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馥:机关算尽太聪明——唐玄宗武惠妃

一、看不透的命运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神都禁苑里名满天下的洛阳牡丹花期未到,而桃花李花早已绽放得如霞似火了。春日的气息随着繁花不期而至,武则天心中的天平也如春光一般渐渐明朗。终究儿子要比侄子亲,时年七十五岁的武则天开始像普通的老妇人一般思念起了自己的儿子并开始为了自己的身后事做起了打算,于是她召回了先前外放房州的庐陵王李显。桃李三月飞满天,在武周时沉寂已久的李氏终于在这一年的三月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然而,从开始就透着脂粉香气的大周王朝就像过了花期的花儿,渐渐枯萎败亡。这一年八月十一日,大周的魏宣王武承嗣因为谋求太子之位未得,抑郁地离世了。一个月以后,从房州回来的李显顺利地被册立为了太子。先前的皇嗣李旦虽然没有了皇位继承权,但是他却获得了难得可贵的自由。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们也获得了再次出阁置府的机会。走出了幽禁已久的深宫,仰望着无尽的蓝天。一切似乎都向李家人预示着转机。

第二年又逢李花飘扬的时节,在神都巍峨的明堂中,武则天让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立誓和平共处。她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武家依旧能如现在一样光鲜,与李氏共治天下。而武则天的希望又何尝不是武氏家族共同的希望呢!希望总是美好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会像希望的那样。在武则天的希望中,李家的人看见曾经贞观时李花遍天下的盛景,而是武家人则看见并州木材经营商武士彠在奔波中讨生活的幻影。这年对武家人来说不是什么好年景,太子之位没了,明堂之誓对未来有多少用处,大家心知肚明。当初章怀太子李贤想借后汉书做注的机会,来提醒自己的母亲不要走东汉那些临朝称制太后们的旧路,而武则天在这条道上越走越远,她享受权力带给她的快感,同时也为武家日后的光景埋下悲剧的种子。东汉那些临朝称制、权力凌驾在少帝之上的太后们,当新皇掌权后,她们的家族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一锅端了。武家人的命运会好过他们嘛?

在惶恐和焦虑中,武则天的堂侄子恒安王武攸止的府上新添了一桩喜事。他的王妃杨氏生下一名模样俏丽、雪肤玉肌的小千金,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位小武姑娘将是武家又一个出众的人物。

年幼的小武姑娘和自己的姑祖母武则天一样,最初并不是一个很走运的人,她的父亲武攸止在她出生后,没有多久便亡故了。于是,按例小小年纪的小武姑娘就被带进宫去抚养。在武周时代的背景下,幼年的小武姑娘在宫中的生活锦衣玉食,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和其他武家的小孩一样,他们都是皇室宗亲,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尊号。

不过,终究是世易时移,人心向李。神龙元年【705】,以张柬之等人为首的五王政变成功了,李唐王朝顺利复辟。很快,二度登基的李显便携着妻儿,重返了长安。独独将母亲留在了洛阳。长安再一次地成为李唐王朝皇权的心脏,而曾经武周王朝的神都又回到他原来的名字——东都洛阳。

现在的皇室宗族是李氏,武氏不过就是昨日黄花,一支曾经威风八面的外戚罢了。大权旁落、步入暮年的武则天再也托不起早已沉疴的病体,同年在洛阳的上阳宫悄然离世。武周,那轮惊艳的夕阳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没入了天际,黄昏已至。接踵而来的李重俊兵变、唐隆政变似乎只为揭示一个李氏必兴,武氏必灭的结果。曾经不惜以肉体拉拢韦后集团,妄图想重振武家的武三思父子,在太子李重俊兵变时被诛杀;唐隆政变后,唐睿宗下命追削武三思父子的爵号及谥号,并将其斩棺暴尸,平其墓。与之有关联的武家其他成员也是该杀的杀,改贬的贬。武家的人结局和后汉书中那些曾经耀武扬威的外戚并没有什么两样。

其实武氏的故事在武则天葬入乾陵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不可一世的女皇最终还是以唐高宗妻子的身份葬入乾陵。后来的韦后一心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的故事,为了权力,她不惜毒杀自己的丈夫,遗憾地是她仅仅是一个痴傻的东施效屏者。再次登上皇后的宝座,不过三年的时间,韦后便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加上了“顺天翊圣皇后”的尊号。而后,她又称自己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画工描摹下来,让文武百官传阅。接着,她陆续地将当年自己婆婆武则天玩过的把戏,原封不动地在李家人面前又秀了一遍。李家人既不痴也不傻,一错又岂能再错?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那一夜的流星散落如雨,李隆基率领着羽林军杀进了玄武门。左、右万骑营的士卒也从不同方向攻进太极宫,会师在凌烟阁前。太极殿上守卫唐中宗李显灵柩的南牙卫兵听到鼓噪声之后,也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刃,与羽林军、万骑营走到一起。此时此刻,韦后只得好狼狈地逃入飞骑营。一个飞骑士兵砍下了她的首级,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她的女皇梦破灭了。

但是女人天下的故事并就此没有结束。还有音容肖似武则天的太平公主在。回望过去的岁月,作为李家的女儿,武家的儿媳,太平公主是难得的聪明人。在一次又一次宫廷政变中她运用自己的谋略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从景云元年到先天二年的这段时间,太平公主更是运用自己的机敏积累了更多声望、权力及势力。她期望自己的舞台可以跟母亲媲美。

先天元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由于这次禅位是让位不让权的。李隆基虽然做了天子,却是个憋屈天子。太平公主的势力如日中天,朝中的宰相有五位都是她推举的。与之同时,我们故事的主人翁年且十四的小武姑娘在看过这些大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后,她也开始磨拳搽掌,伺机寻找登台机会。眼下小武姑娘正值妙龄,有着良家子的身份以及如花艳丽的容貌,她的姿容丝毫都不逊色于当初的武媚娘。只是与后宫其他的良家子相比,她武家的出身要让她尴尬许多。现如今的武家不在是武周时人们巴结艳羡的对象,而是为人避讳白眼的对象。因如此,小武姑娘比后宫其他的良家子更迫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出人头地。时不待人,聪明的人没有机会也会创造机会,而且有了机会,她们绝对不会错过。小武姑娘把握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很快得到了李隆基的垂青。就这样又一个李家男儿成了武氏女子人生的转折点。而这一次的转折依旧需要武家姑娘漫长的等待。因为从先天到开元头三年,在李隆基心中分量最重的是王皇后,因为她不仅是李隆基的原配发妻,正重要的是她先前唐隆政变参与者,现如今她的兄长王守一追随在李隆基的左右。他们有着一个更大的计划——除去太平公主,这个计划关系到李唐王朝的未来。所以,时下的王皇后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小武姑娘只是一个新人,这个新人还有其他的对手,例如娼妓出身,但是色艺出众的赵丽妃;雪肤玉容的皇甫德仪;出自名门的柳婕妤等等。总之,皇上的身边不会缺少莺莺燕燕的人物。而那些莺莺燕燕的人物也有着各自的风情。

先天二年七月,早已对太平公主忍无可忍的李隆基再一次发动政变捣灭了太平集团。女人天下的梦彻底碎了,重振贞观之风的梦才刚刚开始。开元二年,李隆基命人去洛阳捣毁了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用铜五十万馀斤,铁三百三十馀斤铸造而成,万象征着武周皇权的大周万国述德天枢。接下来,李隆基将自己祖爷爷李世民定为自己学习进步的榜样,自然贞观之治的一切也成为了大唐帝国运营的基准。武周女人天下的故事,几乎不可避免的成了负面教材。

不知道,等待中的小武姑娘心绪如何?想来同当年感业寺里武则天的心情也差不多。红颜易老,而后宫中的新人总是一波又一波上来。时下的小武姑娘没有什么正式的后妃尊号,出身又为人所忌讳。现在她可以指望的人只有李隆基。而李隆基身边则簇拥着太多的丽人了,似乎并不差一个类似她这般的人物。等待中的小武姑娘无疑是焦虑的。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在同样的焦虑中,武则天用这首《如意娘》挑起了唐高宗李治的情思。小武姑娘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何况豆冠年华的她本身就很惹人垂怜。

随着大唐帝国上下各级人士,以贞观之治为学习榜样,有声有色地进行的工作部署日益走上了正轨,李隆基终于有了更多的私人时间。渐渐地,他对小武姑娘的喜爱似乎愈加的钟情了起来。小武姑娘也得到了婕妤的名分。很快她便为李隆基生下了夏悼王李一,这孩子天生一副好样貌漂亮极了。可惜出生不久便夭折了。虽然儿子不幸夭折了,但小武姑娘却因祸得福,因为李隆基的同情得到了更多怜爱。从开元五年起小武姑娘聪明地凭借着自己秀美的姿容在李隆基的心里渐渐占据了愈来愈重的位置。相伴则是王皇后的旁落,及赵丽妃等人爱弛。开元八年二月小武姑娘和李隆基生下的第二个儿子,即唐玄宗的第十五子怀哀王李敏。李敏同样天生的一副俊丽容貌,与他的好样貌相伴的依旧是早夭的命运。此外,小武姑娘还为李隆基生过一个美丽的小公主,同样早岁夭折。

接二连三地丧子的打击对小武姑娘来说自然是不小的。命运于她而言,就像一层迷雾让人难以看透。自古就有母以子贵的说法,儿子是后宫中女人未来倚重的对象,也是希望的所在。这几年里小武姑娘在那几个孩子出生时想来也都看见未来的希望,很快她的希望随着孩子一同早夭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小武姑娘虽然姿容依旧,但是做一个生过几个孩子的妇人。她早已不似当年了。她很清楚,如果说十四五岁时,年轻和漂亮是她优势;那么现在她优势就该是成熟和圆润。实际上,后宫里面从来都不差年轻漂亮的女孩,而真正聪明地女人却是少之又少。从十四五岁到现在,小武姑娘最大优势其实是她聪明的脑子。

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小武姑娘并没一味地消沉。相反,她很快便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在李隆基面前她并没有因此变成一个成天怨这怨那,到处埋怨的怨妇。她运用自己温婉顺让的姿态得到了李隆基更多的怜爱。

走出阴霾的小武姑娘又怀上了李隆基的孩子,即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这孩子出身后,介于前面例子,小武姑娘再不敢将其养在宫内,将孩子托于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李成器及宁王妃元氏代为抚育。之后,武氏相继生下了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而寿王李瑁差不多到了成年才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

关注楼主

加入专辑

赠送礼物

转发到天涯微博

更多>>>

.免费英语课程每日送上门,坚持1个月,听懂CCTV-9不是梦

.一份浪漫,2个人的别墅

.2012年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性CEO讲成功,奇迹VS模式

.川西雪山彩林 燕子沟畅享免票游玩

.海之宝珍珠饰品店封顶3折,还送价值60元的珍珠手链

.一起探寻境外十大艳遇海岛





回复 收藏 举报 1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6:58:00

在幽幽禁宫的深处,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处废置的别院。那座别院被荒草环绕,院外只有一道很小很狭的门,四周没有窗户,只能靠门上的一个小的洞口通风。四面的高墙将别院内部的空间框得极小,在这狭小压抑的空间里,仅有的几件家具摆件上也布满了蛛网。如果你在里面实在想看外面的世界,只能通过门上通气的小洞口向外看,所能看见的世界比井底还要小。嫔妃们总是很忌讳地提到那座别院。而宫人们同样忌讳那座别院,经过时都刻意地绕道而行,她们说那座别院不干净,里面住着怨灵。而那座别院中的怨灵,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宫曾经的女主人唐高宗的原配发妻王氏。王氏是同安长公主的侄孙女,模样生得十分伶俐,自幼便深受同安长公主的赏识,经其向唐太宗推荐,正当妙龄的王氏被李治聘为晋王妃。后来李治成了太子,她跟着做了太子妃。李治继位后,她自然成了这座宫殿不二的女主人。但是当上了皇后,王氏日子过得并不如意,随着时间推移,她在李治的跟前已经得不到什么宠爱了。为和李治后宫中的新人萧淑妃争宠,她从感业寺里引狼入室般找来武则天。最终武则天取代了她的位置,而那座废弃的别院成了她和萧淑妃共同的归宿。这还不是故事悲惨的结局。一日,李治经过别院,触景生情,忽然同情起了王氏和萧淑妃。在阴暗狭小的环境内,王氏和萧淑妃二人苦苦哀求道:“陛下啊,陛下。若念及畴昔,能使妾等能再见天日,出入院中,望您改此院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李治伤感之余,满口答应道:“朕即有处置!”然而,她们还没来得及等到天子的处置,就已经成了大明宫新的怨魂。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很快便派来了行刑人。先是一百仗,将这两个可怜的女人打得半死不活。而后,又命人剁去她们的手和脚,塞进酒瓮中,名为‘骨醉。’临死前,萧淑妃用最后一口气,咒骂道:“愿下一世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兒,生生扼其喉以报此仇!”从那以后宫中便再也不准养猫了。相对萧淑妃,王氏的临终遗言显得认命多了,她仅仅无奈哽咽地说:“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

可是王氏她真的认命了吗?又隔了好几十年,小武姑娘的小女儿太华公主和她的保姆经过那座废置的别院。小公主忽然中邪似地拉住了保姆的衣角,哭囔道:“我的念珠,我的念珠就在殿内宝帐的东北角。你快帮我去拿回来吧。”保姆本来不想去,但耐不过公主的性子,只得孤身进去寻找。本想这次定是无功而返的。一座荒废的冷宫怎么会尊贵的小公主遗失的念珠呢。然而,当她蹑脚走到帷帐的东北角时,她的脸色瞬间吓白了。果真帷帐的东北角有一串尘封已久的佛珠。被吓到的保姆,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拿着念珠急急地跑来出来。

拿到念珠的小公主则开怀地笑了。后来这件事情在宫中传开了,人们都说太华公主是先前唐高宗的废后王氏的转世,今生说不定是来寻仇的……顿时,谣言四起,面对流言蜚语,小武姑娘并不在意。对她来说,不管自己的女儿前世是谁,这一生她是自己亲生女儿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母亲小武姑娘不会和自己女儿计较。何况她现在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挤掉皇后。

回复 收藏 举报 2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6:59:00

同色衰爱弛、膝下无子的王皇后比,小武姑娘很清楚自己优势是什么。首先她得宠,其次她有自己的儿子可以倚重。再者,她比现在的皇后要年轻十多岁。凭什么自己不能位正中宫!现如今太子的母亲赵氏本是潞州伎人,出身低微。在重视门第的唐代,娼伎出身的赵氏在步入宫闱之前连个良籍都没有,所以他日即便她有儿子可以倚重,最多也就只能混个妃位。而自己呢,出自武氏,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唐高宗时,新修的《姓氏录》里武氏和李氏一样,被订为了天下第一等高门。同样有着出自高门的武惠妃自然不甘于屈居于王皇后之下。

有句话叫不是冤家不聚首,用在李隆基的后宫倒也合适。李隆基的王皇后和他爷爷李治的王皇后一样,都是出自太原王氏。又一场王武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回复 收藏 举报 3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7:00:00

王皇后算起来也是李隆基的青梅竹马的娃娃亲。长寿二年,时年九岁的李隆基娶了年纪差不多的小王姑娘为他的郡王妃。在李家最阴霾的日子里,小王不离不弃地陪在了李隆基的身边。帮着李隆基一起谋划了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时自己的哥哥也参与了进来。她陪着李隆基一起走过了半个甲子,可以说她是李隆基不折不扣的糟糠之妻。有人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有人说富易妻。其实吧,糟糠之妻不下堂和富贵易妻这两句话出自同一个历史故事。在那则故事里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是汉光武帝的大臣宋弘,而说富易妻则是刘秀本人。早在唐高宗打算易妻的时候,许敬宗就在朝堂说过:“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糟糠之妻好不好当,不好当,庄稼汉今年收成好,多收了十斛麦子就想着换一个老婆。何况天子呢?按着许敬宗的话,天子换个妻子理所应当,没有什么好争议的。然而,庄稼汉多了十斛麦子,不见得真的能够换他的老婆。因为多收的十斛麦子换成钱,未必够筹齐新娶一个美娇娘所需的彩礼。何况真正的庄稼汉,想要休妻,还真要有确凿的理由。唐代休妻不是想休就能休的。按唐律,如果妻子没有犯七之出,那是绝对休不掉的。犯了七出,但是附和三不出的标准。你还是甩不掉她。而天子若是想要换,那真是说换就换的。正所谓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从来被废幽禁在冷宫者,必是宫中第一人的皇后。而废后中往往原配居多。糟糠之妻不容易做啊,皇上的糟糠之妻更不容易做!

面对年轻的劲敌,年近四十的王皇后很清楚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局面。每日当她对镜梳妆时,她看见自己日益衰老的容颜。渐渐地莫名的恐惧涌上了心头。当回首过往夫妻同甘共苦的岁月。她近三十年如日的爱着这个男人,守候着这个男人,而男人如今待她一日不如一日。换作是谁,内心恐怕都无法平复,王皇后自然也不例外。渐渐地,王皇后也开始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竟然对李隆基吐露了出不逊之言。这无疑是个错误的行为,这样做非但不能唤起李隆基的念旧之情,相反这让李隆基对皇后越加不满起来。而小武姑娘则更得宠了。一个是年近四十的老徐娘,她跟着你的时候,你只是一个被幽禁在宫中的小郡王,没什么权势,她陪你走过近三十年的日日夜夜,而这些日日夜夜中两次她陪着你堵上自己性命。因此她对你知根知底。你在她的眼里也许不是一位被仰望的英雄,仅是一个举案齐眉的丈夫。而另一个则是从相识的那一刻便开始仰视你,因为她认识你的时候,你已经是富有四海的天子了。也正因为这样,你在她的眼里永远都是至高无上的。你是李隆基会选哪一个呢?
柳馥:机关算尽太聪明——唐玄宗武惠妃

也许你会选择王皇后,可惜这不是李隆基的选择。对李隆基而言,小武姑娘更合乎他的心意。因为小武姑娘更懂得投其所好,也明白如何表现自己婉顺谦虚的姿态。而王皇后呢,在李隆基眼里就是家中的一个黄脸婆啊。传说王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时不时地拉住皇上述说旧日渡过的岁月。那些岁月中李隆基不是坐拥天下的大唐天子,只是一个生活在惶恐中,朝不保夕的小皇孙,生日时可能一碗热汤饼都不一定的能吃到。他生活的好不好,能不能活下去,都决绝于武则天的意思。那些年里,王皇后陪他渡过是寄人篱下,提心吊胆共苦的日子。同甘容易,共苦难,但是先共苦的人往往最后过不上后面同甘的日子。对现在光鲜无比的天子来说,那些曾经共苦的日子实在算不得是光辉的过去啊。所以王皇后越是喜欢提旧事,李隆基就越加厌恶。而小武姑娘她不了解天子的过去,所以当她和李隆基在一起的时候,她只能仰望着天子谈风月和未来。而这不正是李隆基想要的嘛。

开元十年时,李隆基终于动起了废后的想法,后来大臣姜皎不知怎么地大嘴把事捅了出去,李隆基只好暂且作罢了。也许李隆基的心中对王皇后还有一丝的恻隐之心吧。从武周到李唐,近三十年的夫妻情分,岂是一下能剪断的。

回复 收藏 举报 4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7:02:00

姜皎之事过后,李隆基在废后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这不由得让有专房之宠的小武姑娘有些急了。不过,急也是没有用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她也发现这个墨守陈规的皇后并没有她想象中那般简单,似乎自己同她比还嫩了些。毕竟不顺心、看人脸色的日子王皇后过得比小武姑娘多多了。从临淄郡王妃到平王妃、太子妃直至皇后,王氏并不是单凭丈夫的宠爱及自己高门的出身才有的,皇后的桂冠之所以能戴在自己的头上,是因为自己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她陪李隆基渡过的日子大都是寄人篱下的,所以王皇后更明白积累人心的重要性,平日对下面的人多施以恩惠。整整两年里,中宫里没有一个人借机到李隆基那里去诬陷皇后。即使后来王皇后被废为庶人,死于别院,依旧有宫人对她思慕不已。说白了,王皇后也非是不会做人的人,之所以在李隆基面前表现出不满,恰恰是因为她太在意。

就这样,一耗耗到了开元十二年,王守一为妹妹求子作法捅出了篓子,王皇后以巫蛊之名被废。而李隆基毫不留情面地在废后诏上说:“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啧啧,遇上薄情郎是一件不幸的事,如果薄情郎是陈世美还好说,起码秦香莲还可以告御状。若皇上本人就是一个薄情郎,那真是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接过这道废后诏,接过这道废后诏,王氏木讷了,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这些年她已经如履薄冰一般地小心处事了。但还是逃不过这样的命运。事已至此,王氏只能别无选择搬去了故事开头提到那座别院。阴暗的冷宫又迎来一个悲情的女主人,同样这位女主人在住进来不久就因为经受不住前后的落差,抑郁而终了。武王之争,失败的依旧是王家的女儿。

而后宫的另一头,这小武姑娘可高兴坏了。自己还没出招,对手就因为自己犯错被整了下去。这么看自己以退为进的法子,还是正确的。于是,小武姑娘婉顺谦虚姿态示人,对皇后之位假意地表示不曾有窥视之心。多好的小娘子啊,李隆基真是越来越喜欢小武姑娘了。两年后李隆基总算正式提出了要立小武姑娘为后的想法。小武姑娘这下眼看就要如愿以偿了,但是这桩事摆在朝堂上,则引起了群臣的反对。大家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呀,为国为家,武氏女子都不益被立为皇后。武周例子对于李家来说,实在是太痛心疾首了。李隆基不可能忘却自己母亲是如何亡故的,那可是被您的祖母下令杀了的啊。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连尸首都找不到啊。子不报父母之仇,非子也。您怎么能娶仇人为妻呢?再者,圣人造制,就是要嫡庶分明,不得以妾为妻是规矩啊。陛下做为天下臣民的榜样,妃嫔只是帝王妾,怎么可以被立为皇后呢!

回复 收藏 举报 5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7:13:00

就当时来说,大臣们说得也算在情在理。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虽然很宠爱小武姑娘,但是没有上升到要为小武姑娘一人而不顾群臣反对的地步。李隆基最终没有立武氏为皇后,作为弥补特进小武姑娘为惠妃,礼秩比同皇后。小武姑娘也算是熬出头了。她的生母杨氏,被封为郑国夫人。同母弟弟武忠被提升为国子祭酒;武信升做秘书监。

开元中,李隆基以皇后之下设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 。后宫自王皇后被废,从未立后。品次第一,礼同皇后的武惠妃自然成为了无冕之后。

回复 收藏 举报 6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7:21:00

三、一切为了后位

春去春又回来,禁苑中花开了一季又一季,随着岁月的迁移,武惠妃也到了王皇后的年纪。年近四十的武惠妃,已然不是当年玉容仙姿的琵琶女了,在容貌上自然也比不得那些年轻的宫人们水灵。然而,看着铜镜中的自己,武惠妃的神情没有任何恐慌,反而更加自信了。因为这些年里,她已经牢牢地抓住了李隆基的心,她的恩宠因此从来没有衰过。现在的李隆基离不开她。因为武惠妃已经成了李隆基身边的一朵解语花。很多生活上的琐事不用李隆基说,武惠妃都会替他想到。后宫中的美人如繁花,花开花落年年有,总不过百日红。而武惠妃却凭着自己脑子变成后宫的常青树。

开元二十三年整个七月,武惠妃的脸上都注满笑颜。因为她的大女儿咸宜公主在这个月里风光出嫁了。所嫁的对象是武则天的母族弘农杨氏的俊小伙儿叫杨洄。而她的女儿出嫁的规格,比起其他的公主要高出了不少。别的不说,就拿封户来说。一般公主的食封是五百户,咸宜公主因为是武惠妃的爱女,李隆基爱屋及乌地基特别将咸宜公主的封户加到了一千户。自然看得其他的公主都眼红了。私下里,那些公主开始抱怨为什么同样是父亲的亲生女儿,差别这么大呢。这些抱怨声传入李隆基的耳朵里,在咸宜公主大婚之后,做父亲的迫于压力不得不只能出于公平考虑,索性将所有女儿的封户加到了一千户。公主们的抱怨声终于平息。

托武惠妃的福,这时武家和杨家有一次成为了别人的羡慕的对象。仗着李隆基的宠爱,一个大胆的想法慢慢地在武惠妃的脑海中滋生开了。后宫自古都是母以子贵,子又以母贵,母子关系向来是相依相存的。自己虽然成不了皇后,但这不影响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可以能成为大唐的天子。如果儿子李瑁成了新的储君,那么即使现在李隆基迫于前因依旧不给自己正式的皇后之名,可等到李隆基百年之后,谁可以阻止新君尊自己的生母为太后!想明白这点的武惠妃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太子之位的争夺上。

现任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早在开元十四年就身故了,在临死前恩宠已衰。换言之,现在的太子是没有母族做依靠的人。他的位置根本不牢固。而自己的宝贝儿子寿王李瑁一直都很受李隆基赏识。然而,光凭这些还不足以让李隆基改立太子。可武惠妃从来都不是死脑筋的人,她清楚地知道要废太子就必须有些具体的事情来刺激李隆基。这些事情真的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刺激到李隆基。

十多年前二十多岁的武惠妃年纪轻认识不到了外廷的重要性,与皇后之位檫肩而过,吸取了上一次教训的武惠妃开始在外朝寻找自己的帮手。她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女婿杨洄。一家人自然是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杨洄对丈母娘的这个想法不仅是嘴上表示支持,而且付之于行动。杨驸马为了迎合丈母娘的心意,他基本每天有事没事就去太子那儿跑一趟,表面上好像和太子走得很近。其实他是为了打入敌人内部,好获取更多关于太子的小道消息提供给丈母娘武惠妃。

有自家人的帮忙,武惠妃身上的担子并没有轻了多些。她依然满腹的心思,一点儿也轻松不下。武惠妃很清楚女婿杨洄的官职不高,跑腿的事情交给女婿没问题。但是在朝堂这女婿不是说得上话的人。所以武惠妃的心里正愁着怎么找朝堂说得上话的盟友。正巧朝堂也有一位大臣为了自己可以仕途更光明些,正想与后宫贵人多些交际。这位大臣不是别人,就是大唐著名的奸相李林甫,不多久李林甫找到了门路便托宦官给武惠妃带话,表示愿意帮助寿王成为新的储君。得到了这条消息,武惠妃别提多高兴了,当即便让带话的宦官回话给李林甫说:只要我家寿王可以当上太子,李相公自然可以长长久久地在宰相的位置上做下去。

手上有了李林甫这张牌,武惠妃感觉现在的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她整合再艺术加工了一下之前杨洄给她那些关于太子各种八卦的小道消息。然后。几乎每晚她都在李隆基的枕头边上梨花带雨地哭诉着太子这个做得如何不好,那个做得如何不够……太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怪癖……

起初李隆基听得还饶有兴趣,后面听多了,自然也觉得烦人了。慢慢地每当武惠妃开口要说太子的事儿,李隆基不等她把话说完就呼呼睡着了。而看着呼呼大睡的李隆基,武惠妃是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她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会讲故事了。下一步自己要怎么样才能让李隆基乖乖地把故事听完。

而宫殿另一端的太子李瑛丝毫都没有察觉到身边的危险。他呢,依旧我行我素,整日里和自己要好的两个兄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在一起谈天说地。兄弟三人本来都是极具朝气的年轻人,但是这几年因为他们的母妃相继失宠导致了他们越来越不受父亲待见,也是这个原因三兄弟近些年也有点消沉。前些年兄弟们聚在一起,话题往往都是憧憬未来如何奉上尽忠、如何尊父尽孝等等。而近些年兄弟三人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关爱,心中难免有些委屈和不甘。所以呢,他们聚在一起聊得话题变成了各述苦水。这苦水的矛头,作为儿子是断然不敢指向自己九五至尊的父亲。即使在平常些的富贵人家中有类似的事情,做儿子的也不敢把苦水的矛头指向父亲,矛头至多指向父亲的新宠。这话怎么说呢,父亲做得事情再不对,也是父亲啊。他对不住妻子,是他的不是,但是儿子对不住父亲那就是不孝。这罪名谁当得起啊!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发生在普通官宦人家的憋屈故事。故事的主角叫吕蒙正,他的母亲刘氏是起居郎吕龟图的正室,吕龟图多内宠和刘氏的关系很不和睦。后面吕龟图干脆把刘氏和他们的儿子吕蒙正一起赶出了吕家。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生活窘乏的刘氏发誓不再嫁,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带大了。再后来,吕蒙正状元及第,做了大官,他不仅将母亲迎到府中供养起来,还把他的父亲也迎到了府中同样的供养起来。只不过,两人是同堂分室的供养,吕蒙正的做法,看着他母亲挺委屈,但这在当时并不新奇。因为父亲终究是父亲。回到正题,太子李瑛等人心中虽然憋闷,对父亲确有不满之处,但是除了吐吐苦水,抱怨一下父亲的新宠。他们还能对父亲怎么样呢?

回复 收藏 举报 7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7:24:00

可怜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这三个人倒霉就倒霉在他们的苦水被武惠妃女婿杨洄给听去了。这事传到了武惠妃的耳朵里面那就不是简单的埋怨和苦水。大家知道罗织是门学问,其中对材料的取舍和再加工是很讲究的。太子和两个亲王私下聚在一起,这是个不错的素材,武惠妃要运用好这个素材当然不可以只是在李隆基面前哭诉三人的苦水。所以武惠妃在李隆基跟前梨花带雨哭诉的是:“太子他们是在结党营私,成天聚在一起,非议陛下您的不是,还预谋要害我和我的孩子。”不得不说,越来越成熟的武惠妃罗织学研究得不错。从她的口中,苦水变成如下的意思:儿子对父亲不满,还结党营私,这还了得?有没有伦常,有没有王法了呀!李隆基一听立马就火了。太子乃是储君,是自己将来的接班人,是大唐帝国的未来啊。现在自己的接班人不满现状,他勾结朋党。那么他下一步打算做什么?!换句话说等到他羽翼齐满的时候,他是否会想要取而代之?

李隆基自己是过来人,知道太子结党意味着什么。现在他的脑海里没有父子之情,只剩权力争斗了。武惠妃的话正中李隆基的下怀。也许有人会说李隆基怎么这么经不起耳旁风啊。武惠妃是谁,怎么一说李隆基就信。其实李隆基不傻,武惠妃更不傻。跟李隆基这么多年了,武惠妃大体摸清楚了李隆基脾气。说别人结党,李隆基确实未必会信也未必会立马光火,但是太子结党不管信不信,李隆基准火。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因为李瑛在太子位置上做了太久了。上火之后,李隆基会做什么自然废立太子。这不就是武惠妃想要的嘛。

一时火烧心的李隆基召来宰相商议废立之事。完着,张九龄华丽丽地登场了,上来就义正严词道:“陛下掌国,将近三十年,自太子已下,皆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常侍左右。如今天下子民,富庶安康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从不闻太子有过,陛下怎么能一日之间突然废弃三子?太子乃是国本,难于动摇。昔日晋献公听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晋国大乱。汉武帝一世英名,却受江充巫蛊之事的蒙骗,祸及太子,遂至长安城中血流成河。晋惠帝本来有贤子为太子,但因贾后诬谮,以至丧亡。隋文帝更是听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如今太子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惟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张九龄的态度很明确也很硬朗,他认为太子无过不当废,而且他中段例举一票误听妇人言的例子,这等于是在李隆基的心头火上浇盆凉水。

冷静下来的李隆基想一想,自己的儿子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光听一妇人之言就废了太子,这事实在说不过。真要是这么做他自己也成天下的笑柄了。李隆基当面对张九龄的言论表示了支持。但是私下的李隆基并没有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李瑛从开元三年为立为太子到如今已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从声望说形成势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张九龄的劝谏实际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他说动了李隆基,确实儿子没有错也没理由废他;另一方面他极力保太子的言论也让李隆基感觉到了不安。岁月不饶人啊,不是后宫美人怕老,其实天子更怕老。这些年李隆基对这镜子,看着自己的老态也是感慨万千啊。自己老了,太子是朝阳产业。宰相和太子走得太近,这是李隆基不想也不乐意看见的。由始至终李隆基不乐意自己的儿子过多涉及政事,他害怕自己的儿子涉及过多政事慢慢就会取代自己。从京兆建的十王宅扩被建到十四王再到为孙辈们建的百孙院,李隆基没让一个儿子离开自己的眼皮底下。这是因为李隆基太喜欢他的儿子了嘛?显然不是这样的,经历了多次宫廷政变的李隆基对于政变这个词,可说是刻骨铭心。二十多年前,自己去潞州时是孜然一人而回来时则带回了一个班底。唐隆政变后,自己因功被立为太子,得以和太平公主斗法,凭得是什么?当然是自己日益壮大的班底。先天二年的七月,是什么让自己成为了承天门前的胜利者,又是什么让自己的父亲李旦无可奈何地成了名副其实无权的太上皇!说到底就是自己壮实的班底人马。然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班底是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呢?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对李隆基来说二十多年前,自己仅是郡王就尚且如此。现如今儿子们可都是亲王,所以把儿子们放到封地去,李隆基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放心的。对太子的问题,李隆基更是慎之又慎。太子的身份是仅次于天子。为了不重蹈覆辙,这些年李隆基防儿子就更防贼一样。

武惠妃得知那天李隆基和宰相商议的结果后,开始安奈不住自己的性子了。接下来,她干了一件不亚于当年王守一为妹妹求子做法的傻事。武惠妃想来想去,权衡再三,她想拉拢一下张九龄。于是,她让身边的一名叫牛贵儿的官奴给张九龄带话,说:“有废必有立,如果张相公能在立嗣这件事上帮我们家寿王一把,他日我担保张相公可以在宰相位置长久的做下去。”一身正气张九龄又不是李林甫,自然不吃这一套。当场就把牛贵儿给叱退了。武惠妃她太小看张九龄的道德节操了。张九龄从来都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怎么可能跟李林甫做一丘之貉呢。叱走了牛贵儿,张九龄的火气依旧未消。

第二天上朝张九龄就把武惠妃托人带来的话,原原本本一字不差地讲给了李隆基听。顿时,李隆基的心真是哇凉哇凉的呀。曾经那个小武姑娘那个温婉谦让的形象也破灭了不少。原来还以为只是儿子的问题,现在又扯到老婆了。太子结党是李隆基忌讳的,后宫与外廷勾结是李隆基更忌讳的。郁闷之余,李隆基暂时放下了废太子的事。虽然这件事过后李隆基对武惠妃恩宠似乎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是李隆基早就在心里给武惠妃记上这一笔小黑帐。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因为周子谅的事情被罢相了,说到底在前朝张九龄始终没能都斗赢两面三刀的李林甫。只是可惜太子唯一的保护伞也没了。这时,武惠妃觉得自己的机会又来了。武惠妃开始让自己的好女婿杨洄到处散布关于太子图谋不轨的谣言。谣言越传越开,开元二十五年终于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有两个版本。先说比较有戏剧性的《新唐书》版本:话说开元二十五年,我们的包打听驸马杨洄再一次向武惠妃禀告说太子、鄂王、光王图谋不轨,这次还拉上另一个驸马薛锈。得到这么好的素材。某日,武惠妃突然心生一巧计,派人跟太子、鄂王、光王说:“宫中有贼,你们的父亲现在处境很危险,赶紧地过来保护你们的父亲。”太子、鄂王等人心系父亲,不由分说地就信了,然后穿着铠甲带着剑就去了。接着,武惠妃就跑到李隆基跟前哭诉:“太子、鄂王、光王谋反,披甲而来。陛下,您危险呐。让臣妾来保护您吧。”李隆基愣了愣,立刻派内侍去查看,一看果然太子、鄂王等人是披甲二来的。看来他们真是打算谋反了。于是李隆基赶忙让禁卫军把儿子扣押了,又召来了宰相李林甫商议废立之事。可怜如大耳朵羊一般的太子就这样中了后妈的奸计。下面著名的奸相李林甫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他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必问臣等。”这话很耳熟啊,唐高宗时就有人说过了,而且说那话的人也姓李也很出名呀。于是,李隆基下定决心废太子!到此,这个故事很有戏剧性,但它可信性则不高。细细想来就知道,这不太可能是真的。武惠妃和太子、鄂王、光王本来就是不好,武惠妃说得话,这三人能信嘛?即便宫中真有反贼,难得宫中的禁卫军都被做掉了?还是被歼灭的差不多了?如果真是这样情况确实很危机啊,但传信这事情还是轮不到武惠妃派人啊。除非李隆基死了,宫中除了武惠妃这个有实无名的伪皇后,确实也没有别人比她权职更大。可真是这样,武惠妃派人送信,太子、鄂王、光王这三人会第一时间赶去救讨厌的后妈嘛!另外,如果太子、鄂王、光王三个倒霉孩子真是披甲持剑上殿,被李隆基逮住了,李隆基还有会问李林甫废太子的问题嘛!铁定废了,上次枕边风说太子结党,李隆基都光火地找来宰相商量废立之事。这回都被李隆基抓到现行。他还迟疑什么!《新唐书》的版本显然低估太子和武惠妃的情商,外加李隆基的脾气。

相比之下《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版本倒是挺靠谱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和杨洄再一次诬陷太子、鄂王、光王等勾结朋党、有不轨之心。耳朵都快听出老茧来的李隆基确实也烦了,对于太子的问题想来一个干脆些的处理。于是,他召来宰相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不用问臣。”其实吧,李林甫这话就是不想担责任,同时暗地里帮武惠妃一把。完着,李隆基想了想既然是我的家事,那就废太子、二王为庶人吧。不然,李隆基确实睡不踏实。不但因为武惠妃在他的枕头边上常唠叨,关键还是李隆基实在忌讳他的儿子们。一直以来他防儿子就更放贼似的。这三个倒霉孩子后面又在发配的途中被赐死。和当初王皇后废一样,很多人都为之鸣不平。这三个人真没有做错什么事,罪错可能就是他们苦水被武惠妃拿去做把柄。更或许他们连苦水都不该叹。

回复 收藏 举报 8楼

楼主:柳馥 时间:2012-12-04 17:31:00

上一次王皇后被废,两年以后武惠妃当上了无冕之后,这次太子绊倒了。武惠妃自然很高兴,她仿佛看见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儿子李瑁就会被加冕成太子。再过若干年,她梦寐以求的后冠就会带着她的头上。自己比皇上小了整整十四岁,耗得起岁月。做不了皇后,也能当上太后不是嘛。在武惠妃最得意的时候,她忘了一句话叫人算不如天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武则天那样我命由我不由天的。

当夜幕降临,幽幽深宫的回廊里,又传出了冤魂的呼喊声。这次的冤魂发出的声音不是纤柔妇人的哀怨声,而是男儿血气地鸣冤声。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化成冤厉又来回来了,他们的鬼魂穿梭在大明宫错落的殿阁别院间,低声述说着自己的冤屈。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父亲可以看见他们,可以还他们一个公道。然而,九五至尊的天子被紫光环绕,他们根本靠近不了他们的父亲。既然天子不能给他们公道,他们只好自己去讨要了。

从此,武惠妃几乎每晚都可以看见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围绕在她身边,诅咒她或变成各种其样子来吓唬。如果说过去她在李隆基的耳边常常述说的是太子、鄂王、光王三人结党营私的事情,那么现在她不断反复地在李隆基的耳边述说的是,她看见太子、鄂王、光王三人冤鬼,这三人做了鬼还要谋害她和她的孩子……

入夜后,当武惠妃对镜子卸妆的时候,她看见镜中的自己突然变成了李瑛。李瑛一脸青黑,张开血口,说着自己冤屈,然后咒骂武惠妃你的大限也快要到了。武惠妃害怕地推倒了镜子,耳边又响起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悲号声。他们三人的鬼魂现在正飘荡在武惠妃的眼面前。

惊恐的武惠妃逃到李隆基的怀里。有一次梨花带雨地哀求道:“陛下,陛下,您就救救妾身吧。请个法师来治一下这宫里的鬼怪……”

看着怀中的美人惊怕的样子,李隆基又心软了,他请来法师做法。很快法师便替武惠妃出了一个,就是将太子、鄂王、光王的遗体和被处决的死刑犯埋在一起。因为传说在刑场被处决的囚犯死后会化为厉鬼,这样就能牵制那三个冤魂。

向来偏心的李隆基这次为了武惠妃,他对他冤死的三个儿子也没有留半点的情。这时,深受鬼怪折磨的武惠妃,也许会因为李隆基的行为而给倍感欣慰吧。这样,至少到阎罗殿上她可以自豪地说这辈子也许她没有做上皇后,但是她得到了皇上的心。看吧,皇上为了我,可以这样薄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而,很遗憾这只能说是武惠妃一厢情愿地自我安慰。李隆基之所以会做这些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多么爱武惠妃,而是他的感情生活需要武惠妃这样的一朵会表现顺服的解语花,没了她,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寂寞。李隆基所做的事情,最终为了的不是别人,而是让自己身心愉悦。就像废皇后,归根结底是因为皇后总是翻旧帐,让他觉得面子失了光彩。而武惠妃总是善解人意顺着他、仰望着他,这让他的感觉很舒服。所以他舍王而立武,但是当众人反对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圣明名声,他不会为了武惠妃而一意孤行。其实太子的事情也是一样的,武惠妃仅是一把杀人的刀,而真正想杀人手并持刀刃的人是李隆基。而武惠妃只是李隆基身边的一朵解语花,在他烦闷的时候,这朵解语花会说些他喜欢听的话,哄他开心;在他略有失意的时候,这朵解语花又能说一些激励人的话……

总之,李隆基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一朵解语花,为了他的这朵心爱的解语花,太子、鄂王、光王不得不将就地和死刑犯葬了一起。而宫中冤魂并没有像法师说得那样太平了,相反闹得更凶了。渐渐地武惠妃的神志越来越不清楚,总是反复地和李隆基那些鬼怪的事情。听着听着李隆基也开始觉得些烦了,宫人们都在私底下小声议论着:真的有鬼吗?会不会是武惠妃得了失心症啊?或者是中了什么邪气……

至始至终能看见太子、鄂王、光王冤魂的人,就只有武惠妃一个。终于这年的年底,武惠妃再也经不住冤魂的折磨,撒手离世了。从此,宫中再没有关于冤鬼的传说了。也许先前的那些冤鬼本身就只是武惠妃心中的暗鬼吧。

解语花没了,李隆基的心情陷入了低谷。没了善解人意的可人儿,李隆基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寂寞。宋人杨万里的诗歌《读武惠妃传》写道:“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佳人已逝,李隆基突然良心发现追赠武惠妃为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当有人提出是否要众人为贞顺皇后披麻戴孝时,李隆基拒绝了。毕竟人已逝去,又何必劳烦众人为披孝而废务呢。

开元二十六年,武惠妃生前处心积虑为儿子谋求的太子金冠戴在了忠王李亨【即杨贵嫔之子,王皇后养子】的头上。皇后虽废,终不立武;太子虽废,亦不立寿王。武惠妃在死后获得了追赠的皇后之名,也算安慰奖吧。但她真是人生的赢家嘛?我看她的一生就是一首《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不过,武惠妃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在她死后,她的儿媳会取代她成为李隆基身边的新解语花。而在她生前寄于全部希望的儿子寿王李瑁最终不仅什么都得不到,连自己妻子都被父亲抢走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7084.html

更多阅读

王熙凤之死 北静王爱妾就是林黛玉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宋代苏轼有诗《洗儿》:“人皆养

电影珍藏:《满城尽带黄金甲》国产

张艺谋之作:《满城尽带黄金甲》(高清)【收藏理由】 因为“这是一部东方式的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基本信息】◎译  名 满城尽带黄金甲◎片  名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年  代 2006◎国  家

金涌:煤制油太短视我看好煤制芳烃

金涌:煤制油太短视我看好煤制芳烃人物简介: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1935年生于北京,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幼父母双亡,家道中落,曾一度辍学,解放后作为贫困学生获得政府资助,以全优成绩高中毕业,并被选

《红楼梦》之王熙凤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分析

【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出场的特点和凤姐的性格特征。2、初步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尤为体味“凤辣子”之“辣”性。【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 讲解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步

丹枫白鹭:梦鸽刘清娣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迟到的梦鸽道歉2013-08-31 10:46: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97fff0102e72z.html?tj=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

声明:《柳馥:机关算尽太聪明——唐玄宗武惠妃》为网友寄長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