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种植技术 白灵菇种植方法

一、概述

白灵菇中文学名为阿魏侧耳,又名阿魏菇,因其常与花科植物阿魏的根茎共生而得名。白灵菇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在我国自然分布仅见于新疆戈壁荒漠的阿魏滩上,每年初春冰雪溶化后才“昙花一现”。生长期仅十几天,极具有神秘色彩,被民间称为“西天神菇”、“西天白灵芝”。

白灵菇形似灵芝,洁白如玉;肉质细腻滑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有“素鲍鱼”之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食用菌中的珍品。

白灵菇子实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经测定:每千克鲜菇含蛋白质15.72克、粗脂肪11.06克、灰份5.63克、粗纤维3.54克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脂类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含多种维生素,尤其维生素D的含量比其它菇类高3-4倍。白灵菇营养成份药用成份齐全,含较高的阿魏多糖,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医学上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预防感冒、消积杀虫、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由于野生白灵菇稀少珍贵,所以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商品紧俏、价格昂贵,市场潜力极大。近几年,中国食用菌协会倡导进行训化栽培。会长潘先生亲笔题词:“稀世珍品白灵菇,益智增寿献人间”。近几年,我基地与许昌市食用菌协会协作,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对白灵菇的生物特征、品种特征、管理特点及高产高效等做了全面研究和大量试验,总结出一套较先进可行的栽培技术。并专赴北京、新疆引进不同菌种对照培养,筛选出适合我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菌种,目前已推广应用,生物转化率可达50%-80%,高产突破100%,被省有关专家认定具全国先进水平。

二、生物特征

白灵菇就其自然生长状态须与阿魏枯死根茎共生的特点,似应列为菌根菌类;人工代料训化栽培的成功又说明它同样有腐生特征,可认为是寄生、腐生兼有的菌类。

1、菌丝体

白灵菇菌丝体白色绒毛状,粗壮有力,生长前端呈扇形。试管斜面观察比平菇菌丝体更为浓缩洁白,生长速度稍低于平菇,菌苔较厚,韧性较大,有明显的锁状联合。菌丝体是白灵菇的营养器官,起分解、吸收和运送营养的作用。

2、子实体

子实体是白灵菇的繁殖器官,肉质、色洁白,幼时扁半球形,渐平展,成熟时扁圆形,中心下凹,表面光滑。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菌盖即子实体正面,白色,干燥时有裂纹,过湿时发黄,幼时边缘下卷,成熟平展,老后上卷。菌内白色,肉质厚而坚实,菌盖直径一般5-15厘米。正常情况下,直径10厘米左右的单片重量可达200-300克。子实体背面称为菌褶,延生,由多层褶片呈放射状排列,成熟时淡黄色。褶片上密生担子,成熟的孢子由担子柄弹射出来。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椭圆形12-14微米×5-6微米,孢子印白色。菌柄偏生,白色、肉质、中实,长2-6厘米,粗1-3厘米。

3、生活史

成熟子实体弹射孢子,适宜条件下孢子萌发。单孢子有性别,萌发后的单核菌丝正负交合,形成具有两个细胞核的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发育成熟相互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分化成幼菇,长成子实体,成熟子实体弹射孢子,开始下一代循环。自然环境中,每年只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人工控温条件下可多次种植。

三、生长条件

1、营养

白灵菇属寄生兼腐生真菌,本身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是依靠分解吸收寄生或腐木的有机养分而生长。白灵菇生长所需养分主要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人工栽培时,通过分解培养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及添加料来获得。碳氮比以40﹕1较为适宜。
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蓟县地区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为80%至90%,菇长得虽大,但品质差。

2、温度

白灵菇属低温型菌类,出菇温度较低且范围小。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宜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8℃-25℃,最适温度为12℃-18℃。白灵菇具有变温结实性的特征,适度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3、水分

水分是白灵菇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各种营养物质均需先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发菌期培养室空气相对温度70%以下,出菇期85%-90%。

4、空气

白灵菇属好气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发菌期对空气要求不严(对二氧化碳的耐受性高于平菇)但也不能过于气闷。出菇期和生长期则要求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5、光线

白灵菇菌丝在无光条件下完全可以正常生长,发菌期应暗光或弱光培养。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较强光照,菇房光线应保持500勒克斯以上。若光线偏暗,原基形成困难,推迟出菇,易长畸形菇。

6、酸碱度

白灵菇适宜中性微酸环境,PH值5-9范围内均可生长,以6.5为最适。配料时可调至8.5左右,经发酵灭菌自然降至6.5左右。
白灵菇自然生长环境土壤为微碱性,pH值为7.8,白灵菇菌丝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至6.5。原种栽培中考虑由于高压灭菌时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则配料时pH值应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适合在6.5至7.5之间,各种培养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试纸测定。

四、栽培场地

栽培场地应选在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方。闲置房屋、地下室、平菇菇房或简易菇棚都可利用。要求设对流窗以利于通风换气;有加温条件以利于把握出菇时机;干燥卫生能保持暗光以利于菌丝体培养,尽量满足白灵菇发菌和出菇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

新建菇棚可建成简易大棚或日光温棚,棚内根据栽培方式设置相应设施。如采用层架立体栽培须搭好棚架,采用地埋覆土式出菇须修好土畦,墙式出菇须铺好基础等。新建菇棚更要在保温,保湿、通风、遮光、供水等方面设计得更加合理完善。

五、栽培和季节

由于白灵菇子实体形成时温度要求较低且浮动范围较小,所以选择好栽培时间非常重要。我地以8月初至9月底较为适宜。接种过早,气温偏高;菌丝生长受抑制,杂菌污染率高。接种过迟,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延生周期,待菌丝生理成熟气温已高于出菇适宜温度范围,易造成不出菇。

不同品系发菌所需时间有差异。如早熟品种KW-4,65-80天出菇,晚熟品种KW-3,90-100天出菇,其它品种介于二者之间,选择接种时间应将品种因素考虑进去。在保证正常发菌前提下,早种比晚种好。因菌丝生理成熟后低温保存一段不但无害,反而在温度适宜时出菇整齐、长势好、产量高、转潮快,有利于二潮菇形成。在自然条件下,我地出菇期一般在3月份。如具备加温条件,可在元-2月份回温刺激出菇。(菌丝必须在生理成熟)采收后,经养菌复壮,补充水分,3月份自然温度适宜时可出二茬菇。

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要按序提前进行。

六、培养料配制

适宜栽培白灵菇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阔叶树木屑等,要求新鲜、干燥、无杂质无霉变。辅料有: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石灰粉、庶糖、过磷酸钙、杀菌剂等。

常用配方:

1、棉籽壳100千克,麸皮10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1千克,庶糖1千克过磷酸钙0.8千克,杀菌剂、添加剂适量,料水比为1︰1.2-1.3.

2、棉籽壳70千克,玉米芯(或木屑)30千克,麸皮10千克,玉米粉(或豆饼粉)5千克,石灰粉2.5千克,石膏粉1千克,庶糖1千克,过磷酸钙0.8千克,杀菌剂,添加剂适量,料水比1︰1.2-1.4.

3、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各35千克,麸皮13千克,玉米粉(或豆饼粉)7千克,石灰粉2.5千克,石膏粉1千克,庶糖1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杀菌剂主、添加剂适量,料水比1︰1.2-1.4.

4、玉米芯60千克,木屑40千克,麸皮15千克。玉米粉(或豆饼粉)8千克,石灰粉2.5千克,石膏粉1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杀菌剂、添加剂适量,料水比1︰1.2-1.4.

以上配方PH值8-9.
1.棉籽壳99%、石灰1%。   2.杂木屑50%、棉籽壳28%、麸皮20%、碳酸钙1%、过磷酸钙1%。  3.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糖1%。   4.玉米芯60%、棉籽壳20%、麸皮肤皮18%、石训1%、糖1%。

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备好,先将干料混合拌匀,再将可溶料溶化于水中,随水加入,反复拌匀,干湿一致。(大批生产须用拌料机搅拌)测试酸碱度,PH值应在8.5左右,偏酸时可加大石灰粉调整。拌好的料用手握法检查含水量,即抓一把料用力紧握,指缝间应有明显水滴溢出,但以不下滴为适度。将料堆成长方形堆,覆盖塑料薄膜,发酵5-6天。隔天翻堆一次,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即可装袋。

七、装袋灭菌

白灵菇栽培方法为熟料栽培。塑料袋规格为宽15-17厘米,长28-32厘米,厚3-4丝米的聚丙稀或低压聚乙稀筒子袋。装袋时先将一头扎紧,(留有接种地)然后以另一头装料,边装边用手按实。袋要装得圆实饱满,松紧一致,装满后扎口。装满后都要扎成活扣,便于以后接种。

装好的料袋要及时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要求100℃保持8-10小时,测量温度要用150℃的水银温度计,不可用煤油温度计。因煤油温度计测高温时易断线失效,造成测温不准灭菌不彻底。

较大型的常压灶中部要设隔层,四角上下部各设一个小气孔,以便排出冷气和方便测温。灭菌要严格按要求操作,保证灭菌时间,确保灭菌彻底。如果原料夹生,将造成大面积杂菌污染。

灭菌到时后要慢排气,慢降温,以免涨袋。待温度降至60℃左右趁热出锅,移至接种室冷却。

八、接种

接种工作是整个栽培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如操作不严,将会滋生大量杂菌甚至导致全面失败。因此,要严格按照无菌程序要求操作。白灵菇的接种方法有封闭式(接种箱)和开放式(接种室)两种。封闭式接种效果较好,但较费工,操作不方便,适宜小批量栽培。开放式适宜大批量栽培。用接种箱接种时,首先要把冷却至30℃以下的料袋和消过毒的菌种、工具一起放入接种箱,经常规气体灭菌后再开始操作。操作程序是:双手伸入接种箱操作孔,首先点燃酒精灯,用75%的酒精棉球将双手及工具擦洗一遍,工具还要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一遍。然后处理菌种:先将瓶口(或袋口)消毒,灼烧后打开,用接种工具(勺、铲或镊子)挖去表层2厘米厚的老化菌种不用,然后平放备用。将培养袋直立,打开袋口,用工具从菌种瓶(袋)内挖取指头肚大小一块菌种,(或花生米大小的四、五块,不可过碎)迅速放入袋内,轻轻压实后扎上袋口,然后倒过来用同样方法接另一端。注意接种后袋口不要扎得过紧,以免因不通气影响发菌。接种工具应不断重复消毒。一瓶(袋)菌种用完后,双手和工具都要重新彻底消毒一遍后才可打开下一瓶(袋),以免相互感染。整箱接完后移入培养室。

接种室要求干燥卫生,封闭严密,门窗都要吊帘。提前两天喷洒杀菌剂结合硫磺熏蒸,用量每立方米5-10克。操作程序与无菌要求和接种箱相同。一般4-8人分工配合操作,一批料袋应一次接完,中间不要随便开门出入。接种室可作为培养室使用,接完种后就地发菌。

九、发菌期管理

接完种的菌袋要用层架摆放或墙式摆放发菌。层高由气温高低而定,高温时宜低,低温时可多摆几层。室温要求22-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暗光培养。前3天不需通风,第4天菌丝开始萌发定植,可每天开窗通风1次,每次20-30分钟。每天早、中、午、晚各测量温度1次。7-10天菌丝吃料,新陈代谢增强,袋温上升,此时测量温度应以袋温为主。将温度计插在袋堆中或温度最高处测量,若温度偏高可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通风时间,也可在夜间气温低时加大通风,必要时散堆降温。2周左右,应进行第一次翻堆,将菌袋上下内外调整位置,同时观察菌丝生长期情况,将杂菌袋挑出并及时处理。3-4周菌丝生长最快,呼吸作用也最强,重点注意通风降温,必要时全天通风。袋温最好经常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切忌超过30℃,以免造成杂菌滋生。若接种季节较晚,气温偏低,可将菌袋大摆放,使其自身产生堆温,通风时间可先在中午气温高时进行。5周左右,菌丝基本发满,袋温不再升高,可进行第二次翻堆,将已长满或未长满的分开摆放,区别管理。

整个发菌期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一般7-10天喷雾消毒1次或熏蒸消毒1次。

发满的菌袋不会象平菇一样立即出菇,还要经过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生理成熟。此时的菌袋较松软,菌丝稀疏,要在袋温20-25℃、相对湿度70%左右、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弱光培养40天左右,当菌丝浓白、菌袋坚实、两端形成部分菌皮时,才算达到生理成熟,即将出菇。

十、出菇期管理

菌袋生理成熟后,若自然温度适宜,要尽快催蕾出菇。最适的出菇温度为12-18℃,若温度低于10℃,零星出菇,低于5℃则基本不分化。反之,如气温高于25℃也基本不出菇,即使勉强出些也质次量少畸形多。实践表明,低温不形成的菇蕾,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子实体肥大、坚实、质量好、产量高。

成熟的菌袋要想出菇快而整齐,须经催蕾处理。催蕾主要是经菌袋以温差刺激、光线刺激和空气刺激。首先打开袋口,(此时地埋式出菇应提前埋好,墙式也已垒好)使菌丝体接触新鲜空气。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左右,同时给以较强光照。最主要的是人为拉大昼夜温差,方法是中午气温最高时大通风升温,夜晚气温最低时大通风降温。将室温维持在高温18-20℃,低温10℃左右,每天保持10℃左右的温差。经连续10天左右的温差刺激,培养袋口料面菌丝迅速扭结,即会形成大量白色米粒状的原基。

原基形成后,室温保持在15℃左右,减小温差,中午气温高时不通风,保持室内阴凉,夜晚气温低时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防止大风干风吹袭原基,不能直接向菌袋喷水,可向空间、墙壁、地面喷雾。培养室保持一个较恒定的温度、湿度、静风多氧、光照适中的小气候环境,使原基顺利分化。当菇蕾长至玉米粒或花生米大小时,要及时疏蕾,小袋保留1个,大袋保留2个,用小刀将多余的菇蕾削掉。当大部分幼菇长至直径5-6厘米时,可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尽量保持低温,加大通风,增强光照。经10-15天培养(温度高时时间短,温度低时时间长)。菇体7-8分成熟,盖肥肉厚,柄短粗壮,菌盖渐平展,开始少量弹射孢子时及时采收。

出菇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自原基形成到成熟采收均不能直接向子实体打水。因出菇期温度低,水分蒸发慢,幼菇生命力弱,极易浸水窒息死亡,成菇期菌盖因积水而发黄,影响品质。再就是白灵菇不能与平菇混种,因二者同目、同科、同属,孢子及菌丝极易混交,产生异变,杂交后的白灵菇很象平菇,失去商品价值。
  合理配制培养料,以防碳、氮比例失调。根据实践经验养菌期的碳氮比以25—40:1为宜,出菇期以70—200:1为宜。氮浓度太高会抑制白灵菇的原基分化。常用白灵菇配方:棉籽皮87%、麸皮8%、玉米粉2%、糖、石膏、石灰各1%,另加0.3%—0.5%的发酵剂(冬季为0.5%,春、夏、秋季为0.3%)。

  养菌管理

  养菌期主要是温、湿、光、氧的互相调控,目的是给白灵菇袋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养菌期大多在夏末秋初。此时正值高温季节,主要是防止料温过高,出现“烧菌”现象。温度控制在23—28℃,料温不要超过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养菌。否则,菌袋易形成厚菌皮,不但影响出菇,而且也消耗培养料的养分。

  后熟培养

  刚长满菌丝的白灵菌袋不能立即出菇。此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还要经过大约30天左右的后熟培养,让其菌袋积累更多的营养成分达到生理成熟,这个过程即后熟培养。其间温度控制在18—24℃之间,湿度75%。

  低温刺激

  经60天左右时间的培养,菌袋已基本生理成熟,但需低温刺激才能出菇,恒温情况下一般不能出菇。这时室外温度已降低,要利用自然温度刺激菌袋。可将日光温室大棚薄膜揭掉,也可搬到棚外低温刺激,但要注意给菌袋遮阴避光。在10—15℃温差的刺激下,需要10—15天左右。其间不要打开菌袋口,以防培养基水分蒸发。

  搔菌催菇

  菌袋经低温刺激后,要调整好菌墙,以便出菇管理。菌袋进棚或盖棚膜培养3天后,打开菌袋口,用小铁耙子将老化菌种与厚菌皮扒掉。没有厚菌皮者,只扒老化菌种块,其他地方不要动。5天后,用1:300—500倍稀释后的催菇灵喷施,2—3天喷一次,共喷2次。喷后第二天将菌袋口拧扎一下,以防止菌袋口培养基水分蒸发,影响出菇。同时温度保持在14—17℃,湿度85%—90%左右,光线以600Lx较好,大约15天左右即可出菇。


十一、采收贮藏

白灵菇采收要适时。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过迟担孢子大量弹射,不但降低产品质量,还易引起操作人员孢子过敏反应。采收时用小刀齐根切下,清理料面,停水干燥10-15天,养菌复壮。待菌丝恢复浓密洁白时补1次大水(可添加营养剂)然后重新进行催蕾,若温度适宜,则很快形成二潮菇。

采下的鲜菇切去菇柄,及时销售。15℃以下环境可存放7天不变质,泡沫塑料盒密封包装可保存10天以上。如需长期保存则可干制;小菇整体、大菇切片,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8%左右时,装入塑料袋密封保藏。目前国际市场速冻菇畅销,速冻成-18℃保存,2年不会变质,解冻后保持原有鲜味,市场前景很好。

表面风干处理:将削拣分级好的菇体盛放在透气的塑料筐内,单筐盛放不宜太多,切忌大筐堆放,移至阴凉通风处风干30-40分钟,去除表面水分,用专用保鲜纸包裹好备用。也有的采用保鲜剂处理进行储藏保鲜,即采用0.01-0.02%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或0.1-0.5%焦亚硫酸钠漂洗3-6分钟,进行保鲜剂处理。采后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效果不理想,而且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一、白灵炒肉片  
 白灵菇菜谱(7张)原料:鲜白灵菇350克用手撕成丝,瘦肉片150克,食油、酱油、食盐、醋、料酒、葱花各适量。  做法:①旺火热油,放入葱花,再放入肉片拌炒;②将肉炒至六成熟,再放入白灵菇丝,炒拌均匀至菇熟;③加入醋及调料,翻炒几遍即可。  
二、酷馏白灵菇  原料:鲜白灵菇300克,瘦肉100克,白糖2汤匙,猪油5大匙,生粉、酱油适量,香醋、精盐、味精少许。  做法:①将洗净的白灵菇切成三角块丁,瘦肉切细片;②将猪油在炒锅中烧热,先放入瘦肉用旺火翻炒,五六成熟时,放入菇丁翻炒;③菇熟时加酱油和水粉,迅速搅拌均匀,略呈糊状;④再加少许香酯、精盐、味精即可。  
白灵菇种植技术 白灵菇种植方法
三、炒三鲜  原料:白灵菇250克,荷兰豆250克,黑木耳适量,猪油及调料少许。  做法:①将白灵菇洗净撕成丝状,荷兰豆切成丝,黑木耳滤干切成丝状;②旺火锅内放人猪油把荷兰豆丝炒至八成熟,加入黑木耳、鲜白灵菇丝,爆炒1分钟左右;③加入调料翻炒,盛于盆内,呈现绿、黑、白各种颜色。 
  四、炒鲜菇   原料:白灵菇250克,食油若干,葱、芹菜、食盐、酱油;香油各若干。  做法:①将白灵菇洗净,用手撕成丝,芹菜、葱切丝备用;②炒锅放入食油30克左右,放热火上烧,葱丝、芹菜丝用油稍炸一下,再放入菇丝,炒拌均匀;③放入食盐、酱油、味精炒拌数下,放入香油少许即可。
  五、网油白灵菇  原料:鲜白灵菇500克,火腿肉250克,鸡蛋4个,猪网油500克,味精1克,精盐1.5克,胡椒粉0.5克;食油250克,干淀粉50克。  做法:①选择粗宽肥壮的白灵菇500克纵切成片,约40片。火腿肉切成与白灵菇大小相似的20片。用鸡蛋清调成糊。②猪网油用凉水漂洗,切成10厘米见方的块;平摆在案板上,用刀抹压,除去水分,把拌匀的味精、胡椒扮、精盐均匀地撤在网油上面,再用2片白灵菇片夹住1片火腿肉放在网油中包好。用蛋清糊封口,裹上干淀粉,逐个放入油锅中炸至呈金黄色,捞起堆码在盘中即成。
  六、清蒸白灵菇  原料:鲜白灵菇500克,火腿肉250克,鲜汤适量,精盐2克,酱油15克,葱末5克,姜末2克,味精1克,醋10克,胡椒粉0.5克,湿淀粉10克,食油15克。  做法:①将鲜菇洗净,纵切成片。将火腿肉切成与菇片大小相当的片。然后用2片白灵菇夹1片火腿肉,分别码成长方形,放入扣碗内,取少量白灵菇片摆在上面,往扣碗中注入鲜汤上笼蒸熟。取出翻扣在汤碗内。②炒锅上火放食油、酱油、葱、姜、醋、胡椒粉,加清水少量烧汤,汤沸后用湿淀粉勾芡,淋入汤碗内即成。   七、鸡球炒白灵  原料:鲜白灵菇500克,鸡脯肉150克,鸡蛋3个,精盐3克,葱白6段,姜3片,蒜瓣5克,湿淀粉15克;熟猪油20克。  做法:①将白灵菇洗净,滚刀切成小三角形块。鸡脯肉剔去筋膜切块(鸡球)盛入碗内,加入鸡蛋清、精盐,用湿淀粉捏匀上浆。②炒锅内注入熟猪油,在旺火上烧热后,先下鸡球滑过盛出,再滑白灵菇。然后把蒜瓣、葱段、姜片煸炒出香味,放入滑好的鸡球和白灵菇,炒拌后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即可。
  八、红烧白灵菇  原料:鲜白灵菇500克,猪里脊肉250克,鸡蛋4个,灯笼辣椒4只,精盐2克,酱油15克,姜片2块,葱白4段,蒜片5克,芝麻油10克,湿淀粉15克,熟猪油150克。  做法:①将白灵菇洗净,滚刀切成三角块,灯笼辣椒去蒂去籽切小菱片,猪里脊肉切片盛入碗内;磕取蛋清沥入碗内,加湿淀粉和精盐,捏匀肉片,使之上浆。②炒锅内注入熟猪油,置旺火上烧热,将肉片和白灵菇下锅滑过,沥去余油。③原锅留底油烧热,下蒜片炸黄,再放姜片、葱段炒香,即将辣椒片、滑过的里脊肉片和滑过的白灵菇先后入锅煸炒,调入佐料,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芝麻油出锅装盘即成。
  九、酒炖白灵菇   主料:白灵菇250克   辅料:油菜心100克、日本清酒适量  调料:盐、鸡精、三花淡奶、水淀粉、高汤、白糖、食用油   烹制方法:   1、将白灵菇洗净修整好,油菜心洗净;  2、坐沙锅倒入高汤点火,倒入白灵菇、盐、鸡精、清酒、沸后转中小火约30分钟,使白灵菇入味,捞出切片放入鱼盘中,油菜心过水焯熟放在白灵菇旁边;  3、将煮白灵菇的汤加入淡奶、白糖、清酒、调好味勾水淀粉浇在白灵菇上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2139.html

更多阅读

什么美白效果好,美白的最快方法 见效快效果好的美白针

什么美白效果好,美白的最快方法——简介肌肤必须要粉嫩白皙,配上轻便又鲜艳的春夏妆,才能更靓丽。那到底什么美白效果好呢?答案是从护肤方法入手,所以MM们千万不要再偷懒了,才能拥有白雪公主般的无暇美肌。什么美白效果好,美白的最快方法

天生皮肤黑如何美白 皮肤美白最快的方法

天生皮肤黑如何美白——简介皮肤天生黑的你,你是不是一直羡慕拥有白皙肌肤的女孩,你是不是苦恼为什么我没有拥有这么白净的皮肤?你是不是一直在苦恼美白的方法?虽然皮肤天生黑已成为既定的事实,但是你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现状

皮肤美白最快的方法? 皮肤美白的方法

皮肤美白最快的方法?——简介夏天快到了,皮肤美白进入我们的美容日程。但是距离夏天的时间已经很短了,有没有快速的皮肤美白方法,皮肤美白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呢?皮肤美白方法主要有食物美白、美白面膜和医学美白这三大类.皮肤美白最快的方

iPhone5遇到白苹果后解决方法汇总 iphone5s 白苹果 解决

?情况一、电脑无法识别手机-----------------------------------------------------方法① :关机后按住音量键+不放.再按电源键,点亮后松开电源键。音量键+不放(这时屏幕如果 变暗了一点,你就有希望进入安全模式)直到开机为止。进去之后

如何祛痘美白 皮肤美白最快的方法

如何祛痘美白——简介皮肤美白调理改善痘痘问题,是肌肤光滑有光泽如何祛痘美白——工具/原料洁面防护如何祛痘美白——方法/步骤如何祛痘美白 1、最困扰大家的肌肤问题大多数就是有痘痘跟肌肤暗沉,首先来跟大家分析下痘痘肌肤的问

声明:《白灵菇种植技术 白灵菇种植方法》为网友邮个拥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