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谈兵:中国新型雷达现身珠海曾全程监视F-22在韩飞行

ggxxs 发表于2014-11-9 21:59
刀大,这个CX-1是鹰击-12/18吗,空装药的实验都这么厉害,看起来比毛子的宝石大,花岗岩级别的

刀口:这个CX-1应该是新型号导弹,鹰击系列导弹就是出口的C801C802C803的自用版本,KD88其实是C801的空射型,去掉了固体助推器,鹰击系列我得查查资料,说乱了误导朋友们。
CX-1是斜着发射的,主要是替换老舰斜发射筒里的海鹰和飞龙,利用原来巨大的发射箱发射这种巨型弹,继承了海鹰和飞龙的势大力沉,而且还变成了超音速的,打击能力反超新舰。
我们看,CX-1的弹翼都是不折叠的,现在的052C的斜发射箱根本装不下。
CX-1还是海防弹,装在车上发射。
CX-1的发射应该是这样的。
有燃气舵的是助推级,是固体燃料火箭。
第一级的任务是尽快的将全弹推过超音速,然后第二级的冲压发动机才能启动,第二级启动的条件是必须在超音速一倍后才能启动,然后利用冲压发动机相对低的燃料消耗,尽可能的增加导弹的射程。冲压发动机启动后,可以达到音速的4倍,速度再高不上去了,也没有必要。要想达到6倍音速就成高超音速导弹了,那就要重新设计,这个气动外形肯定不行,早就烧掉了。
CX-1与阿三的布拉莫斯不同,在达到4倍音速后,在高空尽可能的利用稀薄空气增加射程,在接近目标后,逐步降低弹道,在接近目标3公里左右降低至海面3-5米,最后在目标水线附近以超音速2倍速度戳进敌舰爆炸,这个打击的概率要高过布拉莫斯。虽然都是冲压弹,但是CX-1的速度和射程都超过白蛉3M80,这主要是CX-1及其简洁的外形,大大降低的超音速条件下的阻力,特别是海平面的超音速,空气密度大,一般的超音速战斗机和超音速巡航导弹不使出吃奶的劲儿,根本达不到超音速。比如飞豹,要是在50米以下飞超低空,勉强能达到音速的1点1倍,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CX-1因为是弹头进气,弹身上不挂冲压弹的进气道,速度要远超白蛉,这已经非常恐怖了!
大致就是这样,至于是不是鹰击12,或者是18,我还得找找资料。
管他的,好东西有个名儿就行。



92军迷 发表于2014-11-9 03:38
对比歼-31的实机,以及2012年航展的模型,2014航展上出现的这个新模型,尾椎变长了。根据面积率和超音速阻力来推断,可能后机身变得更宽了。另一个证据是这个新模型与歼-31的起落舱是不同,歼-31的起落架是支在翼根处的那个长方体(它一直向后延伸成尾撑,前面装主机翼的动作筒、后面安装平尾)。这个长方体与机翼和机身都呈直角,被认为是破坏隐身的。新模型不是取消了这个长方体,而是被融合进机体里,所以说机身是变宽了。机身变宽可以带更多的燃料,但阻力也增大,这更说明将来正式的发动机会是WS-13B和四代中推。

看了杨伟研制新型号的做法被推广了,即:先将原型机(31001)尽快造出来、飞起来,在造机的同时组织力量继续修改(2012年的模型),然后根据试飞数据和潜在客户的反馈意见,做进一步的完善(新模型)。

刀口:珠海航展真是军迷的节日!不过,最得意的,最忘乎所以偷着乐的应该是心细和细心观察来的乐趣。
92兄的这张图,我们就来个探秘大解说,老刀的眼睛一向很毒的:
我们不妨将新歼三十一称为31魔改,一架垂尾大变,机长、机身大变的飞机不叫魔改,叫甚?
其他魔改前面帖子说了一些,这帖主要说机身。
刀口谈兵:中国新型雷达现身珠海曾全程监视F-22在韩飞行
首先,机身“肥了”,肥了可不是一点。
原来的机身下面有一条凸起的整流罩(右图),这条整流罩在设计上主要是照顾起落架舱,结果还是放不下起落架,起落架收起后仍然有个“鼓包”,而整流罩里面的空间在设计上就是个鸡肋,装油装设备都不够。
31魔改大胆取消了这条整流罩,将机身加宽到可以收起起落架,整个发动机舱上下都圆滑过渡。这一改,机身容量加大,非常大的扩展了主油箱的容积,基本可以抵上以色列的F16I的保型油箱的容积(下图),这真是神来一笔。
另外,为了容纳更多的油,两台发动机之间的间隔缩小,尾撑加长、加大,这是为了照顾水平垂尾的作动筒后移,腾出更大的中机身空间,以便扩大机腹弹仓和主辅油箱的容积。
说到这里,我们再说新歼三十一不是大改,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毫不夸张的说,假如当初沈飞拿这个方案布局争夺大四代机的竞标,最后花落谁家还真不好说。
走马观花看完新歼三十一,对这样高大上的魔改,欣慰之至。
新歼三十一,单单这个机身的改造就可以增加航程近三分之一,同时增加了弹仓的容积,加上分布式光电系统,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航程的大幅增加,必然会对海四方案造成极大的冲击,歼三十一上舰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加了,真是可喜可贺!注意看图,左右图进行对比,一目了然。
注意看F16I的保型油箱,目测估计,新歼三十一的新机身可以容纳这样保型油箱的油料容积。至于发动机,发动机将来肯定是先进中推,先进中推是与先进高推一起研制的,堪比F414和EJ200,推比10,最大推力可达11000公斤,矢量喷管,超巡都不是问题。
先进中推原先就是国家主导的发展项目,现在也需要项目拉动,否则就废了。先进中推的后继发展还关系到轻型战斗机(枭龙魔改)和为四代服务的高级教练机,将来发展的洲际公务机,隐身长航时无人机,可以说前途无量!外销的都是另起炉灶的技术,先进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对自产的不可逆推,就像FD2000对红旗9,互相在技术上都不能逆推。发动机国家高度重视,发动机公司这次与中航分家后,目前对航展准备的不够,有的又不愿意不愿意拿出来,2年后看11届珠海吧?

31起落架放宽 - 副本.jpg (41.58 KB, 下载次数: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9 14:43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尤里 于 2014-11-10 12:28 编辑

中国新型雷达现身珠海 曾全程监视F-22在韩飞行

【环球军事报道】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在11日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航展亮点很多,除歼-31和运-20等明星机外,中国的一款外形奇特的新型相控阵雷达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外形奇特

该款雷达外形奇特,大平板上嵌满了圆柱状的物件。据了解,该款导弹是JY-26远程相控阵雷达,由南京亚洲第一军用雷达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所研制,用途主要担负远程对空警戒引导任务。它的探测距离远,达到500公里。可像空警-2000一样在进行空中警戒和引导的作用。给后面的目标进行指示,或者是为精密跟踪做准备。

技术先进

JY-26对空警戒雷达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米波UHF波段三坐标雷达,采用先进的二维数字有源相控阵体制,作用距离远、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强。14所驻场专家介绍JY-26对空警戒雷达有三个特点,第一:数据传输率高;第二是速度快;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两个电脑之间工作模式灵活,雷达波束可以任意按需求进行方向的改变。

反隐身能力

目前,美军正忙着向亚太地区调派F-22、B-2等隐形战机,韩日印等国也相继推出本国隐形战机项目,如何对付这些“看不见的空中杀手”已成为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而在面对米波雷达时,无论是依靠外形设计还是特种吸波涂料,现有的隐形技术效果都不好。虽然无源雷达能够实现对隐形目标的探测,但总体上看,其探测精度不尽如人意,可靠性也存在问题。所以,一个理想的方案就是:让传统有源雷达具备反隐形功能。研究人员发现,波长较长的米波雷达的反隐形能力较强,因为目前大多数战机的隐形设计主要针对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波段的雷达。另外,有源相控阵技术能实现更大的功率和探测距离,因此也被认为对反隐形技术有重要作用。所以JY-26这款新型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绝对有能力让隐身战机现身。

据该专家透露称JY-26曾经还看到过F-22,并对其进行了监视。当时把该款雷达部署在山东,当F-22在韩国飞行的时候整个过程都在该雷达监控范围内。现在JY-26雷达出现在珠海航展上,可以看出中国的雷达技术一定有了更高的水平,也将会在未来给解放军更大优势。http://news.qq.com/a/20141110/023267.htm

18944910_2014111011274918637500.jpg(43.7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2014-11-10 12:21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尤里 于 2014-11-10 16:13 编辑

YLC-20反隐雷达专克隐身飞机





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在珠海举办,本届航展上展出了多种雷达系统,其中包括YLC-20双站测向无源探测系统、YLC-2V机动式三坐标警戒雷达和YLC-8B三坐标警戒引导雷达等装备。它们并非首次露面面,但其中最古老的YLC-20却一直是关注的热点。

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的YLC-20雷达

YLC-20双站侧向无源探测系统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产品,它又被称为双站无源测向和定位雷达,它使用测向和时差定位技术,用于进行目标监视、定位和识别。2006年YLC-20雷达首次公开露面,从介绍上看它是一种典型的无源被动探测器,设计上类似捷克的维拉(VERA)被动监视系统。在很多资料里,维拉被视为隐身飞机的克星,而“山寨”的YLC-20,也成为隐身飞机的杀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还研制了类似的DWL002型被动探测雷达,也被视为反隐身飞机的利器。

根据介绍YLC-20雷达的监听频率范围为0.38~12GHz,它可以对装有雷达的所有空中目标,不论是战斗机、预警机还是无人机进行监视,它还可以用于监视各种地面海面雷达如陆基预警雷达、防空雷达、火控雷达等,它还能定位辐射信号的各种通信设备。通过利用对流层散射特征,YLC-20甚至实现了超视距的监视能力。它无需辐射电磁波,不会被敌方电子侦察手段定位,反辐射导弹对它也鞭长莫及。它还具有快速转移能力,整个系统安装在车辆上,可在一个小时能完成系统驾撤。根据某些说法,维拉无源雷达做到了极高的定向定位精度,想来出现晚了十多年的YLC-20也不会更差,这样看来YLC-20这样的无源实在神通广大,可以说无所不通无所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无源雷达没有迅速普及呢?

为何无源雷达没有迅速普及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维拉还是YLC-20无源雷达,它们的宣传说的固然是真话,但是只是一部分真话,而不是全部的真话。首先我们看YLC-20等无源雷达的探测原理,它们使用的就是测向和时差定位技术,测向很可能是使用信号到达角(AOA)技术,而时差定位就是抵达时间差(TDOA)定位法。AOA测向技术通过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的指向性天线测量信号源到达方向,再利用三角测量或其他方法计算信号源的位置。TDOA定位技术,就是测量一个信号源到达不同接收站的时间差即距离差,再根据精确的接收站距离,确定信号源的位置。这种定位思路其实早已司空见惯,美国的“白云”系列海洋监视卫星和我国的遥感九号卫星,都使用了TDOA定位方法测定海面舰艇的位置,第三代“白云”使用两颗卫星,应该是使用了更简单的AOA方法取而代之,不过电子技术尤其是处理技术的进步,AOA也可以实现足够高的定位精度而已。

凭借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YLC-20雷达在处理能力上肯定有很大进步,比如部分资料就指出维拉、YLC-20和DWL002具备提取不同信号“指纹”的能力,也就是可以根据同型号雷达制造维护的细微不同,区分出不同的发射机,这要比早期无源监听设备只能分析信号脉冲宽度、间隔和重复频率等特征要先进得多。尽管如此,这些无源雷达仍然有很大缺陷,飞机上的火控雷达一般是X波段,部分武装直升机还使用了频率更高的Ku甚至Ka波段雷达,这些火控雷达的发射波束极为狭窄,而且一般是低旁瓣雷达。换句话说,即使在十分理想的条件下,YLC-20雷达相距较远的两个接收站接收到同一部火控雷达信号的可能性都不大,而如果两个接收站相距太近,时差和角度差测距定向的精度就要大受影响,无法实现宣传中提到的高精度。至于现代普遍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使用先进的射频管理系统,不仅具备扫描速度快的特点,而且瞬时峰值功率低,还具有频率捷变和超低旁瓣等特点,就更难以被这些无源雷达可靠的截获确认了。

简而言之,YLC-20很难通过分析雷达信号高精度的定位隐身飞机,它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能双站同时接收到隐身飞机的信号并确认截获,无法保持持续稳定的跟踪。不过对于其他射频设备,特别功率也较大同时方向性较差的信号如敌我识别信号(IFF),战术空中导航系统(Tacan)信号和全向发射的数据链如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信号,倒是可以实现稳定的跟踪和识别。

美国空军为了隐身能力,放弃广播模式的JTIDS/Link16,发展更为先进和隐蔽的MADL数据链。MADL使用相控阵定向Ku波束,使用猝发模式,具备低可截获和高抗干扰能力,而且是点对点的锁链传输模式,是B-2、F-22和F-35等隐身飞机的首选。从这个角度看,YLC-20等无源探测系统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其不仅可以探测隐身飞机,YLC-20无源探测系统可以对大量非隐身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监视,成为YLC-2V机动式三坐标警戒雷达和YLC-8B三坐标警戒引导雷达的有益补充。(文/张雪松)http://news.qq.com/a/20141109/017229.htm


113235285.jpg (29.4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2014-11-10 12:36 上传

一度被神话的“维拉”无源雷达。

YLC-20双站侧向无源探测系统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产品,它又被称为双站无源测向和定位雷达,它使用测向和时 ...

中航:运-20领先伊尔-476电子技术不可同日而语
2014年11月10日 11:11
来源:环球网
http://news.ifeng.com/a/20141110/42435059_0.shtml

运-20珠海飞行表演。(资料图)


11月10日,第十届中国航展开幕前日,中航工业在珠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等领导发表讲话,中航工业与会领导回答了环球军事记者的提问。

现场有记者提问,运-20与伊尔-476对比,有何优势,中国在更新的运输机发展方面,有无发展规划。

中航工业回应称,这两款运输机产生时代不同,伊尔-476是伊尔-76的改进版,受机体结构限制,不可能有很大突破,

运-20与伊尔-476相比,机体要宽、要粗一些,这个特点非常关键,运-20的运载能力有相当的优势,并且使用了很多现代技术,多项技术比伊尔-476先进,尤其是电子技术,与当年的水准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两款飞机是不一样的。

中航工业负责人透露,运-20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航空人的骄傲,至于未来运输机的研制,目前也有很多想法,未来也会一步步实现。(刘昆)

俄制伊尔-476运输机(资料图


时事碎语:


业内人士直言不讳,这个才是最牛的。

中国正研发新型隐身巡航导弹 速度是美军战斧4倍

中国超音速反舰导弹技术领先世界正在研发隐身超音速巡航导弹

  新浪军事珠海前方报道,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先进反舰巡航导弹展台可谓“玲琅满目”,包括潜射反舰导弹的首次公开展出。不过作为反舰导弹的专业户,航天科工并未展出此前已在在军迷论坛中传播甚广的鹰击-12,这一我军装备的第一型国产超音速反舰导弹。虽小有遗憾,不过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展出了CX-1,这一与“布拉莫斯”多有神似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这让在大家颇为惊喜的同时,也对CX-1的性能充满期待。CX-1为代表的超音速反舰到的亮相,也表明着我国反舰导弹的技术水平又达到了新的水平。

  “海鹰”-3初试超音速反舰导弹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海军考虑到现役的上游-1系列亚音速反舰导弹战术技术指标已经落后,特别是国外海军已经开始配备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于空中目标的反应能力、拦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需要研制上游-1的后继反舰导弹来增强我国海军对于国外新型舰艇的打击能力。当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开始出现舰空导弹系统。对于这一新型防空反导系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缩短在对方防空防御系统杀伤范围暴露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提高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压缩对方探测、识别、锁定来袭反舰导弹的时间。这就是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展的主要背景。

  根据海军的要求,我国航天科工集团(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开始了“海鹰”-3号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制。“海鹰”-3也是我国反舰导弹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推力大、推重比大、成本低,是超音速导弹比较理想的动力系统,不过它的缺点就是不具备自启动能力,需要启动速度,因此需要助推火箭来加速到启动速度。所以“海鹰”-3号的整体布局是:2部冲压发动机以H构型安装在弹身两侧,上下各布置了4个助推火箭。这个4个固体助推火箭将C301加速到1.8马赫,然后再由冲压发动机加速到2马赫。四片弹翼呈X形安装在弹体尾部,弹头还有两个鸭翼以导弹的稳定性。
“海鹰”-3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30公里从而能突袭远距离的大中型舰艇,同时以2马赫的速度在100至300米高度巡航,在弹道末段超低空掠海飞行,有效地缩小了敌舰防御时间和拦截空域,降低了敌舰的电子对抗和组织拦截效能。不过当时以我国的经济技术实力,“海鹰”-3号明显超出了国内的基础工业的水平,一些技术难度短时间无法突破,几次试射均不成功。加之,“海鹰”-3反舰导弹的导弹长度达到9米,发射重量超过3000公斤,并不适合以当时仍旧中小舰艇为主的人民海军,最终在80年代初,有关部门决定决定“海鹰”-3超音速反舰导弹下马。

  初期超音速反舰导弹研制的得与失

  在研制“海鹰”-3导弹的同时,根据外援及军贸的要求,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还自筹资金开展了第二代小体积反舰导弹的研制。该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高亚音速,可以掠海攻击目标。由于其小型、第三代、黑户的特点,研制人员亲切的称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为“小二黑”。当时的研制者或许不会想到,“小二黑”会成为我国海军的主力反舰导弹,程从当年的40千米增加到数百千米,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包括空舰、舰舰、岸舰、潜舰型在内的庞大型号系列,还扩展到了对地攻击等领域,制导系统也由原来的雷达制导发展到电视、反辐射、红外成像等。鹰击-8系列不仅装备我国海军,还大量出口,颇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海鹰”-3号虽然下马了,但是我国有关厂所并没有放弃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究,继续在关键的冲压发动机领域开展研究和攻关,相继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新型第三代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实现了助推火箭和冲压发动机的一体化,同时在制导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通过俄罗斯两型超音速反舰导弹3M80E、KH-31A的引进,也为国产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参考。这些准备为我国研制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旧神秘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从目前网友关于鹰击-12的照片来,总体布局方面采用的是轴对称四进气道布局,进气道呈X形布置在弹体周围。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在正常飞行状态下的进气道性能较好,利于导弹的总体布局,且结构比较简单,对于飞控系统要求较低。这也是俄罗斯如KH-31、3M80E等几种超音速反舰导弹都采用的布局。不过鹰击-12与KH-31等导弹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鹰击-12采用的是斜切进气道,相当于进气道向前伸出一个斜面,空气碰到这个斜面开始减速增压,从而提高进气效率,因此结构比较简单,只是效率相对较低。

  鹰击-12的尺寸和大小似乎比以前人们预期的要小,比我军装备的3M80/SS-N22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要小的多,因此在战斗部重量和威力上也就势必会小些,不过较于亚音速反舰导弹还是高许多的。对于鹰击-12的速度这一性能参数猜测,主要从其采用的亚燃冲压发动机来看。一般认为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大约在2马赫-4马赫之间,不过考虑到材料、冷却、成本及技术难度等方面的原因,理论速度还要下移的,在3马赫上下这个主流的范围之内。

  CX-1与布拉莫斯气动布局上的和而不同

  CX-1的亮相,大家都在调侃着,印度的“布拉莫斯”怎么看。这主要是CX-1在外形上的确初观起来与俄印合作的“布拉莫斯”多有神似,特别是在进气道的布置方式上。与鹰击-12的轴对称四进气道布局不同,CX-1采用的是也是俄印合作“布拉莫斯”头部进气,进气道安装有激波锥。这种进气道的优点就是结构简单、也利于导弹尺寸的控制,但缺点就是进气道占据了导弹内部较多的空间,不利于末制导系统、战斗部等设备的安装。特别是激波锥内部空间有限,限制了末制导雷达的孔径,影响末制导的半主动/主动雷达的探测能力。

  只不过细品CX-1的外形细节上,则是“何为不同”了。为在射速与射程二者间做到兼顾,CX-1在气动布局也是多种独特设计精心优化。CX-1的主翼位于弹体中部偏前的位置,X型截尖三角翼。在主翼后是4个X型对称的小型梯形短翼。导弹尾部的4个X型对称的梯形尾翼,起到类似空气舵的作用,对导弹的俯仰和转弯机动进行有效的气动控制。正是CX-1的弹道多样,强调“弹道”突防,所以在空气稀薄空气舵面控制力明显下降的高空,需要如此复杂的控制,在燃气舵的推力矢量控制的基础上还需采用短翼和尾翼相配来提高导弹的气动控制能力。

  在射程上,鹰击-12也好、CX-1也好,还是“布拉莫斯”其实都无本质上差异,弹翼较小,巡航升阻比自然不会很高,以目前冲压发动机的性能来看低空弹道射程200公里也是区间上限。只不过这三者超音速反舰导弹应该往往会采用高空弹道,导弹发射后是爬升到弹道最高点,再以极高速度俯冲,末段开启雷达导引头,超低空掠海飞行突防,从靠近水线处命中目标舰艇。所以都是借助高空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小,射程上较为容易的前推到了300公里水平。

  CX-1与布拉莫斯的最大差异是战场定位

  其实CX-1与“布拉莫斯”真正“和而不同”还是体现在运用上,在作战体系中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俄印关于“布拉莫斯”的研发初衷其实就是力图借全程超音速优势打造反舰杀手锏武器。较于“布拉莫斯”的一锤定音、一剑封喉的期望,鹰击-12也好,还是展出的CX-1,我军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理解是理性的,只是将其视作完善反舰手段来进一步强化立体的饱和的反舰对海打击体系。所以鹰击-12、CX-1的出现,不是代表未来我国海军会淘汰“鹰击”-83、“鹰击”-62等亚音速反舰导弹全面换装超音速导弹。

  对于超音速反舰导弹来说,自然是速度优势下压缩对方的防御时间,让对方难以组织有效防御。这种优势在单舰防御或者协同能力较低的编队作战时代是非常明显的。但随着水面舰艇实现了宙斯盾化、垂直发射化,数据链的无缝链接下,水面舰艇的协同作战、立体防御能力已今非昔比。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速度优势也在逐渐被磨平。所以面对水面舰艇编队的多层次立体的防御系统,在短时间内使用不同的反舰导弹从不同的方向采用小群多路的方式对,通过多变的弹道和不同的目标特点加大对方防御系统防御的难度,使得敌防空系统达到顾此失彼的饱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突防的成功概率才是正确方向!这种饱和攻击的整个过程,需要涉及到航空兵、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乃至战术导弹的统一指挥和协同,这种非常复杂的组织工作的完整正是借助于背后的空中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数据链以及三军一体化的信息指挥系统。这就是体系的对抗,而非是妄图单凭超音速反舰导弹即可改变战场平衡。这正是我国海军不会像印度那般将法宝全部压在超音速反舰导弹上的本质原因。当然中印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理解上的差异背后,也是海军作战环境格局上的差异。毕竟对于力图远洋蓝水的我国海军,所面对的局面是远非目前周边只是海军小国的印度所可比的。

  轻量化、隐身化是CX-1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于CX-1的未来发展,虽然当下“航天一院”的定位是融于了陆军通用打击系统(简称GATSS)中,作为兼顾对海对陆打击的高速巡航导弹。但显然目前来看CX-1的关注率已经超过了这个“高大上”的GATSS系统,所以未来的发展中,CX-1很可能会独立出来,成为主打产品。不论是未来我军是否会装备,还是在未来的出口市场来看,目前以陆基、舰载发射为主的CX-1在后续的发展中方向还需适装性、扩大搭载平台,满足多兵种的装备使用需求。这也是在军火市场外贸出口中中小国家轻型水面舰艇的使用需求。毕竟目前的CX-1的高性能背后也是又重又大,只能陆基机动发射车和大型水面舰艇上发射。空基的使用上恐怕也只是我军的轰-6轰炸机还能算游刃有余,苏-27/歼-11、苏-30MKKK这些重型战斗机恐怕都只能在机腹进气道中挂载一枚。所以未来CX-1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利于空军歼-10、歼轰-7等更多机种使用的空射型,兼容新一代水面舰艇的垂射型,能在中小型水面舰艇上使用的舰射型,能够潜艇水下发射的潜射型。CX-1的小型化、轻量化,不仅仅是扩大了携载平台类型满足多兵种使用后,尤为关键的是提高了单元的火力容量。这无疑都利于首轮压制打击、利于对大型水面舰艇的饱和打击。

CX-1在未来性能的提升,进一步提升速度优势下的高突防性上,除了继续对推进系统、高温材料的研制开发优化超音速技术来继续压缩地方探测和拦截的反应时间外,尤为关键的就是提高隐身性,对隐身材料的开发。毕竟超音速导弹的小型化轻量化还有天生的瓶颈下限的。众所周知,像CX-1的2-3马赫的飞行速度,是“战斧”导弹的4倍,飞行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势必是要剧增的。如果不牺牲射程性能,不降低燃料的携带量,“又大又重”实属自然。所以超音速导弹的弹体重量和体积几乎都达到了亚音速反舰导弹的2-3倍,也引起导弹的雷达和红外信号急剧增加。而且像CX-1反舰导弹为弥补高速情况的机动性能下降、红外特征尤为明显的劣势,往往采用的突防弹道是高空弹道飞行,在雷达探测范围内的暴露可能、时间都会更长。所以为降低RCS雷达反射面积,对CX-1外形上的继续隐身优化机隐身涂料的开发也是必要亟需的。当然除了小型化轻量化使得CX-1得以“向下兼容”外,也是有利于雷达发射面积的减小,使得地方探测和拦截反应时间更短,进一步增强导弹的威慑能力。http://mil.news.sina.com.cn/2014-11-10/1133810154.html

=======================================================为了有助于大家看清这个世界,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欢迎网友添加微信订阅号--汉唐归来(点击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输入汉唐归来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6344.html

更多阅读

美不敢信:中国新型战略轰炸机轰11震惊世界

作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战略轰炸机作用及地位特殊,也是一个政治大国不可缺少的政治手段。尤其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拥有战略轰炸机,和平环境

刀口谈兵:中国拥有最先进的潜艇技术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81军旗 发表于2015-6-27 18:36泰媒:泰国海军决定采购中国潜艇发表时间:2015-06-27 08:28:37昨日,《曼谷邮报》称,泰国海军已经确定采购中国潜艇,泰国海军1951年后不再拥有潜艇。据悉,参加这次竞争的还有德国、韩国、瑞典等国的潜艇。负

刀口谈兵: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说明轰六K已经形成战斗力

051c115 发表于2015-5-21 14:45中国空军首次飞越宫古海峡开展远海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来源:国 ...中国空军首次飞越宫古海峡开展远海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

声明:《刀口谈兵:中国新型雷达现身珠海曾全程监视F-22在韩飞行》为网友那朴素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