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演马头精的不似陈先生般的貌美,翰宫美人们对女主可能会少喷吧。在下看到介个马头精的故事忽然就想到了小时候看的一则连环画-----马头娘(蔡志忠先生《六朝怪谈之马相公/马女》)。讲的是一匹马爱上了女主人,被女主人的爹看出来以后就被杀掉并剥掉皮晒在庭院中,后来马皮把女主人裹住卷上了天飞到一颗树上,众人追去时只看到一个大茧和里面吐丝的蚕。当时还觉得惊悚。如今看到马头精的故事就来了兴趣去查了马头娘的资料。原来马头娘和咱蜀地的蚕神颇有些渊源。
马头娘传说中是马首人身的少女(与地狱里的马面是否为亲戚?还是少女)。据《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高辛氏时,蜀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父找回,即以女儿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奉为蚕神。
《山海经.海外北经》和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亦载有相关传说。
任小然:两个版本,故事相似,说的都是那匹马,地位卑微的马,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并因了一种爱的实现期望出生入死,希望能够得到它的爱情。马指的其实就是地位卑微地下的男人,就像青蛙爱上了公主,地位悬殊一诺千金不惜赴汤蹈火的爱情。它从来不曾设想对方是否也在爱着它?在绝望之后,它即便被暴皮于庭,也卷女而去,因为它的词典里,是没有温文尔雅、克制忍让这样的词汇的,它不知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它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它只要拥有。在主人杀掉它之后,它便毫不犹豫地用狂暴、野性、霸道永久地占有了“爱情”。这注定是个悲剧。
百度百科里是介麽说的:
①蚕神的雏型,一开始即为女身;尚未与马相联系。《荀子·赋篇》有赋五篇,其四《赋蚕》中有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②言蚕身柔婉而头似马。但《周礼 注疏》卷三十《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解释:“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贾公彦疏谓:“蚕与马同气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气也。”
③后人据此将蚕与马相糅合,造出人身马首的蚕马神。最早记其事者,据称为三国吴张俨所作之《太古蚕马记》,一般学者疑是魏晋人所伪托(详见程毅中先生《明代小说的盗版与伪托》)。其事具载于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云:“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以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上尔下虫)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案:
天官:‘辰,为马星。’蚕书曰:‘月当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也。周礼:‘教人职掌,票原蚕者。’注云:‘物莫能两大,禁原蚕者,为其伤马也。’汉礼皇后亲采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菀窳妇人,先蚕者也。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④宋戴埴《鼠璞》卷下《蚕马同本》条云:唐《乘异集》载,蜀中寺观多塑女人披马皮,谓马头娘,以祈蚕。……俗谓蚕神为马明王菩萨。
百度中国神话吧《蚕女》:据传大本营在四川的蚕神,被称为“马头娘”,雏形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在欧丝之野树上欧丝的女子,因为《荀子》中提出蚕的头部类似马头,后世便借此附会了蚕马的传说,《搜神记》中写上古时有女子牵挂外出远征没有消息的父亲,便对家里的马戏言如果马能迎回父亲她便下嫁,结果有灵性的马果然接回了女子的父亲,并因女子不能兑现承诺而愤怒跳跃,女子的父亲便杀死马,将马皮放在庭中。马仍英灵不灭,一日突然卷起女子而去,父亲久寻不着,终于只能在大树枝上看到化身为蚕的女儿。故事题材冷辟大胆(人兽恋),剧情悲惨哀怨,但在《搜神记》一片冷静清晰克制的笔调中无丝毫洒狗血的感觉,偏偏后来有人继续附会,给故事安置上蚕女骑此马飞降拜别父母,并称自己以孝义被太上授九宫仙嫔的结局(事见《原化传拾遗》),令人颇感无趣,尤其所谓旧有蚕姑庙香火鼎盛,冠绝德阳,实在更是无从可考的说法了。
而“白马化蚕”倒是在杭嘉湖蚕乡流传了一千多年,流传最广当数浙北蚕乡。民间传说把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含山镇境内的含山,视为蚕神的发祥地和降临地,含山清明“轧蚕花”习俗便由此而生,含山也由此成为杭嘉湖蚕乡的“蚕花圣地”。据史料记载,含山清明“轧蚕花”活动始于唐代。唐代乾符二年(870)始建含山寺(包括蚕花殿);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始建含山笔塔。据说含山有“十六殿”“十大景”,其中马鸣殿也叫蚕花殿,供奉马鸣王菩萨(亦则蚕花娘娘),香火终年不断。正清明最为热闹,其活动的重心就是祭祀蚕花娘娘。
红袖飘说:“蚕为女儿生,这道理一直是明白的。但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马与蚕会有什么关系。我想这并不能说明我缺乏想象力,但这肯定能说明,先人们的想象力的确是超常的丰富。庄周梦蝶算得了什么,梁祝化蝶又算得了什么。看看,人家马也是可以化茧成蚕的。虽然《搜神记》的原意,并非着重于爱情。事实上,女子与父亲背信弃义,女子纵然化身为蚕造福人类,也无非是形势所迫,为马皮所挟持。可是父亲错了么?他自然有他的立场与理由。他代表着的,不仅仅是父亲吧,我想,应该是包含了伦理、常规,如同鹊桥会里的王母娘娘,如同白蛇传里的法海。长久以来,这样的世俗势力一直存在,且总是强势群体。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追求的是道德常理。一旦逾越了世俗标准,必会遭受坚决的镇压。所以骏与桑,一畜一人,门不当户不对,便是在《搜神记》这样的志怪小说中,也是无处容身,难逃暴皮于庭的下场。但是,我仍然愿意相信它是一个爱情神话,愿意相信,桑与骏,是爱着的。蚕,原本就应该是爱人的怀抱,长相厮守,最终羽化成蝶。”PS:《搜神记》里另一则人兽恋的故事-----盘瓠,素大欢喜、大团圆。
白龍的痴情让人感动,如果月娇没有嫁人,那他们会幸福。如果他遇上的月娇是村长夫人那样的,或许也能成全自己的心愿。但月娇有夫有子,她就是古代一传统良家妇女,不似戏文里风情万种的女主,她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就算她是转世的租狼,她亦不记得过往,所以对白龍的行为完全不理解、不认同。而此剧不是专为了白龍的痴情设立剧情,也不是为了白龍和租狼再续前缘,是为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钱财干坏事、不要为了心中的一个执念破坏别人的家庭,可能还有提醒人们不要虐待动物吧。
癡情白馬戀主人,誤做淫賊惹禍災;
痟貪少年欲好額,賣某做舅真悲哀;
有銭难買背後好,弄家散宅不應該;
世間後悔無藥醫,腳踏實地見未來。
白龍的痴情,只针对他的租狼而不是月娇。如果月娇跟了白龍,而白龍有天发现租狼另有其人,那月娇就只有被抛弃的命。罢过小言里往往会将剧情设定为痴情的男主虽然和旧情人破镜重圆但心中始终放不下日久生情的替身女主,最终在两个女人之间选择了后者;也有此心不变忠于旧情人的,显然替身女主就成了炮灰。
马头精的故事放到现实生活中,如果迷上帅气多金又痴情的“白龍”就与不争气的丈夫“金来”离婚的女子,不好说。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观念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天上掉下馅饼的事,还是小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