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情况是最近咨询摄像机的朋友特别多。
那么如何选择一台摄像机呢?
通常来说是“摄像机能干啥”、“你想干啥”、“性能价格比”三个原则:
一、摄像机能干啥?
也就是说这台摄像机的功能是什么。
要知道厂家对摄像机的功能是有明确定位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摄像机型号。
如果你觉的一台摄像机不错,那么首先你要搞清楚这台摄像机能干啥?
这点很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拍婚礼记录,EX280、Z5C都行。
现在电视台拍新闻,EX280、Z5C也都行。
但电视台改高清后,EX280行,Z5C就不灵了。。。。。。
那么如何确定摄像机能干啥呢?看摄像机参数就可以了。

主要是以下几个参数“像素、分辨率、清晰度、画幅、码流及压缩格式、镜头类型”。
1、像素
如果说CMOS和眼睛的功能相似,那么像素就是视网膜神经。
所以像素越多,画面就看的越清晰。
这是摄像机最基本的参数。
例如:SONY的Z5C、Z7C、AX2000E、NX5C啥的都是107万像素。
这个数值就确定了这四台摄像机的能力。
虽然Z5C的分辨率是1440*1080,而AX2000E、NX5C的分辨率是1920*1080,
在画质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但要注意,这里说的像素是指“有效像素”。
否则单反动辄两千万像素不是太吓人吗?
。。。。。
所以选摄像机要先看“像素”。
如果像素上不去,也就别说啥了。
例如:EX280的画质就要比Z7C好。
为啥?EX280的像素为200多万,远比Z7C要高。
2、分辨率
说到分辨率,大家的理解一般是指清晰度。
但从厂家参数来看其实是画幅大小。
720*576、1440*1080、1920*1080、2K、4K啥的。
通常来说画幅越大,清晰度越高。
但实际上这并没有明确的规律性。
例如:索尼的AX2000E、EX1R都是1920*1080的分辨率。
这两台摄像机能有同样的清晰度?
明显不现实。。。。。。
3、分辨率和像素的关系
其实分辨率和像素有很直接的关系。
像素高分辨率才上的去。
例如:要想达到高清1920*1080分辨率,你就得有200万以上的像素。
有的朋友问了,AX2000E是107万像素,怎么是1920*1080呢?
答案很简单,插值运算。
或者简单点儿说,就是放大。
大家想下,画面都放大了,你样他来确定清晰度,靠谱吗?
。。。。。
使用过松下153、173、203的朋友这个方面可能有体会。
虽然是高清1920*1080,但画面颗粒是真心的粗。
后期画质损耗是真心的大。
原因就是像素太低。
那么这三款机器的像素是多少呢?
谁都不知道,因为厂家没有给出。
。。。。。。
所以,先看摄像机的“像素”、“分辨率”这两个参数。
如果这两个参数都有,而且符合逻辑关系。
那机器就没太大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想买台摄像机,以后电视高清播出还能用。
那摄像机就得是HDTV,1920*1080的高清格式。
那么首先摄像机的分辨率得是:1920*1080。
然后你再看像素:200万以上。
这样EX280、XF300、130啥的都行。
但Z5C、Z7C、NX5C啥的就不行了。
4、清晰度
我们都希望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清晰。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摄像机的清晰度呢?
清晰度最有效的参数就是“线数”。
摄像机的参数介绍会有一个清晰度参数。
例如:索尼的EX280就明确的标出了“1000线”。
有些同学问了,如果厂家参数没标“线数”呢?
例如:Z5C啥的就没有“线数”。
这还用说。。。。。没标就是清晰度不够1000线呗!
也就是说EX280拍摄的画面分辨率就是要比Z5C或者Z7C高。
有的同学问松下160、260啥的清晰度好不好。
看下线数就明白了。
标了线数的摄像机,直接看就可以了。
如果摄像机没标线数参数,就是清晰度低于1000线。
这里大家要注意下,高清摄像机的标准就是1000线以上。
如果你的摄像机不够1000线。
那么拍摄的画面其实是“高清格式”而不是“高清指标”。
如果你想以后电视台上高清格式后,你的摄像机拍的东西还能用。
那摄像机就得1000线以上。
这样的话,EX280能拍高清节目,啥Z5C、130就不行了。
有的同学又问了,如果厂家没有标“线数”,如何判断摄像机清晰度呢?
那就只能看“像素”了,像素高,清晰度会高些。
从上面的几个参数,我们已经可以对摄像机进行基本判断了。
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些问题。
例如:
EX280、5D2都是1000线以上的高清,那个适合拍微电影?
5D2拍的微电影为啥不能上电影频道?
。。。。。
这些就得靠后面几个参数了,我们下次再讨论。
海达郝老师
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