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群,1950年4月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2012年3月,央视《百家讲坛》讲《从司马到司马》。
--------
看上去比电视上瘦些。现在的电视大都是液晶的,其高宽比为16:9。而我国电视信号是采用“PAL”制式播发,高宽比为4:3(16:12),为了充分利用屏幕空间,一般家庭都会使用液晶电视的“充满屏幕”功能,把4:3的画面水平加宽至16:9,致使“屏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注意一下节目下方的字幕,正方形的汉字被压成扁方形了,屏幕边缘更严重。
由此得一常识:电视画面上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往往会有些差别。
司马懿(179-251)
在中国历史上司马懿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与他的曾经雇主,同为政治家、军事家、权臣的曹操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还更胜一筹。曹操没当皇帝,便宜让给他儿子了,把“汉”字改成“魏”;司马懿也没打算当,让孙子当了,还建了个统一王朝,叫“晋”,从政绩上盖过了曹操。不过子孙后代却没那么争气,短短五十年,就落得两代晋王给人当斟酒侍从的下场,魏家小子曹髦还真马真枪地死在讨伐阵前,弄得司马家族的历史知名度没赶上曹魏,坟窟窿里的司马懿岂不要气炸肺?
历史人物在民间的知名度和评价很大程度来自文艺作品,对曹操和司马懿的熟知来自《三国演义》。因为写的是“三国”故事,后来还成了古典名著,所以曹操、刘备、孙权就成了中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历史上诸多的帝王将相们,只是因为没遇上一位好写手,便失去了多少名扬百世的机会。司马懿已经很幸运了,居然能在名著中沾点边,在坟窟窿里是不是该感谢陈寿和罗贯中,这两位民间知识分子呢?
文艺作品既可以“杀人不见血”,也可以“捧人无极限”,知识分子的潜在力量不可小觑。
(2012.03.29 四 小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