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思辨——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取消
昨日高一上课,内容是必修二经济史模块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像往常一样,在安排学生对照老师的导学提纲边看书边完成基础知识填写之后,剩下的三十分钟由学生自主提问、自由发言、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者有权点名叫班内某位同学回答)。
学生的提问与发言中,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是什么、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以重工业为中心、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等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我对课堂的进展、效率感到很满意。
随着课堂进入高潮,课堂的“火药味”也浓厚起来。
突然,杨衡同学站起来发问,点名要王彬回答: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中国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有什么异同。这是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王彬努力地答出了两个政策的相同点。
刚讲完,吴佳敏同学站起来,一边翻书一边讲出了问题:前面讲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恢复、政权巩固,那么后来斯大林时期为什么为什么要取消新经济政策。吴佳敏讲完,又加重语气转过头盯着后面的王彬说,这个问题我要王彬回答。神情也和杨衡同学一样,颇为不客气,大概王彬同学在上课前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引起这两位同学的公愤吧,可伶的王彬同学!
不过我心里一惊:这个问题可真神了,绝对有杀伤力。这也说明吴佳敏同学在自主看书学习中作了深入的思考。
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因为涉及苏联历史比较敏感的问题,教材里也只是在一个叙述苏联工业化过程时用这样几个字带过:“新经济政策被实际废止。”
现在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苏共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理论认识出现误区。受帝国主义封锁包围的情况下苏共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列宁逝世后苏共内部斯大林和布哈林等人权力斗争的结果。苏共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恶果。
果然不出所料,王彬同学翻书想了一会儿,无法讲出答案。我觉得其他同学也没有能力解答,准备自己来有选择的解释。
出乎意料,第一排的朱伟豪同学站了起来。他说,书上讲到苏联工业比较落后,在新的领导人斯大林看来,要防止帝国主义侵略必须要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实现工业化,所以苏联整体的政策不得不变化了。
朱伟豪同学的答案,应该说,已经是高中阶段学生能给出的所有答案中最好的一个了。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
我忍不住去引申问题:为什么苏联工业化过程中要排斥市场和商品交换?
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明白,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一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吴佳敏同学在深入思考之余提出问题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难住”同学,却是帮助了教室内的老师和同学,让大家领略了历史学习中思辨的力量。
这也是历史课堂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