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看网络小说的特色 第一次亲密接触 小说

[摘要]网络小说的异军突起,不仅革新了人类的写作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文学欣赏的习惯。虽然网络小说从它涎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饱受文学精英们的质疑,但网络小说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质,使网络小说迅速得到了发展。本文通过对《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文本的分析,旨在说明网络小说作为一种在网络技术背景下催生的文学样式,在写作、题材和语言文字方面具有的主要特色。网络小说在写作上的自由性、游戏性、互动性,使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民间文学创作;网络小说题材的通俗化、娱乐化、时尚化特征,使文学阅读充满了时代趣味,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网络读者;而网络小说生动的网络语言符号、幽默诙谐的文风、活泼的原生态语言和简洁的句式,在对现有文字规范造成冲击的同时,也让语言文字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突破。总之,网络小说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中,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

[关键词]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网络写手 特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和发展,它如同一股时代的洪流,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势蔓延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亦是如此,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的出现和兴起,让一向“高贵”的文学向民间大众靠近了许多。从1991年4月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的发表(少君在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上发表《奋斗与平等》),到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以下简称《第一次》)在两岸走红,再到年产海量网络小说的今天,短短二十年间,网络小说以它自由的创作、大众的视角、平民的语言、简易的互动等全新的阅读体验,赢得了一大批读者特别是年轻网友的喜爱。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和潮流,网络小说有它存在的必然和价值,在当今文学体系中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的网络小说良莠不齐,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作品在网上泛滥。网络小说到底是全民文学时代的一道盛筵,还是只为文学爱好者聊以充饥的一顿快餐?本文以网络小说《第一次》为例,试从网络小说的写作特点、题材特征、语言文字风格方面,对网络小说所呈现出的主要特色,进行简要地论述和探讨。

一、从《第一次》看网络文学的写作特点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跟科学技术革命有关。东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纸,代替了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使知识文明传播更加迅速和深远;而今天数字化的电脑取替传统的笔墨,无限的网络取替有形的纸张,这种由写作工具和传播媒介的转变,不仅给文学写作方式带来的很大变化,同时也给网络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自由性。1998年,名不经传的台湾成功大学水利系的研究生蔡智恒,花了两个月零八天(3月22日至5月29日),在成大BBS(电子公告板)上以贴帖子的方式,连载了小说《第一次》,造就了第一部有轰动效应的中文网络小说的诞生,当年台湾和内地各大论坛网站纷纷转载,并先后在大陆多次出版发行,两地发行总数甚至超过了350多万册。虽然《第一次》的畅销和蔡智恒的个人成功,并不能说明网络小说取得了多大成就和它在当今文坛的地位,但这种传统体制外的写作模式,至少为不少被拦在主流文学门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传统方式以外的捷径。为了对《第一次》有一个感性认识,下面请看一段原文:

“呵:) 痞子我该睡了明早十点上站陪我吗?”

由她的反应看来,刚才拍的那个马屁,无论是力道与施力点,都是恰到好处。

跟阿泰在一起这么久,日子倒也没有白过。

“赴汤蹈火…尚且不辞…何况陪你聊天乎?”

天啦!我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句这么有深度的话呢?

这句话大概可以列入网路年度十大佳句了。

我想唐伯虎复生,也不过如此吧。

虽说我是受到阿泰的熏陶,但我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更难得的是,我说这句话时,敲键盘的手竟然一点也不会发抖,看来我的确有在情场中打滚的天分。

我深深地被自己的天赋异禀所感动。[1]

如果在传统审稿体制下,这部小说还能够得以面世和出版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上面这段连标点符号都不完整的文字,既没有思想深度又缺乏优雅韵味,即便是说它有些低俗也不为过,相信再宽容的编辑也会把它扔进废纸篓。但网络技术颠覆了这一切,在人类进入无纸工业文明时代后,网络作为革命性的媒介传播工具,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界对文学定义的话语权,而且还为民间业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民间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论坛、博客、网站等网络文学形式的不断兴起,普通人发表作品已变得十分便捷和简易,人们再也不需要必须经过种种程序上的审核,在被报纸、杂志、出版社等主流媒体接受和认可之后,才能面向公众发表自己的文字作品。如果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学青年,常为自己作品得不到公开发表而苦恼,那么今天对于像蔡智恒一样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你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只需在键盘上几个简单的操作,上传的作品就几乎能让全世界的人同步看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像《第一次》这样一批网络小说应运而生。网络小说这种在写作上的自由、平等以及发表的容易性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通过网络圆了自己的文学梦,这也是造成了网络小说空前繁荣的原因之一。如今,像“红袖添香”(http://www.hongxiu.com)、“榕树下”(http://www.rongshuxia.com)这一类大型原创文学网站一天发表的小说作品数量,就超过了一个传统文学社一个月(或称月刊)的发表量。网络小说存在的价值当然不仅仅在于发表作品数量的超越,对于整个文学界而言,网络小说这种写作上的自由性,在直接催化小说作品产量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和范畴,让原本日渐衰落、凋零的文学生态环境,重新变得绚烂多彩和多元化起来。
(二)游戏性。网络小说是在ACT(新闻讨论组)和BB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创者们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放松、交流、娱乐和表达自我。《第一次》的作者蔡智恒也不例外,“从成大水利系本科一路读到博士,痞子蔡(蔡智恒)觉得自己在理工领域实在陷得太深,害怕思维模式全被数字、方程式牵着走。这时他在成大的BBS上找到了新的乐趣,看着许多人在网上用文字聊天、开玩笑、发表小说,感觉非常有意思。他常被很多网上的小说感动,期望自己能写令人感动的文章。他也忍不住坐在电脑前,一字一句的敲键盘,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写成帖子贴到BBS上,由此开始了他写网络小说的生涯。”[2]《第一次》以平均两天一篇的速度,在成大BBS上连载了34回,最终完成了这部五万多字小说的全部创作。对当时正在为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而经常熬夜的蔡智恒来说,写作的动机不是为了成名或是写出一部经典之作,而是他在面对繁重学业时的一种减压方式。既然抱着放松娱乐的心态,在写作上自然就不会有诸多禁忌。下面让我们看一段主人公“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网上聊天的原文:

“好久不见了…你好吗”

“痞子你又吃错药了 我们才分别三个小时而已呀”

古人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我们大概有3*365/8≈137天没见,当然可以算很久了。

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看网络小说的特色 第一次亲密接触 小说

“呵:) 痞子那你想我吗?”

“A.想;B.当然想;C.不想才怪;D.想死了;E.以上皆是The answer is E。”

“如何想法呢?”

“A.望穿秋水不见伊人来;B.长相思,摧心肝;C.相思泪,成水灾;D.牛骨骰子镶红豆——刻骨相思;E.以上皆是。The answer is still E。”

“呵呵 :)”[3]

在这段混杂着数字、字母、英文、旧词、俗语和现代网络符号等多种语言形式的文字里,作者游戏的写作态度,让作品自由肆意地书写成为了文本最为显著的特征。网络特有的自由和包容性,发表作品的便捷性,加上谁也不会用严肃文学的标准来要求网络小说的写作形式、内容和质量,这些因素使网络小说文本可以变得不加节制,无论是外在的表达形式,还是语言文字之间,都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游戏味道。在网络小说的自发创作阶段,BBS上的网络小说基本上都是免费供人阅读的,这种近似于非功利性的状态,使网络写手们的写作进入了一种“无牵无绊”的境界之中——在道德上,无需背负社会责任和文学使命,写作只是一种满足主体精神需要的纯个人行为;在创作上,无需遵守文学上的规则和约定,写作完全成了个人狂欢的文字舞台。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第一次》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从BBS移植过来的网络语言符号、随处可见的调侃以及大量“灌水”式的无厘头对话。当然,游戏写作会导致创作上的随意和草率,让不少文本沦为了涂鸦之作,有些作品甚至没有完成就不了了之。但这种创作上的游戏性带来的正面意义却让人鼓舞,它不仅让网络小说在其早期阶段得到了必要的营养和滋润(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参与)而得以蓬勃发展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让人看到了那种宝贵的自由书写的民间意识,而这种意识恰好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最大的冲击。

(三)互动性。BBS作为网络交流的一个平台,使现实中不相识的人们可以透过在线方式进行交流互动。网络小说作为BBS的产物,同样具备这种特性。《第一次》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热心网友留言鼓励,网友们甚至积极参与到了小说的创作中去。有时这种互动甚至会影响到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结局。蔡智恒在20年前《第一次》网络版(BBS)的后记(正式发行本未收录)中就曾谈到过这样的情况:

不晓得post到第几集时,有位早就认识的网友嗅出了一点异样。她是第一个请求我不要写悲剧结局的人。她也告诉我,万一真要写悲剧,也请在结局留下一点希望。所以我将故事的最后一幕由殡仪馆移到医院…将L君的轻舞飞扬,换为成大中文的一位美丽的轻舞飞扬…也将凶手由闯红灯的砂石车,变成蝴蝶病。

我其实是很戒慎恐惧的,因为我很怕亵渎这位美丽的女孩。所以我让她由中文系转到外文系,但仍让她保有爱乱用成语的坏毛病。故事里所有的场景大多是我亲身经历的经验…除了那瓶贵死人的Dolce Vita 香水以外。第21集是个段落,之前我总能写得很轻松。从22集开始,便是应该要面对结局的时候..我一次连post数集,这叫“长痛不如短痛”。但post到了25集,原先预期的效应就开始浮现…信箱中出现了很多为轻舞飞扬求情的信件。于是我再度试着去改写结局。直到有天学妹告诉我:“故事是你写的,你的意见最重要”。所以,我心一横,继续post第26-28集以及第29-33集。[4]

在传统纸质文学统治的时代,读者作为文学鉴赏过程中的客体,通常只能等作品全部完成之后,才能透过完整的文本进行审美鉴赏活动,他们的批评和影响对创作主体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读者地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如今他们不仅仅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他们还是小说创作的参与者和文本的共建者,他们的点击率直接决定了小说能否在网络上流行,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决定了该部作品的商业价值和前途。由于网络小说写作方式的特殊性,篇幅较长的文本往往是随写随帖,不断连载,这种在线写作的即时性和开放性,无疑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两者的联系和互动更加密切——对读者来说,不仅能够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写作脉络,还能针对作品本身存在的瑕疵,随时通过“灌水”或“拍砖”等留言方式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对原创者而言,这种及时的反馈,不仅让原创者获得创作所需的动力,而且更能抓住小说受众的兴趣和关注点,进一步提高自己作品的吸引力和写作水平。来自2008年中文起点网(http://www.qidian.com)的数据表明,一部点击率较高的网络小说,读者的评论平均达到了每秒3个。在百度贴吧《第一次》吧的空间里竟然有1258个主题和12563篇帖子[5](截至2011年3月15日),而且还在不断更新,甚至网友“银座诱惑”为了给“痞子蔡”和“轻舞飞扬”创造一个理想的大团圆结局而自编了续集[6]。对这些网友来说,阅读网络小说不仅仅是打发无聊时光的一种放松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互动的平台上,找到了和他们相同的族群和精神的归属,他们已经把网络文学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应该说,网络小说作者和读者这种密切的互动程度,是目前其他文学样式所达不到的。

二、从《第一次》看网络小说的题材特征

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30岁以下的网民占了58.2%;学生占了30.6%。网络小说主要是给网民看的,由于受到作者创作动机和阅读群体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这使“网络文学作品的题材与传统文学相比也较为狭窄,情爱题材、搞笑题材和武侠题材占据了原创作品的前三位,其中,以爱情特别是网恋为题材的作品竟占到了43%,其次是搞笑题材,约占17%,而武侠题材的作品约占15%。”[7]网络小说在早期自发创作阶段,无论从文字、技巧还是思想上说,均显得十分不成熟,但网络小说与生俱来的通俗化、娱乐化、时尚化特征,让网上阅读变得更加轻松和充满时代趣味,这种阅读上的新体验,使网络小说很快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的追捧。

(一)通俗化。爱情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向来是民间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现代社会乐于消费的文化现象。对于网络作者而言,爱情题材的小说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容易被年轻人所接收,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第一次》是一个典型的“网恋加情逝”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男主人公“痞子蔡”和女主人公“轻舞飞扬”因在网上聊天而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当两人在现实生活中见面并开始正式交往时,美丽的女主人公却因所患红斑狼疮不治而不幸去世。其实这样“才子佳人”模式的言情故事,在通俗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我们从民间流传的故事到市井爱情传奇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架构——一对真心相爱的男女,由于第三方或是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幸福完美的结局。坦白讲,像《第一次》这样的故事,今天看来不仅情节老套,人物也有类型化之嫌,但由于第一次将“网恋”这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题材呈现在大众面前,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猎奇心理,能够引起网民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次》中人物不多,情节也比较简单,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次》更像是一篇青年人恋爱必读的青春手册,或是一篇青春网络情史日记。为了分析新人类们的爱情观,下面请看文本中两段介绍“痞子蔡”老友兼爱情启蒙老师阿泰的原文:

我喜欢叫他“LadyKiller”,而且他还是职业的。

惨死在他手下的女孩,可谓不计其数,受害者遍及台湾全岛。

他在情场上百战百胜,但绝不收容战俘。

他说他已经达到情场上的最高境界,即“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据说这比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要高竿。

徐志摩还得挥一挥衣袖来甩掉粘上手的女孩子,阿泰则连衣袖都不用挥了。[8]

而且他遇见的女性网友,倒也不乏一些只寻找短暂刺激之辈。

有时第一次见面就会问他:“君欲上床乎?”。

因为子曰:“美女难找,有身材就好”,所以除了恐龙外,他通常会回答:“但凭卿之所好,小生岂敢推辞?”。

然后她们会问:“Your place or My place?”

他则爽快地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重点是跟谁做,而不是在哪做”。[9]

从引文中可以看到,在感情泛滥成灾的现代社会,如阿泰一般的饮食男女,对于情感的态度就像挥手一样随便和简单,“爱情”这个曾经带给多少人美妙憧憬的字眼,如今终于褪去了神秘和圣洁的面纱,沦为平民大众感情生活中的日常消耗品。与其说城市人是多么孤独,对纯真爱情是多么渴望,还不如说他们更需要网络艳遇这样的刺激,来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第一次》所描写的凄美爱情带给人的也许不是浪漫和感动,而是现代都市男女之间的一段“奇情”,通过这样的叙事满足了民间大众对网络恋情的好奇和想象。网络小说之所以要走通俗化的道路,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写手们的游戏写作态度,而他们自身又缺乏必要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沉淀,要他们创作出思想深刻的作品实在有些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络小说的受众基本上是以上网休闲的青年学生为主,而他们比较喜欢言情、武侠、魔幻之类的小说题材。这从创作主体和受众对象两个方面决定了网络小说选择文学“通俗路线”的必然性。也许正是由于网络小说的通俗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学阅读门槛,满足了民间大众对文学的需求,才为自身赢得了这么庞大的读者群。而读者和市场又是所有文学作品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根基,也许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期盼的文学普及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

(二)娱乐化。随着网络的普及,众多网民的参与,网上阅读渐渐成为民众网络生活的一项盛事,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在这种自由狂欢的体验中变得无法自抑,无厘头的娱乐精神似乎成了整个虚拟网络空间的主宰。《第一次》文本中,无论是作者对某种人或事物、现象的调侃,还是占了小说大部分内容的人物之间斗智斗趣的对话,无一不充满了娱乐的味道。下面是一段描写“痞子蔡”第一次约会“轻舞飞扬”时的文字:

晚上七点半,这种时间来见从未见过面的人,是非常完美的。

通常这时大家都已吃完晚饭,所以不必费神去思考到那儿吃的问题。

不然光是决定吃什么,就得耗去大半个小时。

而且重点是,吃饭得花较多的钱。

对我这种穷学生而言,“兵不血刃”是很重要的。

既然约在麦当劳,那么等会干脆直接进去麦当劳。

两杯可乐,一份薯条就可以打发。可乐还不必叫大杯的。

而且也不用担心吃相是否难看的问题。

记得阿泰有次和一个女孩子吃排餐,结果那女孩太紧张,刀子一切,整块牛排往阿泰脸上飞去。

所以第一次见面最好别吃饭。如果一定要吃饭,也绝不能吃排餐。

万一双方一言不合,才不会有生命的危险。[10]

原本在许多人心目中的爱情浪漫约会,对于穷学生“痞子蔡”来说,却成了需要考虑约会成本和生命风险的双重评估,伊甸园神圣的爱情被世俗化和娱乐化,这种对生活经验的复制、夸张和变形,凸显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这种天生或有意造成的娱乐性,使网上阅读整个过程充满了一种奇特“快感”,这对提高作品点击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造成《第一次》在网络空间形成话题并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网络文学产生和发展于特定的后现代文化语境,天然凝聚着解不开的后现代情结,属于典型的后现代审美范畴。网络文学削平深度、颠覆崇高、消褪历史、摒弃经典,显现平面化、世俗化、娱乐化、游戏化等特征……网络文学成了普通大众的节日盛宴,奉上一个天大桌面来调众口百味的民间满汉全席,在世俗的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中彰显着娱乐需求的平民情致。文学不再是文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承担形式,而成为黎民百姓休闲娱乐和游戏嬉戏的途径之一。”[11]但这种民间集会式的节日狂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从故事结局来看,《第一次》无疑是一个悲剧,而小说几乎从头到尾都在用一种喜剧式的调侃贯穿整个内容,这无疑会破坏作品本身应有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但特立独行的网络写手们似乎并不把文学价值看得那么重要,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在乎外界所赋予的媚俗标签和对其作品的评价。蔡智恒即使在成名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直言:“我不是作家啊,只有作家才会考虑转型、风格、类型、突破、文学价值、文学定位……我写作就是为了好玩的”。[12]既然是娱已和娱人,网络写手们也就不会较多考虑作品的文学技巧和蕴涵的审美教化功能,他们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提高作品的点击率,从而吸引更多的网民。但一些网络小说由于过分追求娱乐喜剧效果和网上的点击率,掺杂了太多文学因素以外的东西,结果使作品丧失了应有的艺术美感,从而文本被彻头彻尾淹没在无意义的“口水”之中了。

(三)时尚化。对于身在物质商品空前繁华的现代社会长大的新人类来说,时尚文化不仅代表着一代人对于生活的品味和态度,同时也是彰显个人化的一面青春旗帜,从情调咖啡,到名牌香水,从英文流行歌曲到好莱坞热门大片,现代都市男女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潮流中,从来没有停止追逐的脚步。像《第一次》这类反映青春爱情的网络小说,对此类消费文化不可能无动于衷。《第一次》通过两个大学生恋爱的交往过程,在不经意间勾画出上世纪90年代台湾青年人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我们从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取得的网名、在BBS发帖子、在线聊天、“麦当劳”餐厅约会、看《铁达尼号》电影、参加圣诞节跨年晚会、送DolceVita香水等众多情节,以及透过男女主人公的着装打扮和对社会生活时尚元素的种种对话解读中,均可以看到当今无所不在的商业流行文化和各类时尚风潮掠过的痕迹。网络小说的内容虽然比较贴近生活,但通常只关注社会生活的日常表面现象,很少去做人物内心的剖析和历史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免不会受到现代商业文化的潜在影响,导致网络小说人物以及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审美趣味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时尚化特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个时期某个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理和审美价值观。《第一次》中有一段关于“轻舞飞扬”模仿连线小说《香水》情节穿越香水雨的场景,给人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痞子,你还记得《香水》中提到的正确的香水用法吗?”

我摇了摇头。

我怎么可能会记得?我又不用香水。

“先擦在耳后,再涂在脖子上和手上的静脉,然后将香水洒在空中。最后是从香水中走过。”

“真的假的?这样的话,这小瓶香水不就一下子用光了?”

“痞子,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我们’?你试就好了,我可是个大男人。”

她打开了那瓶Dolce Vita。

先擦在左耳后,再涂在脖子上和左手的静脉。

然后还真的将香水洒在空中……

哇勒,很贵耶!

最后她张开双臂,像是淋雨般,仰着脸走过这场香水雨。[13]

正如“轻舞飞扬”受了网络小说的影响,对于年轻网民来说,网络小说的时尚性无疑也有巨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影响力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间又是相互的——现实生活中,受了信息传媒导向的人们会对社会某个时尚潮流现象趋之若鹜,而网络小说又会及时地将这种社会现象在小说内容里映射出来。通过阅读网络小说,可以及时了解生活时尚资讯,把握流行风潮方向,这也算是年轻人喜欢看网络小说的原因之一。

三、从《第一次》看网络小说的语言文字风格

网络小说作为民间草根文化的延伸,其幽默风趣的笔调,网络语言符号的大量运用,加上日常口语、俗语、方言的原生态展示,以及简短的句式排列,使得作品具有生动、活泼、诙谐的文字风格。《第一次》主要是通过网上聊天记录和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发展故事情节,下面我们试着从这些烙着鲜明网络文化印记的文字里,简单概括分析一下网络小说语言文字的特色。

(一)生动的网络符号语言。由于网络小说创作的自由性、游戏性和个人化倾向,小说在语言文字上的运用不像严肃文学那样规范和讲究,我们从上面引用的几段原文也可以可见一斑;同时,由于受到BBS和时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符号和语言。在《第一次》文本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一是网络语言的运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一些词汇已经超越了常规的语法,而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如“恐龙”代表长得不好看的女网友,“青蛙”代表长得不好看的男网友,“见光死”代表网恋与现实的不相容,网恋者一旦在网下相约见面,就会因为与网上相交时的想象相距太远而使恋爱结束等。二是网络聊天符号的运用。由于当时网络聊天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于是利用标点符号加英文字母的形式产生了代表各种表情的符号,如“:)”代表心情不错、“:(”代表不高兴、沮丧,“:P”代表吐舌头,“:D”代表张嘴大笑等。《第一次》网络版文本带有强烈的BBS风格,为了方便网民阅读,在一大段聊天记录中更好地区别说话者的身份,甚至连男女生对话内容所用的引号也是不一样的(男生用‘’,女生“”用)。三是中英文混用。英语由于方便在电脑键盘上输入,同时又能凸显个性和时尚,因此在网络上得到了大量应用。《第一次》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中英文单词混用的现象,从一个英语单词到一段《铁达尼号》电影中的英文对白[14],让不熟悉英语的读者肯定有些不知所措。四是新造词的出现。随着网络日益在生活中得到普及,产生了一些与网民和网络有关的新造词语,如“上线”表示联结在互联网上、“当机”表示计算机出了问题没反应等。网络小说这种不拘一格的语言表现形式,作为网络独有的一种话语方式,一经出现立即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认同,并迅速在现实生活中流行。

(二)诙谐幽默的文风。《第一次》文字生动、机智、诙谐和幽默,具有典型的“痞子蔡”式文字风格,这也是蔡智恒大多数网络小说的基本格调。《第一次》不少段落特别是是小说前半部分的文字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借助于网络的迅速传播,以至于一些语句很快成为网络上热炒的流行语,不少还被网民称作经典语言。下面是《第一次》文本中常见的几类文字幽默类型:一是对某个人物、事情或是某种现象的调侃和反讽,这种手法在文本中运用的较为普遍。如“痞子蔡”在证明莎士比亚名言“女人是被爱的,不是被了解的”时自嘲的一段文字:

记得我以前曾经一男四女住过,真是苦不堪言。

生活上的一切细节,都得帮她们打点,因为女生只知道风花雪月,未必知道柴米油盐。

为了保护她们的贞操,我每天还得晚点名。

我若有不轨的举动,别人会笑我监守自盗;我若守之以礼,别人就叫我柳下惠,或者递给我一张泌尿科医师的名片。

夏天晚上她们冼完澡后,我都得天人交战一番,可谓看得到吃不到。[15]

二是把日常生活经验哲理化。原本是十分普通的经验、常识或是道理,但郑重其事地通过夸张和放大,却变成了一门看似高深复杂的学问,这样造成的效果让人捧腹不已。如阿泰的“泡妞哲学”和“情圣守则”:

“对女人而言,一年有五大节庆,即西洋情人节、中国情人节、她的生日、三八妇女节、圣诞节。我阿泰纵横情场近十载,大小数百战。我敢骂女人三八、我敢放女人鸽子、我敢说女人脸蛋不够好看、我敢嫌女人身材不够纤细,但我绝不敢在这五大节庆里,不进贡一些礼品与花朵以表示忠贞不渝、绝无二心!”

阿泰点起了烟,语重心长地说着。[16]

“首先你得赞美她的名字。形容词可有四种:气质、特别、好听、亲切。如果她的名字只可能在小说中出现,你要说她的名字很有气质;如果她的名字像男生,或是很奇怪,你要说她的名字很特别;如果她的名字实在是普普通通,乏善可陈,你要说她的名字很好听;如果她的名字很通俗,到处可见,你要说她的名字很亲切。”[17]

三是对传统语言表达方式的颠覆。在《第一次》文本中,不仅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不拘一格(如上面有一段引文中是用多项问答题来设置对话),而且多处出现了对俗语、成语、经典语词的改编和戏仿,如“痞子蔡”在向“轻舞飞扬”介绍自己专业时说:“弟本布衣,就读于水利。但全成绩于系上,不求闻达于网络系统。”[18]此外,还别出心裁地用某一专业术语对生活事件进行另类描述,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痞子蔡”用他所学的理工专业知识,描述“网路无美女”的情形:

如果以我和他所见到的恐龙为X座标轴,以受惊吓的程度为Y座标轴,可以经由回归分析而得出一条线性方程式。

然后再对X取偏微分,对Y取不定积分,

就可得到“网路无美女”的定律。[19]

文本中这样的文字可以说是俯拾皆是,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诙谐风趣文字,不仅凸显了小说中各类人物的形象,加深了读者对人物性格的了解,更增强了文本的娱乐性,让读者在莞尔一笑中得到了放松。不可否认,《第一次》鲜明而独特的个人幽默风格,是小说获得成功的又一主要因素。网络小说是写给网民看的,对于工作生活节奏十分紧凑的现代人来说,不少人上网阅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放松自己。这种娱乐至上的心理阅读需要,不仅影响了网络写手对作品文字风格的取向,也使幽默风趣的文字风格,成为网络小说吸引网民阅读和提高作品点击率的手段之一。

(三)活泼的原生态语言。一是直接的口语。“跟她是在网路上认识的。怎么开始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好像是因为我的一个plan吧!”[20]这是《第一次》小说开头的两句话,如同一个人在跟另一个人对话一样,表达简单直接而又富于感性,像这种日常口语化的叙事语言,在文本中可以说是通篇都是。二是肆意的俗语。由于网络上没有专人审核把关,作者在匿名创作时,往往没有顾忌,在表达上比较随心所欲,以至连一些粗俗的语言也时有出现。如《第一次》“痞子蔡”的室友阿泰改编刘德华歌曲《忘情水》[21]和改唱刚泽斌的歌曲《你在他乡》所用的歌词[22]等。三是本土方言。由于地方文化因素,《第一次》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闽南方言,如“自从她头壳坏掉mail给我并说我很有趣后”[23]、“小小吐槽一下…应是今早见…晚安you too”[24]、“狗腿为恋爱之本”[25]等。网络小说这些感性的原生态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生动,简洁明快,让看惯了严肃小说的人倍感亲切。

(四)简洁的句式。网络小说写作比较随意,不仅在谋局布篇上不会刻意考虑,而且在遣词造句上也不去精雕细琢,通常采取“我手写我口”的这种即兴创作方式。从上面引用的原文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很少使用冗长繁复的句子,而比较多的使用简单句和省略句,段落还采用了如同诗行一样的句式排列,不少段落就是一句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早期BBS的格式问题,BBS段末必须要按回撤键,否则会无止境一直向右边延伸;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吸引读者,让网民阅读方便,节省时间,这也从客观上造就了网络小说文字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快的风格,并形成一种奇特的新鲜感和冲击力。

《第一次》在国内走红之后,网络上开始出现大批的网络写手,并产生了大批“网恋”题材的跟风之作(宁财神的《第二次亲密接触》、小挚的《聊天室的故事》、漓江烟雨的《我的爱漫漫飘过你的网》等),一时间爱情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主题,网络语言得到了大范围地应用,幽默诙谐的“搞笑”文风也开始盛行。《第一次》作为一篇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小说,从人物塑造、叙事方式、思想深度等多个方面,自身都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创作主体、受众客体、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局限,造成网络小说普遍存在不尊重文学创作规律、题材单一、表现手法陈旧、重量不重质等问题,应该说,目前大部分网络小说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都还不是很突出。

虽然网络小说有着天生不足之处,但这些年来,网络小说通过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势发展,改写了权威体制下纸质小说一统天下的格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第一次》第一次带动网络小说创作的热潮,到今天电子阅读成为网络文学盈利的商业模式之一,网络小说作为一种刚刚走出草创期的新的文学样式,它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内涵中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组成部分和内容。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在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文学界精英学者们的努力下,网络小说已经开始逐步走上正轨,并在摸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人类正全面迈向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当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和专业作家投身于网络小说的创作,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阅读网络小说和关注相关的文学现象,相信网络小说一定会日臻走向成熟,并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注释:

[1]、[3]、[8]、[9]、[10]、[13]、[14] 、[15]、[16]、[17]、[18]、[19]、[20]、[21]、[22]、[23]、[24]、[25]蔡智恒:《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21-22、92、6、14-15、61-62、123、110-111、9-10、33、46、71-72、5、3、25、26、13、22、18页

[2]转引自《与痞子蔡的亲密接触》,天极网,http://www.yesky.com/494/23994.shtml

[4]转引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后记,碧云轩QQ家园,http://www.qqjia.com/gushi/di1-6.htm

[5]参见《第一次亲密接触》吧,http://tieba.baidu.com/f?kw=��һ�ε�����%

BDӴ�

[6]参见《第一次亲密接触》吧-《第一次亲密接触》网友自编续集,http://tieba.baidu.com/f?kz=323064510

[7]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4页

[11]陈英群:《网络文学善待生命欲求的人文意蕴》,《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2期,第118页

[12]黄健:《痞子蔡:我的“爱情”十年不变》,《青年周末》,2007年12月27日第94期,B14版

参考书目:

1、何学威、蓝爱国:《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6722.html

更多阅读

从《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 余秀华的诗歌在线阅读

   这篇“诗评”不是诗评,因为原作不是诗,也不存在诗评。本文釆用反讽和幽默手法写成,正话反说,请反其意去读,勿正读。从《狗日的王法》看余秀华的诗歌技艺文/ 郑正西余秀华这首《狗日的王法》,写作缘由和背景很简单,流派网2013年的

从《苏菲的世界》中得到的启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

声明:《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看网络小说的特色 第一次亲密接触 小说》为网友龍飛鳳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