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心气压居然890百帕!甚至比引起了河南驻马店地区26万人死亡(直接溃堤水灾死亡10余万,后续死于痢疾食物中毒等十余万)的1975年7503号台风中心气压还低。7503号台风的中心气压也达到了900百帕,之后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里,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低破900百帕的,但是这个纪录被海燕打破了。
不过考察维基百科,发现了还有一个1979年的台风泰培,“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0月12日下午11时的一次飞机观测中,测得泰培海平面最低气压为870百帕斯卡,比正常之海平面气压值低了百分之14,这创下了气象史上所测得的最低海平面气压纪录。同时亦测得泰培中心附近的700百帕斯卡高度场只有1944米,比正常值低了百分之38。该层的中心温度为摄氏30度,比四周高出许多,这显示了其强烈的暖心结构,以及其二类条件性不稳定(CISK)机制已经到达一个相当活跃的状态。而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泰培的中心风力评估为每小时305公里。”[1]该台风从关岛南部沿日本的岛链长途跋涉,直至北极圈附近阿留申群岛的阿拉斯加。
海燕台风登陆菲律宾前后,测得的最大风速达到每秒75米。我们将风分为1到17级,其中17级风的上限是每秒61.2米,“海燕”在菲律宾造成的大风已为17级以上。其次,是“海燕”的移动速度较快。一般来说,自东向西行进的台风,移动速度在每小时15公里左右,而“海燕”则为每小时35公里。
![台风海燕 最强台风](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45143t011e997cfdee1ba7de.jpg)
香港天文台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60公里,仅以每小时10公里之差逊于“鲇鱼”的每小时270公里;但是,主要是没有形成台风眼。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认为,以一分钟平均风速计算,“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315公里,超越“鲇鱼”,成为34年以来首个一分钟平均风速超过每小时300公里的热带气旋。
总之,海燕这个台风不得了。菲律宾居然上万人死亡,哎!
从这个案例上,我们也可以重视台风中心气压对台风强度判断的准确性。热带雨云中心气压一般在900-1000百帕范围内,越靠近900百帕,台风的强度越强,低于900百帕的台风肯定是属于数年不遇的超强台风。反之越接近1000百帕,台风(热带风暴、热带低气压)强度越弱。如果人们知道了这一点,大概菲律宾的民众会及时撤离海岸。
我不知道天气预报人员怎么看待这一个标准的,不过我是总结出这个猜想并深信不疑的。那么我是怎么关注这个问题的呢?就是在知晓了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龙卷风的风管内的中心气压接近真空,也就是更低于900百帕不知多少的程度,于是推知中心气压低,意味着风力强劲的规律。
既然有热带低气压引起的强风,自然有冷高压引起的寒潮,相似道理,如果冷高压的压强很高,也相应体现高压气团的强势。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2%B1%E9%A2%A8%E7%8B%84%E6%99%AE