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源流 陶姓名人

来自:中文百科在线及其他网文

陶姓,拼音:táo xìng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1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06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6%。陶姓用拉丁文表示,常用的有 Tao、 To、Tou、Dao等。

粤稽系自黄帝于有熊,长于姬水。因以姬为姓生子少昊,少昊生子乔拯,乔拯生帝喾,帝喾次子曰尧,佐兄执,受封于陶,改国于唐,故号陶唐氏。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

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用来对他称呼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因此,尧的子孙后来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尧的最初封地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的这一支陶姓,最初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统统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

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另外,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浔阳,则是江西省九江县。

在历史上,姓陶的名人相当不少,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郡望堂号晋置济阳郡,山东省定陶县。《姓苑》记载:“陶姓,陶唐氏之后”。望出丹阳、浔阳。

一、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记载,远古时期的尧帝,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

尧帝初居于陶(古济阴,今山东定陶),以制作陶器为业,官名“陶正”,其地被后世称为陶丘。后封于唐,为唐侯,故称陶唐氏。

在尧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原居地为姓氏者,称陶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陶氏、唐氏,皆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读音作táo(ㄊㄠˊ)。

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尧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偃姓,出自远古东夷族首领、六安国始祖皋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玄鸟(乌鸦或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叫做大业。大业娶黄帝父亲所属的少典氏族之女女华为妻,生子名叫繇,即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皋陶。

皋陶,名繇,字庭坚,亦称咎繇、皋繇,是东夷少昊之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属于偃地,舜帝因而赐皋陶为偃姓,后为东夷族首领。

皋陶在舜帝执政时期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师(最高司法长官),传说其长相为青脸鸟嘴,铁面无私,是古代传说中最公正的法官。他饲养有一只独角羊,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时就牵来神羊,神羊只用其独角触有罪的人。

皋陶在世之时,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的公琴之地封给其后裔,称皋城(今安徽六安),今安徽省的六安市仍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皆是皋陶的后人。

在史籍《史记·帝王世纪》中记载,皋陶在掌管司法时,称其职为称理正,创造了“划地为牢”的监押制度,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中国从此开始有了监狱。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被数千年来上下监狱尊立为狱神。

皋陶与尧、舜、禹同被后世尊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又是远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国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和“德治”思想,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由于皋陶始创理正之职,因此后世历朝历代的最高司法机构皆称大理寺,并由此诞生一支李氏,皋陶成为李氏始祖。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以始祖皋陶为荣,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特地追封皋陶为“德明皇帝”。

在皋城的皋陶后裔子孙中,有一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在殷商时期即称皋陶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陶氏、皋氏,世代相传至今。

特别要说明的是:源出皋陶裔脉的这一支陶氏,正确读音作yáo(ㄧㄠˊ),今读táo(ㄊㄠˊ)亦可。

第三个渊源:源于己姓,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属于封邑名称以为氏。

昆吾,原是上古时期一个地名,今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地最终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一带,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这位陶正以邑为命,称昆吾。在典籍《诗经·商颂·长发》中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在史籍《路史·后纪》中也记载:“颛顼娶滕奔氏之女曰娽,滕奔,即胜濆。昆吾者,颛顼之后也。”

颛顼的后裔吴回在帝喾高辛氏时期成为南方的部落首领,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这六个儿子,又各成为一个氏族的首领,皆拥有自己的姓和氏。昆吾是陆终的长子,本名叫做樊,他的氏族分离出去后,居住在昆吾(今山西安邑),氏族被赐姓为“己”,以地名氏,称昆吾氏。

传说,昆吾是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任陶正。在典籍《说文解字》中记载:“昆吾,圜器也。”圜器,就是陶壶,因此“昆吾”的原始本意就是“壶”的别称,“昆吾”用来比喻圆形物体。在后世中,有传说的神兵利器“昆吾剑”,在古代十大神兵之中排行第三,乃剑中之祖,据说是由盘古氏第八代始祖的脊椎骨所化。真正的“昆吾剑”,根本就没有剑刃,剑体浑圆,合“昆吾”之意,只不过剑端尖锐,因此,昆吾剑实际上就像一把特大号的锥子,俗称铗。

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的记载,楚灵王芈围曾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说明了许昌曾是昆吾的封地,筑宅于斯。不过,在《左传·哀公十七年》中又说“卫国有昆吾之观。”春秋时期卫国的昆吾之地在今河北省的濮阳县。当初商汤王朝兴于今鲁、豫之间,商王朝的缔造者汤先平定了、河北、河南的北境,然后向南攻击夏桀。夏桀败后,向东南方向的安徽巢湖地区逃走。按夏桀不向西北走而向东南逃,显见当时中原地区的伊、洛以西之地还未开辟。因此,远古昆吾当在今山西省安邑一带,后迁至今河北省的濮阳县,最后迁于河南省的许昌市一带。

在夏王朝被商汤所灭之后,昆吾的后裔子孙以先祖职业为姓氏,称陶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táo(ㄊㄠˊ)。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篡》、《风俗通》等的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七个著名的氏族,分别为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

陶冶,即指陶器制作工匠与窑工,原为掌握此项专业技术,役使奴隶进行生产的低级贵族。其时,该七族中即有以职业为姓氏者,称陶氏。

到春秋时期以后,凡在从事陶器制作业的职业工匠、庶民中,皆有以“陶”技为姓氏者,称陶氏,读音作táo(ㄊㄠˊ)。

第五个渊源:源于虞姓,出自远古舜帝裔孙虞阏之后,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篡》记载:相传,舜帝把部落首领禅位给大禹后,大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度,自己继承帝位,建立了夏王朝,之后把先舜帝王族后裔封于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因此舜帝之后裔多以“虞”为姓氏。

到了西周初年,舜帝的裔孙虞阏因其父虞思曾官至殷商陶正,故而虞阏也被任命为陶正,继续管理陶质器物制作,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称陶氏,正确读音作táo(ㄊㄠˊ)。

第六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宰相魏冉的封地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魏冉,全名为芈魏冉,楚国贵族,随姐姐芈八子嫁给秦武王嬴荡时到秦国,芈八子是楚怀王熊槐的女儿。由于楚怀王早先给魏冉的原封地在穣邑(今河南南阳邓县),故号穣侯。

周郝王姬延八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无子,由异母之弟嬴稷(嬴则)继位,是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五年,逝世于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三十年后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由其孙子赢政统一了中国。

魏冉是秦昭襄王的生母芈八子的异父之弟,即秦昭襄王的舅舅。在秦武王暴死时,秦昭襄王年纪还小,当时王位争夺激烈,是魏冉采用了铁血手段,残酷诛杀了所有政敌,才使他的外甥嬴稷得以即位。之后,芈八子成为秦宣太后,主持国政,魏冉被封赐陶邑(今山东定陶),这在典籍《战国策》中有记载:“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

影响和支撑秦昭襄王政权的最重要三栋梁,就是舅宰魏冉、大将白起与丞相范睢。

从周郝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开始,魏冉数度担任当秦国宰相,掌握大权。魏冉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对秦国开疆拓土有很大的贡献。是他大力推荐白起当秦军大将,向南攻取鄢城、郢都。而自己采取向东与齐国和解的策略,使周边诸侯国君屈服归附。秦国所以迅速强大,魏冉功不可没,人们可以在《战国策》中看到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在秦昭襄王执政前期,国家大政基本上由秦宣太后把持,由魏冉、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嬴显、泾阳君嬴悝这四人掌握实权,秦宣太后通过这四人径自号令天下。

但是,魏冉为人独断专横,就连出使外国回来后,也从不向秦昭襄王汇报。他仰仗着扶持秦昭襄王的功劳权势,随意压制各附属诸侯国,甚至任意使用秦国的国书,随意调动秦军攻击一国或任何地方,一时沒有哪支军队敢拒绝其调置。每当秦军战胜时,战利品都先送到他的封地陶邑去。有这样的宰相做榜样,芈戎、嬴悝也都横行专断、肆无忌惮,嬴显甚至来去自由,对秦昭襄王也不理睬。

应当说,魏冉的一生是真正效忠秦国、总是为秦国利益打算的,对秦国的强大有盖世之功。然而,再大忠心和贡献都不能允许“专权横行,骄傲贪暴”,而魏冉的这一致命伤误恰恰被秦国另一位重臣范睢抓住。

这时的范睢已取得嬴稷的信任,逐渐由原来的客卿地位转为掌握实权。在周郝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66年),范睢向嬴稷痛诉魏冉“专权横行,骄傲贪暴”罪过,并严肃剖析臣权过重的后果:“臣僚如果受到过分的依赖,享受特权,君王就变得非常卑下……现在,从最低级的官员到中央各部门首长,以及大王您的左右侍卫,几乎全是宰相魏冉的党羽,每每想到大王在政府中那么孤立,便禁不住替您汗流浃背。一旦您不幸死亡,主宰秦国的恐怕就不是您的子孙啦。”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睢的建议,开始削弱魏冉权力的举措。周郝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秦宣太后芈八子逝世,魏冉立即被解除全部朝堂职务,被迫返回他的封地陶邑去养老。之后,秦昭襄王立即任命范睢当宰相,封为“应候”,采用其“远交近攻”之策,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

在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陶氏,读音作táo(ㄊㄠˊ),与芈姓熊氏、魏氏、穰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

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

陶谷,公元903~970年,原名唐谷,出生在唐昭宗天复三年。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纷乱时期,原唐朝沙陀部人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称后晋高祖皇帝,唐谷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北宋初年,陶谷曾出使南唐政权,时南唐国力弱小,因而陶谷态度傲慢,在南唐后主李煜面前出言不逊。南唐大臣们十分愤怒,便设下一个圈套:派宫妓秦兰扮做驿吏之女去引诱他。结果,原本盛气凌人的陶谷,一见到温婉美丽的秦兰之后,不禁为之邪念萌动,曲意奉迎并赠词讨好,变得庸俗不堪,遂败慎独之戒。

几天后,南唐后主再次设宴招待陶谷。陶谷一转脸,再次摆出了正人君子的派头。南唐后主举起酒杯,令秦兰出来劝酒唱歌,其歌即是陶谷所赠之词,顿时整得陶谷面红耳赤,狼狈至极。

明朝时期,唐寅特意绘有一幅“陶谷赠词”之画,在画中,人物刻画工谨微妙,陶谷拈须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着红烛。秦兰则束发高髻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情态生动逼真,正是赠词前后的情景。背景之树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画屏也都精心刻画,不独布局得体,设色秀妍,而且理趣兼优,形神俱佳。画面右上有唐寅题诗:“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诗情画意,寓意殊深。

陶谷的后裔子孙,皆随陶谷改唐为陶,世代相传为陶氏,又成陶氏的一支,读音作táo(ㄊㄠˊ)。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唐古尔氏,亦称托库尔氏,世居科尔沁、毛家屯。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通古斯语为Tanggur,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妥氏、托氏等。

⑵、蒙古族陶佳氏,世居伊苏、察哈尔。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o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

⑶、蒙古族陶国浑氏,亦称陶郭混氏、陶古浑氏,是蒙古巴尔虎部的一个分支氏族,原居蒙古喀尔喀地区(今蒙古国)。在明末清初,巴尔虎部被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所控制,后因不堪遭受蒙古大汗噶尔丹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人万余摆脱其控制后南下,游牧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一带。到了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朝庭议,康熙大帝下诏,将巴尔虎蒙古全族移驻至盛京地区(今辽宁沈阳),其中的陶国浑氏族人奉命驻守凤凰城(今辽宁丹东),他们在后在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自称满州蒙古第九旗。清朝中叶以后,陶国浑氏族人大多取原姓首字谐音汉字“陶”为姓氏。

⑷.蒙古族扎哩特氏,亦称查礼特氏、扎勒楚特氏,世居乌喇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r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秦氏等。

蒙古族陶氏读音皆作táo(ㄊㄠˊ)。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绰罗氏,亦称绰络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卓鲁部,满语为Colo Hala,汉义“名号”,世居黑龙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

⑵、满族托和啰氏,亦称托科罗氏、托活络氏、脱阔罗氏、托忒克氏、陶寇洛氏,陶库尔氏,陶侯咯氏等,满语为Tohoro Hala,汉义“套马”,世居虎尔哈、乌拉、叶赫、松花江、喀穆、奥里迷、毕瞻、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托氏、妥氏。

⑶、满族托勒佳氏,满语为Tolgiya Hala,世居齐齐哈尔,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郭氏等。

⑷、满族唐古氏,亦称汤务氏、陶古浑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唐括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唐氏等。

⑸、满族托谟氏,亦称托牧氏、托诺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帖暖部,满语为Tomo Hala,世居伊巴丹、哈达、叶赫、齐齐哈尔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乔氏等。

⑹、满族托里氏,亦称托立氏,满语为Tori Hala,汉义“神镜”,世居黑龙江沿岸,清朝晚期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

⑺、满族鄂岳氏,亦称鄂约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斡准部,满语为Eyo Hala,汉义“地窖”,世居叶赫、哈达、锡伯里城,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赵氏、鄂氏等。

⑻、满族尼拉氏,亦称那图拉氏,满语为Nila Hala,世居叶赫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

满族陶氏读音皆作táo(ㄊㄠˊ)。

第十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达斡尔族达尔陶氏,亦称多尔托尔氏,世居黑龙江伊敏、呼兰等地。后有鄂温克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rta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陶氏、达氏等。

⑵、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陶氏。

达斡尔族陶氏读音皆作táo(ㄊㄠˊ)。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陶河清:字涟漪,号景山。宋开宝时授应天巡捕,从曹彬破贼有功擢滇州刺史,宋建隆元年庚申八月十五子时生,宋明道元年壬申七月初九已时没,葬宁邑七都五区罗溪寺对岸山喻氏屋后子山午向碑墓记。元配陈氏,宋开宝八年乙亥二月初一未时生,宋天圣三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午时没,葬宁邑七都五区罗溪寺后山,丙寅山申向。生一子:陶嶽降。

二、迁徙分布

陶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零二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二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四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远古时期的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尧的封号,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按当时的习惯,尧的后人有的就以陶为姓,有的就以唐作为自己的姓氏。而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发现的陶寺遗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张海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遗址,叫陶寺遗址,这个遗址在咱们国家的考古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遗址与陶姓的起源关系也非常大。传说帝尧开始被封于陶地(山东省定陶),后来又改封到唐地(河北省唐县),所以,帝尧的号就叫陶唐氏,帝尧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号以陶为姓的,这就是咱们中国陶姓的起源。

另据记载帝舜的后人当中,有一支是负责制造陶器的,给了他个官衔,叫做陶正,是以制陶为职业的,这支后代以职业为氏,也姓陶。”

也就是说,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尧的后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后代,但不管是源自尧还是源自舜的陶姓,他们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因为尧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体内也流着尧帝的血液。

有一句关于娥皇和女英的对联是这样说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两支陶姓的血缘关系。

我国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晋代时期,陶姓人氏曾一连出现过好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阴而著称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阴,由于他办事认真、勤奋,曾先后出任晋朝八个州的都督,并统率军队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更以不朽的诗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记》已被历代学子视为必读之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也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曾任江西彭泽县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从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归隐后经常和邻居们一起争论并分析历史上的往事。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先秦时,陶姓主要活动地在山东、河南地区;周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

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

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

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今安徽省宣城)人。汉、晋时,陶姓已经发展到长江中下游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

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

宋代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

宋代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

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唐宋时,西北和西部陶姓非常活跃。

明初,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陶姓由山西洪洞县徙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唐庄,后南移上官村,二处均有坟墓,后迁今址,与穆为邻。始祖陶四老,因年深无考,不知是几世祖也,世称其仁德忠厚,生五子荣、贵、敬、皋、能。生息繁衍吾陶氏数代子孙,名陶家。据家谱记载,现省内各地、东三省、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均有本村陶氏子孙,其中山东故城有1500人,长垣县城南600余人。陶氏祖坟完好,家谱齐全,全村现有十一世至廿五世陶氏子孙。

清时,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故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明、清时,西部的云贵川地区也有了陶姓足迹。

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如今,陶姓分布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三省陶姓约占全国汉族陶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当代汉族陶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陶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省,大约占全国陶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重庆、云南、四川、河南,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占陶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陶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和南部向华中回!迁成为陶姓迁移的主流。陶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陶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云贵桂、川渝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广东西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黑龙江西南、吉林、内蒙古东部,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0%的陶姓人群。在皖苏北端、鲁豫大部、川渝鄂大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新疆西北、广东大部、海南西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北、辽宁,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陶姓人群。

三、历史名人

陶 侃字士行。晋朝污阳人。从军40余年,果毅善断。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以励志勤力。竹头木屑,皆储以备用。溢号恒。

陶 潜(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陶 弼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诗人,以功授阳朔县主簿,后任邕州东上阁门使。有《陶邕州集》。

陶 裔京兆户(今陕西省户县)人,宋代画家。精于花竹翎毛,选翰林待诏,其笔法与黄荃相似。

陶 成江苏省宝应人,明代画家。多才艺,诗文古朴,书善四体,擅画花鸟人物,芙蓉称神品,为世所珍。

陶 澍湖南省安化人,清代大臣。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

陶 窳湖南省湘潭人,清代书画家。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

陶 勇安徽省霍丘人,中共高级将领,作战勇猛,1955年授中将军衔,文革中含冤而死。

陶 铸湖南省祁阳人,中共高级领导人,解放后任广东省委书记,文革中为文革小组成员,因不愿与林江反革命集团同流合污,被迫害致死。

陶弘景(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諡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守立池阳(今安徽省贵池)人,五代时南唐画家。长于释像鬼神、庭园殿阁、子女奴隶、车马山水、靡不精妙。

陶渊明字元亮(365—427),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曾经几次出仕,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由于他不愿受官场的拘束,就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在农村中过躬耕隐居生活。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长于诗文辞赋。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告诫情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陶渊明集》。

陶复亨新昌(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诗人。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

陶宗义浙江省黄岩人,元末明初书学理论家、文学家,号南村。能诗工书,工小篆,著有书学理论书《书史会要》。另有《南村辍耕录》、《南村诗集》等。

陶峙岳湖南省宁乡人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1949年在新疆起义,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逝世。

陶行知原名文浚。安徽款县人,著名教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发表。中华教育改进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民国35年(1946年)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丹阳郡:丹阳古称润州、丹杨郡,是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期,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吞灭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最早的都城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有一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时期,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古城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今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2、堂号

据《姓苑》记载“陶姓,陶唐氏之后”。陶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宛陵堂、丹徒堂、镇江堂。

陶姓的主要堂号有“丹阳堂”、“爱菊堂”、“浔阳堂”、“五柳堂”、“寸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陶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早在两汉时期,陶姓已有人渡过长江并繁衍发展。

2、陶姓多品性高洁之人。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率众起义的陶峙岳,不同流合污的陶铸等。

六、陶姓字辈排行

陶渊明嫡系后裔字辈:“聪文之国金元宗天玉成其余思正大”。

安徽淮南陶氏字辈:“肇祖渊源深徒寿著簪缨绩善贻辉久存仁有余馨训庭崇礼义宪法在纶经守政维敦益谦祥永致宁育才铸国栋依闾奉双亲圣贤高德尚诗书丹桂尊同宗拾万户支派百亿名耕读居皖北文风泽士林公忠传世远五柳震家声香火乾坤大绵延荫子孙”。

安徽宛陵、当涂陶氏字辈:“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知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礼乐射御大振家声秉承世德肇锡荣光佑启允茂”。

安微合肥陶氏字辈:“崇(丛)象(贤)诗(词)歌(赋)”。

安徽宣城陶氏字辈:“贤良庭……”

安徽全椒陶氏字辈:“永昌万……”

安徽芜湖陶氏一支字辈:“大定绍宗……”

安徽芜湖陶氏一支字辈:“万事承大有运守好时光”。

安徽无为陶氏一支字辈:“长光裕……”

安徽无为陶氏一支字辈:“章成茂盛宜兴昌发”。

安徽长丰下塘集、陶家湖、埠里陶氏字辈:“荣华孟应兆冯泰中贤良吉德传有庆存新理志强”。

安徽巢湖陶氏字辈:“宗明德……”

安徽淮北陶氏字辈:“甲云建吉广延嗣绪”。

安徽陶氏一支字辈:“芳怀福电……”

安徽阜阳陶氏字辈:“之夫(玉以)龙(丙)真祥”。

安徽定远、湖南靖州陶氏字辈:“成宗辉祖先德永芳秉礼守义世毓贤良”。

安徽凤阳、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安徽六安陶氏字辈:“国家世继怀宏忠厚”。

安徽宿州陶氏一支字辈:“兆廷洪(兴)广言四绪”。

安徽宿州墉桥区(大营二中)陶氏字辈:“兆廷洪(兴)广言四绪”。

安徽宿州陶氏一支字辈:“兆廷洪(或兴)广言四绪”。

安徽当涂陶氏字辈:“朝明良家……”

安徽芜湖陶氏字辈:“大德启宏基善述宗”。

安徽长丰陶氏一支字辈:“吉德传有庆存兴理国强”。

安徽长丰陶氏一支字辈:“存仁有余馨旭”。

安徽寿县陶氏字辈:“元宏学如善应良克师昌”。

安徽庐江陶氏字辈:“德自龙方善”。

浙江宁波、定海洞岙万荣陶氏字辈:“嘉靖祖宗德忠孝允朝廷性学冠”。

浙江宁波、定海盐仓共裕陶氏字辈:“文武义禄忠良正邦安宁嗣世存道德积善有余庆希言耕儒业教子传名芳”。

浙江宁波、定海紫微陶氏字辈:“志全兴……”

浙江泰顺陶氏字辈:“孔颜曾闵雍孟程朱长传道统永为聪敏”。

浙江瑞安陶氏字辈:“乔崇酉佑仁贺经福绍百文千万世文昭忠邦(旻显)洪宗(秉)得(璋)志(俊)存(杰)永(贤)惟(良)一启士正九应茂芳大兆文学家道常光”。

浙江泰顺陶氏字辈:“永文良□友金圣朝廷振家”。

浙江新昌、会稽鉴湖陶氏字辈:“幸昌纯粹经聪明睿智祖述章奏”。

浙江绍兴、会稽三都陶氏字辈:“建业传家基德可绵世泽贻谋垂训继述勇振宏声”。

浙江婺州、通化陶氏字辈:“会定荣仁智风尙阜俊伟明贤恺悌敦崇礼义忠良显达清廉懿范雍熙和睦宪堂常发福田”。

浙江东阳、义乌陶氏字辈:“元敏隆锡维敦厚微典昭垂孝廉整肃纲常家永保绍承训彦恒绵”。

浙江丽水、宣平陶氏字辈:“资质英俊杰仁义礼智信福禄寿泰荣华富贵卿天道大仲得明时海日元有德清邦祥国家庆兴隆”。

浙江黄岩陶氏字辈:“大朝叔九天光嗣宗毓秀”。

浙江椒江陶氏字辈:“原思仕廷伯仲榮昌華國朝光叔季文芳西都毓秀東岳開基和宗康樂甫世雍熙”。

浙江临海陶氏字辈:“原思仕廷伯仲荣昌华国朝光叔季文芳西都毓秀东岳开基和宗康乐甫世雍熙”。

浙江缙云云滩村陶氏字辈:“宗祖彝伦叙昭穆棠棣嗣兴孝友敦英才道德恒康泰仁义清廉敬让温良惠和善崇谟烈诗书礼乐文明盛俊杰贤豪世泽昌”。

浙江缙云筠川村陶氏字辈:“歳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剑号巨阙珠称豪光果珍李柰采重介将”。

浙江缙云湶塘村陶氏字辈:“睦族百仟万亿进修正忠文武高崇善淳厚富盛昌荣星晋康泰隆德敬慈祥恺悌端家道声名永远长温良恭俭让倡礼尙杨”。

浙江浦江陶氏字辈:“鸿开兴创基泽美思贵重佳章应元嘉成绍启维道彦圣登云守经达权通义继承永世”。

浙江会稽、湖南祁阳支陶氏字辈:

谔房支派:“士学大正明廷世登承其祖德永望贤能”;

谏房支派:“士学观光家际荣昌宏基绍启忠孝传香”;

详房支派:“世裔源远宗泽孔长宜绳先志可步前芳”;

三房合派:“承先怀祖德步武望贤良厚泽同沾荫宏基冀显扬修齐崇孝友敦睦重伦常奕代书香继千秋冶续芳”;

合族改派:“承先怀祖德望贤能仁兴义盛祥发贤恒宏基肇启武敏扬芬泽隆积厚修齐治平”。

浙江金华、四川苍溪陶氏字辈:“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丕继思中正积善德庆余祥瑞钟时彦经伦裕邦昌宗耀光辉远富延世代长”。

湖北黄岗、大冶金牛陶氏字辈:“元勋克俭有德至高上舜隆庆文士开邦诗书世泽堂构家声鸿图永定俊业维新大启先哲裕后光前贻谋志远望圣希贤仁义礼信详瑞其恒顺守法纪万代昌全”。

湖北黄冈、大冶铁山陶氏字辈:“兴富守清龙舜中君世辅易远尔天文光安茂永福济陵传德业克绍应丰隆道学承先绪义方教子崇正心宜达用立志自成功相继贤才懋荣华万代同”。

湖北麻城陶氏一支字辈:“立孝宜敦饬尊亲必性生本原经笃厚作述尚贤能瑞定慈和颂祥多福寿赓会逢昌运晋凤诏庆恩荣甫卿汝添日以玉世人一克文思应之启鸣懋守德惟崇嘉正志光良友继士如承宗可延万年永邦兆”。

湖北麻城陶氏一支字辈:“玉宗万正启一世永之荣尔崇兴隆盛月照大光明吉祥长浩俊才智建国昌贤德仁和义伟业定宏辉”。

湖北麻城沙河、重庆万州陶氏字辈:“有(友)唐(朝)开基业(泽)继续发其(奇)强天地人和永远于斯(世)”。

湖北天门陶氏字辈:“英敏单方齐家治国文学武梁”。

湖北黄冈陶氏字辈:“耳从兴农顺月照大光明”。

湖北汉川陶氏字辈:“忠正传家远修齐永世昌守成崇绍述作德启贤良”。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正先德安守”。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讲克明典……”

湖北襄阳陶氏字辈:“春永作化长继舒云传香”。

湖北南漳陶氏字辈:“伦常典礼茂德增容”。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茂守德维宏家正治”。

湖北孝昌陶氏字辈:“仁义道德守之则正”。

江西迁湖北陶氏字辈:“英敏端芳齐家治国文学武梁一朝朝廷百代永康”。

江苏南京陶氏字辈:“大德文昌盛世正本君心定家承庆尚伟祖永延长”。

江苏新沂陶氏字辈:“计红永昌……”

江苏高邮陶氏字辈:“长广殿凤正忠厚永久远传家万世昌”。

江苏江宁陶氏字辈:“德翟延鸿绪敬盛照文渊”。

江苏苏州陶氏字辈:“殿庭文明士习恩应鸿昌学成安帮贵福寿正延长”。

江苏灌云陶氏字辈:“步贵立学维”。

江苏溧阳、常州陶氏字辈:“仁元应武德师映克懋鼎祖”。

江苏徐州陶氏字辈:“宝计宏永昌”。

江苏沭阳陶氏字辈:“殿庭文明士习恩应鸿昌学成安帮贵福寿正延长”。

江苏连云港陶氏字辈:“洪文明志……”

江苏灌云陶氏字辈:“步贵立学维”。

江苏宿迁、泗洪陶氏字辈:“锡家景正德(玉)殿(长佃)继(同友)士守”。

江苏吴江陶氏字辈:“言忠思祖……”

江苏泗洪陶氏字辈:“锡家景振德殿(佃长)继(友)士守成”。

山东平度陶氏字辈:“守(春)成(珍)云(章)文(同)”。

山东日照陶氏字辈:“来瑞玉安祥”。

山东登州、黑龙江庆安、青冈、绥化、辽宁庄河陶氏字辈:“文行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海洋、辽宁庄河陶氏字辈:“常文元良崇”。

山东迁皖北陶氏字辈:“剑守(兰)春(德)志(治克廷)永(相晓小)西”。

山东登州、辽宁大连陶氏字辈:“东守汉元文行忠信圣(盛)化永传学思(士)悌(其)道一(义日)真(臻本)万年”。

山东登州陶氏字辈:“东守汉元□文行忠信圣化永传学士其道义本万年”。

山东莱芜陶氏字辈:“振祥宗常务辛”。

山东烟台陶氏字辈:“以玉曰福起善为宝立志景成修德乃昌”。

山东陶氏一支字辈:“敬玉传……”

山东陶氏一支字辈:“文永传安红业兆吉祥”。

江西彭泽、安徽潜山陶氏字辈:“清省庚炎用琼华仲崇隆永玉万月尚光智仁淑士大国文章宏高世德中正名芳发祥启秀同佐朝邦有善长贵真诚必昌其人诗礼则家之良峥嵘灏俊雍艳蔚苍业佳晨曦才博栋梁恭维君洁贤猷盛康坤凌娆宇鹏卓辉煌”。

江西彭泽、都昌、进贤、南昌、新建陶氏通谱字辈:“开唐建自汉勋烈昭鼎柱桓武表荆广贞亮肇扬豫龙章蔚国华玉映森庭树易干曰惕若以恢前绪”。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恩远惠基……”

江西南昌、湖南宁靳陶氏字辈:“显汝学(之)火土文章鸿世美忠孝懋先成子克家贤允人华国纪荣”。

江西丰城、湖南盐山陶氏字辈:“必世则咸一汝应期生开增仕志荣扬举学富师忠孝宏建树效明哲作良辅显家声步祖武庆治平定海宇”。

湖南安化陶氏字辈:“卿荣宗仕玉廷金谱始镌守承惟祖志崇孝必英贤文应希世用武克定邦宣勋业期铭鼎忠勤允继先运昌材益备泽厚绪长延绍德经传远永思福尔全”。

湖南湘阴陶氏字辈:“联支垂永远绍祖锡光辉群名登显达仕级占高魁百世荣景祚千载盛儒庭忠义承先泽文章启后昆”。

湖南沩宁陶氏字辈:“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祀乐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湖南宁乡浔阳堂陶氏字辈:

旧派:“海宇宏开殷泽嗣昌亿代联云天朝志以兴应廷世永启良宁绍承崇……”;

改派:“鸿文昭国瑞燕翼肇家祥祖德贻芳远宗功毓秀长平和安泰裕秉忠业超群聪敏振雄伟福禄寿喜荣”。

湖南宁乡爱菊堂陶氏字辈:“河狱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祀乐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正光长维贤连”。

湖南绥宁、贵州天柱陶氏字辈:“受享仁公定幸再政通光绍述承先绪善继启后良克明维俊德宏道永锡昌”。

湖南芷江、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湖南绥宁、四川双流陶氏字辈:“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永继家声懋中怀世德隆维明显文思崇本庆云松春至夏也暑秋到冬于寒义礼今古有下代接后传”。

湖南邵阳陶氏字辈:“明德馨贻远人能孝定真”。

四川安岳陶氏字辈:

原派:“景大荣绍先诗礼世相传仁义培心地和平养性天孝同忠作宝经与史为田翰苑文章记声名著简编

改派:“景大荣绍先承元世启贤文明惟永锡式尔庆其延”。

四川眉山、宜宾陶氏字辈:“继传兴修……”

四川宜宾陶氏字辈:“祥开天兴友德”。

四川盐亭陶氏字辈:“尔修学天仕绍文明永昭中德安邦定国”。

四川攀枝花陶氏字辈:“远朝庭……”

四川苍溪陶氏字辈:“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丕继思中正积善庆有馀祥瑞钟时彦经伦裕邦昌宗耀光辉远福延世代长”。

四川南充陶氏字辈:“一二尔文友世大永长久仁孝家富贵德顺万年兴天仕安乐福金玉启昌隆”。

河南确山陶氏字辈:“天文清长……”

河南确山陶氏字辈:“永效天秉心”。

河南信阳陶氏字辈:“世守先行模正长城崇”。

河南新乡陶氏字辈:

唐庄支派:“清伍金明玉”。

陶家湾支派:“万映国登三家宗正福元光明司天地永世克延年”;

陶家坪支派:“仕自永国登传家启诗书文章光华国富寿庆有馀”;

陶家山支派:“仕元金国成传家启诗书春秋泽发林富寿庆有馀”;

金钗溪支派:“仕自永国文传家启诗书”;

白鹤乡苏家嘴支派:“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文章光华国富寿庆有馀”;

白鹤享油榨溪支派:“文仕永万映光明安定邦大有宗元子观成锡泽长”。

河南周口陶氏字辈:“德翟延鸿绪敬盛照文渊”。

重庆万州陶氏字辈:“启明貌守得维宏家镇制”。

重庆万盛、南川南坪陶氏字辈:“启光明正大银登富贵顺志利全星宣文学”。

重庆忠县陶氏字辈:“有文应希世用”。

重庆万州陶氏字辈:“有(友)唐(朝)开基业继续发其(奇)强天地人和永远于斯(世)”。

重庆永川、湖南绥宁、四川双流陶氏字辈:“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中甫怀珍仕”。

广西平乐陶氏字辈:“赞政待玉新良广盛兰琼”。

广西合浦陶氏字辈:“国润兆……”

广西桂林陶氏字辈:“金珠怀宜侍善积有德昌天佑赐万福宗祖世远宽”。

广西平南陶氏字辈:“远陆仲应柱建朱世正绪业全泽桂灿坤”。

云南宣威陶氏字辈:“科如荣昌光华”。

云南威信陶氏字辈:“聪文之国金元宗天玉成其余思正大”。

云南昭通永善陶氏字辈:“洪德積成中孝昌远永春”。

甘肃陶氏一支字辈:“文新云世恒发达万里宗”。

甘肃陶氏一支字辈:“句武清其本立道生”。

天津陶氏一支字辈:“滋尚谐钦成华廷崇丹谦”。

河北唐山陶氏字辈:“元凤志海乃庆家连”。

贵州陶氏一支字辈:“其余(师)正(大)永(翠)四(红)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陶氏字辈:“国庆泽仲永申友树茂凡”。

陶氏一支字辈:“伦常典礼茂德”。

七、〖陶姓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上联典指元代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国军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下联典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往往隐寓着对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艺术上,兼有平谈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上联典指南朝梁·陶弘景,武帝时,礼聘不出,朝廷有大事必咨询,故时有“山中宰相”之称。下联典指明·陶凯,工诗,自号“耐久道人”。

门垂碧柳;手运乌甓。——上联典指晋·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下联典指晋·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曾朝夕搬运百甓(砖)于斋内外,以励志勤力。

浔阳世泽;正字家声。——全联殿指晋·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上联典指陶侃母截发易酒以待客,客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下联典指陶侃运甓励志。

〖五言通用联〗

寸阴珍惜日;一刻爱春宵。——全联典指晋陶侃事。

诗画文俱妙;教学做合一。——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陶窳,湘潭人,晚居金陵。字若予,号甄夫,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下联典指现代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提出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z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全联典指北宋礼、邢、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此联为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六言通用联〗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七言通用联〗

位显九州犹运甓;门栽五柳乐归耕。——上联典指东晋大臣陶侃,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华阳洞中谘国事;桃花源里可耕田。——上联典指南朝齐梁医学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真人。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两江总督济百姓;八州军事惜寸阴。——上联典指清代嘉庆进士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下联典指东晋大臣陶侃,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

望重百梅称韵士;名高五柳傲羲皇。——上联典指宋末元初诗人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下联殿指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365—427),字渊明,寻阳紫桑(今江西九江)人。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中认为伏羲氏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所以陶隐士自称为“羲皇上人”。有《陶渊明集》。

远甓惜阴贤令志;烹茶取雪学士风。——上联典指东晋大臣陶侃,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此联为中共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陶铸(1908-1969)《过汤坑》诗句联。

〖七言以上通用联〗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上联典指周代鲁国陶婴。下联典指宋·陶穀。

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上联典指明代当涂人陶安,字主敬,元代至正年间参加乡试,任明道书院山长,后避战乱住在家中。明初历官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兼修国史、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学业上长于《易》,当时的礼仪制度,多由他裁定。有《陶学士集》。下联典指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字士行,由县吏升至郡守。永嘉年间任武昌太守,建兴初年官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太宁年间以荆州刺史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他协助庾亮、温峤收复建康,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勤于职事,不饮酒、不赌博,常劝勉别人珍惜时间,为人称道。

不忘先祖之风,门栽五柳;应勉后昆以学,诗咏百梅。——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陶氏宗祠联。

母贤截发延宾,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弃官归隐,吾家有五柳高风。——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老鹳嘴陶氏宗祠联。

附录

陶姓名人名篇:

陶谷《风光好》: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

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

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陶谷《一剪梅》: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字声悲!

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风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陶谷《一年歌》: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热最难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一年细算良辰少,况又难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倘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不烧高烛对芳尊,也是虚生在人世。

古人有言亦达哉,劝人秉烛夜游来;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

陶潜《挽歌》: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陶姓源流 陶姓名人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潜《联句》:

久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念彼穷居士,如何不叹息。

虽欲腾九万,扶摇竟何力。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霜露岂不切,徒爱双飞翼。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思绝庆未羿,徒使生迷惑。

陶潜《咏贫士》: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陶潜《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好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潜《荣木》: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匪道曷依,匪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曜。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胡笳曲》:

自戾飞天历,与夺徒纷纭。百年四五代,终是甲辰君。

陶弘景《题所居壁》: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

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

陶弘景《告游篇》:

性灵昔既肇,缘业久相因。

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

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

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

倘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

陶行知教育思想名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育是立国之本。

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①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②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③强健活泼之体格;④优美和乐之感情。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人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人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人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人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人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人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人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用微积分,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可叹的是,陶行知先生用一生心血总结出来的这些教育理念,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一条被理睬。

在全国三千八百三十二所大学、六十五万一千四百所中学、三十六万六千二百所小学中,师者皆只知学生的考试分数,只管自己的工资额数,根本就不明孔子的“因材施教”,不识陶行知的“启甚于教”,教而不启,授而不育,不懂得自己只是学生的奴隶,而将自己高悬为学生的太上,甚至更不懂得评判教育的最高准则只有一条:“天无弱子,唯有庸师”。

这种极端缺乏“师德人格”的结果,就出现了数代以来“学历满天飞,学识遍地爬,德行能力皆不高,薪金待遇漫天要”的普遍社会现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179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历史上百个怪姓哪个最难以启齿? 难以启齿的爱

1、最难以启齿的姓:睾要是姓这个姓,解释起来可真够不容易的。和睾字联系的词组很少,用拆字法也别扭。可不是嘛,若人家问你:“姓啥?”你说:“姓睾”。人家问哪个“高”呀?你总不能说是“睾丸”的“睾”吧。其实,睾字的本字为皋,是个会意字。会

关于汤姓历史来源的探究报告 汤姓名人

关于汤姓历史来源的探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因为我姓汤,把以我就查阅汤姓的起源和来源。二、调查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汤姓名人故事。2、网络查阅。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

声明:《陶姓源流 陶姓名人》为网友一身傲气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