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电影锡剧《双珠凤》 锡剧双珠凤

再品电影锡剧《双珠凤》 锡剧双珠凤
我这个戏盲,平生第一次认真观看的戏曲,就是今年四月在网上观看的电影锡剧《双珠凤》,从此,把我带进了戏曲的艺术殿堂,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锡剧,看了几乎大部分锡剧经典剧目,听了沈佩兰、梅兰珍、姚澄、卞雁敏等大师的唱腔专辑,进而又爱上了京剧,迷上了程派、张派以及各流派的老生,再之后,又迷上了昆曲。看过昆曲和京剧后,回头看锡剧,感觉到了锡剧的局限与不足。尽管如此,并不妨碍我依然几乎每天都要听几曲我喜爱的锡剧唱段,比如,电影双珠凤里的唱段,悲蝉,救风尘,劝娘娘,时不时还跟着哼上几句,感觉特别轻松、愉悦。我为此常常暗自思索,为什么我如此迷恋电影锡剧《双珠凤》?
最后的结论,就一个字:雅!这在地方戏曲里,尤其难能可贵。 《双珠凤》的“雅”,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意雅。《双珠凤》是一个屡见不鲜的才子佳人题材。传统剧目的才子佳人故事,大都是见色生情,因情而乱。昆曲《墙上马头》的书生裴少俊和小姐李千金最猛,一见钟情,花园私会后,居然同居生下一双儿女来。《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第一次见面,几句话没说,就“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西厢记》的张珙和崔莺莺、《玉簪记》的潘必正和陈妙常,没几个回合,就暗度陈仓了。和他们比,文必正和霍定金的爱情,就显得格调高雅,他们因欣赏彼此的才情而相爱,一个是“妾身非君誓不嫁”,一个是“除了小姐誓不娶”,面对阻力,他们彼此信守誓言,一个抗婚不惜焚烧堂楼,千里寻情郎;一个误以为对方已死而“誓不娶”,如此忠贞不渝的爱情,如何不让我们观众回肠荡气啊。
音乐和唱腔雅。《双珠凤》的音乐和唱腔风格,是我看过的锡剧里最能展示锡剧“轻松、欢快、婉转、细腻”特色的剧目。给我印象最深的片头音乐,在竹笛、、二胡、扬琴、竖琴等江南丝竹的伴奏下,如行云流水般扑面而来,是那么流畅、优美、婉转,不到2分钟的片头音乐,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欢快、明亮,在一声低沉的锣声中,转入下半部分,婉转,缠绵,如泣如述。似乎是对剧情的浓缩和展示。唱腔也很经典,《一朝春风遍地青》、《枝头鸟儿》的抒情,《我为小姐珍珠凤》倾情,《南阳虽好莫久留》的情真意切,《灵堂私吊》的如泣如述,无不脍炙人口。
表演雅。这一点,是我喜欢《双珠凤》的重要原因。徐洪芳老师通过眼神,身段,表情,唱腔,念白,非常精准地把小姐霍定金在不同剧情下的心理路程表达的生动传神,少女的羞涩、怀春,大家闺秀的端庄、内敛,坚贞少女的一往情深,无不纤毫毕现。徐洪芳的表演,和京剧、昆曲里的大青衣、闺门旦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创新雅。在我看过的锡剧剧目里,《双珠凤》是唯一有创新意识的传统剧目,这在小戏种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小戏种的地方性,即是生命源泉,根植于地方,是他们的生命所在,又是他们的短板作所在。将他们困在了地方,难以向全国推广。主要体现在,一是地方方言浓郁,外地人难以听懂。二是,艺术相对粗糙,尤其是对身段、舞蹈、念白不讲究。三是立意民俗化,有时难免流于低俗。为什么同时期出品的电影锡剧《珍珠塔》,虽然被许多观众推崇,但是,我怎么看,怎么不喜爱。有一个总体印象,就是俗,土。为什么大师主演,我还有这种印象?当然,这有很多原因,比如,主题,立意,表音乐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念白、唱腔带有过于明显的地方方言。相反,《双珠凤》的念白和唱腔,用的大体是吴语官话,我们外省人,大都能听懂,便于推广,显得相对雅了。《双珠凤》的创新,体现在明显学习了一些昆曲的表演,比如身段,就明显讲究很多,还有在问心庵的唱段,有了优美的舞蹈,道具也用上了昆曲常用的折扇和团扇。念白虽然感觉还是散白,但明显比其他锡剧更讲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4230.html

更多阅读

佳片U约 英国电影:《野鹅敢死队》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佳片U约】英国电影:《野鹅敢死队》[影片海报][热诚推荐]《野鹅敢死队》作为一部描写非洲事务的故事片,其最大的亮点在于真实地暴露了非洲大陆动乱的根源-------一直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肆意掠夺造成

声明:《再品电影锡剧《双珠凤》 锡剧双珠凤》为网友烟花不堪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