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三皇朝》第一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满清十三皇朝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查看词条图册
中文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国籍:中国
民族:女真(满族)
出生地:赫图阿拉
出生日期:1559年2月21日
逝世日期:1626年9月30日
职业:可汗,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庙号:清太祖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享年:68岁
继承人:皇太极
人物简介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满语又名野猪皮,清王 清太祖朝服像
朝的奠基者,通汉语,喜读《三国演义》,并将其列入军队必读书。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福陵。 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1-3]
成长经历
努尔哈赤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 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塔克世的家中。努尔哈赤出生的时期,正值16世纪后半期,那时统治中国明朝虽然依然政权稳固,但已渐渐走向衰落;而在此时的国际,西欧国家正在大力进行殖民地征占和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由于在15世纪时最初大力发展航海业和殖民扩张,(从16世纪初到16世纪末)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帝国。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受到明朝册封。祖父觉昌安(明代译作叫场)、父塔克世(明代译作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所以阿台既是努尔哈赤的舅舅,也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夫。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探望,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太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只剩努尔哈赤一人幸存,从此立下海誓山盟:杀死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父所遗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1]
理解
李成梁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因家贫,40岁以生员袭职。初为险山参将,因屡建战功,明隆庆元年(1567年)进副总兵官,协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擢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北镇城内)。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十年间,明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由是军声始振。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1]
延伸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明廷旌表其功,万历八年,建石坊于广宁城内(今犹存),增秩受禄数次。但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随意侵吞;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不仅以贿赂权门朝士自固,甚至虚报战功,杀良冒级,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罢官。其后10年,辽东边备益弛。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之后复开马市、木市,缓和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矛盾;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错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放弃之,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为时论所谴责,但使辽东再次出现安定的局 人物称汗 万历十一年五月(1583年)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 努尔哈赤雕像
城,尼堪外兰逃走到鹅尔浑。1584年正月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同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今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侵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叛明。
反明建金
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兴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
1619年年三月,明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智取开原和铁岭,使明朝在辽东地区失去了御守后金西去的屏蔽。明人评曰:铁岭、开原,为辽重蔽,既并陷贼,则河东已在贼握中。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死因之谜
重伤致死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经过潜心研究,朝鲜学者金国平和吴志良终于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中找到了一条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的珍贵史料。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愤懑致死
正在人们对努尔哈赤之死不再提出异议时,清史专家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却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证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
疑点一:既然朝鲜译官韩瑗都知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那么守卫宁远的最高统帅袁崇焕就应更加清楚,何况袁崇焕还曾派遣使臣前往后金营中察看过呢。如果努尔哈赤确实身负“重伤”,这当然是袁崇焕的特大功劳,也是明军的重大胜利,不仅袁崇焕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将对此事大书特书,以便激励军民的士气。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报告宁远大捷的折奏,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抑或朝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其中都只字不提努尔哈赤受伤之事,显然是后人附会之说。
疑点二:努尔哈赤战败于宁远,是1626年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其间八个多月。从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八个多月中,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准备再进攻宁远,以复前仇。四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这才回师沈阳。六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鄂巴洪台吉来朝,他亲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伤”之人。
因此,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那么,努尔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同年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太妃纳喇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逝世。
姓氏之谜
爱新觉罗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开始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此外,清朝编修《明史》,凡是对清朝皇室祖先不利的史实或被删除、或被篡改。《清太祖实录》不提清朝皇室祖先的旧事,他们编一些奇异的神话,来隐瞒历史的真相。
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实录》之后,官修的“会典”、“宗谱”、“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所编造的所谓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是说自己姓爱新觉罗。 “童”或“佟”
在明朝、朝鲜的文献记载中,努尔哈赤姓“童”或“佟”。
刚开始满洲并没有满文,当时明朝、朝鲜的官私书籍里,关于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据阎崇年考证,明朝和朝鲜的文献均有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佟或童。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记载,都说努尔哈赤姓佟而且努尔哈赤曾同朝鲜打交道数十年,朝鲜文献也留下大量记载。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有如下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朝鲜国王回帖云:“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尔哈赤禀”等等。
努尔哈赤画像(9张)
努尔哈赤自称姓佟。申忠一作为朝鲜南部主簿到达佛阿拉,受到努尔哈赤的接见,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回国后将见闻写成《申忠一书启及图录》即《建州纪程图记》,资料珍贵,相当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尔哈赤本人让他转给朝鲜国王的。这是努尔哈赤亲自审阅过的正式公文,应当算是第一手资料。但是,朝鲜文献更多的是把“佟”写作“童” 。
“童”和“佟”实际上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是假借汉人的姓氏。佟姓或童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谁做了部落的酋长,谁与明朝发生关系,这人便以佟或童为姓,通过“四译馆”,转给明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国别记》中提到一种说法,佟姓原来是汉人的姓氏,后来常被夷人袭用,以假冒汉人,提高自己的身价。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也是因为羞于提起自己夷人的身份,于是假借汉人的姓氏。可见女真酋长,可以随时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为他们的公姓。 “雀”或“崔”
努尔哈赤的姓氏除了佟或童的说法之外,朝鲜人还有记载称他姓雀或姓崔。
阎崇年认为,有一种解释是来源于努尔哈赤的母亲因为吞下雀卵才生下了他,不过清朝人并没有如此记载,《清太祖实录》的《武录》、《满录》、《高录》三书,仅记载其母怀孕十三月而生努尔哈赤之事,并无吞卵而孕之说。
第二种解释则来源于仙女吞服神鹊留下的果子而生下清朝皇帝祖先的神话,因此传闻努尔哈赤姓雀。而且满洲先人曾把乌鹊作为图腾,这些都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鹊”或“雀”相联系。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努尔哈赤姓“崔”是由于朝鲜语中,崔的发音介乎于汉语缺和吹之间,与“觉罗”中“觉”字音相近,于是怀疑崔姓是来源于“觉罗”的误读。
有学者认为努尔哈赤的真实姓氏是金,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有史料记载他姓金,金是“爱新”的音译。所以,猛哥帖木儿及其后裔努尔哈赤都姓金,也就是姓爱新。 觉罗之谜
《清朝通志·氏族略》里记载爱新觉罗是国姓,爱新是金的意思,其他的觉罗则冠以地名、部名、民名等,与国姓相区别。如“伊尔根觉罗”就是“民觉罗”的意思,以表示它们和爱新觉罗(金觉罗)有所分别的。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记载有八种觉罗,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可见“觉罗”是满洲皇室旧有的姓氏,“爱新”是后来加添的,其目的在于显示帝王后裔的尊贵。
到清太祖的时候,为何舍弃了汉人的佟姓,而自称姓觉罗呢?
阎崇年在文中提到,佟姓毕竟是汉人的姓氏,虽然假借了可以假冒汉人,在和明朝官方文书往来时方便些,可是金姓却是金朝女真的国号,不但可以自显是帝王种族的后裔,而且可以藉着它在女真民族中有所号召。 因此,“爱新觉罗”这个姓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
在《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里,很少出现“爱新觉罗”一词,仅有三例。并认为,清太祖建元天命后,在觉罗姓前冠以爱新,是为了标示其有别于一般人的高贵身份。
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姓氏———爱新觉罗,并没有找到直接的史料依据,而是学者根据史料推论,所以至今清太祖姓氏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陵墓介绍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故宫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目前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治国策略
努尔哈赤雕塑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努尔哈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烧杀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
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
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
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努尔哈赤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 历史评价 《清史稿》: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乾隆皇帝: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蔡东藩:智深勇沈,信不愧为开国主,然皆由激厉而成。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于此可见矣。
周远廉:正是在女真人渴望统一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应运而兴,以短短三十余年时期,完成了几百年来没有完成的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并促使女真人与来自不同地区的蒙、汉等各个民族的数十万人,融合为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这是努尔哈赤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努尔哈赤从小部落酋长一跃而为金国的可汗,对统一女真各部、大败明军于萨尔浒、攻取辽沈地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辽沈以后,努尔哈赤也作了不少错事,如残酷屠杀辽东军民;大规模编立农奴制拖克索,使辽东大多数汉民沦为封建农奴;确立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形成了破坏统一的君权、削弱后金国力的倒退的落后制度;怀疑汉官、疏远汉官,影响了满族贵族与辽东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加剧了辽东的动乱。这些弊政大大地破坏了辽东地区的生产,造成人民的苦难。努尔哈赤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不应该起的消极作用。但毕竟是瑕不掩瑜,功大于家庭 祖先
沈阳故宫
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朱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元於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初置建州卫。
越数世,布库里雍顺之族不善抚其众,众叛,族被戕,幼子范察走免。
又数世,至都督孟特穆,是为肇祖原皇帝,有智略,谋恢复,歼其仇,且责地焉。於是肇祖移居苏克苏浒河赫图阿喇。
六世祖:孟特穆,追尊肇祖原皇帝。
充善之母,追尊原皇后。
肇祖有子二:长充善,次褚宴。
五世祖:充善。
子三:长妥罗,次妥义谟,次锡宝齐篇古。
四世祖:锡宝齐篇古。
子一:都督福满。
曾祖父:福满,兴祖直皇帝。
觉昌安之母,追尊直皇后。
兴祖有子六:长德世库,次刘阐,次索长阿,次觉昌安,是为景祖翼皇帝,次包朗阿,次宝实。
祖父:觉昌安,追尊景祖翼皇帝。
塔克世之母,追尊翼皇后。
景祖承祖业,居赫图阿喇。诸兄弟各筑城,近者五里,远者二十里,环卫而居,通称宁古塔贝勒,是为六祖。
景祖有子五:长子礼敦;次子额尔衮;第三子界堪;第四子塔克世,是为显祖宣皇帝;第五子塔察篇古。 父母
父亲:塔克世,追尊显祖宣皇帝。
时有硕色纳、加虎二族为暴于诸部,景祖率礼敦及诸贝勒攻破之,尽收五岭东苏克苏浒河西二百里诸部,由此遂盛。
生母:喜塔喇氏,都督阿古之女。追尊宣皇后。
显祖有子五,太祖(努尔哈赤)其长也。母喜塔喇氏,是为宣皇后。孕十三月而生。是岁己未,明嘉靖三十八年也。
继母:纳喇氏。
庶母:李佳氏,古鲁礼之女。 兄妹
努尔哈赤影视形象(10张)
弟弟
二弟,爱新觉罗·穆尔哈齐。母为塔克世之妾李佳氏,异母弟。多罗勇壮贝勒。
三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庄亲王。
四弟,爱新觉罗·雅尔哈齐。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 通达郡王。
五弟,爱新觉罗·巴雅齐。母为塔克世次福晋纳喇氏,异母弟。
姐妹
努尔哈赤同母姐妹,赠和硕公主,母宣皇后喜塔喇氏。明万历十一年癸未八月嫁嘉木瑚城主 伊尔根觉罗.噶哈善哈斯虎,明年正月夫亡。后再嫁郭络罗氏常书(一作尚书,又作常舒,为苏克素护河部沾河寨主),人称沾河公主,已生三子。万历三十五年憎常书不仁,欲与离异,太祖不许,遂绝,常书不复面,天命八年癸亥九月卒于沈阳。雍正五年四月,常书玄孙都督鄂缮乞补封号,诏和硕公主。 后妃介绍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妾。《清史稿》上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4位妻妾,未记载从殉的2位庶妃。
满族早期实行一夫多妻多妾制,不同于汉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大福晋和侧福晋都是妻,都有正式的名分,都称为福晋,侧福晋只比大福晋的地位略低;小福晋和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妾,都是没有名分的,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地位远低于大福晋和侧福晋。大福晋和侧福晋这些妻所生子女都属嫡出,地位高;小福晋和格格、媵妾、婢妾等妾所生子女属庶出,地位较低,远低于大福晋和侧福晋的子女。 皇后简介
(追封2位)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那林孛罗)、金台什(金台失)之妹。明万历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三十一年癸卯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封其母为孝慈武皇后,谥曰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祔葬福陵。子一,皇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
孝慈高皇后生前是否当过大福晋,尚有争议。一说,她一直是侧福晋;二说,继妃被废后,她成为第三任大福晋。
追赠旋夺孝烈武皇后/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明万历十八年庚寅生。二十九年十一月,其叔父贝勒布占泰(卜占台)送她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前一任大福晋去世后,立为大福晋。是最后一任大福晋。天命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次日,大妃以身殉(或曰大妃之殉焉,为太祖遗命,诸子执而逼之乃死),年三十有七。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封其母为孝烈武皇后,谥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替天俪圣武皇后,升祔太庙。八年二月,因多尔衮得罪,罢皇后名份,夺谥号、黜庙享。子三,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 史称太祖大妃。 册封之妃
寿康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后封炳图郡王孔果尔之女。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十八年十月,康熙帝尊封为皇曾祖寿康太妃,行册封礼。康熙四年乙己十二月二十五日薨。以妃礼葬福陵之右。无子女。 大妃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塔本巴晏之女。努尔哈赤入赘。元配嫡福晋,为第一任大福晋。子二,皇长子褚英;皇次子代善。女一,皇长女,嫁董鄂氏(东果氏)何和礼,称东果格格,封固伦公主。史称太祖元妃。
继妃,富察氏,名衮代。莽塞杜诸之女。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继室大福晋,为第二任大福晋。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自尽(一说,被其子莽古尔泰所杀)。葬福陵之外。子二,皇五子莽古尔泰;皇十子德格类。女一,皇三女,名莽古济。史称太祖继妃。 侧妃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札亲巴晏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一,皇七子阿巴泰。女一,皇次女,名嫩哲。
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孝慈高皇后之妹。明万历三十八年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生卒年不详。女一,皇八女,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太祖闻其贤,往聘之;明万历四十年壬子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顺治元年二月卒。无子女。
侧妃,哈达那拉氏。哈达部贝勒(都督佥事)扈尔干之女,哈达万汗见前显祖次妃之孙女。明万历十六年戊子四月,扈尔干遣子岱善(即明实录之歹商)送之来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生卒年不详。 无子女。 庶妃
庶妃,包括小福晋、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没有名分的妾。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为小福晋,所生子女属庶出。
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生卒年不详。 子一,皇三子阿拜。
庶妃,钮祜禄氏。博克瞻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二,皇四子汤古代;皇六子塔拜。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贝勒浑巴晏之女。 生卒年不详。子二,皇九子巴布泰;皇十一子巴布海。女三,皇四女,名穆库什;皇五女,嫁达启;皇六女,嫁苏纳。
庶妃,西林觉罗氏。奋杜里哈斯祜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一,皇十三子赖慕布。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察弼之女。女一,皇七女,封乡君品级,嫁鄂托伊。生卒年不详。
庶妃,名德因泽。姓氏不详。殉太祖。
庶妃,名阿济根。姓氏不详。殉太祖。
子女介绍
儿子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人)
皇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废太子,追封广略贝勒。母为元妃佟佳氏。
皇次子,爱新觉罗·代善,礼烈亲王。母为元妃佟佳氏。
皇三子,爱新觉罗·阿拜,镇国勤敏公。 母为庶妃兆佳氏。
皇四子,爱新觉罗·汤古代,镇国克洁将军。 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母为继妃富察氏。
皇六子,爱新觉罗·塔拜,辅国悫厚公。 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皇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饶馀敏郡王。 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皇九子,爱新觉罗·巴布泰,镇国恪僖公。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皇十子,爱新觉罗·德格类。母为继妃富察氏。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罢英亲王。 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赖慕布,辅国介直公。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豫通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费扬果,黜宗室。母不详。(一说,母为继妃富察氏;一说,不是。) 女儿
(8人;养女1人)
皇长女(1578一1652),称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长子褚英与次子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嫁董鄂氏(亦称栋鄂、东果)何和礼,时年十一。因此称东果公主或东果格格。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 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追谥端庄,即为固伦端庄公主。何和礼,明人译为好好里。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岁时袭其兄位为董鄂部首领。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可见努尔哈赤对何和礼的重视。何和礼是后金的开国元勋之一,后金政权建立后封为一等大臣,为参决军国大事的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天命年间授世职三等总兵官。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年六十四。何和礼作为清王朝的开国元勋,死后亦受到很高礼遇。清太宗时,追封何和礼为三等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追谥曰温顺,并勒石记功。内有“追述往事,轸念前勋”,称赞何和礼“乃能益励忠诚,封疆攸赖,始终尽瘁克襄王室”。雍正八年(1729年),加封号勇勤。 子六人,次子多积礼、第四子和顾图、第五子都类,在清朝初年皆有作为。都类为公主所出。
皇次女(1587—1646),名嫩哲,称沾河公主,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第七子阿巴泰的同母姐姐。明万历十五年(1587)生。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在天命年间又将此女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的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因此称沾河公主或沾河格格。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年六十。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汉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年(1644)卒,年五十一。
皇三女(1590一1635),名莽古济,称哈达公主,未正式册封,待遇视固伦公主,后革公主称号,削宗籍。生母为清太祖继妃富察氏衮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六子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龙虎将军孟格布禄之子),时年十二。因此称哈达公主或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琐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两女,一女嫁豪格为嫡福晋,后被豪格杀死;另一女嫁岳托为继福晋,后为岳托殉葬。
皇四女(1595—1659),名穆库什,革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五女、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嫁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时年十四。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复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钮祜禄氏额亦都,生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第十七子索索浑费扬古,殇。一女,钮祜禄氏,额亦都之女(亦说为布占泰之女),嫁褚英的第三子尼堪。额亦都去世后,再嫁额亦都第八子钮祜禄氏图尔格。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崇德初,穆库什封和硕公主。祟德二年(1637),其女因嫁尼堪未生育,将女仆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图尔格后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穆库什卒,年六十五。
皇五女(1597—1613),无封。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嫁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之次子党奇(达启)为妻,时年十二。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皇五女卒,年十七。
皇六女(1600一1646),无封。生母为清太祖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第九子巴布泰、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四女穆库什、第五女同母。明万历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嫁海西女真叶赫部纳喇氏苏鼐,时年十四。苏鼐(苏纳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祟德五年(1640)卒。第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卒,年四十七。
皇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生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大金朝天命四年(1619)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时年十六。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第七女乡君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卒,年八十二。
皇八女(1612—1646),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生母为努尔哈赤侧妃叶赫纳喇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天命十年(1625)嫁蒙古喀尔喀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尔布锡,时年十四。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年六十五。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卒,年三十五。 养女(1590—1649),名荪岱,称巴约特格格,封和硕公主。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生母为舒尔哈齐继福晋瓜尔佳氏。明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后金天命初年努尔哈赤将其收养宫中,封为郡主,称和硕格格。天命二年(1617)嫁蒙古喀尔喀部巴约待台吉博尔济吉持氏恩格德里,时年二十八2。因此称巴约特格格或巴约特公主。她是爱新觉罗皇室中第一个下嫁到蒙古的公主,从此拉开了满蒙两族长达三百年的联姻历史。恩格德里于万历二十三年(1605)投附努尔哈赤,天命二年(1617)娶公主。天聪九年(1635)迁居东京辽阳,后封三等子,祟德元年(1636)卒。公主在天聪九年晋封为和硕公主。顺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年六十。
养孙女(1612—1648),名肫哲,封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从子(侄子,弟舒尔哈齐第四子)恪僖贝勒图伦之次女。明万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间努尔哈赤抚养宫中。天命十一年(1626)15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奥巴。天聪六年(1632)奥巴去世,复嫁给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祟德二年(1637),皇太极遣使封其为和硕公主。顺治五年(1648)卒,年三十七。
相关书籍
《大风歌-努尔哈赤传奇》-李东
影视演绎
《努尔哈赤》(1986年大陆版,陈家林导演,侯永生饰努尔哈赤)
《清朝十三皇朝》(1987年亚洲电视剧集,由王伟饰努尔哈赤)
《孝庄秘史》(许还山饰努尔哈赤)
《太祖秘史》(马景涛饰努尔哈赤)[4-5]
《清宫美人无泪》(黄文豪饰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原姓夹古氏,后改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正月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伤,八个月后死在回沈阳的路上。终年六十八岁。1583年,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他采取“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方针,历时10年,统一了建州各部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其后,经过20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诸部女真。在统一战争中,将女真各部迁至浑河流域。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设议政王大臣,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形成政治、军事的中枢决策机构。命人以蒙古文字与女真语音结合,创制满文。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另立国号的时机成熟。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国(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设官建署。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势力进入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次年,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属相:羊 卒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 享年:68岁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庙号:清太祖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父亲:塔克世 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 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皇太极 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 最失意:兵败宁远 最不幸:父、祖被杀害 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 最擅长:谋略 最沮丧:兵败宁远努尔哈赤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万历十一年(1583)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仅栋鄂部长阿海就有兵四百),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努尔哈赤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予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除夕,在赫图阿拉举行开国登基大典,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定国号为后金,建元天命。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叛乱政权,出现在大明的东北地区。 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9月30日),终年六十八岁;葬福陵,又称东陵(在今沈阳东北)。他祖父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期依附建州“强酋”亲家王杲,后来王杲叛变明朝,他祖父和父亲去招降王杲时被明兵误杀,之后努尔哈赤就忍辱负重,暗中发展自己,最后趁明朝内乱时起兵反明 努尔哈赤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 1626年9月30日 ),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 )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 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 ),终年6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编辑摘要
努尔哈赤 - 个人档案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
出生地: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区永陵镇老城村)
属相:羊
父亲:塔克世,后追尊为显祖宣皇帝
母亲:喜塔拉氏,后追尊为显祖宣皇后
排行:显祖塔克世长子
初婚:19岁
原配:佟佳氏,即元妃
配偶:皇后2人、妃3人、侧妃4人、庶妃5人、福晋3人等等
子女:16子,8女
即位时间: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1616年2月17日)
即位年龄:58岁
在位年数:11年
卒年: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享年:68岁
死亡地:沈阳
庙号: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陵寝:褔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皇太极(即清太宗)
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
最失意:兵败宁远
最不幸:父、祖被杀害
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
最擅长:谋略 努尔哈赤 - 生平简介
努尔哈赤
万历十一年(1583)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仅栋鄂部长阿海就有兵四百),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乘隙突入”,抚顺沦陷,东州、马根单等五百余城堡沦陷,明国被掠人畜三十万,编降民一千户,又击败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来援之兵一万,杀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员,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明将李永芳背叛民族和国家投靠了努尔哈赤,从游击擢升副将,又以孙女嫁彼为妻,尊称为“抚顺额驸”,并赏赐降民大量牛、马、猪、犬、衣物、房、田,依照明制设官,令李永芳统管。抚顺失陷,总兵战殁,败报至京,“朝野震惊”。明廷起用曾任“经略朝鲜军务”要职和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之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兵四方,议兵十万、饷三百万,准备大举征剿建州。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闰四月,辽东巡抚李维翰移咨朝鲜待机合剿,指责“建酋奴儿哈赤”“无端生事,计袭抚顺,公行叛逆,罪大恶极,法当诛讨”。总兵李如柏宣称:“今已有明旨,选精兵百万,勇将千员,分路并进,务擒元恶,枭首藁街。”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经略杨镐奏上“擒奴赏格”,兵部尚书黄嘉善覆奏,万历帝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八大总管”、“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的,一律重赏,封授世职。叶赫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能“擒斩奴酋”,“即给予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官将,议定分兵四路,北路以原任总兵马林为主将,西路主将是山海总兵杜松,南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东路主将是总兵刘綖。四路兵共八万八千五百余人,加上朝鲜兵一万三千余及叶赫兵二千,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约定分道出边,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集中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天命四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乘明摄开原道事的推官郑之范贪婪昏庸不理防务和总兵马林松懈疏忽,率领大军偷袭辽东军事要镇开原,马林等官将英勇献身。七月二十五日铁岭沦陷。在军事进展异常顺利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内部、壮大实力、突破包围,为夺取辽东创造条件。
天命四年七月,原开原千总王一屏、戴集宾、金玉和、白奇策及守堡戴一位,因“子女被俘”,带二十余人“觅妻子来降”。佟家的二十人亦叛明逃来。努尔哈赤十分高兴,谕告说:“尼堪无叛逃他国之例”,“观此来降者,知天意佑我矣。彼闻吾养人,故来投耳”,“我等应善养来投之人”。遂赐六员千总各人五十名、牛马五十匹头、羊五十只、骆驼二头、银五十两、绸缎十匹、布一百匹。赐守堡、把总等官各四十人、牛马四十匹头、羊四十只、骆驼一头、银四十两、?缎八匹、布八十匹。其余随从人员各依职务,赐予妻子、役使阿哈、田舍、耕牛、乘马、衣服、粮食等物。七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率后金军,在铁岭击败喀尔喀部斋赛等贝勒援明之兵,生擒斋赛父子三人及色本等二十名贝勒、台吉,使满蒙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天命五年三月,努尔哈赤第一次制定“论功序爵”的制度,援用明朝官称,设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均分为三等,大体上原来任固山额真之人即为总兵官,梅勒额真为副将,参将、游击为甲喇额真,原来当牛录额真的,一律为备御。从总兵官至备御,皆为世职。另外,每牛录下,设千总四员。这对鼓励八旗官将效忠于汗为国出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天命五年六月初四日,努尔哈赤命竖二木于门外,下令说:“凡有下情不得上达者,可书诉词悬于木上,吾据诉词颠末,以便审问。”这一措施,有利于体恤民隐,主持公正,使下情有可能上达于汗。同月,努尔哈赤第一次派遣人丁,“往东海煮盐”。建州女真地区素不产盐,一向依靠“抚赏”、“告讨”,从明朝边臣手中领取十斤八斤二十斤盐,十分困难,以致相当多的女真人长期没有盐吃,包衣阿哈常因无盐食而离主逃走。这次煮盐,效果显著,不久便运回一二十万斤,“于国内按丁给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食盐供应极为紧张的局面。
天命五年九月,努尔哈赤处理了皇族内部纠纷的重大案子,第一次提出了“共治国政”的制度。相当长的时间里,二贝勒阿敏厌恶其异母之弟斋桑古贝勒,大贝勒代善的福晋虐待前妻之子硕托贝勒,关系十分紧张。九月初三日有人首告斋桑古、硕托欲叛逃明国,十三日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议定,“发兵堵截通往明国之路”,当晚将二人拘留监禁,代善、阿敏向汗奏乞,欲杀二人。二十日努尔哈赤断定斋桑古、硕托是与其兄其父不和而出怨言,并非叛逃,下令释放。随即查明,代善不将“良好僚友、国人”分与前妻之子岳托、硕托,并诬告硕托与己二妾通奸。努尔哈赤大怒,严厉谴责代善,愤怒指出这种听信后妻谗言欲杀亲子之人,“哪有资格当一国之君,执(掌大政)!”立即当众宣布:“先前(欲使代善)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使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二十八日,代善亲手杀死继妻,遣人向努尔哈赤奏请,要求“若蒙父汗不处死刑而得再生”,希望允己叩见请罪。努尔哈赤表示了宽厚的态度,并令代善与诸弟立誓缓和关系。代善对天发誓,今后“不再为非”、怀抱怨恨。八和硕贝勒、众大臣“亦立誓书”,指责了代善的过失,宣布“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尔衮、多铎为和硕额真”,规定新汗“不得恣意横行”,不能出于一己私怨而贬革勤理政务的和硕额真。如果某一和硕额真犯有扰乱政务的罪行,则由另外七旗和硕额真集议裁处,该罚则罚,该杀则诛。代善虽被革除太子,但仍旧统辖原有的正红、镶红二旗,仍居四大贝勒之首,佐理国政,统军出征。后金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了较大程度的缓和。
努尔哈赤 - 姓氏之迷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的姓氏有六种说法——
努尔哈赤画像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姓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文献记载,稗官野史,杂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团历史之谜。据文献记载就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 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话为名,认为其姓氏“爱新觉罗”原系天赐。
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开始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sohu-it此外,清朝编修《明史》,凡是对清朝皇室祖先不利的史实或被删除、或被篡改。《清太祖实录》不提清朝皇室祖先的旧事,他们编一些奇异的神话,来隐瞒历史的真相。
爱新觉罗
据《清太祖实录》记载,清朝皇帝都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三个仙女在池中沐浴,一只神鹊衔来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爱不释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进腹中,从而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男孩相貌奇异,而且刚出生就能说话,仙女告之,他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清朝在《清太祖实录》之后,官修的“会典”、“宗谱”、“通志”等,以及皇帝的御制诗文,凡属清代的官书,都来自努尔哈赤及其后裔一方的记载,都是“钦定”、“御制”,也都是说自己姓爱新觉罗sohu-it。
“童”和“佟”
在明朝、朝鲜的文献记载中,努尔哈赤姓“童”或“佟”。
刚开始满洲并没有满文,当时明朝、朝鲜的官私书籍里,关于清朝先世的姓氏又是怎样记载的呢?
据阎崇年考证,明朝和朝鲜的文献均有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佟和童。努尔哈赤曾作为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先后八次骑马到北京向明朝万历皇帝朝贡。明人或明清之际的学者,做了大量的记载,都说努尔哈赤姓佟而且努尔哈赤曾同朝鲜打交道数十年,朝鲜文献也留下大量记载。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有如下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朝鲜国王回帖云:“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尔哈赤禀”[1]等等。
努尔哈赤自称姓佟。申忠一作为朝鲜南部主簿到达佛阿拉,受到努尔哈赤的接见,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他回国后将见闻写成《申忠一书启及图录》即《建州纪程图记》,资料珍贵,相当可信;而那篇《回帖》是努尔哈赤本人让他转给朝鲜国王的。这是努尔哈赤亲自审阅过的正式公文,应当算是第一手资料。但是,朝鲜文献更多的是把“佟”写作“童” 。
“童”和“佟”实际上是女真人的普遍姓氏,是假借汉人的姓氏。 佟姓或童姓,不但是辽东的显著大姓,也是当时女真人的普遍姓氏。谁做了部落的酋长,谁与明朝发生关系,这人便以佟或童为姓,通过“四译馆”,转给明政府?
章炳麟的《清建国别记》中提到一种说法,佟姓原来是汉人的姓氏,后来常被夷人袭用,以假冒汉人,提高自己的身价。清朝皇室的祖先在名字前面冠以“佟”姓,也是因为羞于提起自己夷人的身份,于是假借汉人的姓氏。可见女真酋长,可以随时姓佟或童,佟姓或童姓,也就成为他们的公姓。
“雀”或“崔”
努尔哈赤的姓氏除了佟或童的说法之外,朝鲜人还有记载称他姓雀或姓崔。
阎崇年认为,有一种解释是来源于努尔哈赤的母亲因为吞下雀卵才生下了他,不过清朝人并没有如此记载,《清太祖实录》的《武录》、《满录》、《高录》三书,仅记载其母怀孕十三月而生努尔哈赤之事,并无吞卵而孕之说。
第二种解释则来源于仙女吞服神鹊留下的果子而生下清朝皇帝祖先的神话,因此传闻努尔哈赤姓雀。而且满洲先人曾把乌鹊作为图腾,这些都能把清朝皇室姓氏同“鹊”或“雀”相联系。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努尔哈赤姓“崔”是由于朝鲜语中,崔的发音介乎于汉语缺和吹之间,与“觉罗”中“觉”字音相近,于是怀疑崔姓是来源于“觉罗”的误读。
有学者认为努尔哈赤的真实姓氏是金,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有史料记载他姓金,金是“爱新”的音译。所以,猛哥帖木儿及其后裔努尔哈赤都姓金,也就是姓爱新。
觉罗
《清朝通志·氏族略》里记载爱新觉罗是国姓,爱新是金的意思,其他的觉罗则冠以地名、部名、民名等,与国姓相区别。如“伊尔根觉罗”就是“民觉罗”的意思,以表示它们和爱新觉罗(金觉罗)有所分别的。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记载有八种觉罗,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
可见“觉罗”是满洲皇室旧有的姓氏,“爱新”是后来加添的,其目的在于显示帝王后裔的尊贵、
到清太祖的时候,为何舍弃了汉人的佟姓,而自称姓觉罗呢?
阎崇年在文中提到,佟姓毕竟是汉人的姓氏,虽然假借了可以假冒汉人,在和明朝官方文书往来时方便些,可是金姓却是金朝女真的国号,不但可以自显是帝王种族的后裔,而且可以藉着它在女真民族中有所号召。 因此,“爱新觉罗”这个姓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有它产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
在《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里,很少出现“爱新觉罗”一词,仅有三例。并认为,清太祖建元天命后,在觉罗姓前冠以爱新,是为了标示其有别于一般人的高贵身份。
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姓氏———爱新觉罗,并没有找到直接的史料依据,而是学者根据史料推论,所以至今清太祖姓氏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努尔哈赤 - 个人成就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烧杀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努尔哈赤 - 死因
努尔哈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说法一
红夷大炮射伤努尔哈赤
朝鲜人的著作中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并受到明将袁崇焕的讥讽。
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号称14万)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严词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人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11门红衣大炮(按本为红夷大炮,因清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忌讳“夷”字,故称红衣大炮),随时准备迎接来犯之敌。这种红衣大炮的威力非常大,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的阎崇年认为,这种红衣大炮为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特别是击杀密集的骑兵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
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发挥了它的极大威力。据史料记载,后金大军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在攻城的第三日,后金便撤兵而去。
在威力极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击的情况下,作为后金统帅而亲临城下督战的努尔哈赤有没有受伤呢?对此,明朝和后金的史书中均无明确记载。资深澳门历史研究者金国平和吴志良两位先生在合写的《澳门与入关前的满清》一文中认为,由于对明军使用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受伤的可能性极大。
经过潜心研究,金国平和吴志良终于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中找到了一条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的珍贵史料。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这位沙场老将终于郁郁而终。
明朝史籍记载,明朝军队曾炮毙一个“大头目”,专家分析这个“大头目”就是努尔哈赤。
由此再反观明朝史籍,其中有关宁远战事的某些记载似乎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明人张岱在其所著的《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中记载,红衣大炮打死敌人不计其数,还击中了“黄龙幕”,伤一“裨王”。敌军认为出师不利,用皮革裹着尸体,一路号哭着撤退了。金国平和吴志良据此分析,上述史料中提到的“大头目”、“裨王”即为努尔哈赤本人。
令人不解的是,清代官书提及努尔哈赤之死时,都说他是得病而死,至于得的是什么病,则往往讳莫如深。对此,金国平和吴志良的分析是,努尔哈赤在宁远攻城战中中炮受伤,随后又受了袁崇焕这个“小子”的冷言讥讽,回到沈阳后一直耿耿于怀,怒火中烧,导致伤口恶化,后来前往清河洗汤浴,致使伤口进一步恶化,终于并发症而死。炮伤是努尔哈赤致死的最重要原因。大清一代开国君主竟葬身于“红衣大炮”口下,为固军心,隐瞒、迟报主将伤亡乃古今中外兵法惯伎。因此,可以大胆推断,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伤后致死。在没有新资料以前,这一点似乎可为定论。
说法二
宁远兵败,努尔哈赤郁愤而死
正在人们对努尔哈赤之死因不再提出异议时,清史专家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却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证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
疑点一:既然朝鲜译官韩瑗都知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那么守卫宁远的最高统帅袁崇焕就应更加清楚,何况袁崇焕还曾派遣使臣前往后金营中察看过呢。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报告宁远大捷的奏折,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抑或朝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其中都只字不提努尔哈赤受伤之事。
疑点二:努尔哈赤战败于宁远,是1626年正月,至8月20日死,其间8个多月。从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8个多月中,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准备再进攻宁远,以复前仇。4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5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这才回师沈阳。6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鄂巴洪台吉来朝,他亲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伤”之人。
因此,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那么,努尔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经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愤;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顿,积劳成疾。同年7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23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8月7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11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大妃阿巴亥相见后,行至离沈阳40里的地方死去。
努尔哈赤死后,明将袁崇焕未经请示明朝政府擅自派人前往吊唁,曾遭到时任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朝臣的激烈反对,“袁经略遣僧吊赠,公(袁可立)力诋其辱国。”(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启皇帝在上谕里明确指出“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这是在说袁崇焕“宁锦大战”前搞的议和,其实是中了皇太极的缓兵之计,为此袁崇焕付出了放弃策应友军和盟友的代价,但最终却陷于了全面的被动。对于这一点,袁崇焕自己也是承认的。在“宁锦大战”期间,巡抚辽东袁崇焕奏:“……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我藉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彼则分犯鲜之兵而挠我之筑。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
努尔哈赤 - 后妃与子女
福晋
鄂托伊
赖慕布
苏纳达启布占泰巴布海巴布泰
塔拜汤古代
阿拜
庶妃
固尔布什
达尔汉阿巴泰
侧妃
寿康太妃
皇太极孝慈高皇后
多铎多尔衮阿济格孝烈武皇后
莽古济德格类莽古尔泰继妃
东果格格代善褚英元妃
后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努尔哈赤入赘。元配正室。子二:长子、次子。女一,长女。 ,富察氏,名衮代。继室。子二:五子、十子。女一,三女。 ,大妃,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子三:十二子、十四子、十五子。 ,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姐姐。子一:八子。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 伊尔根觉罗氏。子一:七子。女一,下嫁。 叶赫那拉氏,为孝慈高皇后妹。女一,下嫁。 另两位侧妃不曾生育,因此在清史稿中未载出其姓名和事迹。 兆佳氏。子一,三子。 钮祜禄氏。子二,四子、六子。 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子二,九子、十一子。女三,分别下嫁、、。 西林觉罗氏。子一,十三子; 伊尔根觉罗氏。女一,下嫁。 阿济根。 德因泽。(《清史稿·后妃传》中未记载。) 回族-李惠霞,乐妃
皇子
代善(1583-1648,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皇太子(后来被废,清太宗即位后封其为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后被清世祖追溢为成宗。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皇十四子,睿忠亲王多尔衮
皇女
长女(1578一1652):固伦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褚英与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仅11岁就嫁给栋鄂氏何和礼,因此称东果格格,亦称东果公主。 东果格格于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时年75岁。
次女(1587—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万历十五年(1587)生。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又将此女在天命年间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称嫩哲格格,亦称沾河公主。嫩哲格格于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时年60岁。
三女莽古济(1590一1635):其母为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衮代,莽古尔泰、德格类、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岁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天命未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岳托亦要杀死她,被皇太极所阻。
皇十五子,豫通亲王多铎
四女穆库什(1595—1659):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努尔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岁时嫁给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来复将其嫁给后金的开国元勋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称和硕格格,亦称和硕公主。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比穆库什小一岁。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时年65岁。图尔格后来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
五女(1597—1613):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及努尔哈赤的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岁时嫁给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的次子党奇(达启)为妻。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时年17岁。
六女(1600一1646):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五女为同母。明万历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岁,嫁给海西女真叶赫纳喇氏苏鼐。苏潮鼐(苏纳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去世,时年47岁。
七女(1604—1685):乡君品级。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16岁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七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终年82岁。
八女聪古伦(1612—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叶赫纳喇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时年65岁。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时年35岁。
养女巴约特格格(1590—1649):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其母为舒尔哈齐继福晋瓜尔佳氏。明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顺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时年60岁。
养孙女肫哲公主(1612—1648):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从子恪僖贝勒固伦之第二女。明万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间努尔哈赤抚养宫中。天命十一年(1626)15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天聪六年(1622)奥巴去世,复嫁给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祟德二年[1637),皇太极遣使封其为和硕公主。顺治五年(1648)去世,时年37岁。
努尔哈赤 - 曾是明朝将军?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虎将军宝剑是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把龙虎将军剑,这把宝剑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唯一珍贵遗物。宝剑为铁质,式样古朴典雅、颇具明代剑器风格。剑全长八十厘米,未开刃,剑鞘为木质,外蒙鲨鱼皮,此剑原有鹿皮条,上面写有满汉文字,汉文是:“太祖高皇帝御用剑一把,原在盛京尊藏。”可见这口剑在清朝入关后,曾移放在北京,后来又送回盛京。
努尔哈赤在作战中是使用刀的,为啥偏偏御用这把没开刃的龙虎将军剑?努尔哈赤在军事割据势力日益膨胀之时是怎样得到明朝如此信任和褒奖的?明朝官书又为何对这一事件没有任何记载呢?
英雄少年多磨难
明初,女真分为四大部,这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明政府为了统治女真等族人民,洪武八年,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总辖东北地区的军政。到永乐七年,又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下游地区,建州女真就隶属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范围。明正统七年,建州女真被明政府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合称“建州三卫”。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明永乐十年,明成祖封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从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至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均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之职。
猛哥帖木儿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凡六代,历时二百年,由翰朵里经翰木河到凤州,再由凤州经翰木河到苏克素浒河谷,率其部众几经周折,数盛数衰,最后定居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这片群山环绕的苏子河谷,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比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居住的地区更为优越,它比邻抚顺,接近汉族聚居地区,便于和汉族互市通商,输进铁制农具、耕牛和先进技术,加快了建州女真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努尔哈赤崛起的基地。
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祖父觉昌安是宁古塔部落六贝勒之一,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宁古塔部落是建州女真部落中一个较大的部落,部落六贝勒是六个亲兄弟,他们占据着赫图阿拉附近二十里方圆的地盘。但是与建州女真中的王杲部落比较起来,不论是势力范围还是部落实力,都明显差一个层次。
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觉昌安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建州卫都指挥王杲的长女——额穆齐,又称喜塔腊氏。在女真内部群雄蜂起的大背景下,依附于一个强大的部落是相对安全的选择。这也是塔克世迎娶额穆齐的原因之一。
努尔哈赤的家庭,原是女真部民中的一个显赫家族,但到他童年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衰。努尔哈赤十岁那年,母亲额穆齐去世。这一年,他的同胞兄弟舒尔哈齐八岁,雅尔哈齐刚刚三岁。父亲继娶的女人是海西女真哈达万汗王台的养女,名叫肯姐。肯姐嫁过来不久,就挑唆塔克世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送到外祖父王杲寨中寄养。
万历五年,十九岁的努尔哈赤遵父母之命与佟佳氏佟春秀成婚,开始自立门户(佟佳氏是抚顺的大户人家,以经商为业,佟春秀的堂弟就是清王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佟养性,这是后话)。第二年生长女东果,隔了两年生长子褚英,再隔两年生次子代善。虽说妻子娘家家境殷实,但婚后的生活还是要靠采猎维持。努尔哈赤脚登绿云头的牛皮靰鞡,手持白木杖,背负木架,翻山越岭,将采捕的皮革、木耳、蘑菇等山珍野味,运到抚顺、清河、叆阳、宽甸各市进行交易,一家人度日倒也平静。
努尔哈赤人生的转折点——“古勒之战”
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迎来了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建州女真诸部中的阿台部屡犯明廷边境,明万历十一年二月,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攻打阿台驻地古勒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北古楼村),却损兵折将,久攻不克。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主动做向导,引导明军攻打古勒寨。
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见古勒寨被围日久,想救出孙女免遭兵火,又想去劝说阿台归降,就同他的四儿子塔克世到了古勒寨。明军攻城益急,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都被围在寨中。
明军攻城不克,迁怒于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害怕,到城下高喊,谁杀了阿台,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封谁为城主。阿台部下有人信以为真,便杀死阿台投降。李成梁在古勒寨降顺后,引诱城内人出来,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混乱中也被攻陷古勒寨的明军误杀。
明政府自知这件事做得理亏,遂将努尔哈赤祖、父遗体送还,并让努尔哈赤承袭了祖父的都指挥使官职。
阿台被剿灭后,群龙无首的建州,成为努尔哈赤一展手脚的天地。他以“遗甲十三副”起兵,踏上统一女真部落的漫漫征程。
这一年,努尔哈赤25岁。
收敛锋芒恭顺换来丰厚回报
努尔哈赤征服建州八部用了十三年,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血腥和杀戮。有了较为稳固的武装割据根据地,握有建州500道敕书,为他推行“远交近攻”政策,进一步扩大武装割据势力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时努尔哈赤的实力,还远远不够到与明廷分庭抗礼的程度。于是,用行动取信于朝廷,给自身留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无疑是明智之举。
努尔哈赤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札木河有个名叫克五十的女真人侵掠明柴河堡,“射杀追骑指挥刘斧”。朝廷下令建州卫逮捕克五十。努尔哈赤抓住机会,立即“斩克五十及被掠人民以献”。这个事给明朝边将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这时,努尔哈赤再派出使臣马三非,借机重申祖父有助剿阿台之功,要求为自己升职。明开原参政成逊,辽海参政栗在庭联合上奏朝廷,叙述努尔哈赤的功绩。总督侍郎张国颜及其他边官并未详查,即确认早年哈达王忠、王台忠顺朝廷,为“百年一奇观”,而努尔哈赤“斩叛夷”、送还人口,颇有“台风”。便上疏朝廷,为努尔哈赤请功。万历十七年十月,努尔哈赤被授予都督佥事官职。如愿以偿的努尔哈赤出于政治目的在本部大肆宣扬,所谓“升都督,夸耀东夷”。
第二件,叶赫部联合九部联军,进攻建州,结果大败而归。辽东边官历来扶植哈达部,对叶赫部很反感。认为努尔哈赤有“保塞功”,援王台为先例,经总督侍郎张国颜奏请,于万历二十年晋升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
第三件,万历二十三年,李朝边官杀害入侵渭原地区采参的建州人,发生了所谓的“渭原事件”。努尔哈赤本欲发兵报复。而这时李朝的精锐部队都调到南方抗倭去了,北部、西部兵力空虚,形势对努尔哈赤十分有利。此时,明朝派驻李朝练兵游击将军余希元从中调解,劝说努尔哈赤同李朝以讲和的方式处理此事。
努尔哈赤在军事割据势力膨胀后,担心朝廷进行干涉,而自己羽翼未丰,为麻痹朝廷,他做出一副恭顺的样子同意和解,为此得到优厚的赏赐。
亲自进京面圣朝贡,是努尔哈赤另一种方式的“示弱”。
努尔哈赤显然非常清楚地知道明朝皇帝想要的是什么,为表“恭顺”,他曾先后于1590年、 1592年、 1593年、 1597年、 1598年、 1601年、 1608年、 1609年多次亲自进京朝贡。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也于1595年、1597年、 1606年、 1608年四次进京朝贡。同时他命令已经统一的建州部原有各路都督继续代表建州入京朝贡,万历十六年建州卫“都督指挥阿台等一百五十七人朝贡”。十七年有“都督少童等八十二名入京朝贡”。十八年有“都督指挥松塔等九十七名赴京进贡”。同年有“都督指挥马塔吉等进贡”。二十年有都督马哈塔先后两次入京朝贡。在“示弱”的同时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努尔哈赤的算盘打得十分精明。
明政府破格授努尔哈赤龙虎将军
明万历十七年,按条例“出特恩”(父祖被误杀),努尔哈赤升任建州卫都督佥事、左都督。明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又因抗倭保边有功,晋升龙虎将军。
明代对地方官员的等级的规定是: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付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正留守、付留守。努尔哈赤“坐授左都督”是流官八等中的第一等,龙虎将军属于“武官”中的正二品。明廷授努尔哈赤龙虎将军是一种破格的待遇。按明朝的规定:武官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而努尔哈赤没有经过骠骑将军和金吾将军的阶梯,一下子就授龙虎将军,可见明政府对努尔哈赤在抗倭保塞中的表现是十分满意的。在女真人中,只有他外祖父王杲曾得到过明政府这种最高褒奖。
努尔哈赤被封赏明朝官书竟没记载
关于努尔哈赤晋封为龙虎将军一事,明朝官书没有记载,但同时期的私家著述却记载颇多。
柳治所著《三朝辽事实录》(总略)、茅瑞征所著《东夷考略》、张鼐所著的《辽东略》中均记载了此事。清代的官私著述如《清太祖武帝努儿哈齐实录》、《蒋氏东华录》、《满洲实录》、《清史稿》、《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等均有记载。国内外一些史学先辈,如孟森先生、谢国桢先生以及日本丰田要一先生、稻叶君山先生等人也都在其著作中考订明政府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是实,只是在晋封时间上,见解不甚一致。
目前史学界在努尔哈赤晋升龙虎将军一事的时间上,多主万历二十三年说。同时期的朝鲜史家也在《李朝实录》中记载了此事“老乙可赤(即努尔哈赤)得龙虎将军”。
努尔哈赤被明政府授予龙虎将军,在晋封的同时,必有赏赉之物,以证龙虎将军的身份。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把宝剑,实属努尔哈赤之物,又颇具明代剑器风格,从龙虎合一的纹饰上看,这是龙虎将军剑,可以说是目前唯一发现的能证明明政府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的实物佐证。(来源:辽沈晚报)
人物通用
中文名:努尔哈赤
别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清太祖;高皇帝
籍贯: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出生年月:1559年2月21日
去世年月:1626年9月30日
成就:统一女真
创立后金政权
统一东北
制定满族文字
创建八旗制度
重要事件:杀死长子褚英
萨尔浒大战胜利
兵败宁远
地图
人物关系
塔克世父亲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 叶赫那拉氏 名孟古孝慈高皇后 乌喇纳喇氏 名阿巴亥孝烈武皇后 富察氏 名衮代继妃 佟佳氏 名哈哈纳扎青元妃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二弟 喜塔拉氏母亲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皇太极父亲 爱新觉罗·阿巴泰父母 爱新觉罗·多尔衮父 袁崇焕 代善父亲 穆克潭 萨哈廉祖父 穆尔哈齐兄 瓦克达祖父 福彭八世祖 爱新觉罗·纳尔苏七世祖 固三泰岳父 包郎阿五世祖孙 尼堪祖父
爱新觉罗·皇太极父亲 爱新觉罗·阿巴泰父母 爱新觉罗·多尔衮父 袁崇焕 代善父亲 穆克潭 萨哈廉祖父 穆尔哈齐兄 瓦克达祖父 福彭八世祖 努尔哈赤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清太祖
概要
姓名努尔哈赤
庙号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
肇纪立极仁孝睿武
端毅钦安弘文定业
高皇帝
陵墓清福陵
政权后金
在世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67岁)
在位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
父显祖宣皇帝塔克世
母宣皇后喜塔喇氏
年号天命
努尔哈赤(满语:???????,穆麟德:Nurhaci;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满语:?????
?????
???????
,穆麟德:taidzu dergi hūwangdi)。明朝文献亦称佟奴儿哈赤、童奴儿哈赤。朝鲜文献称老乙可赤、奴儿哈赤。[1]清代文献标记为努尔哈齐、努尔哈奇。
目录
[隐藏]
1 成长2 称汗3 与明朝的战斗4 去世5 家庭 5.1 兄弟5.2 后妃5.3 子女
6 电视7 注释8 参考文献9 参见
成长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少时经商,通汉语,曾冒姓佟(明代佟姓汉人乃辽东望族,不少佟佳氏女真人冒姓佟,以佟姓汉人自居,因努尔哈赤曾入赘佟佳氏,而其岳父塔木巴晏也自称姓佟,所以努尔哈赤也随其岳父自称姓佟以抬高自身身分)。
在当时的女真地区,辽东总兵李成梁部是实力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有人认为王杲就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阿古都督)于万历二年(1574年)不堪明朝压迫,起兵反明,战败被杀。王杲的儿子阿台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城(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塔克世的侄女。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探望,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今新宾汤图乡)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太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2]。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3]
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有十三副盔甲作为装备。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4] 称汗
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克图伦城,尼堪外兰逃到鹅尔浑。1587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朝]将领李成梁押还尼堪外兰,并将尼堪外兰处死。同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
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扶植下逐渐强大,将女真部落逐一收服。1593年九月,叶赫、辉发、乌拉、哈达(以上为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锡伯等九个部落联合攻打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击败九部。1599年努尔哈赤攻打哈达,并在1603年收服哈达。1607年收服辉发,1613年征服乌拉,1619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最终战胜叶赫。
金朝时代久远,其女真文未能使用,而此时女真是无文字的,遇到有事必须记载时,使用汉文或蒙古文,非常不便利。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派手下两个学者采用了蒙古文字母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1年努尔哈赤去燕京向明朝朝贡。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06年蒙古人授予努尔哈赤“昆都伦汗”(满语:???????? ???,穆麟德:kundulen han)[5]的称号。
1615年李成梁去世。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等借口,颁布“七大恨”作为反叛的理由,起兵反明。
[编辑] 与明朝的战斗
1619年三月,明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宁市),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编辑] 去世
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逝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6],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
[编辑] 家庭
显示▼隐藏▲ 查· 论· 编
努尔哈赤家世
高祖父:锡宝齐篇古
曾祖父:(追尊)兴祖直皇帝福满
祖父:(追尊)景祖翼皇帝觉昌安
外高祖父:都理吉[7]
曾祖母:(追尊)直皇后喜塔腊氏[7]
父:(追尊)显祖宣皇帝塔克世
祖母:(追尊)翼皇后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外高祖父:都里吉[7]
外曾祖父:参察都督[7]
外祖父:阿古都督
母:(追尊)宣皇后喜塔腊氏
兄弟
穆尔哈齐,努尔哈赤的二弟。舒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同母三弟。雅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同母四弟。巴雅喇,努尔哈赤的五弟。
后妃
据文献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6个妻子。《清史稿》上记载努尔哈赤共有14位妻子。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原创研究?]。努尔哈赤入赘。元配正室。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东果格格继妃,富察氏,名衮代。继室。子二:莽古尔泰、德格类。女一,莽古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叶赫部落二格格,名孟古哲哲。继室。子一:皇太极。孝烈武皇后,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继室。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人。侧妃(4人) 伊尔根觉罗氏。子一:阿巴泰。女一,下嫁达尔汉。叶赫那拉氏,为孝慈高皇后妹。女一,下嫁固尔布什。另两位侧妃不曾生育,因此在清史稿中未载出其姓名和事迹。
庶妃(5人) 兆佳氏。子一,阿拜。钮祜禄氏。子二,汤古代、塔拜。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分别下嫁布占泰、达启、苏纳。西林觉罗氏。子一,赖慕布;伊尔根觉罗氏。女一,下嫁鄂托伊。
福晋 阿济根。德因泽。(《清史稿·后妃传》中未记载。)
子女
努尔哈赤生有十六子八女。第八子皇太极继承皇位。
褚英,长子,广略太子(后来被废,清太宗即位后封其为广略贝勒)。代善,次子,礼烈亲王。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莽古尔泰,五子。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皇太极,八子,清太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德格类,十子。巴布海,十一子。阿济格,十二子。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后被清世祖追谥为清成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费扬果,十六子。
固伦公主,长女,母元妃佟佳氏,亦称东果格格、东果公主,嫁何和礼。和硕公主,次女,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亦称嫩哲格格、沾河公主,嫁达尔汉。莽古济,三女,母继妃富察氏。穆库什,四女,母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五女,母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嫁党奇。六女,母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嫁苏鼐。乡君,七女,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嫁鄂托伊。和硕公主,八女,母侧妃叶赫纳喇氏,嫁喀尔喀固尔布锡。
电视
清太祖的事迹也曾被改拍成电视剧:
《努尔哈赤》(1986年中国大陆剧集,由侯永生饰努尔哈赤)《满清十三皇朝》(1987年亚洲电视剧集,由王伟饰努尔哈赤)《孝庄秘史》(2002年中国大陆剧集,由许还山饰努尔哈赤)《太祖秘史》(2004年中国大陆剧集,由马景涛饰努尔哈赤) 注释
^ “老乙可赤”在朝鲜语中读作“????”(no eul ka jeok),“奴儿哈赤”在朝鲜语中读作“????”(no a hap jeok)。这两个名字均是朝鲜王朝时期的译法,但现在已被韩国史学界弃用,改用与满语更相近的“????”(nu reu ha ji)。^ 蒋良骐《东华录》:“癸未年(明万历十一年),满洲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有尼堪外兰者,阴构明宁远伯李成梁,遣辽阳副将攻克沙济城,杀城主阿亥章京;复合兵攻古勒城,城主阿太章京妻,乃礼敦巴图鲁之女。景祖闻警,恐女孙被陷,偕显祖往救。先后入城,欲携女孙归,阿太章京不肯。成梁攻城不克,尼堪外兰请往招抚,绐城中人以能杀阿太章京来降者即命为城主。城中人信之,遂杀阿太章京以降。成梁诱城中人出,尽屠之,并害二祖。太祖闻之大恸,诘明边吏。明归我二祖丧,与敕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清史稿·太祖本纪》“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 蒋良骐《东华录》^ “昆都仑”(满语:????????,穆麟德:kundulen)意思是“恭敬”,“昆都仑汗”意思即“恭敬的汗”。有时也会在“昆都仑汗”前冠以“淑勒”(满语:????,穆麟德:sure)一词,称“淑勒昆都仑汗”,意即“聪睿恭敬之汗”。(《清史满语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137页)^ 《明熹宗实录》,卷71,19页,载努尔哈赤死讯为8月10日^ 7.0 7.1 7.2 7.3 阿古都督世系的《永陵喜塔腊氏谱书》.满族文化网,2008-1-24
参考文献
《清史稿》卷一·本纪一·太祖李鸿彬《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 参见清兵入塞
开国君主大金可汗
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继任:
太宗皇太极
年号:天聪、崇德
清太祖
努尔哈赤,满族,爱新觉罗氏,后金(清)的建立者,史称清太祖,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期依附建州“强酋”亲家王杲,也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万历二年(1574),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塔克世背叛了亲家,为明军向导。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向导,战乱中被明兵误杀。
噩耗传来,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可奈何,努尔哈赤乃诿过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奏请明臣执送。不料这一要求,竟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而尼堪外兰威望大升,“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甚至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尼堪外兰则乘机逼努尔哈赤“往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万历十一年(1583)五月努尔哈赤起兵时,只有甲十三副部众三十人,要想以这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兵力,去吞并一二十倍于己的其他建州部落(仅栋鄂部长阿海就有兵四百),打败百倍、二百倍于己的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确实是难而又难。努尔哈赤,面对险局,毫不动摇,知难而进,顽强奋斗。他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与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努尔哈赤还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重用贤人和厚待功臣,招徕了许多机智忠贞武艺超群的有才之人和猛将谋士,他们献计献策,奋勇冲杀,善理国政,自此,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国势日强,军威大振。这就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为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也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策略。他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与明朝发生正面冲突,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誓师伐明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努尔哈赤自幼喜爱兵猎,武艺超群。遇逢征战,他便率先冲阵,拼死厮杀。后来他回顾数十年戎马生涯时总结说:“吾自幼于千百军中,孤身突入,弓矢相交,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这种英勇的气概和猛烈冲杀的作风,建立起崇高的威信,使部众竞相效尤,因而能够做到令必行,行必从。有了这些决定性的因素,努尔哈赤不仅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从绝境里找出路,避免了灭门之灾,而且不断由弱变强,由小到大,顺利地进行着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国的事业。从明万历十一年以遗甲十三副兴师起,取图伦,下巴尔达,斩尼堪外兰,败九部联军三万,十年之内统一了建州女真部落。接着,他又灭哈达,并辉发,亡乌拉,降叶赫,取东海女真。三十六年内,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及大部分“野人女真”部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诸部始合为一”。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积极建立国家政权。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东南加哈河、硕里加河两界中的平岗筑城三层,“建衙门楼台”。六月二十四日,“定国政,禁革作乱、窃盗、欺诈,立禁约法制”。万历二十三年,他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王子。万历三十三年,他又自称“建州地方等处国王”、“建州王”、“建州国汗”。与此同时,他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又逐步建立牛录——八旗制度。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所有人员皆须编入八旗,一牛录三百丁,设牛录额真一员、代子二人、章京四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旗,置固山额真一、梅勒额真二。八旗人员居住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打猎,遵守国法,纳赋服役,听从汗、贝勒统率,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相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便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除夕,在赫图阿拉举行开国登基大典,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定国号为后金,建元天命。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强大的后金国,出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明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呈告皇天,声讨明国之过,发军征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指责明朝政府欺凌自己和广大女真的七条大罪。第一恨为明军“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第二恨是明朝违背誓言,“遣兵出边,护卫叶赫”。第三恨系明臣背誓,指责建州擅杀出边采参挖矿的汉民,逼令建州送献十人斩于边上。第四恨,乃明朝“遣兵出边,为叶赫防御”,使叶赫将其许聘与努尔哈赤及其子代善之女“转嫁蒙古”。第五恨是,明廷遣兵,驱逐居住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不容收获”。第六恨为明帝听取叶赫谗言,遣人持函,“备书恶言”,侮辱建州。第七恨是明廷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并吞的哈达地区。“七大恨”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目标,是正义的,是合情合理的,对激励女真(满族)奋发图强,英勇冲杀,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起了巨大的作用。
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乘隙突入”,轻取抚顺,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五百余,掠人畜三十万,编降民一千户,又击败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来援之兵一万,杀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员,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努尔哈赤厚待抚顺降将李永芳,将其从游击擢升副将,又以孙女嫁彼为妻,尊称为“抚顺额驸”,并赏赐降民大量牛、马、猪、犬、衣物、房、田,依照明制设官,令李永芳统管。
抚顺失陷,总兵战殁,败报至京,“朝野震惊”。明廷起用曾任“经略朝鲜军务”要职和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之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兵四方,议兵十万、饷三百万,准备大举征剿建州。
明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闰四月,辽东巡抚李维翰移咨朝鲜待机合剿,指责“建酋奴儿哈赤”“无端生事,计袭抚顺,公行叛逆,罪大恶极,法当诛讨”。总兵李如柏宣称:“今已有明旨,选精兵百万,勇将千员,分路并进,务擒元恶,枭首藁街。”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经略杨镐奏上“擒奴赏格”,兵部尚书黄嘉善覆奏,万历帝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八大总管”、“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的,一律重赏,封授世职。叶赫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能“擒斩奴酋”,“即给予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官将,议定分兵四路,北路以原任总兵马林为主将,西路主将是山海总兵杜松,南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东路主将是总兵刘綖。四路兵共八万八千五百余人,加上朝鲜兵一万三千余及叶赫兵二千,号称四十七万,携带枪炮数万,约定分道出边,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集中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早已探听到明军消息。面临大军围剿、有可能遭到灭门灭族之灾的危险形势,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和八旗子弟,却镇静自若,从容应战,胸怀保家卫族的决心,誓死杀敌。努尔哈赤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干,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发挥所长、克敌之短的正确方针。他强调指出:“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撤回各屯寨士卒,只留少数兵土防御南路、东路,八旗劲旅首先迎战明军主力西路杜松部。建州知悉杜松“勇健绝伦”,决定设下埋伏,智胜勇取。当杜松领军二万余,日驰百余里,赶至浑河时,努尔哈赤已在山林深处埋下精兵,并遣人堵住上游,使河水突浅,一待杜松见水很浅而率军渡河时,后金军决堤,河水骤涨,“水深没肩”,明兵“没于河者几千人”。当明军拥挤过河后,伏兵突起,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大臣,统率八旗劲旅,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三月初一日,于萨尔浒(距赫图阿拉西一百二十里,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迅速消灭了西路明军,斩杀杜松、王宣、赵梦麟三总兵。第二日,努尔哈赤又统军击败北路军,总兵马林仓皇逃遁。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遣大贝勒代善,率诸贝勒、大臣,领兵迎击明勇将刘綖的东路军。当刘綖于三月初四日进至阿布达里岗距赫图阿拉约五十里时,后金军早已“设伏于山谷”,并遣一明降官,持所得杜松的“号矢”(即令箭),驰至刘营,诱其速进,刘綖中计,匆忙前往,队不成列,一入伏中,代善挥令八旗劲旅突起冲刺,斩杀刘綖,明军措手不及,全军覆灭,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众降金。明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知悉兵败,奉杨镐命令,仓皇撤退。
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败没,四位总兵战死,阵亡道臣、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官三百一十余员,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余名,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枪炮二万件。
明金(清)之间的第一次大决战,由于满族领袖努尔哈赤的正确指挥和八旗健儿的奋勇冲杀,终于以明军在萨尔浒的彻底失败而结束,新兴的满族避免了亡族之灾,迅速前进,后金国更加壮大了。
明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三月的萨尔浒之战,使明金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后金获得了主动权,人心振奋,器械充足,战马成群,军威远扬,而明国则君惊臣恐,官兵畏战,人畜火器损失巨大,士无守志,陷入了被动困窘的逆境。
天命四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乘明摄开原道事的推官郑之范贪婪昏庸不理防务和总兵马林松懈疏忽,率领大军轻取辽东军事要镇开原,“易如拉朽”,斩杀马林等官将。七月二十五日又攻克了铁岭,后金军威声震天下。在军事进展异常顺利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巩固内部、壮大实力、突破包围,为夺取辽东创造条件。
天命四年七月,原开原千总王一屏、戴集宾、金玉和、白奇策及守堡戴一位,因“子女被俘”,带二十余人“觅妻子来降”。佟家的二十人亦叛明逃来。努尔哈赤十分高兴,谕告说:“尼堪无叛逃他国之例”,“观此来降者,知天意佑我矣。彼闻吾养人,故来投耳”,“我等应善养来投之人”。遂赐六员千总各人五十名、牛马五十匹头、羊五十只、骆驼二头、银五十两、绸缎十匹、布一百匹。赐守堡、把总等官各四十人、牛马四十匹头、羊四十只、骆驼一头、银四十两、
更多阅读
满清唯一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巳时,他的父亲是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他的母亲是有“满清第一才女”之称的赫舍里皇后,他的哥哥是清朝第一个嫡长子承祜,而他也是赫舍里皇后以生命为代价诞下的儿子,因此深得皇阿玛的宠爱,即使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照片
清朝历代皇帝公元1616-1911.02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1620.10.20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建立大金国,即大汗位,改年号为天聪。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05.15)在盛京
努尔哈赤第十四代孙女爱新觉罗·启星照片 爱新觉罗启星是假的
---北京电影学院2001级表演系出了王珞丹、黄圣依这两位大家都知道的明星外,她们同班同学里还有一个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代孙女爱新觉罗·启星。爱新觉罗·启星的曾祖父清末肃亲王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嫡堂兄;启星是演戏、舞蹈、歌
清王朝垮台前,爱新觉罗利益集团已丢尽了它的脸 丢尽了脸
2010-10-30 红网—潇湘晨报 曾鸣“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立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2012.11.26(4)易县,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爱新觉罗溥仪墓 易县去清西陵
2012.11.26(4)易县,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爱新觉罗溥仪墓爱新觉罗溥仪墓(1906.2.7-1967.10.17),最初安葬在北京八宝山,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溥仪墓左侧为皇后郭布罗婉容的衣冠冢,右侧为伪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