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苏格拉底式”的爱情悲剧 苏格拉底说爱情

原文地址:“苏格拉底式”的爱情悲剧作者:雷明

爱情,不要苏格拉底

文/雷明


[转载]“苏格拉底式”的爱情悲剧 苏格拉底说爱情

[背景]:

这个世界上,最理性的人是谁?

大概,是苏格拉底。

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去评价是非、用逻辑追求真理的人。作为理性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甚至教出了柏拉图这样伟大的学生。

这个世界上,最会辩论的人是谁?

大概,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什么是道德?”

学生:“不能骗人,这是公认的道德。”

苏格拉底:“与敌交战时,我们为了取得胜利想尽办法欺骗敌人,这种欺骗道德吗?”

学生:“欺骗敌人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

苏格拉底:“儿子生病又不愿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这种欺骗道德吗?”

学生:“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什么才是道德呢?”

学生:“我糊涂了,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请您告诉我吧!”

苏格拉底:“道德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含义,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道德。”

苏格拉底善于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错误、自我否定。他的这种方法当时叫做“辩证法”或“产婆术”(即“为思想接生”),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使用“辩证法”一词的思想家。

这个世界上,最受气的丈夫是谁?

大概,还是苏格拉底。

不知道是不是理性的大脑进了水,苏格拉底特意找了个集丑陋与剽悍之大成于一身的太太。他试图用自己的理性、逻辑和辩证法把悍妇教化成贤妻,把婚姻当作一次自我挑战。

老先生的下场很凄惨,他最终发现逻辑没用,辩证法也没用,太太的理性永远难产。终于,他被家庭暴力收拾得不敢回家,只好四处游荡,在与陌生路人们辩论的过程中成了一位远近皆知的大哲。

[正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为苏格拉底不幸的婚姻生活默哀!

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个人对苏太太的同情更甚。苏太太本是一介女儿身,却要和一个精通逻辑归纳,且能言善辩的丈夫一起生活,想想都禁不住替她难受。每天听着丈夫的“因为……所以……你错了!”便是有那似水的柔情,早晚也会被冷冰冰的理智百炼成钢。既然河东狮吼能逼出哲学家,为什么知乎者也就不能逼出个母夜叉?窃以为,这老两口子之间到底是谁先招惹的谁,难说得很!苏格拉底绝顶聪明,但他错就错在太自信,不仅试图用逻辑解决爱情问题,还打算用理性推导出夫妻间的是与非。你看看人家这傻气冒得多有水平,要不怎么说大哲学家都不是一般人儿呢!

爱情这东西有道理可讲么?掌握三段论就能当情圣么?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先从逻辑推理中演绎出点儿浪漫来给我看看。

今天,虽然时间的滚滚洪流早已让这个世界面目全非,但男女之间那点儿事却丝毫没有进化,一如既往的无理取闹。有趣的是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同样也是遍地开花,而且居然女性居多。尽管这些孜孜不倦的女士们没有祖师爷的睿智和造诣,但在执着和求索精神上却尤有过之。她们的钻研动力来自爱情的挫折,她们的研习目的在于获得爱情、摆脱哀怨,所以尤其热衷于有关爱情变化的哲学思辨。

你不信没关系,我立刻就能介绍她们给你认识:

第一步:既然是变化,她们关心的自然就是变化的原因,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专门用来探讨原因的逻辑关键词——『为什么』。

第二步:上Google,在『爱情』这个大范围里搜索这个关键词,不管你用中文、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保证你都能立刻找到成千上万这样的苦人儿。

逻辑关键词:为什么

用“为什么”来提问,是苦人儿们最常见的套路,她们打算用“因为-所以”这样的逻辑推导来为自己爱情的变化找原因。

当真找得到原因吗?找到了又如何?

问题:我很痛苦,为什么他就像没事一样?

解答: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的阿吉夫•纳瑞比博士曾经对一组18到40岁之间的女性进行过试验,她们都有6个月以上的浪漫史,并且感情宣告破裂16周左右。这些女性在失恋后无一能摆脱感情阴影,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她们大脑细胞活动进行了监测。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2—3倍,因为女性产生抑郁情绪的大脑区域,脑细胞活性要远大于男性。这一结果被刊登在《神经学》上,那是美国最权威的神经医学学术期刊之一。

换言之,答案特简单——男女脑细胞活性的差异决定了你就是比他更难受。谁让你是女人来着?你还别惦着变性,那种手术不开颅。

呱噪:他不像你那么痛苦就该被诅咒?就一定意味着你的感情没价值?你比他痛苦就意味着你付出更多?你付出更多就意味着你吃了亏、上了当?

姑且不论这些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你比他痛苦的神经学根源,所有这些逻辑递推还有任何意义吗?“女性产生抑郁情绪的大脑区域,脑细胞活性要远大于男性”,这个客观规律就好象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痔疮一样简明,和理性、哲学、逻辑有任何关系吗?

那你还琢磨它干吗?

问题:为什么我会失恋?

解答:因为你是一个生活在普通社会中的普通人。

《爱——挫折的诗意》一书的作者Sendra•M•Lam女士曾经通过互联网对女性失恋经历进行过一次跨民族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为了避免把小孩儿过家家也计算在内,她把统计的起止年龄定在了17-35岁。该调查一共获得了1900余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西方女性在17-35岁之间平均失恋3.62次,东方女性1.71次。其中女性失恋经历最少的国家是印度,14份问卷中只有1人有过失恋经历。别忙着羡慕,在印度呆过几天你就知道宝莱坞的爱情电影统统撒了谎,人家那儿种姓森严,至今不时兴自由恋爱!

呱噪:失恋了?几次?一次说明差得远,二次属于正合适,三次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四次以上也就该换个问题了——“为什么失恋的总是我?”答案特简单,因为矫情呗!失恋四次还没学会既来之则安之,这不是矫情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谁不想初恋到白头?但是细细品,就能品出自命不凡来。如果苏格拉底活着,他老人家一定会反问:凭什么你就不能失恋呢?

问题:为什么爱情如此脆弱?

解答:我不知道今天的爱情变得多结实才足够,但我知道这东西一旦经过理性权衡就是脆弱的。

马斯洛老先生之所以成为现代心理学鼻祖之一,就是因为他在1968年成功地排列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这5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越低级的需求越强有力,越高级的需求越希缺。现在看到爱情在人类需求中的尴尬位置了吗?论必要性它比不上生理和安全,论希缺性它又不如尊重和自我实现,不上不下,既非必不可少也非宏伟远大。

所以在《好想好想谈恋爱》中,饿急了眼的毛纳疯抢诗人那块干面包并不是爱情的堕落,纯属生理需要大于爱情需要的正常反应。

呱噪:别跟我提徇情。我敢对任何人说,徇情行为属于心理耐受力不足和价值观偏执共同造成的心理崩溃,恰恰是“不理性”的典型表现。既然如此不理性的行为都能接受乃至陶醉,那还何必一脸深沉地纠缠于“为什么”呢?

我知道徇情的小伙子里的确有不少像罗米欧那么帅,但我还是要说他偏执!知道苏格拉底为什么被他老婆打出家门么?

就是因为他比我现在还理性,所以更讨厌。

问题:为什么男人不能专一?

解答:因为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是从动物变来的。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大多数雄性动物的天职就是和其它雄性竞争,并在胜利后为尽量多的雌性授精,将竞争筛选的优秀DNA尽量广泛的遗传下去,以提升种群素质。人类虽然高度进化但依然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动物属性,所以和《圣经》卖的一样多的恰恰是色情出版物,比如《花花公子》。

如果达尔文的一家之言还不能说明问题,那我们不妨寻找一些生理依据。男性的精液中有三种不同的精子,每种都有不同的任务。“获卵(egg-getter)”精子负责为卵子授精;“阻拦(blocker)”精子聚集在一起阻挡异体精子的入侵;“杀手(killer)”精子攻击并杀死异体精子。你觉得这支精子大军的构成是为了一夫一妻制而准备的么?(《SpermWars》, by Robin Baker 1995)

呱噪: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所有规则存在的前提,就是有约束的客观必要。

所以当道德宣布“男人应该专一”的时候,请记住那是“基于理想化的要求”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必然。类似的道德约束之所以会在世界上存在,正说明男人的本性就是不专一的,不管教不行!

类似的“为什么”还有很多,比如他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他欺骗了我,为什么他不理解我,为什么爱情这么累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本身其实就是答案:

女人比男人容易受伤。

大多数女人都会失恋。

爱情本来就是脆弱的。

男人的天性便不专一。

……

对这种显而易见客观事实一本正经地刨根溯源,正是无法接受现实的弱者表现。这些声音看似疑问,实乃要求:要求男人比女人更受伤,要求女人最好不失恋,要求爱情变得更牢靠,要求男人比狗还忠诚。但她们自己恐怕也知道这种关于爱情的要求不太现实,于是用『为什么』来点缀一下,一本正经的谴责或感叹,呜咽着呻吟几声罢了。

产婆术无法把悍妇变成美娇娘,因为悍妇就是悍妇;哲学思辨也不能让《花花公子》破产,因为男人就是男人。既然客观现实改变不了,又不想像苏格拉底那样逃之夭夭,恐怕就只能接受它,因为爱情这东西吧……
它就是爱情。

爱情关键词:是什么

谁敢给爱情下个定义?反正我不敢。

但试着在爱情里找点儿规律却并不太难,因为传统教育善于用『最好如此』代替『实际情况』,这种对“理想化要求”与“客观现实”的混淆让我们方便了许多,一边批判一边就把『是什么』捋出来了。

理想化要求:爱情是有对错的。

这样的文字并不少见,尤其在神圣的课本上更是比比皆是。我们从小就被迫接受了关于爱情的一系列判断标准,比如“什么什么爱情是健康向上的”、“什么什么爱情是虚荣的”,每个标准都振振有辞,一副苏格拉底式的严肃高深。

『是什么』:

爱情可以被别人界定么?爱情之间有高低之分么?爱人之间的是非有评价标准么?当着自己,丈夫管老爸叫老爸;背着自己,老爸管丈夫叫大叔,不知这种爱情算不算健康向上呢?反正现在不管是香港高官、奥运冠军还是诺贝尔奖得主都流行这个。

爱情没有是非对错,所以也没有套路可循。即使把这次失婚的所有细节都琢磨透了,下一个男人又变了。难怪张爱玲说爱情的道理就是不讲理,这话言之有理。

理想化要求:爱情应该恒久远。

或者叫永不磨损、永不变质。这个憧憬来自歌曲、诗歌或钻石广告,那些抱怨爱情不再浪漫的人大多数都是被这个观念给害的不浅,她们期待爱的永恒,却把责任的永恒误会成了感受的永恒。

『是什么』:

爱情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激情演变为亲情,由亲情演变为依附;爱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追求变成平等,由平等变成一体化,即使从一而终的爱情里也没有永恒可言。

爱情的各个发展阶段,越靠前浪漫越重要,越靠后责任心越重要。如果到头来发现对方责任心不足,那也不用问为什么,因为他就那样。你可以谴责,但不要期望通过谴责制造一个忏悔的圣徒;你可以试图感化,如果你打算自虐的话。

理想化要求:爱情是忠贞的。

不知道《廊桥遗梦》的编剧对此做何看法?不过在所有主流的教化场所,这几乎都是用来衡量爱情质量的前提。当这种期待被极端推崇之后,我们就看到了以“无性经历”为门槛的征婚广告,这时偏偏没人记得《红楼梦》里那个四处讨人家唇上胭脂吃的宝哥哥。

『是什么』:

除非非法禁锢,否则天长日久的爱情里不存在可靠的忠贞;即便是把他栓个结实,人家照样“身未动,心已远”。

爱情的忠贞只能是相对的,我们中国人对此早有至理名言:百善孝当先,论心不论迹,论迹久病床前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红尘世上无君子。

理想化要求:爱情是神圣的。

但凡措辞能稍微靠谱一点儿,我也不愿意和这个结论对抗。爱情可以说是美妙的,也可以说是精彩的,甚至可以说是高贵的,但神圣两个字从何而来?神化爱情正是因为人类爱情本身的不堪,它是为了维系一夫一妻制的稳定而不得不撒的谎。结婚时的誓言当真管得住爱谁不爱谁?要知道你是向上帝宣誓,而丘比特的顶头上司叫宙斯,根本不归上帝管。

『是什么』:

完整的爱情过程就是一特通俗的事儿,说到本质也就是掺杂了一点浪漫过程的居家过日子。虽然中国有梁山伯和祝英台,西方有罗米欧和朱丽叶,但人家那是运气好,爱情在发展到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儿之前就夭折了。

幸亏夭折了,不然等罗米欧老到该得前列腺炎的岁数,一到晚上就跑二十趟卫生间,上哪儿找旷世绝恋的感觉去?

爱情是感性的,是没有是非对错的,是不断动态变化的,是通俗而实在的,并且只有相对的忠贞。这段关于爱情的颠覆性描述虽然不中听,却更接近人性的本质。以这个描述为基础去衡量爱情中的得失,至少不用再忍着疼痛研究形而上,四处扣问『为什么』了。

人类最傻的行为莫过于和自然规律对抗,其中就包括和爱情讲道理。强大如苏格拉底,也只是对抗了爱情本相中一部分就沦落到无家可归。当然了,人人都有坚持思维独立的权利,所以问再多的『为什么』也是自己的自由。再说了,弄不好又整出一哲学家来。

谁知道呢?

【推荐阅读】:

小明的招贤公告爱上已婚男人的法律纠葛

风情VS矫情天体海滩和“那点破事儿”

聪明的“吃亏”“望夫成龙”的技术含量

疑似“焦虑扩大症”?“犯贱”还是不“犯贱”?

走光春光乍泄在有意无意之间测测他的“偷腥”指数

你的心灵“环保”吗?替你详解“窝里横”

“男人的数量”与“爱情的质量”幸福江湖,无招胜有招

“同学聚会”的浮世绘明星情变,面对危机还是“腕儿”!

男人干家务:琐碎中的大道理性高潮与安全感

女人埋单的动机分析金婚,是“耗”出来的!

新娘都有“太太”命吗?当“完美男人”变成“错误老公”

红楼金钗们的前世今生『超炫怪癖』之坦白从宽

男人坦白:俺的性压力......60's、70's、80's,眼中世界各不同!

赞美的含金量女人40,做尤物的升级版!

夫妻间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你有没有“杀人”的天赋?

详解男人的十种“拒绝”如何歼灭“失恋燥狂”?

做个幸福的“中产”都市白领,给爱情嗑药

谁不敢让喧嚣落地?雷明出书,张越作序

“撒谎”的段位研究似梦还真的“旅途艳遇”

不做爱情的“冤大头”三十而“不立”

你是不是“旺夫女”?夫妻逛街,面条PK巧克力

Party上,男人的那些小伎俩初次约会,盯紧男人的什么?

那些属于男人的异想世界别把那么多“男人”放在心里

立场,骨子里的性感打破幸福“模式化”

看不清自己,看不上男人爱的婚姻只有7秒

【我的小说】:

三人舞(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嫁个有钱人(一)(《说出我的秘密》)

三人舞(二)(《郁闷—晨晖心理档案》)嫁个有钱人(二)(《说出我的秘密》)

三人舞(三)(《郁闷—晨晖心理档案》)嫁个有钱人(结局)(《说出我的秘密》)

三人舞(结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梦魇(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道具人(一)(《说出我的秘密》)

梦魇(二)(《郁闷—晨晖心理档案》)道具人(二)(《说出我的秘密》)

梦魇(三)(《郁闷—晨晖心理档案》)道具人(结局)(《说出我的秘密》)

梦魇(四)(《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梦魇(结局) (《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交际花(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死亡本能(一)(《说出我的秘密》)

交际花(二)(《郁闷—晨晖心理档案》)死亡本能(二)(《说出我的秘密》)

交际花(三)(《郁闷—晨晖心理档案》)死亡本能(结局)(《说出我的秘密》)

交际花(结局)(《郁闷—晨晖心理档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5785.html

更多阅读

陶渊明的爱情故事与《自挽歌辞三首》 拟挽歌辞其三

有的人说,爱是一杯水,可以清清淡淡,也可以浑浑噩噩;有的人说,爱也是一杯酒,可以不喝,可以喝一点,可以带有微微的醉意,也可以伶仃大醉;也有的人说,爱更是最极端的,当苏格拉斯叫柏拉图选择最大的那颗麦穗时,柏拉图一无所获,因为在选择爱的过程中,你

电影《破舱》渔舟恋人的爱情悲歌-柏拉图式的表亲之恋 破舱

《破舱》导演阐述(深度解析电影破舱:汝阴河上的爱情悲歌)——整部电影都围绕“破舱”二字进行着,影片前40分钟破(破景破物破房),后40分钟舱(大船小船渔船)。影片最后的黑白镜头画龙点睛,一叶汝阴河边的破舱相继呈现出社会基层的面貌,基层人

荣格和女病人的爱情_雨后草 爱情病人百度云

荣格和女病人的爱情我的名字叫史碧爾埃,我曾經也是一個人類。這本日記和書信集是以這個句子為首,在七七年於瑞士一家醫院被人在一箱行李中發現,一直到近幾年才得以公開,寫的人是週旋在榮格和佛洛依德之間的一名女子,莎賓娜.史碧爾埃(Sab

声明:《转载 “苏格拉底式”的爱情悲剧 苏格拉底说爱情》为网友鬼龍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