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时期,辨别人民币属于主动性贬值还是被动型贬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主动性贬值,属于经济的战略性行为;如果是被动型贬值,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分辨主动还是被动,无非是几个因素:
第一,央行的意愿。
美联储退出QE的时候,美国的资产泡沫已经破裂,生产要素价格已经在低位,QE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经济,很显然是主动的。当然,我怀疑有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动机(美元宽松显然有助于加速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背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全球经济美元化。看看津巴布韦使用美元作为本位币(纳税),这是一个标准的范例。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之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经济的血液是货币,各国的本币和美元也就融合在一起。当美元开启收缩周期以后,在各国国内进入事实上的双货币近似并行(本币和美元)的态势之下,民众就会抢购美元避险,最终摧毁一些国家的本币(俄罗斯的卢布危机是又一经典的范例)。阿根廷、巴西的很多场合,人们只愿意用美元结算,实际上这些国家的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被美元击垮,相当于美元的流通边界延伸到了这些国家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年卢布会继续贬值,在俄罗斯国内的商品市场中一样会开始出现美元交易的情形,相当于美元在商品市场的流通边界侵入了俄罗斯。
美联储的这个目的我认为是真实的,也是可怕的。
未来很多国家的本币将剧烈贬值,带来的效果就是美元被抢购(美元成为这些本币的价值标尺),相当于这些国家的商品交易市场中,不再是本币一统天下,诞生了新的交易方式(美元交易),这往往是本币死亡的信号,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数不胜数。即便在中国也多次出现,元朝的至正钞、明朝的大明通行宝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都是在商品交易市场中诞生新的交易方式后快速灭亡。
这是美联储运作了二十多年的一步大棋,虽然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换来换去,但战略未变,这才是美国在过去二十多年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真实目的,三次QE使经济全球化达到顶峰;未来连续十年以上的美元收缩就是开启收获期,打垮一个国家的货币,美元的流通边界就会向外延伸一大块。
日元的贬值一样是有序的,完全受到日本央行的控制,日本的资产泡沫已经破灭了很多年,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形下,日本无须过于担心通货膨胀,通过贬值货币抢占国际市场,目的是将日本带出持续了二十年的经济萎靡周期。
中国央行愿意贬值吗?显然是不愿意的。第一,正在全力推进国际化,如果形成贬值趋势,国际化就不会实现;第二,贬值必定加速资本外流,威胁到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裂的后果大家也都清楚。所以,中国央行不希望形成贬值预期。
这是央行态度的不同。
第二,民众的信心。
所有的信用货币都是信心货币。主动贬值不会带来本国持有者的恐慌,例如,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开启量化宽松,但本国民众并没有显示对本国货币信心丧失的迹象,抢购外汇的报道不多,更没人抢购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源于这些货币的信用机制是明确的,每个国民都清楚,并不担心本国或本地区的货币信用会崩溃。
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货币属于被动贬值,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所推动的,但是基于这两种货币有明确的发行机制,通胀也一直比较低,在这两个国家也没有出现抢购外汇和食品的现象,民众对本币的信心没有出现动摇。
相反,阿根廷的比索危机、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俄罗斯的卢布,在本币贬值以后,人们出现了恐慌,抢购外汇和食品,这是一种对本币信用丧失的表现,实际上代表的是本币信用崩溃。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货币没有明确的发行机制,每一个本币持有者的心中无底;同时,这些国家都是高通胀国家,持续的通胀不断侵蚀货币的购买力,民众对本币的信心不断丧失。很显然,这些国家的货币属于被动贬值。
人民币属于哪一种?实际上央行在去年开启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以前十几年,人民币按美元背书发行,即便实行的是货币双发,但机制是明确的,可以给本币持有者一种明确的预期,没有美元我不发货币。无论什么样的货币发行机制,都要公布于天下,让货币持有人清楚,这才能坚定货币持有人的信心。可是,去年开始大规模自主发行,这种自主发行的机制是什么?可能大家都不清楚(至少如松本人不清楚),在货币发行机制的问题上是不能含糊的,因为发行者可以含糊,含糊的结果就是货币持有人没有信心,所以,去年央行开了一个恶劣的开端。
人民币发行,无论使用任何机制,都必须是明确的,让每个货币持有人一清二楚,这是前提,这个前提现在的人民币不具备。
再有,最近这些年实际通胀是多少?不要看统计局的数字,真实的情形就是用每年的M2增长率减去GDP增长率,这就代表真实的通胀。这种计算方法短期几个月是无效的,但是,按十年为周期计算是正确的,大家只要计算一下就可以,属于高通胀时期。高通胀就会不断侵蚀货币的购买力,民众的信心不断丧失。
货币的发行机制是否明确、同时具有相对长周期的稳定性(货币发行机制稳定的时间越长,货币信用度越高)和过往的通胀水平,决定人民币不具备主动贬值的能力。
所以,从民众的信心上应该属于被动贬值。
第三,从经济的层面看。
如松认为,农产品是最基础的产业,也是最重要的产业。中外农产品的价格差距巨大,尤其是粮食,这代表中国的农业竞争力完全丧失。是中国产品质量更高造成的价格差距吗?显然不是。
这时,如果继续执行盯住美元的策略,压低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才能最终弥补中外农产品的价格差距,使基础产业重新获得竞争力;如果是贬值哪?看起来进口的变贵了,价格差距也缩小了。可是,本币贬值以后,就会带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继续上涨,这是很显然的,比如土地、工资、利率等都会上涨,从成本的角度会进一步推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实际上中外农产品的价格差距最终不会缩减,而是扩大。这在经济学上也基本属于定论,本币贬值带动通胀,最终会削弱本国商品的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的阿根廷,2014年阿根廷的货币贬值,通胀预计在20%以上,结果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一成半左右,源于种植成本上升更快。
所以,贬值将进一步削弱基础产业的竞争力。
从经济的基础产业上来说,人民币贬值是被动的。
对于出口产业有益吗?或许有一定的益处,但很有限。中国商品在国际上没有卓越的声誉,也主要集中在低端,短期或许对出口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货币贬值会很快推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最终侵蚀掉货币贬值带来的一点效益。
中国出口商品和日本、德国不同,他们的信誉比较高,降价有利于提升市场占有率,而且日本和德国过去的通胀就很低,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至少短期无担心通胀会推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后患比较小。
从出口产业上来看,人民币贬值对于中国短期或许有益,但长期是有害的。实际上这一点对任何国家都一样,即便德国和日本,如果长期使用货币贬值的手段推动出口也一样有害,差别是他们的缓冲时间会比较长,源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过去有信用积累,通胀一直在低位,有比较长的腾挪周期。
从这三方面来看,人民币贬值属于被动型。
声明:最近发现市场上再出现以如松的名义带领别人炒股票,或者发纸条给这里的网友进行实盘操作,这些都是诈骗行为,本人从不带领任何人炒股票,更不会发纸条给网友进行什么实盘操作,谨防上当受骗!
法律声明---如松博客网址文章为《如松》本人原创(如本人转载别人的文章会在文中声明),如有转载、收藏、引用需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