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达说籽料的皮色 和田玉带皮籽料

人说籽料辨别容易,有皮就是,有皮就好,但有几人会欣赏皮,有几人了解皮?皮是一种象征,就象人是直立行走的,但直立的有时会是猴子。我想有必要让大家了解如何看皮,这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辨别籽料的依据就不能不谈。先看些照片吧。



杨伯达说籽料的皮色 和田玉带皮籽料
这种籽料,有很厚的皮,因为它的质地是玉和石的混合物,我叫它浆籽料,混合的很均匀,石质有,但玉质也有,按比例体现玉性。若没这漂亮的表面,便一文不值了。通常包浆不会很好看,但因为红皮的缘故,即使不油亮也比较舒服。这是漂亮但不纯净的籽料,有人喜欢有人厌。



这是另外一种情况, 有干净的肉,有分明的浆,也有浆肉混合的地方,是个很奇怪的籽料:



这是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这里,你可看见设计者聪明,他把浆掏空,剩下干净的肉,这就料干净了,这是个人见人喜欢的蟾。



这个皮就比较正宗了,厚实但不超过一毫米。这是长在料上的皮,是长期渗透的原因,要知道在和田,你拿块磁铁随地一丢,或在沙地里搅和一下,上面就会吸上很多的铁绣渣滓,那里出的铜矿是露天的,有时连一整坐山都是矿,各种金属到处都是,所以籽料躺在沙地里,就有很多的机会被金属氧化物所渗透,尤其是浆,有时全部被渗透,有时渗透后又被水冲磨走……淡了,又接触另一种金属出现另一种颜色。上面的皮就有人说是水银皮,黑的。大多皮是铁锈造成的,所以会红,三氧化二铁是红的,我个人认为上面的是四氧化三铁造成的。有个经验你把真的红皮放在很热的环境,如溶蜡中,红会变的很深,就象上面的颜色,但不建议这样实验,毕竟红皮籽料都是天价。



这也是黑皮,很好的玉,光照下透、油!



与其相比较,这是个仿古料,颗粒很粗大



上面的料一点也不透明,闷啊,看它的样子就知道躺在土里有吸满了色,就象古玉,不过只是象,我见过古玉好玉质地,大多都在博物馆,民间则为何少好质地老玉呢? 其实仿的料就是这种质地最理想,有很深的沁,呵呵,还没雕就出沁了。这个籽料全是玉浆混合但不是溶化搅和均匀的那种。这种结合不太好理解。



这个籽料很白,大多地方细腻,但局部有少量花体现疏松,看这形状,辨证想想——有皮的地方是容易渗透的疏松之地,所以给流沙冲磨走了,细腻坚硬的地方则不容易被磨掉也不容易被渗透,就成了这形状且没皮。所以磨下去最深的地方皮色最深,因为疏松最好渗透吧。 弱点便容易被入侵:黑点集中的地方就是松的部分,这皮已经非常漂亮了



这个籽料很细腻,且油,是少见的高级籽料,大块的皮让它身价高高在上,看这皮,熟熟的,还没打磨就觉得舒服,其实这是很长时间慢慢形成的渗透,象这种皮加这样油亮,你就知道这个好的很的料,这料产在和田河下游,下游出这种好籽料,(以和田市参照,上四十公里出大籽料,但质量不太好,下四十公里出小料,质量很好,就在和田出手把籽料,且非常少) 带皮珍贵的籽料,看表面细细的毛孔,透光均匀,透亮皮,绝啊。老黄扬皮,很浓但不厚。上两个籽料打磨后就是透度理想的东西了。



绝品!这就是那个百毒不侵的大料,金包银。这肉就是羊脂的,和白布都比不出它色了



张皮特写,我常说好肉不长皮,就是因为很难渗透,结构致密,看她多薄的皮,可以渗透的物质拼命钻也就钻了这一薄层,透亮。没说的了



这也是一罕见的皮最标准的枣红,就象干红枣 请大家不要奢望这类皮,再有钱你也找不着,这是奇迹。

来看假皮:





这是假皮的一种:由于假皮是用来骗你相信这是籽料的,所以这个看上去象籽料的家伙也非籽料。是磨光料,是在人工环境里制造出来的。看这假皮,非常失败,他把这个料放在吸满染料的海绵上面,逐渐上去的,首先这颜色就鲜艳,其次看上去很死(相对好真皮,唤做活皮)。还有这颜色明显是从左面爬到右面逐渐变淡,这是地心引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原来做色时,色浓的一边,就是左边是在下面泡在染料里的。

这类假皮,会掉,很容易掉,烫水中一泡就会慢慢下来些,但不会褪光,若做了雕件很快就会明显变淡。这假皮做在料的疏松部位,因为好渗透,前面说过,好肉不容易留皮的。就象好翡翠细腻得没弱点就不太会变色或被汗水沁入。



这是比较多得,相对做得比较好得假皮,这类假皮明显都做在弱点之处,有不少是和田的山料(都是很青的),也有些新山料,非常白的(没用的很软,硬度6级甚至不到)。有的做在浆上,有的做在裂子里。都是枣红皮,因为这类皮用的原料和真皮一样是金属盐,所以不容易洗淡,但还是会变淡。至于怎么制作的我只好告诉大家,这个秘密只有维族人知道了,他们也决不会告诉我。*做皮有些人发财了。你可知道枣红皮的厉害,呵呵!大家可看看磨光料就是这种了,全是磨光的(也叫滚筒料、滚料)



这是假皮:假皮比较肤浅,颜色较鲜艳.有裂缝的地方颜色深一些,其他地方相对淡些.假皮与真皮的分辨,要*你多实践,多看,多问.光看书是不行的.

网友: 请教一下,是不是籽料在一般情况下皮越薄色越浓的越好?谢谢。

杨:其实这皮,你用想象想就知道如何是好了,至于厚度,好的皮不超过一毫米,但只要透亮就不管了,颜色自然浓好。看玉最好用纯纯的审美看,但至于料上的皮呢,这是很依赖长期多次的经验的。

真假皮的鉴定,先看些真皮的特点:这是我的手串,可以看见上面的皮是有些厚度的,这个料不白,但非常细腻,通常细腻的料若有好皮的就不会很厚,现在各位看见的就是只有一个毫米左右。有的会更薄,但都有点厚度,且这不象由外到里的逐渐淡出的染色。其实这类皮就是沁!呵呵,第一次听说吧,知道有些沁为何好看了吧。





这料的上部皮浓处居然有点白浆,要知道籽料的形成不是想象的从山上下来就直接磨好被人找到,很多时间他被埋入土中,皮也就是在沙土中和金属氧化物常年的分子热运动形成的,也许成皮后又被冲入水中,反复冲洗。浆相对疏松,其中的皮的成份自然就比其他地方容易脱离籽料,形成现在的样子。呵呵,就算作假恐怕也要等好几辈人了。

这可不是金包银啊 这是真皮,真正的籽料,赌石啊。 很便宜的,看这皮就感觉不是单纯形成的,浆啊,肉啊,全混和了,热水溶的淀粉加面粉然后搅拌冷却一样,然后形成皮,再冲掉,再形成……



这个雕是在市场玩时看见的,单看料质很细腻是籽料,但这上面的皮却很奇怪,有这么巧的事情,皮居然长在雕的上面毫无长皮的理由的地方,呵呵,光颜色就不对,大家好好想想吧

这个也有问题,很不容易看出来了:这个雕,是很不容易看出问题了,其实原来它是有皮的,现在——理由是巧雕,原因是加浓浓,大家可要防啊,时间一久会很丑——杂质显露,峥狞可怖。



这个俄料雕,为仿籽料,弄巧成拙,否则还不容易看出来 假皮沁,太鲜艳,还留在表面些,很假。



要知道,真皮的形成非朝夕,所以最细小的裂子,都会努力钻到底一但有列子上有皮,就基本都添到底,尤其细腻的料,很清楚,外面没什么皮,要有就只有钻在裂子里面才有机会渗透。外面一方面不容易渗透,另一方面,外面容易被水、沙磨掉。



这是雕好的件,真正的证明,我猜有些人在猜,这是什么料,看了这些,我想大家不用怀疑了,这里是不允许有籽料除外的任何其它的



大家注意看,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看见一块籽料的这半个和另半个。

由于籽料的毛病,这个料被切开,一半雕好,另一半就磨了磨圆,请除了细看没碰一面的皮沁之外,还请注意籽料和雕件之间的变化,颜色、透度……

呵呵,是很好很白,细腻的料啊

下面说说籽料在没皮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辨别,供大家批评指正。说到没皮的仔料,很多人都犯愁,尤其是光看照片,不理想的照片,所以现在给大家看的照片全都是放大,且清楚的,照相机是带微距拍摄功能的NIKON数码机。本来说看这类料,我原来是准备在最后才上的,因为这需要一些对打磨抛光的知识的理解。

这是个小牌,青海白的,可以看出它的光泽极亮,这就是玻璃光,是在抛盘(牛皮转盘加绿油——非常细的氧化铝)强力的摩擦下,磨出的,其实很多俄料和青海料都用这样的工艺来达到表面乱真的效果,若是籽料雕的,这样就结束了她美好变化的一生。还有这样的工艺叫抛光!



与抛光相对而言的就是打磨,打磨的意思非常简单,用细砂条(油石),来回磨,将雕刻工具造成的痕迹一点一点磨掉,细砂条一轮一轮换细,非常的消耗时间,最后用水砂纸就水将其磨到位。油石用的是从200-400目开始换三到四次直到后来的红宝石的1200目或更高,打磨一件稍微复杂的东西需要一整天,因为是手工的缘故,所以不会出现象机器高速抛光造成的圆滑面变一个个的小平面的现象,还保证了最终的亚光的效果。

这是个例子,没皮的籽料:现在给大家看的是个盘过不太长时间的童子的脸部,我要大家注意的是几个反光点,尤其是他耳朵上部,可以看出打磨的痕迹。这说明他被打磨得并不很细,你可以这样想:为什么不好好打磨呢?



可以看出童子打磨的粗糙感。因为只有好籽料是在亚光的情况下,经过常年的盘玩会出现极漂亮的包浆。这样的光泽才是柔和的,才是温润而不刺眼的,才是籽料最动人,给人涂油感觉的原因。在无皮的情况下,有些人会用非常不可思议的耐心把所有的地方用细金相砂纸将俄料或青海料的每个角落都磨光滑,这就给判断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尤其是在一些拍卖场所的精品,用便宜的料来好好打磨,用金相砂纸来做出接近老包浆的光滑效果。谁敢凭表面现象就一口确定呢? 所以看打磨是个方法,低级手段的假冒籽料是用玻璃光掩饰其表面特征的,高级手段是*非常细腻的打磨来掩饰的。所以正确区别籽料的打磨手段很重要。好籽料的打磨可以最终很毛糙,但是金子最终是要放光的。能体现油的感觉的,且能越来越体现的就只有籽料,象个才女,让你慢慢觉得美丽,最终无可比拟。

有些非常细腻的料,很马虎的打磨照样亮,几乎刚做好就给人油亮的感觉,就是所谓开门货,前面的手串还有例如下面两张,都是刚拿到手的,在灯光下所拍,颜色严重失真。只好看看反光了



总结下,看表面是抛光还是打磨,看打磨是亚光还是极细致的打磨,从而判断是真油还是打磨的好而亮。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需要长期的锻炼,有了把握可以相当准确的判断。当然青海料和俄料也有打磨得好的。也不容易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在棉布衣服上用力摩擦后看亮度的方法尝试,通常好籽料会显得非常的油亮。(不包括疏松的籽料) 青海料则会显得有点干,俄料则除了光亮,不太会让人感觉油。 我说的感觉是玩过好籽料的人才有能力掌握好的,都是极细微的差别,所以菜鸟最好别自以为是的用这些方法去买东西,但可以用有皮的确定的东西来做实验,等感觉非常可*以后再找没皮的籽料雕件买。

(百度文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3851.html

更多阅读

向南对杨晓芸说的话 奋斗杨晓芸挽回向南

向南对杨晓芸说的话前有个小女孩,她有个大玩具,她很喜欢那个大玩具,她时常把它抱起来玩,又时常把它扔在一边。有一天这个玩具坏了,她就不高兴了,她很想把它修好,她以为她能把它修好……可我不是你的玩具。在此之前,我认为你是世界上对我最

皮格马利翁四 萧伯纳戏剧图7幅 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

图11912年萧伯纳创作了话剧《皮格马利翁》(图1),与希腊神话的《皮格马利翁》不同,萧伯纳的戏剧的剧中人都是真人。神话中是皮格马利翁将他的雕刻品改变为人。萧剧中则是把一个贫民区的卖花女改造成为能按上层社会贵妇人的语言举止行动

陈晓农:陈伯达最后八年1981-1989

  陈伯达生命的最后八年,是在笔者陪伴下度过的,其中,有七年处于保外就医的状况。这段时期,他在权力部门的安排下,蜗居危楼,远离尘嚣,可生活中仍有一些波澜。对这一段历史,本书亦应有所交代。为避免书的篇幅拉得过长,笔者暂以陈晚年的写作情

陈伯达之子陈晓农谈“发展” 陈晓农谈中国政治

陈伯达之子陈晓农谈“发展”陈伯达之子陈晓农邓小平在中国讲了一句名言,当然全中国所有的官员从上到下都照抄不误,叫做“发展是硬道理”。 陈晓农说邓小平讲错了,因为邓小平不懂什么叫“发展”。他连发展都不懂,还谈什么硬道理呢?

声明:《杨伯达说籽料的皮色 和田玉带皮籽料》为网友小蝌蚪找妈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