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源流徐铁生:《中国姓氏大辞典》条目选载
【源】⑴春秋晋文公时有理官李离,以官为氏。理、李古通。晋亡,子孙或仕赵、仕魏。⑵匈奴族姓。汉景帝时有遒侯李隆疆,本匈奴王。⑶略阳李氏,巴氐人。其先汉之賨人,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迁汉中(今属陕西),三国时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南)。⑷南北朝时氐族姓。源出不详。⑸丁零族(高车族)姓。其先本姓叱李(叱列、叱利)氏。⑹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改屯卫大将军丙粲姓李氏。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赐徐世勣(徐懋功)姓李氏,更名勣;勣孙敬业起兵反武后,嗣圣元年(684年)削其赐姓,复姓徐氏。又唐高祖赐汉人李姓者还有罗艺、刘季真、杜伏威、高开道、胡道恩、郭子和、邴元、弘播、麻嗣宗(李延昌)等,唐肃宗赐唐姓者有董秦(李忠臣),唐穆宗赐李姓者有王日简(李全略),唐僖宗赐李姓者有宋文通(李茂贞),唐昭宗赐李姓者有胡弘立(李顺节)、孙德昭(李德昭)等。⑻阆州李氏,唐检校户部尚书、太子太傅李叔明之后。叔明,阆州新政(今四川南部县东南)人,本姓严。少孤,为阆州刺史鲜于匡绍收养,因姓鲜于氏。大历中请还宗,诏可。叔明初不知,意丑之,表乞宗姓,列属籍,代宗从之。⑼唐湖州刺史李含光,本姓弘,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以孝敬皇帝(高宗太子李弘)庙讳改姓李氏(颜真卿:《唐茅山玄静先生广陵李君碑铭》)。⑽隋末有靺鞨酋长突地稽率部内附,授辽西太守。唐武德初授幽州总管,后以战功封耆国公,徙部居昌平。贞观初进右卫将军,赐姓李氏。⑾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赐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姓名曰李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⑿唐幽州朔方部将茹常,渤海国人,靺鞨族,以战功赐姓李氏,更名嘉庆。⒀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赐屠各人刘季姓李氏。子孙融入汉族。⒁唐贞观九年(635年),党项人首领拓跋赤辞附唐,封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子孙仍以拓跋为姓。其后有宥州刺史拓跋思恭(?-895),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复赐李姓,举族并更李姓。思恭弟思宗之玄孙继迁(963-1004)臣于辽,封大夏国主。宋淳化二年(991年)李继迁降宋,赐姓赵氏,更名保吉。其孙元昊(1008-1048),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建大夏国。翌年,宋削赵氏赐姓,复姓李氏。元灭夏,王室遗族有避居青海者,后融入汉族。今青海乐都、湟中、平安、民和、西宁等地犹有西夏王室李姓后裔(1994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⒂唐贞观十三年(639年)赐东突厥启明可汗从弟阿思那思摩(?-645)姓李氏。李思摩,官至右武卫将军。⒃唐龙朔中有左卫大将军舍利阿博,突厥人,后改李姓。⒄唐太宗时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贞观二十(646年)率众附唐,赐姓名曰李可度。⒅唐玄宗时有奚族首领李大酺(?-720),开元三年归唐,封饶乐郡王,赐姓李。⒆唐玄宗时有范阳奚族部落首领张琐高降唐,赐姓李氏;其养子张忠士更名曰李宝臣,后赐名志忠。⒇唐宪宗元和元年赐奚酋索氐、檀、没辱孤并姓李氏。(21)后唐赐奚王扫剌姓名曰李绍威。(22)高丽族姓。唐代宗时有司徒兼太子太保、饶阳郡王李正己(733-781)。子孙融入汉族。(23)唐玄宗时名将、大臣李抱玉 (704-777),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本名安重璋。相传为东汉时安息国高僧安世高之后。后以功赐姓李氏,更名抱玉,举族并更李氏,称武威李氏。(24)唐肃宗时大将李国臣,其先安息人,本姓安,后以功赐姓李。(25)唐骆元光(732-793),其先亦安息人,本姓安,少为骆姓宦官所养,因姓骆氏。德宗贞元三年(787年)赐姓名曰李元谅,历任镇国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封武康郡王。(26)唐玄宗时吐蕃苏毗王子悉诺逻归附,封怀义王,赐姓名曰李忠信。(27)唐太宗时赐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姓李氏。(28)唐肃宗乾元元年,西域匿设国国王讫俱设鼻伊施来朝,赐姓李氏。(29)唐代宗大历五年赐东部鲜卑人尚可孤姓名曰李嘉勋。后复本姓。(30)唐开元三年,回鹘九姓首领与突厥战败,思结部阿布思别部首领阿布思(?-954)降唐,玄宗厚礼之,赐姓名曰李献忠,累迁朔方节度副使,赐爵奉信王。安乐山忌其才,天宝十一年借攻打契丹之机,奏请献忠帅兵俱击契丹。献忠恐为安所害,叛归漠北。后投葛逻禄部,为葛逻禄叶护执送唐将、北庭都护程千里,后被杀。阿布思败亡后,其部众后来成为回鹘汗国一个部族。裔孙回鹘阿布思颉利发,唐文宗会昌间降于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受张起重,赐姓名曰李茂勋,后累官幽州节度使、卢龙节度使,以尚书右仆射致仕。(31)唐武宗会昌二年,回鹘没斯等归附,赐没斯姓名曰李思忠,阿历支姓名曰李思贞,习勿啜姓名曰李思义,乌罗思姓名曰李思礼,爱邪勿姓名曰李弘顺。(32)唐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阿跌光进(761-815)及其弟,司徒、侍中、河东节度使阿跌光颜(761-826),其先回纥■跌氏,后并赐姓李氏。(33)唐检校右仆射、检校司空、郴州司空李存信(862-902),本名张污落,回纥族。(34)唐宣宗大中二年进士李彦升,大食国(阿拉伯哈里发帝国)人,随父经商留居中国。(35)后唐李氏,其先突厥别族沙陀朱邪氏,世居今新疆塔尔巴哈尔西南哲克得里克境内。唐贞观中,沙陀都督朱邪尽忠归顺。其后朱邪赤心(?-887),唐末赐姓李氏,更名国昌;孙存勗,公元923年建后唐。(36)唐末有著名墨工奚鼐,易水(今河北易县)人;鼐子超,徙歙州(今安徽歙县),南唐赐姓李氏;超子奚廷邽,改名李廷珪。子孙世其业。(37)后唐太祖赐飞狐人安敬思姓名曰李存孝,赐回鹘部人张某姓名曰李存信,赐振武人孙重敬姓名曰李存进,赐许州人王贤姓名曰李存贤,赐雁门人张某姓名曰李嗣本,赐太谷人韩某姓名曰李嗣昭,并以为养子;庄宗赐郓州人张从楚姓名曰李绍文。庄宗时赐李姓者还有元行钦(李绍荣)、房知温(李绍英)、温韬(李绍冲)、康延孝(李绍琛)、朱友谦(李继麟)、袁象先(李绍安)、段凝(李绍钦)、霍彦威(李绍真)、杜晏球(李绍虔)、米君立(李绍能)、夏鲁奇(李绍奇)、苌从简(李绍琼)等。后李继麟削所赐姓名,余皆复旧姓。李绍虔,本王氏子,为杜氏养子,后复姓王氏。(38)后唐太祖赐吐谷浑人骆某姓名曰李嗣恩(?-917),太祖以为养子,庄宗时累官振武节度使;庄宗同光间,赐吐谷浑首领白承福姓名曰李绍鲁。(39)隋有波斯人来华经商定居,唐时以李为姓。(40)后唐长兴元年赐契丹阿保机太子东丹王耶律欲突(898-936)姓名曰东丹慕华,后复赐姓名曰李赞华。(41)北宋时西域于阗王尉迟娑缚婆(912-966?年在位),汉名李圣天。其子李德从,968年即位。(42)吐蕃族姓。源出不详。 (43)宋时犹太人来华定居开封(今河南开封市)者,其后取汉姓者有李姓。今开封(市)犹有李氏后裔,已融入汉族。(44)渤海国大姓之一。源出不详。 (45)金代女真族乌古论氏、蒲察氏、兀撒惹氏,汉姓曰李。(46)金代契丹族移剌氏,汉姓曰李。(47)明朱棣(明成祖)娶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古伦氏)之女为妃,永乐八年赐阿哈出姓名曰李诚善。其子释家奴,建州卫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曰李显忠。(48)元云南右丞、蒙古人观音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降明,赐姓名曰李观。明初赐蒙古人李姓者还有阿剌失(李从善)等。(49)元兵部尚书丑驴(?-1415),鞑靼人,明洪武二十一年降明,赐姓名曰李贤。 (50)元末有宁远伯韦平,灵璧(今属安徽)人。明军北伐,只身逃匿于内黄县焦村,入赘乌氏,遂改乌姓。后生四子一女,一为李姓。韦平临终遗言,嘱五世后复韦姓。故今河南内黄、濮阳、安阳等地有韦、乌、李姓一家之说。(51)河南内黄一支李姓,元世祖忽必律五代孙铁木黎之后。铁木黎,元末御史中丞、河南行省右丞。元亡后携五子逃内黄(今属河南)马家次村,命五子各随妻姓,更名董清、李明、马能、关杰、陈俊。后关姓迁居清丰,陈姓迁居鄢陵。其余三姓仍居内黄,共有人口5000余众(中古共内黄县委:《史志资料选编》)。(52)明初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刘灌,洪武中迁河南新密,安厝于大隗镇南观音堂之西偏迤。为免役差,外分张、王、李、赵、裴五门,共为六姓,散居四方,各立居宅茔域。李姓居大隗镇东。(53)河南南阳歪子镇大李营村李姓,据传乃明太仆寺卿莫怀古之后。莫尝提携汤勤,荐之于权臣严世蕃。汤欲谋占莫妾雪艳,撺掇严向莫索取莫家藏之玉杯“一捧雪”。莫以赝杯献之,为汤识破。严闻之大怒,乃命人至莫府搜查,杯被家仆藏起未获。莫惧祸弃官逃京,至蓟州被严派人拿获。严命蓟州总镇戚继光斩之。义仆莫成舍身救主,莫怀古逃古北口。戚斩莫成以其头送京,又为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将戚拘捕。严令汤、陆会审。得莫妾雪艳暗示,陆知汤意在得雪艳,又思救戚,乃将雪艳断与汤为妾。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后自刎。莫几经辗转携玉杯避居南阳,改莫姓为李姓。(54)明亡,皇室遗族避祸,或改朱姓为李姓。(55)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中共中央战略撤离,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后其女李敏、李纳即以李为姓。(56)广州市福利院2006年收养之弃儿,其未被人领养者,皆以李为姓。(57)蒙古族汉姓。本姓博鲁特氏、李莫斯日(李木斯尔)氏、李雅拉氏、包日努特氏、伊奇里氏、博尔济氏、囊家台氏、木华黎氏(《蒙古族大辞典》《试论蒙古族百家姓》《成都满族蒙古族志》;《宁城县志》,1992;《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98;《凤城市志》,1997)。辽宁法库四家子村蒙古族李姓,其先汉人。清时随公主下嫁蒙古王,后融入蒙古族。云南通海县兴蒙蒙古族自治乡蒙古族(喀卓人)亦有李姓(《云南蒙古族喀卓人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58)回族姓。部分出自隋、唐时来华之大食人、波斯人、回鹘人之后。一支出自明初回回人哈只之后。哈只,授锦衣卫指挥,赐姓名曰李诚。福建南安等地回族李姓,本汉族林氏。元有舶商林闾(1328-1384),与其子林驽(1347-1392) 驾舶航泛海外诸国。1376年林驽奉皇命出使波斯,娶波斯女,后改奉伊斯兰教,融入回族。第四、第五子迁南安改李姓。清代有内务府回回尼亚咱,后亦改李姓。又回汉连姻,有汉人或其子女入回籍者,亦有李氏。如元时有伯德那者,娶汉族李氏女,子女从母姓。 (59)藏族汉姓。四川冕宁县惠安乡藏族李姓,其先清冕宁县架州土百户。始祖名里五,其后子孙以李为姓(《中国土司制度》);四川冕宁县糯白瓦藏族李氏,其先清代糯白瓦土百户。始祖纽吽,二世李遵文始以李为姓(《中国土司制度》);四川西昌藏族李姓,本姓尼敏什青(《西昌市志》,1996);四川石棉藏族李姓,本姓古采(《石棉县志》,1999);陕西紫阳藏族李姓,本姓桑登(《紫阳县志》,1989)。(60)白马藏族姓。本姓娃鲁氏(《白马人的姓氏》)。(61)苗族姓。云南屏边苗族李姓,本姓卡阶(《屏边苗族自治县志》,1999);云南巧家苗族李姓,本姓卯仄(《巧家县志》,1997);云南宣威苗族李姓,本姓卯颉(《宣威县志》,1999);贵州威宁苗族李姓,本姓卯简、蒙几(《贵州省志·民族志》,2002);贵州剑河苗族李姓,本姓里(lix)、西(zaid dlib)(《剑河县志》,1994);贵州榕江李姓,一部分出自汉族之后(《中国人的姓名·苗族》);贵州台江苗族李姓,先祖名里(意为田地),清代户籍登记,以李为姓(《台江县志》,1994);贵州黔东南苗族李姓,明初夏国公镇远侯顾成之后。顾成五世孙顾良相,袭千户指挥职,因军事失误,惧上究罪,因潜逃凯里县(今凯里市)开怀乡苗寨隐居,娶苗家女为妻,生四子,后融入苗族,部分后裔改为李姓。(62)彝族汉姓。云南武定彝族李姓,源出锁斥氏族(梨氏族)、地哈勺氏族(鼠氏族)、德氏族(地氏族)、趣巢氏族(侍臣氏族)、周卑氏族(歧路氏族)、丝古氏族(神名氏族)等氏族(《从倮罗氏族名称中所见的图腾制度》);云南寻甸彝族李姓,本姓多咱、基督(《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志》,1999);云南昭通彝族李姓,本姓直季、得格、密勒、哈哦、被阿、耻支、补么、土比、嘎足、足里、独麻(《昭通市志》,2000);云南永仁彝族李姓,本姓阿尔(《永仁县志》,1995);四川西昌彝族李姓,本属底惹、黑洛、俄里等氏族(《西昌市志》,1996);四川米易彝族李姓,本属立古、咱米、阿尔惹时、阿摩惹石、立乃惹所、伦耿惹石、咪色井者、俄木惹石、伍沙吉波等氏族(《米易县志》,1999);四川雷波彝族李姓,本属戈尔氏族(《雷波县志》,1997)。又彝族司稿氏族,汉姓亦曰李(《走进彝区》)。(63) 壮族姓。隋代壮族先民俚族即有此姓。 部分壮族李姓,其祖先为汉族,因长期生活在壮区,后融入壮族族。壮族之一支拉基人亦有有此姓(《拉基语研究》)。拉基人,居住在云南马关,其语言与壮语异。(64)布依族姓(《中国人的姓名·布依族》)。源出不详。(65)朝鲜李氏,自古有移居中国者,其后或融入汉族,或融入满族。 近代移居中国者为朝鲜族。(66)满族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韩楚氏(罕楚氏)、富察(傅察)氏、纳喇氏、伊喇氏、鄂济氏、李佳氏、李尔佳氏、伊拉哩氏、库雅拉氏、瓜尔佳氏、萨克达氏、乌库里(吴库哩)氏、扎克塔氏、穆和林氏、舒穆禄氏,西林觉罗氏、锡勒尔吉氏、礼林德利氏,八旗蒙古博尔济氏、伊奇里氏、李雅拉氏、谟锡哷氏、塔喇巴齐克氏,八旗汉军与“高丽旗人”李氏(《满族姓氏寻根》《满族百家姓》)。辽宁凤城满族李姓,其先清代吴三桂部属,云南人。吴三桂兵败被俘,编入盛京兵部,发往风凰城当差,子孙融入满族(《凤城市志》,1997)。(67)侗族九大姓(杨、吴、石、周、李、王、陈、黄、蒙)之一。源出不详。 (68) 瑤族姓。民间文献《过山榜》盘瑶(过山瑶)十二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冯、蒋、雷)之一。白裤瑶、山子瑶、背篓瑶、背陇瑶、蓝靛瑶、红瑶、平地瑶亦有之(《中国人的姓名·瑤族》)。部分瑤族李姓,本姓勒雷氏;云南麻栗坡蓝靛瑶李姓,本姓信皆氏(《云南苗族瑤族社会历史调查》)。 (69)白族四大姓(赵、杨、李、董)之一。唐时为洱河蛮。其先三国时为白人酋长,蜀相诸葛亮赐姓。又元末明初,大理国国王段氏后代子孙,亦或改李姓。 (70)土家族第三大姓。其先宋时称巴人,以虎为图腾。虎,土家语为“李(lil)”,因以李为姓。 (71)哈尼族汉姓。云南红河县西南恩陀哈尼族李姓,明代恩陀长官司土副长官遮比之后。哈尼族父子连名,至遮比六世孙(第七世土副长官)李泰华(一作李秉忠)始以李为姓(《中国土司制度》)。一部分哈尼族李姓,先祖清代曾任里长之职,子孙即以“里”字同音之“李”字为姓(《中国人的姓名·哈尼族》);云南景洪李姓,本姓参先(参先阿古)(《景洪县志》,2000);又哈尼族哈斗氏、苟角氏,亦取汉姓曰李(《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我国少数民族姓氏研究》)。 (72)傣族姓(《红河县志》,1991)。源出不详。 (73) 黎族姓。为四星侾黎主要姓氏之一;侾应黎、杞黎亦有之(《中国人的姓名·黎族》)。(74) 傈僳族汉姓。出拉克扒氏族(即梨氏族)、然里扒氏族(即桃氏族)(《怒江民俗文化·图腾崇拜》)。(75) 佤族汉姓。本姓杨布勒蒙、杨布勒、果恩阿鲁、果恩布李、果恩普、果恩斯列木、果恩列朴、果恩淖、涅斯来英、杨斯老、杨额齐、杨阿朗、杨龙、杨欧、杨茸、木库、朋克、童卧、布洗、朋克、也龙、鲁赛、修、库(《中国人的姓名·佤族》《佤族社会历史与文化》)。(76)畲族姓。南唐灭,李氏裔孙李火德携子于宋初逃难至闵,居上杭县稔田乡官田与半朗二村,十一世孙李君达于景定间迁泉州安溪湖头。十六世孙李廷玉,元至正十三年避倭寇侵扰迁福州汤岭,畲族赘为婿。子孙为畲族(《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77)台湾高山族的一支平埔人姓。清康熙、雍正间参加岁科应试时自取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78)拉祜族姓。云南金平拉祜族李姓,本姓亥扣(《金平“拉祜西”的“卡”》)。其他地区拉祜族李姓,源出不详。(79) 纳西族姓。其先汉族(《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源出不详。(80)景颇族汉姓。本姓普贯、恩孔、木日(《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瑞丽市志》,1996)。 (81)土族汉姓。青海民和县上川口及平定县东塔城西北府等地土族李氏,元初党项人李赏哥之后。李赏哥玄孙李文仕明,授西宁卫指挥佥事及陕西行都指挥职,其后子孙世袭,清时授西宁卫同知,民国时为上川口及西北府土司(《中国土司制度》)。 (82) 达斡尔族姓(《略论略论达斡尔族的氏族制度》)。源出不详。(83)仫佬族族之一支木佬人姓。木佬人,生活在贵州黔东南、黔南二州北部,其语言与仫佬语异。 (84)羌族姓。源出不详。(85)撒拉族姓。其先汉族(《中国人的姓名·撒拉族》)。(86)仡佬族姓(《麻栗坡县志》,2000)。源出不详。(87) 锡伯族汉姓。本姓赫叶哷氏(何叶尔氏)(《锡伯族百科全书》)。(88)阿昌族姓。本姓喇尚氏(《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族》;《梁河县志》,1993)。(89)怒族姓(《碧江怒族命名的历史演变》)。(90)俄罗斯族汉姓。源出不详(邓波:《俄罗斯族》,民族出版社,1994)。(91) 德昂族姓。本姓劳够氏、居荣劳氏(《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 (92) 裕固族汉姓。本属鄂盖尔氏族、浑氏族(《裕固民族尧熬尔千年史》;《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94)。(93) 京族姓(《中国人的姓名·京族》)。其先安南人,(94) 独龙族汉姓。汉族李姓教师与独龙族劳汪渚家族女子结婚所生子女以李为姓(《中国人的姓名·独龙族》)。(95) 鄂伦春族汉姓。本姓尼力吉尔氏、尼戈依尔氏(《鄂伦春族调查》《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研究)。 (96) 基诺族姓。本姓吉武卜撒(《中国人的姓名·基诺族》)。(97) 布央人姓(《布央语研究》)。布央人,古百越人遗裔。云南广南、富宁等地之布央人,已划入壮族;广西那坡的布央人,已划入瑤族。【望】陇西郡、赵郡、顿丘郡、渤海郡、中山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广汉郡、梁郡(梁国)、南阳郡、丹阳郡、安邑郡、平凉郡、姑臧郡、敦煌郡、绛郡、武陵郡、颍川郡、常山郡、平棘郡、辽东郡、襄平郡、广陵郡、汉中郡等。【堂】陇西堂、赵郡堂、平棘堂、得一堂、三友堂、三可堂、三培堂、三鉴堂、三日堂、三福堂、四维堂、五经堂、五知堂、九如堂、百忍堂、百德堂、百宦堂、牛山堂、中山堂、西平堂、西哉堂、登龙堂、龙门堂、龙湾堂、见龙堂、瑞凤堂、怀古堂、延古堂、天叙堂、惇叙堂、叙乐堂、叙伦堂、秩伦堂、敦伦堂、树伦堂、树务堂、树德堂、立德堂、尚德堂、种德堂、养德堂、载德堂、德顺堂、德昌堂、必昌堂、炽昌堂、承惠堂、敬爱堂、敬德堂、承德堂、明德堂、道德堂、懿德堂、世德堂、世美堂、世怡堂、亲睦堂、雍睦堂、坦睦堂、敦睦堂、敦复堂、敦敏堂、敦厚堂、敦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怀本堂、睦本堂、报本堂、仁本堂、仁义堂、礼义堂、重厚堂、崇礼堂、师礼堂、师俭堂、尚义堂、孝义堂、孝睦堂、孝思堂、永思堂、思敬堂、思孝堂、永言堂、崇俭堂、崇礼堂、思本堂、本源堂、本立堂、绣文堂、会文堂、晋文堂、忠武堂、忠恕堂、忠愍堂、忠盛堂、衍庆堂、芳庆堂、鸣庆堂、善庆堂、友善堂、同善堂、积善堂、培元堂、培嗣堂、绵远堂、笃谊堂、笃庆祠、笃亲堂、敬爱堂、介祉堂、追远堂、源远堂、绵远堂、如在堂、青莲堂、育莲堂、文莲堂、定兴堂、光裕堂、垂裕堂、裕合堂、合敬堂、棣华堂、悫存堂、著存堂、凝翠堂、湛露堂、锦心堂、锦绣堂、锦书堂、拥书堂、福景堂、仙景堂、慎话堂、长发堂、函道堂、柳汁堂、洪雅堂、耕读堂、稼书堂、致和堂、鸿禧堂、花萼堂、萼辉堂、联辉堂、继述堂、燕楼堂、懋熙堂、启後堂、椿荫堂、利贞堂、纶恩堂、介石堂、绳武堂、雅雨堂、呜凤堂、甲秀堂、惠泽堂、广居堂、存仁堂、文运堂、刺史堂、张恕堂、尊制堂、赐廉堂、古春堂、慎诒堂、慕义堂、允福堂、金树堂、甲椿堂等。【变】⑴汉元帝时易学家、律学家京房(前77-前37),本姓李氏。推律自定为京氏。⑵三国时吴太子率更令徵崇,本姓李,遭乱更姓徵。⑶唐德宗宰相李泌(722-789)以功封邺侯,孙键、钺以业为姓。⑷武则天赐润州刺史李思文、义丰王李光顺、卫大将军李楷固等并姓武氏。⑸唐朝末期,藩镇割据,朱温把持朝政,昭宗及皇后知唐皇朝大势已去,乃托宫廷进侍、婺源人胡三将王子李昌义带往民间,避居婺源(今属安徽),改名胡昌翼。后唐同光三年,昌翼中明经科第二名进士,胡三告知身世后,绝意仕途,隐居婺源北乡考水,倡明经学,人称明经公,子孙谓之“明经胡”或“李改胡”。⑹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封邓王,宋太宗诏捕南唐宗室,从镒子李衡(一说李天和)脱逃,易姓邓。⑺南宋淳祐中有赵邦承,本姓李,右丞相赵葵(1181-1261)爱其勇纳之,更姓赵。⑻明正德中赐都督李琮朱姓。⑼明末有河南中州(今西华)举人李鬯和、南直隶兴化(今属江苏)人李兆嘉,耻与李闯王同姓, 改理姓。⑽⑻广东怀集永固镇部分李姓,已改黎姓。【布】⑴李姓人口约9000万,为中国第2大姓(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2009)。约32%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其中河南省最多,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10.3%。约25%分布在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10%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袁义达,2006)。⑵蒙古族李姓,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城,辽宁阜新 (县)、法库、凤城,以及北京市、上海松江,河南洛阳,云南通海,四川成都等地有之。⑶藏族李姓,四川冕宁县、西昌、石棉,青海西宁、化隆、民和,以及陕西紫阳、甘肃肃南等地有之。⑶苗族李姓,贵州威宁、剑河、榕江、台江、凯里、福泉、赫章,云南屏、巧家、宣威、文山等地有之。⑷彝族李姓,云南武定、寻甸、弥渡、鹤庆、红河、昭通及四川西昌、米易、雷波等地有之。⑸布依族李姓,贵州都匀、平塘一带有之。⑹满族李姓,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中心城区、顺义,河北丰宁、宣化、雄县,内蒙古扎赉特旗,江西南昌(市)、萍乡,山东青岛,河南郑州、南召,广东广州,云南昆明、腾冲等地亦有之。⑺哈尼族李姓,云南红河、景洪等地有之。⑻傣族李姓,云南红河、梁河、澜沧、景谷、禄劝、元江、弥渡、石屏、通海、麻栗坡等地有之。⑼佤族李姓,云南西盟、沧源、澜沧等地有之。⑽畲族李姓,浙江温州、泰顺等地有之。⑾拉祜族李姓,云南西盟、澜沧、金平等地有之。⑿纳西族李姓,云南丽江有之。⒀傈僳族李姓,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之。⒁景颇族李姓,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之。⒂土族李姓,青海民和、宁夏等地有之。⒃羌族李姓,四川北川、汶川等地有之。⒄撒拉族李姓,甘肃临夏(市)、积石山(县)等地有之。⒅仡佬族姓。云南麻栗坡等地有之。⒆锡伯族李姓,辽宁鞍山、辽阳(市)、盘锦等地有之。⒇阿昌族李姓,云南梁河、潞西有之。(21)德昂族李姓,云南潞西、镇康、梁河、永德等地有之。(22)裕固族李姓,甘肃肃南等地有之。(23)京族李姓,广西防城港、南宁、北海等地有之。(24)独龙族李姓,云南维西、昆明有之。(25)基诺族李姓,云南景洪等地有之。(26)回族、壮族、朝鲜族、瑶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俄罗斯族李姓,各民族聚居地多有之。【人】⑴李离,春秋晋文公理,过听杀人,自拘伏剑而死。⑵李耳,战国时魏人,东周安、烈、显王时太史,传今本《老子》,后世尊为道家始祖;耳子李宗,战国时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李谈(司马迁作《史记》讳父名改称李同),赵大将军。谈子李兑,为赵相。兑子李跻,赵阳安君。跻孙李洪,秦太子太傅。洪曾孙李崇仕秦为陇西守,为陇西李氏始祖。崇弟李玑,秦太傅,生赵相李牧(?-公元前228),为赵郡李氏始祖。崇孙李信,秦大将军,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信五代孙李广(?-公元前119),汉名将。广十六世孙李暠(351-417),公元400年建西凉,传三世,公元421年国亡。暠七世孙李渊,公元618年建唐王朝,公元907年唐亡;裔孙李昪,公元937年建南唐,公元958年灭于宋。⑶李特(?-303),西晋末賨人起义领袖,巴西宕渠人;其子李雄(274-334),公元304年建大成国。⑻李贤(502-569),北周大将军,陇西成纪人,鲜卑族。⑼李鼠仁,西魏时氐族酋长。公元543年起兵反魏。⑽李尽忠(?-696),唐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曾孙。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据营州反,自号无上可汗。⑾李光弼(708-764),唐大将、天下兵马副元帅,营州柳城人,契丹族。⑿金大定中大臣李石(?-1176),辽阳渤海人,官至太保,封广平郡王。⒀李珣(855?-930?),五代前蜀花间派词人、药物学家,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其先波斯人;弟玹,炼丹术家;妹舜絃,善书画,长于诗赋,为前蜀后主昭仪。⒁李立遵,北宋真宗时宗哥(今青海平安驿)吐蕃大首领。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率众攻秦州,为宋将曹玮所败。⒂李万江(?-841),唐吐谷浑首领。⒃李直夫,元代女真族戏曲家。本姓蒲察氏,⒄李志甫(?-1340),元代漳州南勝(今南靖) 畲族农民起义领袖。⒅李再万(?-1502),明代苗族农民起义首领,弘治十七年率众起义,号称“天王”。 ⒆李满住(?-1467),明建州女真首领,卫都指挥佥事李显忠(释家奴)之子,父死袭职。成化三年,因叛明被擒杀。⒇李成梁(1526-1615),明末清初辽东总兵,铁岭人。本朝鲜人;子李如松(?-1598),援朝抗倭统帅。(21)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西夏王族之后。(22)李贽(1527-1602),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回族思想家、史学家、文学评论家。(23)清代八旗汉军李氏,顺治中有直省督抚加太子少保李日芃(?-1655)、陕西提督李思忠(1595-1657)、广东总督李栖凤(?-1664)、四川总督李国英(?-1666)、江西巡抚李翔凤,雍正中有广州将军李杖(?-1732)、四川提督李质(?-1750)、云南巡抚李瀚(?-1775),康熙中福建总督李率泰(?-1666)、安徽巡抚李鈵(?-1703),乾隆中广东巡抚李士桢、左副都御史李世倬(?-1770)、江南河道总督李宏(?-1771)、贵州巡抚李本(?-1784)、闽浙总督李侍尧(?-1788)、两江总督李奉翰(?-1799)、杭州将军李毓秀(?-1818),光绪中有伊犁将军李雲麟,宣统中有资政院总裁李家驹等。 (24) 李光座,清顺治六年进士、云南按察司副使河南祥符人,犹太人后裔。(25) 李樾(1790-1839),清道光十三年进士、庶吉士,云南丽江人,纳西族。(26) 李紫琮,宋大理国大臣,白族。(27) 李元阳(1497-1580),明嘉靖五年进士、湖广荆州知府、史学家、理学家,云南大理人,白族。(28)李璧(?-1525年),明嘉靖中四川剑州知州、学者,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壮族。(29)李文学(1826-1874),清咸丰中云南哀牢起义领袖,云南弥渡人,彝族。(30)李兆麟(1910-1946),抗日英雄,革命烈士,辽宁省辽阳县人,满族。 (31) )李莎(1914-?),原苏联俄罗斯人。随丈夫李立三来华,以李为姓。1964年加入中国籍。曾任北京外语学院教授、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32)李为国(1969- ),四川松潘人,羌族。中共四川黑水县委书记、黑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33)李永喜(1954- ),海南儋州市人,黎族,女。海南省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主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⑴李姓源出,《世本》《潜夫论》皆不载。应劭作《风俗通义》谓:“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其说殊谬。三国时吴太子率更令徵崇,本姓李,避难更姓徵。盖其时即有李氏出理徵之后说也。晋人葛玄作《玄妙内篇》,始谓老聃(李耳)之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之下,割左胁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唐人李延寿《北史·序传》则谓“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林宝作《元和姓纂》则谓“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陶,为尧理官,子孙因姓理氏。裔孙理徵,得罪于纣,其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因变姓李氏。”其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则又加以充实,李氏食李得姓说几成定论。然亦有不以为然者,明人杨慎即斥之为“附会杜撰以媚时之说”。唐帝室以李耳为其远祖。《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以李耳为理徵十一代孙。据近人研究,李耳即公元前374年出函谷关强为关令尹喜著书之老子(太史儋),其为公元前4世纪人;而理徵生当商末(公元前11世纪),相隔约700余年而仅传10世,于理不合。或谓李耳即公元前570年左右作《老子》之老聃(老子),然据近代学者唐兰、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高亨等研究,老聃当姓老氏。近人比较了1993年湖南长沙出土之帛书《老子》、1994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之竹简《老子》及今本《老子》,认为应有两个老子和两类《老子》(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两个老子即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之老子(老聃)和秦献公十一年,即公元前374年出函谷关之老子(太史儋)。两类《老子》即二千言之竹简《老子》和五千言之帛书《老子》及今本《老子》。前一类《老子》乃老聃之作,后一类《老子》乃太史儋在老聃原作之基础上改写、扩充之作。疑太史儋即李耳,亦即后世道家所奉之李老君。因太史儋(李耳)假托老聃之作之《老子》行世,老聃原作之《老子》遂不为人所知。司马迁作《史记》,混老聃、太史儋、李耳为一人。至唐时,李为国姓,一时媚时者又以李氏出于帝颛顼之裔皋陶(咎陶),并伪造世系,提出食李得姓之说。近代学者高亨又提出“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老子正诂前记》)。其说亦不免牵强。考《韩诗外传》《史·循吏传》《新序·节士》有晋文公理李离,过听杀人,自拘伏剑而死。李离为晋文公理(法官),当是以官为氏。李、理古通也。李离在李耳之先,亦较老聃为早,实为文献所见之李氏第一人,或即为李姓始祖。战国时魏、赵多李氏,当出晋之李氏,或即李离之后也。⑵《通志·氏族略》谓鲜卑族高护氏,后改李氏。未知何据。⑶明太仆寺卿莫怀古事源出明末清初李玉所作杂剧《一捧雪》,其人其事或有之。河南新野北歪子街有莫李氏一百余户,自云亦出莫怀古之后(1979年5月16日《光明日报》)。
更多阅读
《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 小小星球大碰撞第三关
第一关攻略:《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_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_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_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_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小小星球大碰撞》攻略_小小星球大碰
徐沪生:我们这样做《上海壹周》
徐沪生:我们这样做《上海壹周》郭为中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一张垂死的《上海文化报》,改头换面成《上海壹周》后,奇迹般地复活了。从去年5月份策划,到10月出报,上海
史铁生:扶轮问路的哲人
史铁生:扶轮问路的哲人(之一)史铁生 周国平 和 歌采访手记如果说世间上有一个人,听他说话你会感觉到如沐春风,那一定就是指的史铁生先生。采访到史铁生先生很不容易。他很少接受采访,因为他花在生病上的时间太多了,那些他并不生病的日子,他
原创:《中国电视报》2012年01月12日第2期中的错别字
原创:《中国电视报》2012年01月12日第2期中的错别字说明:1.粗体字是有差异的部分,请重点关注。2.括号里面的一般为正确和规范的读音、用字或用词。A3版(责编:徐凯旋)《龙腾盛世》一文中,“今年的戏曲春晚梨园名家汇聚(会聚)一堂”一句中,应
治愈还是致郁:《魔法少女小圆》
>作品介绍:《魔法少女小圆》是TVTokyo和Aniplex企划,动画公司SHAFT制作,由监督新房昭之、负责全话剧本与系列构成的虚渊玄、角色原案苍树梅等人共同携手,角色设计与音乐分别动画制作由岸田隆宏与梶浦由记担当的,魔法少女类型的原创动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