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别林,他是第一位突破国界,被全世界所喜爱的喜剧明星,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他的表演艺术、肢体语言是默片时代的经典,乃至于功夫明星成龙的动作片都在其中获得很多灵感,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同情社会底层,其电影作品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饱含人道主义精神,这让卓别林从一位伟大的演员荣升为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出演这样一位表演艺术大师,对于演员个人的演技要求是非常的高的,《钢铁侠》的主演小罗伯特·唐尼向导演理查德·阿藤伯勒毛遂自荐,击败了候选人达斯汀·霍夫曼、罗宾·威廉斯、比利·克里斯托,赢得了这个出演卓别林的机会,并以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奖。
在这部纯粹的呈现表演艺术,向大师致敬的作品中,小罗伯特·唐尼用精湛的演技演出了卓别林的一生,在电影最后,当卓别林的真实影像和唐尼饰演的卓别林交替出现的时候,我觉得两者已经合二为一了,他就是卓别林的再世。
影片中演员演员表演的教科书来加以揣摩和学习。喜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笑容易,而生活中的许多苦涩却并不为外人所理解,小罗伯特·唐尼很好的表现了闹剧、喜剧之外卓别林的悲伤与沉静,如同《喜剧之王》之于周星驰,在《卓别林》电影中我们看到一个喜剧演员一生的成长与悲欢。电影中包含家庭、艺术和社会政治三个维度。家庭维度,主要讲述了他与母亲、他与自己的四任妻子的感情纠葛,这里面还有他昔日伦敦时候的初恋,那女孩儿的形象成为他此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原型。在艺术维度上,我们看到卓别林从舞台剧演员,来到美国,在新兴的电影功业面前找到自己的新天地的过程,浓缩的是一部电影早期历史,他从演员到自己成立电影公司,掌控自己的作品拍摄,他出演了很多流浪汉,却身着标志性的上流社会绅士服,充满了反讽色彩。这个艺术形象不但成为卓别林个人标志性形象,更已经成为喜剧的标志性符号。喜剧真正的精髓就在于讽刺性,但是这种讽刺是对权贵的讽刺,是对底层人的同情,绝不是赵本山式的对弱势残疾人的讽刺。在这两天线索之外,我们还看到电影拍摄到了“麦卡锡主义”泛滥时代下的美国,今天看来卓别林的很多立场、主张并没有什么过激之处,但是在那个时代却被当做共产主义者加以监控,最终他被迫前往瑞士,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电影的最后,老年的卓别林站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背后放映的是《城市之光》等他最经典的作品,他一生拍摄主演了80多部电影,大部分都在30岁之前完成,这本身也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我在看完这部传记片之后又找来卓别林的影片重温其中经典的段落,在理解他的生平以后才更理解他作品中的深情。童年贫寒的际遇、母亲患有精神病,他和家人分开不得不进入救济院,后来又称为流浪儿······这些际遇对他后来的表演影响是如此重大。《大独裁者》结尾中那段精彩的台词,是对黑暗时代中的人们的告诫与警策,影史上最经典的桥段,唐尼再次说出,依旧让人觉得意义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卓别林的女儿杰拉丁·卓别林饰她自己的祖母(即卓别林的母亲)。电影虚构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作者,在采访老年的卓别林,写他一生的回忆录,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了这个虚构的角色。对于喜欢卓别林和喜欢小罗伯特·唐尼的影迷来说,这部作品都是不容错过的,电影改编自卓别林自己的自传,这本书也值得一读,他见证了电影和那个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