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死于“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是死于"众人皆醒我独醉"? 神武众人皆醉我独醒
小时候就知道屈原。因为喜欢吃棕子,每到农历五月初五前,大人们总要一边扎棕子一边重复着这棕子的典故。
这故事大意是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男人,很有一些文才,在朝庭做了蛮大的官,大概自己不少吃不少穿,可看到当时社会之黑暗,他上下求索,想了一些忧国忧民的主意,一心想荡涤一下那污浊的世界,体恤一点小民的疾苦。可怜这主意不被那高高在上的君王所采纳,这世道没有一点要好转的意思。而那些无数的世人或是无可奈何,或是稀里糊,于是这社会黑暗依旧黑暗,人们苦难依旧苦难,看看那无法挽救的世界,这古人:只得“长叹息以掩涕兮”,最后郁郁乎不得志,一生抱负不得实现,自投汨罗江而去。
也许这屈大官人的主张是为了还世到道以公平,解民生之艰难,很有些得人心的缘故,其投水而死后世人十分的可惜和怀念,为了不让屈原的尸身被饥饿的鱼虾逐食,天下的百姓都于这屈大夫投江之日用苇叶擩米包裹棕子投入江中喂鱼,并以龙舟快楫为屈大夫招魂。于是,后世就有了这棕子。虽然,今天再不会有人把粽子往河里扔,但这包棕子、吃棕子的习俗却已演变成华夏的传统,地大物博的中国处处如此,年年如此。
吃粽子的习俗延续了二千多年,这由头似乎还是那古时候的故事。
我因从小喜欢吃棕子,每道端阳关节的时候总是格外关心棕子的事宜,听这故事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些,对屈原自然也就从小萌生了无数的好感。后来念了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书上和老师们也都提到过这屈原的事迹,那内容和小时候听的故事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说屈原多么了不起,多么忧国爱民,死得多么可惜,多么值得纪念,大家都称赞屈大夫是爱国诗人,是民族英雄。把他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肯与污水浊流为伍的清高品格看作是人品,是风骨,为天下黎民而忧心的精神看作是大义,是忠良。由于这大人和书本的灌输与说教,使我对这屈原的崇拜根深蒂固,从小一直敬佩到如今。
到今天我还以为那屈原是非分明爱国忧民的精神是可敬的。
可前些时我看道某晚报上登载的一篇高中生的作文,我才发觉`我错了,我落伍了。那对屈大夫的迷信实在是误入了歧途,没有一点与时俱进的头脑。
从这优秀的作文中看,人家还没有走向社会的孩子都知道当今做人和生存的道理:这社会的清与浊是无所谓的事,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无论什么社会,无论什么日子,人家能过你也能过,不需要什么铁肩担道义的人去为这社会的不平、不公去担忧,更用不着你去揭露,去批评,去呐喊。即就是你看不过那黑暗,看不惯那污浊,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韬光养晦,去适应、接受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的游戏规则,犯不着为是是非非去较劲,更不值得替什么别人,替天下人而担心,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不必为担心别人的活着而难受自己。保全自己,自己活得好才是压倒一切的。如果聪明灵活一些的,还可再弄点逢迎的举措,搞些锦上添花的动作,为这黑暗、污浊和规则叫上几声好,以博得制定和掌握这规则的人的好感。有了这掌握规则的人的赏识,自己就不愁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要将来发达了,那下面的事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那时你就是成功者、胜利者,你就再用不着去悲天悯人,掩涕太息了。再不行的还可以装一装糊涂,不管那是是非非,不去招惹那麻烦,让别人去战斗,管它什么喧嚣尘世,污泥浊水,只要与自己无妨碍就行,乐得做看客,做“渔翁”。何必“众人皆醉我独醒”,硬要去认那所谓坚持正义,忧乐天下的死理,最后弄得投河而死,白白丢了性命。。。。。。所以我们聪明的青少年认为,这屈原的才学不得施展,抱负不得实现和最后的死,怨不得那楚国的黑暗,怨不得朝庭的昏庸,怪只怪他不会变通,只知道“哀民生之多艰”,不知道保自己有多好。可见,这屈原的投河是多么的愚昧,多么的不值。一句话:屈原太傻,不会变通。
屈原的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孩子们作了反面教材那是无话可说的了。孩子们还由此想到了李白,想到了陶渊明,那李白的壮志难酬,是因为其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没有向高力士俯首称臣,所以一直官没能做大、做长,最后不得不“仰天大笑出门去”,离开了繁华的官场;那陶渊明的归隐,一肚子的才学只能与菊花为友,与南山为邻,也是由于他那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坏脾气闹的。想当年,那李白要是愿意低眉下腰,跟那有权有势的宦官高力士做上朋友,那陶渊明要是珍惜那“五斗米”,屈尊迂贵低声下气地去向手上拿着米的人讨要一下,凭他们的才华、本事,哪里就弄不到个高官厚禄,享受一世的荣华富贵。他们的郁郁乎不得志,也完全是自个儿的糊涂和迂腐所致,怪不得那社会的不公。孩子们由此悟出了做人的诀窍:人生在世,爱变才会赢。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学会变通,学会适应,那世界黑暗也好,光明也好,你都不会吃亏,都能“春风得意马蹄疾”,畅通无阻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古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幸亏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年轻人,我们的未来,都在大人的教导和现实社会的熏陶下成长、成熟和聪明起来,他们知道这世事和人心的复杂,知道这做人做事的不易,知道个人地位和利益的珍贵,因而他们不会象那些自作清高、刚直不阿的屈原、李白等人一样犯傻,把是非曲直看得多么的重要,在权衡对自己没利可图的时候,决不会一定要把什么正义进行到底,和那对自己无甚大碍的不正之风、不义之举过不去。就是在邪恶面前,他们也会有明哲保身的办法,情急之中同流合污,为虎作伥也未尝不可,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要紧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才是至理名言,至于手段是不必拘泥的。这,就是今天他们从师长们和这社会里学来的做人处事、适应社会的方法和本领。
我们的社会和师长让年轻人知道了屈原的愚钝和失误,教会了他们取巧立身的主意,在他们的世界观里打下了今后怎样做人的底子。他们决不会再犯屈原、李白、陶渊明等人那样愚蠢的错误了。如果说屈原的死还有价值的话,恐怕也就是给今天的年轻人做了反面教材而已。
呜乎,太傻的屈原。
诚然,如今的社会海宴河清,天下和谐,咱不需要象屈原这类的人物来哀民生,因此,我们也不提倡和赞成把那些古时候的志士仁人拿来当做今人的偶像。不提倡我们的青少年都成为屈原、李白、陶渊,明这些先贤的“粉丝”。但我想这些古人的人格、品德、骨气、气节和无私的精神于今人大概也还是有用的。
孩子们的知识和品格都从大人和社会中学来的,孩子们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标准与大人的灌输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的大人、我们的社会都把屈原、李白等古人的做法当作愚蠢的行为去展示给孩子们,恐怕我们后代的人生观会发生质的变异,我们的社会也会出大问题的。
假如,在社会的黑暗之中,人人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良知,在浑沌的世界中人人都自己有酒只管醉,恐怕那黑暗永远不会自己消去;在邪恶滋生的环境中,人人都为求自保而不去揭露邪恶,主张正义,恐怕邪气就回甚嚣尘上,正气就永无立足之地了;在小人得志的氛围里,如果我们都不去指责,去遏制,甚至反过来去讨好、趋附小人,小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到时大家不是被小人踩死,就是通统都变成小人,这世道也就变成小人的天下了。
退一步而言,即便天下都是小人,那小人也还是要相互争斗的,而且那手段只怕要更为的残忍,到时候连我们这些提倡变通而从大人变成小人的人也还是不得安宁,甚至是要受害的。再说,如果为了混口饱饭,人人都把自己的人格抛在了一边,打躬作揖去讨那“五斗米”,这世间恐怕就乱了大套了。何况,“五斗米”的数量大概是有限的,我们号召去谋这五斗米的人自己也不一定就能讨上这米,那时又有什么辙呢,去抢、去杀那得到五斗米的人?如此一来,我们不是被害者,就是害人者,那这世界就真的太可怕了。
因此,我觉得在孩子们和青年人面前,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提倡,我们的赞赏是要好好斟酌斟酌的。师长们、大人们导向的好坏,不光关系着孩子们,也关乎着我们自己。象这些不论是非而一味教孩子学会圆滑的变通理论,于这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实在不能算是什么良药,孩子们学会了这变通的法术,于社会,于我们大人也绝不是什么福音。因为,这给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种下了自私的祸根,一旦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沦落和变异到唯利是图的可怕地步,对我们这些教授者也是十分危险的。
人人学会自私,人人都会受害。在充满着虚伪、狡诈、极度自私的社会里,没有人能沾到便宜。
做人还是要诚实一点,正直一点、正义一点、光明磊落一点,屈原死于不会变通的高论还是少谈为妙。
更多阅读
转载 “黄泉相见”讲的是什么意思?真的是死后相会吗? 相见和相会的区别
原文地址:“黄泉相见”讲的是什么意思?真的是死后相会吗?作者:北京赵雪峰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相信不少人要扫墓,寄托哀思。我就顺时间普及一个小故事。“黄泉”是指人死后居住的地方,“黄泉相见”是指人死后在地下相会。但是历史上还
豪宅曝光!原来我是有钱人 岳云鹏我是有钱人
你是有钱人吗?现在不顺利,以后会有好运降临?致富机会哪里找?田宅宫在紫微斗数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可以看出家庭安乐与否,房地产的现况,也能看出财务状况,更重要的是田宅宫是八字中的「库」,是收藏一个人所有吉凶祸福、喜怒哀乐的地方,也
不知不觉05 是我们丢不掉面具,还是面具选择了我们!影评韩国 fmj05防毒面具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不知不觉05】是我们丢不掉面具,还是面具选择了我们!影评韩国恐怖片《遇见恶魔》如果恶魔是人类灵魂的终结者?那么,人类对动物世界的屠戮,是否可以理解为,人类是世界的恶魔呢?人类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保护
[似水年华·转帖]曾是洛阳花下客——回忆我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撤销
[似水年华·转帖]曾是洛阳花下客——回忆我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几个片断(节选)XueZ.J.2014年,是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当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毕业四十周年。感谢我队的魏苏豫、程学务和张乖民等同学发起并组织
“小人”的本质是“喻于利”,外在表现是“常戚戚” “子系中山 小人长戚戚 什么意思
“小人”心理“小人”的心理品质是偏狭、阴暗、嫉妒、自私、权欲等诸种恶性心理的综合,但其本质是“喻于利”,外在表现是“常戚戚”。这样的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不是通过竞赛来超过他人,而是搞阴谋诡计陷害他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