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他的秋风辞 秋风辞古琴
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秦始皇雄才大略,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的业绩,值得称颂;汉武帝即位后,承文景之治,对内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全力开拓疆土,建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不愧为励精图治,很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是西汉政权的鼎盛时期。
汉武帝是个多欲天子,和秦始皇差不多,都骄侈无度,封禅祈仙,想长生不老,所以干过些不聪明的事。不过,毛主席老人家在词中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话有失公允。其实,汉武帝长于诗赋,一生写的肯定很多,可惜流传下来的太少了,现存的七、八首诗就是明证!值得万荣人骄傲的是,这些诗中,《秋风辞》是“帝幸河东,祀后土,宴饮中流,欢甚,作此”;《宝鼎之歌>>是元鼎五年六月得宝鼎於后土祠旁所作(《汉书·武帝纪》)。
《秋风辞》是古诗名篇,为汉武帝的代表作。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说:“楚声之在汉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其声。而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的鲁迅先生,以其博大的胆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开创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新纪元。他对汉武帝学问的认可,对《秋风辞》文采的肯定,并非过誉之辞。相信鲁迅先生评价的份量,定会变成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将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共鸣、理解和赞同。
2007-6-13 09:05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2楼
据秋风楼三楼所藏元大德(元开国皇帝为世祖忽必烈,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帖木尔的年号)丁未中秋日的碑刻考证,汉武帝离开帝京长安,经由司马适故里夏阳(今陕西韩城)从芝川渡口坐上双层的大木船,东渡黄河,巡幸河东,到汾阴后土祠祭祀后土神灵。船从黄河溯流而上入汾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楼船上摆开宴席,与群臣举杯畅饮,兴致极高,有了激情灵感,来了创作冲动,心吟口诵,挥笔写下了这篇《秋风辞》。
辞的开头是以汾水汇入黄河映进眼帘的景物起兴,风起云涌,草木凋零,雁阵南归,这些显然不是汉武帝“欢乐极兮”心绪的外射,所以很快略过。转而注目于兰菊之上。时值秋令,这兰草秀色依旧,菊花正当芳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怀佳人兮不能忘”的慨叹。唐代的吕延济曾说:“佳人,谓群臣也。”这意思很清楚,汉武帝巡幸汾阴,怀念朝中的群臣列卿,也就是他在京城的留守人员,把自己安排的工作办得自么样。这样以来,就可以使人得出汉武帝心系国事,一刻也不玩忽的结论来。我们似乎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汉武帝思贤若渴,总念念不忘把有才能的贤达人士,招揽在自己周围,有所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还真有点继老祖宗汉高祖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味道。这样讲,总觉得不太全面,只反映了汉武帝思想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把“佳人”桂冠戴在“男性公民”的群臣列卿头上,似乎很别扭,一般人也不容易接受。汉武帝既食人间烟火,怎样能没有七情六欲,儿女私情呢?就是这位风流天子,小时候就对阿娇萌生爱慕之心,即有“金屋藏娇”之诺。阿娇立为皇后,只怕汉武帝和别的女人接触,派人监视汉武帝。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阿娇怨》:“望见藏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落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去平阳公主家。”倒成了阿娇搞特务活动的证明材料。阿娇因无子而妒,废居长门宫,尽管花大价钱请司马相如为其定了《长门怨》,但终未使汉武帝回心转意,阿娇郁郁寡欢而去世。汉武帝多年后见兰秀菊芳,能不勾起对阿娇的一丝怀念之情吗?后来,为后土祠搞祀地音乐的李延年(司马迁父亲司马谈安排祀地仪程,后土祠祠宫为宽舒,《史记》《汉书》皆有载)妹妹,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李夫人得宠,无奈红颜薄命得病早逝。武帝对她特别思念,让人画了图像挂在甘泉宫里。有个搞迷信活动名叫少翁的方士,声言能招魂,被请到宫中去作法。夜深人静,点亮灯烛,设置帷帐,摆上酒菜,武帝守候在暗处,朦胧中仿佛看见有女子如李夫人貌,细端详,又有点不像。所谓“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立在远处看,却不可上前亲近,使人倍觉伤感。汉武帝把招魂这件事写成了《李夫人歌》:“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和姗姗而来迟!”又让人谱上曲,配上乐器来演唱。我们看到《汉书·外威传》上这些生动逼真的描写,能说汉武帝所怀念的“佳人”亦指钩弋夫人,汉武帝六十四岁时才得到她,也就是说,汉武帝写秋风辞后好多年,钩弋夫人才到汉武帝身边,说汉武怀念她,这怎么可能呢?
2007-6-13 09:05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3楼
我的文友陈振民先生,醉心《秋风辞》的研究,颇有见解,他在《后土》杂志创刊号上《佳人是谁?》一文中说:“实际上,《秋风辞》中的佳人,即指后土娘娘,因为她是管理广大土地令其生万物发千祥的圣母。有志于开辟天下,拓展疆土的汉武帝就对其特别敬奉,故有祭礼之举。这首辞是汉武帝前往汾阴祭祀后土在船上写的,他一路必然向往后土圣母掌管大地化育万物的俊才盛德而有感于心,故发而为辞称其为佳人。所谓‘兰有秀兮菊有芳’,就成为对后土圣母才德高尚之形容了,赞其才华之秀丽如兰,品德之芳馨若菊,故而深深地怀念她,主动地祭悼她,目的是‘祈为百姓蒙丰年’(见《汉书·郊祀志》)。这样解释,才能使这两句之后的‘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祭祀举动,有一气相连的逻辑性;才能使全辞的脉络豁然贯通,避免头绪分散,思路梗阻;才能符合汉武帝祭祀后土时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境界;才能表现《秋风辞》作为不朽之作的本质意义和内在真谛。”
不过,仁者不会,智者见智,我把所能接触到的几种解释一一摆出来,这是个“阳谋”——我只想让大家“意会”而绝不“言传”,强调某种说法正确。这样给所有不虚此行的游客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希望这种心情能得到大家理解。
汉武帝当年来汾阴时,这里的生态平衡还未遭到破坏,黄河的河道很窄,至今民间尚有十八扁担之说流传。河水深而清,能行大楼船。且可溯流而上,进入汾河而上,进入汾河。所以古诗版本中都称《泛汾秋风辞》。汉武帝在汾水中的楼船上欢宴群臣,眼前能看到秋风掀起白色美丽的波涛,耳边可听到箫鼓和鸣的声音,还隐隐约约传来船夫扳船用劲时哼出的号子声。汉武帝高兴到了极点,乐极生悲,感叹人生短暂,惧怕老之将至。两千年来,诗家这个永恒的主题,由汉武帝起了个头,真可谓一领风骚数千年!
从积极角度理解,汉武帝感叹人生短暂,决心在有生之年,有作为,干大事业,作明君圣主。但不管怎么说,本辞结尾句中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老之将至,无可奈何的消极思绪来。
2007-6-13 09:05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4楼
按《汉书·武帝纪》来看,秋风辞的写作时间有可能是天汉元年,就是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当时五十六岁。另一种说法是按《汉书·郊祀记》并《武纪》看,则在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13年,时年四十三岁,按孔老夫子的说法,刚过“不惑”之年没几岁,离“知天命”的五十岁还早,在这样的年龄便哀叹于其老奈何,是否有点为时尚早。《历代帝王诗》的作者毛翰先生说武帝“贵为天子,拥有三千佳丽,九州方园,比平民百姓更难抛舍,因而超前伤老,也在情理之中。”
到底哪种解释较合情理,愿和有识之士切磋探讨。为方便起见,将原辞和译文附后。
2007-6-13 09:05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5楼
原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杨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萧瑟而起啊,朵朵白云飞扬。
草木摇落黄叶满地啊南回的雁阵翱翔。
兰草透着秀丽啊,金菊放着芳香。
怀想心中的佳人啊,使我思念难忘。
楼船溯流而上啊,东渡汾河,
船横中流啊,激起白色美丽的浪波。
箫鼓齐鸣啊,引领得船夫也用号子唱和。
欢乐达到了顶点啊,会萌生出哀情许多
少壮有几时啊,才之将至,真无可奈何。
2007-6-13 09:06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6楼
记得十年前从《光明日报》上看到福建莆田新编历史剧《秋风辞》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的消息,心情非常激动。遗憾的是自己没有能看到剧本,也没有机会观看演出。后来,我在稷山师范的老同学赵新生陪客人来庙,才了解到他在地区文化局戏剧院研究室工作,已把《秋风辞》一剧的录相资料搞回来。听他的介绍后,才知道剧本写的是祸起萧墙,逼死太子刘据的故事。
刘据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卫夫人生的,七岁时立为太子,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刘据年过不惑,汉武帝已六十七岁,还没有让位的意思。江充一些人挑拨说,刘据要谋反,用巫蛊法削木头人埋在地下诅咒汉武帝。太子蒙受不白之冤,被逼无奈,杀了江充,好无来由地在京城和父亲交战,死伤数万人。太子最后被追赶逃到湖县(现河南省灵宝县北)自杀身亡,两个孩子也死在乱刀之下。人在事中迷,事情过后,汉武帝有所醒悟,后悔已来不及。老年丧子,失去了接班人,非常苦恼。好在他六十四岁时得到了姓赵的钩弋夫人(《汉书》载,生下来后,手握成拳头,不能展开,汉武帝手一碰,自然舒展,掌中有小玉钩),汉武帝老蚌得珠,钩弋夫人为他生了宝贝儿子,在汉武帝行将就木,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前,他看到乳臭未干才六岁的太子,想起了高祖去世后,吕后专权,刘家天下变成吕家天下的前车之鉴,钩弋夫人才二十几岁,自已一不在世,她要干出她想干地事,没有人能制约束缚她。为了不使刘家天下变成赵家天下,汉武帝亲手逼杀了非常宠幸的钩弋夫人,然后,托孤给辅佐大臣霍光。他在后元二年(公元87年)七十岁时驾崩,葬于茂陵,所以唐朝师诗人李贺有“茂陵刘郎秋风客”名句行世。
曹操的次予曹丕(魏文帝,187—226)的代表作《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诗的开头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黄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不正是《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转化而来的吗?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汾阴后土祠祀地时写出了堪称“千古绝调”的《秋风辞》,对曹氏父子、毛泽东都有影响,但最沾光要数曹丕。建安文学,曹氏父子皆为化表(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他们的诗文骏爽刚健,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反复推崇此时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亦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2007-6-13 09:06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7楼
曹丕写《燕歌行》,自然免不了有“抄袭”之嫌,但他抄得漂亮,开头、中间直至结尾,全是七个字,而且没有一个兮字,绝对不是鲁迅先生说的楚声。所以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完整七方诗的交椅,非我莫属,曹丕坐定了。有人戏作七绝一首,调侃此事:
汉武汾阴赋辞章,
曹氏父子受影响。
竖子成名传佳话,
可称抄你没商量!
魏武帝曹操(115—220)东征乌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有“秋风萧瑟”句诵上心头。伟大领袖毛主席到了北戴河海边,想起秦皇岛这地方,秦皇、汉武都来过,曹操不但来过,还写下了诗。于是毛主席也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欣然命笔,写下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豪迈诗句。毛主席在世时曾问过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茄:两千多年来前汉武帝写过一首《秋风辞》,你们山西还有座庙呀!可惜小陶愧无善言可告。今年周南来看秋风楼,也提到,早年毛主席问过陶鲁茄,说你们山西有个秋风楼,你去过没有。毛主席问了秋风楼后,陶鲁茄才派人了解到秋风楼的确切地址在万荣县黄河岸边。如果当年陶鲁茄能说:“后土庙在我们山西万荣县,秋风楼我上过。”毛主席一定会来,毛主席诗词一定会添新篇章,后土祠、秋风楼还会是现在的破败景象吗?
1988年,毛主席女儿李讷来秋风楼,我曾说过,按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胸怀,他的学问,在黄河边汾阴堆上一站,要不留东西,那就不是毛主席了。
2007-6-13 09:07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8楼
毛主席批注的《二十四史》影印本出版,更使我们不难领略毛主席披览群书,博闻强识,通古晓今的风采。对他老人家在北戴河边为什么能写出不朽诗篇《浪淘沙·北戴河》的原因,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秋风楼以藏《秋风辞》碑碣刻石,而闻名于世。二楼碑为大清同治十三年刻制。历史上有很多的事太相似了。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区东北,亦称‘承德岛宫’‘热河行宫’,为清代帝王避暑行宫,是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觉得身体不行了,他想自己太像当年的汉武帝了。汉武帝临死,给六岁的太子交班。同治也是六岁。扭回头一看,慈禧太不成东西,使人放心不下。他也曾想效法汉武帝,亲手把慈禧除掉,但又没汉武帝除钩弋夫人的决心,实在下不了手。忧柔寡断,不得已求其次,最后偷偷写了密诏给慈安,我不在世,慈禧要是不听话,你可把密诏拿出来把她除掉,这是我给你的权力。慈安心太善良,竟拿密诏给慈禧看,并且当面烧毁,所以慈禧所而阴谋得逞,压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害了慈安,改八位顾命大臣立的“祺祥”年号为“同治”。刚开炉铸造的“祺祥通宝”未流通就被“同治通宝”取代。这也就是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手边很难有祺祥通宝的原因。如果当年咸丰帝在弥留之际,能除掉慈禧,或者慈安有能耐按照诏办事,那么,清朝末年的这段历史,绝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此碑前半部分的篆字,是请清朝的遗老,当时的名人,洪洞的王轩篆写的。王轩在兵部任过职,相当于国防部兵器司司长。后回到家乡,在太原待过。和闻喜的杨深秀(1849—1898,戌戌六君子之一)有交往,曾为河津西梁村阮家碑楼撰写过碑文,闻喜县也有他写的东西。碑后半部分为荣河县知事戴儒珍写的一段跋语。跋此种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明写作经过,实际上是一篇后记。请夏县的耿荫樾用有唐味的颜柳楷书处理出来,组成整块碑刻。夏县锺灵毓秀,古时有晋代的卫恒、卫瓘、卫铄(卫夫人,王羲之少时曾从她习书),现代有晋康乐、贾起家(中国书协理事,原运城地区书协主席)诸君。就连清同治年间,戴儒珍在荣河盖庙,还是离不了夏县姓耿的写家书丹,也称得上是河东书学界,特别是夏县书法史上的一大盛事。
智者千智必有一愚,戴儒珍说自己迁兴汾阴祠于善地,确是找到了风水宝地,庙建得好,楼盖得漂亮,跋语严谨很有文采。但刻辞于石这件事,总觉得实在不敢恭惟!汉武帝的《秋风辞》用隶书处理才有情趣,用秦篆是写不出味来的。
2007-6-13 09:07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9楼
三楼是元大德年间的一块碑碣。有的人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按二楼戴儒珍的跋语来看,庙和楼都已“荡然无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楼上的元代牌刻为什么还在呢?我曾为此事作过考察,据说,楼毁后,元代碑刻已冲到潼关。几经周折,被船夫找回,左上角虽残缺,但字未伤损,就用木板镶补,下边的一排字不见了,就找了块颜色差不多的石头补对上,刻上所缺文字。缝上的“乐”字多秀气,缝下补的“极”字,却像一摊烂泥,瘫在那儿,立不起来。原碑上的字太漂亮,对比之下,更是显得这排字补得窝囊。中国有个成语叫狗尾续貂,可能就是指这种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情况的。碑历经沧桑,虽已破损,但风韵犹存,不愧为三晋名碑(《山右石刻汇编》中曾收录),引人注目,弥足珍贵。
原碑为行楷书,深厚的柳体基本功中又掺入魏碑笔意,凝重流畅,意趣横生,韵味盎然。九句九个“兮”字都有变化。使人想到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二十多个不重样的“之”字来。两个“辞”子,两个“欢”字,两个“乐”字也是有变化。“怀”字虽误为“隽”字下边的“乃”字说话了:“我已给你让出了地方,你尽情舒张吧!”看似随意,这里才见真功夫。曾在全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参加过书展的安德天君,每次来庙,总要看此碑,他觉得碑虽小,但字大气,耐看,看这样的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之所以对些碑推崇备至,不厌其烦,只有一人目的,就是想让只看“热闹”的外行成为会看“门道”的内行来。碑后“光宅董若冲敬”下有一不起眼的残留笔划的痕迹。看来是“书”字的可能性最大。如果董洁冲写毛笔字,席志宁当然成了施石或刻碑的石匠了。不过席志宁上边又加上道号“华安真子”,真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个席志宁倒很像是元大德年间后土祠的庙祝。他有道号,华安又和我这个看庙人的名字化安谐音,倒授人(几个信神的老人)以口实,说我元代已在此庙,弄得我诚惶诚恐,一般情况下,都不敢再介绍席志宁这个人了。我是肉身凡胎,这话从何说起呀!不过席志宁这个庙祝,既看庙又干石匠活,和我干同样的事,这却是事实。
听庙前村的吴瑞卿先生和宝鼎村的潘子平老人讲过,后土祠因在高崖上,俗称上庙。站在山门前向西南望,大约二里多远的地方是下庙,下庙门口悬挂着和于右任过从甚密的武缵绪用汉隶书写的木匾“汉武帝得鼎处”。此匾如能保存下来,能不算“中华名匾”吗?
《荣河县志·文儒卷》载:“武缵绪,字绍先,思雅村人。山西大学西斋毕业,善隶书,苍劲可爱,为荣邑一时之冠。……清延捕于右任,绪暗地救护兼助赀财。民国20年,于为南京政府监察院长,电召绪进京并汇川资,促速登程。到京后,因水土不服致疾,归里卒。”至今,荣河一带还有不少武先生练字的故事流传。原荣河县元至正年间后土庙的石旗杆和吕祖庙戏台石柱上的对联,均出自缵绪手笔。当地人以收藏武先生墨迹为荣。如能搜集整理,付梓刊印,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书法成就,实在很有必要。
2007-6-13 09:07 回复
YY无罪FQ有理 0位粉丝
10楼
我曾产生过为后土祠请隶书名家写《秋风辞》《宝鼎之歌》,由我上石镌刻立碑的念头,这主要受到越望进先生“让书法走出展厅,走进千家万户,走到风景名胜区去,成为永不撤销的展览”这一倡导的启示。也殷切地希望刘炳森、夏汀平、张文栋、王祥之、赵望进、王朝瑞……都应在后土祠留些东西,更希望有识之士关注张仪、薛道衡、王勃、薛稷、薛瑄故里,关注后土祠,关注秋风楼,关注黄河文化,对万荣县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普及,倾注满腔的热情——小民这厢提前致谢了。
为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用隶书处理了《秋风辞》后附鲁迅先生《汉学史纲要》里的话语,并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第一句“茂陵刘郎秋风客”自刻了印首章,并自拟道歌:
李贺才高气轩昂,
不称帝名偏呼郎,
个中滋味当意会,
故作秋风引首章。
意思是说李贺学问好,诗写得漂亮,有骄傲的资本,所以显得气宇轩昂,人们称刘彻为帝他偏直呼为“刘郎”,这话里面的味道,很值得我们体会。所以我拿它刻制成《汉武帝秋风辞》书作的引首章。汉武帝去世后,埋到茂陵,因他写了《秋风辞》,李贺把他称作“秋风客”。我们每个登临过秋风楼,吟咏过《秋风辞》碑文的游客,难道不都是“秋风楼过客”吗?
更多阅读
转载 美男王翰和他的GV作品 转载原色成熟美男2
原文地址:美男王翰和他的GV作品作者:山的那一边ed2k://|file|[ゲイ] [g@mes] 筋流 ~筋肉漢が満載!.mp4|2102064874|6E1
郑伊健和他的电影 (转) 郑伊健电影
...【郑伊健和他的电影】 (转)有很多人对郑伊健的走红总是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在俊男美女如云的娱乐圈里,他不能算是特别帅气,论起演技来,又似乎不算很出色,为什么能如此走红呢,有人甚至酸溜溜地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女孩子喜欢他?首先我想说的是
《九龙冰室》---一个瘸腿男人和他的那些故事 古惑仔7九龙冰室粤语
5年来自己都记不清楚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一个瘸腿男人和他的那些故事 ---------《九龙冰室》 “爸,我回来了!” 九纹龙能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英雄的回归 疲倦的城市,霓虹点点。在喧嚣
MatthewMitcham和他的男友 hurricane matthew
有博友要我发MatthewMitcham和他的男友的照片,今天发出来,真心祝福他们!也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管你的爱人是异性还是同性,同样的祝福送给你们,诚邀你们加入《爱情随笔》书写下你们爱情的点滴片段,浪漫情怀!真情美文,真正的E时代爱情!ht
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的感人故事二 刘翔与孙海平决裂
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的感人故事(二)信息来源:http://blog.cctv.com/detail_17185_111466_1.shtml#article_status9月18日那天,得知儿子和刘翔等人要来,老人午觉也睡不踏实了,很长时间没有和儿子见面,她想儿子,一遍遍擦着和儿子手拉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