:“师父,我们4个是一 路来的,把乌龟一个人赶走,我们实在于心不忍,好在我们3个都有 姓名,并且都多了一个字,我们每人送它一个字吧!”仙家答应了。 于是兔送乌龟一个“李”字,蛇送一个“华”字,鸡送一个“章” 字。仙家拍着手说:“好!乌龟听着,从今天起你就叫李华章!” 孪华草听完故事,瞪着眼说:“怎么,乌龟也叫李华章?” 桂鸦鹊一本正经地回答:“是啊,你俩重名丨” 桂鸦鹊借用讲故事的形式,截取兔、蛇、鸡的名字的后一个字 成为乌龟的名字“李华章”,而这一名字正好与对方的名字相同,给 了对方以极大的讽刺与挖苦。

桊朝的优旃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 建御园,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 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这时能言善辩的优旃挺身 而出,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 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 够了。”

秦始皇听了不禁笑了,破例收回了成命。

优旃之所以能成功地劝服秦始皇,主要是运用了幽默的力量。 他的话表面上是赞同皇上的主意,而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皇上的 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而糜鹿是没有能力 用角把他们顶回去的。这样的正话反说,优旃既保全了自己,又促 使秦始皇在笑声中醒悟,从而达到了说辩的目的。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雄辩家引用故事与说书艺人讲述故事是不 同的。说书艺人可以绘声摹形,不厌其详地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讲得 一清二楚,连细枝末节也可渲染一番,而论辩却主要选取故事中与 论题有关的内容,其余部分则可适当地捉示一下或略去不讲,以免 枝蔓过多,喧宾夺主。

借助权威法

在论辩的双方对垒中,根据人们对权威信赖的心理定势,借助 于权威的形象或权威的言论,可以使我们的语言具冇不可抗拒的雄 辩力贷。

借助权威论辩的方法主要有这么两种类型。 1.权威形象式

权威形象式是借助权威人物形象本身来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我国古代梁王朝的吋候,有位大辩论家,极喜诡辩。一次,他立了 个“无一无二”的诡辩命题,声称世界上既无一的东西,也无二的东 西,难住了许多著名的儒生学士。梁王听说冇位名叫高聊的人,很善劳? 论,于是请来与大辩论家论辩。高聊问大辩论家:“看弟子有几只脚?” “两只。”

高聊收一脚独立,另一脚后跷,又问:“再看弟子有儿只脚?” “一只:,

高聊问:“方才是两只,现在又是一只,怎么能说无一无二呢?” 大辩论家立即回答:“若说冇两只脚是真的,就不应宥一只脚; 如果说有一只脚,那明明两只脚就不是真的。”

高聊紧逼不舍,追问道:“如果你认为你的论题能站住脚,那我 再往下问你,你可不能不间答呀丨弟子听说一天不会有二日,一国 不会有二君,你能说无一吗?卜有乾坤,天有日月,皇后配天子, 这就是二人,你还能说无二吗?”

大辩论家只好嘿嘿一笑,不好再说啥了。

诡辩家鼓唇摇舌,指鹿为马,辩论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但只 要一抬出封建社会皇帝这一至商无上的权威,对方就无可再辩了。

2丨权威言论式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权威言论式是在论辩中借助权威人士的言论来取得论辩胜利的

方法。恰当地借助权威人士的言论,能增强@己见解的正确性与可 靠性,布着以一当十的效力。

《世说新语》某篇中说到,小允和玉儿结婚,行礼以后,发现新 妇奇丑。小允不肯进房,新妇劝他进房,小允又想逃走,新妇拦着 他,于是,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

小允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新妇所乏惟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小允云:“皆备。”妇曰:“大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新妇此时化用孔子所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话,大帽 子一压,小允感到惭愧,就接受了她。

使两借助权威法必须注意,权戚形象或权威言论和自己的推断 之间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没有联系,则是错误的,甚至导致诡 辩,这种诡辩被称为依仗权威式诡辩。

使用借助权烕法还必须注意不能篡改歪曲原意,不能断章取义。 如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论题目是: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 方歪风。反方代表引孔子的话说:“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如 果照此办事的话,我们不就来不了新加坡吗?何以到这里辩论抵御 西方的歪风问题呢?”

正方代表反驳道:“对方同学认为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对方 辩友在这一点上是断章取义,因为《论语》一书此句话下面还有 一句话是‘游必有方’,也就是要出门必请示父母,回来要告诉 父母。”

反方代表企图以断章取义难倒对方,正方代表通过完整引用 《论语》,给对方以恰当的反驳。

借助童言法

所谓“小孩口中吐真言”,我们在某些论辩场合可以借助儿童的 话语来进行论辩,驳倒论敌,取得论辩的胜利。如下面的故事: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相传,有个贫民经常在外为别人干活,他的妻子嫌他穷,经常

与他吵架。一天,这个贫隄为当地一个地主家做活,他看见他的妻 子和这个地主很亲热的样子,又说又笑地去了地主的家。之后几天 他了解到他的妻子被地主拐去了。原来他的妻子嫌贫爱富,很势利, 不想认他这个贫民丈夫,而一心想当地主的妻子。贫民无法,只好 告到县衙。

这个妇女在公堂上指着贫民说道:“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他想霸 占我,请大老爷为小女子做主,惩罚这1、无赖丨”

县令见这个妇女带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孩,便把小孩叫到身边, 给小孩吃糖,又把另一块糖递给小孩,说:“去,把这块糖给你爹爹 (爸爸〉吃!”

小孩来到贫民面前,喊道: “爹爹(爸爸〉,吃糖!”

地主和妇女目瞪口呆,就这样,地主和这个贫民妻子的阴谋失 败了。

幼儿心理学认为,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具布具体形象性和不随 意性的特点。他们主要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因而当 县令要这个小孩把糠给他父亲时,他的大脑皮层产生条件反射,自 然而然地将“爸爸”和当前熟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不会出现差错。 这个县令辨认谁是妇女丈夫的方法是很高明的。

当然,小孩的话也不是每一句都绝对可靠,因为某些特殊的原 因,小孩有时也会撒谎,但由于小孩生活阅历浅,思维简单,即使 撒谎也不是圆满的,从中也可以透露出事物的真相。

有孪生兄弟俩,弟弟最忌讳别人说他小。有一天,某人看见哥 俩穿着、个头、容貌、神态十分相像,难以区别,觉得很有趣,不 禁问道:

“小朋友,你们俩谁大呀?” 弟弟唯恐哥哥说出寘情,急忙嚷道: “哥哥,不要告诉他!”

这个小弟弟也许不知道,他叫出“哥哥”的时候,事实上他已 经说出他自己是弟弟了。

0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借助童言时必须注意,对于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小孩的话可

靠程度较大;即使小孩说谎话,稍加追问,也容易了解事件真相; 但是对于一些生疏的、抽象的事物,小孩就难免说错了,这时小孩 的话就不足为凭了。

间接推理法

间接推理就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命题为前提进行推演的方法, 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论辩中,我们称之为间接推演法。请看下面的 故事:

明朝戴大宾13岁时就中了举人。有一天,一个客人来拜见他的 父亲,见戴大宾在庭院中游戏,把他当成一个幼稚的不懂事的小孩, 就出了一个对子要他对: “凤鸣。”

“牛舞!”大宾应声而对。 “牛怎么会起舞呢?”

“古书上说‘百兽齐舞’,牛难道不是兽吗?” 这位客人大加赞赏,一问,才知道这个小孩原来就是戴大宾。 戴大宾的答辩之所以无懈可击,是因为他的话中包含有这么一 个严密的推理:

所有的兽都是会舞的, 牛是兽,

所以牛是会舞的。

三段论是一种有力的论辩方法。我们要运用三段论来进行论辩, 就必须注意遵守三段论的有关规则,而诡辩者则往往通过违反三段 论的规则来达到目的。

古印度,有个哲学家向国干宣扬“一切都是幻觉”的观点。有 —次,大象惊了,那位哲学家被吓得屁滚尿流、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看见这一情景的国王嘲笑他说: “你是被幻觉吓跑了吗?”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国王陛下,您看见我逃跑了是吧?您看见我逃跑了也是一种幻

觉啊丨”哲学家若无其事地答道。

真不愧是一位职业诡辩家,这位诡辩家使用了这么个推理: 一切事物都是幻觉, 你看见我逃跑是一样事物, 所以你看见我逃跑是幻觉。

推演错误的原因就是因为前提“一切都是幻觉”是虚假的。我 们称这种诡辩为虚假前提式诡辩。

甲:“我发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男的。” 乙:“你这是瞎说!”

甲:“我的话是有根据的。孔子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 思是天下人都是兄弟,而所有的兄弟都是男的,所以天下的人都是 男的:’‘

甲的论辩是错误的。他使用的是这种形式: 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兄弟, 所有的兄弟都是男的, 所以天下所有的人都是男的。

这一三段论中的中项“兄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团结 友爱的意思,一个是哥哥与弟弟的意思,甲的论辩属于偷换中项式 诡辩。又如下面的事例:

诗人刘征普发表过一组揭露“四人帮”的诗,其中一首写道: “你长胡须,耗子也长胡须,你就是耗子作家。你在床上睡觉, 臭虫也在床上睡觉,你就是臭虫的同伙。你咳嗽,刺猬也咳嗽,你 就是刺猬的应声虫。你为了杀鸡在磨刀,十万八千里外爪哇国的一 座古庙里有个强盗也在磨刀,你就是与强盗狼狈为奸,你也是一个 江洋大盗,如若不然,何其相似乃尔?”

这里所揭露的一系列诡辩中,从三段论的角度来分析,都犯有 中项不周延的错误,我们称这种诡辩为屮项不周延诡辩。 鲁迅在《论辩的魂灵》中写道:



&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 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 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

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 这段话揭示了一系列的诡辩形式,其中之一是: 甲生疮, 甲是中国人, 所以中国人生疮。

这是错误的。这里小项“中国人”在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 却变为周延了。我们称这种诡辩为小项非法周延式诡辩。当然,如 染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结论中变为周延,这就叫大项非法周延式 诡辩。

反驳论证法

论敌为某种错误的论题辩护,往往要列举出一定的论据来证明 其论题成立,这之间就要应用一定的论证方法。当论敌运用错误的 论证方法为其错误的论点辩护时,我们要反驳对方,可以从下列几 方面入手: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题。通过指出其论证的错 误,指出论据与论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来达到目的,驳倒对方的论 证,对方的论题也就站不仵脚了。请看下而的故事:

某法院受理一桩行的打人并恶意用粪便泼邻居的刑事案件。被 告特委托大名鼎鼎的包律师为他辩护。气氛肃然的法庭上,只见包 律师斜视了一下神色激愤的原告,然后清一下嗓子,抑扬顿挫地发 表起辩护词: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本律师认为,纵然被告动手打人,但系事出有因。因为被 告发现原告在争吵时也虎着脸庞,气势汹汹,大有企图打人的预兆, 故为了防止出现自己被打的局面,被告果断地先发制人,突然袭击, 寧握住这场殴斗的主动权,这完全是一种临危不惧、攻其不备的举 动,虽然不能箅作法律上的‘正当防卫’,但鉴于情有可原,姑且称 作‘准正当防卫’ 4未尝不可。同时任何问题都要一分为二来看, 原告人脸部挨打固然疼痛不已,然而被告人迅猛出击的拳头也是血 肉之躯,有道是‘十指连心痛’嘛,在原吿人脸部肌肉与骨骼的强

大反作用力碰撞下,被告人手上所承受的创伤也不逊色。这个道理 很简单,即是物理学上力与反作用力完全相等。实际上双方都是受 害者,而不能单指本案原告。至于用粪便浇泼一事,就更不必大惊 小怪了。众所周知,粪便乃是农家之衆,种植庄稼全靠它。我们曰 常吃的从粮食到蔬菜,哪样能离得开它……”

律师在这里纯属诡辩。从论证的角度来讲,他犯有“推不出” 的错误:原告虎着脸庞,并不能推出被告可以行阅打人的结论;物 理学上有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井不能推出双方都是受害者的 结论;粪便是农家之宝,并不能就此得出可以随便向别人身上泼去 的结论。这种诡辩也就是推不出式诡辩。我们耍反驳,就必须戳穿 其中论证的错误。

意大利的都灵大教堂内珍藏着一件圣物,相传是耶稣遇难后包 裹尸体的细亚麻布。600多年来,信徒们一直就它的真伪问题争论不 休。某年,神学院的几名学员来到这里,他们看了这块裹尸布后, 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我认为这件圣物是真的,如果它是假的,就不可能在600 多年内一直被我们的教友所敬奉。”

乙:“我也认为它是真的。耶稣是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死时手腕 与大腿流了不少血,现在我亲眼看到它上面有斑斑血迹,可见它是 真的了。”

丙:“我认为它是假的。据专家考证,细亚麻布直到2世纪才出 现,而耶稣是在公元1世纪受难,可见这块细亚麻布不可能是圣物。” 这三个人的议论中,只有丙是正确的,甲和乙都是错误的。甲 用来推演的条件命题是假的,而乙则犯有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 错误。

我们有时可以应用仿拟推论法,仿照对方的推论形式推出对方 所不乐亍接受的结论来驳倒对方的论证。如下例: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蒙蒙》中有这么一组镜头:方瑜正在 一条充满泥水的路上行走着,突然陆文豪骑着摩托车经过,将泥水 溅到了方瑜身上。陆文豪没有道歉,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这时方 瑜骂了一句“神经病”,被陆文豪听到了,他又拐回来,强词夺理地

说:“我走这条路是我倒霉,将你溅了一身水是你倒霉,我们各倒各 的霉,你干吗骂我‘神经病’?”

面对这不太友好的青年,方瑜反击道:

“我走这条路被溅了一身水是我倒霉,你走这条路挨人骂是你倒 霉,我们各倒各的霉,你干吗找我的麻烦?”

对此陆文豪无法回击,只好说“现在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 伶牙俐齿了”而不了了之。

方瑜仿拟对方的推论形式进行推论,反驳得对方无可奈何,只 得悻悻而去。又如下例:

一位牧师向一位黑人领袖提出诘难:“先生既有志于黑人解放, 非洲黑人多,何不去非洲?”

黑人领袖反驳道:“阁下既有志于灵魂解放,地狱灵魂多,何不 下地狱?”

这位黑人领袖反驳对方,也是仿拟对方的论证形式进行推论, 来达到目的的。

使用反驳论证法必须注意,我们驳倒了对方的论证,并不等于 说,对方的论题就是错误的。有时也可能是真的。但对方在未做出 新的论证之前,原来的论题就是不可靠的。

精密细微法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是意义含混、宽泛的,这在很多场 合下,并不影响人们思想的交流,甚至还可以造成一种委婉含蓄的 意境,给人们以丰富想象的天地。但是在某些场合,这种含混性却 又给人们的交流造成障碍。比如:

有个姑娘在肉店买肉。其中一-个指若拄在铁钩上的肉叫道: “卖肉的,把你的肉割两斤给我!”

她喊了几遍,那个卖肉的伙计都没有反应,姑娘急了: “喂,你 听见了没有,把你的肉割两斤给我!”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这时,只见卖肉的伙计双目一瞪,举起刀拍拍铁钩上的肉吼道:

“这是你的肉,不是我的肉,把你的肉割两斤给我!”

这个姑娘使用的词语“你的肉”是含混的,它既可以指挂在铁 钩的猪肉,又可以指卖肉伙计自己身上的肉,因而引起一场争吵。 如果这个姑娘精确地使用有关的词语,说成“买两斤猪肉”,就不至 于引起误会了。

为了论辩的顺利进行,我们所使用的词语应该尽量避免意义含 混,必须明确地给有关的概念以精确的含义。有时甚至可以通过给 某些词语以精确的含义来制服论敌,达到论辩取胜的目的,这就是 精密细微法。

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高利贷者夏洛克。他 是个刻薄、凶恶、令人讨厌的人,而年轻商人安东尼奥则常常借钱 给有困难的人,并且不收利息。由于安东尼奥经常指责夏洛克不该 收人家这么高的利息,因而夏洛克怀恨在心,蓄意报复。

安东尼奥有个朋友叫巴萨尼奧,因为结婚没钱,向安东尼奥借, 可是安东尼奧的钱都拿去购货了,船只在海上还没把货运回来,手 头没钱,安东尼奥只好向夏洛克借3 000金币。

夏洛克一见报复的机会来了,就假惺惺地说:“你以前骂我不该 收人家的利息,好,现在我借3000金币给你,并且不要你一点利息。 但我们要到律师那儿签个条约,‘到期如果不还就由夏洛克在安东 尼奥身上靠近心口处割取一磅肉’。”

可是到了还钱这天,安东尼奥接到消息,他的船只在海上遇到 风暴全部沉入海底。没钱还债,狠毒的夏洛克告到法院,坚持要按 条约办事,从安东尼奥靠近心口处割取一磅肉。法庭上,公爵劝说 夏洛克放弃这种方法,丝毫无效。这时巴萨尼奥的妻子鲍细亚女扮 男装,从她的律师朋友那里弄来介绍信,以律师秘书的身份来到法 庭。这个案子就由鲍细亚来审理。鲍细亚劝说夏洛克放弃这种残酷 的做法,可还是无济于事。这时,鲍细亚说:“根据条约,安东尼奧 的这磅肉就判给你了,你准备好刀子去割肉。”夏洛克髙兴得不得 了。鲍细亚又说:“踅洛克,请一个外科医生来替他把伤口堵住,费 用由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

夏洛克说:“条约上没有这一条,我做不到!”

正当夏洛克要去割肉时,鲍细亚说:“且慢,这条约上并没有允 许你取他一滴血,只是写要一磅肉,所以你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 滴血,你的土地财产就要全部充公!同时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 稍微轻一点或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亳,就要拿你抵命,你 的财产全部充公!”

显然,这是不可能办到的。鲍细亚由于精密细微地明确了 “一 砖肉”的含义,终于挽救了一个善良的年轻人的生命,而给了凶残 狠毒的芨洛克以应有的惩罚。可见,将概念精密细微不愧为论辩制 胜的一种绝招。

在论辩中,我们要注意所使用词语的精确性。伹是我们必须注 意,这种精密细微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在不必要精密 细微的地方吹毛求疵,作出似是而非的议论,这就是滥用精密细微。 比如下例:

甲、乙两人在午间相遇,当时没有第三人。 甲:“吃饭了吗?” 乙:“你问谁呀?” 甲:“我问你呗,还有谁。” 乙:“我怎么回答你呢?”

甲:“吃了就吃了,没吃就没吃,这不简单吗?” 乙:“问题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呢?是今天的,明天的,还是 后天的呢?”

这就是滥用精密细微的诡辩。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者可 以而且应该省略某些内容,否则会陷人烦琐的哲学之中。

同义替换法

錐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1

思维和语言往往不是统一的。有时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 思维内容,有时同一个内容又可用不同的语句形式表达。这时,它 们表达的内容虽然相同,但表达的效果又并不完全一样。同义替换 就是根据论辩需耍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取得论辩的胜利。

如下例: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叫诋毁的和尚。此人聪 明机灵,却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且要讲便讲,想骂便骂。 乾隆皇帝对此人早有所闻,为了找借口惩治诋毁和尚,他便化装成 秀才来到净慈寺。

乾隆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 “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称呼,显然叫“篾青”。诋毁正要答话,蓦然,从乾 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中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 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是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和尚会答篾青(灭清〉,便以对清政府不满的罪 名立即处罚他,不料他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很不甘心,随即将竹 片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又是什么呢?”

“这个嘛,”诋毁心里想着说,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 计策,因“篾黄”和“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 竹肉:

乾隆皇帝这一招又失败了。

诋毁和尚机智地采用不常用的“竹皮”、“竹肉”等词语代替了 常用的“篾青”、“篾黄”等有犯忌触讳的词语,终于躲过了一场无 妄之灾。

构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语句的方#有许多,比如共同语 与方言不同,像“太阳”与“日头”;口语与书面语不同,像“溜达” 与“散步”;古语词与现代语词不同,如“吾”与“我”;.构成词或语 句的方式不同,像“演讲”与“讲演”,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灵 活运用。

传说乾隆皇帝到镇江金山游览,方丈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和 尚做向导。小和尚陪同乾隆上山时,说了一句:“万岁爷步步高升。” 乾隆有意想试试他的口才,下山时问小和尚:“你在上山时说我步步 髙升,现在你看怎么样?”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答道:“万岁爷后 步比前步更高。”

小和尚为了避免“步步下降”这种触忌犯讳的语句,改变了观

察事物的角度,从后步与前步相比来分析:后步既可指下山时在后 面的脚步,又可指皇上的未来前程。用这样暗含双关的语句代替步 步下降,巧妙地渡过了一道难关。

一个皇帝梦到了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醒后,要丞相力他 解梦。丞相说:“陛下全家将比陛下先死。”

皇帝大怒,把丞相杀掉了。皇帝又耍阿凡提为他解梦,阿凡 提说:

“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属都长寿。” 皇帝高兴起来,赐给阿凡提一件锦袍。

使用同义替换可以满足我们论辩中回避忌讳的需要;另外,恰 当地使用同义替换还可以使我们的论辩语言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 感染力,而且还可以获得浓郁的幽默和讽剌的色彩。如下例:

一名汽车司机在法庭上说:“我兴是喝了些酒,并没有像指控书 上说的那样喝醉了。”

法官听了,微微一笑,说:“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判你7天监 禁,而只判了你拘留一个星期。”

行车前“喝酒”与“喝醉”在法律上都应受到处罚,没有什么 区别,正如同“7天监禁”与“拘留一个星期”意义相同一样,法官 使用同义替换法表达了对司机的嘲讽。利用同义词替换作为一种变 相的论辩手法,在不同的环境下,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会取 得良好的答辩效果。

例如,有一位朋友对他的邻居说:“你家的鸡把我家的菜园子弄 得不成样子啦!”

雄辫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这位邻居答道:“我巳经把它就地正法了,过来喝一杯怎么样?” 这位邻居用“正法”代替了 “杀掉” 一词,答话变得轻松、幽默。

动作论证法

动作论证法使用的是可由人们的视觉贳接感知的动作行为,具 有强烈的直观性,它的真假当场就可以验证,因而具有不容置疑的

雄辩力量。

下面的故事能说明动作论证法具有不容置疑的雄辩力虽。 有个强盗,抢了一个老太婆的东西。老太婆大声叫喊:“抓强 盗!抓强盗!”有个过路人拼命追赶,把强盗抓住了。可是强盗反咬 一口,扭住这个过路人说对方是强盗。当时天快黑了,也不知道强 盗到底是哪个,于是他们来到官府,请官府断定。

符融见了后笑若说:“这很好办,可以让他们两人起赛跑,先 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盗贼。” 一会儿他们回到符融身边,符融严肃地 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盗贼如果跑得快,就不会被人家抓 住。现在你被人家抓住了,可见盗贼是跑得慢的那个,因此你是真 正的盗贼,可你为什么还要诬陷人家呢?” 符融的论断是可靠的。。

美国大律师赫梅尔曾在一件赔偿案件中代表某保险公司出庭辩 护。原告声称道:“我的肩膀被掉下来的升降机轴打伤,至今右臂仍 抬不起来。”

“请你给陪审员们看看,你的手臂现在能举多高?”赫梅尔说道。 原告慢慢地将手臂举到齐耳的高度,并表现出非常吃力的样子, 以示不能再举高了。

“那么,在你受伤以前能举多高呢?”

赫梅尔话音刚落,原告不由自主地一下将手臂举过了头顶,引 得全庭哄堂大笑。

赫梅尔在这里机智巧妙地引诱论敌做出自相矛盾的动作行为, 使对方的谎言不攻自破。

事实证明法

我们与论敌交锋中,驳倒了对方的论据或论证,但并不能就此 断定对方的论题是错误的,只能说明对方的论题不可靠,而要彻底 驳倒对方,还必须对对方的论题进行彻底的反驳。如下例: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1968年4月25日召开“电视斗争大会”批斗著名音乐家贺绿汀。

造反派指着贺绿汀说:“你反对毛主席!”

贺绿汀直言相驳,说:“我歌颂毛主席,在延安我把《东方红》 改编成合唱曲。解放后我写过《人民领袖万万岁》、《毛主席来到天 安门》。”

造反派责问:“你交代,1955年毛主席接见音乐工作者,你是怎 样当面猖狂反对毛主席的?”

“我在检查中已经写了,毛主席讲到传统问题时,我插了话。” 造反派自以为得计,继续问道:“你狗胆包夭!你回上海做报 告,是怎么搬出满清皇朝公开影射攻击毛主席的?”

贺绿汀愤怒地说:“你造谣!我的报告是根据毛主席对音乐工作 者的讲话内容讲的。毛主席说,不要学慈禧太后盲目排外,盲目排 外与盲目崇拜都是错误的。”

造反派声嘶力竭地说:“你翻案!”

贺绿汀反驳道:“我翻什么案?你们把一个反对阶级敌人的人打 成阶级敌人,你们才是翻案!”

贺绿汀义正词严,驳得造反派们无言以对,惶惶不安。坐在办 公室监看电视的张春桥气急败钚,一个电话打到会场,停止转播!

贺绿汀列举大量事实,针锋相对,直言反驳,语言泼辣犀利, 驳得对方张皇失措,败下阵来。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达到驳倒论敌论点的目的,最有效 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列举大量确凿无疑的事实,在铁的事实面前, 任凭对方信口雌黄、摇唇鼓舌也无济于事。请看下面的故事:

有个人性急易发怒,碰上个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要倒竖眉毛 拉长脸,发一顿脾气,有时还要动手打人。这天,几个人在一起闲 聊,他的一个朋友议论他说:“这个人别的都好,就是有两个毛病: 一个是爱发火,一个是做事冒失……”这时,他正好从窗外经过, —听,立即脸红脖子粗地闯进屋来,不容分说,劈头盖脸就打。旁 边的人急忙拉开他,说:“你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打人?”这个人喘着 粗气,大呼小叫地嚷嚷: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我啥时候喜欢发火?啥时候做事冒失?他这样说我,我怎能不 打他!”

“你现在大动肝火,二话不说就动手打人,不刚好证明你有这两 个毛病吗?”大家说。

大家用正在发生的事实直接反驳了这个人的“不发火、不冒失” 的论点,在铁的事实面前,他也无法抵赖。

我们也可以用论敌的话来反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如 下例: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心学”见想家,他土张心外无物。 有一次,他和朋友登山观赏风景,一路上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哲学 思想,他说:“凡是人们心中没有想到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就说这 些大树吧,它们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们,心中想到 了它们,否则就不存在了!”他正谈得兴致勃勃的时候,不料被一块 石头绊了一跤,帽子滚到山下去了,于是扫兴地说:“没想到被石头 绊了一跤。”

他的朋友便问他:“你没想到的东西怎么会存在呢?可见还是心 外有物呀。”

王阳明无言以对。

王阳明开头说“心外无物”,后来又说“心外有物”,因为他 “没想到的石头”绊了他一跤,将他前后的话放在一起,形成尖锐的 矛盾冲突,对方自然也就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检验某个论题是否正确 的标准,将对方错误的论题用实践一检验,其错误性立即就会暴露 无遗。如下例:

有个人拜访一位将军,他拿出自己发明的士兵制服给将军看, 说这制服是防弹的。

“那好啊,你穿上它!” 将军说着,按铃叫来了警卫。 “你去叫上校带上枪到这)[来。”

将军回头看,防弹农的制作者已无踪无影,将军再也没有看见 ’他冋来。

防弹衣防不防弹,用枪弹一试验便可立见分晓,防弹衣的制作 者不敢用子弹来检验,足可证明他所说的不过是骗人的谎话而已。

比喻论证法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能化深奧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生 僻为通俗,同时能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自己的论证如虎添翼, 效果倍增。请看下面的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 倍,您回答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 疑问呢?”

捷诺顺手画了一个大圆圏和小圆圏,说:“大圆圏的面积代表我 的知识,小圆圓的面积代表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固然比你们的知 识多,但这两个圆圏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 比你们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的多。这就是我为 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结论的原因。”

上例中,捷诺取喻明理,以此喻彼,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拟 象的描绘糅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示,又给人以艺术上的 羡感。

如下面的事例。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 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作了详尽严谨的论证, 听众始终茫然而不得要领。有人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 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乘机反问:“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 是左脚?”

全场静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农民代表们都笑了。 一大篇抽象论证没能说服农民,一个浅显的比喻却说尽深蕴 之理。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使用比喻论证法我们可以从正面设喻,说本体是什么,像什么; 我们也可以从反面设喻指出本体不是什么,不像什么,这就是反喻。 使用反喻同样铿锵有力。请看下面的故事: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 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广义相对 论研究的希尔伯教授的赏识。

在一次教授会上,为爱米丨诺德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 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人 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呵?”

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该成为 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竞不是男 澡堂!”

这里“大学评议会不是男澡堂”就是反喻。这一反喻掷地有声、 铿然作响,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贴切的比喻在论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论辩具有形象 性,生动性、逻辑性,增加对手反驳的难度。请看下面墨子的故事:

一次,墨子给他的弟子传授论辩之术。两个弟子因“多说话有 没有好处”争得面红耳赤,相持不下,其中一个叫子禽的弟子便向 老师求教:“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青蛙、苍蝇、蚊子日日夜夜不停地叫喊,嘴巴也 干了,舌头也喊乏了,可没能博得人们的欣赏。雄鸡在黎明时刻按 时啼叫,只要叫声一起,天下的人们都为之振奋起来了,去开始新 的一天的劳动和生活。你看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要紧的是,话要 说得切合时机!”

墨子并未用长篇的说教来告诫弟子,而是巧妙地用比喻来说明 某种道理,一语破的。并且,由于比喻的幽默,既形象生动地说明 了观点,又妙趣横生,显示了墨子的口才。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能使道理化复杂为简单,化艰深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当遇到一些棘手的提问,或难以用通常语言表达的 问话时,一个通俗形象的比喻,将胜过许多话语。

在论辩中,比喻论证运用得好,既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寓意, 又能给对方以讽刺,同时也给对手增加了难题。因为对手除了反驳 你的论题外,还要反驳你的比喻,而比喻又往往是人们熟知的事实

和道理。因而比喻既增加了对自己命题的确证,又增加了对手反驳 的困难。

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诡辩者为了达到其诡辩的目的,也往 往借助于比喻的手法,毫无条件地将两类事物牵扯在一起,这就是 荒唐比喻式诡辩。荒唐比喻式诡辩由于将抽象的事理赋予形象,所 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我们应特别加以注意。比如,“五四”运动 后,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辜鸿铭竟然还鼓吹一夫多妻制。 有人问他为什么赞成一夫多妻制?

他振振有词地说:“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杯子,你见过一个杯子 配四个茶壶的吗?”

这便是荒唐比喻,因为这两者之间是不能相比的。 当论敌使用荒唐比喻式诡辩时,我们也可以构造一个相反的比 喻加以驳斥。如下例:

某人整天喝酒喝得烂醉如泥。有一次,他对人说:“多喝酒可以 长命,你们没看见把肉放在酒精中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吗?”

冇人反驳道:“我说你这样酗酒会短命,你没看见盖酒坛的布时 间一长很快就会霉烂吗?”

这样反驳针锋相对,尖锐有力。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很相似,在某些具体场合甚至难以分辨。 但两者毕竟有区别。从理论上来说,类比论证是根据两类事物某些 属性相同进而推断另一属性也相同,可以由巳知探求未知,提供新 结论;而比喻论证仅仅根据两事物某方面的属性相同,而进行比喻, 它只是一种生动、形象、通俗地说明道理的方法,只能帮助人们明 确或加深某种认识。将比喻论证运用在維辩过程中,是一种绝妙的 论辩手法,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增加论辩的说 服力,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将错就错法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为了战胜对方的诡辩,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顺着对

方的前提进行推理,最后得出荒谬的结论,这就是论辩术中的将错 就错法。针对诡辩自身存在着语言模糊、内容矛盾、逻辑错误等方 面的局限性,将错就错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丌突破口。

1.以诡辩反诡辩

论辩中,我们的种种努力,不过就是找出或者制造出对方的错 误。对方以诡辩作为武器,那好,我们立即抓住诡辩的辫子,对诡 辩进行毫不留情的反“诡辩”。

对方的立论本来就有显而易见的谬误,再层层引申出其更多的 荒谬,对方便会败得惨不忍睹。比如下面的故事: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丨朗宁在参加议员竞选时遭到一些人的反 对,原因是他出生在中国,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身上具有中国人 的血统。

切斯特|朗宁当时反驳说:“我喝过中国奶妈的奶,这是事实。 但是,没有喝过中国奶妈的奶就有加拿大人的血统了吗?诸位先生, 你们喝过加拿大的人乳就具有加拿大的血统了吗?你们不是也喝过 加拿大的牛奶吗?那么你们身上是不是也有加拿大牛的血统呢?进 一步说,也许你们长大不能光靠‘喝’,自然还得‘吃’,吃鸡脯、吃 猪排、吃羊腿。这祥,你们的血统实在是很难认定的。”

他的话音一落,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反对派面红耳赤, 一败涂地。

2丨就错解错,以正驳反

对方诡辩的语言如果含糊不清,那我们就可以将错就错,通过 判断、分析、解释,淋漓尽致地批驳他的荒谬观点和不实之词,恰 到好处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重利的老张和重义的老刘为“选择道德是因为缺少道德呵”论

辩起来。

老张为了给老刘脸上抹黑,构设了一个以模糊语言为核心的诡 辩以嘲讽老刘,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思索地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辩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 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

老刘知道老张诡辩的关键词语是“缺少”,而“缺少”这个词的 含义在特定语境中是很模糊的,即包含了 “缺得很多、缺得不多、缺 一点点”等等方面的意思。所以老刘立即反驳:“你的话只讲对了一 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要选道德;万 贸的家财,你已有九千货,但你还缺少一千貝,所以你耍选金钱。 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因为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因为你 贪图金钱。”

老张终于没有了言语。

谐音巧辩法

汉语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同音字,它们字形字义不同而字音却相 同。在论辩中,利用音同和音近的条件来表迖某种含蓄的意义,即 为谐音巧辩法。

据说,清代末年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却凭着与李鸿章的亲戚关系,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心想借此弄个一 官半职。但考卷到手,竟有一半字不认识,无法成文交卷,急得如 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之中,他便在试卷中写了一句话:“我乃当朝中 堂大人李鸿韋之亲戚。”无奈“戚”字又不会写,竟写成了 “妻”。主 考官在阅卷时,看到“我乃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之亲妻”时,不禁 拈须矜笑,提笔在考卷上枇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

由于录取考生时的“取”与“娶”同音,就把两件风马牛不相 及的概念扯到了一起。就使得这则小故車极富讽剌和幽默意味,而 表现出考官的机敏与诙子按。

錐辫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古代某年清明节,一个侍郎官、一个御史官,一块出城去游玩。 正走间,看见前面野地里有一条大黄狗。御使官问侍郎官: “是狼(侍郎〉是狗?是狗是狼(侍郎〕?” 侍郎官听出御史官在骂他,便说:

“是狼(侍郎〉遇肉吃肉;是狗遇屎(御史〉吃屎。” 黄狗在地里闻来闻去,御史官对待郎官说: “你看,它模样很像是狼(侍郎〉,遇不着肉在寻屎吃呢!” 侍郎说:“那它是遇屎(御史〉了啊!”

他俩你一句、我一句骂得津津有味。旁边一个拾粪老头听得一 清二楚,见他俩是出来寻欢作乐的官员,便骂道:“枭狼(侍郎〉见 肉不嫌肉腥,足狗遇尿(御史〉不嫌屎臭,本性难改呀!”

侍郎官和御史官听了好恼火。但反过来一想,自己那些高雅的 对骂,村夫俗子未必听得出来,也许不是有意骂自己,想想吃个哑 巴亏算啦。

这里,御史官骂侍郎官是狗,侍郎官骂御史官吃屎,而拾粪老 汉把他们两个都骂了一通。他们都楚以“侍郎”与“是狼”、“御史” 与“遇屎”发音相同为条件,使用的就是谐音的方法。

由于谐音的方法可以取得一语双关的效朵,衷达出丰富的含义, 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天地,因而可以使我们的论辩妙趣横生,厂 耐人寻味。11

有个大富翁请来一个老先生教他的孩子渎书。没教多长时间, 大富翁就来问:“我的孩子会作对子了吗?”

老先生想,虽然说不上样样都能对出来,但多少还是知道一点, 于是就说:“能作对子。”

大富翁便决定明日面试。老先生预先嘱咐学生道:“明天考试 时,我出‘紫袍’,你对‘金带’,可别忘了。”

次日,大富翁与老先生对饮,大富翁请老先生出对试一试。老 先生出“紫袍”,学生对“金带”。老先生大喜,说:“我说的没错, 他能对了。”

可大富翁也不是很容易被蒙骗的,说:“师生可能暗中商定,得 我亲自出才算广即出“和同” 二字,这学生仍以“金带”对。 老先生赶紧说:“你将‘分派’ 二字字音吐清便是。” 大富翁说:“对,‘分派,自然不错,但由老师代讲了,我还是 不信。”以指碗内的金针菜出“黄花”,这孩子仍对以“金带”。财主 说:“这冋可露底了吧?”

老先生忙说:“东家,您老耳朵听力不好,他刚才是说‘青莱’。” 大富翁说:“金带和靑菜,果然容易听错,我再出一对,如能对 便不错。”随手指佐味的“花椒”出对,回答还是“金带”。大富翁 说:“这回可掩盖不了了吧?”

老先生旋即答道:“哪里呢?他刚才是说‘荆芥’。” 大富翁无奈,又指堂上所画吕仙像,出“神仙”。这个弟子仍对 “金带”。

老先生赶紧以“精怪”搪塞过去。

大富翁穷追不舍,又指墙上春帖“丙辰”年号。这个学生却回 答“金带”。老先生最后以“丁亥”代对之,终于使大富翁再也提不 出问题。

上面的“分派”、“青菜”、“荆芥”、“精怪”、“丁亥”都与 “金带”之音相近。老先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灵活应对,表现出 高超的应变能力。

但是必须注意,如果故意利用谐音为条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这就不算巧辩而只能箅是谐音式诡辩了。

在论辩中,“谐音法”是应付难题的一种好办法。如下例: 据说张班和鲁班是师兄弟,木匠的手艺也很高超。有一次张班 给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建台阁合他的心 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三坛酒。

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査遍了,半点毛病也找不出来, 该按约定条件付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来五匹马,并排站着,背上 横搁一块大木板,木板上放了一块比指甲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 是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用鸡蛋壳装的米粒说:“这就是外赏 你的'一蛋米’”。然后财主又从纸匣里拉出两个蜘蛛,说:“这是 ‘两蜘蛛’。”最后,他把手指头在只装半杯酒的酒盅里蘸了一下,向 前弹动三下,对张班说:“这是‘三弹酒’。”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这里财主利用了 “一蛋米”、“两蜘蛛”、“三弹洒”与“一担米”、 “两只猪”、“三坛洒”的谐音,利用“五马驮银子"的歧义,企图赖 账,拒付张班修建台阁的工资,这就是属于诡辩。我们知道,语言一 进人特定的场合,便不局限于原有的语意了,有时与原意正好相反,

有时甚至与原意亳不相干。谐音辩论法则正好恰当地利用语言因场合 的特定情景而产生新的情景意义,进而增强论辩效果的艺术性。

指东说西法

一般地说,在论辩过程中,论题应该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但 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我们又不能直接表达意见、观点,只能采 取指东说西或者指桑骂槐的办法。

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运用了此计。他先 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见齐魯联盟,也只得 认输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损失就使鲁、宋两国臣服。 丨 相传有个村姑叫玛丽,嘴尖舌薄,常常以愚弄他人来取乐。一 I 天早晨,玛丽站在门口,啃着面包。这时,年过60岁的斐尔逊老人| 骑着毛驴哼哼呀呀地从她面前经过。玛丽灵机一动,朝他喊道:? “喂!吃块面包吧!”斐尔逊老人连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说:“谢谢你的 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玛丽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呀,我问 的是你的毛驴。”说完,她得意地一笑。

斐尔逊老人听了非常气愤。他猛然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 “啪、啪”就是两巴掌,说道:“出门时我问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斩 钉截铁地说没冇,没将朋友怎么会有人请你吃面包呢?”

“啪、啪”,斐尔逊老人又在驴屁股上抽了两鞭,说:“看你今后 还敢不敢说谎!”说完,便翻身上驴扬长而去。

玛丽使用指桑骂槐术对斐尔逊老汉进行羞辱,她明明是跟老汉 说话,可又说成是在跟毛驴说话,以此羞辱老汉。这时老汉如果直 来直去地和她争论起来,则正好中了对方的计。于是,老人采用了 指桑骂槐的方法,表面是骂乇驴,实质鬼骂对方,这样反而使得对 方有口难辩。

込: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指桑骂槐的方法是通过骂其他事物而达到骂论敌的目的,因而 如何选择一个能与论敌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加以谴责是施用此法的关 键所在。

从前,有一个地主闲着没事,常出些难题习难人,来显示自己 的本领。一天他戴着眼镜,身穿长衫,手撑凉伞,出外游山玩水, 被一个正在耕地的农民看见了。农民对着牛狠狠地骂道:“瘟牛,东 晃西荡不走正道,眼瞎啦!”说着就是一鞭子。

地主听后越想越不对味,这不明明是在骂我吗?他站在地头不 走了,想等农民耕回来时狠狠地骂他一顿。

“嗨!嗨!”农民赶着耕牛过来了,快到地头时,农民突然松了 手上的犁,然后一手拉牢牛绳,一手抓起泥巴,使劲往牛屁股眼里 塞。地主正瞪圆双眼准备发作,一看农民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忍不住 笑了。他问农民:“喂,你这是干啥?”农民高声回答说:“我算计它 等会要放臭屁,先把它糊住广

这里农民巧妙利用与地主某些行为有相似性的牛为骂的对象, 表面是骂牛,实质上是骂地主,使得对方有口难言,哭笑不得。

我们也可以虚构一个与对方有相似性的东西为骂的对象来达到 谴责论敌的目的。:

关系论证法

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客观事物, 就必须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请看下面的故事: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外黄城垣为汉王刘邦



部下的大将彭越所占领,楚霸王项羽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好不 容易才攻破。破城之后,彭越逃走了,可怜的全城百姓却面临着一 场浩劫。阁残狠毒的楚霸王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城里15岁以上的男 子全部活埋,因为这些百姓曾帮助汉军守城。消息传来,全城一片

哭声。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在这紧急关头,有个13岁的小孩竟敢挺身而出,定进军营,求 见楚霸王。楚霸王一见这个小孩,就问:“你这个小孩儿胆子倒不 小,竟敢前来见我呀!”这个小孩知道楚霸王爱听奉承话,就专拣好 听的说:

“大王常说自己是百姓的父母,我是百姓的一员,当然是你的孩 子了。孩子想念父母,难道都不该见一见吗?”

一句话,就把楚霸王说乐了,项羽的口气也变得温和了: “你找 我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于是这个小孩向项羽陈述了杀害全城百姓的严重后果:“如果其 他地方百姓听说您会坑害投降百姓,就不会开城迎接而会拼死抵抗, 这样你处处受敌,要攻占地盘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些话击中了 楚霸王的要害,于是他便打消了罪恶念头。全城百姓都万分感激这 个聪明而又勇敢的小孩。

这个小孩所以能一句话说得楚霸王转怒为喜,取得进一步论辩 的机会,就是因为他准确地把握了 “父母”与“子女”之问的关系, 巧妙地以这种关系进行推论。可以说,这么一个推论就救了全城百 姓的命!因而,关系论证法同样是雄辩制胜的一种绝招! 我们也可以利用关系论证法来回击对方的挑衅。比如: 两位骑马的年轻贵族在路上与一位老妪交错而过。老妪赶着两 匹驴子,贵族打趣地向老妪致敬: “早安,驴妈妈。”

“早安,我的孩子们……”老纟区答道。

对方称老妪为驴,而老妪称对方为孩子,对方没有占到一点 便宜。

在论辩中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各种关系,如果混淆了它们之间的 关系,就会造成错误,甚至导致诡辩。如下例:

有个少年戚某,一天早上起来,对丫环说:“你昨晚梦见我了 吗?” 丫环回答说:“没有。”戚某大怒:“昨晚梦中我分明见到你,你 竞敢抵赖!”说着,将丫环拉到他母亲那里告状说:“这个丫环真是 该打,昨晚我明明梦见她,她却说没梦见我,真是岂有此理!”

“梦见”是非对称关系,甲梦见乙,乙却不一定会梦见甲,戚某 把它当成了对称关系,混淆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同样我们在论辩中也必须正确区分各种关系,否则也将导致错 误或诡辩。

比如,衙役押解着一个偷牛的犯人经过大街,行人都围上来观

看,有个熟人见了犯人很惊讶,问道:“你犯了什么罪啦?”犯人说: “真倒霉!上次我在街上闲逛,看见地上丢着一截烂绳头,以为没人

要了,就顺手拾了起来。”

“有这种事?”熟人不解地问,“拾根烂绳也犯法?” “唉,说不清楚,”犯人冋答,“我哪里会想到绳那头还拴若一 头小牛呢?”

犯人牵着绳子,绳子牵着牛,所以犯人也就牵着牛,这里“牵 着”是传递关系。他故意隐去这种关系以便在朋友面前保住面子, 这不过是玩弄了一个小小的诡辩术而已。

因果论证法

因果联系是以时间先后为条件,由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 象的本质联系。因果论证法就是通过找出某一现象的原因,以因果 联系为根据得出结论的论辩方法。

为什么蝙蝠能在黑夜穿过茂密树林? 也许它有异常的夜视能力。”

因果论证法的关键是要找出制约某一现象的原因,根据探求原 因的方法不同,因果论证法主要冇以下几种类型:

1.求异探因式

在被考察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其他的情况都相同, 兄有一个情况不同,我们就可得出结论:这个不同的情况就是被考 察现象的原因。这种探求原因的方法属于求异揼因式。请看下面的

故事。

一位生物教授通过试验发现蝙蝠具有“以耳代目”的“活雷达” 特性,另一位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两人展开了一场辩论。

教授:“蝙蝠能在阴暗的岩洞里准确无误地飞行,这是为什么?” 学者:“因为它的眼晴特别敏锐,能在微弱的光线下看凊周围的 障碍物。”、

維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教授 学者

教授:“当我们把它的双眼遮住,或让它失明,它仍能完全正常 地飞行,这又是为什么?我们若去掉它双眼的蒙罩,将它的双耳遮 住,它飞行时就会到处碰壁,这又该如何解释?”

学者无莒以对,只好认输。,

教授考察了荥住蝙蝠耳朵与不荥住耳朵的不同情况,蒙住耳朵 则不能正常飞行,不蒙住则可以正常飞行,这几个场合其他情况都 相同,只有蒙住与不蒙住耳朵不同,因而可以得出结论,蝙蝠是以 耳朵探测方向的。教授由于正确地应用了求异探因式论辩法,所以 得出了不可辩驳的结论。

2丨共变探因式

当某个条件发生变化时,被研究现象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因而 断定该条件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这种探求因果联系的论辩方法 属于共变探因式。

甲:“你知道船舶遇难而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竖持多久?” 乙:“据冇人试验,发现会水的人在01的水中可坚持15分钟,在 2.51时能坚持30分钟,51时能坚持1小时,101时能坚持3小时, 25冗时就能坚持一昼夜。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与 水温成正比,水温高低是影响人在水中停留吋问长短的因素之一。” 乙的结论就居使用共变探因式得出的。

因果论证术可以增强我们论点的说服力,使人知其然,也知其 所以然。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不能将不具有因果联系的事物现象说 成具有因果联系。如下例。

甲:“黑母鸡比白母鸡聪明。” 乙:“你怎么知道?”

甲:“嘿丨黑母鸡能下白蛋,白母鸡不可能下黑蛋呀!” 黑母鸡能下白蛋不是因为黑母鸡聪明的缘故,甲的话屑于诡辩, 这叫强加因果式说辩。

第七章 雄辩的方法

另外还要注意,原因引起结果,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也并 不是在某个现象之前都是该现象的原因,不要犯“以先后为因果” 的错误。在使用求同、求异等方法时,注意不要把真正的原因漏掉。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使用共变法时,共变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个限度,共变关系就不存 在了,只有注意以上各方面因素,我们的论证才是雄辩有力的。

^ ^藝 藝I?、^藝^‘ ^ 一 8藝藝?《 —?('办藝:?攻 身 ^办I# ^ I V ^ ‘ ^ ‘ ^ I

^ “ “::,::';".:::“-;-;-^:-;-::::--广;:-..; ;^;":^‘:'".:.",::.;.;'..:、、. V:;':";、.;々 ::“‘“1、““1““::“广”;::””:”,-::.:.":.:..";^?^.^^^^.

大智若愚术

本来足智多谋,却装作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以 钝,借此欺骗对手,争取主动,进而取得论辩胜利。运用大智若愚 术取得论辩成功,往往丧现出一种更冷静的思考,更坚强的忍耐, 更高超的论辩艺术。请看下面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曾翌过潍县县令,当地的恶棍一心想把他赶跑,经常寻 衅闹事。一天,郑板桥从外面坐轿回来,衙门前一帮不三不四的人 乱吵乱嚷,拥了过来。这时有个卖粥的徐老汉的粥罐被他们一挤, 砸到一块青石上,撞了个粉碎。人们闹得更凶了。郑板桥落轿,只 见那老汉说:“我家有一瞎眼婆娘和五个儿女,全靠我卖粥度日,今 天不知哪个缺德的人砸了我的粥罐,全家就得饿肚子啊!”说着,他 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这时一个财主指着路边的青石说道:

“作孽的就是这块青石头,我们都可作证人,请老爷公断!” 于是郑板桥吩咐把大青石抬到堂上,这些恶棍等也拥进了县衙 作证。一会儿县官升堂了,郑板桥端坐堂上,手指青石问道:

“那个可恶的石头,你为何无事寻事,将老汉的粥罐硒破?快如 实招来!”

堂下鸦雀无声,郑板桥把惊堂木一拍:“来人,给我打它四十 大板!”

衙役们真一五一十地打起来,两旁的豪门财主恶棍看了挤眉弄 眼偷偷发笑。郑板桥瞟了他们一眼,突然大声喝道:“你们上堂作证 人,不听老爷好好审案,乱笑什么?”

他们纷纷说:“这石头无嘴无脚,是个哑巴,天生的死物,就是 问上三年也问不出一句活来!”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 ?‘厂

“住口!”郑板桥忽然把惊堂木一拍,兀地站了起来喝道:“它一 不会说话,二不会走路,怎么能欺负这卖粥的老汉,成了砸碎粥 罐的祸首呢?这分明是你们嫁祸于人,欺骗本官。欺官如同欺父母,

决不轻饶!”随即命令左右:“将这帮无赖每人赏四十大板,赶出 堂去!”

这帮恶棍不愿挨打,只得捐钱逃命。郑板桥将捐来的一笸箩的 钱给了徐老汉,派人送他回去。

大智若愚是一种曲线型思维的产物,即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 式,因此,用此术往往可以产生强烈的嘲讽和幽默的意味。再如 下例:;

有个绅士,表面装得对朱哈非常尊敬,每当见面时,总是客套 应酬一番。―

一天,朱哈前去拜访绅士,翌他快到绅士家的时候,看到绅士 正站在窗口向外观望,但是,当朱哈走近时,绅士就到屋里躲了起 来。朱哈敲了敲门,说道:“我是前来拜访绅士先生的,如能得到你 们允许的话。”

绅士家里的人告诉他:“先生刚刚出去X。您今天光临我家,碰 巧他不在,如果先生知道了,也要感到遗憾之至的。” 朱哈听到如此回答后,大声说道:

“很好。但是,请告诉绅士先生,如果他以后还要外出的话,请 不要把头留在窗户前,以免引起人们的怀疑,指责他伪善。”

朱哈故作愚蠢,说成绅士先生外出把头留在家中窗户前,似乎 人首可以分离,而正是这种貌似愚蠢的话,如匕首利刃给了对方更 为有力的攻击,丧现了他过人的智慧与论辩天才。

施用大智若愚术时如果仅有愚而无智,只能给人留下笑柄;只 有表面似愚而实质为智,才能真正制服论敌。

金蝉脱壳术

在论战中,当发现自己的处境不利时,不能恋战,不妨虛晃一 枪,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借以迷惑对方,得以隐蔽地转移或撤退, 这就是金蝉脱壳术。请看下面的故事:

1984年2月9日,莫斯科虽现舁象:国防部长暂缓出访,苏联

最髙领导安德罗波夫之子从瑞典被召回国,国家电台用古典乐曲取 代了正常的音乐和娱乐节目的播放……敏感的西方人士以此推测 安德罗波夫亡故。当夜,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一次晚荽上,高级 外交人员将这一推测变为中心话题,并纷纷向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 宁探询。多勃雷宁在谈笑若定中诙谐地回答说:“我看,不要再讨论 这个问题了。不然,他好好的都会被气死了。”大家在一片笑声中转 换丁话题。其实,安德罗波夫在前一天巳病故,只是克里姆林宫 仍在安排权力移交,故秘而不宣。这么一个重大问题,竟被多勃 雷宁以笑谈的手法轻松地一掩而过,且不露一点痕迹。利用金蝉脱 壳策略,关键是要既不露痕迹,又要能掩护自己摆脱困难,顺利 退避。

据说,林肯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林肯,这 里有一道难题和两道容易的题目,由你任选其一。” “就考我一道难题吧。”

“好吧,那么你回答,”老师说,“鸡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呗。”林肯答道。 “鸡又是哪里来的呢?”老师又问。

鸡蛋是鸡生的,鸡又是鸡蛋孵化的……林肯知道这个问题的答 案是循环往复,没有穷尽的。如果继续辩论下去,自己将会处于被 动的地位,林肯认识到这一点,于是赶紧借助对方只考一个问题的 条件,声明道:

“老师,这是您提的第二个问题了。” 林肯通过紧紧抓住对方提供的条件,巧妙地摆脱了困境。 我们也可采用踢皮球的方法,把难题踢回给对方,自己乘机 脱身。

1972年5月,美苏举行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几个协定刚刚签署, 21日凌晨1点,美围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 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介绍情况。当他说到“苏联生产导弹的速 度每年大约250枚”时,一位记者问: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 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耸鸷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 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伹我 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为了摆脱窘境,莶辛格诱使对方落人自己的圏套,让对方说出 “不是保密的”;既然不是保密的,那么刈方就知道数0多少了,这 样就得以顺利脱身了。

金蝉脱壳是一种摆脱敌人,转移或撤退的分身之术。这里的 “脱”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楚存其形、去其实,稳住敌人, 脱离险境。

有些诡辩者往往通过偷换论题来达到避开锋芒、逃脱谴责的目 的,这时我们应给予严厉反驳。如下例:

北京地铁列车运行到前门站时,车厢里上来一位怀抱婴孩的妇 女。她站在人挨人的列车通道上,东倒西歪,怀中的婴儿发出一阵 阵的哭声。见此情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中年人对身边的一位正坐 在座位上抚弄头发的姑娘说:“同志,请给她母子让个座。”

“让座?”姑娘一愣之后立即反应了过来,“凭什么要我让座?”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精神文 明的具体体现嘛!”中年人提髙了嗓门说。

姑娘面对四周乘客投来的谴责的目光,颇感尴尬和为难,可毕 竟是年轻人脑子转得快,只见她眼睛一眨就嚷开了: “你配讲什么精 神文明?把口水都吐到我脸上了,你不是耍流氓吗?”

中年人一听急了,断然否定说:“你这是无中生有,耍无赖!” “你才是无赖呢!”姑娘装模作样地从衣兜里掏出手帕来往脸上 轻轻一擦说,“这不是口水是什么?”

于是他俩就脸上有没有口水的问题上吵开了。 在论辩中,一旦发现对方把话题岔开,你不必打断,而应立即 分析其用心。如果对方是有意偷换论题,应立即采取相应对策,将 话题“转移”回来,不让对方的伎俩得逞。

两难制胜术

在论辩过程中,只列出两种可能的情况,迫使论敌从中作出选 择,不论对手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对他不利,除此以外又别 无选择,这就必然使论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请看下面的故事;

古代有个县官非常可恶,凡是来打官司的如果不给钱,就会被 他打得死去活来。当地有个艺人编了出戏,叫《没钱就要命》。演出 那天,县官也去看戏,他看演的是他,当时就火了,没等戏演完, 就回到县衙,命令衙役把这个艺人传来审问。那个艺人听说县官传 他,就穿了龙袍,大摇大摆地跟着去了,县官一见艺人带到,便把 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艺人指了指身上的龙袍说:“我是皇帝,怎能给你下跪?” “你在演戏,分明是假的!”

“既然你知道演戏萣假的,为什么还要把我传来屯问?” 几句话,把县官问得张口结舌,县官只好看着艺人大摇大摆地 走出了县衙。’

艺人在与县官的论辩中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使用了两难制 敌术。他要县官在演戏是真的是假的这二者之间加以选择。选择是 真的,那么他是皇帝是不能下跪的;假的,那么就不能审问他。县 官无计可施,只能看着艺人离开。

两难制胜术的关键是要让论敌不管作何种选择都使他为难,若 有某些选择并不能使他为难,论敌就会乘虚逃脱。只有各路设卡, 才能使对手无法逃遁,束手就擒。

古时候,冇个皇帝突然心血来潮,向全国宣布说:“如果冇人能 说出一件十分荒唐的事,使我说出这是谎话,那我就把我的一半江 山分给他。”

人们闻讯,纷纷来到王宫,说了各种弥天大谎,结果都被皇帝 一""驳回。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4

后来,来了一位官员,他对皇帝说:“我有一把宝剑,只耍向天

空一指,天上的小星星就会纷纷落下来。”皇帝听了之后说:“这并 没有什么奇怪的,我祖父有个烟斗,一头叼在嘴里,另一头能在太 阳上点火。”

这位官员听了后只好无奈地走了。

后来,又来了一位地主,他对皇帝说:“万岁,请原谅我,我本 来想早点来的,但是昨天下了暴雨,闪电把天给撕破了,我只好请 一位裁缝去把天给缝上了。”蛊帝说:“你做得很对,只虽那裁缝的 手艺不是很好,并没有把天缝好,今天早上又下了点小雨。” 那位地主也垂头丧气地走了。

有一天,一个农夫拿着一个斗,来到皇帝跟前。皇帝奇怪地问 道:“你拿斗来干什么?”农民说:“万岁欠我一斗金子,我是来拿 金子的。”皇帝吃惊地说:“一斗金子?我什么时候欠的?撒谎!” 农民不慌不忙地说:“既然是谎话,那就给我一半江山吧丨”皇帝急 忙改口说:“不!不!这不是谎话。”农民笑着说:“那就给我一斗 金子吧!”

其他人的话之所以被皇帝^驳回,是因为皇帝说这些人的话 是谎话并没有什么为难之处;而这个农民正是各路设卡,皇帝说是 谎话或不是琉话都感到进退维谷。

两难制胜的方法是一种神奇的雄辩绝招,有些诡辩者往往用错 误的两难的方法来发难。我们耍对论敌进行反驳就必须分析其推演 形式是否正确,条件命题是否真实等等。请看下面的故事-

有位医生,他为别人就诊随自己的心情好坏而出诊。一天,他 接到请他去出诊的电话,他心情不好,不愿意去,就这样回答对方: “如果病人病重,那么我去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病人病轻,那么请 病人来看门诊,我就不必去了。病人或者是病重或者是病轻,反正 我是不必去了。”

这位医生用两难的方法来搪塞病人,但他的这种两难方法是错 误的,是诡辩,原因就在于他的论证前提中的条件命题是不成立的, 因为病重,医生去了就可能解决问题。

々 ‘11

0 ―4 ‘隱

第八章 雄辩的战术

有个以赖账出了名的律师,请了位医生给他的妻子治病。通过 诊断,医生发现他妻子的病情十分严重,于是就对律师说:“我担心

看完病后,您不付钱。”律师说:“请放心,我问您保证,无论您救活 了她,还是误诊医死了她,我都将如数付给您500英镑。”医生听完 这话后,竭尽全力投人抢救,但确因病重终于没有救活病人。医生 在丧示歉意后,耍求付给急救酬金。

“我的妻子是您误诊医死的吗?”律师问。 “当然不是,我的诊断和用药都没布错。”医生说。 “那么您把她救活了吗?”律师又问。 “这不可能,她的病情实在太重了。”

“这就对啦,既然您没有救活她,也没有误诊医死她,根据刚才 我的保证,我就不该付给您500英镑了。”

这位律师纯粹是为了赖账而进行诡辩。当初作保证时,他故意 漏掉了一种可能:“因病重抢救无效而死。”

这位医生预先没有识破这一诡计,上了他的当。 对于一个不成立的两难命题,我们还可以构造一个相反的两难 来驳倒对方。如下例:

古希腊著名诡辩学者普洛塔哥拉斯有个学生,叫爱瓦梯尔。师 生商定学费分两期交付,第二期学费规定在爱瓦梯尔出庭第一次胜 诉之后交付。爱瓦梯尔毕业后改行没当律师,也就没有机会出庭, 所以普洛塔哥拉斯第二期学费始终收不回来。普洛塔哥拉斯只好向 法院起诉,要求爱瓦梯尔付款,并对爱瓦梯尔说:“如果你胜诉,就 应当按照商定条件付款;如果你败诉,则必须按法院判决付款。你 或胜诉或败诉,总之都应当付款。”

爱瓦梯尔用相反的两难方法回答说:“如果我胜诉力按法庭判决 我不应付款;如果我败诉,那么依我们商定条件不应付款,所以我 或胜诉或败诉,总之,我都不应当付款。” 这样就把对方的两难式破除。

多难制胜术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古欧洲著名哲学家伊壁鸠鲁,被西方尊为“无神论之父”。他以

有力的论据,证明了神并不存在。

他说:“我们应该承认,祌或枭愿意但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 恶;或是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既有能力而且又愿 意除掉世问的丑恶。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 它就不算是万能的,而这种无能为力,是和祌的本性相矛盾的。如 果神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这就证明了它的恶意, 而这种恶意同样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如采神愿意而且有能力除 掉世间的丑恶,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世间还有丑恶呢?”

伊壁鸠鲁列举各种关于神的解释的可能性,不管选择哪种可能, 结论都是有神论者难以接受的:“祌根本不存在”。像这种列举三种 或三种以上可能性加以选择,不管选择哪一种,对方都难以接受, 这种论辩方式我们称之为多难制敌术。

使用多难制胜术与二难制敌术相同,应当各路设卡,阻断对方 的后路。如下例。

从前有个穷人,从来不奉承富人。 富人问他:“我是富人,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呢?” 穷人说:“你有的是钱,又不肯白白地给我,我为什么要奉承 你呢?”

“好吧,我把我的钱拿出〗75给你,你会奉承我吗?” “你拿4/5,我拿1/5,这不公平,我还是不泰承你。” “那么,我把我的财产一半给你,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那时候,我和你平等了,我为什么要萆承你呢?” “那么,把我的财产全部给你,你一定会奉承我了吧?” “到那时,我成了富人,你成了穷人,更用不着奉承你了!” 、这位愚蠢的富人所罗列的各种情况都被穷人一一驳回,落得自 讨没趣的下场。

关于多难制胜术必须注意:首先,应将某方而的各种可能情况全 部列举出来;其次,前提中的条件命题必须真实。而有些诡辩者正是 故意违犯以上两点杂达到其诡辩的目的的。请看下面的一组对话:

有一天,有位演讲者登台便问:“诸位听众,你们知道我耍讲什 么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

“既然你们不知道我要讲什么,你们如此无知,那我讲了有什么 用?”他说着便走下讲台。

笫二天他又登上了讲台,对听众们说:“听众们,你们知道我要 讲什么吗?”

大家一致说:“知道!”

“行啦,你们已经知道了,我重复一遍又有什么意思呢?”说着, 他又从讲台上走下来。

听众们见他这样,便商量好,下一次一部分人说知道,一部分 人说不知道。

第三天,讲演者再一次登上讲台,他大声说:“各位,你们知道 我要讲什么吗?”

台下的听众一部分大喊“知道”,一部分大喊“不知道”。 他连忙接着说:“那么好吧,知道的人去讲给不知道的人听吧!” 说完,他走下讲台,扬长而去。

这位演讲者使用的多难制胜术,除了犯有偷换概念的错误以外, 前提中的条件命题也是虚假的,纯属诡辩。

怪问怪答术

论辩中对方提出一些奇怪荒谬的问题,或故设谬论相习难,或 以荒谬的理论相诘。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按正常的方式或从正面回 答都无作用,这时论辩者应打破正常的思维模式,怡到好处地按提 问者的反常思路去构思答案。也可以以对方的话为背景,釆用同样 奇怪的语句给予回答,即以怪制怪,以谬制谬,歪答对歪问,以毒 攻毒。在下面的故事巾,孔明〔诸葛亮〉就充分运用了这一战术。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1 “〃

三国时,东吴派遣张温访问蜀国,返回时,蜀国的百官汇聚一 堂为张温送行。酒宴上,只有秦先虫一人后到,张温便侧身问孔明: “他是什么人?”孔明答道:“他是学士秦先生。”张温见姗姗来迟者是 学士,认为秦先生故意拿架子小瞧他,便凭着自己的能言善辩,借

机与他舌战一番。一是想习难、报复秦先生,二是想在孔明面前显 示一下自己的雄辩才能。于是,他不无讽剌地问秦先生: “你在学习吗?”

“我们蜀国中,五尺孩童都在学习,我怎么能例外呢?”秦先生 毫不相让,立即回答。

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舌战: 张温问道:“天有头呵?” 秦先生答道:“有头啊。” 问:“头在哪里。”

答:“在西方。《诗经》里不是说‘乃眷西顾’吗?” 问:“天有耳吗?”

答:“有啊,《诗经》里说‘鹤鸣九皋声闻天下’,说明天居于 高处而能听到低处的声音。” 问:“天冇脚吗?”

答:“有。《诗经》里写道:‘天步维难’,天没有脚哪来的 步呢?”

问:“天有姓吗?”

答:“冇。”

问:“姓什么?”

答:“姓刘。”

问:“你怎么知道姓刘?”

答:“从天子姓刘而得知。”

张温尽提歪问,秦先生则以歪答对歪问,以谬制谬,使张温自 觉难堪。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三国时吴国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能言善辩。一夭,一只白头 翁停歇殿前。孙权问:“这是什么鸟?”恪答:“白头翁。”



第八章 雄辩的战术

张昭最老,以为恪拿鸟取笑他,便挑拨说:“格欺陛下,没听说 过有鸟叫白头翁的,你能找出白头母吗?” 恪答:“有鸟叫鹦母,你能找出鹦父吗?” 张昭无言可答,引得众人大笑。

白头翁只是鸟的名称,并不代表性别。张昭以“白头母”来发 难,诸葛恪则仿拟对方形式,以同样荒谬的问题反问他。怪答对怪 问,回敬自然,简洁有力。

对于论敌荒谬的怪问,由于谬例的选择不受类比关系的限制, 可以任意杜撰,因此,使用巧设条件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给予解答。 如下面的对话:

在-个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问大家:“二加三在什么情况下不等 于五?”

大家一时都被难住了。这时有人答道:“如果一加二不等干三, 那么二加三不等于五。”

主持人肯定了这个答案,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甚至可以宜接借用对方制造怪问的内容来回答。 1980年兑秋时节,在美洲某国家举行了一次中西方作家联谊会。 一次宴会上,一位北美洲某国家著名诗人请我国著名作家张先生解 个怪谜:“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 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张先生略加思索,便回答说:“您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 来。您显然只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 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

北美洲某国家著名诗人说:“您是笫一个猜中这个谜语的人。” 对于怪问,我们还可以用形式与问题有联系,而实质内容与问 题不存在逻辑联系的话进行回答。运用谬答时,要尽量依据对方提 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谬例。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会上,法国主考人向年轻的陆侃如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孔雀东 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 陆侃如应声而答:“西北有髙楼。”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问题问得怪,这种怪问题还真难网答。陆侃如答得也怪,但有 根有据,“西北有萵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既然西北 方向有高耸人云的髙楼,孔雀飞不过,只好向东南飞了。真是问得 奇怪,答得巧妙,令人捧腹叫绝。此例中陆侃如所选择的谬例,就 是依据主考人提问的情况,选择一妙例,从而达到以谬制谬的目的。

使用怪问怪答术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杜撰任何一句话就可达

到怪答的目的。要取得最佳的论辩效果,就必须根据当时的具^^环 境,选择最独特的角度,运用最贴切的语句来答辩。只有这样,才 能取得有力、生动、幽默的效果。

先承后转术

先承后转的方法在论辩中也可以使用,可以给对方以出其不意 的沉重打击。如下例: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我党的好同志王成被捕人狱。狱长阿尤 来到监狱,问王成:“我送给你的佛经看过了吗?” “着过了,早就熟读了。” “有什么心得?” “很有收获。”

“是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快跳出苦海吧!” “不但我要跳出苦海,而瓧还要引导大伙跳出苦海呢!你说好 不好?”

“那好极了!那好极了!真是佛法无边,金石为开,阿弥陀佛!” 王成问:“不过,狱长,你知道苦海在哪里?” 阿尤愣了一下’不知道诙怎么回答。

王成说:“苦海就在你的脚下,苦海就是无止境的剥削,就是国 民党的反动统治,就是你们的监狱、刑场、法庭和你们所有的罪行, 我们一定要填平你们造成的芾海,把人民带到幸福的世界!”

阿尤知道上了当,羞得满面通红,气愤地说:“你污辱圣灵,曲 解佛经!不准你胡言乱语!”

1

第八章

雄辩的战术

王成望着敌人的豇态,以脞刺者的姿态哈哈大笑。 论辩屮,王成先做出应承对方观点的态度,麻痹对方,正当对 方得意洋洋、喜形于色之际,他词锋突转,对苦海作出恰当解释: 苦海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跳出苦海也就是耍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这突如其来的沉蜇一击,使得对方晕头转向、目瞪口呆。

先承后转的方法在同志、朋友之间的论辩中,也可以采用。比 如在直言相劝不适宜的情形下,为了缓和气氛,使用先承后转术来 说服对方也能够取得良好的论辩效果。

数学计算术

数学计算是真理的演绎,人们对数学计算有一种信赖的心理。 我们在论辩中,有时也不妨采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来达到论辩取胜的 目的。如下例:

古时候,周王耍修建看天台,同时发布命令,有敢劝阻的,就 要杀头。一天,一位效忠周王的大臣担着畚箕拿着铁锨进宫,对周 王说:“听说大王要建造一座看天台,我愿意添一把力。” 周王问:“你冇什么力可添呢?”

大臣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力4,但遒能够商量筑台的事。” 周王说:“你说吧!”

大臣说:“我听说天和地之间相距15 000里,今天大王要筑一个 半天高的台,就应当冇7500里高。像这样的高台,台基就得方圆8000 里,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还不够做台基。大王如果一定要造这个 台,首先就要出兵讨伐诸侯国,占领他们的全部土地;这还不够, 再去攻打四而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才有了做台基 的地方。积聚的筑台材料,众多的筑台苦役,仓库中储备的粮食, 数0都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同时,估计方岡8000里之外,还应当 规定种楨庄稼的面积,以供应造台的人食用。具备了这些条件,才 能够动工造台。”

周王听着,默不作声,最后放弃了造台的打算。 周王想造个半天髙的台,在上面游玩。但经过那个大臣的一番 精确的计算后,认识到了其中的荒谬性,改变了主意。

1

别 人 心 悦 诚 服 的 技 巧

7承广^

使用数学计算术必须注意,其中的计算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才 有雄辩说服力。有些诡辩者往往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计算来为 其错误观点辩护,我们称这种诡辩为荒谬计算式诡辩。耍揭穿这种

诡辩,就必须将其中错误的计算揭示出来。请看下面的故事:

舂秋战国时期,宣宦子有个老朋友叫仁辰。仁辰有个小女儿, 长得玲珑可爱,仁辰十分肓欢她。她刚满2周岁吋,宣宦子上门要为 自己的儿子求亲。

仁辰:“你儿子多大?” 宣宦子答:“4岁。”

仁辰听罢沉下脸说:“你想我的小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呵?” 宣宦子听后摸不着头脑,便问:“这从何说起呢?” 仁辰说:“你儿子4岁,我女儿2岁,你儿子足足比我女儿大一倍 的年纪。倘若我的女儿20岁出嫁,你儿子就是40岁,要是有什么事 耽误到25岁嫁,那你儿子就是50岁的人了,这不楚叫我家女儿去陪 一个老头子吗?”

人的岁数是与年递增的,而不是成倍增长。这个仁辰故意利用 似是而非的错误计算来拒婚,这就是诡辩。

相传,一位女财主花了〗万元钱买了一个漂亮的戒指,可是第二 天她又来到同一个首饰店说:“咋天买的戒指不可心,我换一下。” 说完拿起一个价值2万元的戒指抬腿就走。店员十分惊讶,上去堵住 她,索要1万元的差价,这位贵妇人火了,说:

“怎么?还少1万元?我昨天不是给你们1万元了吗?今天又给了 你们一个价值1万元的戒指,合起来不是两万元吗?” ‘ 这位贵妇人的诡辩就在于把昨天的丨万元宽复计箅了:今天送冋 的戒指点正屉咋天花1万元买的。

有人利用数学计箅诡辩时,还犯有偷换概念的错误。我们要揭 穿这种诡辩,还必须把偷换概念的地方揭示出来。请看下面的一组 对话:

小王、小张、小李、小陈四个人是非常喜欢争辩的朋友。 有天,他们看见宿舍里的防火桶装着半桶沙,便又争论了起来。 小王:“这是半空的桶 小张:“这是半满的桶。”

小李:“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半空的桶不就等于半满的桶吗?” 小陈:“不!如果‘半空@桶:半满的桶’这个等式成立,那么,

我们把两边都乘以2,半空的桶乘以2,等于两个半空的桶,两个半 空的桶是一空桶;半满的桶乘以2,等于两个半满的桶,两个半满的 桶等于一满桶,于是岂不是一空;^等于一满桶了吗?”

小陈将“半空的桶”偷换成了 “桶的那半个空的部分”,这势必 得出荒唐的结论。

巧释词义术

在一些场合,对一平常的问题作出不平常的解释,往往能收到 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下例:

某大学举办作文竞赛,一个获一等奖的学生在颁奖大会上宣读 作文。正在他满怀激情地朗读吋,忽听下面有人嘀咕:“哼,那作文 是‘抄’的。”

顿时,同学们一阵交头接耳。这时这位学生却突然大声地说: “是的,是‘抄’的!”

全场哗然丨老师一惊:“作文比赛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不允许 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假如你的文章是抄的,核实后将取消评奖 资袼。”

全场又一阵骚动,但是,这位学生却坦然地说:“请允许我把 话说完,文章是抄出来的,这不容置疑。我说的抄,是经过自己深 思熟虑打好腹稿之后,再抄到草稿纸上加以润色,最后定稿抄到 规定的稿纸上。我抄的正是我自己独特的思想,难道这种‘抄’不 对吗?”

一阵静默之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学生接受了老师颁 发的奖品。

“抄”这个词语可以表达“抄袭”的意思,也可以表达“抄写” 的意思。这位学生赋予它的是后一种意义。在当时的场合,申辩争 吵都将无济于事,而这位学生通过巧释词义很快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1

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 ^ ^^?:、V : I 9

在论辩中偶尔出现语言失误,巧释词义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 境,渡过难关。

在大学的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 纲是什么?”

一个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她恰 好把三者说颠倒了,引起了哄堂大笑。

这位女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刻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 新三纲。”

主持人问:“何为新三纲?”

她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多 大,都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计划生育,一对 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这岂不是子为父纲 吗?现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 范丈夫,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语音刚落,大家都为这位女同学的应变能力热烈鼓掌。 这个女学生可能由于紧张,把“三纲”的主从关系答倒了,而 她运用巧释词义术,对她的“三纲”作了巧妙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不但摆脱了窘境,而且赢得了听众。

我们运用巧释词义也可以成为一种克敌制胜的武器,打击强大 ― 凶恶的敌人。让我们看下面的事例:

一天,沙皇下令召见乌克兰革命诗人谢甫琴科。到了召见的时 候,宫殿上的文武百官都向沙皇弯腰鞠躬,只有谢甫琴科一个人凛 然站立一旁,冷眼打量着沙皇。

沙皇大怒,问道:“你是什么人? 诗人回答:“我是谢甫琴科。”

“我是皇帝,你怎么不鞠躬?举国上下,谁敢见我不低头?”^



谢甫琴科沉着说:“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 辩 周围这些人一样立在你面前深弯腰,请问,你怎么能看得见我呢?”^

“召见” 一词,可以表示“应邀前来”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见 术 脸面”的意思。诗人赋之以后者这种特殊意义,表现了他不畏强权、 大义凜然的气概。

第八章

但是我们在运用时必须注意,如果通过篡改词义来偷换概念, 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这就是偷换概念式诡辩了。

如,一青年横冲直撞地挤上了公共汽车,旁边一位老者不满地 说:“小伙子,现在学雷锋讲文明礼貌,你怎么不按次序上车,而是 左挤右挤横冲直撞呢?”

青年人说:“大爷,我这也是学雷锋呀"~学雷锋的钉子精神。 你知道什么叫钉子精神吗?钉子精神就是挤劲儿和钻劲儿。”

雷锋的钉子精神并不是指挤挤撞撞不排队不按次序上车,而是 指用钉子的挤劲和钻劲去努力学习。这个青年是在偷换概念,为自 己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辩护。

归谬引申术

归谬论辩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将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 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予以否定。在归谬论辩的基础上加以引申, 给其观点以沉重的一击。如下例:

古时候,一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 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他打酒。

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 “有钱才能打酒箅什么本事?”

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 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 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 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么没有酒?”

这时长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壶里有酒能倒出酒来算什么 本事?”

长工为了反驳地主“有钱才能买酒来不算本事”的观点,先假 设地土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由此推出一个新的“有酒能倒出酒来 不算本事”的观点,给了地主的观点以沉重的一击。像这样先假设 论敌的观点是正确的,再由此推出荒谬的结论来反击对方的方法就 是归谬引申术。

維辫^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根据由论敌的观点推出新的论点时所采用的不同推论形式,归

谬引中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1.条件归谬式

这种方法是在由论敌的观点推出新的观点的过程中使用条件推

演方法。

东汉哲学家王充,曾和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发生过一场论辩。 有人说:“人死了,人的灵魂就变成了鬼,鬼的样子和穿戴跟人 活若时候一模一样。”

王充反驳道:“你们说一个人死了他的灵魂能变成鬼,难道他穿 的农服也有灵魂,也变成了鬼吗?照你们说法,农服是没有精神的, 不会变成鬼,如果真的看见了鬼,那它该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才 对,怎么还穿着衣服呢?并且,从古到今,不知几千年了,死去的 人比现在活着的人不知多多少。如果人死了就变成鬼,就该看到几 百万、几千万个鬼,满屋子、满院子都是,连大街小巷都挤满了鬼。 可是,有几个人见过鬼呢?那些见过的,也说只见过一两个,他们一 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有人辩解说:“哪有死了都变成鬼的?只有死的时候心里有怨 气,精神没散掉的,才能变成鬼,古书上不是记载过,春秋时候, 吴王夫差把伍子胥放在锅里煮了,又扔到江里。伍子胥含冤而死, 心里有怨气,变成了鬼,所以年年秋天掀起潮水,发泄他们的愤怒, 可厉害呐,怎么能说没有鬼呢?”

王充说:“伍子胥的仇人是吴王夫差。吴国早就灭亡了,吴王夫 差也早就死了,伍子胥还跟谁作冤家,生谁的气呢?伍子胥如果真 的变成了鬼,有掀起大潮的力量,那么他在大锅里的时候,为什 么不把掀起大潮的劲儿使出来,把那一锅滚水泼在吴王夫差的身 上呢?”

王充在这里反驳论敌时使用了条件归谬式。他先假设论敌的观 点是正确的,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荒谬结论,这就给了论敌当头一 棒,使他们无话可说。

一些诡辩者往往喜欢用这种错误的条件归谬式来习难对方,我 们可以通过指出诡辩者的这种错误来进行反击。

乏类比归谬式

类比归谬式是指在由被反驳的论点推出新的论点时使用类比推

演方法。

某城汽车站候车室内,有一个男青年把痰吐在洁白的墙壁上, 车站管理员对他说:“青年同志,你看到‘不准随地吐痰’的标语 了吗广

“看到了,我吐在墙上,不是吐在地上。”

“如果依你这种说法,那么我有痰就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了,因 为衣服上也不是地上。” 男青年哑口无盲。

这位车站管理员反驳男青年的谬论时用的楚类比归谬式,先假 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运用类比推论方法推出“有 痰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的结论,而这种结论显然是荒谬的,这就 有力地驳倒了对方。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诡辩者常常利用类比归谬式来为其错 误辩护。他们的错误主要在于由被反驳的论点推出新的论点的过程 中犯有机械类比的错误。我们要揭穿这种诡辩,就必须将其机械类 比的错误揭示出来。如下例。

一个人看中了广告中说的那种新颖美观的自行车,他专程找到 登广告的这家商店,但挑选时发现实际出售的自行车上没有车灯, 而广告中是有的。顾客指责店主骗人。店主平静地解释道:“噢,先 生,这灯是额外的东西,没有计入车子的售价。广告里还有一位骑 在车上的女郎呢,难道我们也要随车提供一位吗?”

这位店主使用的类比归谬式犯有机械类比的错误,因为车灯可 以成为车子的组成部分,而女郎却不是车子的一部分。

錐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3 、

另外还应注意,类比的结论是或然的。当对方使用类比归谬式 时,我们千万不要被对方的花肓巧语所迷惑,而应尽量运用各种方 法加以驳斥。

对立引申术

有时对同样一个事物人们有可能作出不相同的断定,因而在论 辩过程中我们有时可以通过对同一客观事物作出与论敌截然相反的 断定来驳倒对方。

具体说来,对立引申辩论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立场引申式

根据不同的立足点,对同一事物引申出针锋相对的结论。 当爱迪生致力于发明灯泡的时候,有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取笑他, 挖苦他:“你巳经失败1200次了,该停止这种徙劳的游戏了。”

爱迪生反驳说:“不,我的成就就是发现了 1 200种材料不适合做 灯丝。”^

对同样一件事,那位公司的老板认为是失败,而爱迪生则认为 是成功。

《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与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 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雄辩之士,斥责张松, 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的兵法书籍《孟德新 书》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将书接过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 而后大笑道:“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 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蹒足下耳!”杨修驳 斥说:“丞相秘藏之书,虽巳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 流,何相欺乎?”张松立即表示:“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盂 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 的曹操也纳闷:“奠非古人与我暗合否?”竟今扯碎其书烧之。于是 让杨修领张松来见他。

在这场交锋中,张松之所以能够挫败曹操、杨修的傲慢气焰而 获胜,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一种论辩技法^对立引申辩论法。

例中,张松虚拟的“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操是一位统兵

主帅,要写兵法书籍,难免对前人总结战争的经验有所借鉴。加上 他的猜疑心本来就重,当然就会相信了。反过来,如果张松虚拟的 是“此是我所作”,抑或“此是江东孙权所作”,杨修、曹操就不会认 同。因为这与他们的实践与经验相差太大。

在论辩中,作为对手,对方总是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 惕;对你所说的观点本能地会产生怀疑。这就使双方因立足点不同, 在对待同样一件事上,看法观点也不同。有时,不妨在同一问题的 前提下,引申出与对方针锋相对的结论,从而造成极强的对抗局面, 反驳对方取胜的优势也就更大。如张松的“无名氏”,不说具体,让 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他也 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所陈述的观点的全部内容,而落人你设置的圈 套,这样,我们就取得最后的制胜权。

2丨模糊引申式

利用一些不明确的论题引申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秦国和赵国订了一个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从今以后,秦要做 什么,赵就帮助;赵要做什么,秦就帮助。”

过了没多久,秦发兵攻打魏国,赵欲救魏国,秦王很不髙兴, 派使者责备赵王说:“条约规定:‘秦要做什么,赵就帮助;赵要做 什么,秦就帮助’,现在秦要攻打魏国,而赵欲救魏国,这不符合条 约规定。”

赵王把平原君找来问计,平原君又转问公孙龙,公孙龙说:“也 可以派一使者去责备秦王,对秦王说:赵欲救魏国,现在秦王不来 帮助赵国,这也不符合条约规定。”

公孙龙根据不明确的条约,引申出与秦王尖锐对立的论断,使 秦王一时无语。

3丨虚无引申式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一些协定、条约甚至法律,对某一问题没有涉及,由此既可因 为没有否定而引申出可行的结论,也可以因为没有肯定而引申出相 对立的认为不可行的结论。

20世纪20年代时,某一天,时任督军的冯玉祥将军,听部下汇 报两个莢国人在西部受保护的山林里私自行猎,打死两头珍贵的野 牛。冯玉祥将军十分生气,他立刻命令部下追査两个美国人,在查 问吋,冯将军严厉地责问两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人说:“中国法律 上,并没有不准许外国人在境内打猎的条文。”

冯玉祥将军说:“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外国人行猎的条文,难道 有准许外国人行猎的条文吗?”

冯玉祥将军针锋相对,反驳得尖锐有力。他根据美国人的言论 引申出相对立的认为不可行的结论,让这两个美国人哑口无言,得 到应有的惩罚。

能够由同一个前提引申出尖锐对立的结论的方法还有很多。 对立引申的方法可以从同一事物对象中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论, 但是这些结论到底孰是孰非,就要作具体分析。如下例:

古代有个鉴定宝剑的人说:“白锡是用来使剑坚硬的,黄铜是用 来使剑不坚硬的,黄白相掺杂,那么既不坚硬又不柔韧,这柄剑既 会折断又会卷曲,怎么能说是柄好剑呢?”

黄白相杂的剑到底如何,这就要具体加以分析,并通过实践来 检验。

某国国王很宠爱他的臣子大宝。有一次,宠臣大宝陪同国王在 果园里散步,突然看见桃树上还有个又大又鲜的桃子,摘下来咬一 口,觉得味道很美,就舍不得自己吃而把它献给国王吃了。

国王说:“你对我太好了,吃到一个桃子,觉得味道好,舍不得 自己吃,让给我吃。”

后来宠臣大宝失宠了,国王就骂他:“大宝竞敢把吃了一半的桃 子给我吃,太无礼了!”

国王前后之话判若两人,这纯粹是在诡辩,属于翻云覆雨式 诡辩。

古希腊,有两个著名的辩论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天,他们 两个人就某个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公开的辩论,各自据 理力争,寸土不让。由于观点分歧太大,柏拉图气极了,高声对观 众说:“苏格拉底的话全部都是假的,你们全都不要信。”

苏格拉底则笑着说:“对,谓相信柏拉图,他刚才所说的这一句

话是真话。”

一位聪明的听众立刻问柏拉图:“请问先生,苏格拉底刚才说的 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是真话,那您说的话就是假话;如 果是假话,那么,‘柏拉图讲的是真话’这句假话就不能令人相信? 我们到底相信谁的呢?”柏拉图一时语塞。苏格拉底在这里就运用了 “对立引申”的辩论法,造成了柏拉图说话中的前后矛盾、相互对立 的结局。

出奇制胜术

论辩中要经常冲破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 习惯,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给论敌以突然袭击,见他人所未见, 想他人所未想,独辟踏径,出竒制胜。 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汉朝的时候,距离国都几千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稀世宝鼎,那 里的百姓将它献给国王,举国上下大小官员都来庆贺说:“庆贺皇上 得到周鼎。”

而寿王却说:“这不是周鼎。”

皇帝知道了,就召见他,问道:“寡人得周鼎,百官也都认为是 周鼎,而唯独你寿王认为不是,是什么原因?你说得出道理就让你 活,否则就杀了你!”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惠…了代,

寿王答道:“小臣寿王哪敢不讲道理?我听说周朝盛德,上应天 时,下通泉穴,上天的报应,鼎是在周朝出土,所以称为周鼎。现 在汉朝从高袓继承周德以来,也昭显道德良行,布施恩爰惠泽,六 合之内,和合一同,到了皇上您之时更加兴盛,夭上吉利兆头接连 而来,征验祥吉之事,完全显现,上天为昭示有德之君,宝鼎自然 而至,这是上天所要赐给汉朝的,是汶鼎不是周鼎啊!” 皇上说:“说得很好!”当即赐给寿王黄金10斤。 寿王表现了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别具一格。

具体地说,出奇制胜术表现在论辩手法上要“奇”,即采取出乎 一般人预料之外的论辩方法,给论敌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20世纪70年代,苏联外交长官基普拉维出生于官宦之家,是著 名的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另一国的一名外交 官向他挑衅说:“你是官宦出身,我家祖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 能代衷工人阶级呢?”

基普拉维不慌不忙地从座位上站起米,走上讲台,十分平静地扫 了对手一眼,仅仅说了一句话:“你说得很对,我们两个都当了叛徒!” 开始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待人们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后, 顷刻间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一般人认为,基普拉维肯定会用一大套措辞激烈的长篇大论给 对方的无礼以反击,但出乎一般人的预料,他仅仅用一句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的语句进行批驳,而当人们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响起1 雷鸣般的掌声时,对方已经失去了反击的机会。|

出奇制胜方法的“奇”还表现在出击的时机把握上,最好在论: 敌意料不到的时候施以突然袭击,使得对方晕头转向,不辨东西南‘ 北,取得最佳的论辩效果。请看下面的故事:

清朝大臣曾国藩练兵时,每天午饭后总是邀幕僚们下围棋。一 天,忽然有一个人向他告密,说某统领要叛变了。告密人就是这个 统领的部下。曾国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将告密者杀了示众。一会 儿,被告密要叛变的统领前来给曾国藩谢恩。曾国藩脸色一沉,命 令左右马上将统领斩首。

幕僚们都不知为什么,曾国藩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明白 的了。”说罢,命令把统领斩首了。他又对幕僚们说:“告密者说的 是真实的,我如果不杀他,这位统领知道自己被告发了,势必立刻 叛变,由于我杀了告密的人,就把统领骗来了。”

正反比较术



第八章 雄辩的战术

将两个相对或者相反的事物并举出来,可以使真的、善的、美

的显得更真、更善、更美;使假的、恶的、丑的显得更假、更恶、 更丑。比如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千古传诵、 脍炙人口,就是因为他将两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放在一起,造成 一种鲜明的对比,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样我们在论辩中 也可以采用对比。

战国时期,有一次齐宣王召见颜。 齐宣工对颜说:“你过来丨” 颜同样对齐王说:“你过来!”

齐宣王很不髙兴。齐宣王左右的人指责颜说:“齐王是国君,你 是国君的臣下,你这样跟齐宣王说话成什么体统?”

颜不慌不忙地说:“我到国君面前去是趋炎附势,国王到我面前 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齐王礼贤下士。”

齐王怒容满面,气势汹汹地质问:“到底是国王高贵还是士高贵?” 颜说:“士高贵,国王不髙贵。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他们 的军队路过士人柳下惠的墓地时,发出一道命令说:‘有到柳下 惠墓地五十步范围内打柴煮饭割草喂马的,死无赦丨’后来与齐国 军队交战时,秦军又出了一道命令:‘有能割下齐王脑袋的,封 他为万户侯,同时赏黄金万两!’从这两道军事命令就可以看出, 一个活着的国君的脑袋,还比不上死掉了的士人坟堆上的一根 柴草!”

颜通过“趋炎附势”与“礼贤下士”的对比,“士人坟头上的 柴草”与“活着的齐王的脑袋”的对比,有力地驳斥了齐王的“国 王高贵、士不高贵”的观点。几句话说得齐宣王张口结舌、无言 以对。

运用正反比较术,可以比较同类事物,也可以比较异类事物; 可以比较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同一方面; 可以是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现状的比较、历史的比较,也可 兼而有之。但不管哪种比较,都应特别注意比较事物的强烈反差, 制造鲜明的形象对比,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下例:

锥辩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齐威王二十四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一起在郊外打猎。魏惠王带 着几分夸耀的语气说:“你们齐国可有什么奇珍异宝吗?我们魏国虽

不算大,尚且有十枚直径为一寸的宝珠。这些宝珠晶莹滑润,玲珑 副透,到了夜间,亮光闪闪,光华四射,能够把前后十二辆车子照 得通亮,真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贵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怎么 连件像样的国宝都没有呢?遗憾!遗憾!”

齐威王微微一笑说:“我们所说的国宝与你们看重的国宝迥然不 同:我有一个名叫檀子的大臣,现在镇守南城,他恪尽职守,爱兵 如子,夜小卸甲,使得强悍的楚国人不敢騷扰我囷的南部边疆;我 有一个名叫盼子的大臣,带兵在高唐驻防,他办事异常精细,防范 特别严密,使得赵国人不敢在我国的河流里撒网捕鱼,为国家赢得 了一大笔渔业收人;我国有个名叫黔夫的大臣,被派去治理徐州, 他文武并用,恩烕并施,使得燕国、赵国的老百姓自愿迁移过来的 多达7 000佘家;我还有一个叫种首的大臣,负责维护秩序,缉拿盗 贼,他向各地发布告示,晓以利害,让老百姓群起监督,结果歹徙 绝迹,盗贼自首,形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局面。要讲国 宝,以上四位出类拔萃的贤才,就是我们的国宝。他们的思想和行 为所放射的光辉,连千里以外的地方都照耀到了,哪里是那些仅仅 可以照亮十二辆车子的宝珠所能比的呢?” 魏惠王听了,脸羞得通红。

齐烕王将自己的“国宝”与魏惠王的国宝进行了一番比较,对 方的只能照亮前后十二辆车子,而他的却可以照耀到千里之外,使 得天下太平。他将这两种具有极大反差的“国宝”放在一起,孰优 孰劣,一看就知道。

如论敌用正反比较进行诡辩,要反驳这种诡辩,就必须注意对 方的材料是否真实,标准是否真实、合理,分析是否全面等等。 两位妇女在弄堂口争吵,各不相让,异常激烈: 甲:“我男人好坏是个科长,你男人是什么东西?扫垃圾的!做 扫垃圾的老婆有什么光彩?你不害臊,我倒替你害臊哪!”

乙毫不示弱,接口就反驳:“大家听见了,男人当了个科长,就 爬到老百姓头上拉屎了,要是当个局长、部长呢?那可要张开血口 吃人喽!你男人就是老虎,你也不过是狐狸,狐假虎威才害臊呢! 我男人扫垃圾为民服务,光荣得很!”

甲将自己和乙比较,得出“我光彩,你不光彩”的结论,原因 是“我丈夫是个科长,你丈夫是扫垃圾的”。这种比较的根据是不 能得出结论的。乙反驳甲时,对甲的论点层层引申,步步深人, 推论出“狐假虎威不光彩,为人民服务光荣得很”的结论,理直 气壮、气势逼人,推翻了对方荒谬的论点,击退了对方咄咄逼人的 傲气。

语序变换术

人们在论辩过程中,利用语词和概念的联系和区别,采用替代、 迁移、改变语序等方法,来达到表述、论辩的目的。在一个句子中, 语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很不一样。如下例: 有人问牧师:“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不可以。”牧师答。

这个人又问:“那么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 “可以。”

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 因而作为一个雄辩家就不能不注意选择恰当的语序来表达自己的观 点,进行论辩。有时甚至可以通过选用恰当的语序来达到胜辩的目 的,这就是语序变换术。

—个词语中,各成分排列顺序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就有区别, 比如“火柴”与“柴火”含义有别,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变换词语中 不同成分的顺序来取得论辩的胜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相传清代有个将领,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老吃败仗,他打算请求 上司派增援军队,于是就草拟了奏章,作为面奏时的“腹稿”,其中 讲到战缋时,不得不承认“屡战屡败”。一位宰相看了这个提法后, 马上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一幕”:一员大将面奏时,也曾讲到“屡 战屡败”,因触怒皇帝而遭贬谪。他不禁为将军捏了一把冷汗。伹 是,对皇帝又不容谎报军情,他苦思良久,灵机一动,将“屡战屡 败”的“战”与“败”字调换一下位置。这样“屡战屡败”变成“屡

败屡战”,从而使这句话的意思起了质的变化。“屡战屡败”表现为 无能,“屡败屡战”却表现为英勇。次日,皇帝听了将军的面奏 “臣屡败屡战” 一语后,果然大悦,认为他在失败面前斗志不失、百 折不挠。从此那个将领福星高照,连连受皇帝恩泽。

这位宰相通过改变“屡战屡败” 一词的语序,结果达到了为其 将军辩护、开脱罪责的目的。这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语序变换术在 论辩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样,一个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排列顺序不同,表达的含义就 可能不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变换句中各成分的位置来达到论辩取 胜的目的。如下例: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盖达乐旅行时,一位小学生认出了他,便 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他的皮箱很破旧,便问道:

“你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皮箱却是这样破破旧旧的?" 盖达乐笑道:“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主人却是破破旧旧 的,不是糟透了吗?”

这里作家将对方的话变换了一下语序,由“人是大名鼎鼎的而 皮箱是破破旧旧的”变换为“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人是破破旧旧 的”,这样一交换,就风趣地达到了反驳对方观点的目的。

一个画家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我 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用了一天工夫,可是卖出去却要一年?” 门采尔认真地说:“请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如果你花一年工 夫去画它,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准能卖掉。”

画家门采尔幽默地表达了对对方作画粗制滥造的批评。 语序变换术在论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故意利用语序 变换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为谬论进行辩护,这就属于诡辩。这 种诡辩我们称为滥用语序式诡辩。如下例:

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们听老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 生靠在桌子上睡着了。“拍!”老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 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老先生指着旁边 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都还拿着书呢丨”

这个老先生滥用语序,欺贫怕富。事实上,这两个学生都在打

瞌睡,两个都应受到惩罚。要揭穿这种诡辩,必须把握这不同的语 句所表达的共同的实质,进行反驳。

字词拆合术

字词拆合术就是对字问的内部结枸进行分析、拆合,借以达到 论辩取胜目的的方法。

字词拆合术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文字拆合式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各部分也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文字拆 合式是对汉字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拆合。

相传古时候有个小孩叫聪聪,年仅7岁就非常的机灵聪明,很有 口才。有一次,有两位年长的诗人听说他很聪明,就故意前来考他。 其中有一位靠在一棵槐树上,问聪聪:“你说说看,我倚的这棵树是 什么树?” “松树。”小孩回答。“这明明是棵槐树,你怎么说是松 树呢?”小聪聪有条有理地说:“您年纪这么大,我叫您公公,公的 旁边靠着树木,不正是个‘松’字吗?”

旁边有位无聊诗人听小聪聪这么说,也凑趣地往树上一倚,说 “我靠的也是松树,你也应该叫我一声公公。”小孩灵机一动说:“你 靠的这棵树不是松树,是槐树。” “你怎么又改口呢?”小孩辩解说: “不是我改口,是因为鬼靠在树木上,正好是一个‘槐’字。” 那位诗人听完,哭笑不得。

小聪聪利用文字拆合式,巧妙地表示了对那位年长诗人的尊敬, 也给无聊诗人以嘲弄,充分显示了他的论辩天才。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汉字构字复杂,字形、字义又在不断发展变化,有很多字的意 义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几个部分相加,因而如果对汉字随便加以拆 合就难免造成错误,就可能导致诡辩。比如下面一则对话: 甲:“就一般情况看,中国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乙:“不对,中国人历来是‘重女轻男’的!”

甲:“请问根据何在?”

乙:“中国的文字就是一个根据。什么叫‘好’? ‘好’就是 ‘女’ ‘子,;而不是‘女’ ‘子’的人就是‘孬’,不是女子的人只 能是男人。所以中国人历来认为女子好,男子孬,这难道不是重女 轻男吗?”

乙这是不顾事实,利用拆合汉字进行诡辩。又如下例: 我国古代的时候,有个叫张灵的小孩,才11岁,非常聪明。有 一次他和好朋友小宁一块游玩。他们到了小宁家里。小宁家院子里 有棵大树,长得很好,绿油油的,像一把大伞一样,可是小宁却要 把这棵大树砍掉。张灵觉得奇怪,问道:“这棵树好好的,为什么要 砍掉它呢?”小宁说:“房子就好像四方的‘口’字,‘口’当中有 ‘木’,就是‘困’字,这样是不吉祥的。”

张灵反驳说:“房子,就好像四方的‘口’字,‘口’当中有 ‘人’,就是‘囚’字,这样房子里岂不是不能住人吗?” 小宁无言以对。

小宁通过分析“困”字,得出荒谬的结论:院子中不能栽树, 这显然是错误的;张灵则利用归谬的方法对“囚”字进行分析,得 出了房子不能住人的结论,这显然是荒谬的,驳倒了对方。

2丨词语拆合式

对汉语中的合成词进行分析又可以得到各具意义的语素。词语 拆合式就是对词语进行分析、拆合。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年盛夏,体胖的纪晓岚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 读《四库全书》书稿。忽然乾隆皇帝向院内走来。他穿农已来不及, 便一猫腰钻在案下,将桌布拉好,想等皇帝走了再出来。

谁知这些举动乾隆都^看在眼里。乾隆只是不做^^,直人大 堂,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佯作不知,有意走到纪晓岚的书桌旁边坐 下来。

纪晓岚在桌下龟缩一会儿,热得难受,见没有动静,便以为皇 帝已经走了,撩开桌布露出头问:“老头子走了吗?”

这句话惹恼了乾隆:“纪昀,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讲不出

道理来,立即赐死!”

谁知纪哓岚不慌不忙,从容答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 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国家元 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 ‘老头子’这三个字 乃简称也。”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道:“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昀,虽苏秦、张仪 再生也不及也!朕赦你无罪,起来吧!”

纪晓岚凭着他的如簧之舌,巧妙地对“老头子” 一词进行拆合, 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偷换概念术

在某一思维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便改 变它的含义,这是成功对思维的要求。

依此类推,在论辩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也应具有确定性,不能 随便加以改变。然而,论辩没有特殊的规定,它可以改变游戏规则。 比如偷换概念就是典型的例子。

偷换概念,就是随意偷换某个概念的含义,以此达到其扰乱视 听的目的。有一则“一步不走”的故事:

父子俩去郊游,父亲对儿子说:“要小心啊,此处有种蛇叫‘五 步蛇’,被它咬伤走五步就死。”

“没关系,万一被五步蛇咬了,我只走四步就不再走了。” “好!聪明的孩子。不过你那样做太危险了,离死只差一步啊。” “那怎么办呢?” “一步也不耍走才保险。”

这里所说的“咬伤走五步就死”,指的是咬伤很快就死,并不是 说“一步也不走就保险了”,前面的概念被偷换了。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偷换概念常常以转换词语的多义性为己利用。偷换概念在论辩 中随处可见,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对偷换概念缺乏理性的剖析能力, 有时反而会导致窘境的转换:理直气壮的一方暗自憋气,胡言乱语

的一方却趾髙气扬。请看下面的故事:

欧布里德是西方一位诡辩家,他曾问他的同伴:“你没有失掉的 东西,它还存在吗?”同伴点点头。欧布里德接着说:“你没有失掉 头上的角,所以你头上长了角。”世间只有牛羊之类的畜生头上才长 角,人哪里会长角呢?同伴无法忍受这种侮辱,可是又找不到确切 的话语进行反驳,便和欧布里德吵了起来,一直吵到法官那里。法 官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严历地整治了欧布里德。他说: “在这个城堡里,你没有失掉坐牢的机会。现在请你好好享受三天牢 狱生活吧。”于是,欧布里德被关了起来。

欧布里德是这样偷换概念的: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都是你拥有的 东西,头上的角是你没有失掉的东西,所以,头上的角是你拥有的 东西。在这个推理中,前一个“你没有失掉的东西”是指本来拥荷 的东西,后一个“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凫指本来没有的东西,因此 欧布里德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而被法官治罪。

雞辩的技巧

第九章

正话反说

人们的语言表达有着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则。在特定的情况下, 人们出十表达的需要,打破习惯的约束,反其道而行之,便形成广 正话反说。其实,正话反说是一种拐弯抹角、迂回的表达方式。有 些话绝对不允许你说出来,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须 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可能走 到反面的反面。如下例:

古代庄宗爰好打猎。一天,来到某地围猎,大队人马乱踩民田, 当地县官闻讯赶来,拦马劝谏。庄宗火冒三丈怒斥县官,县官吓得 抱头逃窜。这时,一个叫敬新磨的优伶,急忙率领同伴穷追,把那 县官抓了回来,他指若县官痛骂道:

“你身为县官,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你为何要唆 使老百姓种田而向皇上交租税呢?你难道不会让老百姓都饿死,而 使这里的田地都空出来,供给我们的皇上驰骋打猎用吗?你真是罪 该万死!”

敬新磨说完,请求庄宗立即把那县官处死。庄宗听了以后,不 由大笑,放了县官,并下令人马不准再践踏农田。

在庄宗火冒三丈时,敬新磨顺着庄宗的意思,要求县官让老百 姓饿死,空出土地让国王打猎。这样正话反说,反而使庄宗认识了 错误,迷途而知返。

在使用正话反说术时,如果同时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将某个 事理加以放大,这更能显示其荒谬性,给人敲起警钟。正话反说有 时能迖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相传,古代楚王非常喜爱马。他的马穿的是锦绣衣服,住的是 华丽宫殿,睡的是精致床铺,吃的是枣脯。由于条件太优越,他的 马越长越肥,有一匹马竟因太肥而死去。楚庄王异常难过,要满朝 文武大臣为马举哀,要把马装进棺材用埋葬大夫的礼节来葬马。左

右大臣纷纷劝阻大王。大王一概不听,并传下令来,有谁还敢来劝 阻的,格杀勿论!

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听说这件事后,闯进王宫,仰天大哭, 哭得死去活来。楚庄王大吃一惊,问他哭什么。优孟一把鼻涕一把 眼泪地说:

“马是大王最心爰的东西,我们楚国这样一个堂堂的大国,要什 么有仆么,而仅仅用埋葬大夫的礼节埋葬大王的爱马,实在太委屈 这匹马了,有失我们楚国的体面。依我看,还是应该用埋葬大王的 礼节才好,用洁白的玉石雕刻一具内层棺材,用花纹很美的梓木做 外层棺材,调遣大批士卒挖墓坑,发动京城的男女老幼来挑土堆坟。 出丧那天,让齐国、赵国的国君在前面引幡招魂,韩国、魏国的国 君在后面护送,再修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用整牛整羊来长年供奉 ^ 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为万户侯丨这样,让天下各国的人们知道,“ 我们大王把人看得很下贱,而把马看得很高贵!”

楚庄王听到这里,不觉感到羞愧满面,他问:“我的过失难道会「 有这么严重吗?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这很好办,请大王以六畜的礼节来埋葬它:用炉灶做 它的外层棺材,用铜锅做它的内层棺材,用姜葱木兰等香料给它陪 葬,用大米饭做祭品,用火光做它的衣服,让大家的肚肠做它的坟 墓,这样埋葬就可以了。”

楚庄王于是让人把马剖开煮熟吃掉了。

优-孟使用正话反说的方法,同时极度夸张,将楚庄王的错误放 大,充分揭示了楚庄王做法的荒谬性,终于使楚庄王如醍醐灌顶, 醒悟过来。

据说,晏子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 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比如,有一次一个马夫杀掉了齐景 公曾经骑过的老马,原来那匹马生了病,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把 疾病传染给马群,就把马宰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十分心疼,就斥 责那个马夫,一气之下竟亲自操戈要杀死马夫。马夫没想到国君为 了一匹老病马竟会杀了自己,早已吓得面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见 了,就急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

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 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

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 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 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 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 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晏子还 要再说什么,齐景公连忙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个不仁的 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来。

我们发现: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荒谬 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劝谏效果。

在论辩中,我们运用正话反说论证法,将会使我们的论证有力。 正话反说的效果源于它的“显微镜”作用,荒谬之上再加荒谬,则 荒谬就无处躲藏,显而易见了。

攻宜一与

在论辩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论敌的某些关键的“点”发起攻 击,来达到驳倒论敌的目的。请看下面的故事:

南北朝吋期,江南一带有名的商人汪洋想渡江运货,在江河边 雇用了李尔哥的一条货船,准备渡江运货到外地去贩卖。装好货后, 他与汪洋约定第二天四更开船渡江。第二天三更时,李尔哥夫妻俩 就起来做饭,李尔哥吃完饭后,为赶时间,便早早就带着二百两银 子去赶船了。

到大天亮时,李尔哥的妻子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并听到“李氏 婆娘快开门”的喊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商人汪洋。汪洋说:“你家 大人与我约定四更开船,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来?”

李氏娘子大吃一惊,到处寻找,找了四天,不见踪影,于是便 到县府报案。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聪明的县官听完经过后,当即把汪洋抓来审问:“你如果怀疑李

尔哥睡过了头或生病在家,敲门时你就应叫‘李尔哥开门’,可是你 一敲门就叫李氏婆娘,你肯定知道李尔哥不在家。可见李尔哥的失 踪肯定与你有关,还不快点从实招来!”

汪洋无奈,只得招供。原来那日李尔哥带着二百两锒子在船上 被汪洋发现了,汪洋便起歹心,把李尔哥打死,将尸体绑上石头, 沉人河底,然后再去找人。

这位县官通过“江洋叩门时就叫李氏婆娘快丌门”这个“点”, 打破缺口,揭穿了汪洋图财害命的罪行,不容罪犯再行抵赖。

攻其一点辩论法要能一举取胜,关键是要选准“点”,要善于洞 察为一般人所忽视的却能致论敌于死地的蛛丝马迹,然后出其不意, 攻其一点,给论敌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选准的“点”与我们的推断必须有必然一 联系。如果不具备必然联系则楚错误的,甚至会导致诡辩。这种诡| 辩叫攻其一点、不及其佘式诡辩。大诗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则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宋玉写道:’

大夫登徒子待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 词,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人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词,所学于师也;至于 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 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 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徙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 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瞧銷

第九章 雄辩的技巧

宋玉在这里不管登徒子历来的道德品质如何,也不管对方有没 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仅仅根据他同面貌异常丑陋的妻子感情好, 生下五个孩子为理由,断言登徙子是好色之徒,这是典型的攻其一

点、不及其余式诡辩。按照宋玉的逻辑,如果登徙子和丑妻的关系 不好,就不算好色了;如果抛弃丑妻再找一个漂亮女子,就更不算 好色了,真是荒唐到了极点。然而,由于宋玉的文章写得颇有文 采,论证方法乍看起来似乎也有事实有根据。因此宋玉的这一手法 是具有相当迷惑力的。正因为这样,这一手法又被称为“宋玉的手 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宋玉手法”历来为诡辩者自觉或不自 觉地袭用。

揭露矛盾

保持自己语言和思想的前后一致,是论辩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 的方面。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比如,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筲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卖矛(长矛〉和盾(盾牌〉的人,先吹嘘他的盾如何的 坚固,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过了一会儿,他又吹嘘他的矛是 如何的锐利,说:“吾矛之利,物无不陷。”

这时旁人讥讽地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卖矛与盾的人无言以答了。

因为当他说“我的盾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时,实际上是断定 了 “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够刺穿我的盾”这个全称否定命题;而当他 说“我的矛可以刺穿任何东西”时,实际上又断定了 “有的东西是 能够剌穿我的盾的”这一肯定命题。这样,由于他同时肯定了两个 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就陷人了 “自相矛盾”的境地。

又如,从前有个叫马兰丽的老婆婆,一天晚上,她和老伴打起 架来,一气之下半夜离开了家。她手里举着根油木树火把向村外走 去,一边走,一边大哭大叫:“我可不想活了,我要用火烧死自己, 我要到墓地里去自杀!”

路上,一伙青年人遇见了她,问道:“三更半夜的,您这是上哪 儿去呀?”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我活够了,我要去死!”

“那您手里举着火把干什么呀?”

“我……我怕被……被蛇咬呀!”

“既然您想去死,怎么还会怕被蛇咬呢?既然您怕被蛇咬,您就 是不想死呀,我看您还是快点回家去吧!”

这位老婆婆说想死,又说怕蛇咬其实是她不想死,前后作出了 不同的断定,自相矛盾,实际上想死是假的。被人一揭穿,只好回 家去了。

揭露对方的矛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论辩方法。我们可以直接揭 露出对方说话时明显的前后矛盾,也可以揭露论敌论点隐含着的矛 盾,还可以做出一个真实的与论敌观点相矛盾的命题。不管釆用哪 种方法,只要揭示了对方的矛盾,对方也就无辞可辩了。如下面的 一组对话:

战国后期,曾有人对墨子说:“辩无胜。”

他认为参加辩论的双方都不可能获胜。

墨子答道:“试问你的‘辩无胜’之说是对的吗?如果你的说法 对,那就是你辩胜了;如果你的说法不对,那就是你辩败了,而别 人辩胜了,怎么能说‘辩无胜’呢?”

墨子紧紧抓住“辩无胜”这个论断本身的自相矛盾,给了对方 重重一击。

青年玛丽娅大声宣扬:“我已经看破了红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 假的……”

这时一个小学生问她:“大姐,你是一个人难道也是假的?”

“你逛一个人”屉一个真实性再明显不过的命题,这与“世界上 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是相矛盾的,这个青年被小学生一句话就问得 张口结舌。

揭露矛盾的特点是要揭露论敌的逻辑矛盾。但是,有些诡辩者 往往违反思维规律给对方造成矛盾,以此取胜。我们耍揭穿这种诡 辩,就必须揭示其中违反思维规律的地方。请看下面的对话:

有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

第九章 雄辩的枝巧

欧底姆斯便劈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 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 丨

青年回答:“我学习的当然是我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欧底姆斯向这个青年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认识字 母吗?”

“我认识。”

“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 “是的。”

“教师教你时,是不是教你认识宁母?” “是的。”

“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教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了的东 西吗?”

“是的。”

“那么,是不是你并不在学,而只是那些不识字的人在学?” “不,我也在学。”

“那么,你认识字母,而你又在学字母,就是你学你已经知道的 东西了。” “是的。”

“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广

这个靑年被弄得晕头转向,最后承认自己失败,甘拜欧底姆斯 为师。

这段对话中,欧底姆斯违反了同一律,混淆了 “不知道的东西” 和“已经知道的东西”这两个概念。“不知道的东西”是指学习之 前不知道的东西,“已经知道的东西”是指通过学习后已经知道的 东西,上述故事中的欧底姆斯将它们混为一谈,乘机制造混乱,以 难倒对方,这属于诡辩。

以牙还牙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舂秋战国时期的大臣晏子虽然身材矮小,但却能言善辩、足 智多谋。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本来就蔑视小国,又见晏子 其貌不扬,便对晏子进行人身攻击说:“难道齐国真没有像样的、身

材伟岸的人才了吗?怎么派一个像你这样矮小低能的人充当使者 呢?”

晏子压着怒火,不动声色地冋答道:“在齐国伟岸魁梧、才能出 众的人有很多’但我国的规矩是,派什么样的人出使什么样的国家 有严格规定。伟岸魁梧、才能出众的人,就派他们出使高贵、强盛 的国家;矮小低能的人,就派他们出使低贱、弱小的国家,我晏子 是最矮小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

楚王本想通过语言来污辱、贬低晏子,从而达到污辱和贬低齐 国的目的,没想到却被晏子机智、有力的回答反击得无地自容,自 讨了个没趣。

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时,就要利用“以牙还牙”方法毫不留 情而又不愠不火地让对方陷人揽尬的谠地。

反布疑云

在论辩中,反问对方,反布疑云,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似 乎表现出说话者的幼稚和软弱。但是在论辩中恰当地运用这种句式, 它却可以成为投向论敌的一枚重型炮弹。论辩必须建立在有理有据、 是非分明的基础上。

在曰常生活中,反布疑云的方法如果与比喻或类比等方法配合 使用,论辩的效果就会更好。

1.如何面对隐私质问者

在非正式的聚会当中,人们的苜谈不大受约束,所以我们往往 会碰到一些不太好回答的提问,诸如“你为什么和老婆离婚呢”、 “听说你一年能赚上亿元,是吗”和“哎,XXX和XXX好上了,你知道 吗”之类的问题。对于这一类的问题,你如果照直回答,那么问话 的人和周围的人极有可能追问下去,直到你被问得“体无完肤”;如 果不回答,那么似乎又不够“礼貌”。遇到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避 实就虚,巧设疑问,智解疑团。

例如对“你为什么和老婆离婚”这一问题,你可以立刻反问: “你怎么知道我离婚了?”这样对方总得说出一个人名来,你可乘机 抓住这个名字大做文章,说:“这个家伙最会传播这类消息,也不知 他从那里搜集来的,其实我跟他压根不太熟。”话题被引开了,说到 最后一句:“你相信这样的人说的话吗?”

回答“听说你一年能赚上亿元,是吗”这类问题较为简单,你 完全可以这样回答:“你说我一年能赚上亿,还有人说我一月就赚丄 亿呢!”在这里,说话人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提问,而是列举了一个 很显然夸大的数字,用嘲讽的口吻把二者作比较,来证明前句问话 的失实之处。

回答“哎,XXX和XXX好上了,你知道吗”这类问题,最妙的就 是一句“我不知道谁知道”。这句活,足够让问话的人愣上好半天, 还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可以多解,也许是“我不 知道哪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情”,也许是“我不知道,那谁还能够知 道呢”。

之.被人揭了疮疤怎么办

如果我们真的有一些疮疤,而这些或者这个疮疤又被别人当 众揭露了出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方面,总是以笑料甚至 以反面角色的面目出现的赫鲁晓夫,终于给我们做了一回正面的 教材。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

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但在一次党的代 表大会上,他却声色俱厉地栺责斯大林的错误。听众们不禁窃窃私 语,说:“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为什么你当时不阻止 他呢?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而且正在这个时候,有人从听 众席上递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 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但是,他无法隐瞒这个成千双眼 睛盯若的条子,不能问避这个全苏联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赫鲁晓夫 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大声照实念了一遍,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 “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站起来,走上台。”没有人站起来,所有 的人心怦枰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

后悔极了,甚至想到了最可怕的结局。赫鲁晓夫重复了一遍他的话, 但是整个会场仍然一片极度不安的寂静,没有人敢动弹一下,似乎 都在等待着某一种爆发。几分钟过去了。赫魯晓夫平静而有力地说: “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看着台下一片肃穆,赫鲁晓夫松了一口气,不禁有了一点得意 的神色。

赫位晓夫即席创造了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既含蓄又淸 楚地说出了答案,维护了自己的威望,避免了文过饰非的嫌疑。同 时,这一场面也道出了人性共同的弱点。

层层剥笋

I

笋子在成为竹子之前,是冇多层外皮包裹的,剥笋时总得一层1 层的剔开,才能剥到所需要的笋心。所谓层层剥笋,就是在论辩过印 程中紧扣论题,从一点切入,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浅到深,由“ 轻到重,逐层展开,直至揭示论题的本质,进而达到诱敌就范的论 辩方法。恰当地运用层层剥笋的技巧,可使我们的论证一步比一步 深化,增强我们语言的雄辩力量。请看下面的故事:

战国时,楚襄王是个昏庸的国君。大夫庄辛直言进谏,楚襄王 非但不听,还训斥庄辛是“老糊涂”。庄辛只好离开,到了赵国。不 久,秦国占领了楚国大片的国土。楚襄王有所醒悟,于枭把庄辛找 回来商量对策。

庄辛于是变直言进谏为层层剥笋,连设四喻,从小到大,由物 及人,层层递进,步步进逼:

I旗.寧

.1’; ^‘:蔓

第九章 雄辩的技巧

“蜻蜓捕食虫子,自以为很安全,却不知道小孩子用粘胶捕捉 它,一不留神就会成为蚂蚁的食物。黄雀俯啄白米,仰栖高枝,自以 为无患,谁知公子王孙将要把它射下,调成佳肴。天鹅直上云霄,自 以为无患,谁知射手要把它射下来,把它做成食物。蔡灵侯南游髙丘, 北登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江之鱼,左手抱了年轻的美女,右臂挽 着宠幸的姬妾,不以国政为事,哪知道子发受了楚王之命要把他杀

掉。大王您左边有个州侯,右边有个夏侯,御车后跟着鄢陵君和寿 陵君,食封地俸禄之米粟,用四方贡献的金银,同他们驰骋射猎于 云梦之间,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您不知穣侯正接受了秦王的命令, 他们的军队要占领我们的国家,把大王驱赶到国外去呢!”

一席话,听得楚襄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到了非纳谏不可 的境地。

借题发挥

在论辩中,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或接过对方的话头,或借助论 辩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场景、加以联想,找到它们与自己所要表达 的观点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抓住一点尽情发挥,引出对方未曾 预料到的新思路,从而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这就是借题发挥的论 辩技巧。

接过对方的话题发挥论辩口才,关键要抓住借来的话题与自己 说的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个词语,一句话去关联两种原来毫 不相关的事物,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并对对手所提的话题进行易 位,以借题发挥的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如下面故事里的丘浚就 成功运用了这个方法。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一位名叫丘浚的文人游杭州时,特地到灵隐寺拜访一个和尚。 殊不知,那和尚生性势利,见他是一个穷书生,态度十分冷淡。刚 好此时有位大将军的儿子来访,和尚立即换了一副笑脸,拱手行礼, 待为上宾。对比之下,丘浚十分气愤,等那位公子一走,便质问说: “你为何对我这样不客气,对他又那样客气呢?”和尚双手合十,狡 辩道:“误会,误会,佛经曰:‘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我表面上对 他客气,其实是对他不客气;而我表面上对你不客气,内心就是对 你客气呀!”丘浚听了,二话不说,举手朝和尚脸上打去,一边打一 边说:“如此说来,我打你就是敬你,不打你就是不敬你。”直打得 和尚脸红耳赤,却又不能辩解。最后,他表示不敢再拿佛经上的言 论来为自己狡辩了,丘浚这才住手。

丘浚这样做,是将和尚说的论据返还给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 错误。

借题论辩运用、掌握得好的人,可以借对方话题来封住对方的 嘴巴。如下例:

明朝绍兴府的小公子有一天抢了其他小孩的毽子,把人家惹哭 了,刚好徐文长路过,就把毽子从小公子手里夺过来,归还给那个 小孩。谁知小公子由于平时娇宠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气,他一下子 大哭大闹起来,还说徐文长欺负他。于是,家丁就把徐文长押上堂 去面见知府。知府厉声喝道:“你欺侮我的孩子,就是目无本知府, 你可知罪?”徐文长冷笑道:“据我看,您大人才是不知罪呢!”知府 大喝道:“我何来有罪?”徐文长说:“你家小公子一早在踢毽子,大 人谅必知道这毽子上有羽毛,下有铜钱,铜钱上印的是嘉靖皇帝年 号。小公子如今竟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岂不是欺君罔上?常言 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 害,他针对知府借题发挥的作法,借来了更大的题^脚踢万岁,丨:;時 来整治知府,使知府无论如何也吃不消如此“大罪” 了,不得不赶 忙赔笑道:“好吧好吧,大家谁也不要为难谁吧!”徐文长这才罢休。 临走的时候,知府还客气地亲自把他送出衙门。

论辩双方往往各不相让,如果不能给对方有力的回击,自己 就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有抓住对方话题中的漏洞,用锋 利言辞驳斥对方,才能一招制胜。



异中求同

在论辩过程中,从双方论及的两个不同事物中寻找到一个共同 点,利用这个共同点作为反击对方的论据,这就是异中求同的论辩 方法。但运用此方法,又应注意,“异”说明有两个事理,一是对 方的辩词;二是自己的辩词。在一般情况下,答辩是针对对方的言 辞演绎而来。“同”与“异”也是一对辩证关系,必须灵活运用, 相互渗透。如下例:

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一个中年男士很想与身边坐着的一名美 丽少妇搭上话题。

他见少妇一双肉色丝袜,便笑嘻嘻地问道:“请问你这双漂亮的 丝袜是从哪儿买到的?我也想给我妻子买一双。”

少妇冷冷地看着这位老是不怀好意的男士,说道:“我奉劝你最好 别买,穿上这样的袜子,不三不四的男人总想找机会与你妻子搭腔。”

这个存心不良的男士,找机会搭讪,可是被少妇有力的反驳顶 了回去。

运用异中求同的论辩方法,不仅能使你在论辩中摆脱窘境,在 曰常交往中摆脱纠缠,还能当做攻击对方的武器,又能起到防卫、 进击的作用。如下例:

有个主妇对刚招进来的佣人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那就叫你 阿莲,这是我从前那个女佣人的名字。我不喜欢改变我的习惯。”佣 人间答说:“我很喜欢你的习惯。这样说来,你如果也不介意,我就 尊称你为马先生,因为这是我以前那个主人的称呼。”

本来双方的交际环境、人物都已变动,主妇却还要保持老习惯, 佣人便抓住这点,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丨只要我们细致地观察事物间 的联系点,找出它们的连带关系,以相同点反击不同点,就能取胜, 也显示出了你的机智辩才。

用相同点反击不同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和对方的观点作鲜明 的对照,在自己的观点上寻找出更多的证据,作出更有力的证明, 更详尽的分析。在论辩时,不能转移视线,歪曲论点,要坚定地咬 定青山不放松,但不是粗暴地、毫不讲理去争,而是要从不同的方 位找出各种理由去争。

鲜明的比较对照是认识事物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果能这样去 论辩,就显得力度强、层次深。

求同存异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基础上,对于某些次要

的非原则性的问题都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见。在人际交往和国际外交 事务中,为谋求双方共同的利益,达到共同的目标,不要在次要矛 盾或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应尽踅找出双方的共同点,谋求 目标一致、行动统一,避免或保留彼此之间的分歧和意见,以对付 主要矛盾和共同敌人。

黄兴与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发生了一次争论。孙中山总 结“二次革命”的经验教训,决定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并亲手制定了入党誓言。黄兴不同意,他批评孙中山在和原来提出的 “平等自由主义”作对,要求觅改,二人陷入了严重的矛盾之中。

在中华革命党召开成立大会之前,黄兴泪别孙中山,前往美 国。临走前〗他向孙中山表示说,他不是存冇私心和孙先生作对。 黄兴保证:“如果有机会,我会尽职尽责,保证与先生的革命目标 保持一致。”

当时,有些人企图拥立黄兴为领袖另组新党,被黄兴拒绝了。 黄兴说:“党有国民党,领袖只有孙中山,其他我一概不知。”黄兴 说到做到,在美国处处以孙中山为旗帜,致力于反对袁世凯的大目 标,表现了他不为成名立功的高风亮节。而孙中山对黄兴采取的也 是以团结为主的原则,他也没有因为黄兴和自己有分歧而嫉恨他。 为了革命的大目标,孙中山和黄兴始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虽有争 议,更表明公心。

孙中山与黄兴在这场争论中求同存异,保留自己的观点、主张, 寻求双方的共同点,为了革命的大目标,共同行动,相互理解。

求同存异作为论辩的谋略,是一种为了说服对方,对对方的矛 盾和问题采取回避、保留的态度,以求目标一致、利益一致、行动 —致的论辩技巧。请看下面的故事: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刘备兴兵伐吴,被陆逊打得大败,吴 蜀之间的矛盾一度紧张起來。面对魏国吞并天下的野心,于是诸葛 亮派邓芝出使东吴,重修吴蜀联盟、一致拒魏的政策。

因吴蜀积怨较深,孙权陈兵列阵,设鼎沸油。想给蜀使一个下 马威,邓芝脸无惧色地对孙权说:“我乃蜀中一个儒生,特为吴国利 益而来,而你们却陈兵设鼎,仅为拒绝一位来使,你们的度量也太

小了吧。”

孙权听了很是惭愧,立即撤卞武士,命邓芝上殿,赐座后问道: “吴魏之利害如何?请先生教我。”

邓芝反问:“大王想与蜀和,还是想与魏和?” 孙权回答说:“我正想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自 始至终。”

邓芝说:“大王是当世之英豪,诸葛先生也是一世之俊杰。蜀有 山川之险,吴有江山之固。如两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 夭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今天如果大王向魏国称臣,魏国必须要 大王朝觐,如果不顺从他,魏国就兴兵而来,这样,江南之地就难 为大王所有了。如果大王认为我的话不对,我就死在大王面前。”说 完,邓芝撩农下殿,要往油锅里跳。

孙权急忙劝止说:“先生的活正合我意。我今天想和蜀主联和, 先生肯为我介绍吗?”

邓芝说:“刚才想杀我的,是大王;现在想用我的,也是大王。 大王犹豫不决,怎能让人相信?”

孙权说:“我的主意巳定,先生不用怀疑。” 吴蜀积怨很多,但大敌当前,共同抗敌是大事,那些积怨自然 成了次要矛盾。邓芝不谈刘备生前的吴蜀矛盾,而是寻找双方的共 同点^吴蜀联盟的基础,双方通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孙权当即 同意联盟。吴蜀关系又重归于好。邓芝使用的外交手段高明,有很 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谋求的是基本原则上的一致,非原则问题、次要问 题可以保留不同意见,但如果是原则问题,对大局有损害的事情, 则坚决不能答应。

设置圈套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设置圈套,就是在论辩时候对方不知不觉地随着你设计的路走, 以便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技巧。体现在社交场合中,根据当时的情

景设置圏套,在对方毫无戒备和觉察的情况下出奇制胜。请看下面 的故事:

法国著名演员和颇负盛名的剧作家就“是演技重要还是剧本重 要”这件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发生在某宴会席上,由于 他俩争执得面红耳赤,惹得其他的宾客亦对这件事产生了巨大的兴 趣。然而,你一句,我一句,争论双方互不相让,何时方休。

这吋,那位著名演员想出一个汁来。他说:“你说剧本比演员的 演技重要,而我却一直相信演技比剧本重要得多。但是,我们这样 争论下去是没有结果的。我看就这样办吧!你不妨利用一张菜单来 考验我的演技。”

这么一来,剧作家可高兴了: “哈……菜单上面又没有剧情,想 必你是要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把它读出来,博得宾客们一笑,以便收 场而已。”于是,同意他如此做。

然而,事情出人意料地往下发展。

这位演员,以极悲凄的语调把该菜单朗读了出来。如此一来, 宴会席上的宾客们皆受到深刻的感动,每个人都涕泪满面,纵声哭 了出来0

这个例子中,作为演员的一方巧设圃套,骗取剧作家的“信 任”。然而,剧作家乐极生悲,他为演员提供了 一个表演的好机会, 演员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演技特长,不战而胜,可谓心机之妙。

设置论辩圈套时,必须根据对方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的 情绪反应,不断地调换语言,调节自己的衷情、语调、音色、手势, 但是不能按照预先准备好的话语。只有精心设置语言陷阱,在对方 思想麻痹的情况下,冷不防地发动攻击,对方才会落人圈套之中。 如下例:

朱元请命画师周玄素画“夭下江山图”。玄素担心难如圣意,便说: “我未走遍九州,不敢乱画。请陛下来个草图,我再润色一下。”

朱元璋便画草图让他“润色”。但周玄素又说:“陛下山河已定, 一点儿也动不得!”朱元璋大笑作罢。

能让喜怒无常的朱元璋作画,多亏了周玄素的“不敢乱画”和“一 点儿都动不得”。周玄素分两步走巧设圈套,由易到难,顺利脱身。

拐弯抹角

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 服力更强。如下例: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当吋的朝政由斗克和公了燮把持, 庄王只是一个傀儡。他即位起初的三年时间里,日夜饮酒作乐,并下 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处死。眼看朝廷政事混乱不堪,国势日益衰 微,大臣成公贾冒死请求庄王接见。庄王一见成公贾便大声责问道: “你难道不知我禁止劝谏的命令吗?”成公贾故作惊惶地答道:“大王 之令我岂会不知?我是来出谜语为大王助兴的。”庄王一听,变怒为 喜地说:“你说说看吧。”成公贾说:“南山上有一只大‘,三年里站 在大树上不飞不动也不叫,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庄王沉思了一会儿 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只不同凡俗 的鸟。”庄王说:“你的意思我懂了,你下去吧丨”从此后,庄王一改 往日颓废的作风,亲理朝政,提拔贤能,除奸杜佞,国势蒸蒸日上。

先秦时代,辩士们进谏国君往往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这是因为 封建君王喜怒无常,好恶不分,直言进谏反而得不偿失。上述例子 中,成公贾如果直接向庄王进谏,就违抗了庄王先前的命令。所以 他采取了 “出谜语”这个方法,拐弯抹角地说,让庄王自己领会。

古代辩士运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时有几个特点:一、需要借助中 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等等,就事论理;二、巧妙利用时机, 不以专门劝谏者的身份出现,以免造成对立局势;三、换角度提出 劝谏,在另外的事情上做文章,其中的隐义由对方自己悟出,使其 在自我启发中认识错误,这样既免除了对方心理和面子上的顾虑, 又便于改正错误和掊受意见;四、能起到忠言未必逆耳的最佳效果, 大大增强了说服力。请看以下事例:

錐辫^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说的是,4从前 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王。 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

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 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 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 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 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 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 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你的目的是扩大领土, 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实力,可能 从此离霸业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 样吗?”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季梁借用一个成语故事劝谏魏王不要进攻赵国,并指出进攻的 结果有害无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

论辩时,绕着弯子向对方提出问题,使对方落人圏套,这也楚 拐弯抹角法的又一独特的作用。这种技巧首先着重于问,以似乎与 论辩无关的问题诘问对方,平中见奇,让对方不知不觉中计;其次“: 着重于归纳,通过诱与问得出材料,然后以此材料归纳主题,阐明“ 自己的观点,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如下例:

窗外阳光灿烂,一间教室里却亮着六盏大日光灯。正准备上课 的老师环视教室若有所思。同学们莫名其妙,都惊讶了,心想: “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啦?”

这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咱们国家富裕吗?” 这一简单而意外的问题使大家更觉奇怪,同学们齐声回答说: “当然不富裕。”‘

“那么,我们为什么大白天还要点亮这么多的电灯呢?”老师反 问道。

同学们恍然大悟。

模糊应对

论辩中,问题的提出随机性强,内容包罗万象。尤其是在一些

质询性的辩论中,经常可以碰到一些不能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 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时候,论辩者可以说些语义 不明确的话,避重就轻地进行模糊应对。

模糊应对,是一种常用的舌战技巧。它以收缩性大、变通性强 的词语,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 摆脱被动局而。

模糊应对的妙用在于其答所不能答,在进退两难的窘境中得以 进退自如。

它在应对习难时,令人捉摸不透辩者话语中的真正内涵。它总 是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印象。同时由于语义模糊,使得论辩 具有仲缩性、变通性,变不可能为可能,使不可容的问题变得相容 和一致。

模糊应对的核心是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从而使自己有一定的 灵活性,争取主动。词语“方便”、“最近”、“大约”、“前后”等 即是模糊语言。比如,朋友邀你去他家做客,你自己无法确定具体 时间,就可以说“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我一定去一趟”,这样很灵 活,可以在中秋节前,也可以在中秋节后。又如有的单位领导为了 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至于使矛盾潋化,便使用模糊语言说:“最 近一段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看来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 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同志表现较差……”这里,最近、绝大多 数、极个别就是模糊语言。又如下面的一组对话。

有一次,希特勒问占星学家:“我将在哪一天死去?” 占星学家对照图像算了一下,很有把握地说:“你将在犹太人的 节日那天死去。”

“究竟在哪一天呢?”

I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噢,不管你哪一天死去,这一天都是犹太人的节日。” 模糊应对,是一种权宜之计。使用此法时,只能表面模糊,内 心应十分清楚,要做到心中有数。

旁敲侧击

旁敲侧击法就是利用风趣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的观点, 是一种迂回的论辩技巧。

旁敲侧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想,反复品味。因为 它的特点是:谜底被深深地埋藏在谜面下。所以I,听众在听完话之 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味到谜面和谜底之间微妙的联系。 请看以下例子:

1937年的时候,维也纳的人们谈论的中心是合井的危险性。 地理教师断言说:“希特勒永远也不会进攻奥地利,否则就要打 大仗了。请你们注意看这个地球仪:德国在这里,那么一点点大, 而在他的周围,有英国、法国还有俄国,都比德国大。美国就更不 用讲了……”

历史教师摇着头说:“这个我也知道,可是老弟,希特勒也知道 这点吗?”

历史教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指出希特勒这个法西斯的头子是 战争狂,他决不会量力而行。

再举一个现代生活中的例子:

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馆 经理很反感,叫来一个女服务员说:“你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的 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

女服务员来到那位顾客的桌旁,很有礼貌地问:“先生,你是刮 胡子,还是理发?”

话音一落,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女服务员没有直接指出客人有失体统之处,而是拐弯抹角地问 两件与餐馆毫不相干的事〈刮胡子和理发〉,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女服 务员问错了,实际上是通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来提醒这位顾 客,既使顾客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之处,又做到了礼貌待客,不伤害 他人的面子。女服务员采用的正是旁敲侧击的技巧。

在现代交际中,当需要批评或提醒他人而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 时,便可考虑使用“旁敲侧击”法。从侧面提出一些看似与主题无 关的话题,可以此来达到启示、提醒、劝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旁敲侧击时,要注意在话说出口之前,先开动脑筋,从正面、 反面、侧面多角度地想一想,寻找出可以使人得到启示的多种表达 方式,选择最好的一种,以便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

顯糧I I

III第十章

1

雄辩的犢感

1....

、、:V;:

、”《 V : ??、

:义.々.’:湖

““V、^ “ V、“ ^ ^

I丄I

动之以情

论辩中要想让对方接受和信服自己的观点,不但要掌握真理, 而且还要菩于将真理寓于情感之屮,以情动人,以取得最佳论辩效 果,这就是动之以情的方法。

有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来找林肯律师,哭诉自己被欺侮 的事。这位老妇人是独立战争时期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日就靠抚恤 金维持风烛残年。前不久,出纳员竟耍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准领钱, 而这笔手续费却等于抚恤金的一半,这分明是勒索!素有修养的林 肯听后怒不可遏,他安慰了老妇人,决定帮助她打这个官司。

法庭幵庭了,因为那个狡猾的出纳员是口头进行勒索的,这样 原告证据不足,被告矢口否认,情况显然不妙。轮到林肯发言了, 上百双眼睛紧盯着他,看他有没有办法扭转形势。

林肯用婉转的嗓音,首先把听众引人到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回忆。 他两眼闪着泪花,用真挚的感情述说革命前美国人民所受的苦难, 述说爱国志士是怎样揭竿而起,又怎样忍饥挨渴地在冰天雪地里战 斗,为浇灌“自由之树”而洒尽最后一滴鲜血。突然间,他的情绪 激动了,言辞有如夹枪带剑,锋芒直指那位企图勒索烈士遗孀的出 纳员,最后他以巧妙的设问,做出令人听之评然心动的结论:

“现在事实已成为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 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申诉。不消说,这 位老人以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 过她巳经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向享受着革命先烈争 取得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丨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发言至此结束,听众的心腑早被感动了,有的捶胸顿足,扑过 去耍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红,为老妇洒下同情之泪,有的还当场 解囊捐款。在听众的一致耍求下,法庭通过了烈士遗蟎不受勒索的 判决。

律师林肯在这场辩论中,面对这场没有凭据的官司,他通过唤 起人们对烈士的敬仰和对烈士遗孀的同情,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最终取得了论辩的胜利。

动之以情辩论在演讲、宣传和论辩中常常会用到。但是我们必 须注意,如果企图通过激起听众对自己的同情和对他人的厌恶,诱 使听众仇恨对方、同情自己,支持自己的错误主张,这属于蛊惑感 情式诡辩。动之以情和蛊惑感情胞辩是不同的。动之以情所陈述的 事实与推断有着必然的联系,所论证的观点是正确的;蛊惑感情式 诡辩所陈述的理由与推断没有必然联系,由理由不能推出结论,结 论是虛假的。如下例:

有个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双亲的青年在法庭上辩解道:“法官先生, 难道你对我这个无父无母的可怜孤儿不感到同情吗?难道你们忍心判 处我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死刑吗?”这就是十足的蛊惑感情式诡辩。

垂邑赞香

采用美言赞誉的方法对对方的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能 达到预定的论辩目的。请看下面的故事:

朱元璋与陈友谅鏖战鄱阳湖期间,见战况日趋好转,忽发游兴, 独自来到“甘泉寺”。他环视四方,久久不去。寺内有一老僧前来, 频频问及朱元璋的身家姓名,所来为何,朱元璋虑及不便直露身份, 笑而不答,挥笔在寺壁题下一首诗:



第十章 雄辩的情感

战罢鄱阳百万兵,腰间宝剑血花腥, 老僧不识英雄客,何必叨叨问姓名。 题毕抛笔扬长而去。老僧见诗,以为狂人所为,兵荒马乱之际, 唯恐招致祸患,忙把诗擦冼掉了。没过几天,朱元璋、刘基并诸将 路过“甘泉寺”,偶尔念起昔日所题之诗,便率众将士来到寺内探 视。朱元璋见诗文不见,脸一变晴转多云,拉下脸来,大声喝问和 尚究竟。老僧见状,才知是天下英雄朱将军,忙伏地说道:“将军息 怒,贫僧实是冒犯,将您所题之诗擦掉了,万望大王恕罪。”朱元璋

听罢,怒上眉梢,大声喝问:“大胆!”两边武士拔剑出鞘。老僧略一 思索,不慌不忙地说:“将军且慢,实为事出有因,贫僧洗去大王诗 后,也作一首,容贫僧道来。”朱元璋命其道来,和尚灵机一动,略 加思索,急中生“诗”,便吟道:

御笔亲题不敢留,留来鬼泣与神愁, 漫将法水轻轻洗,犹有余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毕,怎经得起如此好话,怒气顿消,且转怒为喜,连 夸好诗,又吩咐老僧旁坐,礼遇相待。后来朱元璋即位应天(今南 京》,有日念及此事,龙颜一展,降下一道圣旨,拨巨款把“甘泉寺” 修缮一新。

和尚在生死危急关头,通过巧妙地作诗赞美对方,结果化害为 利,化险为夷,充分地显示了和尚的雄辩口才。

心理学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 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和亲近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 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拒绝的行为效果。从漠然处之到对 自己产生兴趣,进而接纳我们的观点,取得认识上的一致,这就需 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其积极情感。而美言赞誉实际上就是一种引 导和激发的有效方法。~

采用美言赞誉的具体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可以直接赞 香对方,有时也可以间接赞誉对方。如下例:

古时候,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路过一条偏僻小巷。一个女子正 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失手竹竿掉落下来,正好击在彭的头部。彭 大怒,指着女子大骂起去。那女子一看,足官员彭玉麟,内心十分 害怕,怎么办呢?猛然间,她急中生智,便正色说:

“你这副腔调,像行伍里的人,所以这样蛮横无理。你可知道彭 官保就在这里!他清廉正直,假使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 的脑袋呢!”

雄 辩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奖自己,马上转怒为笑,心平气和地走了。 这个女子表面足在骂对方,实质上又是在赞誉对方,由于间接 地利用了美言赞普术,结果制止了对方的谩骂,取得了预定的论辩 效果。

使用美言赞誉的方法必须了解对方的嗜好、习性、脾气和情感, 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选用对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赞誉,使对 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才能取得好的论辩效果。另外我们必须表现 出诚意,而不能是卑躬屈膝,阿谀谄媚,溜须拍马。同时赞誉也要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要说过了头,好话说过了头,对方就会引 起警觉。请看下面的故事:

某公擅长恭维,一大他请几位客人来冢吃饭,临门恭候,他挨 个儿问道:“您是怎么来的?”

第一位客人说:“我是坐小汽车来的。”他立刻赞美道:“啊,华 贵之至!”第二位客人打趣道:“我是坐飞机来的!”他赞曰:“啊,高 超之至!”第三位客人眼珠一转:“我是坐火箭来的。”他大喜曰: “啊,勇敢之至!”第四位客人坦白地说:“我晃骑自行车来的。”他话一 锋一转脱口而出:“朴索之至丨”第五位客人羞怯地说:“我是徒步来& 的。”他合掌打揖:“太好啦,走路可以锻炼身体,健康之至丨”第六1 位客人故意出难题:“我是爬着来的。”他真是词汇丰富,立刻恭维〔: 道:“稳当之至丨”第七位客人讥讽道:“我是滚着来的!”他并不脸微 红,哈哈大笑:“啊,周到之至啊!”

他这样恭维,实在令人可笑,是不可取的。

心理相容

俗话说:“酒逄知己千杯少。”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似,会导致互 相喜欢。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感情,乃至相似的年龄、 相似的工作、相似的经历,都容易使双方有效沟通,融洽相处。

心理相容法正是基于上述心理因索而应用于论辩,是指论辩者 通过体察对方的心理,从中找出相似因素,在双方之间架起互相理 解、互相信任的桥梁,使人际交往顺利进行。请看下面的事例:

第十章 雄辩的情感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对手 是民主党人、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 选列车,车后安放一尊礼炮,每到一站,就鸣炮30响,加上乐队奏

乐,其声势之大,史无前例。道格拉斯洋洋自得地说:“我要让林肯 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息。”

面对此情此景,林肯毫不畏惧,他照样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就 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竞选演说。他说:“有 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 此外,还租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 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乂瘦,脸蛋很长, 不会发福。我实在没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选举结果是林肯获胜,当选为美国总统。

道格拉斯炫耀财富,盛气痠人,企图使林肯产生自卑心理而退 出竞选。不料这恰恰使他脱离了人民,扩大了富豪与人民之间的距 离。林肯运用心理相容的战略,巧妙地借助道格拉斯的盛气凌人的 形象,来反衬自己与人民群众的贴近。林肯不讲徘场,不自我炫耀, 在演讲中树立了心地善良、宮有人情味、廉洁勤奋、好学上进的良 好形象,符合选民的心理耑求,获得了选民的认同,最终登上了总 统宝座。

心理满足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耑要由低级尚髙级分为五个层次, 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谣要。将这些需耍应用于论辩,耍求论辩者善于体察人 心,了解对方最迫切的需求,有的放矢,并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激 发和满足,使之产生所要求的行为。如下例:

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窃国大盗京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权力后,每天做着皇 帝梦。一天,袁世凯正在午睡,一位侍婢按吋端来参汤,准备供袁 世凯醒后进补。谁知这位侍婢进门时不慎,将手中珍贵的羊脂玉碗 打翻在地,化为碎片。玉碗的破碎声惊醒了袁世凯,他一见自己心 爱的羊脂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声吼道:“今天我非要 你的贱命不可!”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婢女连忙跪着哭诉:“这不是小人之过, 婢女有下情不敢上达。”

袁世凯大骂道:“快说快说,看你死到临头,还编什么鬼话。” 侍婢哭着回答:“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袁世凯更加怒不可遏,“床上不是我,能是啥?” “小人不敢说,怕人哪!”婢女哭声更大了。

袁世凯气得陡然立起,咬牙切齿地说:“你再不说,瞧我不杀 了你!”

“我说,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一条五爪大金龙!婢女 —见’吓得跌倒在地……”

袁世凯一听,心中不由一阵狂喜了,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真 是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袁世凯怒气全消,情不自禁地拿 出厚厚的一沓钞票为婢女压惊。

婢女终日侍奉袁世凯,对他梦想当皇帝的心理当然体察入微。 当定碗玉碎、生死攸关之际,婢女情急智生,顺口编出“五爪金龙 惊落玉碗”的故事。这故事正好“印证” 了袁世凯的美梦^"真龙 转世,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使袁世凯化盛怒为狂喜。婢女不但捡 回了小命,还得到了 “皇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7162.html

更多阅读

追女孩的技巧 追女孩时的9大忌讳

追女孩的技巧——简介追女孩子的技巧其实有很多,但准确来说,“追女孩子的技巧”本来就是一个并不准确的概念。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女人只有在被吸引了的情况下,才会和男人展开一段关系。追女孩子的准确意思是男性借助一切平台和事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原文

  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你还在学习泡学上的技巧么?傻孩子

各位看官,不要学习泡学上的技巧,都是误人子弟的东西,这些东西只会让你变成一个自大自恋的人。DHV:不否认DHV的作用,但否认泡学里的任何展示方法,什么讲故事呀,隐含展示呀,在明人眼里一眼就明白了,反倒贬低了自己。反撇:不知道谁想到的技巧,我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黄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听后我颇有收获。本节课中黄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首先,黄老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

口才技巧-沟通技巧-说服别人的技巧 说服的沟通技巧有

[导读]: 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恶果。如

声明:《雄辩-让别人心悦诚服的技巧 杨杰 让孩子心悦诚服》为网友姑娘别输给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