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业务量不断上升,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硬件陆续改善及扩充,各项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医院的整体工作呈持续上升态势。为了推动医院各项事业顺利开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在人力资源的规划、配置、考核、分配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优化。定岗定编则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它是确定岗位和确定岗位编制的合称,前者是设计医院中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后者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定岗定编涉及医院目标的落实、员工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到医院运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为此,医院根据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必要开展定岗定编工作。
一.指导思想
医院定岗定编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医院现实情况,既要实行满负荷工作,又要考虑员工的身心承受能力;既要节约人力成本,又要确保医疗质量;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追求细节的完美。确保定岗定编能规范医院管理,科学地配置人力资源,并鼓舞员工士气,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定岗定编的原则
1.尊重现实原则
医院定岗定编首先应该遵循尊重现实的原则。目前医院所形成的人员与岗位匹配情况,与医院的目标、社会文化背景、管理体制、员工的执业理念、长期的工作习惯甚至个人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医院在不改变现有体制、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缩减和增加人员、员工的观念不可能很快改变等情况下,必须尊重现有岗位和人员的实际,只要能够通过定岗定编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对工作负荷与压力进行合理分解,对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进行合理评价,能够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全院员工的人力成本控制意识和效率意识,定岗定编的目的就可以说基本实现。
2.工作需要原则
定岗定编必须以满足工作需要为根本原则,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按照医院各部门职责范围和临床医技科室业务范围确定名称和编制数,不应因人设岗。
3.精简高效原则
即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精简冗员,使岗位与人员编制在配备上达到优化,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4.结构合理原则
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层次结构,使医院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以发挥医院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医院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用数量指标来监测的,但有些工作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因此,在定岗定编时,必须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6.动态调整原则
医院所处的环境及其各种条件变化越来越快,在某一时间段上做出的定岗定编只可能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意义。医院人力资源编制应该根据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等因时因地制宜,实施动态管理,以满足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旦某些关键因素产生新的变化,定岗定编就需要跟着进行调整。
三.定岗定编的主要依据
1.卫生部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
2.人事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3.卫生部[1994]第30号《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4. 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5. 国内同等规模医院的定岗定编经验。
以上文件和规范只是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加之个别文件制定的时间较长,目前医院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标准可能存在不符合医院实际之处。因此,具体实施定岗定编时,在坚持遵循以上文件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将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并参考国内同等规模医院的定岗定编经验,以使我院的定岗定编方案切实可行。
四.医院编制的总体框架
1.医院情况概述
***人民医院目前全院核定床位148张,截至2009年5月医院共有员工229人,床人比为1:1.55。
2.各类别人员编制标准
根据医院新调整的组织机构设计及医院病床将增加到200张来计算,依据1978年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二级医院基本标准以及按照景惠多家医院定岗定编经验,预编医院各类人员与总人数比例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200床医院各类别人员编制标准(单位:%)
类别 | 床人比 | 行政后勤 | 卫技 | 卫生技术人员比例 | |||||
医务 | 护理 | 药剂 | 检验 | 影像 | 其他 | ||||
1978年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 | 1:1.3-1.4 | 28-30 | 70-72 | 25 | 50 | 8 | 4.6 | 4.4 | 8 |
***人民医院 | 1:1.4 | 25 | 75 | 33 | 46 | 5.8 | 3.3 | 4.3 | 7.6 |
全院核定床位200张,床人比按1:1.4计算,应编制280人。按核定的标准全院行政后勤人员按25%编制70人,技术人员按75%编制210人。按照卫生部1994年《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的综合性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按此规定,医院编制技术人员应为176名,医院实际配置210名,比应编制人员增加了19.3%,充分体现了向临床医技一线倾斜,充分考虑了医院业务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
五.具体定岗定编情况
1.临床医生及护士
通过对医院数据进行测算,临床2008年医生每人每天管2床,根据同类型医院满负荷工作量情况以及医院实际,2009年内科、五官科、感染科按每人每天管4床核定,外科、儿科、妇产科按每人每天管3床核定(已经考虑了节假日、值班和梯队结构),病床使用率按85%计算。病区医生编制数计算公式为:
病区医生编制数=科室床位数*病床使用率/每医生每日管床数
各科编制1名门诊医生,其中口腔科编制2名门诊医生(口腔科有两把治疗椅),中医科4名门诊医生(包括针灸、理疗),门诊量按有效工作时间为7小时,工作负荷按《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的标准核定,标准详见表2所示。
表2 门诊医生诊疗效率(单位:分钟/人)
科 室 | 各科平均 | 内 科 | 外一科 | 外二科 | 儿 科 | 妇 产 科 | 五 官 科 | 感 染 科 | 中 医 科 | 肛 肠 科 | 皮肤科 | 口 腔 科 |
诊疗效率 | 12.0 | 12.0 | 8.6 | 8.6 | 12.0 | 10.0 | 10.0 | 10.0 | 12.0 | 12.0 | 8.6 | 20.0 |
病区护理人员的编制按床护比1:0.4配备。按以上编制原则进行计算和汇总,各科室具体工作量核定及医生、护士编制人数详见表3所示。
表3 科室工作量核定及医生、护士具体编制
科 室 | 编制床位 | 核定年 门诊量 | 核定出院病人总床日数 | 平均 住院日 | 核定年出院病人数 | 医生编制 | 护士编制 |
内 科 | 50 | 17500 | 15400 | 6 | 2560 | 12 | 16 |
外一科 | 30 | 12000 | 9300 | 8 | 1160 | 6 | 9 |
外二科 | 30 | 12000 | 9300 | 8 | 1160 | 7 | 9 |
儿 科 | 25 | 8750 | 7700 | 5 | 1540 | 8 | 8 |
妇产科 | 40 | 10000 | 12400 | 3 | 4130 | 13 | 19 |
五官科 | 15 | 10000 | 4600 | 8 | 575 | 5 | 5 |
感染科 | 10 | 10000 | 3100 | 8 | 380 | 2 | 2 |
中医科 | -- | 8750 | -- | -- | -- | 4 | -- |
肛肠科 | -- | 8750 | -- | -- | -- | 1 | -- |
皮肤科 | -- | 12000 | -- | -- | -- | 1 | -- |
口腔科 | -- | 10000 | -- | -- | -- | 2 | -- |
合 计 | 200 | 119750 | 61800 | 6.5 | 11505 | 61 | 68 |
表3中妇产科考虑到产科,增编了1名产科医生及7名助产士。
临床61名医生中,减去16名出门诊医生和1名产科医生,常规管床的医生为45名,则平均每名医生每年的管床总日数为1343床日,这意味着,在本定岗定编方案的工作效率前提下,每增加1343床日,则可增加1名管床医生。
临床68名护士中,减去妇产科的7名助产士,实际病床护理人员为61人,则每名护士每年护理床日总数为990个床日。
为保证科室正常运转,需要编制最少人数,具体计算方法:假设科室工作量在一个人的负荷量以下,那么要想保证此科室24小时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人数为:(24×365)/(250×8)=8760/2000=4.38。也就是说,最少5个人可以保证一个科室业务的正常运转。其中五官科正是应用了此方法进行编制。
2.其他科室医生、护士编制
急诊科(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医生按实际工作量可编制5名医生,急诊科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5:100可编制2名护士,注射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2~1.4:100可编制2名护士,观察床的护理人员与观察病床之比为1:2~3可编制4名护士。考虑120出车可增加1名医生、1名护士。急诊科共编制医生6名,护士9名。
门诊护理人员与门诊医师比为1:2,因此,门诊部可配备6名护士。
手术室护士按手术台与护士之比1:2-3配备,则配备8名护士。
供应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2-2.5∶100,可编制4名护士。
体检中心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量情况编制1名医生,1名护士。
本项所列科室共编制7名医生,28名护士。
3.医技科室人员的编制
检验科:按技术人员3.3%应编制7人。按1978年编制标准,检验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20,可编制2人;其它检验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30-40,可编制5人。
影像科:按技术人员4.3%应编制9人,编制护士1名。按1978年标准,放射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50-60,可编制3人;技术人员与机器台数之比为1.3-1.5∶1,可编制2人;考虑到CT室,可再编制4名技术人员,编制1名护士。
药剂科:按技术人员5.8%应编制12人,包括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及中医药房工作人员。
以上共编制29名,其中包含1名护士。
4.卫技人员中其他人员的编制
病理医师按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病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30可编制2人。
麻醉医师按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麻醉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1-1.5∶1可编制5人。
功能科根据医院实际机器台数及工作负荷程度共编制10人,其中B超室5人,心电图2人,内窥镜2人,并增加1名医生。
以上编制总数为17人,其中包含1名医生。
5.行政后勤人员的编制
根据卫生部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的有关行政后勤人员编制原则,结合医院目前实际情况,各职能科室编制人数详见表4所示。
表4 行政后勤人员编制
部门 | 岗位 | 人数 | 小计 | 部门 | 岗位 | 人数 | 小计 | |
院领导 | 书记、院长 | 1 | 4 | 信息部 | 主 任 | 1 | 7 | |
副院长 | 2 | 副主任 | 1 | |||||
院长助理 | 1 | 图书管理员 | 1 | |||||
党群工作部 | 主 任 | 1 | 2 | 信息统计员 | 1 | |||
干 事 | 1 | 网络管理员 | 1 | |||||
办公室 | 主 任 | 1 | 8 | 病案管理员 | 2 | |||
副主任 | 1 | 院感防保部 | 主 任 | 1 | 2 | |||
干 事 | 3 | 干 事 | 1 | |||||
司 机 | 3 | 设备管理部 | 主 任 | 1 | 2 | |||
人力资源部 | 主 任 | 1 | 4 | 干 事 | 1 | |||
副主任 | 1 | 后勤保障部 | 主 任 | 1 | 17 | |||
干 事 | 2 | 副主任 | 2 | |||||
财务部 | 主 任 | 1 | 12 | 锅炉房管理员 | 1 | |||
副主任(兼总会计) | 1 | 电 工 | 2 | |||||
门诊收费 | 2 | 垃圾处理员 | 1 | |||||
挂 号 | 1 | 污水处理员 | 1 | |||||
住院收费 | 3 | 被服管理员 | 1 | |||||
出 纳 | 1 | 洗衣工 | 2 | |||||
农合办 | 2 | 仓库管理员 | 1 | |||||
城镇医保 | 1 | 后勤采购员 | 1 | |||||
医教部 | 主 任 | 1 | 3 | 花 工 | 1 | |||
干 事 | 2 | 清洁工 | 2 | |||||
护理部 | 主 任 | 1 | 4 | 食 堂 | 1 | |||
副主任 | 2 | 安全保卫部 | 主 任 | 1 | 3 | |||
干 事 | 1 | 保 安 | 2 | |||||
社会服务部 | 主 任 | 1 | 2 | 合计 | -- | 70 | ||
干 事 | 1 |
六.职称职数核定情况
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二级医院基本标准中人员配备要求: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医师之比为1∶2∶4∶8;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20%;工程技术人员(技师以上)适量。同时考虑《山西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标准》(2008年修订版)中有关技术职称的规定以及***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技术职称配备的原则,确定医院高级职称(包括正高、副高)比例为8%,中级职称占28%,初级职称为64%。则全院280名员工中,高级职称应编23名(其中正高为6名),中级职称应编78名,初级职称应编179名。
行政后勤人员:医院70名行政后勤人员中,按以上技术职称配置原则需要编制高级职称6名(其中正高为2名),中级职称为19名,初级职称为45名。各行政后勤部门详细技术职称编制按部门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编制。
卫技人员:医院210卫技人员中,需要配备高级职称工作人员17名(其中正高为4名),中级职称应编制59名,初级职称应编制134名。各临床医技科室专业技术职务岗位配置明细如表5所示。
表5 临床医技科室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编制一览表
科室 名称 | 医、技、药人员 | 护理人员 | 全科 合计 |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合计 | 副主任护师 | 主管 护师 | 护师 | 护士 | 合计 | ||
内 科 | 1 | 1 | 3 | 7 | 12 | 1 | 4 | 6 | 5 | 16 | 28 |
外一科 | 1 | 2 | 3 | 6 | 3 | 4 | 2 | 9 | 15 | ||
外二科 | 1 | 2 | 4 | 7 | 3 | 3 | 3 | 9 | 16 | ||
儿 科 | 1 | 2 | 5 | 8 | 1 | 2 | 3 | 2 | 8 | 16 | |
妇产科 | 1 | 1 | 3 | 8 | 13 | 1 | 6 | 7 | 5 | 19 | 32 |
五官科 | 1 | 1 | 3 | 5 | 1 | 2 | 2 | 5 | 10 | ||
感染科 | 1 | 1 | 2 | 1 | 1 | 2 | 4 | ||||
中医科 | 1 | 3 | 4 | 4 | |||||||
肛肠科 | 1 | 1 | 1 | ||||||||
皮肤科 | 1 | 1 | 1 | ||||||||
口腔科 | 1 | 1 | 2 | 2 | |||||||
急诊科 | 1 | 1 | 4 | 6 | 2 | 4 | 3 | 9 | 15 | ||
门诊部 | 1 | 3 | 2 | 6 | 6 | ||||||
体检中心 | 1 | 1 | 1 | 1 | 2 | ||||||
供应室 | 2 | 2 | 4 | 4 | |||||||
手术室 | 3 | 3 | 2 | 8 | 8 | ||||||
麻醉科 | 1 | 1 | 3 | 5 | 5 | ||||||
检验科 | 2 | 5 | 7 | 7 | |||||||
影像科 | 1 | 1 | 2 | 5 | 9 | 1 | 1 | 10 | |||
药剂科 | 3 | 9 | 12 | 12 | |||||||
功能科 | 1 | 3 | 6 | 10 | 10 | ||||||
病理科 | 1 | 1 | 2 | 2 | |||||||
合计 | 4 | 10 | 31 | 68 | 113 | 3 | 28 | 38 | 28 | 90 | 210 |
注:表中医、技、药人员职称名称为本专业职称的相应名称。
七.中层领导岗位编制
根据1978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中临床科室的负责人的配备原则(25床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床可增设副主任,门诊及病床任务均较少的科,可由其它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各科设护士长(助产士长),病床多时可设副职。)及医院实际编制临床科室的负责人,行政后勤科室负责人根据各科室职责及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编制。医院中层领导中业务科室共39名,行政后勤部门共19名,医院中层领导共计58名,具体各科室的编制情况详见表6、表7所示。
表6 ***人民医院业务科室中层领导编制情况
科室 | 主任 | 副主任 | 护士长 | 科室 | 主任 | 副主任 | 护士长 | |
内 科 | 1 | 1 | 1 | 体检中心 | 1 | |||
外一科 | 1 | 1 | 1 | 供应室 | 1 | |||
外二科 | 1 | 1 | 1 | 手术室 | 1 | |||
儿 科 | 1 | 1 | 1 | 麻醉科 | 1 | 1 | ||
妇产科 | 1 | 3 | 2 | 检验科 | 1 | |||
五官科 | 1 | 1 | 影像科 | 1 | 2 | |||
感染科 | 1 | 1 | 药剂科 | 1 | 1 | |||
中医科 | 1 | 功能科 | 1 | |||||
急诊科 | 1 | 1 | 病理科 | 1 | ||||
门诊部 | 1 | 1 | ||||||
主任合计:17名 | 副主任合计:11名 | 护士长合计:12名 | 共计:40名 |
表7 ***人民医院行政后勤部门中高层领导编制情况
部门 | 岗位 | 人数 | 部门 | 岗位 | 人数 | |
院领导 | 书记、院长 | 1 | 护理部 | 主任 | 1 | |
副院长 | 2 | 副主任 | 2 | |||
院长助理 | 1 | 社会服务部 | 主任 | 1 | ||
党群工作部 | 主任 | 1 | 信息部 | 主任 | 1 | |
办公室 | 主任 | 1 | 副主任 | 1 | ||
副主任 | 1 | 院感防保部 | 主任 | 1 | ||
人力资源部 | 主任 | 1 | 设备管理部 | 主任 | 1 | |
副主任 | 1 | 后勤保障部 | 主任 | 1 | ||
财务部 | 主任 | 1 | 副主任 | 2 | ||
副主任 | 1 | 安全保卫部 | 主任 | 1 | ||
医教部 | 主任 | 1 | 人数合计 | -- | 24 |
八.医院编制总览
***人民医院编制人数一览表详见表8所示,对照方案前面所列的各类编制比例分析,各项数值均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制计算的科学性。
表8 ***人民医院编制人数一览表
类别 | 床位 | 床人比 | 人员 总数 | 行政 后勤 | 卫技 | 卫生技术人员 | |||||
医务 | 护理 | 药剂 | 检验 | 影像 | 其他 | ||||||
数值 | 200 | 1:1.4 | 280 | 70 | 210 | 69 | 97 | 12 | 7 | 9 | 16 |
人数 | 200:260 | 65 | 195 | 65 | 90 | 11 | 6 | 8 | 15 |
定岗定编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医院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预测,以便更好地促进医院实现业务目标。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定岗定编要充分结合医院实际的运行状态,进行适时适当地调整。
同时,定岗定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手段,需要配合绩效考核和二级分配方案的实施。否则,各部门和科室都会抱怨工作人员太少,医院如盲目增加人员,工作效率将会降低。因此,要号召医院所有科室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培训学习确保全院员工认识定岗定编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引导全院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种成本等意识,推动定岗定编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